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以下简称重点合作研究项⽬)资助科学技术⼈员围绕科学基⾦优先资助领域、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的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组织或参与的国际⼤型科学研究项⽬或计划以及利⽤国际⼤型科学设施与境外合作者开展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
申请⼈应根据各科学部在《指南》中发布的⿎励研究领域,围绕重要科学问题提出创新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
合作研究项⽬应当充分体现合作的必要性和互补性。
合作双⽅应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基础(如已合作发表研究论⽂、较长期的⼈员互访交流等),对⽅应对合作研究给予相应的投⼊。
合作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成果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4年度重点合作研究项⽬共收到申请689项,资助105项,资助经费3亿元,平均资助强度为286万元/项,资助率为15.2%。
2015年度重点合作研究项⽬计划资助100项,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申请⼈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2)作为项⽬负责⼈正在承担或承担过三年期以上科学基⾦项⽬的依托单位科学技术⼈员。
合作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在境外从事科学研究,并独⽴主持实验室或重要的研究项⽬;(2)具有所在国(或所在地)相当于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申报附件材料及要求:除提交中⽂申请书外,申请⼈还需提供以下材料:(1)英⽂申请书:可在ISIS申报系统中下载填写并作为在线填报申请书的附件⼀并提交。
(2)合作协议书:申请⼈应提供有合作者双⽅共同签字的《合作协议书》复印件,不可⽤只有单⽅签字的信函替代。
协议书必须涵盖:①合作研究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研究⽬标;②合作双⽅负责⼈和主要参与者;③合作研究的期限、⽅式和计划;④知识产权的归属、使⽤和转移;⑤相关经费预算等事项。
具体要求参照《合作协议书》范本。
⽹址如下:/doc/e917583710.html/nsfc/cen/gjhz/cjwt/cjwt2011-10-26-06.html(3)合作者在所在国(或所在地)主持与申请项⽬内容有关的研究项⽬证明材料或近3年发表的与申请项⽬内容有关的论⽂。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研发项目指南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研发项目指南引言: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是当前全球科研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了解和应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促进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本文将介绍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研发项目的指南,以期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是一个涉及地球大气、海洋、陆地、生物等多个领域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系统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严峻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二、项目目标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研发项目的目标是推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深入研究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全球变化的规律,为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项目内容1. 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是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中最重要也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项目将重点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机制和趋势,通过全球气候模型和观测数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物灭绝速度加快,物种数量减少。
项目将重点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演化和生态功能,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索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3. 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地球系统中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合理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项目将重点研究资源的分布、利用效率和管理模式,提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案,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四、项目实施1. 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组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各专家的优势,促进研究成果的创新和发展。
2. 数据共享和开放合作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非共识项目的设立给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带来新希望
・科学论坛・本文于!""#年$$月%日收到&非共识项目的设立给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带来新希望周忠祥$刘志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摘要]通过科学基金“地表柯石英的模拟合成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项目的评审、批准和研究的具体实例,阐明基金评审制度改革,设立非共识项目的政策,极大地鼓励和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
[关键词]基金评审制度,非共识项目,源头创新,地表柯石英模拟合成与意义每当科学上提出一种创新的思想,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意见,这在科学发展进程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如果在项目评审中,采取一票否决,那就无异于从政策上宣判创新思想的“死刑”。
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进行了项目评审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一票否决的作法,提出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非共识项目”,保护和鼓励创新思想,并且提出应该宽容失败的思想,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研究环境[!,)],极大地鼓舞了科学工作者的源头创新勇气。
与此同时,对有些有重要研究基础的个人和集体所提出的有原始创新性思想,同行中认识有分歧甚至受到反对的项目,设立了“非共识项目”,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因而从制度、政策和物质条件上给予保证,极大地扩展了科学工作者获取原始创新的大好机遇,也为青年科学研究工作者创造了原始创新实践锻炼的良好环境。
我们从一个长期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并在$%()年就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苏文辉教授的亲身研究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基金委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
$%%’年,苏文辉教授根据他们发现的脆性钙钛矿氧化物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有的缺陷不是消失而是出现缺陷数量增殖的重要现象[*—+],预言将会在认识地球科学的一些重大问题中,如地震产生的岩矿结构、能量和质量输运以及触发机制等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年以“压致结构缺陷对地幔钙钛矿物质的微结构及性质影响的研究”为题,跨学科申请了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及申请书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高等教育与学风)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特色和创新
1)研究目标:说明本项研究最终期望要达 到什么目的,是总体的表述与概括。
目标要有限,重点要突出,鼓励“小题精 作”,反对“大题小做”
2)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重中之重。是研 究目标的具体体现与分解,是研究题目的细 化与解释,阐明了本项目到底要研究什么具 体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的论述总结为:有限 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
(2)研究属性。可选择下列类别填写: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 自然规律为目的, 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 的研究活动。
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 但以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为主 要目的的研究。
(3)申请代码。指申请项目所属的学 科,如涉及多学科可填写2个,并先填 主学科。该栏目可能涉及到项目评审专 家的遴选,申请者一定要正确填写。
科学部
面 数理科学部 上 化学科学部
生命科学部 地球科学部 工程与材料
科学部 信息科学部 管理科学部
合计
申请 项 数
项数
批准资助
单项平均 金额 资助金
额
3702 1009 35308 34.99
5258 1104 36638 33.19
25014 3981 118128 29.67
3963 954 42000 4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及申请 书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言
项目申请书不同于 科学论文
重要性:
个人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性质(方向和目的):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技术开发….
