皮日休最著名诗句精选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皮日休《橡媪叹》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皮日休《橡媪叹》赏析橡媪叹皮日休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注释:1、本诗是《正乐府十篇》中的第二首。
橡媪:拾橡子的老妇人。
2、橡子:橡树(又名栎树)的果实,苦涩难食。
3、榛芜冈:草木丛杂的山冈。
4、伛偻(yl):驼背弯腰的样子。
黄发:指年老。
5、盈掬(j):满一捧。
掬:一捧。
6、尽日:一整天。
7、曝(p):晒。
8、三冬:冬季的三个月。
9、袭人香:指稻香扑鼻。
10、细获:仔细地收割、拣选。
精舂(chng):精心地用杵臼捣去谷粒的皮壳。
11、玉铛:玉制的耳坠。
这里形容米粒饱满圆润、晶莹可爱。
12、持之:拿它。
之,指米。
纳于官:交纳给官府。
13、私室:指农民自己家里。
无仓箱:犹言颗粒不存。
仓箱:装米的器具。
14、石(d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5、不避赃:犹言公然贪赃。
16、农时:春耕播种时节。
作私债:指贪官狡吏把官仓的粮食放私债进行盘剥。
17、诳饥肠:哄哄饥肠辘辘的肚子。
诳:哄骗。
18、诈仁:假仁。
19、吁嗟(xji):感叹声。
译文:秋意深沉,橡树结的果子早已熟透,一颗一颗散落在荒芜的山冈上。
一个驼背的,花白头发的老婆婆,一大清早就踩着冷冷的秋霜,在山坡上捡橡子。
老人家行动不便,手脚很不利索,整整一天,不过捡了一小筐。
我问她:老妈妈,你捡这些橡子做什么用?她回答:回去晒干,再蒸一蒸,用来做过冬的粮食。
老人一家在山前本来有几亩稻田,今年收成不错,沉甸甸的稻穗香气袭人!小心的收割、舂米,官家来收秋粮时,全部拿出来,一点也没有私留。
可是,为什么明明一石多的大米,官家的称量出来竟然只有五斗!这些贪官污吏狡黠无耻,罪大恶极!他们拿官粮来放私债,等连本带利收回,又放到官家的粮仓里面。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汴河怀古二首唐代: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标签咏史怀古、组诗译文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注释舸:大船。
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赏析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
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
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
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
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
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
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
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
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
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皮日休最著名诗句精选赏析

皮日休最著名诗句精选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皮日休最著名诗句精选赏析【寒夜文宴润卿有期不至】草堂虚洒待高真,不意清斋避世尘。
《橡媪叹》(皮日休)评析

《橡媪叹》(皮日休)评析原文:《橡媪叹》皮日休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典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评析:这是皮日休《正乐府十篇》中的第二篇,是他“有可悲可惧者,时宣于咏歌”的代表作。
古人写劳动者不得温饱、忍饥号寒的诗篇不少,可写得如此具体、形象、真切,却并不多见。
它通过对“橡媪”辛勤劳作、稻谷丰收、但结果只能以拾橡子充饥这一情况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现实的极端愤恨与对这一老妇的深切同情。
开头四句,用简洁的笔墨勾出一幅贫妇拾橡子的图画:时值深秋,橡子成熟,在荆棘、杂草丛生的山岗上,散落着一些橡子。
一个黄发驼背的老妇人,踏着晨霜上山拾拣橡子。
拾橡子作何用呢?接着四句,写老妇人“尽日方满筐”拾来的橡子,再经“几曝复几蒸”是为了“用作三冬粮”。
读至此,人们不免要问:这位老妇为什么要以橡子充饥呢?是山地贫瘠,还是灾年歉收?诗人不置可否,却掉转笔锋,用四句极写粮食丰收的盛况。
山前的稻子成熟,稻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一阵风吹过,稻香袭人。
农民们惜之胜珍珠,细心收割,精心捣舂,使得舂好的米,粒粒都象玉耳坠那样晶莹透亮。
“如玉珰”的比喻,饱含着农民们对稻米的珍惜之情。
按理,稻谷丰收,农民们可以饱腹了,老妇为何还去拾橡子充饥呢?接着的八句,诗人列举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租税的苛重,原来春得“粒粒如玉珰”的稻米,农民自己不能受用,要“持之纳于官”;二是官吏的勒索,大斗量进,一石竟变成了五斗;三是高利贷的盘剥。
这样一来,就把农民用血汗换来的口粮全给夺去了,农民们不得不“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一个“诳”字,道出农民多少辛酸?抒发了农民的满腔愤恨。
【经典诗句】“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皮日休《秋江晓望》全诗赏析

【经典诗句】“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皮日休《秋江晓望》
全诗赏析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意思] 一只白鹭飞翔在碧水涟涟的湖面上,宛如一颗明星点缀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
