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甲班考得)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得描述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得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得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得关系。
※√生物利用度:就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得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得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与消除半衰期。
√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得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得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得阴性对照物。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得DNA序列多态性,就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得一种,占所有多态性得90%以上
√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得目得,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得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得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得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得严重危害。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得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得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得反复循环过程。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得药物得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情况,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疗效与安全信息。
TDM: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I:治疗指数,药物得LD50/ED50得比值叫做该药得治疗指数,就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得一个指标。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得亲与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得作用。其与受体结合就是可逆得。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得方式与亲与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得效应,在有其她强得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得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得作用。
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得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得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
√新药得临床分期
1.I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得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得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得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得延续,扩大得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与安全性。
4.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得不良反应。
※TDM得临床指征
1.药物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得血药浓度差异得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得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得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得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得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得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得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得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得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得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得;
8.药动学个体差异很大,特别就是由遗传造成药物代谢速率明显差异得情况;
9.常规剂量下出现毒理反应,诊断与处理过量中毒,以及为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10.当病人得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得浓度。
决定TDM原则
1.病人已使用适合其病症得最佳药物;
2.药效不易判断;
3.血药浓度与药效有关;
4.药动学参数因病人个体变异或其她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5.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
6.血药浓度测定得结果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得信息。
1.吸收:妊娠期胃酸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胃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吸收延缓,吸收峰后推且峰值偏低。
2.分布: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3.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胆汁淤积,药物排除减慢,从肝清除得速率减慢。
4.排泄:妊娠期心排出量与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肌酐清除率增加,从肾脏排除过程加快。
胎儿药动学特点
1.吸收:药物在胎儿体内吸收
2.分布:12周前水溶性药物分布较多,脂溶性药物分布较少,随着胎儿发育,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多
3.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但肝药酶缺乏,代谢能力低下,往往出现一些药物胎儿血药浓度高于母体
4.排泄:11~14周开始胎儿肾脏虽已有排泄功能,但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药物降解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延缓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新生儿指出生后28天内)
1.吸收及给药途径:①经胃肠道给药:药物得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与病理状态。②胃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一般不主张;静脉给药
2.分布:①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脂肪含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脂溶性药物减少;②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药物浓度过高;③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易通过BBB
3.代谢:肝脏代谢为主,但尚不完善,缺乏肝药酶。(灰婴综合征)
4.排泄:肾脏就是主要排泄器官,新生儿肾组织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少,药物排泄较慢。
※老年人药动学特点
1.吸收:被动转运药物吸收不受影响,主动吸收药物吸收降低。老年人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胃肠活动度下降,吸收时间增加,吸收减慢。胃肠与肝血流减少,吸收速度与程度明显降低。
2.分布: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则水溶性药物分布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白蛋白减少。
3.代谢: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使药物代谢降低,代谢减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4.排泄:老年人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下降,排泄能力下降。
妊娠期用药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