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第八章环境政策与管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八章环境政策与管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 产权不明晰
• 公共物品在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导致其无法 由市场自发地供给
• 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使得市场不能自主地发挥作用
• 不完全市场或不完全竞争导致环境资源没有合理 的价格体系,引起过度利用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的主体:企业 – 政府决策的执行者,也是环境管理中不可 或缺的决策者
• 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决策力量主要来源于它的 经济实力、与政府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由此 产生的社会影响
污染防治和控制政策、生态保护政策
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社会政策、环境 行政政策、环境政治政策 命令控制政策、经济刺激政策、劝说鼓励政策
第一节 环境政策
• 主要环境政策类型的应用: (一)命令控制政策
– 定义:
• 国家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法规标准等,采取强制手段实现对生产者的生产工 艺或使用产品的管制,禁止或把某些活动(如排污)限制在一定的时间或 空间范围,最终影响排污者的行为
累了特殊的知识和经验,在环境管理决策中的作 用是独特而重要的
– 公众
• 定义:公众依法以各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决定、影 响和帮助环境行政权力的依法有效行使
• 内容: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监督不法企业,督促有 关部门积极充分地履行职责
• 两个驱动力:自身利益所需,公共利益的责任感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的对象
• 环境管理体制 – 理想的原则和要求
有限政府原则 合适的政府级别 完备的环境信息管理体系 执行能力与决策相匹配 充分评估与有力问责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引导和制约与人、财、物有关的各项 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 及相互关系的总称。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十章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十章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 创建环境交易市场,市场进行环境资源配置。 – 制定经济激励手段与命令控制手段相协调的环境政策 –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 创新政府官员约束激励机制
• 本章小结
– 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加,超过环境自 净能力,将造成生态系统退化,水体污染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环境问题
一、城市化与环境变化 (二)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 3. 中国城市化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 • 4. 中国城市化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环境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中的环境保护机制 (一)城乡一体化中环境保护机制的特点
二、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质量提升 (一)人口质量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
– 预期寿命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对人口质量的影响 – 经济增长 – 人口出生率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问题
三、城乡一体化中的就业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对就业的影响
– 城乡一体化对劳动力就业市场效率的影响 – 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农村居民迁移进入城市对城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城乡结构与人口迁移流动规律
(三)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及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趋势
1.市场经济时期中国的人口城乡结构变化及人口迁移趋势
– 第一阶段:1978—1982年。没有大规模的乡—城人口迁移,城市 化水平上升较慢。
– 第二阶段:1983—1988年。人口转移加速,“民工潮”随之出现 。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
• 2. 人口城乡结构变化及迁移流动的相关理论
(1)刘易斯模型 (2)费—拉模型 (3)乔根森模型 (4)人口迁移阶段论 (5)推拉模型 (6)托达罗模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70089英文名: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选修课前置课:人口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后置课: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虞沈冠选定教材:虞沈冠,环境危机与人类前途,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课程概述:本课程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并提出用生态经济原理来改造主流经济学,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二部分介绍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文明历史进程中环境观念的演变,科学技术所派生出的污染,重点剖析当今人口爆炸、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根源,并寻求经济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破解办法。

第三部分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制度、技术结构和思想观念应作如何演变和更新,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并重点介绍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理,以及资源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等。

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通过对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等专题来探讨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科学的发展观,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协调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围绕着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这个主线索进行探讨。

重点探讨人类文明兴衰的环境因素,物资层面上的污染类型、问题及危害,精神层面上引发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以及经济体制与利益导向上的诱因,启发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以挽救这场全球性生态危机。

并就此着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和热爱科学的宽广情怀,增强对控制人口、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尽的贡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全解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全解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全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由环境学院和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建,本专业是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

本专业主要以经济学、公共管理学、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环境科学技术专业知识、方法相结合,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与国际组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著名院校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网络,得到了来自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分布在政府环境主管部门、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学界和大型企业。

1、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专业着力拓展了以下重点研究领域,并开展了大量高水平科研项目。

(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2004年完成了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出版了由张象枢、邹骥、周景博等编写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