两句是说,秋日的早晨,水碧天清,水天一色,如碧波万顷;在这无边的碧水青天里,却
有一只白鹭飞在上空,如一颗闪亮的明星。
景色十分鲜明、协调,宛然一幅秋江白鹭图。
[出自] 皮日休《秋江晓望》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秋江晓望》中有神来一笔:“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两种
颜色相衬,画面自然、清新、宁静。
而李白的“画法”又是另一种创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
其立体感之真切,色彩之清晰,层次之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动
静感与和谐美。
(夜海听涛)
鹭的故乡在中国。
所以,古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吟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野楼凝海气,白鹭似江涛”等等。
作者
皮日休(约838一约883)字袭美,一字逸少,又号鹿门于、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襄
阳(今属湖北)人。
唐代文学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原文|译文|赏析《馆娃宫怀古》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透过吴国馆娃宫如今的破败景象,极写当年的奢华生活,寄寓奢靡必亡之理,抒发了怀古之幽情及对世事之慨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馆娃宫怀古》原文唐代:皮日休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译文及注释译文美人的艳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徒然让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注释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岩山建馆娃宫以居,有琴台、西施洞、响屧廊、浣花池、玩月池、吴王井和划船坞等遗址。
灵岩山寺即馆娃宫遗址。
艳骨:女人之身骨。
此指西施。
兰麝(shè)土:言泥土如兰麝。
兰麝:兰与麝香。
指名贵的香料。
弩台:弩箭发射台。
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
清张养重《板子矶》诗:“荒城草长埋金镞,废垒沙深卧铁衣。
”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
采香径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时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砚沼(zhǎo):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
一说即玩花池。
溪鸟:一作“山鸟”。
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
春秋时吴宫廊名。
屟是木板拖鞋。
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
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
空信:一作“空任”。
姑苏麋(mí)鹿:相传春秋时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好大喜功,虚耗国力,侵略他国,招来外患。
吴王执意不听,伍子胥就叹息说:“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
”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的诗句大全

【导语】⽪⽇休,晚唐⽂学家。
⽪⽇休诗⽂兼有奇朴⼆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塌糊涂的泥塘⾥的光彩和锋芒”。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休的诗句,欢迎阅读!【篇⼀】 【篇⼀】 1.盆池有鹭窥蘋沫,⽯版⽆⼈扫桂花。
——⽪⽇休《寒⽇书斋即事三⾸》 2.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休《汴河怀古⼆⾸》 3.尽道隋亡为此河,⾄今千⾥赖通波。
——⽪⽇休《汴河怀古⼆⾸》 4.若⽆⽔殿龙⾈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休《汴河怀古⼆⾸》 5.⽟颗珊珊下⽉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休《天竺寺⼋⽉⼗五⽇夜桂⼦》 6.⾄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
——⽪⽇休《天竺寺⼋⽉⼗五⽇夜桂⼦》 7.怪来烟⾬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8.尽⽇春风吹不起,钿毫⾦缕⼀星星。
——⽪⽇休《病孔雀》 9.看取病来多少⽇,早梅零落⽟华焦。
——⽪⽇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10.⾬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
——⽪⽇休《登第后寒⾷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同年》 【篇⼆】【篇⼆】 1.⾼斋晓开卷,独共圣⼈语。
——⽪⽇休《读书》 2.笠泽多异⽵,移之植后楹。
⼀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休《公斋四咏·新⽵》 3.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
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休《公斋四咏·新⽵》 4.筤篣晓携去,蓦个⼭桑坞。
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
