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噪声的测量

合集下载

噪声控制技术-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及标准 LN

噪声控制技术-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及标准 LN
0.1LAi
i
Leq10lgN 1 iN 1100.1LAi
昼夜等效声级
Leq
10
lg
5 8
100.1Ld
3100.1Ln 8
10
Ld :07:0022:00测得的噪声能A量 声级 平 Ln :22:0007:00测得的噪声能A量 声级 平
累计百分数声级
噪声控制技术-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及标准_901
A计权的频率响应与人耳对宽频 带的声音的灵敏度相当,成为最
广泛的评价参量
等效连续A声级(等能量A计权声级)
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 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
Leq10ltg21-t1 t1t2pA p20(2t)dt Leq10ltg21-t1 t1 t2100.1LpA (t)dt
(3)机动车辆噪声测量 车内噪声、车外噪声、定置噪声
在测试中心周围25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反 射物,测试跑道应有20m以上平直、干燥的沥 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路面坡度不超过0.5%
始端线
传声器
终端线
7.5m
0
7.5m
10m
10m
传声器
(4)航空噪声测量 4、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补P60的例题
第四章噪声测试和监测
1、测量仪器
(1)声级计
补声级计的图组成声级计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2、声强功率及声的测量 3、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1)城市区域 网格测量法:
每一网格中的工厂、道路及非建成区 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格面积的50%
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每次每个测昼 点间测量1夜0m间in的连续等效 声级,全部网格中心的10min的连续 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代表某一区域 的噪声水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3噪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3噪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3噪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来自授课地点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3噪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8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噪声的定义和特性,能够用物理知识描述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噪声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不同类型的噪声测量工具,如声级计、噪声计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探讨噪声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如隔音材料、消声器等,并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噪声对健康的影响:详细讲解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听力损伤、心理压力等,并提供相关的保护措施。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实验,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探究噪声的产生和控制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或机构,如噪声控制设备制造商、噪声监测站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噪声控制和管理的实际工作。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噪声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了解到噪声是指无规律、不和谐的声音,它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噪声的特性包括音量、音调、音质等,而影响噪声的因素有距离、遮挡物、环境等。我们还学习了噪声的测量和评估方法,以及噪声控制和减少的技术和策略。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噪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噪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噪声扰动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噪声的奥秘。

第三章噪声测量方法

第三章噪声测量方法

第三章噪声测量方法
噪声测量方法是衡量环境噪声污染水平的客观技术手段,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评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以便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本章将详细介绍噪声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参数,并结合噪声源的不同特性讨论不同的测量方法。

1、噪声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噪声测量方法基于声学原理,通过检测和测量其中一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声音,获取其声音压力声能量强度水平的信息,从而提供一个定量的结果。

噪声测量的常用参数有快速推移(Fast Transient,RMS)、最大值(Max)、短时平均值(Short-Time Average)和等效值(Equivalent, LEQ),等。

这些参数代表了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环境的噪声污染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大体声环境特征。

2、噪声测量方法的技术参数
快速推移(RMS)指标有助于识别噪声源的类型,可在高频应变简短且突变性的信号分布中进行分析。

它分析了带宽范围内不同频率范围的声能量分布,从而了解噪声源的特性。

最大值(Max)指标可以检测到噪声源的极端强度,以及环境中的突变性噪声。

短时平均值(Short-Time Average)指标给出的是其中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噪声强度,可以反映噪声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01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01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 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 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 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闻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lO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 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职工暴露于LAeq, 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十条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

第三章 噪声的量度和标准

第三章  噪声的量度和标准
LI = 10 lg I0 (1 + I1 ) = 10 lg I0 + 10 lg(1 + I1
)
已证出: LI = Lp, LI 1 = Lp1
= LI 1 + 10) I1
⑤ ⑥

p I LP = LP1 + 10 lg(1 + 2 ) = LP1 + 10 lg(1 + 22 ) I1 p1 ( Lp 2 − Lp 1 ) P22 10 ∆ Lp = 10 lg(1 + 2 ) = 10 lg(1 + 10 ) P1
∆Lp —修正值,与 Lp − Lp B 之差有关。
∆ Lp = 10 lg( 1 + 10
1
( L p − L pB ) 10
) −1
可见 , ∆Lp 是 Lp − Lp B 之差的函数,说明被测对象的声压级等于总声 压级减法修正值。据上公式计算由于存在本底噪声而出现的修正值见下表:
Lp − Lp B
Lp S = LIS = 10 lg
I − IB p I I p = 10 lg( − B ) = 10 lg[( ) 2 − ( B ) 2 ] I0 I0 I0 p0 P0