马中主编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被其它院校广泛采用为课程教材。

系统建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综合理论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和生态经济城市的规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马忠玉发表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邹骥主持的“首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贵阳生态经济市总体规划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评价体系研究”等项目和宋国君参与的“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等,都大大推进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应用。

(2)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马中主持的中挪合作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三江平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马忠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指标体系开发与应用”、任青山主持的“西藏高山林线森林结构与动态特征的研究”等课题,将研究范围从城市污染控制扩展到更大尺度的农村和自然生态系统。

研究成果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关注。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以下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道试题示例:
题目:
某国发现了一座新的矿山,政府面临决策,是否开采该矿山。

根据初步调查,该矿山的开采将带来以下效益和成本:
效益:
1. 矿山开采后,每年将带来10亿美元的矿产收入。

成本:
1. 矿山开采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每年需要花费1亿美元进行环境治理。

2. 矿山开采将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为5亿美元。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根据现有信息,政府在纯经济上是否应该开采该矿山?
2.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上,政府应该如何考虑其他因素来决策是否开采该矿山?
3. 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如何权衡各种利益来做出决策?
请用清晰的语言回答以上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第十一章灾害应对和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十一章灾害应对和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一节 灾害与灾害应对
二、灾害与灾害经济
1. 灾害 灾害的定义: 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和过程,其发生的后果
会导致社会财富损失和人员伤亡。 就其成因而言,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 灾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是突发性的,也
可能是缓慢累积性的。 灾害的最终结果与发生地区的社会经济系统的承灾能力有
第三节 灾害的价值影响评估
2. 灾害损失评估的步骤及其基本内容 确定灾害损失评估的具体对象与评估时段 对灾害事故危害的区域等进行实地勘察 对灾害事故损失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对灾害事故损失进行核实 3. 灾害损失评估的系统结构论 灾害损失评估数据系统 灾害损失评估指标系统 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系统 4. 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 直接损失: 人身伤害:因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二、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
1. 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主要针对财产物资损失和人身伤害损失,常见的评估方法 如下:
重置成本法 收益现值法 现行市价法 人力资本方法 调查评估法 遥感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
第三节 灾害的价值影响评估
2. 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基本以定量分析为主,常见的计量间接经济损失的方法 如下:
第三节 灾害的价值影响评估
第三节 灾害的价值影响评估
一、灾害损失评估的基本理论
1. 灾害损失及其评估 灾害损失的概念及其构成分析: 灾害损失的概念:由于灾害造成的人类社会、家庭及个人
的既得利益或预期利益的丧失,是人们对灾害给人类生存 和发展所造成的危害破坏程度大小的一种定量评估结果; 灾害损失的构成: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直接损失和间 接损失 。
损失及人类减灾防灾的经济活动。 灾害经济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也包括

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摘要: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内容、性质,学术界有诸多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中国环境经济学界经过多年的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提出环境资源论、环境价值论、环境生态论等五种理论,并对制订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人类离不开环境,他们的活动又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周围的环境。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带来的损失在迅速增加,恢复和消除污染要付出极高的经济代价和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与人口、粮食、能源等问题并列的世界性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经济学家们意识到传统经济理论已经难以解决环砍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于是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环境与经济问题,建立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经济学。

中国环境经济学起步相对较晚,1973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978年才诞生了第一篇题为《应当迅速开展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的环境经济论文,同年制定了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并开始组织人力研究。

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中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分散研究到整个学科构造的研究,从理论到应用研究,都产生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学论著。

一、关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研究1.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大体有四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中的经济问题,它是为治理环境,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而研究环境同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与破坏产生原因、控制途径及污染防治的经济评价等问题。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第二节 主要内容
3.区域决策 区域决策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组织区域经济活动,也就是 选择何种增长模式的问题;二是所选择模式的支持系统,也就是如何支 持所选增长模式正常运行的问题。区域经济支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为保障区内经济正常运行所必要的政策支撑,二是为鼓励区 内外厂商向某种产业部门或区内某些地区投资而采取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三是为纠正市场失灵而提供的政策支持。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 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 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 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 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市或城市体系。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 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2.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 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 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 20世纪90年代到十八大之前:区域经济学理论和 实践活动获得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区域经济研 究重点转移到区域协调发展。
4.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九大提 出了新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四大板块”战略和“三个支撑带”战略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马中教授1、导师介绍:马中男,1954年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马中教授1、导师介绍:马中男,1954年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马中教授1、导师介绍:马中男,1954年03月06日生。