——⽪⽇休《茶中杂咏·茶籝》 5.褎然三五⼨,⽣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休《茶中杂咏·茶笋》 6.⽣于顾渚⼭,⽼在漫⽯坞。
语⽓为茶荈,⾐⾹是烟雾。
——⽪⽇休《茶中杂咏·茶⼈》 7.南⼭茶事动,灶起岩根傍。
⽔煮⽯发⽓,薪然杉脂⾹。
——⽪⽇休《茶中杂咏·茶灶》扩展阅读:⽪⽇休的⼈物⽣平 扩展阅读:⽪⽇休的⼈物⽣平 868年东游,⾄苏州。
咸通⼗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
皮日休《读书》赏析

皮日休《读书》赏析皮日休读书拼音版注音:jiāzīshìhéwù,jīzhìlièliáng lǚ。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gāo zhāi xiǎo kāi juàn ,dúgòng shèng rén yǔ。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yīng xián suīyìshì,zìgǔxīn xiāng xǔ。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àn tóu jiàn dùyú,yóu shèng fán chóu lǚ。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皮日休读书翻译: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
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
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皮日休读书赏析:这首诗写对读书的喜爱。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开头两句运用设问的句式,表明自己最值得夸耀的家资就是能够堆到屋顶的书。
成语有“汗牛充栋”,皮日休“积帙列梁梠”便是“充栋”的具体化了。
这两句也表示他没有其他的家产,但贫困的家庭条件却惟独有那么多的书,便表示“书”在他生活中的地位。
皮日休在写这两句时,内心的夸耀与满足可说溢于言表。
前两句写自己有很多书,接下来写读书。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一早就在书斋里打开书本,就开始读书。
书是圣人写的,读书就是和圣人对话。
古人对书的敬重,很大的一种成分是因为书的作者是圣人,或者记录了圣人的言语,因此书的质量都很高。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虽然写这些书的圣贤都已不在了,但是自己对他们说的道理还是很赞同的。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书放的时间长了,或者保管不善,就会出现书虫,也即诗中所说的“蠹鱼”,诗人说在读书时遇到书虫,都强于看到普通的朋友。
皮日休最著名诗句

皮日休最著名诗句皮日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以优美的诗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后人引用和传颂,成为了经典的代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皮日休最著名的几句诗句,揭示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要提到的是皮日休的《琵琶行》中的一句著名诗句:“十三弦一战歌。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琵琶手在战争中的悲壮景象。
通过十三弦琵琶的声音,诗人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残酷而悲怆的战争现场,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这句诗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另外一句著名的诗句来自《杂剧筝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命运的乐观态度。
他相信自己的天赋助其成功,即使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也能重新回到成功的轨道上。
这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奋斗的信念和坚持,给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和鼓舞。
还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诗句出自《金错刀行》:“满地尽皆言,无言亦不言。
”这句诗简洁明了地道出了诗人将言语的能力、情感的表达和心理的寄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艺术效果。
诗人通过这句诗,告诉我们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并通过“无言亦不言”体现了默默无闻的背后的深意。
另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自《乌夜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以婉约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希望。
春风绿遍江南岸,明月照亮神州大地,诗句中的春风和明月成了无形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对故乡金陵和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这句诗充满了深情和思乡之情,让人怀念远方的亲人和美好的故乡。
最后要提及的一句著名诗句来自《赋得古原草送别》:“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句诗以诗人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古原草地和大自然的深情告别。
纵使天空晴朗,没有一丝雨迹,但只要进入云深之处,仍能感受到雨滴的洒落,这种意象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细腻触感和深切的感受。
