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

“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

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

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

“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

“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

“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

“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

“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

“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

“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

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

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

”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

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2018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18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高2019 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参考答案2018.12.121.C(A项“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错误,原文是“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B项“并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有误,原文是“是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D项“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有误。

)2.D(“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错误,看不出有批评态度。

)3.C(“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有误,“无为”并不是要求无所作为,道家主张政府有为要“守道”。

)4.B胡二等人投奔抗联是假,想找到抗联营地并剿灭抗联是真。

他们失望是因为这处密营没有一位战士,他们的计划落空了。

5. ①胡二刚到六爷那,六爷相信他们,担心他们的处境,为了救助他们,没有细想,满是着急;② 随着接触,“奇怪的口音”“山东沧州”“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等细节暴露了敌人的身份,六爷从怀疑到确定,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暗自思考对策、镇定自若;③将敌人引入大草甸的过程中,六爷表现出想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从容。

6.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震撼力。

②情节照应,凸显人物形象。

县志记载的六爷,即郑大力的籍贯为“河北沧州”,照应了前文的“山东沧州”,揭示了六爷早已识破敌人的真面目却并没有揭穿,这凸显了六爷沉着冷静的形象。

③形成对比,强化主题。

敌人诡计落空终命丧沼泽与英雄巧妙周旋、慷慨赴死形成对比,给读者以悲壮的美感体验,强化了小说爱国的主题。

7.C(“自北向南依次递减”错。

)8.D(A“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错,原文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实指人口数量超越美国。

B.“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第一要务”于文无据。

C. “导致我国肥胖率”错,原文是“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可知实指“青少年”的肥胖原因,并非“我国”的肥胖原因。

)9.①普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肥胖问题;②把握“四个坚持”;③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④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⑤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尊医重卫的风气。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在四大湾区中经济总量居第二位,人口、土地面积、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均居四大湾区之首。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就是《史记》的“刺客列传”,而刺客的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兴起有关,他们解决身份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当一名刺客。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B项,“理由是公子光能‘善客待之'”错,第二段中“《史记》中对此的交代"是用“公子光‘善客待之'”代表“你对我好,我以死相报"的模式,并非替代理由。且公子光“善客待之"的对象只有专诸一人.故选B。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蜒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20倍,跨越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8 届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完卷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成都七中高2019 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9 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9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学派衰落成因赵建成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

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

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

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

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

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

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

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成都高2018 届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

“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

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

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

“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

“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

“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

“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

“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

“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

“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

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

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

”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详细答案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详细答案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语文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按题号涂卡,双选题不涂卡,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成都七中 2018-2019 年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

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 80 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成都七中 2018-2019 年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 2018-2019 年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 2018-2019 年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读(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原著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奇妙的想象和宏伟的画面征服了观众,不过同时也收到了不少批评。

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其设定和情节上有若干严重的硬伤或错误。

对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呢?首先,有一些批评显然是混淆了“疑问”和“硬伤”,某个设定或情节令部分读者产生疑问,并不等于其有错误。

比如质问“地下城如何能养活三十五亿人”“为什么科技那么先进了还没有无人驾驶”……事实上,其中不少只需要加一些简单的补充就能解释,即使有不易解释之处,也不能贸然认定为硬伤。

这个世界有无穷丰富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如果不抱挑刺的心态,对电影背景和情节提出疑问并无不当,甚至可以成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互动和激发想象的契机。

当然,影片确实也有若干较为明显的硬伤,有几个对情节还十分重要。

比如木星引力激增,将地球拽向木星,造成了故事的主要危机;在影片结尾,通过混合地球与木星大气层并引爆的方法来将地球反推出去,似乎令人十分震撼。

这些硬伤是改编产生的,原著严谨一些,但基础设定上是可以商榷的。

不过也无须苛责《流浪地球》,硬伤与科幻一直如影随形:凡尔纳的《从月球到地球》中,以炮弹将人打上太空,但瞬间的巨大加速度足以令人变成肉饼;《2012》中让太阳中微子加热地核,让地球产生灾变;《星际穿越》中主角进入虫洞,结果发现是神秘的高维空间,甚至让他穿越时空回到数十年前自己家里……都和已知的物理学理论严重不符。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1. A(B项,“由于历史观的局限”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历史观的局限”于原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

C项,“就根本无法证实商王朝的存在”表述错误。

D项,“见证了……”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成立)2. C (C项,“作者把殷墟发掘与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前的考古研究作对比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未作对比论证)3. A(A项,“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学”的理由概括不充分)4.D(“反衬”分析错误,应该是“衬托”)5.①夜聊很热闹,不知不觉时间巳晚,结束时皓月当空。

②明亮的月光之下互道晚安,表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愉悦,生活的闲适,融洽的人际关系。

6.答案示例:①以时间为序,写了夜聊的前奏、展开和结束。

②以“夜聊”为线索,介绍了“夜聊”的话题、情景、场所等方面的内容。

③点面结合,既对夜聊进行了整体描绘,又选择“宝泉”为对象,对他在夜聊时进行了具体描绘。

7.B(A.“根本原因”不当;C.“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份额全球占比接近1/3”理解错误,原文为“市场需求却接近全球的1/3”D.“已拥有自主……”不当,原文为“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8.A(原因分析不当,华为不是因为中兴制裁案而进军芯片产业的)9.①政府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②企业应切合市场需求,提升产能,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更新;③科研人员要勇于创新,脚踏实地。