1977年毕业于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8-1992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91-1995年在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95年在美国伦敦经济学院作访问学者,1992-199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6-200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副主任,1996-2001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2001-200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有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湿地科学》杂志编委。

2004年主讲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2004年被列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和人民大学精品课程。

2、教授课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3、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等主要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管理体制、经济手段、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价等。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主要研究课题有: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亚洲开发银行,2007-2012年,中方项目负责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12—2007.4,项目负责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评估,世界银行,2005.11—2006.3, 项目负责人;工业废液地下灌注技术示范和环境监督管理的应用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和杜邦公司,2005.5—2010.12, 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环境与贫困关系案例研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5年,项目负责人;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建设规划,丰台区环保局,2004.4-2005.10 ,项目负责人;中国北方城市水管理研究项目B 课题污水行业投资与运行效率研究,世界银行,2004-2005.9,项目负责人;中国履行POPs公约资金机制相关问题研究,国家环保总局,2004-2005,北京,咨询专家组长;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4-2005,项目负责人;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产权分析(以三江平原为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2004-2006,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4-2005,项目负责人;典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5,子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资源定价与税收研究,英国国际发展部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3-2005,中方项目负责人;中国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亚洲开发银行,2003-04,北京,咨询专家(中方组长);三江平原土壤碳循环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2002-04,中方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立法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2002-03,中方项目负责人;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分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环保总局和挪威发展合作部 (NORAD) 项目,2002-04,中方组长;中国生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部‚十五‛211工程,2002-2005,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北京,专家组组长;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及风险分析,世界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5月-2002年8月,项目组长;中国总量排放控制与排放交易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2000-2001,中方项目负责人;欧盟国家环境税收研究,中国-欧盟高等教育项目,2000年8月-2001年7月,项目负责人;技术进步与环境管理相结合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中国APEC 科技产业合作基金,1999-2001,项目负责人;排放数据的认证与分析,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99,中方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估,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8-2000,项目负责人;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美国环境保护基金和国家环保总局,1998-2000,中方项目负责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家环保局,1996-1998,项目负责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国家环保局和世界银行,1995-1996,项目负责人;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国家环保局和世界银行,1994-1996,子项目负责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环境经济政策,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1993-1996,项目负责人;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美国杰克森基金会和未来资源研究所,1991-1994,项目负责人5、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主要科研成果:《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以淮河流域为例》、《POPs履约国家资金机制的体制、政策、分担原则和运行方式》、《建立环境财政纠正市场失效加强环境保护(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中国北方十四省(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投资现状及前景》、《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规划》,、《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主报告》、 Case Study of Poverty & Environment Linkages in Sanjiang Plain、《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中国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评估及风险分析报告》、《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排污收费资金使用与管理政策研究》、《拯救三江平原的湿地》等。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内涵:DPSIR概念框架具体包括驱动力(D)、压力(P)、状态(S) 、影响(I)、响应(R)五个因子。
优点:DPSIR概念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和作用机理,为人口资源与环境逻辑关系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模型。
缺点: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存在上述关系。另外,同一指标在DPSIR框 架中可能会具有多种功能。
m2/人 m2/人
% %
L 元 元 kg kg kg 元 元 元
指标效应
+ + + + + + + + + + + + + + + + -
标识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X21 x22 x23 x24 x25 x26 x27 x28
(二)层次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这类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目标层)分解为较为具 体的指标(准则层),准则层又细分至具体指标
优点:这类指标体系从结构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全面 综合地反映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各方面的特征。
缺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往往很繁杂且易重复,难以体现协 调发展各主要要素间的联系。
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首先要 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演进,然后深入理解中国与世 界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再对中国人口、资源与 环境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评价
一、中国人资环关系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 三、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 方法手段: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 • 旧三论/新三论:让人、资、环生态系统可分析

