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
小学信息技术三上4、计算器帮你忙

3、理解删除键和清除键,请学生输入各12345
4、比赛:看谁把试一试中的题先用计算器算完,且正确。
5、向学生要问题:关于速度方面
6教师引出下一个内容:提高速度
7、交换刚才比赛同学的工作,是否速度上有提高
8、教师再加试一题:
569+56*96=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
请大家帮忙验算一下这些算式的结果:
2569×6985=17944465
125448858÷3=41816286
5968844+6985415=12954259
598444×58520=35020942880
教师说,我们电脑的本领可大了,什么都有,计算器也有,示范打开计算器。
总结计算器的优势和不足
9再进行练一练,另一个同学找出其中的规律。
10、要求正确关机。
通过示范,学生试着学习所要学习的操作的内容。
25+69=?
学生识记符号
学生尝试探索这两个键的结果,有许多学生很快知道了这两个键的区别。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比赛,一个同学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另一个同学把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计时。
学生提问:这样的速度觉得太慢?有没有更快的方法。
键盘上有一个小键盘,这个就是为了提高计算速度而准备的。
学生自学书上12页小键盘的使用方法这个内容。然后自已尝试提高计算的速度。
刚才记录的同学现在计算,刚才计算的同学现在记录,教师计时,看是否提高了速度。
学生进行计算,可能会有两种答案:60000
5945
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

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型工具,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字计算。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我们可以利用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制作出简单易用的计算器。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一、介绍计算器主要用于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
通过信息技术的制作,我们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拓展。
在制作计算器时,我们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
二、选择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在制作计算器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JavaScript等具有强大的计算和逻辑处理能力,可以满足计算器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如Visual Studio Code、PyCharm等来编写和运行代码。
三、实现计算器界面计算器的界面设计是制作计算器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提供的图形界面库来实现计算器的界面。
以Python为例,我们可以使用Tkinter库来实现计算器的界面设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pythonimport tkinter as tkdef button_click(number):current = str(entry.get())entry.delete(0, tk.END)entry.insert(tk.END, current + str(number))def button_clear():entry.delete(0, tk.END)def button_equal():result = eval(entry.get())entry.delete(0, tk.END)entry.insert(tk.END, result)root = ()root.title("简单计算器")entry = tk.Entry(root, width=20)entry.grid(row=0, columnspan=4)button1 = tk.Button(root, text="1", padx=10, pady=10,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1))button2 = tk.Button(root, text="2", padx=10, pady=10,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2))# 更多按钮...button_clear = tk.Button(root, text="清空", padx=10, pady=10, command=button_clear)button_equal = tk.Button(root, text="=", padx=10, pady=10, command=button_equal)button1.grid(row=1, column=0)button2.grid(row=1, column=1)# 更多按钮...button_clear.grid(row=2, column=0)button_equal.grid(row=2, column=1, columnspan=2)root.mainloop()```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创建了一个基本的计算器界面,包括一个显示框和数字按钮。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巧用计算器备课教学参考

第4课巧用计算器编写意图为了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巩固鼠标的操作技能,同时初步尝试键盘操作(本课主要使用小键盘),本课安排了计算器这一工具的教学。
计算器的操作既可以用鼠标,也可以使用键盘,本课安排了两种使用方法的介绍,一方面告诉学生操作计算机的不仅仅只有鼠标,另一方面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感受两者各自的优势。
“教你一招”中用快捷方式打开计算器的方法既复习了前一课的知识,又让学生知道打开软件有多种方法。
“用键盘指挥计算器”特意安排了一幅完整的键盘实物图,既让学生对键盘有初步的整体认识,也明确了小键盘的位置,同时对Num Lock键和Num Lock指示灯做了特别强调。
教学目标1.通过打开计算器,认识计算器的界面,巩固打开软件的方法。
2.学会用鼠标、键盘等方式操作计算器,体会软件操作方式的多样性。
3.在用计算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鼠标、键盘操作计算器。
难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器操作方式。
环境与素材1.学生机上的计算器设置为标准型,在桌面上建好计算器的快捷方式。
2.准备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练习的趣味数学题。
教学建议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所有程序”中的“附件”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竞赛等方法来开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一个实际的计算器应用情景引出本课任务。