定位:
着力推进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资助项 目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2012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总体技术组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1总论 (1)1.1目的意义 (1)1.2基本原则 (1)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1.4工作思路要求任务 (3)1.5技术路线 (5)1.6调查方法 (7)1.7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8)2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9)2.1建立清单 (9)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11)2.3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16)2.4调查监测 (18)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6)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7)3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8)3.1确定调查对象 (28)3.2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28)3.3调查监测 (29)3.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30)3.5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31)4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31)4.1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概况 (31)4.2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估步骤与方法 (32)4.3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3)4.4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5)4.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评估步骤与方法 (36)5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 (38)5.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 (38)5.2数据库初步建设 (38)5.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 (38)5.4成果图件编制 (38)5.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 (39)6质量控制 (39)6.1总体要求 (39)6.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40)6.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41)6.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44)7时间进度安排 (46)7.1前期准备阶段 (46)7.2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46)7.3培训部署阶段 (46)7.4调查评价阶段 (47)7.5案例评估阶段 (48)7.6总结验收阶段 (48)8组织架构 (48)8.1管理层面 (49)8.2技术层面 (51)8.3地方层面 (55)9产出成果 (56)9.1省级成果 (56)9.2技术组 (56)附件 (58)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表格 (58)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 (58)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 (58)附件四:测试指标汇总 (58)1总论1.1目的意义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nSAR 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InSAR 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教育部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简介:
雷达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军事技术,近年发现雷达干涉测量(InSAR)可以快速测绘 几百乃至几万平方公里大范围内地表形变,因而得到民用领域的高度关注。但要达到 监测毫米级形变的目标,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需要解决。面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和国 际性技术难题,该项目在国家 863 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创新性地引入 了测量平差技术,系统研究了 InSAR 大气误差抑制、去相干噪声滤波、复杂形变建模 及三维形变测量等,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InSAR 毫米级形变测量数据处理 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具体创新如下:
在国内,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湖南、安徽、山西、四川、重庆、广东、辽宁等多 个省份,及城市、电力、矿山、国土、减灾、公路铁路等多个行业,为相关项目的安 全运营和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相关行业部门的技术指南、政府部门 的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且节约了由传统地面测量导致的大量人工成本。应用 于面积约 1687 平方公里的大同采煤沉陷区监测,有力支持了“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 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为光伏基地选址、建设、安全运行和维护及灾害防 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应用于湖南冷水江锡矿山地质灾害最为 严重的宝大兴塌陷区监测,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3.2 亿)宝大兴塌陷区的监测预警、 塌陷区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面沉 降地质灾害监测,为《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监测》项目(投入 8000 万)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珠三角地面沉降的监测、预警、控制与治理提 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应用于太原市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监测,为太原 市的防灾减灾、城市规划、水利防洪设施建设、管线建设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太 原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应用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 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电力工程变形监测,为湖南湘潭换流站、四川双龙换流站、四川 乌东德水电站等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营和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且节约 了由传统地面测量导致的大量人工成本;应用于重庆市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为滑坡灾 害的监测、预报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在重庆市地灾普查和重要灾害点应急预 案编制中也获得应用,对各区县的地灾防治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安徽省皖 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的塌陷区监测,为矿区地表规律系列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为 塌陷区治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各个学部情况数理科学部2014年度数理科学部发布84个重点项目领域,共收到申请281项,资助72项,资助经费25 350万元,平均资助强度352.08万元/项。
2015年度数理科学部拟资助重点项目68~78项,其中数学拟资助13~16项,力学拟资助15~18项,天文拟资助9~12项,物理Ⅰ拟资助16~19项,物理Ⅱ拟资助15~17项。
预计数学学科的平均资助强度高于280万元/项,力学、天文、物理Ⅰ、物理Ⅱ学科的平均资助强度高于360万元/项,资助期限均为5年。
以申请方向中的申请代码区分各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要求申请人曾主持完成过国家级项目,研究队伍具有一定规模。