将式①、②代入③式有:
Lp
s
= 10 lg( 10
Lp 10
− 10
L PB
10
)
2、图表法
Lp s = Lp − ∆Lp


L p —总声级. Lp i —每台机器造成的声压级. 对相同的声源,每台机器所造成的声压级相同,则n台机器造成的总 声压级为: Lp = 10 lg(10 Lp / 10 ⋅ n ) = 10 lg 10 Lp / 10 + 10 lg n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噪声源的评估与控制、噪声管理与监测等方面。

第三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便民的方法,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噪声源的评估与控制第四条建立噪声源的评估与控制机制,对噪声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噪声源的评估应包括噪声源的类型、数量、产生的噪声水平等内容,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测量和分析。

第六条噪声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包括减噪装置的安装、声学设计的优化等,管理措施包括限制作业时间、加强巡查检查等。

第三章噪声管理与监测第七条建立噪声管理与监测制度,定期对生活区、工作区、公共场所等进行噪声监测。

第八条噪声监测工作应主要监测噪声源的产生水平、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九条对于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单位或个人,应加强噪声管理,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标准。

第四章机构与人员第十条设立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噪声污染防治法》:________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中针对噪声污染防治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

2.噪声排放标准:________指国家或地方制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用于衡量噪声源是否达到规定的噪声水平。

3.噪声监测:________指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噪声进行实时或定点测量、分析和记录的过程。

4.噪声源:________指产生环境中噪声的物体、设备、工艺等,是造成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

附件:________无。

第三章_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第三章_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要根据不同情况,拟订不同的噪声评价量,以
制订不同的噪声评价标准。
国际上已提出数十种噪声评价量或评价指标。
本章主要介绍几种最基本和常用的评价量。
一 噪声的评价量和评价方法

(一)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 (二)计权声级 (三)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 (四)昼夜等效声级 (五)统计声级 (六)更佳噪声标准(PNC)曲线 (七)噪声评价数(NR)曲线
N
N
(四)昼夜等效声级
表示一昼夜24h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
域环境噪声。
若昼间等效声级为 Ld ,夜间等效声级为 Ln ,
则定义昼夜等效声级 Ldn 为
1 0.1 Ln 10 0.1Ld Ldn 10lg 16 10 8 10 24
(2-101)
由于人们对夜间噪声比较敏感,因dB(A); t ——噪声暴露时间,h或min; L A ——时间t内的A声级,dB(A)。
2.等效连续A声级
计算公式2: 对于等时间间隔取样,若时间 划分的段数为 N ,则有
1 0.1LAi Leq 10lg[ 10 i ] T i
1 0.1LAi 10lg[ 10 ] N i
倍频程频率 125 声压级 响度指数 声压级 68 4.3 67 250 76 8.8 71 500 88 23.0 73 1000 84 21.4 74 2000 82 23.0 72 4000 A声级 80 24.7 71 76 88
响度指数
4.0
6.6
8.8
11.1
11.8
13.5
总响度:
Nt Nmax F ( Ni Nmax )

对于噪声控制工程,可以采用下面的半经 验公式来估算空气吸收衰减。在20℃时: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Lp LW 10 lg S DI
LW 10 lg 4 r2 DI
LW 20 lg r DI 11
DI是指指向性因
DI 数 ,10 lg R
几种典型声源的辐射特性
声源类型 辐射特性
点声源 无指向性 线声源 有一定的指向性 声偶极子 有很强的方向性 平面声源 复杂的指向性分