在“找到计算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然后进行尝试操作,让学生了解多种打开软件的方法。
“用鼠标指挥计算器”主要是巩固鼠标的使用,并掌握用鼠标操作计算器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器上常用按钮的功能。
“用键盘指挥计算器”中的键盘其一是主键盘,其二是小键盘。
教师需强调在使用小键盘时检查Num Lock指示灯。
对小键盘的指法没有要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操作,不必强求。
教师可结合三年级数学的计算要求来设计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浙江摄影版(三起)()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巧用计算器》课堂练习及课文知识点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巧用计算器》课堂练习附课文知识点浙江摄影版(三起)(2012)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中,我们常用来进行数学计尊。
2.计算器上的“="键是用来的。
3.使用计克器时,我们应该按照的顺序来操作。
二、选择题1.计算器上的“CE”键是用来做什么的?()A.清除所有计算结果B.清除当前输入的数字C.退出计算器2.使用计算器进行加法运算时,应该先输入()。
A.加号B.第一个加数C.第二个加数3.在计算器上,如果想进行减法运算,应该按哪个键?()A.“+”B.C.三、判断题1.计算器只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在使用计算器时,如果输入错误,可以直接按“=”键重新开始。
()3.计算器上的数字键是用来输入数字的。
()四、简答题1.请简述一下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时的基本步骤。
2.当你使用计算器时,发现输入错误,你应该怎么做?答案及解析填空题1.【答案】计算器【解析】本题考查对计算器的认识。
在计算机中,我们常用计算器来进行数学计算。
3.【答案】计算结果【解析】本题考查计算器上“=”键的功能。
计算器上的“="键是用来计算结果的。
4.【答案】操作顺序【解析】本题考雀使用计算器的基本规则。
使用计算器时,我们应该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来操作。
选择题1.【答案】B【解析】计算器上的“CE”键是清除键,用来清除当前输入的数字,而不是清除所有计算结果或退出计算器。
2.【答案】B【解析】在使用计算器进行加法运算时,应该先输入第一个加数,再输入加号,最后输入第二个加数。
3.【答案】B【解析】在计算器上,如果想进行减法运算,应该按键。
判断题1.【答案】×【解析】计算器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还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函数计算。
4.【答案】X【解析】在使用计算器时,如果输入错误,应该使用清除键(如“CE”键)来清除错误的输入,而不是宜接按“=”键。
5.【答案】√【解析】计算器上的数字键确实是用来输入数字的。
信息技术作业如何利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信息技术作业如何利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计算器程序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基础的部分之一。
通过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可以加深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一、程序设计思路在开始编写计算器程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程序的设计思路。
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输入数字和运算符进行计算;2. 程序对输入的表达式进行解析和计算;3. 返回计算结果。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可以着手开始编程。
二、编程步骤1. 定义函数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函数来实现计算器程序。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函数来进行数学运算。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calculate的函数来接收用户输入的表达式,并返回计算结果。
2. 获取用户输入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取用户输入的表达式。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input()函数来获取用户的输入。
在获取用户输入后,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calculate函数进行计算。
3. 解析表达式在开始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对用户输入的表达式进行解析。
这里可以使用字符串的拆分和切片操作来实现。
通过拆分用户输入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到运算符和数字。
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字和运算符进行计算。
4. 计算结果在解析表达式后,我们可以根据运算符来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用户输入的运算符是"+",则我们可以将前后两个数字相加。
通过依次处理每个运算符和数字,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5. 输出结果最后,我们将计算结果作为函数的返回值并将其打印出来。
这样,用户就可以看到计算器程序的运算结果了。
三、示例代码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示例代码:```pythondef calculate(expression):# 解析表达式operator = ''number = []for char in expression:if char.isdigit():number.append(char)else:operator = charbreaknum1 = int(''.join(number))num2 = int(expression[len(number) + 1:]) # 计算结果if operator == '+':return num1 + num2elif operator == '-':return num1 - num2elif operator == '*':return num1 * num2elif operator == '/':return num1 / num2# 获取用户输入exp = input("请输入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表达式(例如2+3):") # 调用计算函数并输出结果result = calculate(exp)print("计算结果为:", result)```四、运行结果当我们运行上述示例代码,并输入表达式"2+3"时,程序将会输出计算结果"5"。