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的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所申请方向的名称,否则不予受理;填报申请书时一定要填写到细分的申请代码。
2015年度受理的重点项目申请方向如下:1. 编码与密码中的几何方法(A0101,A0102)2. 自守表示与算术代数几何(A0101)3. 量子群及其在数学物理中的应用(A0102,A0109)4. 复解析簇的前沿问题研究(A0103,A0105)5. 子流形与曲率流(A0103,A0104)6. 小波分析的理论及应用(A0105)7. 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A0106,A0108)8. 算子代数理论及其应用(A0106)9. 具有随机现象的动力系统(A0107)10. 非局部动力系统(A0107)11. 流体边界层的数学理论(A0108)12. 退化椭圆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A0108)13. 随机树与随机图(A0110)14.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统计推断方法(A0111)15. 实际问题驱动的组合优化算法及理论(A0112、A0116)16. 无穷维随机控制理论(A0113)17. 易燃气体燃烧爆炸过程中自由界面形成与运动的建模与分析(A0114)18. 生物信息学中的数学理论与方法(A0114)19. 影像医学诊断治疗中的数学方法及理论(A0114,A0117)20. 复杂推理的逻辑基础及其量化模型(A0115)21. 网络设计中的图论方法(A0116)22. 复杂多源异构数据协同计算的数学理论与方法(A0117)23. 流形上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与理论(A0117)24. 多维非线性与不确定性系统动力学(A0202)25. 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控制(A0202)26. 先进材料和结构的变形与破坏机理(A0203)27. 疲劳、断裂与结构可靠性(A0203)28. 多场条件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A0203)29. 非定常复杂流动机理与控制(A0204)30. 船舶、海洋与海岸工程水动力学(A0204)31. 航空航天飞行器中的流动与推进机理(A0204)32. 人类健康与医学中的生物力学问题(A0205)33. 爆炸与冲击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A0206)34. 复杂力学问题的计算方法与软件(A02)35. 实验力学新方法与新技术(A02)36. 环境演化与灾变中的关键力学问题(A02)37. 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中的关键力学问题(A02)38. 极端条件下的关键力学问题(A02)39. 能源与资源领域的关键力学问题(A02)40. 流固耦合力学理论与方法(A02)41. 第一代天体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宇宙学参数测定(A0301)42. 星系形成、结构与演化,星系际介质(A0302)43. 活动星系核及星系层次的剧烈活动(A0302)44. 银河系极早期天体和不同星族的结构与演化(A0303)45. 恒星形成、结构与演化,星际介质(A0303)46. 恒星晚期演化,致密天体及其相关的爆发现象和辐射机制(A0303)47. 太阳系天体及系外行星系统(A0303,A0304,A0307)48. 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基本磁元诊断和性质、活动区磁场拓扑及演化(A0304)49. 太阳活动起源、动力学演化、多波段电磁和粒子辐射及其日地物理效应(A0304)50. 太阳大气的结构、加热和波动(A0304)51.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A0306,A0307)52. 高精度天体测量参数测定与天文参考架(A0306)53. 空间和极端环境天文观测技术方法(A0308)54. 低噪声、阵列接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及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技术(A0308)55. 主动光学、自适应光学、光干涉,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及焦面仪器新技术(A0308)56. 新能源中的物理问题(A0402,A0403,A0404)(1)新能源材料探索和物理研究(2)先进节能材料物理机制研究和器件物理(3)高效能量转换和存储中的物理问题57. 量子信息的物理基础(A0402,A0403,A0404)(1)量子态产生、操控及测量中的物理问题(2)量子纠缠和多组分关联的物理实现和度量(3)基于具体物理系统的量子信息处理和固体量子计算(4)量子模拟的理论、方案与实验58. 先进功能材料物理(A0402,A0404)(1)表面、界面、人工微结构物理(2)以自旋为信息载体的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物理(3)智能材料的物理问题59. 受限或关联量子体系中的物理问题(A0402)(1)低维体系中的电、热及自旋输运(2)量子体系的维度与拓扑物性(3)微纳结构中量子态的超快/相干控制(4)关联电子系统中的新奇量子态及量子相变60. 软物质体系中的物理问题(A0401,A0402)(1)界面体系的结构、功能特性及调控(2)软物质微结构与相互作用(3)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物理问题61. 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计算与模拟(A0402)(1)新型功能材料的计算设计和物性预测(2)复杂体系、实际材料体系、极端条件下结构和性质的计算模拟62. 原子分子多体相互作用及其在极端条件下物理过程(A0403)(1)高温稠密等条件下的原子分子性质(2)高电荷态原子、高激发态原子分子及碰撞过程(3)原子分子多体关联效应的高精度理论与计算方法63. 原子分子体系量子动力学过程(A0403)(1)分子体系的多碎片关联及量子多体过程(2)超快原子分子过程与量子态演化操控(3)大分子及团簇体系物性及其相关量子过程64. 光电转换过程中的新物理与新机制(A0404)(1)人工微纳结构中光电转换新机理(2)太阳能应用中的高效光电转换问题(3)高效能量转换中的光物理过程65. 超快、超强光物理(A0403,A0404)(1)超快光谱技术及在物质科学中应用(2)超短激光脉冲整形与载波相位调控物理与应用(3)超快强光场下原子、分子、团簇行为66. 新型光源、新光谱物理与技术(A0404)(1)THz辐射源、光谱及其应用(2)光场时空调控新机理、新方法及其应用(3)高效发光及光谱调控67. 非线性光学前沿问题(A0404)(1)强相对论非线性光学(2)超快非线性光学新现象与新物理(3)弱光非线性光学过程68. 量子光学中的新现象(A0402,A0403,A0404)(1)受限光子–原子相互作用与腔量子电动力学(2)固态与人工结构中的量子光学问题(3)光场量子态的制备、操控与测量(4)量子光力效应(Quantum Opto-Mechanics)69. 新型声学换能器及其阵列(A0405)(1)声学换能器、阵列及其声场建模(2)新型声场及其成像、操控应用(3)新型声人工结构及复杂声场70. 海洋声场时空特性及其应用(A0405)(1)三维非均匀海洋环境中的声传播、起伏与散射特性(2)基于海洋声场时间、频率与空间相干特性的远程探测新原理、新方法(3)海洋声学层析新方法及其在海水声速快速预报中的应用71. 复杂介质中声的产生、传播、检测与作用理论(A0405)(1)声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效应(2)定量声学探测与评价的新理论和新方法(3)流固耦合系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4)生物医学超声新物理、新机制72. 自主创新实验技术的探索(A0401,A0402,A0403,A0404,A0405)(1)先进低维样品制备方法与技术(2)物性测量新原理与技术73. 量子与经典物理前沿基础理论研究(A0501)74. 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前沿基础理论研究(A0501)75. 引力与宇宙学前沿问题研究(A0501)76. 标准模型及新物理的精密计算(A0502)77. –粲物理研究(A0502)78. 强子及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A0502,A0503)79. 中高能重离子物理与新物质形态研究(A0503)80. 原子核结团态性质研究(A0503)81. 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A0503)82. 中子物理、反应堆及其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A0504,A0505)83. 核技术及其应用(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A0504)84. 核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的物理与关键技术问题研究(A0504,A0505)85. 加速器物理及其先进技术研究(A0505)86. 核探测及核电子学先进技术研究(A0505)87. 强激光等离子体和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前沿问题研究(A0506)88.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新方法(A0506)89.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关键技术基础研究(A0506)90. 同步辐射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A0507)化学科学部―十二五‖期间前4年,化学科学部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在数量和资助强度上都有所增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沈阳农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导册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型项目的简介一.面上项目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其定位是全面均衡布局,瞄准科学前沿,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原始创新。
