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02.行测逻辑判断:且命题和或命题知识点详解_PDF压缩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判断推理逻辑推理常考知识点
判断推理逻辑推理常考知识点一、逻辑推理基本概念。
1. 命题。
- 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例如“今天是晴天”就是一个命题。
- 简单命题: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命题的命题。
像“小明是学生”。
-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命题。
如“小明是学生并且小红是老师”,其中“并且”就是逻辑联结词。
2. 逻辑联结词。
- 且(∧):表示两个命题同时成立。
例如,命题p:小明是男生,命题q:小明是学生,那么p∧q表示小明是男生并且是学生。
当p和q都为真时,p∧q才为真。
- 或(∨):表示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
比如命题p:今天是周一,命题q:今天是周二,p∨q表示今天是周一或者是周二。
只要p、q中有一个为真,p∨q就为真。
- 非(¬):对一个命题进行否定。
若命题p:小李是好人,那么¬p:小李不是好人。
p为真时,¬p为假;p为假时,¬p为真。
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充分条件: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但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例如,如果天下雨(A),那么地面湿(B),天下雨是地面湿的充分条件。
- 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只有年满18周岁(A),才能有选举权(B),年满18周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1. 三段论推理。
- 定义: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
- 规则:- 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 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结论也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公务员考试04.行测逻辑判断:所有与有的知识点详解_PDF压缩
公务员考试04.⾏测逻辑判断:所有与有的知识点详解_PDF压缩⼀、定义1.“所有”表⽰全部,“有的”则表⽰有三种可能性:只有⼀个、有⼀部分、全部。
其中“有的”可⽤“⼀些”“某些”“存在”“⾄少有⼀个”等替代,“所有”可⽤“任何”“每⼀个”“⼀切”等替代。
2.在⽇常语⾔中,很多命题是⽤⾮标准形式表达的,此时可根据语义将其转换成标准形式,再进⾏翻译推理。
⼆、“所有”与“有的”的翻译所有S是P,翻译为:S→P所有S不是P,翻译为:S→-P有的S是P,翻译为:有的S→P有的S不是P,翻译为:有的S→-P注意:“有的”在翻译时不可省略,必须放到箭头前。
三、“所有”与“有的”的推理1.“所有”可以推出“有的”所有S是P→有的S是P,所有S不是P→有的S不是P|⽰例|所有对啊⽹学员都能考上公务员→有的对啊⽹学员能考上公务员所有粤菜都不是辣的→有的粤菜不是辣的。
注意:“有的”不能推出“所有”。
例如由“有的⼈是⽔瓶座”推不出“所有⼈都是⽔瓶座”。
2.换位推理换位推理就是将S和P的位置互换,从⽽得出结论。
注意:“有的S不是P”,不能推出“有的P不是S”。
例如由“有的⼈不是教授”不能推出“有的教授不是⼈”。
四、当“所有”和“有的”遇上“并⾮”当遇到“并⾮”时,“所有”变“有的”,“是”变“⾮”,反之亦然。
如下表所⽰:【例1】(2018·国考)某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员⼯中有⼀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
该公司的部门经理⼀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
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
由此可以推出:A.所有部门经理年龄都在30岁以上B.该公司部门经理中有⼈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C.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D.有些30岁以下的年轻员⼯不是部门经理【题型定位】题⼲中出现了“有⼀部分”“所有”等词语,可知这是⼀道翻译推理题。
【题⼲剖析】“30岁以下的年轻员⼯中有⼀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翻译为:①有的30岁以下年轻员⼯→参加外语培训班;“部门经理⼀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翻译为:②部门经理→同意开展拓展训练;“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翻译为:③参加外语培训班→-同意开展拓展训练。
逻辑学中或和且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逻辑学中或和且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逻辑学中,"或"和"且"是两个基本的逻辑连词,用来表示命题之间的关系。
它们在逻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被广泛运用于数理逻辑、哲学逻辑等领域,还对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法律、人工智能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或"是一种联结词,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真的情况。
在逻辑中,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或"的意思。
例如,如果我们有两个命题P和Q,用P ∨Q表示,它的真值表明至少有一个命题是真的。
当我们使用"或"来组合多个条件时,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整个命题就为真。
与之相对的是"且",它是另一种逻辑连词,用于表示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的情况。
在逻辑中,我们用符号"∧"来表示"且"的意思。
例如,如果我们有两个命题P和Q,用P ∧Q表示,它只在P和Q都为真的情况下才为真。
换句话说,只有当所有的条件都满足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或"和"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运用。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常常会用到"或"的逻辑,即只需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而"且"的逻辑则要求所有条件都必须成立。