小学信息技术《窗口操作-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计算器”各按钮的功能,并能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合作探究“计算器”的使用过程,提高分析与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利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体会计算机的工具性与便捷性,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
【难点】“Backspace”、“C”、“CE”按键的灵活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故事:小猪佩奇与弟弟乔治购买了价格为23元的泰迪玩具与价格为34元的恐龙玩具各一只,又买了6个单价为5元的冰棒,需要计算总价格。
提出问题:(1)总价格的计算算式是什么?【23+34+5×6】(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出总价钱?【口算、笔算等】教师总结:使用口算与笔算速度慢、准确性差,此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
想不想知道怎么使用“计算器”呢?这节课就来学习计算机工具“计算器”的使用。
(二)新课讲授1.打开“计算器”窗口教师讲解:要使用计算机工具“计算器”,就先要打开它的窗口。
教师演示打开“计算器”窗口步骤,提出问题:打开“计算器”窗口步骤是什么?【执行“开始”菜单,选择“程序”,再选择“附件”,单击“计算器”】之后请学生独立打开“计算器”窗口。
教师总结:在“开始”菜单的搜索框中输入“计算器”后单击,也可以打开。
2.计算24×7+65的值教师讲解:打开“计算器”窗口后就可以使用它进行计算了。
教师展示“计算器”运算符号介绍资料,提出问题:“计算器”中的加减乘除分别用哪些按钮实现?【加使用“+”;减使用“-”;乘使用“*”;除使用“/”】教师呈现算式24×7+65,提出问题:(1)24×7+65算式中用了哪些运算符?【“*”、“+”】(2)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先计算24乘7,再加65】教师总结:“计算器”中的乘、除与数学中的运算符号表示不同,分别使用“*”、“/”表示。
在计算时按照式子的顺序输入数字与运算符号,最后单击“=”即可完成计算。
信息窗(计算器)-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计算器)-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信息窗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加减乘除运算。
三、教学内容1. 信息窗计算器的介绍信息窗计算器是一款通过电视机、电脑监视器或投影仪等设备显示的计算器。
它拥有大屏幕和大键盘,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计算。
2. 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在使用信息窗计算器进行计算前,需要学生先熟悉一下它的基本操作:(1)开机/关机:按下计算器背面的开/关按钮,开启/关闭计算器电源。
(2)数字键:通过按下数字键输入数字。
(3)运算符键:包括加、减、乘、除、百分号、等于和小数点等。
(4)删除键:用于删除输入错误的数字或运算符。
(5)清除键:用于清空已输入的内容,重置计算器。
3. 使用信息窗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加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36+24=60(2)减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减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78-51=27(3)乘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乘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6×8=48(4)除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除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60÷5=124. 练习题1.计算:54+23=?2.计算:159-74=?3.计算:29×5=?4.计算:84÷4=?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它;2.演示法:通过演示信息窗计算器的使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3.练习法:通过课堂上对计算器进行使用练习,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5篇)
案例一: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制作海报
通过本案例,学生将学会使用图像编辑软件来制作海报。
他们将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像,并进行剪裁、调整色彩和添加文本。
这会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技术能力。
案例二: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设计和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将了解如何定义变量、编写算法以及实现基本的数学运算。
这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制作电子书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电子书制作软件来制作自己的电子书。
他们将学会选择合适的模板、添加内容和插入多媒体元素。
这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信息整理能力。
案例四:探索互联网搜索技巧
学生将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学会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并学会评估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案例五: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
他们将学会创建表格、输入数据、进行计算和制作图表。
这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五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简要介绍,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南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3课 电脑是学习的好帮手

电脑是学习的好 帮手。
一 用电脑做算术题
单击【开始】→【程序(P)】→【附件】→ 【计算器】。
Windows窗口
Windows窗口标题栏的标志
最小化窗口 还原窗口
关闭窗口 最大化窗口
小博士
1.乘号和除号在计算器中分别变成了“ * ”和 “/”,使用时可别弄错了。
2.单击 单击
12×12=
998+6668= 10257-269= 9999×889=
二 用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软件学习
利用多媒体 软件进行趣 味学习。
试一试
利用素材目录中的多媒体软件学习: 1.《恐龙画册》中奇异的恐龙等待我们去认识,快 翻阅恐龙画册吧,你会有不小的收获!
