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14

合集下载

2007年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真题试卷

2007年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真题试卷

2007年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真题试卷(总分:1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有关曼彻斯特编码的正确叙述是()。

A.每个信号起始边界作为时钟信号有利于同步B.将时钟与数据取值都包含在信号中√C.这种模拟信号的编码机制特别适合传输声音D.每位的中间不跳变表示信号的取值为02.在以下物理层接口标准中采用非平衡型电气特性的是()。

A.EIARS-422AB.EIARS-423AC.EIARS-232C √D.X.213.传送数字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A.FDMB.同步TDMC.异步TDMD.B和C √4.单模光纤的通信能力一般比多模光纤()。

A.小B.大√C.可大可小D.相同5.流量控制是用来防止()。

A.比特差错B.发送缓冲区溢出C.接收缓冲区溢出√D.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冲突6.()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A.线路控制B.流量控制C.差错控制D.以上都是√7.在HDLC协议中,()的功能是轮询和选择。

A.I帧B.S帧√C.U帧D.A和B8.帧中继所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的()。

A.非连接的、实电路分组交换B.非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C.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D.面向连接的、实电路分组交换√9.在CSMA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

A.帧的长度√B.帧的内容C.帧的结构D.帧的类型10.RIP协议采用的路由选择算法是()。

A.距离向量算法√B.链路状态算法C.邻机测试报文对算法D.以上都不对11.什么是一个RARP请求?()A.一个MAC报头,一个IP报头以及ARP请求报文B.一个MAC报头,一个RARP报头以及一个数据分组C.一个RARP报头和MAC及IP地址√D.一个RARP报头和一个ARP报尾12.对路由器而言,下列哪一项功能是惟一的?()A.路由器捆绑了MAC地址和IP地址B.路由器接收广播报文,并提供被请求的信息√C.路由器建立ARP表,描述所有与它们相连的网络D.路由器对ARP请求做出应答13.广域网工作在OSI/RM的哪些层?()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网络层和传输层D.传输层和会话层14.IP地址中的主机号有什么作用?()A.它指定了网络上主机的标识√B.它指定了设备能够进行通信的网络C.它指定了主机所属的网络D.它指定了被寻址的子网中的某个结点15.下列哪一项不是虚电路的特点?()A.分组按同一路由B.顺序到达C.分组开销少D.支持广播√16.ARP协议是属于OSI/RM的哪层协议?()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7.下列的哪一项正确描述了流量控制?()A.一种管理有限带宽的方法B.一种同步连接两台主机的方法C.一种确保数据完整性的方法√D.一种检查病毒的方法18.下列的哪一项控制端到端传送的信息量并保证TCP的可靠性?()A.广播B.窗口√C.错误恢复D.流量控制19.下列的哪一项最能描述窗口大小?()A.软件允许并能迅速处理数据的窗口的最大值B.等待一个确认时能传送的信息量√C.为使数据能发送,必须提前建立的窗口大小D.监视程序打开的窗口大小,它并不等于监视程序的大小20.下列的哪项是SNMF的正确描述?()A.SNMP很少在新安装设备上使用B.SNMP是一个TCP/IP标准√C.SNMP是一个如MIB一样的概念D.SNMP是大流量网络的最佳选择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21.以下关于传输层服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起泡排序(Bubble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近年来,计算机学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从各个方面掌握的,因此这里将从计算机科学的历史、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科学的历史1. 古代计算工具1.1 算盘1.2 周韵法2. 早期计算机2.1 手工算术机2.2 差分机和分析机2.3 真正的计算机的诞生3. 计算机的发展3.1 第一代计算机3.2 第二代计算机3.3 第三代计算机3.4 第四代计算机以及现代计算机4. 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里程碑4.1 图灵机和图灵测试4.2 首个高级语言 FORTRAN 的出现 4.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4.4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兴起二、编程语言1. 常见编程语言的概述1.1 C语言1.2 Java1.3 Python1.4 JavaScript1.5 Ruby1.6 PHP2. 编程语言的分类2.1 低级语言2.2 高级语言2.3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2.4 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3.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学习3.1 根据需求选择编程语言 3.2 学习编程语言的方法3.3 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三、算法与数据结构1.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1.1 算法的定义与分类1.2 数据结构的概念与作用2. 常见算法2.1 排序算法2.2 搜索算法2.3 图算法2.4 动态规划3. 常见数据结构3.1 数组3.2 链表3.3 栈和队列3.4 树和图4.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应用领域 4.1 网络安全与加密算法4.2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4.3 数据库与数据存储四、计算机网络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1.1 OSI模型和TCP/IP协议1.2 网络拓扑结构1.3 网络设备和协议2. 常见网络协议2.1 HTTP和HTTPS2.2 TCP和UDP2.3 IP和ICMP2.4 DNS和DHCP3. 局域网和广域网3.1 局域网的特点和组网方法3.2 广域网的概念和连接方式3.3 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4.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4.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4.2 数据加密与认证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历史、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方面。

