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声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声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现象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等方面。

以下是中考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也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的传播形式就是声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人耳的听觉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都无法听到。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声波的分类根据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在空气中,声波主要表现为纵波。

回声与声速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通过测量回声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声速。

声波的利用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超声波清洗、声纳探测、医学上的B 超检查等。

噪声的控制噪声是指不悦耳的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负面影响。

控制噪声的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以及在人耳处减弱。

声现象在中考中的应用中考中,声现象的题目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等。

考生需要掌握声现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声现象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其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的振动传播而产生的。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释。

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通过压力的波动以及介质的传播而成为一种感知。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而传播的。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音调:也称为频率,是声波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 音量:也称为振幅,是声波振动的强弱。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组成,决定了声音的独特性。

3.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受到连续的压力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乐器的演奏、人的说话和动物的叫声等。

4.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3米/秒(在25摄氏度下)。

声音传播的原理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连锁反应。

5.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音遇到平面障碍物时,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声音会沿着相同的角度反射回来。

当声音由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指数不同,声音会发生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

6.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声音在遇到两个或更多声源时可以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产生声音的加强或减弱效果,具体效果取决于声波的相位差。

衍射是指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到达障碍物后方的区域。

7. 声音的吸收和隔音声音在遇到吸音材料时会被吸收而减弱。

吸音材料通常具有多孔的结构,可以使声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

隔音是指阻止声音穿透的能力,隔音材料可以通过反射、吸收或折射声音来实现。

8.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通讯、音乐、声学工程和医学等。

中考物理必背第二章 声现象-【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中考物理必背第二章  声现象-【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二章声现象【思维导图】【口袋知识】★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育资料】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学习专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
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梳理,吃透这些,从此翻身做学霸!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梳理,吃透这些,从此翻身做学霸!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梳理,吃透这些,从此翻身做学霸!一、知识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2)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1)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

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波:当声源发生振动时,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形成由近及远传播的声波,这个过程和水波传播相似。

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我们把它叫作声波。

3、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比在固体中传播得慢,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即v固>v 液>v气。

②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通常把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看作空气中的声速:v声=340m/s。

(3)声速的单位:m/s,读作米每秒。

4、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作回声。

(2)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3)回声的利用:①利用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以加强原声。

②利用回声与原声分开时测定距离,此时只需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并测得声音传播的时间t,就能求出待测距离s,即s=1/2v 声*t。

(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频率:物体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

①单位:赫兹( hertz),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②频率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第越高。

(4)超声波、次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因为它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因为它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13.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B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
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
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解:
t s 100m 0.294s. v 340m / s
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 0.294s。
4. 人对着山崖喊话,如果人到山崖距离为255米, 问多长时间后可听到回声?
26.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27.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B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知识点四,噪声及其防治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原理
方式
防止噪声的产生 声源处减弱
阻断噪声传播
音,不同的乐符
语,用喇叭讲话,调节电视声 仿动物发声,分辨不同乐器的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的传播
店铺为您整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的传播”,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站中考栏⽬。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体都可以传播声⾳;声⾳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般情况下,声⾳在固体中传得最快,⽓体中最慢(软⽊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线电话交谈。

3、声⾳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物体⼀定振动,有振动不⼀定能听见声⾳。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在空⽓中的速度为340m/s。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0Hz,高于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涉及到一系列的物理原理和现象。

下面是对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形成了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乐器的演奏、人的说话、物体的碰撞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有空气、固体和液体。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即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能量。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特性:-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声强:声音的声强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越响亮;声强越小,声音越微弱。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单位是米每秒(m/s)。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m/s。

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的反射会产生回声,即原始声源发出的声波经过反射后再次到达听者的耳朵,产生了间隔一定时间的声响。

5. 声音的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衍射,即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声波的衍射程度与障碍物的大小和波长有关。

6. 声音的共振当声波遇到共振体时,共振体会以更大的振幅进行振动。

共振体是指与声波频率相对应的物体,共振体的共振现象常用于乐器的制造和声音的放大。

7. 声音的吸收和阻尼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和阻尼程度不同。

柔软、多孔的材料会更好地吸声,而坚硬、密实的材料会更好地隔音。

8. Doppler效应Doppler效应指的是当源波动的速度与接收器相对运动时,会引起声音的频率变化。

例如当车辆驶过时听到的声音,车辆靠近时声音会高于实际频率,而车辆远离时声音会低于实际频率。

通过以上对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声音相关的知识,例如音乐、语音通信、声学工程等领域。

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

通过振动产生的声波传播至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各种声音。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涉及的声现象进行总结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纵波,即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而传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为它们都能够传播振动。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弱,它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较大,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较小。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声音的独特特征,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成分所决定的。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大约为340米/秒;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气体中快一些;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这是因为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会沿着新的方向传播。

我们常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获得信息,例如回声的产生。

另外,不同的物体对声音的吸收也不同,例如海绵等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大部分声音,而光滑的物体会反射大部分声音。

五、共振现象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另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前者会激发后者共同振动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共振现象,例如吹气进入瓶子产生的共振声音。

六、超声波和音波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力范围的声波,其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医学上的超声波检查。

音波是指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一般为20 Hz至20 kHz。

通过控制音波和超声波的频率,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应用。

七、噪声和保护听力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下会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2《声现象》(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2《声现象》(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从而形成回声。

当回声比原声晚0.1 s 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4)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知识点4:声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 1. 考查热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2. 考查题型: 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3. 备考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噪声的控制,声音的特性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振动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空气__传到人耳。

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方法点拨:1.关于振动与发声关系的理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们看到,微小的振动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考点2:声音的特性例2 白族的唢呐、彝族的芦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__振动__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选填“音★知识梳理★突破考点,典例呈现★备考指导 ★考纲要求: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探究) 2.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认识)调”“响度”或“音色”)。

听演奏的人能分辨出曲调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是因为各种乐器的__音色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
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它的频率范围通常
2.频率高于的声音叫做,频率低于的声音叫做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不同的,有些动物可以听到一些超声波,有些动物可以听到一些次声波,还有些动物既可以听到一些超声波,也可以听到一些次声波,有些动物还可以发出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

4.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①超声波具有、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特点
②超声波清洗器和焊接器说明超声波具有。

声呐和B超说明超声可以传递
5.次声波的特点火箭、火山、台风、地震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能够绕开障碍物传的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较强的次声波对人体造和建筑物,设备成严重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
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190Hz,高于2019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
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