试一试
2.《勤劳的蜜蜂》需要你开动脑筋,为小蜜蜂设计 一条能正确经过蜂窝的路线。
试一试
3.玩一玩素材中的多媒体软件,你能回答下面的 问题吗? A.蚂蚁是用触角相碰传递信息的吗?(是 否) B.蚂蚁是用触角来辨别它们的分泌物记号的吗? (是 否)
试一试
4.玩一玩《小马识途》软件,快给马爷爷送粮食去 吧!
按钮,可以删除已输入的数, 按钮,将白色框中的数字清除。
试一试
1.启动计算器程序,拖动标题栏,改变计算器窗 口位置。
2.分别单击计算器窗口标题栏上的 “ ”“ ”,观察窗口的变化。关闭计算器 窗口后,重新启动计算器程序。
试一试
3.比一比,谁算得快?
7+4=
123+321=
6-5=
189-78=
10×11=
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背景
该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案例适用于小学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内容
学生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可实现两个整数的加、减、乘和除运算。
设计要求
- 程序界面应简洁易懂,使用直观的图标和按钮。
- 学生需要考虑输入合法性验证,例如防止除数为零等错误情况。
- 程序应具有友好的用户体验,例如显示计算结果和清除按钮等功能。
实施步骤
1.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Scratch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实现。
2. 学生首先需要绘制程序界面,包括数字按钮、运算符按钮和
其他必要的功能按钮。
3. 学生需要编写代码来实现按钮的点击事件和计算逻辑。
例如,当用户点击加号按钮时,程序应将两个数字相加并显示结果。
4. 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不同的输入情况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
定性。
5. 学生可以添加额外的功能来提升程序的完整性和用户体验,
例如添加百分比计算、开根号等功能。
评价标准
作业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 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程序界面的设计和友好度
- 代码的可读性和复用性
扩展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下扩展练:
- 添加一个清零按钮,用于重置计算器的运算状态。
- 改进程序界面的美观度,例如使用颜色和图案。
- 实现更复杂的运算符,例如求幂运算或三角函数。
结论
通过完成这个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案例,小学生将能够提升计算
机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用计算器实现快速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用计算器实现快速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器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工具之一。
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快速计算,提高计算准确度,降低因计算错误而产生的浪费和疲劳,为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计算器实现快速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计算器是一个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运算的小型电子设备,具有高精度、快速和可靠的特点。
现在市面上的计算器种类多样,最基本的计算器可实现加减乘除、百分比、开平方根等运算。
还有可以进行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复数等计算的科学计算器,以及能够实现图形化计算和储存数据的高级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方便迅速地完成数学计算。
二、计算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基本运算小学数学的基础在于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在学生初学阶段,可以通过计算器进行快速实现。
例如,学生在求解34+72这道题目时,只需要在计算器上输入34+72的运算,按下等于号,就可以得到结果106。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求解简单的计算题目,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计算精度。
2、小数运算小学生在学习小数运算时,需要通过较复杂的手算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0.3456乘以23.4。
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解决类似的问题,只需要把题目输入到计算器,即可获得正确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基本运算,提高其数学技能和计算能力。
3、几何运算小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运算,例如计算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使用计算器可以更快速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当学生需要计算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矩形的面积时,只需要输入5*4,即可快速得出面积20平方厘米。
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几何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几何运算能力。
4、分数运算小学生在学习分数运算时,需要通过手算来完成复杂的数值运算,例如,1/2+5/8。
使用计算器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分数计算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 ppt课件

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软件资源的 程序。能组织协调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运行,提 用 户 供实用的人机界面。 用 程 应 序 功能:进程管理 作 系 存储管理 操 统 裸机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作业管理 常用操作系统:DOS、Windows95/98/2000、 Windows NT等
PPT课件 21
输出设备
PPT课件 3
计算机 主 机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PPT课件
4
音 箱
主 机 箱
显示器
鼠标
