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诗与散文》课件

合集下载

7、散文诗两首 精品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7、散文诗两首 精品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5.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 达的思 想感情 、所反 映的生 活,都 只能是 过去的 ,而理 解总是 现在进 行时。 当我们 接受历 史上的 艺术作 品时, 我们当 然可以 设身处 地想象 古人的 生活, 体验古 人的思 想感情 ,但我 们毕竟 是现代 人,只 能按照 我们现 在的心 理文化 结构去 理解古 人。

2.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 美价值 仅仅是 一种可 能的存 在,只 有通过 阅读, 它才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因 此对作 品的接 受具有 艺术本 体的意 义,也 就是说 ,接受 者也是 艺术创 作的主 体之一 。

3.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海德格 尔提出 “前理 解”, 即理解 前的心 理文化 结构, 这种结 构影响 着理解 。理解 不可能 是文本 意义的 重现, 而只能 是文本 与“前 理解” 的统一 。
Page 33
7、散文诗两首 精品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7、散文诗两首 精品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无私,对子女呵护与关爱。
IF THE DAY IS
D O N E Whose sack of provisions is empty before the
voyage is ended Whose garment is torn and dust-laden Whose sack of provisions is empty before the voyage is ended Whose garment is torn and dust-laden
Page 24
品读课文 把握内容
①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 花”有关的往事? (学法指导: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其实就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二首》课件

《散文诗二首》课件
【自学时间】: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
自学时间:4分钟
自主感知1: 成果交流:
自学内容: 荷叶--象征为儿女遮风挡雨、无私奉献的母亲; 11. 、全诗是以哪个字来统领的 ? 2、这首诗可以划分为几层意思呢?
红莲--“我”,象征在母亲关爱、呵护下逐渐成长的儿女; 风雨--困难、挫折。
把花比喻为人,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荷叶象 征母亲埋下伏笔。用身体遮住红莲的荷叶,就像关爱我们的母亲, 方法指导: 当我们烦恼,遭受坎坷磨难时,母亲就像荷叶一般关心我们,照 顾我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1. 抓住关键词。2.领会古诗中的意境。 .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文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把握人物形象。 2、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等方面的异同。
新课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道尽了天下儿女 回报母爱的真切心声。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 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变得温暖如春;它是一 泓清泉,让你的心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仍然清澈纯净。我们 都生活在母亲用“爱”撑起的蓝天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散文诗两首》,(板书课题)接受一次亲情的洗礼吧!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荷花· 母亲》,(板书课题)聆 听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遮蔽)
xīn xù (心绪 )
yīn bì ( 荫蔽 )
liú zhuǎn (流转 )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 原名为谢婉莹,被称为“世纪老人”。 中国女诗人、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 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她崇 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 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 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 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诗 集《繁星》、《春水》,小说集《超 人》,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课件(共40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课件(共40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 来回报母爱,变成一朵金 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 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 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 地方,让妈妈看书不伤眼 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6、红莲的命运有没有出现转机? 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 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却不摇动了。 (作者的担忧解除了,所以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荷叶护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荫蔽:
qī 倾斜,歪斜。 zhē 遮挡,阻挡。 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读完全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环境 人物 神情 动作 ……)
7、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 感动?
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 那个躲在母亲身下的红莲。
母亲保护孩子。 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 为其遮风挡雨。(图片) 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
(学生寻找6、7自然段)
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 (红莲)
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 (母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40张 PPT)【 优秀课 件】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28张PPT)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28张PPT)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_把__孩__子__想__象__成__美__丽__圣__树__上__的__花__朵__,__赞___美__了__孩__子__的__纯__洁__、__可__爱__,__同__时__也_ _为__下__文__的__想__象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母亲》第2、3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_插__叙__。__作__用__:__说__明__“__我__”__家__与__莲__花__有___很__深__的__感__情__,__大__家__都__喜__爱__莲__花__,_ _为__后__文__写__惦__记__雨__中__莲__花__埋__下__伏__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您那里去,说道:“妈 妈,我饿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介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选自《新月集》)
1.这首诗一共三节,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的大意。 第一节:_对__岸__田__园__的__美__好__时__光__。___ 第二节:_对__岸__池__塘__的__美__丽__景__象__。___ 第三节:_对__妈__妈__的__依__恋__。___ 2.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表__现__了__孩__子__对__未__知__世__界__的__好__奇__心__和__对___自__由__自__在__生__活__的__向__往__,__表__达__了__诗_ _人__对__理__想__生__活__的__渴__慕__与__不__懈__追__求__以__及__对__母__亲__的__依__恋__。________________

