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民间艺术进校园葫芦文化显魅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进校园葫芦文化显魅力走进葫芦园感受诗意人生今年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湖屯镇举办的中华商圣范蠡祭拜典礼在典礼举办完大家自由参观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农家院里一大片的葫芦腾藤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也跑进来看一个个葫芦就像孩子们的笑脸孩子们的眼睛里也迸发出对葫芦的钟爱
17民间艺术进校园葫芦文化显魅力
在具体指导学生葫芦画过程中,一般我先让学生在画纸上设计好自己喜欢的图画,然后再画在葫芦上。先用铅笔在葫芦上打稿,再用黑色记号笔勾线,最后上色。他们的体会是在葫芦上作画比在铅画纸上作画难得多,特别是不容易控制形。如同样画一条平直线,在画纸上很容易画平画直,而在葫芦上稍不留神会画弯或斜,又如学生的感受是他明明想画一个正方形,却在不经意中画成一个圆形。再比如葫芦是立体的,周身全画才显漂亮,作画时如何让葫芦听你话不随意摆动。出现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通过学生自身的尝试,他们很快会改进和想到解决的方法。比如画一条直线,应该画得慢些,力要用到指尖上等。有的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帮助。比如在作画时小的葫芦可以紧握在手里,用水彩笔勾线涂色更容易控制,而大的葫芦却需要下面垫一个托盘,这样学生一手可以固定葫芦,一手可以作画。并且根据需要不时地转动葫芦。
三、观察葫芦,了解葫芦
漫步在葫芦藤里,一片碧绿的叶,一棵弯弯的藤,藤上星星点点出现几个小葫芦,当夏天到来的时候,从远处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望不到边。从开始收集葫芦以后才了解到原来葫芦的品种有很多,有亚腰葫芦、长柄葫芦、短柄葫芦、苹果葫芦、冬瓜葫芦、瓢葫芦、棒子葫芦、鹤首葫芦等等。不同品种的葫芦它们的外观也不尽相同,“8”字型的葫芦是最常见的标准葫芦,两个肚,中间是腰,粗一点和细一点整体外型就不同了。有好多葫芦只有一个肚,比如冬瓜葫芦、瓢葫芦。长柄葫芦有一个长长的柄。另外,还有些葫芦称为异形葫芦,在葫芦幼嫩时通过人为的勒扎、打结、套模等限制或改变其正常的生长而产生特殊造型。
基础阶段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葫芦上作画的基本方法、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阶段则主要在异形的葫芦上作画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而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在异形葫芦上的作画这一载体能够生动、有趣,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的指导
葫芦画创作过程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
基础阶段,我主要选用“8”字型的标准葫芦,形式可以是儿童画、装饰画、国画、书法等等,在葫芦的选取上,首先外形要好,要周正,上下两肚大小的比例要协调,曲面要圆润,表面要光滑干净。其次,要保留连接葫芦的一段枝蔓,最好还要有分叉,这样的葫芦才完整美观。第三是要葫芦成熟,成熟的葫芦其表皮质地硬,也饱满光滑,给人以挺拔的感觉,还利于保存。
第二、将葫芦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让“葫芦文化”延伸到其他学科的课程,并且形成教育系列:既种葫芦、做葫芦、画葫芦、讲葫芦、写葫芦……真正使民间艺术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总之,我们将努力挖掘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推进的原则,引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发展。我们坚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引领与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葫芦文化与民间艺术教育特色创建之路一定会走向更好。
二、陶山吉祥葫芦文化课题
在五岳之首的泰山西麓,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湖屯。湖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陶山、小泰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我们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就位于陶山脚下,几十年的积淀,铸就了镇中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使这所底蕴深厚的学校充盈着诗意与美丽!