2019年考研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与答案

2019年考研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与答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设 n 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x=0 ;while ( n>= ( x+l ) * ( x+l ))x=x+l ;A. O( log n)B.O( n1/2 ) C. O( n) D. O( n2)2.若将一棵树 T 转化为对应的二又树BT ,则下列对 BT 的遍历中,其遍历序列与T 的后根遍历序列相同的是A. 先序遍历B. 中序遍历C. 后序遍历D. 按层遍历3.对 n 个互不相同的符号进行哈夫曼编码。

若生成的哈夫曼树共有115 个结点,则 n 的值是A. 56 B. 57 C. 58 D. 604.在任意一棵非空平衡二又树( AVL 树 ) T1中,删除某结点v 之后形成平衡二又树T 2,再将 w 插入 T2形成平衡二又树 T 3。

下列关于 T 1与 T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 若 v 是 T 1的叶结点,则 T1与 T3可能不相同Ⅱ .若 v 不是 T1的叶结点,则T1与 T 3一定不相同Ⅲ .若 v 不是 T1的叶结点,则T1与 T3一定相同A. 仅IB. 仅IIC. 仅 I、ⅡD. 仅 I、Ⅲ5.下图所示的 AOE 网表示一项包含 8 个活动的工程。

活动 d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是A.3和7B.12和12C. 12和 14D. 15和156.用有向无环图描述表达式 ( x+y ) *(( x+y ) /x) ,需要的顶点个数至少是A.5B.6C.8D.97.选择一个排序算法时,除算法的时空效率外,下列因素中,还需要考虑的是I. 数据的规模Ⅱ .数据的存储方式Ⅲ .算法的稳定性V. 数据的初始状态仅Ⅲ仅 I、Ⅱ仅Ⅱ、Ⅲ、 IV D. I、Ⅱ、Ⅲ、Ⅳ8. 现有长度为11 且初始为空的散列表HT ,散列函数是 H( key) =key%7 ,采用线性探查( 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序列87,40, 30,6, 11,22, 98,20 依次插入到HT 后, HT 查找失败的平均查找长度是)A. 4B. 5.25C. 6D. 6.299.设主串 T=“ abaabaabcabaabc,模”式串 S=“ abaabc”,采用 KMP 算法进行模式匹配,到匹配成功时为止,在匹配过程中进行的单个字符间的比较次数是A. 9B. 10C. 12D. 1510. 排序过程中,对尚未确定最终位置的所有元素进行一遍处理称为一“趟”。

803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

803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

803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一、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三、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014年917重大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2014年917重大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2014年版)重庆大学考试科目代码:917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参考书目数据结构(C语言版本).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第一版2004.11第28次印刷.计算机组成和设计:硬件/软件接口.David A.Patterson. John L.Hennessy.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1日.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原书第6版).斯托林斯(William Stallings)著,陈向群,陈渝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9-01.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简体中文).Andrew S.Tanenbaum.David J.Wetherall.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数据结构【考查目标】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能够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性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树的存储结构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邻接矩阵法邻接表法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最小(代价)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三)起泡排序(Bubble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九)基数排序(十)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一)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TCP/IP模型中,主机采用( )标识,运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采用( )标识。

(分数:2.00)A.端口号,主机地址B.主机地址,IP地址C.IP地址,主机地址D.IP电址,端口号√解析:解析:在TCP/IP模型中,IP地址用来标识主机,使用IP地址来完成数据包的路由。

而端口号则存在于传输层的头部中,用来标识主机上的不同进程。

3.UDP端口号分为3类,即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 )。

(分数:2.00)A.永久端口号B.确认端口号C.客户端口号D.临时端口号√解析:解析:UDP端口号有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临时端口号。