24、散文诗两首--上课用.PPT课件

24、散文诗两首--上课用.PPT课件
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 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 忆”。后来受到《飞鸟集》的影响,觉得自己那 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 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就是《繁星》、 《春水》。
zǐ mèi
字词积累
hàndàn qī xié
姊妹 菡萏
Yīn bì
荫蔽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 孩子”?面对妈妈的“责骂”,“我”为 什么又对妈妈说了“我不告诉你”呢?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 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 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 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 还瞒着妈妈。
páihuái
徘徊
bìng dì
并蒂
注音注解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 《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 《寄小读者》。
☆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 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 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 志摩《泰戈尔来华》)。
金色花
泰 戈 尔(印 度)
第一课时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是印度佛教圣物。
泰戈尔:
(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 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 《吉檀伽利》。1913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散文诗二首ppt课件

散文诗二首ppt课件
展现了 “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 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 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 回报母爱。 3.课文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我”变 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事?)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 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初读文章——感知韵律
本文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应是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要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天真、稚气。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 风雨、坎坷、磨难等。
母亲是保护我度过人生 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对母亲感激、赞美
2. 最 后 一 段 , “ 心 中的雨点”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段话? 它在文章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母亲啊!你是 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
字词积累
生字:嗅(xiù ) 摩( mÓ ) 衍(yăn ) 匿( nÌ ) 祷( dăo) 瓣(bàn) 沐浴( mùyù )
词语:匿笑—— 偷偷地笑 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这篇文章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母亲
2.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 ?
荷叶
3.课文重点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

《诗歌与散文系列》课件

《诗歌与散文系列》课件

散文的起源与历史
总结词
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
详细描述
散文起源于古代的记事和书信,随着历史的 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中国文学史上,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和历 史散文可以被认为是散文的萌芽。
散文的分类与形式
总结词
多种分类与形式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散文可以分为不同的 类型。例如,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根据形式可以分为随 笔、杂文、游记等。不同类型的散文在形式 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但都强调表达作者的
《诗歌与散文系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歌概述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 • 散文概述 • 著名散文鉴赏 • 诗歌与散文的异同比较
01
诗歌概述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简练、含蓄、情感丰富
详细描述
诗歌是一种高度简练、富有含蓄性和情感丰富的文学形式,通过语言的韵律、 节奏和意象来传达深刻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03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形成
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先秦时期, 经历了《诗经》、《楚辞》等重 要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
风格和形式。
唐诗宋词的繁荣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 高峰期,涌现出大量杰出的诗人和 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清代及以后的发展
清代及以后,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学 思潮的演变,中国古代诗歌也经历 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唐诗宋词的鉴赏与品读
唐诗鉴赏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其作品内 容广泛,风格多样。鉴赏唐诗需了解诗 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作品 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
VS