面上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力图通过研究得到新的发现或取得重要进展。
鼓励开展具有前瞻性、勇于创新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
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资助7713项,资助经费227457万元,约占当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经费的%、研究项目系列总经费的%。
2007年度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万元/项,比去年增加了万元/项;平均资助率%,比去年降低了%。
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具备条例要求的申请条件,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动态,能领导一个研究组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依托单位应具备必要的实验研究条件。
申请的项目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充分,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可行。
资助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
各科学部在介绍面上项目资助策略的同时,也涉及学部的总体状况。
2007年度面上项目资助情况金额单位:万元二.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型,其定位是在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通过指南引导,更集中地瞄准国际前沿,整合创新资源,孕育重点突破。
重点项目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结合国家需求,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为实现重点突破的目标,重点项目进一步强调有限目标、有限规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强调利用现有重点科学基地的条件。
重点项目基本上按照五年规划进行整体布局,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发布指南引导申请。
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
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2023年管理科学部共发布5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4个重大项目。
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200万元/项。
注意事项为优化国家科学基金资源配置,保证项目负责人有精力完成好已承担的国家项目,除相关指南特别说明之外,2023年度管理科学部不受理下列申请人以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身份申请重大项目:(1)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2018年1月1日后)已经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但在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尚未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者。
注:已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且2023年以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身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的,需以附件方式在线提交加盖依托单位法人公章的《结项证书》电子版扫描件。
(2)在2023年度以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身份申请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同年又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面向复杂管理决策的数学规划理论与方法”重大项目指南数学规划是管理科学中解决复杂量化决策问题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支撑了能源、交通、物流、供应链与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部门与行业的稳定与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智能数学规划算法,发展面向中国复杂管理决策的数学规划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提高求解多场景大规模复杂管理决策问题的技术能力,对支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目标融合运筹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多领域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聚焦社会经济管理决策中亟需解决的典型数学规划问题,在数学规划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范式上形成创新。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面向能源、交通、物流、供应链与先进制造等典型管理场景,研究超大规模数学规划、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数学规划等关键科学问题,并开展应用示范,为构建面向中国复杂管理决策的数学规划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升我国数学规划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积累和技术支撑。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重点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应当体现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原则,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有效利用国家和部门现有重要科学研究基地的条件,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重点项目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发布指南引导申请。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和重点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根据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确定项目名称,尽量避免使用领域名称作为项目名称。
注意明确研究方向和凝练研究内容,避免覆盖整个领域范围。
重点项目一般由1个单位承担,确有必要时,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资助期限为5年。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资助497项,资助经费142500万元,平均资助强度286.72万元/项(资助情况见下表)。
2012年度拟资助重点项目50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约300万/项。
2011年度重点项目资助情况关于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及有关要求见本部分各科学部介绍。
数理科学部2012年度数理领域拟资助重点项目方向如下。
申请书的具体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目标等由申请人自定,但申请书附注说明栏须填写所申请方向的名称(未填发布方向的不予受理)。
2012年度数理科学部拟资助重点项目5~60项,预计平均资助强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数学领域资助强度范围为160万~300万元/项,平均资助强度约220万元/项。
力学、天文、物理I、物理II资助强度范围为260万-----400万元/项,平均资助强度约320万元/项。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内容简介《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简称《指南》),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项目管理办法或实施方案,阐述了2012年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以及各类项目资助政策,指导申请人自主选题、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指南》就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分别进行介绍,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必读的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人员参考。