4.TCP协议规定HTTP( )进程的端口号为80。

(分数:2.00)A.客户B.分布C.服务器√D.主机解析:解析:TCP协议规定在HTTP协议中80端口号代表的是服务器进程。

5.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活动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 )。

(分数:2.00)A.数据交换B.网络连接C.进程通信√D.网络服务解析:解析:计算机的通信是指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

6.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4 KB,即64×1024字节,而传输信道的带宽可认为是不受限制的。

若报文段的平均时延为20 ms,则最大的吞吐量是( )。

(分数:2.00)A.25.88 Mb/sB.24.88 Mb/sC.26.21 Mb/s √D.27.21 Mb/s解析:解析:在报文段平均往返时延20 ms内,发送方最多能发送64×1 024×8 b,所以最大的吞吐量=64×1024×8/(20×10 -3 )=26 214 400 b/s=26.21 Mb/s。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总分:8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1,分数:41.00)1.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理解为______。

∙ 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B.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分数:1.00)A.B. √C.D.解析:计算机网络是由自治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这里包含着三个关键点:自治计算机、互联、集合体。

自治计算机是指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能完整地实现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互联是指计算机之间能实现相互通信;集合体是指所有使用通信线路及互联设备连接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而选项C和D分别指多机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

∙ A.数据通信∙ B.资源共享∙ C.分布式处理∙ D.信息综合处理(分数:1.00)A. √B.C.D.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信息综合处理、负载均衡、提高可靠性等,但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通信功能,数据通信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3.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是______。

∙ A.提高系统可靠性∙ B.提高工作效率∙ C.分散数据的综合处理∙ D.使各计算机相对独立(分数:1.00)A.B.C.D.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三大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以及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使各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相对独立。

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______。

∙ A.局域网和广域网∙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D.服务器和工作站(分数:1.00)A.B.C. √D.解析: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5.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______。

∙ A.客户机∙ B.服务器∙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数:1.00)A.B.C.D. √解析:从物理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客户机是客户访问网络的出入口,服务器是提供服务、存储信息的设备,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层(一)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层(一)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层(一)(总分:2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在计算机网络中,C.D.E、F采用对等连接方式,则 ____ 。

(分数:2.00)A.C只能充当主机B.D只能充当主机C.C和D都可能是服务器,也可能是主机√D.C只能是服务器,D只能是服务器解析:是中央台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的计算机的域名。

它的端口号是 ____ 。

(分数:2.00)A.80 √B.81C.79D.78解析:3.在域名解析过程中,本地域名服务器可以采用的查询方式是 ____ 。

(分数:2.00)A.迭代查询B.递归查询C.迭代查询或递归查询√D.顺序查询解析:4.FTP只提供文件传送的一些基本的服务,它使用 ____ 。

(分数:2.00)A.TCP可靠的运输服务√B.UDP运输服务C.SMTP传输D.POP传输解析:5.一个邮件服务器( )。

(分数:2.00)A.既可以作为客户,也可以作为服务器√B.只能做服务器C.只能收邮件D.只能向用户发送邮件解析:6.下面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分数:2.00)A.万维网WWW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I,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B.在万维网WWW中,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交互使用的是HTTP协议C.只要使用:HTTP协议,就能够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任何万维网页面√D.为了在万维网上方便地查找信息,用户可使用各种的搜索工具(即搜索引擎)解析:7.下面哪些协议不是面向连接的’FCP协议 ____ 。

(分数:2.00)A.SMTPB.HTTPC.DNS √D.TELNET解析:8.TCP/IP参考模型中,下面不属于应用层的协议是 ____ 。

(分数:2.00)A.SMTPB.IP √C.SNMPD.TELNET解析:9.Internet上的3个传统的基本应用是 ____ 。

(分数:2.00)A.Telnet、FTP、EmailB.Telnet、FTP、WWWC.FTP、WWW、Email √D.WWW、BBS、SNMP解析:10.以下软件中 ____ 不是浏览器。

