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复习知识重点资料
1.离子屏障(名):分子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屏障。
2.首关消除(名):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达到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3.肝肠循环(名):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又被重吸收4.药-时曲线(名):单个剂量一次静脉或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
5.曲线下面积(AUC)(名):指药物从在血浆中出现至完全消除过程内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6.疗效(名):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7.量-效关系(名):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8.效能(名):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在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9.半数有效量(ED50)(名):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如效应为死亡,则称半数致死量(LD50)。
10.治疗指数(TI)(名):LD50/ED50的比值。
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内在活性(名):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12.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名):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而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未被阻断,使得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而被取消,而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表现,从而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作用。
13.早后除极(名):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极,常发生于复极2期或3期,动作电位时程过度延长时易于发生。
14.迟后除极(名):是细胞内钙超载时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除极。
15.药理性预适应(名):在缺血预适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而呈现的保护组织作用。
临床药理学重点(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
临床药理学重点第1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的学科。
2、临床药理学与基础药理学的区别基础药理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
1.安全性研究2.临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与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3.临床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4.毒理学研究(Toxicology)5.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6.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rug interaction)4、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2.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3.市场药物的再评价4.治疗药物检测5.药物不良反应监察5、临床药动学的研究:①I 期临床试验中,测定健康受试者药动学参数;②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③治疗药物监测(TDM);④研究疾病状态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6、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什么是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规范7.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8.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概念: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化检测、分析技术,测定患者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的相关模式,阐明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从而通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拟订合理的给药方案、诊断药物过量中毒、判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等,以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不能通过细胞膜。
游离型药物有药理活性,能通过细胞膜分布至体内组织。
1.药物的吸收:消化道吸收;肌肉或皮下注射部位吸收皮肤吸收;肺吸收吸入给药2.药代动力学参数:a.半衰期(half-life)t1/2: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b.表现分布容积: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分布时,药物分布所需要的空间,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c.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能力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AUC0∝→指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e.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
(完整)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及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P1)▲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临床药动学,是药动学的分支.它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ADME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P9)▲半衰期(t):通常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P19) 1/2▲等比转运: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等量转运: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即等量转运.▲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P20)▲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P2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纵坐标)对时间(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
▲总体清除率(TBCL):又称血浆清除率,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P28)▲受体调节:若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则分别称之为上调和下调。
受体拮抗药长期应用则会引起受体上调和增敏,一旦停用则有反跳现象。
(P44)▲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2.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
临床药理学考点整理重点知识复习总结
药理学考点整理1.药物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式:滤过、简单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膜动转运(胞饮、胞吐)2.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1)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
(2)药物浓度差以及细胞膜通透性、面积和厚度。
(3)血流量(4)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功能:营养状况、蛋白质摄入、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3.离子屏障(名):分子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屏障。
4.首关消除(名):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达到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5.口服,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6.微粒体酶系:主要是细胞色系P450色系,特点:(1)专一性低,活性有限,存在竞争性抑制(2)个体差异大(3)可被诱导或抑制7.(选)诱导剂:苯巴比妥、格鲁米特、苯妥英钠、保泰松抑制剂:氯霉素8.肝肠循环(名):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又被重吸收。
9. 一级消除动力学:半衰期恒定,药时曲线呈指数衰减。
零级消除动力学:无固定半衰期。
10.药-时曲线(名):单个剂量一次静脉或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
曲线下面积(AUC)(名):指药物从在血浆中出现至完全消除过程内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11.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消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生物利用度(F)12. 药物作用有特异性、选择性疗效(名):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3.药物的不良反应(名、问):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分类及各自特点:(1)副反应:在治疗量下发生的。
临床药理学重点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治疗药物监测TDM: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治疗指数(TI):药物LD50/K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TI越大,药物越安全。