这两个逻辑连词的概念和应用都是逻辑学的基础,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逻辑学中"或"和"且"的意思,分析它们在不同逻辑体系和学科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对于逻辑学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出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逻辑学中"或"和"且"的概念,并探讨它们的实际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逻辑学中“或”和“且”的意思。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必然性推理(一)命题1.直言命题:表达一个意思、一个判断的命题。
共有六种形式:(1)所有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爱漂亮的。
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
(2)所有非:所有的女孩都不喜欢刘亦菲。
(3)有些是: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4)有些非: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5)某个是:张三是公务员。
(6)某个非:张三不是公务员。
2.模态命题: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命题。
代表词:必然(肯定、一定,表示所有情况都如此)和可能(也许、或许,表示有些情况如此)。
四种形式:(1)必然P:张三必然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2)必然非P:张三必然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3)可能P:张三可能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4)可能非P:张三可能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3.联言命题——同时成立如:(1)小王长得很帅,而且很有钱。
(2)今天不仅很晴朗,还很凉爽。
(3)我家有床,但是没有沙发。
(4)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演唱会取消了。
4.选言命题——选择性成立两种形式(1)可兼容——或,或者:他或者是个诗人,或者是个歌唱家。
(2)不可兼容——要么……要么:他要么是个老人,要么是个小孩。
5.假言命题——假设、假如日常语言逻辑形式等价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那么BBA?非B?非A只有A,才B B?A非A?非B除非A,否则B非A?B(1)非B?A注意:假设命题A→B为真,只有其矛盾命题(A且非B)肯定为假,其他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①A且B;②非A且B③非A且非B。
(二)矛盾关系1. 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 、B 两种情况,且A 、B 不交叉,我们称A 和B 是矛盾关系。
即是A 就不是B ,是B 就不是A;不是A 一定是B ,不是B 一定是A 。
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2. 命题形式矛盾命题直言命题有些非所有是有些是所有非某个非某个是模态命题可能非P 必然P 可能P必然非P联言命题 A 且B非A 或非B选言命题兼容:A 或B不兼容:要么A ,要么B 兼容:非A 且非B不兼容:非A 且非B 或 A 且B 假言命题A →BA 且非B3.典型习题(1)班里的玻璃晚上为打碎了,调查得知是班里的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所为。
公务员考试行测推理题型归纳
公务员考试行测推理题型归纳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推理题型则是行测中具有较高难度和区分度的部分。
掌握好推理题型,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归纳一下常见的公务员考试行测推理题型。
一、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通过观察给定的一组图形,找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选出符合规律的下一个图形。
1、位置类规律位置类规律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
例如,图形中的元素可能会沿着某个方向进行平移,或者整个图形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又或者图形会进行上下或左右的翻转。
2、样式类规律样式类规律常见的有遍历和运算。
遍历是指所有的图形元素都要出现一次;运算则包括相加、相减、求同、求异等。
3、属性类规律属性类规律包括对称性、曲直性和封闭开放性。
对称性又可分为轴对称、中心对称和对称轴的数量和方向等;曲直性是指图形是由曲线构成还是直线构成,或者两者皆有;封闭开放性则是判断图形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4、数量类规律数量类规律涉及到点、线、面、角、元素等的数量变化。
比如,点的数量可能是交点、切点的数量;线的数量可以是直线、曲线的数量;面的数量指的是封闭区域的数量;角的数量则有锐角、直角、钝角等;元素的数量包括种类和个数。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定义,对选项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1、关键信息提取在阅读定义时,要抓住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如主体、客体、行为方式、目的、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信息的把握,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
2、对比排除法逐一分析选项,将选项与定义进行对比,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选项,可以通过进一步分析其与定义的细微差别来做出判断。
3、理解定义本质有些定义可能比较抽象或复杂,需要考生真正理解定义的本质含义,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表述。
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在选项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条件关系基础详解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条件关系基础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条件关系则是逻辑判断中的基础且关键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好条件关系,对于准确解题、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条件关系。