第四章物质平衡与循环 授课大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四章物质平衡与循环 授课大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三节 循环经济
• 工业循环经济-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案例
磷铵、硫酸、水泥综合联产循环模式
第三节 循环经济
• 工业循环经济-企业外部 – 指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 把不同产业或部门之间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 和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形成稳定的工业生 态群落(功能稳定、高效利用物质、资源与信 息) – 以最优的时空形式实现企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产生的副产品的交换 – 实现付出最小的废物处理成本,并达到改善环 境的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平衡关系表明,保护生态环境 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方式,根据“减 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 级使用为特征,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运 行的经济模式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 概念模型
– 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存在积累,即K>0,则 E* = E^+K
– 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残余物没有 排入环境,而是重新被利用,残余物就能返回生产过 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投入到系统 的新的物质就会减少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第三节 循环经济
• 工业循环经济-企业外部循环经济模式案例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模式
第三节 循环经济
• 服务业循环经济 – 服务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 纽带 – 在服务周期中要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 务途径的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 – 重点领域:绿色物流、生态旅游、绿色商务 …..
•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 – 融合三产,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 – 以人为主体,促进政府、企业和公众生产观念 和行为方式的绿色转变

第七章资源政策与管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第七章资源政策与管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特点:一个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管理 优点:程序少、办事效率高、利于发挥综合效益 缺点:不利于充分发挥单种自然资源的效益
2. 分散管理模式
特点:分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 优点:有利于发挥单种自然资源的效益 缺点:忽视资源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发挥资源整体功能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资产管理
一、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有的放矢,避免一般化 全面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 在技术可能的基础上论证经济合理性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相结合 区内评价与区际评价相结合
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内容
1.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评价:绝对量和相对量,如探明储量、人均储量等 质量评价:资源的潜力高低,如矿物品位和开采条件等
(一)矿产资源和矿产资源管理
3. 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政府机关以矿产资源所有 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法对矿产资源的勘查 、开发、积累、储备、使用、配置的全过程进行管 理,以保障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矿产资源和矿产资源管理
4. 矿产资源管理的特征:
2.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季节分配和组合状况 3.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 4.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预测
三、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
1.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传统方法 1.1 自然资源调查: 定义:按特定目的查明某一地区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和开发条件所进行的野外和室内工作的总称。 分类:根据调查的具体对象可分为单项资源调查和
是以政府机关为主体的政府行为。 对象是作为自然物的矿产资源及与其有关的相
对人(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 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广泛。 目的是实现矿产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摘要:一、引言1.介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2.马工程试题的背景和意义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与内涵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2.资源配置理论3.环境价值理论四、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与应用1.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政策实践2.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案例分析3.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五、马工程试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启示1.马工程试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推动作用2.马工程试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挑战3.马工程试题对未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建议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以马工程试题为例,探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与内涵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等方面。

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保障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兼顾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资源配置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研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名马工程教材名词解释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名马工程教材名词解释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名马工程教材名词解释
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研究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资源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和环境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 名马工程:名马工程是指对马匹进行培育和选种,以提高马匹的品质、功能和价值的一项工程。

它包括马匹的饲养、繁殖、训练和运动等方面,旨在推动马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马匹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3. 教材:教材是为教育教学目的而编写的书籍或资料,通常用于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教材根据学科和年级的不同,提供学习知识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4.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是对特定名词或术语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过程。

在教材中,名词解释常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通过对名词的解释,使学生对相关概念产生清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马工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理想环境管理体质

马工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理想环境管理体质

马工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理想环境管理体质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环境管理体制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责权结构和运行机制。

组织结构,即享有环境行政管理权的管理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责权结构,即各管理机构横向的职权分工、权限划分以及纵向的职权位阶等;运行机制,即享有环境管理权的机构各自的职权运行方式、运行程序以及各机构之间开展环境事务进行协调的方式等。

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进行环境管理、有效治理污染的重要保证,但就现实来看,面对愈加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现行环境管理体制显得力不从心、问题重重。

1.1组织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机构设置缺位。

基层环保机构建设的缺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中小城市则尤为严重。

随着中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环保机构难以覆盖更广范围,乡镇和农村地区环保机构基本没有,而面对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和日益突出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中小城市基层环保工作更是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机构设置重叠。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是由各部门分工管理逐步转变为统一监管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转变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原有机构及相关职能的撤销和合并,而新的机构又得以授权[,这就造成了机构设置重叠的现象。

