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逐孔起爆在铜陵海螺露天砂岩矿山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型逐孔起爆在铜陵海螺露天砂岩矿山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7-09T08:06:05.14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0年4期作者:钱胜、刘正[导读] 通过介绍铜陵海螺砂岩矿山的地质概况,对比了不同地表管连接方法,分析其爆破效果。

现场试验表明,V型逐孔起爆能够减少岩层倾向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减少了现场大块和“根低”的产生,有效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

钱胜、刘正
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铜陵 244000摘要:通过介绍铜陵海螺砂岩矿山的地质概况,对比了不同地表管连接方法,分析其爆破效果。

现场试验表明,V型逐孔起爆能够减少岩层倾向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减少了现场大块和“根低”的产生,有效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露天砂岩矿山;倾斜矿层;V型逐孔起爆
Application of V - type hole - by - hole initiation in open - pit sandstone mine of conch in tongling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ock characteristics of tongling conch sandstone mining, compares the different surface tube connection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blasting effect. Field tests show that v-type hole by hole initiation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rock strata inclination on blasting effect,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field bulk and "low roo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mine. Key words: Open sandstone mine; Inclined seam; V - type hole - by - hole initiation
1 矿山概况
铜陵海螺水泥用砂岩矿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南西约13千米,行政区划隶属天门镇管辖。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淮地台下扬子台矿区内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S1g)、中统坟头组(S2f)、上统茅山组(S3m)、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及第四系(Q)。

矿体顶板为志留系上统茅山组(S3m2)及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细砂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中粗粒砂岩、粉砂质页岩等,矿体出露地表,构造简单,呈单斜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为312°~340°<55°~67°。

矿石类型为水泥用砂页岩矿,层状或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不发育,岩石抗压强度36~57.9Mpa,中等~坚硬。

矿体走向为东西走向。

2 不同地表管连接方式爆破效果比较 2.1 爆破孔网参数的设计
由于产量需求必须要有4个以上铲装作业面同时作业,加上受矿权范围影响导致开采面与岩层走向基本相同,炮孔沿岩层走向进行布置。

爆破孔网参数如下:
(1)孔径D与孔深L
该矿区根据钻机钻杆直径选择为D为140mm,孔深则按照下列公示确定:
式中:L为孔深;m
H为台阶高度,取H=10m ɑ为炮孔倾角,取ɑ=90° h为超深,取h=2m
根据计算结果取L=12m。

(2)底盘抵抗线W
根据矿山实践经验取l =3.5米。

2.2 传统地表管连接
2.2.1传统地表管连接方式
前期该矿山起爆时采用逐孔起爆技术,使爆区内处于同一排的炮孔按照设计好的延期时间从起爆点依次起爆,同时,爆区排间炮孔按照另外延期时间依次向后排传爆,从而使爆区内相邻炮孔的起爆时间错开。

图一为传统地表管连接示意图1所示。


图1 传统地表管连接示意图
2..2.2传统地表管连接爆破效果
因开采面与岩层走向基本相同,炮孔沿岩层走向进行布置,爆破后由于底部阻力大,产生“根底”频率较高,且产生后冲,破坏架头稳定性,给后续钻机穿孔安全性及穿孔效率均造成较大影响。

图2为现场“根底”及架头被破坏图。

图2 现场“根底”及架头被破坏图
2.3 V型逐孔起爆
2.3.1 V型逐孔起爆地表管连接方式
V型逐孔起爆地表管连接与传统V型顺序起爆相似,但通过排间不同毫秒微差导爆雷管的使用达到逐孔起爆的效果。

具体地表管连接方式图3所示。

图4 V型逐孔起爆地表管连接方式
2.3.2 V型逐孔起爆爆破效果
在采用V型逐孔起爆后,爆破效果有明显改善,根低现象基本杜绝,大块率较前期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且后冲效应较小。

图3为采取V 型逐孔起爆后爆堆及架头眉线。

图3 V型逐孔起爆后爆堆及架头眉线
2.3.2两种不同地表管连接起爆方式爆破效果对比
对两种不同地表管连接起爆方式爆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炮孔沿岩层走向进行布置时,采用V型逐孔起爆方式能明显的减少“根底”产生的频率,同时后冲效应也更小,大块率有一定程度的减低、且后续钻机穿孔效率也有较大提高,同时后续铲装及运输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

具体数据见表1.
经分析,爆破效果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由于V型起爆时先从爆区中部爆出一个V字形的空间,为后段炮孔的爆破创造了自由面,改变了后排孔的爆破方向,使岩石向中间崩落,加强了碰撞和挤压,使炸药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表1 两种不同地表管连接方式爆破效果对比
3 结论
V型地表管连接逐孔起爆的爆破方式,成本与传统逐孔起爆地表管连接爆破方式基本相同,但其在底盘抵抗较大、爆破方向沿岩层倾向方向的爆区能显著降低根底出现频率,且大块率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将低,能够提高后续的穿孔、铲装、运输生产效率。

对其他同类型的
矿山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学,申利远等.岩层走向和裂隙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浅析[J].四川水利,2010,4:16-17
[2]汪旭光.《爆破设计与施工》 [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3
[3]王玉杰,陈先锋,彭天浩.浅谈岩石夹层对爆破效果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23(8):1385-1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