皮日休的诗作涉及广泛,不同诗句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也千姿百态,但都表现出了诗人深入人心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春夕酒醒皮日休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释】⑴夕:日落的时候。
⑵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
这里代指音乐。
⑶罢:停止。
⑷蛮奴:舞姬,婢仆。
⑸酃醁(línɡlù):一作“酃渌”,美酒名。
酃,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
⑹馀(yú):通“余”,残留。
⑺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⑻蜡:蜡烛。
⑼寒泪:凄凉的眼泪。
⑽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写作背景】《春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通过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来咏史怀古,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情绪,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译文】伴酒的乐声停了,赴宴的人们散了;诗人不胜酒力,醉倒了。
当他一觉醒来,那翡翠色的烫酒水炉,还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诗人睁开蒙眬睡眼,呵,照明的红蜡已经烧短了,剩下那么孤零零的一枝,若明若暗地闪烁着微弱的光。
蜡脂融化着,点点滴滴,象凄凉的眼泪,不停地流,凝聚起来,竟化作了美丽多姿的珊瑚模样。
【赏析】该诗表面上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实为一首咏史怀古诗。
晚唐年代,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味深长。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诗从“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但宴会气氛的热烈,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
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
“蛮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极: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这“醉”字还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气氛。
当诗人一觉醒来,“翠炉”的酒气仍然扑鼻,“馀香”诱人。
这个细节,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
皮日休《茶中杂咏》10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

⽪⽇休《茶中杂咏》10⾸诗的译⽂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休,唐代诗⼈,字袭美,今湖北天门⼈。
与唐代诗⼈陆龟蒙齐名,两⼈也是⾮常好的茶友,是唱和茶诗的代表,被世⼈称为“⽪陆”。
《茶中杂咏》10⾸诗与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咏》10⾸诗也是诗歌中难得⼀见的唱和诗,形象地描绘了唐代茶⽂化的事实,为后世对于茶叶⽂化和茶叶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化意义。
《茶中杂咏·茶坞》唐.⽪⽇休闲寻尧⽒⼭,遂⼊深深坞。
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
好是夏初时,⽩花满烟⾬。
译⽂:诗⼈闲来⽆事游玩尧⽒茶⼭,漫步⾛⼊⼭⾕深处。
种植的茶园已经有了⼀定的规模,⼀眼望不到边际,哪⾥知道茶园到底有多少亩呢?⼭⾕中有清泉流过,坑坑洼洼的泉⽔仿佛是专门供⼈品饮般,抬头仰望,⼀缕缕⽩云从陡崖的缝隙中飘过。
正是初夏的时节,烟⾬朦胧,⽩⾊的茶花在烟⾬中布满了整个⼭⾕。
赏析:诗⼈描述了⼀派恬淡、⾃然、纯净、清新的茶园景象,令⼈⼼旷神怡,既描述了茶园的规模和地理环境,⼜描述了茶园的美丽景⾊。
《茶中杂咏·茶⼈》唐·⽪⽇休⽣于顾渚⼭,⽼在漫⽯坞。
语⽓为茶荈,⾐⾹是烟雾。
庭从颖⼦遮,果任獳师虏。
⽇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译⽂:茶⼈出⽣在这顾渚⼭上,也在这漫⽯坞中慢慢⽼去。
与茶⼈们聊天,他们说的都是这个季节的茶叶,茶叶闻起来还是很清新,⾹⽓很重,茶⼈们的⾐服上也散发出阵阵茶⾹。
颖⼦树已经把茶⼈们的庭院遮住,主⼈不在家,狗在庭院内叫个不停。
茶⼈们要天⾊很晚的时候才从茶园中归来,脸上挂满了微笑,腰间挂着轻轻的茶篓。
赏析:顾渚⼭是茶叶史上的⼀座产茶圣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内。
诗⼈在顾渚⼭⼀个叫漫⽯坞的地⽅寻茶时与茶⼈闲聊,有感⽽发,描写了茶⼈们平凡⽽快乐的⽣活,茶⼈们早出晚归地采茶,甚⾄连庭院中的颖⼦树都没有时间整理,他们虽然⾟苦,但是却充满快乐。
《茶中杂咏·茶笋》唐·⽪⽇休袖然三五⼨,⽣必依岩洞。
皮日休《钓侣严陵滩前似云崩》诗词原文及鉴赏

皮日休《钓侣严陵滩前似云崩》诗词原文及鉴赏
《钓侣·严陵滩前似云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
其古诗全文如下:
严陵滩前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溅蓬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鉴赏】
此诗原题《钓侣二章》,二首,选第二首。
此诗首句“严陵滩前似云崩”,就写得气魄非常之大。
严陵滩,在今浙江桐庐县南,相传后汉严光(字子陵)隐耕于富春山,后人称其钓处为严陵滩。
云崩:形容滩势的奇崛。
第二句“钓具归来放石层”,应为归来钓具放石层,为了谐韵故将钓具提前,这是古典诗歌常用的一种手法。