简单来说,条件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的某种依存关系。
在逻辑判断中,常见的条件关系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指,如果某个条件成立,那么相应的结论就一定成立。
比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就会湿”,在这里,“下雨”就是“地面湿”的充分条件。
只要下雨这个条件出现,地面湿这个结果就必然会发生。
必要条件则是指,如果没有某个条件,相应的结论就一定不会成立。
例如“只有年满 18 岁,才有选举权”,“年满 18 岁”就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满足年满 18 岁这个条件,就肯定没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一个条件既是充分的又是必要的。
比如“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这个三角形才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既是“等边三角形”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条件关系呢?这需要我们对题干中的表述进行仔细分析。
一些常见的关联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
比如,“如果……那么……”“只要……就……”等通常表示充分条件;“只有……才……”“除非……否则不……”等往往表示必要条件。
掌握条件关系对于解题有着直接的帮助。
在翻译推理题中,我们需要将题干中的条件关系准确地翻译为逻辑表达式,然后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比如“如果 A 那么B”,我们可以翻译为“A→B”。
在真假推理题中,条件关系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哪些陈述是真,哪些是假。
在分析推理题中,条件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各个元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推理和匹配。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条件关系的理解。
例 1: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已知小明努力学习了,那么能得出小明一定取得好成绩了吗?根据条件关系,“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
公务员考试 02.行测逻辑判断:且命题和或命题知识点详解
1.联言命题的翻译推理(1)表现形式:p且q♦联言命题反映的是若干种情况或者性质同时存在(2)常用联结词表示并列关系:且、和、都、既...又...表示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还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却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肯定一个联言命题,则可以分别肯定每个支命题,即(p且q)→p,(p且q)→q。
举例说明:在年底评优活动中,小张或小王获得最佳员工奖。
那么:小张获得员工奖→小王没有获得员工奖,小王获得员工奖→小张没有获得员工奖【例题】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成功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郑磊说:“要不断的努力,活到老学到老。
”刘连说:“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老师说:“你们的观点都是好的,结合起来才准确: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
根据老师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A.郑磊和刘连的观点都不全面B.一个具有知足常乐心态的人,可能是具有成功心态的人C.一个具有成功心态的人,必定是具有不断努力心态的人D.不断努力的心态和知足常乐的心态同等重要【解析】“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可翻译为:成功的心态→努力且知足。
A项,“你们的观点都是好的,结合起来才准确”说明郑磊和刘连的观点都不全面,可以推出,排除;B项,知足→可能有成功的心态,肯定原命题的部分后件,只能得出可能性的前件,故可以推出,排除;C项,成功的心态→努力,肯定原命题的前件,可以得出后件即“努为且知足”,则“努力”这一支命题也必为真,故C项可以推出,排除;D项,题干中并未提到努力和知足这两种心态的重要性问题,所以不能推出,当选。
2.选言命题的翻译推理(1)相容选言命题♦概念:事物若干种情况或性质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p 或者q♦翻译:p或q翻译为:-p→q或者-q→p♦常用关联词:...或者...、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至少有一个【例题】苗苗是某少儿舞蹈班的学生,她喜欢民族舞。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四、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那就是假设法。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
①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②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
(3)选项A“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
(4)选项C“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墓中没有被冲刷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
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要考查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直观”题的特征是:从几个并列的条件中直接推出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如:雨亭学习好、身体好、事业心强。那么可以直接单独推出“雨亭事业心强”。亦可“重复式”地全部推出。这样的推理在普通逻辑中被称做“联言推理”。
2024国考地市级行测推理判断解析
2024国考地市级行测推理判断解析一、题型分析地市级公务员考试地市级行测中,推理判断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需要考生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具体的题目类型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比较推理、条件判断等。
