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中国30年来的发展变化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最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资料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二.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亿元,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2 亿元,年均新增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年均增长%;到1978年为1 ,年均增长%。
我看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
我看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我们在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历史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多年。
这60年的时间里,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这两个三十年中,社会各个层面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和利弊关系,这对于新中国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前三十年:查阅资料前30年中,新中国可谓是在荆棘中爬行,虽然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经历了巨大的浩劫。
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这改革开放前的30年?又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中的失误?这段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在这一次的实践调研过程中,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得来的。
前30年,虽然有重大失误,甚至于有“文化大革命”这样全面性的、长时期的“左”的严重错误,但是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国防各个方面,应该说还都是取得了重大成就的。
从政治上讲,主要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这些政治制度延续到今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人质疑,在经济建设方面,这段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任何历史,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对当代的我们都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比如说突破苏联模式。
当时,在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只有苏联一个国家。
所以我们只能借鉴苏联的一些模式,包括制度、机制。
非常可贵的是,我们党逐渐发现了苏联模式里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主席果断地提出要突破苏联模式,找到一条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个提法今天看好像没有什么稀奇,但在当时要具有理论勇气和智慧。
当时也确实做了探索,这个探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八大会议和八大会议之前毛主席做的《论十大关系》讲话当中。
新我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下:
经济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国有企业垄断市场,经济增长缓慢,人均收入水平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推行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社会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封闭,人们思想受限,生活水平低,教育匮乏。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开放,人们思想解放,生活水平和医疗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
文化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面临挑战,在意识形态上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面临多元化趋势,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政治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体制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向改革开放道路转向,政治改革从一党专政向多党制和民主制度转化。
外交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以自我封闭为主,经济贸易只集中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
的经济贸易和交流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三十年最大区别究竟在哪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三十年最大区别究竟在哪说到毛泽东时代(1949-1979)和邓小平时代(1980-2010)的差别,有很多说法。
其实,如果我们如果以生产力标准——即“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的标准来看,可以对这前后三十年的区别做这样一个界定:前三十年是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三十年,而后三十年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三十年。
毛泽东时代,政治挂帅,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因而经济成为政治附庸,成为领袖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工具。
比如,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伟大领袖好大喜功,赶英超美,于是制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游戏。
直接导致五十年代末的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
而后来的十年浩劫更是登峰造极,毛泽东将他的继续革命推向了极致,为了粉碎他头脑中哪个莫须有的“阴谋”,他不惜将全国人民拉来充当炮灰,将全国都当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
刚刚开始恢复的国民经济,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那个“造反有理”的十年,群众造走资派的反,学生造老师的反,甚至连社会主义的“草”也起来造资本主义“苗”的反了。
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年代,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学生不上课了。
全国人民群情激昂,真的相信革命可以代替生产,吃社会主义的草一样可以干革命。
这就是现代迷信的力量,现代之中国,惟有毛泽东可以有如此非凡的政治能量,将全国人们都搞得神魂颠倒、如梦如痴。
还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领袖对知识分子的歧视轻视乃至蔑视,使得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在那个时代遭致严重压制,对生产力水平的贡献也因此降至零点。
如此这般的结果是,改革前30年,中国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1952-1978年期间,我国GPD增长率不算起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40%)低于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52%),GDP占世界GDP比重下降,从1952年的5.2%下降到1978年的5.0%,而从人均GDP来算,19 52-1978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2.34%),低于世界人均GDP增长率(为2.56%),1952年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不足1/4(23.7%);1978年为22.3%,而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60年-19 78年,世界人均GDP从446.5美元上升到1694.9美元,翻两倍,而中国只翻一倍,从97.5美元上升到155美元。
从数字看改革开放后30年
从数字看改革开放后30年刘日新改革开放后30年,经济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问题也很多。
本文不是写文章长篇大论,而是从从宏观经济数字看近30年,这样一目了然。
数字,基本上都是用国家统计局的;少数数字,国家统计局没有的,用其他权威部门的,或用联合国的或世界银行的。
目前主流媒体上也有大量数字,但一般是报喜不报忧,许多值得注意的重要数字看不见。
这里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既报喜也报忧,特别是要提出那些严重堪忧的被忽略、也可能是当事人不懂的数字,以唤起广大群众乃至领导的关注,改变目前媒体上的这种不良状态。
1、经济总量大增。
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49530亿元,在世界上的位置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为第4位。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6年增加至2010美元(《中国统计摘要2008》指出,这是世界银行数),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步入了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应当看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其取得,是以资源、环境、人力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