803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

803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

803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一、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三、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3、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一、计算机系统概述一计算机发展历程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三计算机性能指标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GFLOPS、TFLOPS、PFLOPS..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一数制与编码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2、真值和机器数3、BCD码4、字符与字符串5、校验码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整数的表示..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浮点数的表示IEEE 754标准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四算术逻辑单元ALU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三、存储器层次结构一存储器的分类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1、SRAM存储器2、DRAM存储器3、只读存储器4、Flash存储器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五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六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1、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2、Cach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3、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4、Cache写策略七虚拟存储器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2、页式虚拟存储器3、段式虚拟存储器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5、TLB快表四、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1、指令的基本格式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二指令的寻址方式1、有效地址的概念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五、中央处理器CPU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二指令执行过程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1、硬布线控制器2、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五指令流水线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2、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实现3、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六多核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六、总线一总线概述1、总线的基本概念2、总线的分类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二总线仲裁1、集中仲裁方式三总线操作和定时1、同步定时方式2、异步定时方式四总线标准七、输入输出I/O系统一I/O系统基本概念二外部设备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三I/O接口I/O控制器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2、I/O端口及其编址四I/O方式1、程序查询方式2、程序中断方式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3、DMA方式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操作系统考查目标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2、掌握操作系统进程、内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机制以及相互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语言描述相关算法..一、操作系统概述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1、内核态与用户态2、中断、异常3、系统调用四操作系统体系结构二、进程管理一进程与线程1、进程概念2、进程的状态与转换3、进程控制4、进程组织5、进程通信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6、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二处理机调度1、调度的基本概念2、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3、调度的基本准则4、调度方式5、典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三同步与互斥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2、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软件实现方法;硬件实现方法..3、信号量4、管程5、经典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四死锁1、死锁的概念2、死锁处理策略3、死锁预防4、死锁避免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5、死锁检测和解除三、内存管理一内存管理基础1、内存管理概念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2、交换与覆盖3、连续分配管理方式4、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二虚拟内存管理1、虚拟内存基本概念2、请求分页管理方式3、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4、页面分配策略5、工作集6.、抖动四、文件管理一文件系统基础1、文件概念2、文件的逻辑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3、目录结构文件控制块和索引节点;单级目录结构和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图形目录结构..4、文件共享5、文件保护访问类型;访问控制..二文件系统实现1、文件系统层次结构2、目录实现3、文件实现三磁盘组织与管理1、磁盘的结构2、磁盘调度算法3、磁盘的管理五、输入输出I/O管理一I/O管理概述1、I/O控制方式2.、I/O软件层次结构二I/O核心子系统1、I/O调度概念2、高速缓存与缓冲区3、设备分配与回收4、假脱机技术SPOOLing计算机网络考查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二、物理层一通信基础1、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3、编码与调制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5、数据报与虚电路二传输介质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三物理层设备1、中继器2、集线器三、数据链路层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二组帧三差错控制1、检错编码2、纠错编码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轮窗口机制2、停止-等待协议3、后退N帧协议GBN4、选择重传协议SR五介质访问控制1、信道划分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随即访问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3、轮询访问:令牌传递协议六局域网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2、以太网与IEEE 802.33、IEEE 802.114、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七广域网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2、PPP协议3、HDLC协议八数据链路层设备1、网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四、网络层一网络层的功能1、异构网络互联2、路由与转发3、拥塞控制二路由算法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2、距离-向量路由算法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4、层次路由三IPv41、IPv4分组2、IPv4地址与NAT3、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4、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四IPv61、IPv6的主要特点2、IPv6地址五路由协议1、自治系统2、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3、RIP路由协议4、OSPF路由协议5、BGP路由协议六IP组播1、组播的概念2、IP组播地址七移动IP1、移动IP的概念2、移动IP的通信过程八网络层设备1、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2、路由表与路由转发五、传输层一传输层提供的服务1、传输层的功能2、传输层寻址与端口3、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二UDP协议1.UDP数据报2.UDP校验三TCP协议1、TCP段2、TCP连接管理3、TCP可靠传输4、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六、应用层一网络应用模型1、客户/服务器模型2、P2P模型二DNS系统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三FTP1、FTP协议的工作原理2、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四电子邮件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3、SMTP协议与POP3协议五WWW1、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2、HTTP协议。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参考教材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参考教材

计算机考研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参考教材一、数据结构1.教材:《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严蔚敏的这本数据结构的教材是国内数据结构教材的权威。