二、解题方法1.掌握常见逻辑关系在解答推理判断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充分必要条件、充分非必要条件、充分非充要条件、等同关系等。
熟悉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从而更好地进行推理判断。
2.善于利用排除法在解答推理判断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排除法缩小答案的范围。
首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结论进行分析,排除与结论相悖的选项。
通过不断地排除,我们就可以找到最有可能的正确答案。
3.注意细节,防止陷阱在解答推理判断题时,我们要注意题目中的细节,避免被一些陷阱所迷惑。
有些题目会设立一些迷惑性的条件或结论,我们要通过仔细分析,避免被这些迷惑性的信息所牵制,从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4.多做练习,提高水平对于推理判断题,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案例解析下面我们以一道典型的推理判断题为例进行解析:某市每年都举办一个文化节,今年的文化节将于11月1日至11月7日举行。
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A.文化节将在下个月举行。
B.文化节将在去年的同一天举行。
C.文化节将在明天举行。
D.文化节将在今年的7月举行。
该问题要求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今年的文化节将于11月1日至11月7日举行,我们可以排除选项B和D,因为去年的同一天和今年的7月都不符合这个时间段。
我们还可以排除选项C,因为明天也不在这个时间段内。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一)翻译推理
1.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3.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4.递推公式:A→B,B→C可以得到A→C
5.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6.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7.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8.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9.模态命题: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10.平行结构:只对比推理过程,不关注推理对错
(二)真假推理
解题技巧:找关系,看其余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三)分析推理
1.优先排除法;
2.最大信息法;
3.确定信息优先;
4.假设条件法;
5.选项代入法。
(四)归纳推理
1.话题一致原则:偷换话题、无由猜测、夸大事实;
2.从弱原则;
3.整体优先原则。
(五)原因解释
1.题干中找冲突;
2.选项中看解释
(六)加强论证
1.加强论点;
2.加强论据;
3.建立联系;
4.补充前提。
(七)削弱论证
1.削弱论点;
2.削弱论据;
3.切断联系;
4.否定前提。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又是一年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进程中发觉,很多同学在备考进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一、逻辑判定(一) 必定性推理必定性推理重点考察真谎话问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朴素逻辑1. 真谎话问题:真谎话问题主要思路是①找矛盾关系;②没矛盾关系,找反对关系;③既没矛盾关系,也没反对关系,需要进行假定法去做。
真谎话问题是逻辑判定中比较基础的题型,期望同学们一定要多加掌控。
2.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题目一直是省考、国考考察的重点,需要考生们不仅要掌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A→B为真,若A真,则B真;若B假,则A假)。
还需要把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相干知识点进行掌控,使考生们能够镇定的应对综合推理的题型。
3. 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近几年考试中比较重点考察的题型,作答朴素逻辑的题目,关键要找好题目的突破口,包括肯定项和关联项。
同时要结合解题的方法,排除法、假定法等。
需要考生们多加练习,保证做题效率和做题正确率。
(二) 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包括了5种题型,削弱型、加强型、说明型、评判型、结论型。
其中削弱型和加强型一直是考察的重点1. 削弱型题目:削弱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削弱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结论不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能削弱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2.加强型题目:加强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加强型和隐含假定型题目的做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题干结论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都能加强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另外的三种题型:说明型,评判型和结论型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只要分析好题目,掌控好答题方法就可以有很好的准确率。
二、定义判定:1.题型类别:主要考核单定义和多定义为主2.知识点考核:考核法律、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考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知道能力。
原创1:1.2.1 “且”与“或”
p q p∧q p∨q 真真 真 真 真假 假 真 假真 假 真 假假 假 假
题目类型一、用逻辑联结词构造新命题
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的 形式.
(1)p:函数y=3x2是偶函数,q:函数y=3x2是增函数; (2)p: 3是无理数,q: 3是实数; (3)p: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q: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思路探究】 明确命题p,q → 确定联结词 → 构成新命题
【思路探究】 (1)你能分别判断p,q的真假吗? (2)判断出p,q的真假后如何判断“p∨q”,“p∧q”的真 假?