声压空 间分布
四 噪声在传播中的衰减
声波在实际媒质中传播时, 由于扩散、吸收、 散射等原因, 随离开声源的距离增加, 声音 逐渐减弱。
1.扩散引起的衰减
2.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3.其它原因引起的衰减
1.扩散引起的衰减
扩散衰减: 声源辐射噪声时,声波传播, 波阵面随距离增加而增大,声强随之减弱 的现象。
声波的扩散衰减与声源的形状有关。 (1) 点声源辐射 (2) 线声源辐射
3.其它原因引起的衰减
地面吸收的附加衰减:
当地面是非刚性表面时: 地面吸收将会对声传播 产生附加衰减,但短距离(30-50m)其衰减可以忽略, 而在70m以上应予以考虑。
下垫面
声波由空气投射到疏松地面大部分能量通过土壤孔隙
传播并衰减。
刚性表面, 如水泥地面对声波的衰减较小。
植被
植被种类、高度、位置、配置、林带宽等密切相关。 树木越密、枝叶越茂盛、声波频率越高, 衰减越明显。 阔叶或针叶树林对噪声的衰减量约1~5dB/10 m。
LI LW 10 lg S
Lp
LI
10 lg
400
c
LW
10 lg
S
10 lg
400
c
(2) 线声源辐射
线声源辐射的噪声, 一般为道路交通噪声。
设线声源长 l, 声源到测点距离为 ,当r0 声源为无限长 线声源时(即 ≤r0 )l ,/ 有

03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03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噪声对人的危害和影响包括各个方面。

噪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出适合于人们对噪声反应的主观评价量。

由于噪声变化的特性的差异以及人们对噪声主观反应的复杂性,使得对噪声的评价较为复杂。

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噪声的危害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评价指标和方法,期望得出与主观响应相对应的评价量和计算方法,以及所允许的数值和范围。

在这方面,大致可概括为与人耳听觉特征有关的评价量;与心理情绪有关的评价量;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评价量;与室内人们活动有关的评价量等几方面。

以这些评价量为基础,各国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噪声标准。

这些不同的评价量及标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时间、噪声源特征和评价对象。

由于环境噪声的复杂性,历来提出的评价量(或指标)很多,迄今已有几十种,在本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一些已被广泛认可和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些评价量和相应的噪声标准。

3.1噪声的评价量噪声评价量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噪声对人们影响的特点。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影响不同,如中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人的影响更大,人耳对不同频率的主观反应也不同;噪声涨落对人的影响存在差异,涨落大的噪声及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更能引起人的烦恼;噪声出现时间的不同对人的影响不一样,同样的噪声出现在夜间比出现在白天对人的影响更明显;同样的声音对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群反应不同,一些人认为优美的音乐,在另一些人听来却是噪声,休闲时的动听歌曲在你需要休息时会成为烦人的噪声。

噪声的评价量就是在研究了人对噪声反应的方方面面的不同特征提出的。

3.1.1等响曲线、响度级和响度当外界声振动传入我们耳朵内,在我们的主观感觉上形成听觉上声音强弱的概念。

根据前面的介绍,人耳对声振动的响度感觉近似地与其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深入的研究表明,人耳对声音的感觉存在许多独特的特性,以至于即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工仪器能达到人耳的奇妙的功能。

人耳能接受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从20Hz~20KHz,宽达10个倍频程。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与标准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与标准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实用文档
Chapter 3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3.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3.2 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与法

实用文档
3.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噪声的评价量的建立原则: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影响不同; 噪声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 同样的声音对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群 反应不同; 。。。。。
实用文档
案例:
甲乙两人在车间工作8 LA/d 90 95 100 80
小时,其在噪声中暴 B(A)
露情况,如下表,求
甲暴 8 露时
0
0
0
哪个工人遭受噪声危 间
害大?(标准,》80分 乙暴 2 3 1 2
贝)
露时