安全指数相等,不代表安全性相等,还需考虑安全范围。
若某药LD50与ED50两条曲线首尾重叠,还必须参考LD1/ED99或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
部分激动药:有些药物内在活性弱,当无其他强大受体激动药存在时,可与受体结合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到激动药的作用;但在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情况下,这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包括国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国外已上市但未在我国境内上市,新的复方制剂,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包括: ①中药天然药物②化学药品③生物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排除了治疗失败、药物过量、药物滥用、不依从用药和用药差错。
药品不良事件(ADE):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包括ADR、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用药失误和药物滥用。
ADE可揭示不合理用药及医疗系统存在的缺陷,是药物警戒关注的对象。
副作用: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遗留的生物效应。
ADE的实际意义:①ADE与用药的因果关联性常不能马上确定②对ADE“可疑即报”最大限度降低人群用药风险③ADE包括了伪劣药、误用、事故等造成的损害,可揭示不合理用药及医疗系统存在的缺陷,是药物警戒关注的对象。
临床药理学重点(完整版)
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时辰药动学和时辰药效学。
3.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人体作为预防,诊断,诊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用途时出现的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4.药物警戒:指发现,评价,认识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其涉及的不仅是药品的不良反应,还有与药品相关的问题。
5.药物相互作用: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
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或作用减弱。
6.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7.药物依赖性:是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期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用药物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
可伴有或不伴有对该种滥用药物的耐受性。
一、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通过研究人体对药物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的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证,临床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中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临床药理学概要复习重点
临床药理学概要复习重点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临床药理学的概要复重点,帮助研究者快速回顾相关知识点。
药理学基础知识
-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 药物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
临床应用常见药物
- 降血压药和心血管药物
-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 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物
-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物
- 免疫调节药物
药物副作用与风险评估
- 药物副作用分类与常见副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
个体差异与药物治疗个体化
- 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
- 个体化药物治疗与基因检测
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
- 药物质量控制与审批
- 药物合理使用与临床指南
药理学研究方法与新药临床试验- 药物研究的基础与设计原则
- 新药临床试验的步骤和法规要求
药物安全和监测
- 药物安全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
- 药物合理使用与警示信息
以上是临床药理学概要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更加详细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参加课堂讲解。
祝您学习顺利!。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1、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又称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2、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3、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CPM)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5、向下调节(down regulation):受体激动剂的浓度升高可使受体的数目会适度减少。
6、向上调节(up regulation):当受体激动剂数目低于正常水平或受体被拮抗剂阻断或因其它原因受到抑制时,受体数目适度增多。
7、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叫做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8、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叫做标准操作规程,是针对药物临床试验各工作环节,制定的详细可行、规范具体的工作操作规程。
9、稽查(audit):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办者可委托有关人员对临床试验相关工作和文件进行系统性检查。
10、监察:Ⅳ期临床试验即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11、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12、羊水肠道循环:药物经胎盘屏障转运到胎儿体内并经羊膜进入羊水中,但羊水内的蛋白含量仅为母体的1∕10~1∕20,则药物多呈游离型,而为胎儿皮肤吸收或妊娠12周后的胎儿吞咽入胃肠道,并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其代谢由尿排泄,排泄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羊水而重吸收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临床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是药理学科的分支。
临床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是联系实验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一门桥梁学科,涉及医学和药学的研究领域。
2.临床药理学的意义: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②新药研发。
③.医学教育、医师培训。
3.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和任务: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3.临床药动学研究。
4.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5.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6.教学与培训。
7.咨询服务。
(前5条为内容,七条为任务)第三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1.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是以药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理论基础,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的一门学科。
用数学语言定量、概括、简明地描述体内药物极其代谢产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一级速率过程:在单位时间内药物的吸收或消除是按比例进行的药物转运过程,又称线性动力学过程,其特点是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不随剂量不同而改变,auc与计量成正比,平均稳态浓度与计量成正比。
公式:。
3.零级速率过程: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的药物量是定值,与药物浓度无关。
公式:。
5.曲线下面积(AUC):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曲线为药时曲线,坐标轴与药时曲线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
AUC=Co / k,单位:。
6.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分布达到稳态时,按药物浓度来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意义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
Vd=Do/Co=Dt/Ct 可推出Dt=Vd*Ct。
7.消除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百分速率。
K=0.693/t1/2。
Vd范围:5,血管内;10--20,细胞外液;20--30,细胞内液;30--40,全身分布;>40,与组织结合。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总结
1、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1)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明显增加汗腺和唾液腺的分泌临床应用:(1)治疗疗闭角型青光眼。
使房水回流通畅,眼内压下降。
(2)与扩瞳药交替使用,治疗虹膜类。