也是国内使用最广,其广度远远超越其他同类教材,计算机考研专业课命题必定以它为蓝本。

这一本数据结构是2007年的最新版本,完全适合任何学校的考研数据结构的复习之用,是数据结构学习最权威的教材。

2.辅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网上广为流传的数据结构1800题相信只要是计算机考研的同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其实1800题是2001年推出来的,当时编者把电子版免费分享给大家,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有纸质版本就是《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

第二版是2007年最新出版的,对里面的题目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去掉了一些比较过时和重复的题,加上了很多名校最近几年的考研真题,总共大约1650题左右。

真题就是训练的最好武器,相信当你复习完这本数据结构辅导书后,任何关于数据结构的考题都是小菜一碟。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这两本教材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在国内是使用最广的两本教材,而前者应该略胜一筹。

而且两位老师说教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都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网上甚至还有他们的讲课视频可以下载,再配合教材的使用,这样可以更加增强学习的效率。

2.辅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指导》徐爱萍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的这套辅导教材在广大的考生中有着极为优秀的口碑,特别是系列中的李春葆《数据结构考研辅导》在数据结构考研辅导资料中占据着数一数二的地位。

这本辅导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特别适合于考研复习,特别是武汉大学以前的专业试题就完全以这本书为蓝本,甚至直接考上面的原题。

唐朔飞的题集上面的题型也比较适合于考研,和它的配套教材一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网络层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 A.在邻接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B.在邻接结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 C.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D.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分数:2.50)A.B.C. √D.解析:选项A、B不是网络层的目的,IP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服务,因此D错误。

2.路由器连接的异构网络指的是______。

∙ A.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 B.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 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 D.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分数:2.50)A.B.C. √D.解析:网络的异构性指的是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方式、链路控制协议以及不同的数据单元格式和转发机制,这些特点分别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定义。

3.网络中发生了拥塞,根据是______。

∙ A.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也增加∙ B.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少∙ C.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多∙ D.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反而降低(分数:2.50)A.B.C.D. √解析: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

A选项网络性能显然是提高的,B、C两项中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多少与网络的吞吐量并不是正比的关系,不能确定网络是否拥塞。

4.在路由器进行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______。

∙ A.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分数:2.50)A.B.C. √D.解析:路由器是第三层设备,向传输层及以上层次隐藏下层的具体实现,所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总分:8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1,分数:41.00)1.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理解为______。

∙ 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B.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分数:1.00)A.B. √C.D.解析:计算机网络是由自治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这里包含着三个关键点:自治计算机、互联、集合体。

自治计算机是指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能完整地实现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互联是指计算机之间能实现相互通信;集合体是指所有使用通信线路及互联设备连接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而选项C和D分别指多机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

∙ A.数据通信∙ B.资源共享∙ C.分布式处理∙ D.信息综合处理(分数:1.00)A. √B.C.D.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信息综合处理、负载均衡、提高可靠性等,但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通信功能,数据通信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3.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是______。

∙ A.提高系统可靠性∙ B.提高工作效率∙ C.分散数据的综合处理∙ D.使各计算机相对独立(分数:1.00)A.B.C.D.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三大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以及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使各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相对独立。

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______。

∙ A.局域网和广域网∙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D.服务器和工作站(分数:1.00)A.B.C. √D.解析: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5.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______。

∙ A.客户机∙ B.服务器∙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数:1.00)A.B.C.D. √解析:从物理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客户机是客户访问网络的出入口,服务器是提供服务、存储信息的设备,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完整版)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

(完整版)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1(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系统间二进制信息块的正确传输,为上一层提供可靠、无错误的数据信息的协议层是( )。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本题主要考查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层次的作用。

这里二进制信息块其实就是数据链路层所封装的数据帧。

传输层虽然也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但不能保证系统问直接的二进制信息块的可靠性,因此答案是B。

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传输层是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它使用端口来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

4.传输层的作用是提供“端对端”的通信,其中“端对端”的含义是( )。

A.源主机网卡到目的主机网卡之间B.操作源主机的用户和操作目的主机的用户之间C.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进程之间√D.源主机所在网络和目的主机所在网络之间传输层实现的端对端通信是指两个进程实体之间的通信。