皮日休一段时间曾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此此诗作者开头提出严陵滩,即暗含隐逸之士严子陵在内,反映出作者内心中希望超凡归隐的思想。
既来到严陵滩,又仰慕其为人,在其曾垂钓之处垂钓,更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企慕之情。
三、四两句,“烟浪溅蓬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笔意一转,直接写自己在严陵滩晚息的情况。
“浪溅船蓬,如雾似珠,寒气使人难以入眠,只得加油于蚌壳,燃灯待天明。
”夜间的恶浪惊风与日间的隐栖仙化形成显明的对比,似乎作者只是客观地写出晚间严陵滩另外的一面,其实细心的'读者不难从作者的诗作中体会出这样一层深意:白日的企仙慕道是不可能的,而夜间的惊风恶浪却又是这样的难挨。
联系晚唐动荡的社会现实,我们就不难从作者描绘的看似平凡生活中得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警示。
诗人在写作中,十分讲究字句的雕琢锤炼,“烟浪”、“寒不睡”、“更”、“枯蚌”,于冷凄的景象中给人无比的寒意。
同时,我们也可看出作者受韩愈诗的影响,全诗险怪奇崛,不仅在用字上,而且在写法上都可看出。
皮日休《春夕酒醒》唐诗鉴赏

皮日休《春夕酒醒》唐诗鉴赏皮日休《春夕酒醒》唐诗鉴赏《春夕酒醒》这首诗当作于皮日休中举之后。
当时唐朝已进入末期,社会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
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皮日休以诗的形式来重提这一教训。
春夕酒醒皮日休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译文乐曲刚停就醉倒了我这蛮奴,酃醁的余香飘散在翠色酒炉。
半夜醒来照明的红蜡快燃尽,蜡脂融泪变成一枝美丽珊瑚。
注释⑴春夕:春天的夜晚。
⑵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
这里代指音乐。
罢:停止。
蛮奴:诗人自称。
宋以前男女皆可称“奴”。
皮日休是复州竟陵人,竟陵春秋时楚地,中原地区称楚为“荆蛮”,故诗人自称“蛮奴”。
⑶酃醁(línglù):又作“酃渌”,古代的一种美酒,也称“酃酒”。
酃,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
馀(yú):残留。
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⑷蜡:蜡烛。
⑸寒泪:春寒中熔化的蜡脂。
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鉴赏一:此诗从“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但宴会气氛的热烈,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
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
“蛮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极: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这“醉”字还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气氛。
当诗人一觉醒来,“翠炉”的酒气仍然扑鼻,“馀香”诱人。
这个细节,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
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结下不解之缘。
这里,诗人虽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
手法可谓极尽含蓄、曲折之能事。
诗的后两句,写酒醒所见景象:“短”字,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一枝”,点明红蜡处境孤独;“寒泪”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其一)》唐诗全诗欣赏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其一)》唐诗全诗欣赏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其一)》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
馆娃宫以西施得名,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
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赏析一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
馆娃宫以西施得名,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
夫差和西施的故事,见《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吴败越后,相传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鬻薪”女子西施献于吴王,“吴王大悦”。
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听。
后越师袭吴,乘胜灭了吴国。
此诗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因寻访馆娃宫遗迹而作。
“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
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
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
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
“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
侵晓,即凌晨。
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
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
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