2、阿托品药理作用:(1)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2)抑制腺体分泌(3)眼(扩瞳、升眼内压、调节麻痹)(4)心脏(心率、传导加快)(5)血管与血压(扩血管抗休克)(6)CNS(先兴奋后抑制)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2)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配镜(限于儿童)(3)制止腺体分泌(4)抗缓慢型心律失常(5)抗休克(感染性休克)(6)有机磷酸酯类、毒蕈碱中毒解救不良反应:①小剂量:口干、皮肤干燥、扩瞳。
②较大剂量:视物模糊、心悸发热、排尿困难。
③中毒剂量:先兴奋后抑制。
禁忌症: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阿托品3、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的比较毛果云香碱阿托品作用机制M胆碱受体激动剂,尤其对眼和腺体的作用较明显M胆碱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 1.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明显增加汗腺和唾液腺的分泌1.眼: 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2.腺体:抑制腺体分泌,3.平滑肌:内脏平滑肌松弛4.心脏:改变心率和房室传导临床应用①治疗疗闭角型青光眼:眼内压下降。
②与扩瞳药交替使用,治疗虹膜炎。
①解痉②抑制腺体分泌③眼科:虹膜睫状体炎、儿童验光、眼底检查(散瞳)禁忌症压迫内眦避免入鼻腔产生不良反应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阿托品。
4、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1)心律失常(2)心绞痛,心肌梗死(3)高血压(4)充血性心力衰竭:①改心脏舒张功能②缓解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脏损伤③抑制前列腺素或肾素缩血管作用④恢复心肌对内源性儿茶酚胺敏感性(5)其他:偏头痛、青光眼、甲亢、肌肉震颤、酒精中毒等5、氯丙嗪(癫痫禁用)临床应用:(1)抗精神病作用:消除幻觉、妄想,生活能自理(2)镇吐作用:除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外,对其它原因所致呕吐均有良效。
临床药理学 重点
首关效应:又称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由胆汁进十二指肠的药物可从粪便排出体外,但也有的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称为~。
房室模型:是药动学研究中按药物在体内转运速度的差异,以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相结合而设置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房室。
一级动力学(速率)过程: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等比转运:药物转运成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
零级动力学过程:指药物自某房室或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等量转运: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
表观分布容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
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最为重要,代表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入血的速度与程度,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稳态血药浓度: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血药浓度称~。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量效曲线:以药物效应为纵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作图即~。
量效关系: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或浓度呈一定关系即~。
时效曲线:一次用药后,药物作用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动态变化,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效应强度为纵作图即~。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总结一、绪论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监测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治疗。
3.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①、药效学研究;②、药动学研究;③、毒理学研究;、④临床试验;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4.临床药理学的职能: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②、市场药物的再评价;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④、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⑤、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5.临床试验方法学:⑴对照:①安慰剂对照②空白对照③剂量—反应对照④阳性药物对照⑤外部对照。
⑵随机:①单纯随机抽样②均衡随机③均衡顺序随机。
⑶盲法单盲:双盲:第一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临床药动学,是药动学的分支。
它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1)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分布: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3)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
4)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四章临床药效学临床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作用、机制及“量”的规律的科学,也包含药物、人体以及环境等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对机体的基本作用是增强或减弱机体的原有功能,增强者称为兴奋或激动,减弱者称为抑制或拮抗。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选择性(指导临床选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和两重性。
两重性包括治疗作用(符合防治疾病目的的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与防治疾病无关的对人体不利甚至有害的作用)治疗指数:即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量反应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P41)量效关系: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或浓度呈一定关系,以药物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即为量效关系曲线图。
临床药理学69条重要知识点(附教学大纲).doc
一、药物监测: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英它液体中的药物浓度, 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二、T DM的临床指征: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瑕佳药物?药效是否不易于判断?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英它干扰因素而不可测?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三、杲效关系和量效曲线:多数药物在一定范围内当药物剂量增大时其作用强度也增强。
以药物的剂最(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TJ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图,从图上可得到4种信息:①最大作用强度②效价强度③曲线的斜率④曲线数值变异程度。
四、时效曲线:一次用药之后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得时效曲线。
从图上可得到4利|信息:①起效时间②最大效应时间③疗效维持时间④作用残留时间。
五、受体:是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实体,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
六、受体拈抗药: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配体叫做受体拈抗药。
七、部分激动药:有些配体的内在活性很小,当没有别的强大的受体激动药存在时,这种配体与受体结合可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激动药作用;但在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吋,这种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因而起了受休拈抗药的作用,这类配体叫做部分激动药。
八、内在活性: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相应生理效应的能力叫做内在活性。
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叫受休激动药。
九、合理用药的原则: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3.及吋完善用药方案4.少而精和个体化。
十、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H"一、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1.夯物的脂溶性2「药物分子的大小3.药物的离解程度4.与蛋白的结合力5. 胎盘血流量。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临床药理学是研究各种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对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制定的学科。
对于医学人员来说,熟练掌握临床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临床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一系列酶系统代谢成代谢产物,以便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掌握药物代谢的规律和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其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2.药理学作用和副作用药理学作用和副作用是临床药理学的关键环节。