网络层实现的通信是点到点,即目的主机与源主机之间的通信。

5.关于网络层和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下面几个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网络层IP协议提供无连接和可靠传输服务,传输层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服务B.网络层IP协议提供不可靠服务,传输层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服务√C.网络层IP协议和传输层TCP协议均可提供无连接和可靠传输服务D.网络层IP协议提供无连接和不可靠服务,在传输层TCP协议提供面向无连接服务网络层IP协议是不可靠的服务,传输层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综合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1的八位二进制反码表示为( )。

A.11111B.1.00111e+007C.1.11e+007D.1.11e+007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为+31,B选项为-31的原码,D选项为-31的补码。

2.下列关于Flash存储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lash存储器属于易失性存储器B.Flash存储器不具备写功能C.Flash存储器是不可擦除的存储器D.Flash存储器同时具有ROM和RAM的功能正确答案:D解析:Flash存储器是一种具有较高存储容量、较低价格、非易失性、可在线擦除与编程的新一代读写存储器。

从基本工作原理上看,Flash存储器属于ROM型存储器,但由于它又可以随时改写其中的信息,所以从功能上看,它又相当于随机存储器(RAM)。

Flash存储器与其他存储器的区别总结(见表1—8)。

3.FCP/IP模型由以下层次构成( )。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B.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D.局域网层、广域网层、互联网层正确答案:B解析:A属于OSI的7层模型。

4.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

Ⅰ.网桥Ⅱ.交换机Ⅲ.计算机软件Ⅳ.路由器A.Ⅰ、Ⅱ、ⅣB.Ⅱ、Ⅲ、ⅣC.Ⅰ、Ⅲ、ⅣD.Ⅰ、Ⅱ、Ⅲ正确答案:A解析: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来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两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等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负责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单项选择题: 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A. 4B. 5.25C. 6D. 6.29设主串T= “abaabaabcabaab ,模式串S= “abaadb',采用KMP 算法进行模式匹配,到匹配成功时为止,在 匹配过程中进行的单个字符间的比较次数是 A. 9 B. 10 C. 12 D. 15 排序过程中,对尚未确定最终位置的所有元素进行一遍处理称为一 趟”。

下列序列中,不可能是快速排序第二趟结果的是D. 5, 2, 12, 28, 16, 32, 72, 60 12路归并时,为实现最佳归并,需要补充的虚段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下列关于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基本思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程序的功能都通过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实现B. 指令和数据都用二进制表示,形式上无差别C. 指令按地址访问,数据都在指令中直接给出D. 程序执行前,指令和数据需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1. 2. 3. 4. 5. 6. 7.8.9. 10. 11. 12. 设n 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x=0 ;while ( n>= (x+l)*(x+l))x=x+l ;A. O(log n)B. O(n 1/2)若将一棵树T 转化为对应的二又树 是 A.先序遍历B.中序遍历C. 0( n)D. 0( n 2) BT ,则下列对BT 的遍历中,其遍历序列与 T 的后根遍历序列相同的C.后序遍历 对n 个互不相同的符号进行哈夫曼编码。

若生成的哈夫曼树共有A. 56B. 57在任意一棵非空平衡二又树 平衡二又树T 3。

下列关于 I.若v 是T 1的叶结点,贝y n 若v 不是T 1的叶结点, 『若v 不是T 1的叶结点, A.仅I则 则 B.仅 II C. 58 (AVL 树)T 1中,删除某结点T 1与T 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T 1与T 3可能不相同T 1与T 3 一定不相同 T 1与T 3一定相同c.仅 I 、nD.按层遍历115个结点,则n 的值是 D. 60 v 之后形成平衡二又树 T 2,再将w 插入T 2形成 下图所示的AOE 网表示一项包含 8个活动的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14(总分:99.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28.00)1.假如在物理层规定信号的电平用+1~+2V表示二进制0,用-1~-2V表示二进制1,这体现了物理层接口的______。

(分数:1.00)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解析:[解析] 物理层主要有如下4大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的形状、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等。

如何理解?其实这个就类似于常用的电源插座,一般常见的是2个孔的和3个孔的,很少见过1个孔和4个孔的。

如果生产厂家不按照这个规则来做,就无法与电器连接。

2)电气特性:电压的范围,即何种信号表示电压0和1。

3)功能特性:接口部件的信号线(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的用途。

4)规程特性:物理线路上对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即时序关系。

总之,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只需知道物理层有这4个特性即可,无须深究。

2.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连设备是______。

Ⅰ.集线器Ⅱ.交换机Ⅲ.路由器Ⅳ.中继器(分数:1.00)A.Ⅰ、ⅡB.Ⅱ、ⅣC.Ⅰ、Ⅳ√D.Ⅲ、Ⅳ解析:[解析] 集线器和中继器都工作在物理层,主要作用是再生、放大信号,而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3.在粗缆以太网中可通过中继器扩充网段,中继器最多可有______个。

