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校公选课-舞蹈欣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与科技
——舞蹈欣赏论文
李政道认为:“艺术和科技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技是不可分割的。
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科技的发展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完善,同时也使人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舞蹈艺术所表达的情感。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已经很少有东西可以和科技绝缘了。
科技因为事物的需求而发展,反过来,科技也促进着其他事物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科技将那些束缚舞蹈传播和发展的内外在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科技的革新与进步正引领舞蹈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科技对于舞蹈的促进,在当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当中,越加引人注目更加大放异彩。
科技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快速传播。
传统的舞蹈传播一般以课堂教育为主,即所谓的言传身教。
这是舞蹈教育的重点,且舞蹈必须以这种方式进行,因为对舞蹈学员水平的提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这种课堂教育;而现在影音资料成为舞蹈传播的又一主要渠道,打破了传统的师徒关系传承舞蹈的方式,使得隔代遗传在舞蹈中得以实现,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自学舞者,他们不再需要去去求师,通过音像制品自学等方式也可以学习舞蹈。
同时,网络的发展,成为舞蹈传播和发展的新陈地。
让更多人可以去了解和欣赏舞蹈。
过去人们要欣赏舞蹈就要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只要不进入舞蹈表演的特定环境,就无法欣赏舞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评论与再次玩味。
而如今电视、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普通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欣赏舞蹈,打破了舞蹈流传的时空界限。
其中电视舞蹈是舞蹈与电视的结合,以舞蹈艺术为主体,综合利用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以影像存在于荧屏上的艺术形式。
电视舞蹈是对舞蹈艺术的突破。
古典舞《扇舞丹青》的两种版本都表现了“画中有舞、舞中有画”的意蕴,舞者充分地调动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淋漓尽致地透过扇子的舞动,展现舞蹈艺术构想,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探求深藏在中国水墨艺术、古典舞中的独特韵律。
不同之处在于现场版《扇舞丹青》借用一把折扇,静态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秀,动态地演绎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韬武略。
而电视舞蹈版《扇舞丹青》中电视艺术语言的参与,使得淡远、典雅、深厚的意境得以深化。
画面构图生动体现了传统的“静中求动”“静中有动”美学哲理。
这部艺术片的绝妙之处正是在于奇巧地融合了多种语言形式,建造了一个多维的完整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和谐的审美对象。
扩展了欣赏舞蹈艺术的审美视野的同时又使观众回到了“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的艺术起源的同宗性。
科技促进了舞蹈的发展。
科技给舞蹈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元素。
“新先锋派舞蹈之父”——默斯·坎宁汉
的作品《空间点》,就是科技发展对舞蹈增添创作元素的最好说明。
坎宁汉利用了电脑排舞,使舞 蹈与其他艺术达成独立、平等的关系,不是满足于完成、重复即定环境的安排和表演,而是接受了创作、演出动作时,各种可能的偶然性和新鲜感。
生活化,自然的动作出现在舞台上,动作的连接听任某种偶然性,超越了“起承转合”的限定;视觉空间的民主化,舞台空间会出现多个舞动的兴奋视点,不存在谁是主角,每个舞者每段动作都是独立的。
这种尝试激活了单调、规整的视觉习惯,观念有权利自己选择观看的焦点,正如舞蹈史学家们和美学家们认为的“西方剧场舞蹈史直到堪宁汉的时代,即本世纪未50-60年代,才算真正回归了以动作为本的舞蹈自律美学的范畴。
”
而约翰.凯奇则利用计算机随机产生的十几个音,进行音乐创作。
整个音乐充斥各种嘘吁声构成的音响效果在剧场的音箱里环绕,给人一种若即若离,即远即近的感受。
“纯动作”和“纯音节”变幻莫测、三维立体特点的舞蹈片即使出现在二维平面的银幕银屏上,也应该能给观众提供舞蹈的真实体验,而非是电影和电视的体验。
坎宁汉的这种舞蹈和科技的结合在“空间点”中得到充分体现。
科技使舞蹈更具表现力。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春晚的飞天。
与十几年前的飞天相比,当代的飞天更像飞天,舞台的灯光,高科技的引入,使飞天即使在平地也可以翩跹起飞如同非一般,更可以想飞天一样飞舞于空中。
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像09年春晚舞台应用了LED大屏幕,以科技为基础、以舞蹈为手段的多媒体舞蹈《城市变奏曲》和《蝶恋花》给观众以新颖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出色的舞蹈编排配合上炫目的高科技手段,刷新了观众的眼球。
《城市变奏曲》充分利用了高科技优势,舞蹈中演员吊钢丝飞天的设计充满想象力,将舞蹈与屏幕背景充分结合。
整个北京城市的变化、中国人的建筑智慧在LED屏幕上快速闪过,高楼林立让人目不暇接,使本来不大的舞台因为层次化的屏幕而使舞台显得非常辽旷,那快速的换景则与“变奏”一词相呼应,巨大的LED屏幕不停地依据舞蹈的“语言”而变化,一会儿是浩瀚星际,一会儿聚焦现代高楼林立的都市,一会儿又变成蜿蜒迷宫。
多媒体舞蹈使舞蹈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增加了多媒体的舞蹈可以解决舞蹈在表达意义上的模糊性,能够更正确地推进情节,表达感情,发挥传统舞蹈长于抒情的特点,同时弥补了其短于叙事的弊病,可以说使舞蹈的表现力更为强大,把观众带进了另一个全然不同的舞蹈世界。
科技对于舞蹈的促进的同时,也低于舞蹈的发展是一个巨大地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高科技是为了“赏心”而不是“炫目”!戏曲舞美创新需谨慎,我们还是应该更加的注重舞蹈的美,而不是用华丽的高科技掩盖和包装难登大雅之堂的拙作。
例如:一台被冠名为“新京剧”的《霸王别姬》日前在北京某高档歌剧院上演。
该剧对传统京剧颠覆性的“创新”,着实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
注。
铺张的红色灯效,3D、激光投影的营造,华美艳丽的服装以及价值800万的活乌骓马,仅就舞台、道具来看,这已经与我们耳熟能详的京剧相差千里了。
观众要看的不是华丽的科技,而是舞蹈的本身,科技只是帮助舞蹈的展现,而不能代替舞蹈,所以面对科技的挑战,我们更应该注重舞蹈美的创作!
然后总结一下这一个学期的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舞蹈欣赏学习,使我对于舞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古典芭蕾,也许以前有看过类似的视频表演但是课上看的芭蕾表演,可以说是我看过最精彩的表演了,让我对于古典舞蹈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