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都取决于药物作用的强弱和药物在体内的累积程度。
因此,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副作用对于医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选择药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很多人在用药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的一点,但却是十分重要的。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在体内混合使用时会发生的药理性和生物化学性交互作用,从而可能最终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毒性反应。
医生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合理地进行用药组合,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带来的不良影响。
4.药物相关的临床问题药物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输注药物的方法、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对于不同人群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都需要医生掌握。
这些问题都与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医生需要熟悉各种药物临床问题的相关知识,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药理学重点内容的掌握对于医学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实践中,良好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制定,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
Evil临床药理重点总结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4、临床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5、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7、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对照、随机、盲法试验、安慰剂。
8、临床药理学试验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9、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10、我国临床试验分四期:⑴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⑵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⑶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位应在临床药理基地中选择,一般不少于3个,每个中心病例数不少于20例。
临床药理学(整稿打印)
临床药理学考纲考点归纳第一部分绪论一、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二、熟悉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三、了解临床试验方法学与道德要求.第二部分、临床药代动力学一、掌握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
1、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2、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3、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应药物的吸收程度)。
4、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ml/min。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临床药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使用,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和副作用。
临床药理学是医学专业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医生使用药物来治疗病患的一切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临床药理学的重点。
1.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加工和分解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这是因为肝脏是身体内最重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会被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这些部分可以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肝脏健康状况等。
2.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如何产生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通常与药物的结构有关。
例如,某些药物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内某些化学物质的结构,这些药物可以模拟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来产生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促进特定的生物过程来产生治疗效果。
3.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和副作用的科学。
药物毒理学着重探讨药物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如药物过量使用、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4.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的药物同时使用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理作用和药物代谢。
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从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和生理特征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个体差异是药物使用和治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给患者开药物处方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以及药物代谢能力等。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了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过程、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这些都是医生选择药物和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在使用药物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药物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甲班考得)※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得描述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得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得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得关系。
※√生物利用度:就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一种度量。
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得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得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与消除半衰期。
√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得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得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得阴性对照物。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得DNA序列多态性,就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得一种,占所有多态性得90%以上√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得目得,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得行为。
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得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得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得严重危害。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得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得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得反复循环过程。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得药物得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情况,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疗效与安全信息。
TDM: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I:治疗指数,药物得LD50/ED50得比值叫做该药得治疗指数,就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得一个指标。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得亲与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得作用。
其与受体结合就是可逆得。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得方式与亲与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得效应,在有其她强得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得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得作用。