甲在稳态噪声中暴露,及Leq=LA=90dB(A);
乙在非稳态噪声暴露:
L(乙 e 1 q l) 1 0 g (2 1 [9 3 0 19 .5 0 1 11)0 0 ] 9.3 d 4 (A ) B 8
2.计权网络: LApLpLA'
是近似以人耳对纯音的响度即频率特性而设计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了四种计权网络: A、B、C、D
实用文档
3.A计权网络:计权后的声级为A声级,记作 LA,其频率响应曲线为40方,等响曲线规 划后倒置。低频时衰减量大。
4.B计权网络:70方等响曲线倒置,中声级 响应,低频时有一定的衰减。
L90:本底噪声级; L50:中值噪声级; L10:峰值噪声级。
LeqL50(L10 6L090)2
实用文档
3.1.3累计百分数声级
测试方法:
T时间内,随即采样100或者200个数据 数据排序
第10个数据或者第20个数据为L10 50或者100个数据位L50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对于统计特性符合正态分布的噪声,其累计 百分数声级与等效连续A声级之间有近似关系
Leq L50
L10 L90 60
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通过
2、产品噪声标准 3、噪声排放标准 4、环境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室
95
75
70phon
61
0 3计权声级
声压级相同的声音会因为频率的不同产生 不一样的主观感觉。
• 为了使声音的客观量度和人耳的听觉 主官感受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 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 修正后,再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的总 声压级,此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
A计权的频率响应与人耳对宽频 带的声音的灵敏度相当,成为最
广泛的评价参量
等效连续A声级(等能量A计权声级)
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 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
Leq
10lg
1 t2 -
t1
t2 t1

p
2 A
(t
)
p0 2
dt
Leq

10lg

1 t2 -
t1
t2 t1
100.1LpA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1、噪声的评价量
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的纯音听起来同 样响时,这时1000Hz的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 为该待定声音的响度级。响度级的符号为LN, 单位为方(phon).
对各个频率的声音作这样的试听比较,得 出达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 曲线,通常称为等响曲线
Lp
累计百分数声级
表达噪声的随机起伏程度
Ln:测量时间内高于Ln声级所占的时间为n% 如:L10=70dB噪声级高于70dB的时间占10% 通常认为, L90相当于本底噪声级, L50相当 于中值噪声级, L10相当于峰值噪声级(用于 评价涨落较大的噪声相关性较好)

GBJ122-19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GBJ122-19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1988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工业所有生产环境和非生产环境的噪声测量方法,便于对工业企业噪声进行评价和控制设计,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环境、非生产环境与厂界的稳态噪声和除脉冲噪声以外的非稳态噪声测量。

第1.0.3条工业企业噪声测量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噪声测量条件第一节测量仪器第2.1.1条噪声测量,应使用2型或性能优于2型的声级计或性能相当的其它声学仪器。

测量等效声级应使用积分声级计;无积分声级计时亦可使用上述声级计。

噪声测量所用仪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与测试方法》的规定。

积分声级计,应符合IEC804—85《积分平均声级计》的规定。

第2.1.2条噪声测量前后必须对声级计进行声校准,若前、后两次校准值相差等于或大于2dB,测量值无效。

校准用的声压级校准器,应按JJG 176—84《声压级校准器试行检定规程》的要求定期检定;声级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噪声源》定期检定。

声学测量及校准仪器每2年至少检定一次。

第二节测量的量第2.2.1条稳态噪声应测量声级,需要时可测量C声级。

第2.2.2条非稳态噪声,应测量日等效声级。

第三节读取测量值的方法第2.3.1条测量稳态噪声应使用声级计“慢档”时间特性,一次测量应取5s内的平均读数。

第2.3.2条测量非稳态噪声应使用声级计“慢档”时间特性,并应根据噪声变化特性确定测量时间,在测量时间内测得的数据,应能代表日等效声级。

对周期性变化的噪声,测量时间应等于噪声变化周期的整数倍,最短不得少于一个变化周期。

使用非积分声级计测量等效声级时,应按附录二的规定取值。

第四节环境条件第2.4.1条室外测量时,传器声应加防风罩,风速等于或大于6m/s时,应停止测量。

第2.4.2条测量过程中,应避免或减少振动、电磁场、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干扰。

第三章生产环境的噪声测量第一节设备运行状况第3.1.1条噪声测量时,生产设备必须处于正常状态,并维持运行状态不变。

数字电路谐波分析--噪声第三章

数字电路谐波分析--噪声第三章

数字电路谐波分析—噪声第三章一、谐波噪声本质1.数字信号是由谐波组成的具有恒定循环周期的所有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包括循环频率和谐波的基波,其中谐波的频率为循环频率的整数倍。