所以学术界提出要搞绿色GDP,简单的说,就是要扣除那些需要多年才能弥补(有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牺牲,对现有的GDP打一个相当大的折扣。
还应注意,现有的成就,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前进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
离开原有的基础,那能取得今天的成就?2、增长速度过快。
近30 年经济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从1979-2007年,GDP增长了14倍多,年均增长9.8%。
2003-2007年,连续五年GDP增长速度在10%以上(2003年为1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年为11.6%),2007年更高达11.9%。
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罕见的。
在经济过热的同时,爆发了几次通货膨胀,党和政府不得不治理整顿或进行宏观调控。
可现在我们的官方和主流学者,却在大肆宣扬当前的经济是“平稳较快”发展。
近30年经济增长速度,比前30年的速度为快。
从1950-1978年GDP增长了6.9倍,年均增长7.4%。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全盘否定前30年的历史是极端错误的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要充分肯定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
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在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建设,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其困难可想而知,建设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毛泽东等开国元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将一个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肯定前30年的探索和成绩、正视前30年的错误,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二、后30年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亦引人注目,回避这30年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比数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比数据第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对比数据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成就:(1)GDP已达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9%,突破3.6万亿美元,世界第四。
(2)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
财政增幅几乎等于GDP增幅的3倍。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
世界第三。
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
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
当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前进乏力时,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一)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十年中国之变化
从1980——2010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没有政治动荡的三十年,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有各种腐败、贪污腐化行为,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中国迅猛的向前发展。“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当时听起来感觉很苍白,现在我们见证了奇迹和它的伟大,让事实说话,这一切不得不让我们更加佩服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预计未来,详见未来的能力。为小平喝彩,为中国加油。
$46674.5亿美元
(¥386418.19亿元)
$58031亿美元
(¥277562.27亿元)
$3902.948104亿美元
(¥18667.8亿元)
$30300.5亿美元
(¥144927.29亿元)
$27895亿Biblioteka 元(¥41786.71亿元)
$3034.45亿美元
(¥4545.6亿元)
$10593.8亿美元
附表中是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年中日美GDP的对比数据
$146241.8亿美元
(¥972507.95亿元)
$59847.07亿美元
(¥397983亿元)
$54742亿美元
(¥364034.3亿元)
$98170亿美元
(¥812749.43亿元)
$11983.89亿美元
(¥99214.6亿元)
(¥15869.51亿元)
各年份美国与中国的GDP之比,日本与中国的GDP之比见下表
9.2
3.5
14.9
7.8
8.2
3.9
2.4
0.9
王成军,中国石油大学附中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开篇,以一连串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GDP从占世界1.8%升至6%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9.8%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6.1%的速度,而且与日本、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速不相上下。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
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从1132亿到5.1万亿元财政家底愈发厚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国家财力的迅速增加。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
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
国家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
经过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1949年中国成立,经济被国家集中掌握,实行
计划经济和封闭政策,国家控制企业、商品和价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后: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新时代,推行市场经济
和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国家经济逐渐放开,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商品价格逐步由市场决定。
与此同时,外资进入、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也加快了国际交流,为中国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
模式和路径。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启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分化仍然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同时,自由市场的经济动力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下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之,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中国真实GDP揭秘:过去30多年经济增速仅每年7.2%
中国真实GDP揭秘:过去30多年经济增速仅每年7.2% 几乎每一个说到中国过去三十年中异乎寻常地经济增长状况的文章都会将以下两点作为事实来描述:1.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的有平均每年10%的增速;2. 中国的长期增长记录在近代史上无法被超越。
但是非营利机构经济咨商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这两个说法可能都不正确。
由咨商局高级顾问,经济学家Harry X. Wu主笔的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在1978年到2012年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每年7.2%,实际上并没有达到10%这个程度。
Harry X. Wu还在报告中指出,如果观察过去二十年中多个亚洲经济体的表现,它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四倍的增长——这意味着,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也不是经济增长的世界冠军,第一名应该是日本,而紧随其后的是台湾。
这份报告说,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是要确定谁有自夸的权力,相反,企业会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制定投资计划,因此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时期。