【自主解答】 (1)∵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 ∴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 (2)∵p为假命题,q为假命题, ∴p∧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 (3)∵p为真命题,q为真命题, ∴p∧q为真命题,p∨q为真命题. (4)∵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 ∴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
【答案】 p∨q 真
4.已知命题p:∀x∈[1,2],x2-m≥0,命题q:∀x∈R,x2 +mx+1>0,若命题p∧q为真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 因为p∧q为真命题,所以命题p,q都是真命题. 由p是真命题,得m≤x2恒成立. 因为∀x∈[1,2],所以m≤1. 由q是真命题,得Δ=m2-4<0, 即-2<m<2.
所以-2<m≤1,即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2,1].
再见
1.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时,首先确定该命题的构 成,再确定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假,最后由真值表进行判断.
2.真值表也可以概括为口诀:“p∨q”一真即真,“p∧q” 一假就假.
公务员考试行测讲义(完整)(2020年8月整理).pdf
公务员考试——行测讲义 第一部分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概要综述
1.图形推理是什么 图形推理是一种典型的推理问题,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较少受知识和文化的影响,较多运用抽象思维 能力,我们只需对图形进行感知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所以称之为“文化公平”的测验。国内一直缺少相关内容 的考试,因此在图形推理的命题上,广泛地借鉴了国外智商测试的题目。 2.图形推理考什么 图形推理考查的是考生观察、抽象、推理的能力。按照命题理念的不同,图形推理分为规律推理和重构推 理两大类题目。 规律推理是针对所给的若干幅图形的规律,选择新图形以延续现有的规律性。它与数字推理很相似,要求 考生从给出的图形数列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据此推导符合规律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可将题型分 为样式类、数量类和位置类。 重构推理是针对所给的一幅图形,重新构成一幅新的图形。它与立体几何很相似,考查应试者的空间想象 能力,题型分为空间构成推理、平面组成推理、平面拼合推理和线条组合推理。 3.图形推理考情分析 在国家和地方性的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具备两条鲜明特征:一是逢考必出。目前所有地方的公务员行 政职业能力测试中都包括图形推理的部分,且在很多地方所占比例不低,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二是投入产出比 高。图形推理具备的较强技巧性和规律性使得备考效果十分明显,为考生在这一部分中拿到高分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试题解析【四】 1.A[解析]本题属于素数量问题的元素种类变化。前四幅图的元素种类分别是 1,2,3,4,5,
应填入一个含有 6 种元素的图。 2.C[解析]本题属于素数量问题的元素同一性。前五幅图都由若干相同元素组成,因此应填入
一个由若干相同元素组成的图。 3.B[解析]本题属于“一个顶俩”类,1 个圆圈相当于 5 个三角形,1 个方块相当于 4 个三角形,
干货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梳理
1、直言命题解题要领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就是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得简单命题。
联项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种。
肯定一般用“就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就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与单称量词。
全称量词一般用“所有"、“每一个”、“凡”等表示;特称量词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一般用“某个"表示。
直言命题得分类: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就是P。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就是P。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得S就是P。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得S不就是P。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就是P,或者a就是P.⑥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就是P,或者a不就是P.直言命题与概念得关系对当关系分为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与从属关系。