基波的倍数称为谐波次数。

在准确重复波的情况下,不会有其它频率成分。

数字信号有很多循环波形。

因此,在测量频率分布(称为“频谱”)时,可以准确分解为谐波,显示出离散分布的频谱。

2.测量时钟脉冲信号的谐波像针一样向上突起的部分为谐波,其出现的间隔正好为33MHz。

可以发现奇次谐波和偶次谐波的趋势不一样。

最下面部分约为40dB或更低,指示频谱分析仪的背景噪声。

3.如何从噪声频率中找出噪声源谐波性质有助于根据噪声频率找出噪声源。

通过测量噪声频谱间隔,可以类比推导出造成噪声的信号循环频率。

如上面测的噪声,出现强烈噪声的频率的间隔似乎是33MHz。

因此,可以认为噪声是与33MHz时钟同步运行的电路造成的。

4.只包括整数倍频率循环波形并不包括低于基频的任何频率成分。

例如,100MHz信号绝不会产生20MHz、50MHz或90MHz的噪声。

如果出现此种频率,则噪声是由分频信号而不是源信号所导致的。

数字电路通常与时钟脉冲信号同步运行,而且很多数字电路的运行频率为时钟脉冲信号的1/N(称为“分频”)。

在这种情况下,谐波是分频信号频率的整数倍。

如果两个或更多电路以经过分频的相同时钟脉冲信号运行,时钟脉冲信号的谐波会与分频信号的谐波相互重叠,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区分。

二、谐波的复合波形1.与正弦波叠加接近数字波形随着基波与各个谐波叠加,原基波的正弦波形越来越接近矩形波。

2.高次谐波会波形的影响小从理想的矩形波减去高次谐波时,波形越来越接近正弦波。

但是,变化很小。

3.占空50%的波形具有很强的奇次谐波当形成占空比为50%的波形时,仅叠加奇次谐波。

如果形成的波形不具有50%的占空比,需要叠加偶次谐波。

此处的占空比指的是一个循环中信号电平“高”的比例。

4.通过减去高次谐波降低噪声数字信号谐波中相对较低的频率(低次)成分对保持信号波形很重要,而较高的频率(高次)成分则不太重要。

第三章 高斯白噪声中的检测 作业评讲

第三章 高斯白噪声中的检测 作业评讲

第三章高斯白噪声中的检测作业评讲高斯白噪声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噪声模型,它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图像处理、金融等领域。

而在检测高斯白噪声时,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评估作业的有效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评讲。

在第三章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以及我个人对此的理解。

对于高斯白噪声的检测,我们需要评估作业时要考虑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指的是对作业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分析,广度则是指对相关知识和应用领域的全面认知。

在评估作业时,我们需要从简到繁地探讨高斯白噪声的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准确评估作业的有效性。

在撰写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次提及高斯白噪声的相关内容,以便强调其重要性。

作业不仅要涵盖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作业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也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高斯白噪声的检测方法,并提升作业的品质。

我个人对高斯白噪声的检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高斯白噪声的检测并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检测高斯白噪声,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信息的特性,从而更好地应用于通信、图像处理、金融等领域。

深度和广度兼具的高质量文章是对第三章高斯白噪声中的检测作业评讲的关键。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分析,多次提及关键主题,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以非Markdown格式的文字撰写,才能达到本次作业的要求。

希望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高斯白噪声的检测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高斯白噪声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随机性极强的信号,通常通过信道传输,因此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接收端,我们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和解调,以恢复原始信息。

对于高斯白噪声的检测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对于高斯白噪声的检测,我们需要了解其特性和统计性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噪声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噪声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噪声的产生原因、计量单位、控制方法以及噪声级与危害程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减少噪声污染。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问题,如交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等,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政策、法规层面降低噪声污染,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噪声问题。
-分组讨论噪声控制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组织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讲解: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讲解噪声的产生原因、计量单位和控制方法。
-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噪声级、声压级等概念,使学生掌握噪声的计量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介绍噪声控制的技术措施,如吸声、隔声、消声等。
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家庭实践**:学生需要与家人一起,在家中尝试实施至少一种减少噪声的措施,如调整家中音响设备的音量、在窗户上安装隔音膜等。学生需要记录实践过程、家庭成员的反馈和实际效果,并在下一堂课上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5. **思考题**:提供几个关于噪声控制的思考题,如:
-在噪声控制中,为什么说“预防胜于治疗”?
2. **噪声控制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简单的噪声控制装置或方案。这可能是一个家庭用的隔音窗、一个工作区的吸声板,或是针对特定噪声源的消声装置。学生需要详细描述设计原理、材料选择和预期效果,并尽可能提供草图或模型。