键盘
PPT课件 5
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 , 它按照 程序指挥计算机完成一定的功能。根据用户通过程 序下达的加工处理指令 ,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 负责向 其他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 ,并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 工作。它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 操作控制器等组成。 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对信息进行加工 和处理(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编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 辑运算)的部件。运算器由加法器和寄存器等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 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PPT课件
7
存储器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是用来保存 程序和数据的。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内存 存 储 器
外存
PPT课件
8
内存储器
(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
计算机实现程序存贮自动运行,即把包括数据和程序 的指令,用二进制码形式存到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中, 然后由计算机依事先存入的程序自动进行运算
PPT课件
6
中央处理器(CPU)
也称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它的性能代表了计 算机的性能。字长有8位(8080)、16位(80286)、 1985年推出的80386、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出的80486 和90年代中期问世的586,Inter公司命名为Pentium (为与AMD及Cyrix公司区别),都是32位、64位。 主要参数:主频——主时钟频率(一秒钟内发生的同 步脉冲数)。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电脑帮我算算术_山西版

活动6电脑帮我算算术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2)、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来做算术题(3)、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使用计算器做乘除法算术题教学难点:(1)、乘号、除号的识别,因为在计算器里乘号与除号与数学中的表示不一样。
(2)、用计算器来做混合运算题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基本指法(二)、学习辅助键区及Shift键的使用(三)、新授1、要求学生在“开始”菜单中找到并打开“记事本”;2、在“记事本”中进行键位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基本指法。
3、教师引导,进行键位练习4、你能输入数字吗?(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数字键的输入,引出新知识。
)5、请同学先在“记事本”上输入算术题:365+366=——学生探究完成练习(教师作总结辅导)“+”的输入法:按住Shift不放,按+后松开Shift键。
——双字符键上面的字符都要借助Shift键来完成。
6、你会用键盘右侧辅助键区中的各键吗?(全体广播:学习Num Lock数字锁定键)——辅助键区(也称小键盘区)的键大多分为上(数字及运算符号)、下(光标移动键)档。
上、下档之间的转换通过按数字锁定键NumLock来控制,键盘指示灯区的Num Lock指示灯也会随着亮、灭转换。
当Num Lock指示灯亮时为数字和运算符输入状态,这时我们就可以算算术了。
注意:a 乘号是*,除号是/。
b 提示这里的Enter回车键打字键区中的Enter回车键功能相同。
7、引导学生打开计算器,探索使用方法——教师讲解、演示8、完成算术练习,并将结果输入到“记事本”上。
——切换窗口(单击任务栏中相应的按钮)(四)、学生操作练习,切实体会各键功能(五)、课后小结评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1、设计一个问题:简述电脑在我们日常生活2、在课件的首页直接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知识的学习1、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学生利用课件自己学习)课件呈现:在屏幕上出示一个仿真的计算器,把一些常用的按键标上提示内容,鼠标移到按键上就出现提示(因为计算器的乘号与除号是使用计算器的难点,所以提醒学生要重点认识这两个符号)2、识键过关小游戏的练习:(学生利用课件自己练习)课件呈现:游戏的每一关都出示一个仿真计算器,成功闯过上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每闯过一小关就会有一只手舞足蹈的青蛙送上祝贺词,闯过最后一关还会奖励掌声。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单元一:计算器的使用- 计算器的功能:加减乘除以及括号运算。
-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按下等号得到结果。
- 计算器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的顺序和输入的数字。
单元二:网站浏览- 网站的作用和特点:提供信息和服务,方便人们获取所需的内容。
- 网站的安全注意事项: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谨慎访问不可信的网站。
单元三:网络搜索- 网络搜索的目的和流程:寻找特定的内容,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得到相关结果。
- 网络搜索的技巧:选取合适的关键词,使用引号精确搜索,筛选结果。
- 网络搜索的评价和判断: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多方求证。
单元四:文字处理-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编辑、排版和处理文字内容。
-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文件,插入、修改和删除文字。
- 文字处理的注意事项:保持排版整齐,反复校对和修改文档。
单元五:展示工具- 展示工具的种类:幻灯片、海报、演讲稿等。
- 展示工具的制作过程:选择模板、编辑内容和设计排版。
- 展示工具的表达技巧:简洁明了的文字,清晰的图片和配色。
单元六:数据处理- 数据的表示方法: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
- 数据的处理方式: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数据。