(分数:1.00)A.5B.4 √C.3D.2解析:[解析] 中继器或集线器有“5-4-3-2-1”的规则,其中“5”表示5个网段,“4”表示4个中继器或集线器,“3”表示3个网段为主机段,“2”表示2个网段为连接段,“1”表示都位于一个冲突域。

也就是说,在一个由中继器或者集线器互连的网络中,任意发送方和接收方最多只能经过4个中继器、5个网段。

4.为了使模拟信号传输得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是______。

(分数:1.00)A.中继器B.放大器√C.交换机D.路由器解析:[解析] 首先,要使得模拟信号传播得更远,就需要对其进行放大,而放大信号是物理设备应执行的功能,交换机(数据链路层)和路由器(网络层)首先排除,其次,中继器和放大器都可以放大信号,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中继器放大数字信号,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

5.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______。

(分数:1.00)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B.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C.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同属一个广播域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同属一个广播域解析:[解析] 物理层设备既不能隔离冲突域也不能隔离广播域;数据链路层设备只能隔离冲突域,但不能隔离广播域;网络层设备既可以隔离冲突域,也可以隔离广播域。

而集线器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因此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冲突域又名碰撞域。

6.若有10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20Mbit/s的集线器上,则每台计算机分得的平均带宽为______。

(分数:1.00)A.2Mbit/s √B.10Mbit/sC.20Mbit/sD.200Mbit/s解析:[解析] 连接在集线器上的每台计算机平分集线器的带宽,即(20Mbit/s)/10=2Mbit/s。

7.某信道采用8个相位的调相传输,码元传输速率为300Baud,则数据传输速率为______。

(分数:1.00)A.300bit/sB.900bit/s √C.1200bit/sD.2400bit/s解析:[解析] 首先,需要求得每个码元携带的比特数,因为信道采用8个相位的调相传输,而23=8,所以每个码元携带3比特数据,故数据传输率为900bit/s。

8.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模式是______。

(分数:1.00)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解析:[解析] 通信模式分为单向通信(单工)、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1)单工: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如有线广播电视。

2)半双工: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9.道的最大数据速率受______的制约。

(分数:1.00)A.信道带宽√B.信号传播速度C.数据编码D.信道距离解析:[解析] 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有直接的关系,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越高,所需要的有效频宽越宽。

10.以下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的交换方式是______。

(分数:1.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解析:[解析] 在电路交换中,电路建立后中间节点不需要存储直接转发。

11.下列哪种交换的实时性最好?______(分数:1.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解析:[解析]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所以实时性强。

12.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的是______。

(分数:1.00)A.同轴电缆B.光纤√C.微波D.双绞线解析:[解析] 光纤即光导纤维,可以传递光脉冲,具有频带宽、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衰减少、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好、误码率低、保密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选B。

13.光纤系统的实际速率主要受限于______。

(分数:1.00)A.单模光纤的带宽B.多模光纤的带宽C.光产生的速率D.光电转换的速率√解析:[解析] 光的频率非常高,达108MHz,其传输带宽非常大,实际速率主要受限于光电转换的速率。

14.下列关于异步传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Ⅰ.每次传输一个数据块Ⅱ.收/发端不需要进行同步Ⅲ.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分数:1.00)A.Ⅰ、ⅡB.Ⅱ、Ⅲ√C.Ⅰ、Ⅱ、ⅢD..仅Ⅲ解析:[解析] Ⅰ:异步传输是面向字节的传输,也就是每次传输一个字节,故Ⅰ错误。

Ⅱ:收/发端无须进行同步,因为每个字节都加上了同步信号。

也就是说,当一个字节发送完后,可以经过任意长的时间间隔再发送下一个字节,故Ⅱ正确。

Ⅲ:异步传输只需要使用具有一般精准度的时钟就行,比同步传输的时序要求低,故Ⅲ正确。

15.下列有关曼彻斯特编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Ⅰ.每个信号起始边界作为时钟信号有利于同步Ⅱ.将时钟与数据取值都包含在信号中Ⅲ.这种模拟信号的编码机制特别适合传输声音(分数:1.00)A.Ⅰ、ⅡB.Ⅱ、ⅢC..仅ⅢD..仅Ⅱ√解析:[解析] Ⅰ:曼彻斯特编码使用每个码元的中间跳变来作为同步时钟,并不是起始边界,故Ⅰ错误。