前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十二五”规划),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然科学基金委目前已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
其中,研究项目系列以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原始创新,从而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积蓄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科研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以及增强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
2012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进一步优化资助模式,完善资助格局,实施原始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创新环境战略和卓越管理战略,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若干主流学科进入世界前列,推动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显著增强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若干重要科学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加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方向引导_推动陆地表层研究深化-冷疏影
第28卷第4期2013年4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Vol.28No.4Apr.,2013冷疏影,宋长青.加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方向引导,推动陆地表层研究深化[J].地球科学进展,2013,28(4):509-515.[Leng Shuying,Song Chan-gqing.The effective guidance to land surface research as to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grants[J].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3,28(4):509-515.]加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方向引导,推动陆地表层研究深化*冷疏影,宋长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5)摘要:着重阐述了近10年来,为推动陆地表层研究深入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重点发展领域、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申请代码及学科分类体系细化等层面对资助方向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陆地表层研究;重点发展领域;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申请代码;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P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166(2013)04-0509-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经费渠道之一。
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指导下,致力于学科体系建设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引领学科发展。
陆地表层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与完善陆地表层研究的学科体系,促进其交叉方向的形成与发展,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一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2003年以来,在本领域广大科学家大力支持和参与下,经过多年调研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陆地表层研究方向的基本框架,在继续发展传统学科的同时,提出了陆地表层交叉与综合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1对地理学与陆地表层研究的再认识传统地理学是研究陆地表层地理要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的科学,其更多关注土壤、水文、植被、气候、人文等单一要素在区域上的演变规律,探讨区域之间的差别及联系。
79-关于发布
1."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与嬗变"重大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指南
2."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指南
3."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指南
4."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及其分子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指南
4. 运用基因操纵和化学小分子干扰等策略,探讨炎症向肿瘤转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及其调控机制。
(二)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与关键节点。
从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特征出发,整合运用各种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实时监测各参数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动态网络调控的分子事件,发现网络调控系统关键节点及其在非可控性炎症向肿瘤转化过程中的结构定位与功能,阐明关键节点的网络动力学多维调控规律。研究重点如下:
1. 从建立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动态调控网络出发,按照样本采集质控标准,获取不同时间、空间的系统"组学"数据。
2. 发现能够与众多不同类型生物分子元件相互作用、且能够被多条网络调控通路共享的关键分子。
3. 运用多种细胞内源性核心网络与宏观外源调控网络的动态数学模型,确定关键分子在非可控性炎症向肿瘤转化网络调控的结构模块定位,阐明关键分子调控不同网络通路的重要作用,验证并确定非可控性炎症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
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通告和项目指南,不符合通告和项目指南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一、申请条件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重点项目介绍
目录数理科学部 (1)化学科学部 (10)生命科学部 (11)地球科学部 (14)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1)信息科学部 (23)管理学部 (28)重点工程重点工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根底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重点工程根本上按照五年规划进行整体布局,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发布?指南?引导申请;重点工程的申请要表达有限目标、有限规模和重点突出的原那么,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利用现有重要科学基地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由一个单位承担,确有必要时,合作研究单位不超过2个。
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特殊说明的除外〕。
?指南?按照科学部的顺序介绍2007年拟立项的重点工程领域或方向。
在每个领域或方向后标有申请代码,请申请者在根本信息表中选择此代码作为申请代码1,根据工程研究内容自由选择申请代码2。
申请书正文须按照重点工程撰写提纲撰写。
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各科学部对申请重点工程的要求。
数理科学部“十一五〞期间,在重点工程的立项和资助方面,为鼓励竞争、促进具有创新思想工程的产生,将采用指南公布工程领域多于实际资助工程数和发布研究方向、由研究方向导引下申请者提出研究课题的立项和申请方式。
重点工程的立项,主要是依据“十一五〞学科开展战略调研报告提出的优先资助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整体布局方面能有一个学科开展的总体考虑。
2007年度在数学、物理II领域仍采用发布重点工程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的方式;在力学、天文和物理I领域采用发布研究领域、由申请者提出具体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的方式。
2007年度数理科学部拟资助重点工程41个左右,资助经费约8600万元,具体要求详见各科学处指南的说明。
务请数学领域专家注意,根据管理方法规定,重点工程参加单位总计不能超过3个单位。
数学科学处拟资助8—9项,经费1120—1400万元。
