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二章 恒定电流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有关计算.3.理解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一、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导学探究] 如图1,三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
图1
(1)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三个电阻的电荷量有何关系,通过三个电阻的电流有何关系? (2)用φ0、φ1、φ2、φ3分别表示电路中0、1、2、3各点的电势,用U 01、U 12、U 23、U 03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之间的电压,则有U 01=φ0-φ1、U 12=φ1-φ2、U 23=φ2-φ3,U 03=φ0-φ3.由此可得U 03与U 01、U 12、U 23有何关系? 答案 (1)相等 相等 (2)U 03=U 01+U 12+U 23 [知识梳理] 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 =I 1=I 2=I 3.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U 1+U 2+U 3.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R =R 1+R 2+R 3.
(4)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U 1R 1=U 2R 2
=
U 3
R 3
=I .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3)在电路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串联一个电阻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一定变大.(√)
(4)R 1=10 Ω,R 2=5 Ω,两电阻串联,两端接30 V 的电压,则R 1、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20 V 、10 V.(√) 二、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导学探究] 如图2,三个电阻构成并联电路.
图2
(1)图中6个点中,1、2、3点的电势有什么关系?4、5、6点的电势有什么关系?那么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若某段时间内通过三个电阻的电荷量分别是q 1、q 2、q 3,则该时间内通过电路的总电荷量是多少?总电流I 与各个电阻中的电流I 1、I 2、I 3有什么关系? (3)设总电阻为R ,试证明1R =1R 1+1R 2+1
R 3
.
答案 (1)相等 相等 相等 (2)q 1+q 2+q 3 I =I 1+I 2+I 3 (3)因I =I 1+I 2+I 3,即U R =
U R 1
+U R 2+U R 3
,故1R =1R 1+1R 2+1R 3
[知识梳理] 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 =I 1+I 2+I 3.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即:
U =U 1=U 2=U 3.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 =1R 1+1R 2+1
R 3
.
(4)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即:I 1R 1=I 2R 2=I 3R 3=U .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两并联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两串联电阻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每一个支路的电阻.(×)
(3)6 Ω与3 Ω的两电阻R 1、R 2并联,通过的总电流为9 A ,则通过R 1、R 2的电流分别为6 A 、3 A.(×)
三、电压表和电流表
[导学探究] (1)小量程电流表有哪三个参数?三个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压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3)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流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答案 (1)三个参数:内阻R g 、满偏电流I g 、满偏电压U g .U g =I g R g . (2)需将表头串联一个分压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3)需将表头并联一个分流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知识梳理]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项目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
程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
流表A
电路结构
R的作用分压分流
扩大量程
的计算
U=I g(R+R g)_
R=
U
I g
-R g
I g R g=(I-I g)R
R=
I g
I-I g
R g
电表的
总内阻
R V=R g+R R A=
RR g
R+R g
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压表中的串联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流.(×)
(2)电流表中的并联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压.(×)
(3)若将分压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4)若将分流电阻并联在电流表两端改装成电流表后,分流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相等.(√)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不同点
n个相同电阻R串联,总电阻
R总=nR
n个相同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
R
n
R总大于任一电阻阻值R总小于任一电阻阻值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
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
电阻接近小电阻
相同点
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
随之增大或减小
例1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电路如图3所示.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图3
(1)求a、d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把42 V的电压加在a、d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题图可知R cd
=R3R4
R3+R4=
6×3 6+3
Ω=2 Ω.
故R ad=R1+R2+R cd=8 Ω+4 Ω+2 Ω=14 Ω.
(2)由欧姆定律知I=
U
R ad
=
42
14
A=3 A,即为通过R1、R2的电流.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3R3=I4R4,又I3+I4=3 A,解得I3=1 A,I4=2 A.
针对训练1 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电阻不计(电池两端电压恒定).那么开关K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K接通前的( )
图4
A.
1
2
B.
2
3
C.
1
3
D.
1
4
答案 B
解析设电池提供的电压为U,每个电阻的阻值为R.K接通前,流过R2的电流I=
U
R1+R2
=
U
2R
.K 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I′=
1
2
×
U
R1+
R2R3
R2+R3
=
1
2
×
U
R+0.5R
=
U
3R
,
I′
I
=
2
3
,B项正确.