- 数据的应用:帮助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趋势,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单元七:多媒体制作- 多媒体的类型:图片、音频、视频等。
- 多媒体制作的工具和步骤:选择素材、编辑内容和导出成品。
- 多媒体的应用:丰富教学和演示效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面积计算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面积计算器面积计算器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计算概念的工具。
通过面积计算器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
本文将介绍面积计算器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教学设计。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面积计算器。
面积计算器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计算物体表面面积的工具。
在数学课堂上,面积计算器可以用来计算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
通过面积计算器,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图形的相关信息,如边长、底边和高等,来获得准确的面积计算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使用面积计算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面积计算器通常以软件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使用面积计算器的步骤如下:1. 打开面积计算器软件。
2. 选择所需计算的图形类型。
面积计算器通常支持多种图形类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
3. 输入图形的相关信息。
根据所选图形类型的要求,输入图形的各项参数,如边长、底边、高等。
4. 点击“计算”按钮。
面积计算器将根据输入的信息进行计算,并给出准确的面积结果。
5. 查看和记录结果。
学生可以查看计算结果,并将结果记录在答题纸上或手写笔记本上。
在使用面积计算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和计算公式。
例如,计算矩形面积时,需要知道矩形的长和宽,并使用面积公式“面积=长×宽”进行计算。
其次,学生需要注意输入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没有输入错误的数值或单位。
最后,学生需要及时检查计算结果,确保准确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教案,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应用面积计算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示例:课程名称:面积计算器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熟练运用面积计算器进行面积计算。
3. 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小学信息技术使用“计算器”1

1.会使用数字小键盘快速输入数据。 2.会使用“计算器”做数学题。
小明对小刚说:“我有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題要做, 可是没有带计算器,怎么办呢?”
小刚说:“你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的‘计算器’呀,很方便 的,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一、启动“计算器 ”程序
1.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向
按钮,单击鼠标左键。
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 便会出现进制类型。
提示: 计算机键盘的数字键区通常是用来输入
数字的,可以提高输入数字的速度。数字小 键盘左上角的键“Numlock”是小键盘的开关 控制键,你按一下它,键盘右上方的“Num lock”指示灯会有变化:灯亮,小键盘打开, 此时输入的是数字。5号键用右手中指,有突 起便于手指定位,右手食指管1、4、7键,中 指管2、5、8键,无名指管3、6、9键,小指 管回车、+、-键,拇指管0键;灯灭,则小键 盘关闭。
2.在弹出的开始菜单中,将鼠标指针指向“所有程序”,会
弹出子菜单。
3.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向“附件”,同样会弹出子菜单。
4.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向“计算器”,单击鼠标左键,
就可以打开计算器程序了。
二、使用“计算器计算
【任务】计算580-322+129= 计算器中的“计算器”程序启动后,出现计算器的界面。按 步骤计算如下: 1.输入第一个数字580。 2.单击运算符号“-”(减)。 3.输入下一个数字322。 4.单击运算符号“+”(加)。 5.输入第三个数字129。 6.单击“=”(等于),就会显示运算结果387。
请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数学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350+8793= 450*764= 3897-456+763= 64*83-68=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小能手》导学案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小能手》导学案第十课计算小能手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计算机中的计算器可以学习数学知识。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进行加法运算。
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方法:演示练习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计算机中有一个能计算且速度快的小能手,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它吧。
板书课题:10、计算小能手二、展示(一)、认识计算器1、单击“开始”图标。
2、单击、“程序”选项。
3、单击“附件”选项,鼠标移动到“计算器”选项,单击“计算器”。
个别学生找不到开启方法,多演示两遍。
4、教师巡视。
5、思考:要退出游戏该怎么办?(二)、演示“计算加法”记得数学课学过的加法吗?比如5+8=?应该用计算器怎么算呢?1、讲解数字显示的区域。
2、首先移动鼠标,光标放在“5”按钮上,单击。
3、接着移动光标放在”+”按钮上,单击“+”按钮,注意看数字显示区域是否有“+”符号。
4、单击“8”,注意显示区域是否有“8”。
5、最后单击“=”按钮,显示区域会有运算结果(三)、聪明屋1、介绍计算器上还有三个常用的功能键:←:删除当前输入的最后一位数。