茅盾:诗与散文

茅盾:诗与散文

茅盾:诗与散文茅盾:诗与散文青年丙再向桌上的鲜花瞬了一眼,嘴边浮出个满足的浅笑,持续在房中踱着。

他的眼光注在自己的脚尖,跟住那黄皮靴的细长的亮头忽起忽落。

他如同看见靴尖的每一翘送,便飘起了一朵彩霞,一朵粉红色的鲜花,正是表妹送来的现在搁在书桌上的那样的鲜花。

他不由得又醉醺醺地浅笑了,由于他看见脚尖上飘浮出来的花朵现在也幻出诱人的笑靥来;他马上辨认得这心爱的笑靥就是占有了他的全心灵的表妹的容貌。

占有了他的全心灵?全心灵么?青年丙此刻是毫无愧作地自傲着。

当两星期前初度遇见表妹的时分,他便在心里对自己说:终究来了,一个抓得住我的心灵的女子!那时,他像烦渴到眼中冒火星的人遽然畅饮了清泉,像溺水的人抓得了一块木板。

魂灵洗了个澡!他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心境上的香甜清快。

而冰雪聪明的表妹也如同早已窥见他的隐私;所以今日送来鲜花的时分,她那和风振幽篁似的心爱的声响对他说:丙哥,你喜爱这些白玫瑰么?期望你只看见皎白芳香的花朵,莫想起花柄上的尖锐的刺罢!人生的路上,有皎白芳香的花,也有尖锐的刺,可是自爱爱人的人儿会忘记了有刺只想着有花!那时他的眼睛也湿了,他的心里胀大着铭感,他的喉头被高兴挤满,竟说不出一句话。

假如不是这样端丽温顺的表妹,他必定要直前拥抱了,用很多的亲吻来替代答复;可是在天女样的表妹跟前,他只能噙着眼泪遥送感谢的热忱。

他不时觉得在表妹前他便变成了崇高纯洁些,如同他的隐秘的罪眚也减轻了压榨了。

这片刻的闪电似的回想,使他停步在书桌前;他惘然低下头去在那束白玫瑰上轻轻地印了一个吻,然后回身对一面大衣镜看着。

在镜子里对他展笑的,是一个修短合度,丰韵洒脱的少年;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凝睇时荡漾出幽波,瞬动时燃炽着情热;小巧的口辅,就是不语的时分也像有温顺絮语在低低倾吐。

青年丙不由得单独笑作声来。

像他这样的俊伟的人物该算是不辱没了表妹罢?而且亦惟有像他这样的人物才干懂得什么是女人的精力美罢?他自己真难自傲曾有一时竟会倒置于一个徒有肉体的女子!他想来那该是一个梦。

《白杨礼赞》精美课件-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精美课件-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悲凉气氛 2、借写品茶望天来烘托北平城的美好。
读 出 壮 美
美在





正直
团结
积极进取
质朴
朗读方法: 读

起强调作用的词,表达
壮 强烈感情的词,朗读要重
美 读,可以一字一顿地读也
可以拖长音节读,使声音
迸出,音节增长,铿锵有
力!
第7段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后又说它是伟丈夫,这是什么写法?文 中还有哪里用了这种写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作者简介
• 茅盾(1896—1981),原名 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 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 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 《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 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 《子夜》,短篇小说《林家 铺子》、《春蚕》,散文 《白杨礼赞》等。
烘托是从侧面渲染来映衬主要事 物的写作手法。运用烘托手法,能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下面两段文字是怎样运用烘托手法的?
1、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 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 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 一间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 飞声。

《灯》巴金


1。文章中的灯具有怎样的

象征意义?
2。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与散文PPT文档共24页

古代诗歌与散文PPT文档共24页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古文
•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 1)善于营造如其诗一样的意境,山水自然往往在
幽泠孤寂中透着凄清幽怨。 • 2)善于运用诗的语言,凝练而优美。 • 3)在以往散体文多以叙事、议论为主的基础上,
发展出偏重抒情的一种散文类型。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古文
➢ 简述欧阳修的古文理论
• (1)纠正了柳开等人重道轻文的倾向,提 倡文道并重,强调文、道二者的相对独立 性。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古文
➢ 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 (二)苏轼的议论文 • 苏轼议论文包括史论、政论和杂说几类: • (1)史论、政论文具有纵横家气息,大多翻为新论,见解新颖