10.A(“广西提点刑狱”是官名,宜作为一个整体;“至浮海巡朱崖”为动宾结构并列,宜作为一个整体;“而”表顺承,前面要停顿)11.D(“下车”是“到任”的意思)12.B(被打死的是富豪之子,不是富豪)13.(1)琼州的百姓用吉贝纺织做衣服,做这个活的都是女人,服这项劳役有需要一整年的,(女人们)只能抛弃小孩离开老人,百姓尤其感到苦不堪言。

(“衣衾”“期年”“违老”“苦”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句顺畅1分)(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考卷-附答案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考卷-附答案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零诊模拟考卷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②为庆祝“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了“国之声”合唱比赛,那响遏行云....的歌声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点燃了我们的青春。

③人不能饥饿着静候美丽理想世界的到来,正如涸辙之鲋....急需水一样,要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

④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你们憧憬它是正常的,但也别把它想得天花乱坠....,等以后上了大学,你们再慢慢体会其中的滋味吧。

⑤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⑥2017 年11 月20 日,中国第十六届城市智慧卡创新发展年会在海南省隆重开幕,我受举办方邀请,躬逢其盛....。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④⑤D. ②③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

①放荡不羁: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用来形容做事,而不是“画风”。

用错对象。

②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

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

使用正确。

③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使用正确。

④天花乱坠: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

此处是“想”,不合语境。

⑤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两边为难。

形容不管怎么做都有难处。

“左右”意味着面对的是两种状况,都让人为难。

该句在使用“左右为难”一词时,只取词中“为难”之意,忽视了“左右”的意思,不合语境。

⑥躬逢其盛:亲自参加那个盛会。

使用正确。

综上分析,①④⑤全都不正确,故选C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注: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完卷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成都高2018 届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8 届高三一诊模拟题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

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的。

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

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汤显祖曾指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

他通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

《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

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 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文(word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文(word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

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

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

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

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

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

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

【全国百强校首发】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全国百强校首发】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

“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

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

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

“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

“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

“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

“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

“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

“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

“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

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

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

”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完卷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显而易见,历史编纂不能算是一门科学。

它只能算是一个行业、一门艺术和一种哲学一个搜集史实的行业,一门通过将混乱的材料有意义地排列起来的艺术,一种寻求预见性观点和启蒙作用的哲学。

“当下乃为成事而拾掇的往昔,往昔尤为解惑而展开之当下。

”这大约是我们所相信的和所期望的。

就哲学而言,我们试图通过整体来了解部分。

就“历史哲学”而言,我们又试图通过过去来了解现在。

我们知道,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总体性视野不过是一种错觉。

我们并不知道人类的全部历史,在苏美尔人或埃及人之前,很可能就已经存在过许许多多的文明。

我们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进行发掘!我们必须从局部知识入手,而且必须暂时接受所有的可能性。

就历史而言,和科学与政治学一样,相对性至上,一切公式皆应受到质疑。

“历史嘲笑一切试图强迫将其纳入理论范式和逻辑规范的举动;历史是对我们概括化的大反动,它打破了全部的规则;历史是个怪胎。

”或许,因为有这些限制,我们才能从历史中学到足够多的东西,去耐心地承受现实,并尊重彼此间的歧见。

(节选自[美]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倪玉平等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

B. 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相互矛盾的证据或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已经遮掩蒙蔽了历史,我们也有可能曲解历史。

C. 由于变化的加剧,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的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更加不可确信。

D. 试图通过整体来了解部分,试图通过过去来了解现在,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所以我们并不知道人类的全部历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历史学家并不确定自己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的历史规律。

B.亚历山大新帝国的分崩离析和腓特烈大帝避免了一场大灾难,文章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国王的品行和思想对国家命运有重要作用。

C.“历史是个怪胎”,说的是历史和科学与政治学一样,一切公式皆应受到质疑。

就历史而言,概括不出任何规则。

D.我们并不知道人类的全部历史,历史相对性至上,所以我们才能从历史中学会耐心地承受现实,和尊重彼此间的歧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说明历史已经被蒙蔽或者曲解,我们很难知道真实的过去。

B.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的私人偏好仍然会影响他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和表达。

说明绝对真实地表述历史是不可能的。

C.历史编纂搜集史实,将混乱的材料有意义地排列起来,寻求预见性观点和启蒙作用。

所以它和确定性至上的科学不同,相对性至上。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我们很难知道真实的历史,很难概括出历史的规律。

而这又让我们从历史中学到足够多的东西。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14分)幸存者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

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

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

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

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

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掷去。

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

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

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

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

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

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

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情节设置颇具匠心,既有线索的设置,又有悬念的制造,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情节在人和狗的命运悬念中发展,牢牢地抓往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本文对狗的描写也十分细致,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尤其是多次描写到狗的眼神,作者想借此来衬托出主人公无助、矛盾、内疚、感激的心理历程。

C.本文将人和狗进行了对比,在同样饥饿的状态下,人总是想着杀狗自保,而狗却始终守护主人,表现了人性的肮脏与狗性的善良,突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

D. 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同时留下了艺术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5.本文采用的叙述视角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答:▲6.主人公的武器“尖刀”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