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生态系统教案1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

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

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

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广外中山外校七年级生物学案 2010-9-23 班级姓名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生态系统【自学导航】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基础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由生产者、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非生物部分由________等部分组成。

生产者即________,能通过 ________制造有机物。

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___的能量。

消费者即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________,直接或间接的以________为食。

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流入动物体内。

分解者即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

2、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与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___。

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是__________,而不是野生动物。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_的关系。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____。

6、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

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__________的。

【典型例题探究】例1 (2010·中山、东莞)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节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

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

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

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

草兔狼。

(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

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

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

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

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

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

生态系统教案.doc

生态系统教案.doc

《生态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物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是指导我们生物教师备好每一节课的基本理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开放式生物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物课程”是对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标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是重要的理论依据。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应首先具有创造性。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生态系统”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上,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尝试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的内容。

本章的内容是从宏观上研究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且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分析优势: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有兴趣,喜欢和别人交流,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易于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弱势:个别学生可能不会自始至终围绕教师设置的各个环节走,课堂上注意力容易转移。

2、教学方式手段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依托于教师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教学网站,信息量非常丰富,有相关图片、文字、flash课件、视频等内容,学生在网络教室通过登陆网站,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查询相关信息,探究相关问题。

网站信息量很大,但并不要求学生在课上浏览所有的内容,为学生课外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知识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识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生态系统的结构。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

3. 生态系统模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生态系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生态系统的运行,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讲授新课:首先讲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然后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并画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测验或小组报告,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测验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八、作业布置1.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2. 写一篇关于生态系统的短文,描述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教案(精选6篇)

《生态系统》教案(精选6篇)

《生态系统》教案(精选6篇)《生态系统》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其次章“生物圈是全部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叙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同学学习爱好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学问体系也是根据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诞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特别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熟悉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观点。

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同学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同学分析初一同学具有学校自然常识的学问基础,可以通过前面三节内容学习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总结诞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初一同学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实行观看思索、资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同学由于受以前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力量差,因此本节课课前强调同学回去搜集和沟通“超过调整力量而使生态系受到破坏的实例”的资料。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平常上这一节课时我都要留下一点内容,因此我选用特长班来上,尽量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保持内容的完整性。

依据特长班同学认知的特点,采纳启发式教学法。

三、教法设计1.多媒体教学法:采纳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同学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同学自学争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同学是教学的“主体”。

通过老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肯定的力量梯度,让一般同学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索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对全体同学。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同学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的资料,让同学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凋节力量是有限的,从而突破难点。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生态系统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郭荣辉一、教材依据:这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想: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

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

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 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基本组成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3. 食物链与食物网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 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

2. 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话题。

2. 讲解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3. 分析关系: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4. 实例演示: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举措。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生态系统概念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2. 多媒体课件: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图片及视频素材。

3. 案例素材: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的实例。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

2. 第二课时:讲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教学案--王敏---已修改

《生态系统》教学案--王敏---已修改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学难点: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个生态鱼缸,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影响这些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这些生物能离开它们所在的环境吗?(学生答)。

教师明确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引出课题--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第22页第一、二段回答什么是生态系统?并举例说明。

通过第23页“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请试着解释说明。

通过图Ι-17,可以得出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图解的形式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扮演树;第二组中有扮演昆虫幼虫的,有扮演啄木鸟的;第三组扮演真菌。

并由各小组代表表演并讲解以上各题。

教师强调:(1)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己,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所以被称作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真菌外,还有另一类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森林中的落叶以及其他生物遗体就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分解者。

辽宁省丹东七中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名师精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名师精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描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内容:复习提问: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它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也就是说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它要想能够生存,就必须要有它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环境,所以生物和环境是不能分割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导入:同学们有谁去过原始森林,如西双版纳或是四川的九寨沟,请他为大家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生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答:……师总结:在那样美丽的一个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会同时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许多生物,它们之间既和谐又统一的发展,在我们生物学上,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可以叫做一个生态系统。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所以可大右小,例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北大附中的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也可以把昆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再大可以把云南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还可以把整个的中国、亚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那么请问:你们说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可以大到哪?总结:请同学们注意,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的整体,前提可是要有生物的我们在第一章时学过生物生活的最大范围就是在生物圈,所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两幅图片,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1、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师:大家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当然人也离不开地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们课下预习所了解的生态系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类型, 会判定生态系统。

②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②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图片展示:1当你站在一个池塘边,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你会想到池内的水草所起的作用吗?二、导入新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引导归纳: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

问题: 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强调: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不是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简单拼凑)。