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得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得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新药得临床分期1.I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得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得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得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3.I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得延续,扩大得多中心临床试验。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与安全性。
4.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得不良反应。
※TDM得临床指征1.药物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得血药浓度差异得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得药物,如茶碱;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得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得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得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5.长期服药得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得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得药效变化;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得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得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得;8.药动学个体差异很大,特别就是由遗传造成药物代谢速率明显差异得情况;9.常规剂量下出现毒理反应,诊断与处理过量中毒,以及为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10.当病人得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得浓度。
决定TDM原则1.病人已使用适合其病症得最佳药物;2.药效不易判断;3.血药浓度与药效有关;4.药动学参数因病人个体变异或其她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5.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6.血药浓度测定得结果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得信息。
1.吸收:妊娠期胃酸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胃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吸收延缓,吸收峰后推且峰值偏低。
2.分布: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3.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胆汁淤积,药物排除减慢,从肝清除得速率减慢。
4.排泄:妊娠期心排出量与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肌酐清除率增加,从肾脏排除过程加快。
胎儿药动学特点1.吸收:药物在胎儿体内吸收2.分布:12周前水溶性药物分布较多,脂溶性药物分布较少,随着胎儿发育,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多3.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但肝药酶缺乏,代谢能力低下,往往出现一些药物胎儿血药浓度高于母体4.排泄:11~14周开始胎儿肾脏虽已有排泄功能,但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药物降解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延缓√新生儿药动学特点(新生儿指出生后28天内)1.吸收及给药途径:①经胃肠道给药:药物得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与病理状态。
②胃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一般不主张;静脉给药2.分布:①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脂肪含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脂溶性药物减少;②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药物浓度过高;③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易通过BBB3.代谢:肝脏代谢为主,但尚不完善,缺乏肝药酶。
(灰婴综合征)4.排泄:肾脏就是主要排泄器官,新生儿肾组织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少,药物排泄较慢。
※老年人药动学特点1.吸收:被动转运药物吸收不受影响,主动吸收药物吸收降低。
老年人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
胃肠活动度下降,吸收时间增加,吸收减慢。
胃肠与肝血流减少,吸收速度与程度明显降低。
2.分布: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则水溶性药物分布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白蛋白减少。
3.代谢: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使药物代谢降低,代谢减慢,消除半衰期延长4.排泄:老年人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下降,排泄能力下降。
妊娠期用药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诊断与具有确切得用药指征;2.权衡利弊,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或及时停药;3.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得药物,适时调整与监测;4.避免使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
妊娠期用药原则(与上二选一)1.单药有效避免联合用药;2.有疗效肯定得老药避免使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得新药;3.小剂量有效避免使用大剂量;4.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5.若病情急需,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得药物,则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明确诊断,合理用药;2.防止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得滥用;3.选择合适得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4.严格掌控用药剂量;5.注意给药时间及间隔;6.重视用药依从性。
老年人用药原则1.用药利大于弊;2.用药方案简明;3.小剂量应用;4.择时用药;5.疗程适当与及时停药;6.饮食合理与嗜好控制;7.提高用药依从性;老年人选药原则1.需要用明确得用药指征;2.避免应用不适合老年患者得药物;3.选择合适得药物剂型;4.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
抗菌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或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2.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3.按药物得抗菌作用、适应证、体内特点与不良反应选药;4.综合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制定用药方案;5.抗菌药得使用应严加控制与尽量避免;6.选用适当得给药方案与疗程;7.强调综合治疗得重要性。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分类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2.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3.蛋白酶抑制剂4.整合酶抑制剂5.融合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分类与代表药1.干扰核酸代谢药物;甲氨蝶呤2.直接影响与破坏DNA结构与功能药物;环磷酰胺3.影响转录过程药物;阿霉素4.抑制蛋白质合成药物;紫杉醇5.生物治疗药物;伊马替尼※√非甾体抗炎免疫药物得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理作用:抗炎、解热、镇痛、影响血栓形成不良反应:1.胃肠道损伤: 最常见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黏膜损伤、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2.肾损害:表现为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水肿、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3.肝损害:几乎所有得NSAIDs均可导致肝损害,从轻度得肝酶升高到严重得肝细胞损害致死。
4.对血液系统得影响:几乎所有得NSAIDs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5.变态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瘙痒及光敏反应、支气管哮喘等6.其她不良反应:NSAIDs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耳聋、视神经炎与球后神经炎。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得区别1.对象不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象就是质量合格得药品;药物警戒涉及除质量合格药品之外得其她药品;2.工作内容不同:药物警戒工作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其她工作;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就是被动得评价药品不良信息;药物警戒则就是主动得开展药物安全性相关得各项评价工作。
√基本药物得遴选1.应用安全:药品经过长期实践临床证明,正常剂量内,无明显不良反应;2.疗效确切:指药品用于治疗一般病症时,用药人能明确感知药物作用,并获得预期治疗效果;3.质量稳定: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正常储存下,于有效期内不发生质量得异常改变;4.使用方便:指药品在临床应用时无需为临床诊断做特殊检查。
一般为口服、外用或吸入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