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部分)
因素 的项 目, 立 小 额 探 索 项 目, 予 一 年 资 助 , 设 给 20 0 6年 共资 助小 额探 索项 目 4 8项 。
( )利 用 对 基 本 地 球 过 程 及 其 相 互 作 用 的认 4 识 , 究 资源 、 研 环境 、 生态 、 害和地 球信 息 的基础 问 灾 题 , 经济 、 为 社会 的 可持续 发展 提供科 学 依据 。 ( )计算 机模 拟技术 、 越 圈层 的示踪 剂 、 5 穿 获取 覆 盖全球 信息 的能 力成 为开展 入 理解地 球 系统各 圈层 的基 本过 程 与变 3 化及 其相 互作用 , 以及人类 活 动对地 球 系统 的影 响 , 以协 调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发展 地球 系统科 学 。
究, 尤其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非共识项 目的资助 , 采取 了各种切实可操作的保护措施 , 加强支持力度 , 以推 动 我 国地 球 科 学 研 究 总 体 水 平 的 提 高 。20 0 6年 资 助专家署名推荐 的非共识创新项 目 1 5项。同时对 些 探索 性 强 、 创新 性 且 具 有 较 大 风 险或 不 确 定 有
( )从 系统 层 次认 识 地 球 : 1 以一 种 跨 越 领 域 和 学科 的观点 , 以更 大 的视野 , 高的层 次研 究地 球科 更 学 问题 , 化学科 间 的交 叉 与 渗透 以及 社 会 功 能 日 强
益增 强的 时代特 征 。
( )以不 同空 间 尺度 、 间 尺度 的基 本 地 球 过 2 时 程研究 为 重点 , 成 了广泛 应 用与 发展高 新技 术 , 形 定 量化 观测 、 探测 和实 验 研 究 与 过 程研 究 相 结 合 的研
20 0 7年 度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指 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汇总(2009-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汇总(2009年-2013年)一、2013年重点项目是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应当体现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原则,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有效利用国家和部门现有重要科学研究基地的条件,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第十条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经与在基金管理机构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学技术人员,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有效管理。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基金资助项目的负责人。
】重点项目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发布指南引导申请。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和重点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根据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确定项目名称,尽量避免使用领域名称作为项目名称。
注意明确研究方向和凝练研究内容,避免覆盖整个领域。
重点项目一般由1个单位承担,确有必要时,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资助期限为5年。
2012年度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资助538项,资助经费156 700万元,平均资助强度291.26万元/项(资助情况见下表)。
环境科学前沿问题之一——近几年国际基金重点项目指南
◆复合污染及生态毒理机制(B07) 典型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及生态毒理机制的研究, 王子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80万)
1992-2000年担任生态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兼 国家863计划污染控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和副组长(2001-2005)和资源 环境领域专家组成员(2006-201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 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河流主题专家组组长(2006-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第二、三届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2008)和第三 届监督委员会委员(2008-2010)。同时担任生态毒理学学报主编,环境科学 学报(副主编)、过程工程学报、环境化学、湿地研究、地球与环境、美国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A)等杂志的编委。 主要研究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转化、相关毒性和毒理变化、以 及健康和生态风险。内容包括发展新的环境监测技术,离体和活体生物毒 性测试方法,研究污染物水体多介质过程,水质安全性评价和水污染的健 康和生态风险的指标和方法。在开发新型生物模拟采样技术和生物毒性测 试方法体系、生活饮用水和再生水的安全性评价、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 及其生态与健康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成 果得到推广应用。
◆大气颗粒物的环境行为、界面反应及健康效应 大气中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的环境行为、界面过程及 健康效应,唐孝炎(北京大学,180万)
唐孝炎,1932年生,江苏太仓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9年1月至 1960年5月,曾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1985年9月至1986年 10月,先后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NationalLaboratory)和美国国 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任客座研究员。 唐孝炎 教授曾任国际纯碎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大气化学委员会的中国国家 代表,1987年8月在IUPAC大会上,被选为大气化学委员会的衔称委员(类似常务委 员)。 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主任,教授,环境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学 会副理事长,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及大气污染专业 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杂志和《环境化学》杂志副主编,《环境科学学报 编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 唐孝炎教授在我国创建环境化学专业和开创、发展大气环境化学新领域方面有显著 贡献。在环境化学前沿领域大气臭氧化学和酸雨化学方面作过许多具有开拓性和创 造性的系统工作。领导组织了兰州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现场研究,证实了光化学烟雾 在我国的存在,发现了我国光化学烟雾不同于外国的成因。主持编写了“中国消耗 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报送联合国。曾多次获奖,包括 三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
地质科研立项指南
地质科研立项指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质科研立项指南地质科研项目是地质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和促进地质学研究的深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成功立项一项地质科研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研究者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立项程序,让项目的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得到明确和合理的确定。
为此,本文将从地质科研立项的目的、标准、流程、要点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份全面的地质科研立项指南。
地质科研项目的立项旨在解决一定的地质学问题,推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地质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通过研究项目,可以深入探讨地质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地质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地质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地质科研立项的目的是在确定科学研究范围和方向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系统的研究活动,取得实际的研究成果和科学价值。