2.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讨论①上面第1个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②上面第2个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细菌和真菌则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思考:①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②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③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B 森林中的所有松树 C.一个池塘D 一个蜂巢问题:①为什么一个花坛、一个池塘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一个蜂巢却不能呢?②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在组成成分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其他生态系统的成分也有类似之处吗?③读图分析资料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什么(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哪些?(各种动物)分解者是什么?(细菌、真菌)问题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各起什么作用? 你认为它们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稳定有何意义?思考、表达交流, 补充:结论: 生产者主要功能之一是制造有机物,为其它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

初中科学生物生态系统教案

初中科学生物生态系统教案

初中科学生物生态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能够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彩色图片: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和结构;
2. 生态系统的案例研究资料: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3. 实验器材:用于观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态系统的概念(5分钟)
教师出示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出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5分钟)
1. 教师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态位等概念;
2. 学生观察展示的生态系统图片,分析其中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三、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和被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2. 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验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总结和课堂讨论(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展开课堂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生物群落和相互关系,并撰写一份报告。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布置的作业,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生物组成和相互关系,并撰写一份报告。

《生态系统》优秀教案

《生态系统》优秀教案

《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平衡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2.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幅自然生态景观的图片,如森林、草原、湖泊等。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都有哪些生物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出生态系统。

2.新课讲授
1.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即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以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案例分析
1.展示一些生态破坏的案例,如森林砍伐、水污染、过度捕捞等。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系统。

4.总结归纳
1.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2.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3.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个生态系统,并绘制食物链和
食物网。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3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江苏武进湖塘试验学校陆红英课题其次章第四节生态系统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能说诞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认同生态系统中的自动调整力量是有限的,人们必需爱惜自然、爱护环境 5. 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查找问题的答案或发觉探究的线索重点、难点和关键处1. 生物与环境是同意的整体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 3. 人们要敬重自然、爱护环境,并不是说人类不能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阅读、分析资料,老师启发、引导,让同学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悟出道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老师活动意图同学活动一、导入新课让一位同学阅读资料组一(见附)刚才同学们听了、看了这组资料,想一想,导致牧民不能放养许多家畜的直接缘由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

多媒体课件出示→(因素)→家畜少→(因素)→家畜少二、新授这部分说明白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中的很多生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觉,即生物与环境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更精练的话来概括一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肯定区域内,神巫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多媒体课件出示)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存环境,如对于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小鱼、小虾来说,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来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

想请教同学:一滴水可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整个生物圈呢?总结:自然界的生态西有大有小,小的有让同学同时使用耳朵、眼睛两种感官,尽快进入状态同学了解资料内容的前提,引导同学去分析资料,领悟其中的内容在通过同学思索强化“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在同学头脑中的印象让同学绽开联想,进一步理解什么叫生态系统同学边听边看资料组一同学思索、分析,完成填空同学积乐观动脑,热闹发言同学阅读一遍同学相互争论,回答,并说出理由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老师活动意图同学活动一滴水、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大的有湖泊、海洋、森林等,甚至生物圈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看生态系统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4 教学活动讲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理解。

第三章:食物链和食物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的概念: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7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生态系统教案设计11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2.能理解并能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㈡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2)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学情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3重点难点(一)重点:1.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难点: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例如我们的草地上鼠的数量多了,使的猫的数量也多,最后鼠就会减少从而维持了生态平衡。

我们知道我们的生物圈中存在着许多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组成成分和特点都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活动2【导入】问题引导,自主探究①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你所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②观看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你又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③你能否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

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

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教育。

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因为本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

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

八、个案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五个方面,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侧重于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以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直接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功能,是很困难的。

反之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但又放弃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大好机会。

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先引导提问,之后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之后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脱口而出,并且有了形象的记忆,效果很好。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仍然抓住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安排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兔子狐狸虎细菌真菌。

剧本:
课前准备好几种生物头饰,包括树、兔、狐狸、老虎、细菌、真菌(蘑菇),六位同学上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
旁白: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有活泼的小兔子,狡猾的狐狸,凶猛的老虎……,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草边唱边出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的我暖洋洋的,我可以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养活我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我是快乐的(面带悲伤)但是我也有伤悲……
兔子蹦跳出场:(快乐状)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谗了(面对草)这绿油油的小草正合我意,我要把你吃掉,我是草食动物。

狐狸左顾右盼的出场(狡黠,悄声)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面对兔子)正好这是一顿美餐,我要把你吃掉。

老虎:别在那狐假虎威了,我才是森林之王,我要把你们统统吃掉。

兔(惊恐状):不好了,老虎来了,快逃啊。

真菌、细菌(搀扶出场)我是真菌,我是细菌。

细菌:你们能看见我吗?其实我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无处不在。

真菌、细菌:(得意状):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其他生物)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
通过角色扮演,并加以多媒体课件配合,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的简单易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知识。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观后学生轻松的回答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连接食物链的练习也做的很好。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把食物链连成食物网,继续巩固食物网的概念,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