①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三组矛盾关系:“所有S都就是P"与“有些S不就是P”.“所有S不都就是P”与“有些S就是P”.“某个S就是P”与“某个S不就是P”。
当直言命题前面加上“并非”时,为负直言命题,与原命题具有矛盾关系。
“并非所有S都就是P”=“有些S不就是P"“并非所有S不都就是P"与“有些S就是P"“并非某个S就是P”与“某个S不就是P”②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可以同真。
“有些S就是P”与“有些S不就是P”“某个S不就是P”与“有些S就是P”“某个S就是P"与“有些S不就是P”③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可以同假.“所有S都就是P”与“所有S都不就是P”“所有S都就是P”与“某个S不就是P”“所有S都不就是P”与“某个S就是P"④从属关系:可同真,可同假。
从真得方面,特称从属于全称,全称真则特称真;在假得方面,全称从属于特称,特称假则全称假。
全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单程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变形方式①换质推理:谓项改为与原来相矛盾得概念。
行测逻辑推
一、“且”的含义“且”表示的关系是两者同时成立,如果有一项是错的,整个命题均为假。
常见的关键词有:A并且B;不仅A,而且B;虽然A,但是B。
但凡能够表示二者同时成立的关键词,我们都翻译成“A且B”。
二、“或”的含义“或”表示的关系是两者至少有一个成立,如果有一项是对的,整个命题均为真。
常见的关键词有:或者A,或者B;A和B至少一个……;不是A,就是B。
但凡能够表示二者至少有一个成立的关键词,我们都翻译成“A或B”。
三、否一推一所谓“否一推一”,就是指在“或”关系为真的情况下,一项确定为假,那么另一项就一定为真。
例:今天我或者吃火锅,或者吃烤肉。
事实上,我并没有吃烤肉,那么我一定吃了火锅。
四、德摩根定律所谓“德摩根定律”,就是“或”关系与“且”关系的等价转换。
(1)–(A且B)= –A或–B(2)–(A或B)= –A且–B2022国考)地理老师在五个柜子里放入了五种矿物,每个柜子只放一种矿物:赤铁矿、黑云母、绿泥石、黄铜矿、方铅矿。
已知:(1)如果一号柜放赤铁矿,那么二号柜不放黑云母;(2)或者三号柜放赤铁矿,或者一号柜放赤铁矿;(3)如果二号柜不放黑云母,那么四号柜不放绿泥石;(4)若五号柜放方铅矿,则四号柜放绿泥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三号柜放赤铁矿”的结论?A.二号柜不放黑云母B.一号柜不放黄铜矿C.五号柜放的是方铅矿D.四号柜不放绿泥石【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C。
题干中有四句话都包含了关联词,翻译结果为:(1)一号柜放赤铁矿→二号柜不放黑云母;(2)三号柜放赤铁矿或一号柜放赤铁矿;(3)二号柜不放黑云母→四号柜不放绿泥石;(4)五号柜放方铅矿→四号柜放绿泥石。
提问为“得出‘三号柜放赤铁矿’”,即已知结论为“三号柜放赤铁矿”,需要从结论出发倒推条件。
根据条件(2)可知:想要推出“三号柜放赤铁矿”,需要一号柜不放赤铁矿;根据条件(1)可知:想要得到“一号柜不放赤铁矿”,需要二号柜放黑云母;根据条件(3)可知:想要得到“二号柜放黑云母”,需要四号柜放绿泥石;根据条件(4)可知:想要得到“四号柜放绿泥石”,需要五号柜放方铅矿,对应C项。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1〕如果……那么……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2〕只要〔倘假设〕……就〔那么〕……例:只要〔倘假设〕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
〔考上公务员→嫁给你〕〔3〕但凡……都……/所有的……都……例:但凡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
〔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5〕……离不开……例:鱼离不开水。
〔鱼→水〕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1〕只有……才……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2〕不……不……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3〕除非……否那么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那么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4〕……是……必不可少的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