cE: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不影响已经输入的数。
c:清除当前的计算,开始新的计算。
2、显身手55+27=89+47=577+92=62+89=69+48=236+95=试试减法吧!91-56=89-23=165-48=87-54=37-19=293-75=三、反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0、计算小能手认识计算器计算加法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小学信息技术《窗口操作-用“计算器”计算》答辩

小学信息技术《窗口操作-用“计算器”计算》答辩
1.简述打开“计算器”窗口的不同方法。
【参考答案】
打开“计算器”窗口的不同方法如下:
(1)使用“Windows+R”组合键调出“运行”对话框,在输入栏中输入“calc”,单击“确定”按钮,打开“计算器”窗口;
(2)打开“开始”菜单,在搜索栏中输入“计算器”进行搜索,在搜索结果中,单击“计算器”图标将其打开;
(3)执行“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命令,打开“计算器”窗口。
2.简述计算机中的“计算器”与一般的计算器的异同。
【参考答案】
计算机中的“计算器”使用与一般计算器相同,均可完成计算任务。
但在计算机中,乘号“×”一般用“*”表示,除号“÷”一般用“/”表示,且计算机中的“计算器”功能相对更丰富些,能在标准型和科学型之间切换,还能改变数据的进制表示。
3.简述“Backspace”按钮、“CE”按钮和“C”按钮的区别。
【参考答案】
(1)“Backspace”按钮又称“退格”按钮,实现局部清除,能删除当前输入数据的最后一位数。
(2)“CE”按钮又称“纠错”按钮,实现局部清除,能删除最后输入的错误数据,在连续的计算中,不会影响之前已输入的数据或已计算的结果。
(3)“C”按钮又称“清除”按钮,能清除当前计算的所有数值,并开始新的计算。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4、计算器龙教版(新)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4、计算器龙教版(新)课题14、运算器教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自学法教学目标1、把握启动“运算器”程序的方法,学会使用运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功能按钮C、CE、Backspace的使用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把握利用“标准型”和“科学型”运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在运算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启动“运算器”程序,学会使用运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难点功能按钮C、CE、Backspace的使用方法。
教具运算机学具运算机教学过程(一)创情质疑,尝试解疑师:同学们算一算自己收集最喜爱的动画片花了多少钱?收集最喜爱的书籍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生口算回答)师:我们来一个竞赛,看谁算的快?(27+36+45—24=)事实上,在WindowsXP里有一个运算器,我们用它来进行简单的运算。
(引出并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汇报交流,总结提升1、启动运算器程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算器启动步骤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演示2、学习标准型运算器(1)教师简单介绍一下运算器上的字母按键的作用功能按钮C、CE、Backspace的使用方法。
(2)运算一下我们课前的那道运算题27+36+45—24=(3)假如遇到27+(36+45)—24=?如此的算式如何办?用我们刚才的标准型运算器就不行了,需要用科学型运算器3、学习科学型运算器(1)出示学习任务:科学型运算器和标准型的区别?科学型运算器的功能是什么?(2)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4、教师小结(三)制造应用,展现评判1、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运算器运算竞赛用科学型运算器算一算收集列表中的动画光盘和书籍需要多少钱?2、运算题(12+13)X4+50=(四)学习归纳、评判小结评判表评判内容你会启动运算器吗?你能利用标准型和科学型运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吗?你明白标准型运算器和科学型运算器的区别吗?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了吗?你较平常的表现有进步吗?小结科学型运算器和标准型的区别?板书设计14、运算器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平淡,教学中单纯讲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使用计算器、如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并整合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为话题,从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心中的一件大事入手,设计了一堂“心系奥运”的综合活动课。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此前已在数学课中学过“计算器”和“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
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实际操作运用,让学生在实际中思考探索时间的运用,增强直观的教学性,帮助学生容易的建立时间设置的方法概念。
教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
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
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
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
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好的一天。
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会说不知道。
)到底是星期几老师也不知道,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会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
)
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一:打开日历和时钟窗口,查看2001年7月13日是星期几。
你们身边有日历吗?(学生回答。
)其实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都有日历,在哪里呢?在电脑里。
如何打开?