1.2责权结构不明确首先,不同环境管理机构职能交叉和重叠现象严重。

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至少存在以下几种职能交叉:规划职能的重叠与交叉,监测职能的重复与交叉,保护职能的重叠与交叉,污染纠纷处理职能的重叠与交叉等。

其次,横向职能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现行的管理体制在横向职能分工上不很科学,某些行业管理部门行使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权,某些综合决策部门行使了专业管理部门的职权,而某些专业管理部门却行使了综合决策部门的职权。

各部门管理性质不明,管理部门错位,职权分工不明确,必然不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再次,纵向管理层面权限不清,体制不顺。

在纵向管理上,地方环保机构受地方政府和上级环保局的双重领导,但主要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中版(I)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中版(I)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00多年以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但是直到环境问题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之后,经济学家才真正全面、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

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在1722年的复活节,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温(Roggeveen)乘阿雷纳号船到了一个无名岛屿,成为访问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

复活节岛也因此而得名。

使欧洲人感到震惊的是岛上600余尊高大的石雕像和一个极其落后野蛮的原始社会,两者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岛上大约有3000人,都生活在破烂的芦苇棚或山洞中。

为了生存,岛民之间整日械斗不断,因为食物极度匮乏,人们甚至同类相食。

后来不断有来自欧洲的探险者登上复活节岛,包括著名的库克船长(1774年)。

1770年,西班牙人占领了复活节岛,但是由于距离遥远,人口稀少,资源匮乏,西班牙对这里从未实行真正的殖民统治。

所有的来访者无不为岛上存在的文明遗迹与落后野蛮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而感到困惑。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

最早的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南亚,公元前1000年到达汤加岛和萨摩亚岛,公元后约300年东迁到马克萨斯岛,然后分两路进一步迁徙。

东南路迁到复活节岛,北路迁到夏威夷。

专栏1-1 得活节岛之谜关于复活节岛600多尊高度超过6m的神秘雕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20世纪初,当考古学家开始研究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历史时,他们一致认为,这些雕像不可能是18世纪贫穷落后的复活节岛显然有过一个文明和发达的历史。

但是谁是这个文明的创造者,却成了一个谜。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包含人口变动、资源利用与管理以及环境影响等领域。

马工程试题是对于该学科的知识运用与综合能力的考察。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并结合马工程试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对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而资源则是支持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依赖。

然而,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的不平衡分配,可能导致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因此,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寻求弥补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马工程试题是对于学生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试题一般涵盖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等方面。

例如,一个常见的试题就是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影响以及环境负担。

学生需要结合相关理论和数据,通过量化分析来论证或推断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的联系,并评估其对环境的压力。

另外,马工程试题还可能涉及到人口政策、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够用经济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工具来解读和解决具体问题。

试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致力于推动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以及环境可持续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人口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总结来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马工程试题是对于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通过分析试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只有在合理利用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既要研究资源与环境的配置效率,也要研究资源 与环境的培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 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 人口、资源、环境配置与利用协同可持续效率
• 扩展经济学研究领域
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用系统、整体、联系、发展的辩证方法 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构成的系统以及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绪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人口、资源、环境 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性质与内在规律,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 的效率。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
• 第三部分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制度体制 ,具体包括四章内容
– 第六章人口政策与管理 – 第七章资源政策与管理 – 第八章环境政策与管理 –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 第四部分是专题研究,具体包括三章内容
– 第十章是城乡一体化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 第十一章是灾害应对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 第十二章是低碳绿色发展
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人口、资源、环境的整合配置,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与
培育创新新兴资源; – 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协同、综合、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 支持人口资源环境系统效率最优化制度设计和政 策方案
• 研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与核心问题,也 是其他理论经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本章小结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运用抽象分析的研究方 法提炼理论概念,并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检验理 论假说。
四、本书的主要内括绪论。
• 第二部分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具体包括五章内容,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 –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两种生产理论 – 第四章物质平衡与循环理论 – 第五章生态文明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