第五章●词的起源与体制

章●散曲 第九章●先秦两汉的散文
歌 与
第十章●唐前单篇散文

第11章●唐宋八大家与古文 第12章●明清古文与小品文

第13章●赋、骈文与八股文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放教学院
• 《战国策》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 2、艺术风格上介于子、史之间。 • (1)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描写了一系列“士”的形象,
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如《冯谖客孟尝君》中,作者采用先抑后 扬、对比映衬等手段刻画了冯谖藏而不露、装愚守拙、巧于试探的行为。接 着通过“冯谖署记”、“矫命焚券”、“市义复命”、“复谋相位”、“请立宗庙”等一系 列情节,表现他知恩图报、远见卓识、果断善谋的性格,将一位有胆略、善筹 划,同时又恃才放旷的“奇士”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 (2)多记策士之语,即纵横家游说之辞,彰显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 纵横的风格特点。《秦策一》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一段,极尽夸饰,层层铺展 。先说秦国的地理优势,铺叙东西南北四方;次说秦国国富兵强;最后以称 帝的前景撼动对方,而历数君王、车骑、兵法各种有利条件。排比夸饰,气 势丰沛。语词排偶,辩丽宏富,这样的笔法对后世辞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散文诗两首资料讲解27页PPT

散文诗两首资料讲解27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散文诗两首资料讲解
51、没有哪个社会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茅盾《诗与散文》课件