1.处理串联、并联电路以及简单的混联电路的方法:
(1)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正确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性质;
(3)灵活选用恰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2.电路简化的原则:(1)无电流的支路去除;(2)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3)理想导线可任意长
短;(4)理想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的电阻为无穷大;(5)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电表改装的步骤:
(1)先明确小量程电流表G 的两个参数:I g 、R g ,并算出满偏电压U g =I g R g . (2)用欧姆定律求改装时需要串联或并联的电阻
①改装成电压表时要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以分压,它的阻值用它分担的电压(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减去U g )除以最大电流(即I g )确定.
②改装成电流表时要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以分流,它的阻值用它两端的电压(即表头的
U g )除以通过它的电流(即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减去I g )确定.
例2 有一电流表G ,内阻R g =10 Ω,满偏电流I g =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 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1)990 Ω 1 000 Ω (2)0.05 Ω 0.05 Ω 解析 (1)由题意知电流表G 的满偏电压
U g =I g R g =0.03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 的分压U R =U -U g =2.97 V 所以分压电阻R =U g I g =
2.97
0.003
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 V =R g +R =1 000 Ω.
(2)改装成量程为0~0.6 A 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分流电阻R 的分流I R =I -I g =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R =U g
I R
≈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 A =
R g R
R g +R
≈0.05 Ω. 针对训练2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 =120 Ω,满偏电流I g =3 mA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6 V 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3 A 的电流表,应并联多大的电阻? 答案 1 880 Ω 0.12 Ω
解析 改装成电压表时应串联一个分压电阻,由欧姆定律得:U =I g (R g +R ),
分压电阻:R =U I g -R g =6
3×10
-3 Ω-120 Ω=1 880 Ω.
改装成电流表时应并联一个分流电阻,由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得:
I g R g =(I -I g )R
分流电阻:R =I g R g I -I g =3×10-3×120
3-3×10-3
Ω≈0.12 Ω.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 答案 ABC
解析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各支路的阻值都要小,且任一支路电阻增大时(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也增大,所以A 、B 、C 对,D 错.
2.如图5所示,电源内阻不计,已知R 1=2 kΩ,R 2=3 kΩ,现用一个内阻为6 kΩ的电压表并联在R 2的两端,电压表的读数为6 V.若把它接在a 、b 两点间,电压表的读数为( )
图5
A.18 V
B.12 V
C.8 V
D.6 V
答案 B
解析 电压表并联在R 2两端时,并联部分的电阻为
R 2R V R 2+R V =3×6
3+6
kΩ=2 kΩ,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动势为12 V ;电压表并联在a 、b 两端时,测量的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其示数为12 V.故选B.
3.如图6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 V ,当使用a 、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5 V.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 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 ,则电阻R 1的阻值是________ Ω,电阻
R 2的阻值是________ Ω.
图6
答案 2 900 12 000
解析 接a 、b 时,串联的电阻为R 1,则有R 1=U 1I g -R g =
3
0.001
Ω-100 Ω=2 900 Ω;接a 、c 时,串联的电阻为R 1和
R 2,则有R 2=U 2I g -R g -R 1=15
0.001
Ω-100 Ω-2 900 Ω=12 000 Ω.
4.如图7所示为一量程为100 μA 的电流表的刻度盘,电流表的内阻为100 Ω,现串联一个9 900 Ω的电阻将它改装成电压表,用它来测量电压,表盘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该电压的大小是________ V.
图7
答案 0.85
解析 电压表量程U =I g (R g +R )=100×10-6
×(100+9 900) V =1 V ,由图示刻度盘可知,其示数为0.85 V.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7题为多选题)
1.如图1所示,图中1、2分别为电阻R 1、R 2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线,则( )
图1
A.R 1和R 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 -U 图线应在Ⅰ区域
B.R 1和R 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 -U 图线应在Ⅲ区域
C.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 -U 图线应在Ⅲ区域
D.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 -U 图线应在Ⅱ区域 答案 B
2.如图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电阻阻值R 1=R 2=R 3,接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图2
A.1∶1∶1
B.1∶2∶2
C.1∶4∶4
D.2∶1∶1 答案 D
3.R 1=10 Ω,R 2=20 Ω,R 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 ,R 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 V.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 ) A.45 V B.5 V C.25 V D.15 V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中R 1、R 2串联,R 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 ,经计算,R 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仅为0.5 A ,则通过串联电路的最大电流以最小的为准,从而求得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15 V ,因而选D.