〔婴儿有营养→有奶粉〕〔5〕……是……的根底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根底。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6〕……是……的前提/关键例:类似于上面一个〔7〕没有……没有……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二、递推公式【A→B,B→C,即A→C】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三、联言命题〔推理题〕1.“且〞关系:表并列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A且B为真,那么A、B必须都为真;A且B为假,那么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公务员行测逻辑思维训练基础题型解析
公务员行测逻辑思维训练基础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题,还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行测中逻辑思维训练的基础题型。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判断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
它是直接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断定的简单命题,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是勤奋的”等。
对于直言命题,我们需要掌握其六种类型: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 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与“有的苹果不是红色的”就是矛盾关系。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同时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其表达形式为“p 且q”。
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对于联言命题,只有当“p”和“q”都为真时,整个联言命题才为真。
只要“p”或者“q”中有一个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为假。
在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联言命题的真假情况,结合其他条件进行推理。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的表达形式为“p 或者q”,只要“p”或者“q”中有一个为真,整个相容选言命题就为真。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表达形式为“要么 p,要么q”,只有“p”和“q”一真一假时,不相容选言命题才为真。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所给定的选言命题的类型,以及其真假情况进行分析推理。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思维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表达形式为“如果 p,那么q”,其推理规则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国考之逻辑判断总结与解析
国考之逻辑判断总结与解析逻辑判断。
【组合排列—考点回顾】【注意】组合排列——考点回顾:1.题型特征:题⼲给出⼀组对象和相关信息,要求把对象和信息进⾏匹配,如有甲、⼄、丙三个⼈,分别是⼭东⼈、河南⼈、湖北⼈,问“甲是哪⾥⼈”。
2.常⽤⽅法:(1)排除法:题⼲信息确定,读⼀句,排⼀句。
(2)代⼊法:题⼲信息不确定或问“可能/不可能”,把选项代⼊题⼲验证。
3.常⽤辅助⼯具:(1)最⼤信息法。
(2)列表。
4.⼀定要听完理论课再听本节课的内容。
【⾼分点拨——按照题型整理⽅法】【题型⼀:每⼈猜对⼀半】例:甲、⼄、丙三⼈⼤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程师。
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李:甲是⼯程师,⼄是教师。
⼩王:甲是教师,丙是⼯程师。
⼩⽅:甲是律师,⼄是⼯程师。
后来证实,⼩李、⼩王和⼩⽅都只猜对了⼀半。
那么,甲、⼄、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A.甲是教师,⼄是律师,丙是⼯程师B.甲是⼯程师,⼄是律师,丙是教师C.甲是律师,⼄是⼯程师,丙是教师D.甲是律师,⼄是教师,丙是⼯程师特征:题⼲三个⼈,每⼈两句话,每⼈猜对⼀半思路:最⼤最⼩在⼀起【注意】⾼分点拨——按照题型整理⽅法:1.组合排列在考场上⾮常浪费时间,在平时的刷题练习中,要学会按照题型整理⽅法,整理得越多,考场上做题速度越快。
2.题型⼀:问“每⼈猜对⼀半”,如“⼩李、⼩王和⼩⽅都只猜对了⼀半”的题⼲有三个⼈;“他们每⼈只对了⼀半”的题⼲有五个⼈;“每⼈都只猜对了⼀种”的题⼲有五个⼈,但是还有⼀个条件“每盒都有⼀个⼈猜对”,所以每道题都不⼀样,要善于总结。
3.特征:题⼲三个⼈,每⼈两句话,每⼈猜对⼀半。
考虑利⽤代⼊法解题(假设选项是事实,代⼊题⼲条件,看是否满⾜题⼲)。
4.例:问“⼩李、⼩王和⼩⽅都只猜对了⼀半。
那么,甲、⼄、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1)代⼊ A项:李说的都是错的,与题⼲⽭盾,排除。
(2)代⼊ B项:李说的是⼀错⼀对(满⾜题⼲),⽽王说的都是错的,与题⼲⽭盾,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言命题的翻译推理
(1)表现形式:p且q
♦联言命题反映的是若干种情况或者性质同时存在
(2)常用联结词
表示并列关系:且、和、都、既...又...