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前二句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然而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
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
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哪得不知。
皮日休《惠山听松庵》诗词赏析

皮日休《惠山听松庵》诗词赏析
无锡惠山寺,已有15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无数文人贤达都曾来此留下印迹,晚唐诗人皮日休便是其中颇有雅致的一位。
唐朝末年,战乱四起,皮日休在进士及第两年后,才得以出任苏州刺史幕中军事判官,匆匆赶往苏州赴任。
在江南,他结识了与他并称“皮陆”的诗人陆龟蒙、毗陵隐士魏朴等人,他们时常结伴出游、吟诗唱和。
在一个夏秋之交的傍晚,皮日休外出会友,途经无锡惠山,日色将暮,山寺寂静,晚风中,诗人睹物思情,写就了这首《惠山听松庵》。
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
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诗中所写的莲花,相传为南朝年间所植,花开如水仙般嫩黄。
莲香穿越时空而来,古刹在夕阳下闪着金光。
晚风渐劲,风入松间,打落松子,松子簌簌而下,落在石床上,伴着那绵绵不绝的声响,令人低徊遐想,而清脆的声响更添山谷的幽寂。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几种意象自然流畅地接续在一起,营造出一幅静中有动、平淡蕴藉的画面。
又通过“莲”、“松”,寓意“出淤泥而不染”,在淡远清雅中,透出了一份隐约的孤独。
此时的唐王朝已近迟暮,盛唐飞扬的诗风也消散殆尽,辗转于乱世的诗人们,心境和趣味都大不同于前辈,诗文也变得苍老、收敛和颓然了。
在随后的千年中,诗人创作的“听松”内涵,一直被不断地丰富,明代的听松庵内有竹炉,烹“天下第二泉”水泡茶,堪称一绝;到了近代,二胡演奏家阿炳在听松石床慨然有感,创作出了二胡名曲《听松》。
皮日休笔下的听松意境已然成
为无锡独特的文化内涵,今天的人们来此寻古探幽,吟诗、品茶、听音乐,为这座城市平添了一份独特的人文魅力。
皮日休《石榴歌》咏石榴诗赏析

皮日休《石榴歌》咏石榴诗赏析《石榴·石榴歌》咏石榴诗鉴赏皮日休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裏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过去认为,石榴本出自涂林安石国,故名安石榴,是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我国的。
但是,我们从马王堆出土的古医籍中得知,早在西汉之前我国就有了石榴,可见石榴传入我国的历史已非常悠久。
石榴又分年年开花不结果的花石榴和虽年年开花结实,但花朵不够艳丽的果石榴两类,这首诗所咏当为果石榴。
诗的开篇就交代时令。
那鸣蝉仍在喧叫,槐树落叶的仲秋季节,正是石榴果实成熟之时。
“石榴香老愁寒霜”这里将“香老”两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看似有所抵牾,却构成了一个新颖独特的形象,通过这一“老”字,就“感物联类”使我们联想到石榴果实累累的老熟之状,这“香”即是成熟了的果实的芳香。
然而,石榴也会因冬之将至而象人一样地发愁,着一“愁”字,分明使人感到了石榴生长的生命力。
三四两句并不是简单地描其形,摹其色,而是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石榴的外表具有飘动着的云霞的红色,鹦粟的紫色,如蜡纸的黄色皮裹着间隔种子的红色瓠房。
通过红、紫、黄三种色彩的交织,再加上“染”和“裹”两个动词,石榴的外部形象已经跃然如在眼前了。
石榴种子成熟以后,其外皮透明,又富含汁液,因此诗人采用博喻的方法,接连用比,将石榴果皮裂开后露出的种子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冰壶原本就是白色,又是白玉雕刻而成,更是玲珑剔透,洁白无暇,这晶莹的果实包粒不仅具有白玉和冰壶的高雅、洁白,还如包含着露水般的湿润,又斑斓似带着舜之妃湘娥为悲舜死而掉的眼泪。
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笔调来描写石榴的味觉。
萧娘是唐时对女子的泛称,将女子初嫁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欢悦、兴奋、羞涩来比作品尝清香宜人、酸甜可口的石榴时的刹那感觉,这样寓感觉于形象,实在的味觉反而虚化了,读来倍觉活泼自然,诗味浓郁。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皮日休)评析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皮日休)评析原文:《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评析:这是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的第二首。
汴河,唐、宋人对通济渠东段全流的统称,诗中借以代指运河。
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征河南、淮北百万民工,开掘了这条名叫通济渠的大运河。
它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复自板渚引黄河历荥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淮,再发淮南十余万民工,开邗沟通长江。
这样,自西苑乘船可以直达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炀帝沿通济渠筑离宫四十余所,其中以江都宫最为壮丽。
他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605——616)三次游幸江都,每次都有一二十万人随从。
他乘坐的龙舟,高达四十五尺,长二百尺,起楼四层。
其余各级大小船只数千艘,船队前后长二百余里。
夹岸骑兵护送,旌旗蔽天。
“锦帆过处,香闻十里。
”(《开河记》)隋炀帝的巡游无度,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深重的。