4.把表头G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装原理为并联电阻能增大通过G 的电流 B.改装成电流表后,表头G 本身允许加的电压增大了 C.改装后,表头G 自身的电阻减小了
D.改装后使用时,表头G 本身的参量都不改变,整个并联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增大了 答案 D
解析 把表头G 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时,只是并联了一个分流电阻,使整体并联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增大,但表头的各特征量都不变,故D 对,A 、B 、C 错.
5.如图3所示,其中电流表A 的量程为0.6 A ,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 ;R 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
2;R 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 的表盘刻度
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3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
答案 C
解析 当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R 1与电流表并联,由于R 1=R A
2,可知流过R 1的电流为流过
电流表电流的2倍,所以1、2接线柱间的电流为流过电流表电流的3倍,所以每一小格是原来的3倍,即为0.06 A ,所以A 、B 错误;当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电流表与R 1并联,然后再与R 2串联,串联电阻对电流无影响,与1、2接入电路的效果一样,所以每一小格表示0.06 A ,C 正确,D 错误.
6.如图4所示,R 1=2 Ω,R 2=10 Ω,R 3=10 Ω,A 、B 两端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则( )
图4
A.S 断开时,R 1与R 2的电压之比为1∶5
B.S 闭合时,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为2∶1
C.S 闭合时,R 1与R 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5
D.S 断开与闭合两种情况下,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答案 AB
解析 S 断开时,R 1和R 2串联,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即为1∶5,R 1两端的电压为U
6,选项A
正确;S 闭合时,R 3与R 2并联的阻值为5 Ω,R 1与R 并的电压之比为2∶5,R 1两端的电压为2U
7,
选项C 、D 错误;S 闭合时,通过R 2与R 3的电流相等,等于通过R 1的电流的一半,选项B 正确.
7.一个T 形电路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 1=10 Ω,R 2=120 Ω,R 3=40 Ω.另有一电压为100 V 的测试电源,则( )
图5
A.当c 、d 端短路时,a 、b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 、b 端短路时,c 、d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C.当a 、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 、d 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 、d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 、b 两端的电压为80 V 答案 AC
解析 当c 、d 端短路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R 123=R 1+
R 2R 3
R 2+R 3
=40 Ω,同理可知当a 、b
端短路时,R213=R2
+
R1R3 R
1+
R3
=128 Ω,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I=
U
R1+R3
=
100
10+40
A=2 A,所以U cd=IR3=80 V.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I′=
U
R2+R3
=
100
120+40 A=
5
8
A,所以U ab=I′R3=25 V,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二、非选择题
8.在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G的内阻R g=100 Ω,满偏电流I g=1 mA,R1=900 Ω,R2=
100
999
Ω.
图6
(1)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2)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答案(1)电压表 1 V (2)电流表 1 A
解析(1)S1和S2均断开时,电阻R1与小量程电流表G串联,可组成较大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R V=R g+R1=1 000 Ω.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最高为:
U=I g R V=0.001×1 000 V=1 V.
即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1 V.
(2)S1和S2均闭合时,电阻R1被短路,电阻R2与小量程电流表G并联,组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当小量程电流表G满偏时,通过R2的电流为:I R2=
I g R g
R2
=
0.001×100
100
999
A=0.999 A.故改装
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I=I R2+I g=0.999 A+0.001 A=1 A.
9.如图7所示,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5 Ω,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 的过程中,安培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
11
图7
答案 2 A
解析 设触头上部分电阻为x Ω,则触头下部分电阻为(5-x ) Ω, 总电阻R =2+x 8-x 2+x +8-x =2+x 8-x
10
由数学知识可知当2+x =8-x ,即x =3 Ω时,R 最大,安培表的示数最小 此时R max =5×5
10 Ω=2.5 Ω
I min =U R max =5
2.5
A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