第三章 噪声源的测量

第三章  噪声源的测量
第三章 噪声源的测量
3.1 声压的测量
1.测定仪器—— 传声器 按照接受声波的方式分类:—— 压强式、压差式、 压强压差复合式、多声道干涉式 压强式传声器原理: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振膜对声压变化的感应产生振动; (2)振动转化成电信号输出; (3)根据输出的电信号求出声压;
3.2声源的频谱及声强测量
频谱分析仪——核心为滤波器
3.3声功率测量
1.测量方法分类 • 按照测量参数 声压法、声强法、振速法 • 按照测量环境 自由声场法(消声室法或半消声室法) 混响室法、户外声场法 • 按照测量精度 精密法、工程法和简易法
3.4常用噪声测量仪器
1.声级计
传声器 放大器 衰减器 计权网络 检波器 指示器
声级计工作原理方框图
声压大小经传声器后转换成电压信号,此信号经放大计权处理 后,最后从显示仪上指示出声压级的分贝数值。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噪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噪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噪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噪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理解噪声。

2. 噪声的分类:从噪声的来源可以将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3. 噪声的测量:介绍声强的单位分贝(dB),并学习如何使用声级计来测量噪声。

4. 噪声的控制:学习如何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控制噪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噪声的定义和分类,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噪声。

2. 学会使用声级计测量噪声,并对噪声进行简单的评估。

3. 掌握控制噪声的途径,能够提出减少噪声污染的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测量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措施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声级计、噪声源(如收音机、手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测量噪声的表格、噪声控制方案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并引发学生对噪声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测量方法。

3. 实验演示: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噪声的声强,并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测量过程。

4. 知识应用:讨论如何控制噪声,并让学生设计一些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噪声一、定义:1. 物理学角度2. 环境保护角度二、分类:1. 交通噪声2. 工业噪声3. 生活噪声三、测量:1. 单位:分贝(dB)2. 工具:声级计四、控制:1. 声源处2. 传播过程中3. 接收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教室内的噪声强度,并提出减少噪声污染的建议。