葫芦作为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素有“宝葫芦”的美誉,其发音近似“福禄”,象征着福气和富贵;我们背靠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范蠡隐居地陶山,山上的葫芦就是我们传承葫芦画的最好的财富和创作材料,目前学生们不仅在校园一角尝试种葫芦,还逐步发展到了画葫芦画、吹葫芦丝等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项目,我们一定要把葫芦文化在我们校园里传承。
四、葫芦画
1.烙绘葫芦。
烙画不需要任何颜料,它是以烙铁,经烫烙原材料使其炭化而成,烙画艺术的功力在于对深浅浓淡色彩的烙烫搭配和过渡的掌握.烙画不宜修改,特别讲究一次成功率.因此,难度较大.一件成功的烙画作品,它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线条流畅,着色均匀,搭配过渡色合理,明暗浓淡层次分明、古朴清雅。
2、彩绘葫芦画。
汪焕英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
一、走进葫芦园,感受诗意人生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湖屯镇举办的中华商圣范蠡祭拜典礼,在典礼举办完,大家自由参观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农家院里一大片的葫芦腾,藤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也跑进来看,一个个葫芦就像孩子们的笑脸孩子们的眼睛里也迸发出对葫芦的钟爱;一个个小葫芦,引得孩子们叽喳不停。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孩子的心灵被葫芦的灵性激荡。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葫芦?答案就是四个字——样子可爱。我说:“那我们美术课上你们给可爱的葫芦添上美丽的画让它们既可爱又漂亮怎么样?”“太好了!”在场的学生高兴得都跳了起来。学生对葫芦的喜爱和对葫芦画表现出的极大兴趣促使我想到能否通过在葫芦上进行创作,让学生对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有初步的认识,感受民族艺术所蕴涵的传统美?同时,葫芦画的创作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享受快乐。成立陶山吉祥葫芦画艺术兴趣小组的想法得以萌发。
彩绘葫芦画,是指按照绘画的方法用丙烯调颜色,然后按照葫芦的形状来起稿,然后开始涂颜色。获得一种视觉冲击力。待颜料干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最后的喷漆工作,颜色包裹在里面,可以保存长久而不褪色。转动葫芦,仔细斟酌,艺术魅力,回味无穷。
3、雕刻葫芦画
雕刻葫芦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雕刻”。
葫芦画教学活动项目虽然刚起步,但我们一直看到了学生对葫芦画的喜爱,在学校与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学生的葫芦画作品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对于下一阶段的葫芦画教学活动,我们有几点思考:
第一、把葫芦画教学作为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目前,学校已经把葫芦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总课题的项目。将研究确立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以及评价原则等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17民间艺术进校园葫芦文化显魅力
在具体指导学生葫芦画过程中,一般我先让学生在画纸上设计好自己喜欢的图画,然后再画在葫芦上。先用铅笔在葫芦上打稿,再用黑色记号笔勾线,最后上色。他们的体会是在葫芦上作画比在铅画纸上作画难得多,特别是不容易控制形。如同样画一条平直线,在画纸上很容易画平画直,而在葫芦上稍不留神会画弯或斜,又如学生的感受是他明明想画一个正方形,却在不经意中画成一个圆形。再比如葫芦是立体的,周身全画才显漂亮,作画时如何让葫芦听你话不随意摆动。出现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通过学生自身的尝试,他们很快会改进和想到解决的方法。比如画一条直线,应该画得慢些,力要用到指尖上等。有的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帮助。比如在作画时小的葫芦可以紧握在手里,用水彩笔勾线涂色更容易控制,而大的葫芦却需要下面垫一个托盘,这样学生一手可以固定葫芦,一手可以作画。并且根据需要不时地转动葫芦。
三、观察葫芦,了解葫芦
漫步在葫芦藤里,一片碧绿的叶,一棵弯弯的藤,藤上星星点点出现几个小葫芦,当夏天到来的时候,从远处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望不到边。从开始收集葫芦以后才了解到原来葫芦的品种有很多,有亚腰葫芦、长柄葫芦、短柄葫芦、苹果葫芦、冬瓜葫芦、瓢葫芦、棒子葫芦、鹤首葫芦等等。不同品种的葫芦它们的外观也不尽相同,“8”字型的葫芦是最常见的标准葫芦,两个肚,中间是腰,粗一点和细一点整体外型就不同了。有好多葫芦只有一个肚,比如冬瓜葫芦、瓢葫芦。长柄葫芦有一个长长的柄。另外,还有些葫芦称为异形葫芦,在葫芦幼嫩时通过人为的勒扎、打结、套模等限制或改变其正常的生长而产生特殊造型。
基础阶段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葫芦上作画的基本方法、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阶段则主要在异形的葫芦上作画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而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在异形葫芦上的作画这一载体能够生动、有趣,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的指导