唐代有不少诗人吟咏过这个历史题材,其中著名的有许浑的《汴河亭》,李商隐的《隋宫》七律和七绝等。
这些诗,大都写炀帝逸乐无度,荒淫误国,如“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如“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等。
皮日休的这首《汴河怀古》,却一反常调,把笔锋放在评论隋炀帝开掘运河的功罪上来了。
“尽道隋亡为此河”,一个“尽道”,说明是众口一辞,似乎大运河是引致隋亡的“罪魁祸首”。
“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人从另一个角度设难辩驳。
一个“赖”字,给大运河翻了案:水“赖”其流,物“赖”其通,田“赖”其溉,民“赖”其利,大运河开通后真是“功德无量”。
诗人独称运河之功,使人耳目一新。
此也是这首诗显出“光彩和锋芒”的所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称大运河之功,那么诗的后两句,便是论隋炀帝之罪了。
但诗人也不是泛泛而论,而是把隋炀帝与大禹放在一起来比较。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译文解析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译文|解析《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朝时期的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
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赏析“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
”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
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
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
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古诗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古诗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
其全文古诗如下: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翻译】
这首诗首两句起兴,一语道出牡丹的与众不同,是落尽残红百花莫争的优势,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三四句则采用了对仗的表现手法,无双和第一两个词表现出牡丹的绝代芳华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的才情和自信,借牡丹来抒发自己壮志情怀。
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
对于皮日休个人来说,他的际遇是很好的,它于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
当上了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
蒙相识,并与之唱和。
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
僖宗干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
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在晚唐的混乱年代,他能在晚唐王朝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也能在黄巢的时期左上翰林学士,可见他的能力和胸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日休最著名诗句精选赏析
【寒夜文宴润卿有期不至】草堂虚洒待高真,不意清斋避世尘。
料得焚香无别事,存心应降月夫人。
【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咏蟹】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金钱花】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1、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2、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4、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
5、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6、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皮日休
7文贵穷理,理贵言情——皮日休
8、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
——皮日休
9、百锻成字,千炼为句。
——皮日休
106、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皮日休
11、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2、煮茶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
皮日休《茶中杂咏》
13、女娲掉绳索,縆泥成下人。
至今顽愚者,生如土偶身。
14、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15、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
16、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
17、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18、诚则始终不忒,表里一致,敬信真纯,近于乡原之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