地质科研项目的立项需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标准和研究要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研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思路,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
2.可行性:研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包括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设备和技术支持,研究经费和时间安排等。
3.重要性:研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解决现实或潜在的地质学问题,推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增强地质学的学术影响力。
4.规范性:研究项目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科学研究规范和要求,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保障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地质科研项目的立项流程包括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和实施等环节。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研究课题:根据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需要,选择研究课题和方向,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2.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课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并确定项目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地球科学部按“地球科学‘十二五’优先发展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发布重点项目指南,遴选优先发展领域的原则是:①分析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趋势,吸纳有关战略研究成果,兼顾“十一五”优先发展领域的继承性;②以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③具有良好基础,体现学科发展前景和我国特色,推动学科交叉,促进乃至带动地球科学的发展,提升我国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④重视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申请人可根据下述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过去的工作、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如何突破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撰写重点项目申请书时,要求申请人详细论述与本次申请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
个人简历一栏中要详细提供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的工作简历和受教育情况、以往获基金资助情况、结题情况、发表相关论文情况。
所列论文要求将已发表论文和待发表论文分别列出,对已发表论文,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的期刊号、页码等,并要求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
另外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附5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
填写申请书时,在研究内容中阐明与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的关系及相应的学术贡献。
为避免重复资助,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国家和其他部门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地球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行星地球。
基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过去、现今和未来及其可居住性的研究带来的挑战超出了单一和传统学科的能力范围,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创新思想及源头创新的沃土。
我们不仅希望地球科学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更希望数理、化学、生命、材料与工程、信息及管理的科学家与相关领域地球科学家联合申请地球科学部的重点项目,并在申请书中注明交叉学科的申请代码。
2011年度地球科学部受理重点项目申请467项,资助67项,资助经费20 100万元。
2012年度拟资助重点项目7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约350万元/项,资助强度范围为200万~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2012年地理科学一处地理学学科领域拟试行“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
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D01及其下属申请代码)”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
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申请受理”栏目下的“特别关注”。
特别提醒申请人:鉴于已往在重点项目申请中出现的问题,填写申请书时请务必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下列相关领域名称,附注说明栏未填写或填写错误领域名称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领域名称:“行星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大陆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的形成机制与探测理论”,“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陆地表层系统变化过程与机理”,“水土资源演变与调控”,“海洋过程及其资源和环境效应”,“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对地观测及其信息处理”。
申请代码由申请人自主选择填写。
1.行星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充分发挥我国地质历史记录完整、化石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地球化学、沉积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地质学等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研究;在统一的高精度时间框架下,重新审视地史时期重大生物和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规律及其环境背景,在保持我国已有研究方向优势地位的同时,力争在解决重大地质科学问题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重要化石门类古生物学、生物宏演化和高分辨率综合地层学;关键全球变化时期的环境背景;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特征;地质微生物学、生物标志物及其环境效应;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化。
201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1)重要生物类群起源、系统演化及其环境背景(2)地球环境与生命演变的高精度地层记录与重建(3)关键地质时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演变(4)地球演化史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地球微生物学、生物地质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6)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命过程与适应机制拟资助6~8项。
2.大陆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大陆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内部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自然灾害、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
地球深部层圈如何运转,并以怎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影响地表,是21世纪地球科学面临挑战的重要问题。