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噪声强度的测量数据、分析结果和提出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法规,了解我国在噪声控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噪声控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它涉及到声学原理、工程技术以及法规政策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声源的频谱测量
3.2.1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3.2.2 窗函数 3.2.3 滤波器 3.2.4 小波分析技术
3.2.1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某噪声的强度是各频率声音的平均结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噪声的特性,需要知道声压 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即需要将通常的时间 域的数据转变为频率域中的数据。能够完成 这种转变的设备就是频率分析仪或称为频谱 分析仪。
3.3.2 声功率测量
声压法 声强法 振速法
精密法 工程法 简易法
1.混响室法 2.自由声场法(消声室法) 3.户外声场法(现场测量方法)
1.声压法
(1)自由声场法
无指向性声源辐射的声功率测量:
LW Lp 20 lg r 11
指向性声源辐射的声功率测量:
LP LI ,由于: LW LI 10 lg S, 还可以表示为:
关于信号的时间域和频率域的数学处理属于 傅立叶变换领域。
3.2.2 窗函数
窗函数是一种在给定区间之外取值均为0的实 函数。
任何函数与窗函数之积仍为窗函数,就像透 过窗口“看”其他函数一样。
目前常用的窗函数:汉宁窗、平顶窗、矩形 窗、力窗、指数窗。
H
(t)
1
2
(1
cos
2t
T
),0
t
T
0, t取其他值
n
LW Lp 10 lg S0,S0 Si i 1
Lp
10
lg
1 n
n
100.1Lpi
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消声室和半消 声室精密法》GB/T6882-2008中规定:
a.固定的传声器位置 b.平行平面内同轴的圆形路径 c.子午线移动 d.螺旋线路径 e.其他传声器排列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Chapter 3 噪声源的测量
3.1 基本声学量——声压的测量 3.2 声源的频谱测量 3.3 声强及声功率测量 3.4 测量仪器
3.1基本声学量——声压的测量
描述声波特性最基本的物理量是声压,它是测量 声强、声功率等物理量的基础。
测量声压比测量质点振动速度和位移更简单和直 接。
声压测量是声学测量的基础,其测量的准确度关 系到整个测量任务的成败。
声波的接受是声学测量的基础和首要环节。 在空气介质中最常用的接受声波的传感器 称为传声器(microphone)。
传声器
传声器: 是一种将声压转换为电压的声 电换能器。 对传声器的要求: 测量频率范围内有平直的频率 响应; 动态范围大,无指向性; 本底噪声低; 稳定性好。
3.2.4 小波分析技术
小波分析也是时-频分析。
窗口傅立叶分析对不同的频率成分,在时间 域上的取样步长均相同,而小波分析则利用 小波的伸缩和时移特性,对不同的频率成分 在时间域上的取样步长是具有调节性的,高 频者小,低频者大。
小波分析由于傅立叶分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小波分析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上同时具有良好 的局部化性质。
3.现场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方法 LW Lp 10 lg S0 K
K 10 lg(1 4S0 ) R
K 10 lg(1 S0T60 ) 0.04V
频率响应: 传声器的频率响应是输出电平与 频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频率响应越好 的传声器,性能就越好。
灵敏度: 传声器膜片上感受到1Pa声压时, 其额定负载阻抗上产生的输出电压值。 灵敏 度一般与传声器输出阻抗的高低成正比。
输出阻抗: 是指传声器的输出负载阻抗的额 定值。一般分为高阻和低阻两类。
3.3 声强及声功率测量
3.3.1 声强测量 3.3.2 声功率测量
3.3.1 声强测量
作用: ➢ 用来鉴别声源和判定其方位; ➢ 画出声源附近的声能流动路线; ➢ 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墙体的隔
声量; ➢ 求出声源的声功率。
3.3.1 声强测量
原理:声场中某点的声强,是指在该点所
研究的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与指定方
传声器的主要性能:
固有噪声: 在没有声波作用于传声器时,由 于传声器内部电路的热噪声或周围空气压力 起伏的影响,在传声器的输出端测出的噪声 电压。
最大输入声压级: 传声器不产生严重失真的 最大输入声压级。
指向特性: 声波不是正对传声器振膜的垂直 轴线方向传入,而是从周围各方向入射时, 传声器的灵敏度和频响特性。
3.2.3 滤波器
作用:让f1和f2之间的所有频 率通过,且不影响其幅值和 相位,而不让f1以下和f2以上 的任何频率通过。
频率分析仪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恒定带宽分析仪,一 类是恒定百分比带宽分析仪。
恒定百分比带宽分析仪的带 宽是中心频率的一个恒定百 分比值,带宽随中心频率的
增加而增大。f0 f1 • f2
1.声压法
(2)混响室法
S p2 WA 4 0c
Lw Lp 10lg(S) 6.1
考虑空气吸收对高频声的影响:
Lw Lp 10lg(S 4mV ) 6.1
2.声强法
不需要使用消声室或混响室等声学设施,在多 个声源辐射叠加的声场中能区分不同声源的辐 射功率,即可用于现场测量。
•定点式测量方法 扫描式测量方法
1.传声器
分类:
➢ 按换能方式分类:电动式、电容式和压电 式等。
➢ 按传声方式分类:有限传声器和无线传声 器两类。
➢ 按传声器的指向特性:无指向性、双指向 性和单指向性(心型和钳形指向性)
➢ 按声波接收原理:压强式、压差式、压强 与压差复合式和多声道干涉式。
电容传声器
驻极体式传声器
传声器的主要性能:
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的平均值。 I pu
Ir
1 T
T
0 p(t)ur (t)dt p(t) • ur (t)
原理:
常用方法: 使用两个性能相同的声
压传声器组成声强计的传感器,能容
易实现声强的测量。
p(t) ( pA pB ) / 2
I
pu
p r
(
pB
pA)
/
r
ur
pB pA
0r
I
1
20 • r
(
pA
pB )
( pB pA )dt
测量程序
原理:
测量程序
原理:
互功率谱方法:测声强的频谱密度
Ir ()
1
0r
ImRAB
3.3.1 声强测量
声强测量仪器:
小型声强仪 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仪 数字滤波技术
声强测量仪器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探头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校准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