Ⅱ: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故Ⅱ正确。

Ⅲ:曼彻斯特编码是数字信号的编码机制,不适合用来传输声音,故Ⅲ错误。

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都属于自含时钟编码方式。

曼彻斯特编码常用于局域网。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Ⅰ.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不可进行差错控制Ⅱ.曼彻斯特编码所占用的频带宽度是非归零码的两倍Ⅲ.曼彻斯特编码每位的中间不跳变表示信号的取值为0(分数:1.00)A.Ⅰ、ⅡB.Ⅱ、ⅢC.Ⅰ、Ⅱ、ⅢD..仅Ⅲ√解析:[解析] Ⅰ: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属于物理层的编码,肯定不能进行差错控制,故Ⅰ正确。

Ⅱ:曼彻斯特编码由于信号中不但包含数据,而且还包含同步时钟(各占一半),而非归零码全部都是数据,因此曼彻斯特编码所占用的频带宽度是非归零码的两倍,故Ⅱ正确。

Ⅲ:曼彻斯特编码用电压的跳变来区分码元1与码元0,故每位中间都有跳变,故Ⅲ错误。

17.假设某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则其码元传输速率是______。

(分数:1.00)A.10MBaud/sB.20MBaud/s √C.40MBaud/sD.不能确定解析:[解析] 解答此题前需要清楚以太网的编码方式为曼彻斯特编码,即将每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码元1是在前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码元0正好相反,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

首先,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码,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

标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是10Mbit/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传输速率的两倍,即20MBaud/s,也就是说,码元的传输速率为20MBaud/s。

18.调制解调器使用幅移键控和相移键控,在波特率为1000Baud的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达3000bit/s,若采用0、π/2、π、3π/2四种相位,则每种相位有______个不同幅值。

(分数:1.00)A.1B.2 √C.3D.4解析:[解析] 由公式Y=X×lo g 2V可以求得V=8,由于有4种相位,所以每个相位应该有两个幅值才能使得有8种不同的信号被表示出来。

19.一个信道每1/8s采样一次,传输信号共有16种变化状态,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______。

(分数:1.00)A.16bit/sB.32bit/s √C.48bit/sD.64bit/s解析:[解析] 信道每1/8s采样一次,说明采样频率为8Hz。

由采样定理可知,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大频率的两倍。

也就是说,此信道的最高频率为4Hz,既然是要求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不妨设最小频率为0Hz,那么就可以求出最大带宽=最高频率-最低频率=4Hz。

于是就可以使用奈奎斯特定理来计算,即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4×log 2 16=32bit/s。

当然,此题也可以直接使用公式:C max =f 采样×log 2N=8×log 2 16=32bit/s。

20.要在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用2s发送80kbit的数据块,按照香农公式,信道的信噪比最小为______dB。

(分数:1.00)A.1024B.1023C.31 √D.30解析:[解析] 其实这道题目就是变相地给出了最大传输速率=80kbit/2s=40kbit/s。

那么使用香农公式可以得到:40kbit/s=4kHz×log 2 (1+S/N),解得S/N=2 10 -1=1023,然后将其转换为分贝,即101g(S/N)。

而30<101g(S/N)<31,故信道的信噪比最小为31dB,才能达到所需的最大传输速率。

21.电路交换的优点有______。

Ⅰ.传输时延小Ⅱ.分组按序到达Ⅲ.无须建立连接Ⅳ.线路利用率高(分数:1.00)A.Ⅰ、Ⅱ√B.Ⅱ、ⅢC.Ⅰ、ⅢD.Ⅱ、Ⅳ解析:[解析] 首先,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一旦连接建立,数据便可直接通过连接好的物理通路到达接收端,因此传输的时延小。

其次,由于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始终占用带宽,哪怕不传送数据(就像两个人打电话都不说话),所以电路交换的线路利用率很低。

由于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由面向连接的服务特性可知,传送的分组必定是按序到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