茅盾《诗与散文》课件

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的创作气魄所代替。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
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
力,都是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
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分析之上的。
依靠理性分析来拓展形象思维的深广情节中突现人物
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
桂奶奶代表了散文的形象,现实、热烈;
表妹则代表了诗的形象,空灵、诗意。青年
丙在“灵之颤动”与“肉的享宴”之间的徘
徊,反映了他的爱情理想的两极分化。
他不敢正视自身爱情要求中灵与肉的双重
成分,处于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他的爱情理
想与实践是断裂扭曲的,这决定了他的双重失
落。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空想“未来”的象
茅盾是从特定时代的现实情境出发,真实
地描绘了大革命前后青年男女的心理现实与生
活追求。其主人公不时流露出纵欲的倾向,
“是幻灭动摇的人心,在阴沉麻木的圈子里的
本能的爆发”(茅盾 《蚀》),也是对抑郁的时
代环境的扭曲反抗。
作者力图在“恋爱的外衣”之下,揭露
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
动机往往是因为个人爱情挫折,本身即是动
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以茅盾为
首的这一类小说,被称为“社会剖析小
说”。
茅盾(1896——1981)
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成就卓著的杰
出作家。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 叶圣陶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
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还致力于文学理论
研究。
丙少爷与桂奶奶各持自己的性别立场来审视
异性世界,隐含作者并没有在二者之间作出是非判
断,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物主体性的情况下,让两种 立场自始至终形成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
教官和《民国日报》总主笔 • 1929年,茅盾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 集《野蔷薇》,完成长篇小说《虹》
1930年入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发表《子夜》
1931——1933年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1938年任《抗战文艺》编委
抗战期间,茅盾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 重庆等地,发表了《腐蚀》和《红叶红似二 月花》 解放后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
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的创作气魄所代替。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
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
力,都是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
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分析之上的。
依靠理性分析来拓展形象思维的深广
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
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
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等,并成立了
“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
《腐蚀》
中篇小说:《蚀》三部曲、《林家铺子》 短篇小说集:《野蔷薇》《春蚕》等。
善于描绘知识女性与民族资
产阶级的生存群像,视野开阔, 笔力沉厚。
主要内容
通过青年丙与两个不同类型女性的爱情 纠葛,提出了对爱情中灵与肉的思考,反映 了笼罩在大革命失败阴影下的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的抑郁、孤独、扭曲的心理现实。
摇空想的,这正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目的
要写出这“光明和黑暗交替”的时代 的真实。他把人生比做蔷薇,既要写 出它的“色香”,又要写出它的 “刺”。“要使人们透视过现实的丑 恶而自己去认识人类伟大的未来,从 而发生信赖”
在《诗与散文》中,茅盾既是抒写时 代青年生活理想包括爱情理想的挫折 与苦闷,也力图解剖青年男女的心理 病症,为革命的失败诊断病因。
•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 1916年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工作 •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茅盾革新《小说 月报》 •《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核心期刊 • 茅盾以《小说月报》为阵地,倡导现实主义,翻译
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诗与散文》
茅盾
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极具 代表性的作家。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
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把“ 30
年代”与“五四”划分开,成为另一个
文学时代。
“ 五四”文学的激增、它的张扬个性、 离不开个人性的见闻感受的特质,被茅盾
大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刚刚逝去不久的,
甚至是正在发生中的社会现实,表现各种
形象,近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一种不同
以往的方式解读这些作品,使之产生了新的
意义,阅读茅盾的《蚀》三部曲和《虹》,
理解本文。
1、《诗与散文》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心理? 桂奶奶身上预示了什么样的人生趋向? 2、谈谈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反驳了丙关于桂奶 奶只是散文的、肉 体的本质界定。
艺术特色要点
通过青年丙的梦幻、潜意识与现实的交
错结构全篇。真正的主人公桂奶奶忽隐忽现,
表妹则根本没有登场。是一部精彩的心理现
实小说。
1、参考阅读其他表现大革命失败后表现青 年苦闷的作品,体会《诗与散文》独特的心 理表现手法。
2 、在早期作品中,茅盾塑造了一系列女性
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以茅盾为
首的这一类小说,被称为“社会剖析小
说”。
茅盾(1896——1981)
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成就卓著的杰
出作家。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 叶圣陶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
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还致力于文学理论
研究。
桂奶奶代表了散文的形象,现实、热烈;
表妹则代表了诗的形象,空灵、诗意。青年
丙在“灵之颤动”与“肉的享宴”之间的徘
徊,反映了他的爱情理想的两极分化。
他不敢正视自身爱情要求中灵与肉的双重
成分,处于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他的爱情理
想与实践是断裂扭曲的,这决定了他的双重失
落。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空想“未来”的象
丙少爷与桂奶奶各持自己的性别立场来审视
异性世界,隐含作者并没有在二者之间作出是非判
断,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物主体性的情况下,让两种 立场自始至终形成对立。
男性视角 进行叙事
反复出现的镜子意象使 桂奶奶在丙少爷的视阈 中妖魔化、虚幻化。
主人公对自我禁欲 主义与生命本能冲 突的内心煎熬。
女性立场
对自我欲望肯定的立场, 也是女性坚持灵与肉统 一的现代人性立场
茅盾是从特定时代的现实情境出发,真实
地描绘了大革命前后青年男女的心理现实与生
活追求。其主人公不时流露出纵欲的倾向,
“是幻灭动摇的人心,在阴沉麻木的圈子里的
本能的爆发”(茅盾 《蚀》),也是对抑郁的时
代环境的扭曲反抗。
作者力图在“恋爱的外衣”之下,揭露
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
动机往往是因为个人爱情挫折,本身即是动
征物。桂奶奶则是执著现实的女性。
青年“丙” 桂奶奶
空想“未来”的象征 物 执著现实的女性 冲破传统规定的角色定位,勇敢追求 新的爱情,尽情享受神圣的“青春快 乐”的权利”。 热烈的情性合一,但并不耽于情欲。 一旦看穿了丙的虚伪本质,毅然抛开。
对于诗与散文争议的认识
长期以来,《诗与散文》一直因为它 的情欲描写而受到许多非议,认为它采用 了自然主义的手法,今天看来,这些批评 有些苛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