表示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还
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却
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肯定一个联言命题,则可以分别肯定每个支命题,即(p且q)→p,(p且q)→q。
举例说明:在年底评优活动中,小张或小王获得最佳员工奖。
那么:小张获得员工奖→小王没有获得员工奖,小王获得员工奖→小张没有获得员工奖
【例题】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成功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
郑磊说:“要不断的努力,活到老学到老。
”刘连说:“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老师说:“你们的观点都是好的,结合起来才准确: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
根据老师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A.郑磊和刘连的观点都不全面
B.一个具有知足常乐心态的人,可能是具有成功心态的人
C.一个具有成功心态的人,必定是具有不断努力心态的人
D.不断努力的心态和知足常乐的心态同等重要
【解析】
“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可翻译为:成功的心态→努力且知足。
A项,“你们的观点都是好的,结合起来才准确”说明郑磊和刘连的观点都不全面,可以推出,排除;
B项,知足→可能有成功的心态,肯定原命题的部分后件,只能得出可能性的前件,故可以推出,排除;
C项,成功的心态→努力,肯定原命题的前件,可以得出后件即“努为且知足”,则“努力”这一支命题也必为真,故C项可以推出,排除;
D项,题干中并未提到努力和知足这两种心态的重要性问题,所以不能推出,当选。
2.选言命题的翻译推理
(1)相容选言命题
♦概念:事物若干种情况或性质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p 或者q
♦翻译:p或q翻译为:-p→q或者-q→p
♦常用关联词:...或者...、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至少有一个
【例题】苗苗是某少儿舞蹈班的学生,她喜欢民族舞。
对于该舞蹈班学生,她们或者喜欢拉丁舞,或者喜欢芭蕾舞;喜欢民族舞的,则不喜欢芭蕾舞。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推出苗苗喜欢街舞这一个结论。
()
A.舞蹈班有些喜欢拉丁舞的学生也喜欢街舞
B.舞蹈班学生中,喜欢拉丁舞的都喜欢街舞
C.舞蹈班学生喜欢的舞蹈只局限于民族舞、拉丁舞、芭蕾舞和街舞
D.民族舞和街舞比芭蕾舞更容易学
【解析】
①“苗苗喜欢民族舞”;
或者喜欢拉丁舞,或者喜欢芭蕾舞”翻译为:②-拉丁舞→芭蕾舞,-芭蕾舞→拉丁舞;
“喜欢民族舞的,则不喜欢芭蕾舞”翻译为:③民族舞→-芭蕾舞。
由①②③推出:苗苗→一芭蕾舞→拉丁舞,可知苗苗喜欢民族舞和拉
丁舞,不喜欢芭蕾舞,为了得出苗苗喜欢街舞这一结论,需要在这三种舞蹈和街舞之间建立联系,即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民族舞→街舞,拉丁舞→街舞,-芭蕾舞→街舞。
B项符合“拉丁舞→街舞”,能推岀苗苗喜欢街舞。
故正确答案为B。
(2)不相容选言命题
♦概念:事物若干种情况或性质汇总有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翻译:要么q,要么p,翻译为:p→-q,-p→q
♦常用关联词:要么...要么、或...或....、不是...就是...。
举例说明:小李要么会讲英语,要么会讲法语。
那么:小李会讲英语→小李不会讲法语,小李不会讲英语→小李会讲法语。
【例题】某国承办了一次国际大赛,决定将赛事分配给该国的3个城市具体筹办。
现有甲、乙、丙、丁、成已庚7个候选城市通过了初选。
根据要求,最终负责筹办的城市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1)甲和乙要么都入选,要么都不入选
(2)丙与丁至多只能有一个入选;
(3)丙和甲至少要有一个入选。
如果丁入选,那么下列哪两个城市也一定入选?()
A.甲和乙
B.甲和庚
C.乙和丙
D.丙和戊
【解析】
①“甲和乙要么都入选,要么都不入选”:要么(甲且乙),要么(-
甲且-乙)。
即:甲↔乙,-甲↔-乙。
②“丙与丁至多只能有一个入选”:-丙或-丁
即:丙→-丁,丁→-丙
③“丙和甲至少要一个人入选”:丙或甲,
即:-丙→甲,-甲→丙。
根据题意,丁入选,代入(2)和(3)可知丙没入选、甲入选,在代入(1)可得甲、乙两个城市入选。
故正确答案为A。
3.总结
1.“且”命题的真假判定
(1)整体推部分
“A且B”为真,则A、B都为真,即(A且B)→A,(A且B)→B。
简记为:全真才真。
(2)部分推整体
“A且B”中的任意一项为假,则整个命题为假,即-A→-(A且B),-B→-(A且B)。
简记为:一假则假。
2.“或”命题的真假判定
(1)整体与部分
在“或”命题中,只要有一项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即A→(A或B);当一个“或”命题为假时,它的各项均为假,即-(A或B)→-A,-(A或B)→-B。
简记为: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2)部分与部分
当一个只包含两项“或”命题成立时,如果否定其中一部分,那么另一部分一定为真。
即已知A或B为真,可得:-A→B,-B→A。
简记为:否一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