精确描述大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轨迹,计算、对比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从全球尺度,在时间与空间范畴,自地表到深部地幔,建立表征大陆结构和演化的基础框架,了解地球历史状况及预测它们对自然资源、灾害和环境的影响,是本领域科学创新的基础。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壳—幔的结构、组成及相互作用;大陆的形成、演化与陆内地质过程;大陆碰撞过程与造山带动力学;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的相互作用;地球深部过程与表层过程的耦合关系。
201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1)大陆的形成、演化与聚散过程(2)地球深部结构、组成及物性(3)地球固体圈层间断面、圈层间相互作用及物质交换(4)大陆碰撞过程与造山带动力学(5)岩石的流变学性质与陆内地质过程(6)盆-山体系演化与盆地动力学(7)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的相互作用(8)地球深部过程及其与表层过程的关系(9)大规模岩浆活动机理(10)地球深部流体与水-岩相互作用(11)火山和地热活动及其深部过程(12)新生代构造变形、孕震与地质灾害机理与响应(13)地球与近地星体的对比与相互作用(14)地质过程的实验与模拟(15)现今地壳运动监测、岩石圈深部探测、数据融合与建模拟资助6~8项。
3.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的形成机制与探测理论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通过浅部地壳结构和矿田构造分析、区域成矿流体示踪、特色成矿系统与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实现成矿理论的突破;开展大型叠合盆地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关系理论以及非常规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完善反映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地质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隐伏矿和深层油气藏的探测方法和理论;揭示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演变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陆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模型、成矿系统与成矿机理;盆地动力学与成藏作用;区域地下水循环和环境地质演化;深部大型矿床(藏)含矿信息探测与提取。
201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1)沉积盆地和岩浆系统成矿物质的巨量富集机理(2)特色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3)不同大陆动力学环境的成矿专属性(4)大型矿集区区域流体系统示踪与成矿系统演化(5)不同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结构模型和勘查标志(6)大型盆地演化的区域动力系统及油气聚集规律(7)地球系统演化与盆地中生烃物质和储层的沉积环境(8)隐伏矿和深层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地球物理响应系统(9)深部大型矿床(藏)含矿信息探测与提取的原理和方法(10)区域尺度含水层系统和地下水空间分布规律与探测理论(11)不同地域单元地下水循环过程及其演化(12)区域地下水循环与地质环境灾变互馈机理拟资助6~8项。
4.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认识由气候系统主导的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它们的时空特征、变化规律、相互联系和物理机制,捕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前期征兆,改进天气预报的精度,发展新一代气候模式、预报方法和气候预测理论。
“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气候系统过程、模式与预测理论,灾害性天气动力学与可预报性理论,大气化学、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中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和云雾物理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力争在天气与气候系统变化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气关键变量探测、观测系统优化和数据集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天气与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可预报性;大气物理、大气化学过程及相互影响机制;亚洲区域天气变化、气候变异和大气环境的相互影响;气候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
201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1)大气遥感新技术与反演方法和资料同化研究(2)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临近预警技术(3)气候系统模式和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的发展(4)中国区域主要大气成分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和输送过程(5)中高层大气的动力、物理、化学和辐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6)亚洲季风区的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系统影响的机理(7)气候变化与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关系(8)气候变化对生态、水文和冰雪圈等的影响拟资助6~8项。
5.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以亚洲季风-干旱环境为重点,通过对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提高对全球变化规律的了解和未来变化趋向的认识,回答全球变化的成因、现在是如何运行的、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等问题,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环境压力和挑战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区域水循环(含冰冻圈)与气候变化;海平面和海陆过渡带变化的动力学及趋势;生物圈的关键过程及与其他圈层的互馈、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球系统;全球环境变化的自然和人类因素;地球系统模拟的关键科学问题。
201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1)亚洲季风系统年代际及更长时间尺度变化的成因(2)全新世以来中国干旱区气候演变特征和机理(3)中国区域水循的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4)冰冻圈与西部水循环的关系(5)区域海洋环境(含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和原因(6)海陆过渡带动力学变化的趋势(7)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圈关键过程(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9)全球环境变化的自然和人类因素(10)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制与模拟(11)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拟资助6~8项。
6.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以人地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鼓励多学科联合和交叉,研究工农业生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与能源开发、城市化等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机理,掌握人类活动在地球环境和区域环境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它给地球系统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为减少地球灾害,保护地球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地球工程与全球变化;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重大地质灾害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区域环境过程与调控;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1)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与环境变化(2)土地复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3)环境污染物的源识别、过程示踪和定量评估(4)地下水的污染过程与修复原理(5)重大工程的地质环境与灾害效应及其监测预警(6)矿产资源、能源开发诱发的地质灾变机理(7)地球表层—人类活动—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力研究拟资助6~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