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机上作示范操作,介绍打开日期/时间窗口的几种方法。
然后让全体学生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开日期/时间窗口,并查看申奥成功那一天是星期几。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学生调整年份为2001年,月份为7月,日期为13日,结果是星期五。
)
学生练习:1.查看2004年的2月份有几天。
2.查看2004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3.查看2004年的母亲节是几号(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任务二: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22∶08∶00点。
2001年7月13日22点08分,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我们再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
学生尝试将电脑的日期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时间设置为22∶08∶00。
(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可能有学生想到用“帮助”,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
教师肯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
时间设置完后,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就按照新修改的日期和时间运行了,你们去瞧瞧,是这样吗?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是北京时间22∶08∶00,大家猜猜:为什么会是在晚上?
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知道吗?申奥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
(引出时区的概念)莫斯科时间和北京时间的时差是4小时,当时的莫斯科时间应是18∶08∶00。
对时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查资料或寻找有关书籍阅读。
学生练习:设置计算机系统的日期、时间为当前时间。
任务三:打开计算器。
北京申奥成功离现在(2003年11月)已经几年了?(两年多。
)离现在几个月了?(28个月。
)离现在几天了?几个小时了?(学生一时难以回答。
)如果一个月按30天计算,我们可以列出算式,30×28=?天,24×30×28=?小时计算。
可是口算一下子算不出来,怎么办?
在电脑里有位好帮手——计算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它在哪里呢?
学生尝试练习:打开计算器。
任务四:练习计算器的使用。
现在同学们能算出北京申奥成功已过去多少天、多少小时了吗?30×28=?24×30×28=?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请算得最快的同学说说是多少天、多少小时,其他同学也是这个结果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演示。
使用电脑中的计算器和使用一般的计算器相类似,你只要单击窗口中的按钮或直接在键盘上按相应的数字及运算符所在的键即可。
在电脑中,“×”用“*”、“÷”用“/”代替,在计算器窗口中用小键盘区上的键可直接输入所有数字和运算符,用主键区上的键输入“* ”和“+”时要按Shift键。
)
在你们每个人的键盘下都有一张纸,上面有一道趣味练习题,请同学们试一试,比一比。
趣味练习:请从蓝、黑、红、黄、绿五环中任选2组题目,运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比一比谁最快。
请做得最快的5位同学上讲台讲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
你们真聪明呀!小朋友们,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离不开我们的大脑,“电脑+人脑”才会做得更棒!记住了吗?
小朋友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吗?孙悟空也许会成为我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他听说我们实验小学的小朋友非常聪明,所以今天他带来了一组资料想考考你们,你们能行吗?好,请看资料。
考考你(拓展练习):
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你能根据下面资料提供的数据得到哪些新的数据?
1、面长2.88米、宽1.92米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帜,于2003年10月
15日9时搭乘“神舟”五号踏上了遨游太空的旅程,并于16日6时23分安
全返回地面。
2、008年奥运会拟在7月的最后一周至8月的第一周举行。
3. 中国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奖牌一栏表:
让学生先把得到的数据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最后、自我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回家操作给父母看一看。
教学评价:
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评价。
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在操作中体验和掌握时间的设置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操作的训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互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验。
注重让学生自主获得学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