葫芦画创作过程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
基础阶段,我主要选用“8”字型的标准葫芦,形式可以是儿童画、装饰画、国画、书法等等,在葫芦的选取上,首先外形要好,要周正,上下两肚大小的比例要协调,曲面要圆润,表面要光滑干净。其次,要保留连接葫芦的一段枝蔓,最好还要有分叉,这样的葫芦才完整美观。第三是要葫芦成熟,成熟的葫芦其表皮质地硬,也饱满光滑,给人以挺拔的感觉,还利于保存。
第二、将葫芦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让“葫芦文化”延伸到其他学科的课程,并且形成教育系列:既种葫芦、做葫芦、画葫芦、讲葫芦、写葫芦……真正使民间艺术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总之,我们将努力挖掘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推进的原则,引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发展。我们坚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引领与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葫芦文化与民间艺术教育特色创建之路一定会走向更好。
二、陶山吉祥葫芦文化课题
在五岳之首的泰山西麓,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湖屯。湖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陶山、小泰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我们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就位于陶山脚下,几十年的积淀,铸就了镇中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使这所底蕴深厚的学校充盈着诗意与美丽!
葫芦作为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素有“宝葫芦”的美誉,其发音近似“福禄”,象征着福气和富贵;我们背靠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范蠡隐居地陶山,山上的葫芦就是我们传承葫芦画的最好的财富和创作材料,目前学生们不仅在校园一角尝试种葫芦,还逐步发展到了画葫芦画、吹葫芦丝等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项目,我们一定要把葫芦文化在我们校园里传承。
四、葫芦画
1.烙绘葫芦。
烙画不需要任何颜料,它是以烙铁,经烫烙原材料使其炭化而成,烙画艺术的功力在于对深浅浓淡色彩的烙烫搭配和过渡的掌握.烙画不宜修改,特别讲究一次成功率.因此,难度较大.一件成功的烙画作品,它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线条流畅,着色均匀,搭配过渡色合理,明暗浓淡层次分明、古朴清雅。
2、彩绘葫芦画。
汪焕英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
一、走进葫芦园,感受诗意人生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湖屯镇举办的中华商圣范蠡祭拜典礼,在典礼举办完,大家自由参观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农家院里一大片的葫芦腾,藤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也跑进来看,一个个葫芦就像孩子们的笑脸孩子们的眼睛里也迸发出对葫芦的钟爱;一个个小葫芦,引得孩子们叽喳不停。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孩子的心灵被葫芦的灵性激荡。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葫芦?答案就是四个字——样子可爱。我说:“那我们美术课上你们给可爱的葫芦添上美丽的画让它们既可爱又漂亮怎么样?”“太好了!”在场的学生高兴得都跳了起来。学生对葫芦的喜爱和对葫芦画表现出的极大兴趣促使我想到能否通过在葫芦上进行创作,让学生对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有初步的认识,感受民族艺术所蕴涵的传统美?同时,葫芦画的创作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享受快乐。成立陶山吉祥葫芦画艺术兴趣小组的想法得以萌发。
彩绘葫芦画,是指按照绘画的方法用丙烯调颜色,然后按照葫芦的形状来起稿,然后开始涂颜色。获得一种视觉冲击力。待颜料干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最后的喷漆工作,颜色包裹在里面,可以保存长久而不褪色。转动葫芦,仔细斟酌,艺术魅力,回味无穷。
3、雕刻葫芦画
雕刻葫芦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雕刻”。
葫芦画教学活动项目虽然刚起步,但我们一直看到了学生对葫芦画的喜爱,在学校与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学生的葫芦画作品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对于下一阶段的葫芦画教学活动,我们有几点思考:
第一、把葫芦画教学作为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目前,学校已经把葫芦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总课题的项目。将研究确立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以及评价原则等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