Harry X. Wu写道,“当经济在现实中是放缓甚至苦苦挣扎时,数据的不准确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甚至会伤害营商,政策以及家庭规划的效率,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中国以外。
”很多经济学家都曾试图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记录中寻找漏洞。
很多人也指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于2007年,在与美国大使的一次谈话中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不太可靠的”统计数据。
据报道,时任辽宁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说,他更愿意观察电力、铁路货运以及贷款等指标的统计,来更好地评估经济活跃程度。
和很多经济学家一样,Harry X. Wu也认为中国高估了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同时低估了通货膨胀的表现,这意味着经过通货膨胀修正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每个季度都受到极大关注的数字相比应该有的水平更高。
他也指出,政治上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希望超越国内生产总值目标的欲望,实现这个目标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今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着经济。
而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逐渐富强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看见,当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已有68个年头。
我们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徘徊中前进的2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
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
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
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 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而印度现在的铁路里程也才只有6万5千公里。
也就是说印度在独立63年间只建设了1万公里的铁路。
相比之下,可见中国进步的步伐。
现在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8万6千公里。
按增长速度的倍数来看,也不如前30年。
中国在1978年改革前的粮食年产量就到达了3亿吨的水平。
而印度在2009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2.2亿吨。
并且在1978年时中国只有9亿人口,而现在的印度有12亿人口。
国家安全问题解决后的邓小平时代的中国的主要任务就理所当然地从国家安全建设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这两个问题上来。
因此邓小平时代军事投资少、基础建设投资少、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少。
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改善民生,主要就是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但物质生产没有跟上,因此在80年代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在改革前30年,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远高于工农业总产值的2% (可能是2.6%左右)。
而在改革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只有0.6%。
即使在中国一再强调技术进步、宣传科学春天的今天,这个数字也才勉强高于1%。
中国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技术进步方面是很落后的。
中国在前30年的主要成就:1、解决国家安全,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前30年的中国为解决民族独立、国家安全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中国在清朝末期陷入长期积弱。
西方列强从18世纪中期就开始侵略中国。
使历史悠久、极其富有自尊心的中华民族遭受巨大屈辱。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西方列强的军队可以在中国横冲直撞,他们可以在中国成立国中之国,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处于次等民族的地位。
实现民族独立,让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掌握自己的民族命运是中国人近100多年的愿望。
任何人能领导中国人实现这一愿望,都是一个功炳千秋民族功臣。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刚刚新成立的人民政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安全不得不被置于远高于经济建设的地位。
因此,新中国在前30年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
虽然说新中国在49年建国,但那时中国并没有完全解放。
至到1953年底,西南地区的土匪才全部肃清。
新中国政权刚刚成立,国内还没有完全稳定,虽然中国人渴望和平,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参与朝鲜战争虽然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地缘政治,朝鲜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历朝历代都认为朝鲜可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
正是这种原因,中国人才被迫卷入该战争,中国才高呼着“保家卫国”的口号进入朝鲜。
3年多时间内,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凭借相对简陋原始、处于绝对劣势的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以世界最强大国家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的17国军队作战。
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一胜利是中国在100多年来,首次取得的战胜西方列强的胜利,这一胜利一洗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戾气,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坚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中国人达到空前团结。
这也是一场拒敌于国门之外的胜利。
正如彭德怀元帅所说:这场胜利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59年中国还在西藏平叛。
62年又被迫和印度冲突。
60年代末期又有和苏联冲突的危险。
在那个随时准备打仗的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服从于国家安全建设。
当时国家30%以上的财政收入要投入到军事有关的项目中。
这对一个本身就贫穷的国家来说,负担非常沉重。
虽然大量的国家安全方面的投入并不能见到经济效益,或者说经济效益会很差,并且必然会影响到中国整体的经济的正常发展。
但中国为了解决民族生存问题,这样做也是必须的。
到70年代末,直到中国拥有原子弹、氢弹、火箭、核潜艇后,中国安全问题才基本得以解决。
按邓小平自己的话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最大前提就是中国终于可以期望5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这个50年的和平发展机会是改革30年前用巨大经济代价和牺牲换来的。
2、初步工业化。
在改革初期,中国已经拥有相当完整的的工业体系。
中国195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有191.0亿元,1978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高达4237.0亿元(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8年间增加了22倍多。
2009年中国工业产值是156,958亿元。
虽然按表明数字计算78年后的三十一年间中国的工业经济增长了37倍,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就会完全不一样。
前三十年中国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几乎没有通货膨胀。
数据的对比性更好。
那22倍的增长是货真价实的。
并且那些产值的收益者是中国人及其中国人那个国家。
而后三十年通货膨胀严重,前后对比性不好。
并且现在的产值的很多一部分虽然是在中国产生的,但是是属于外资的,不是中国人的。
或者说收益者不是我们中国人。
我们不是常说中国得到了GDP,外资得到了利润吗?前三十年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后三十年相比毫不逊色。
3、农业基础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50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粮食产量:13213万吨棉花产量:69.2万吨油料产量:297.2万吨猪年底:6401万只羊年底:4673万只。
到改革前1978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粮食产量:30477 万吨棉花产量:216.7万吨油料产量:521.8万吨猪年底:30129 万头,羊年底:16994万只。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的粮食产量从50年的1.3亿吨增加到78年的3亿多吨,28年间增加了1.3倍多。
现在中国的历史记录是5亿吨,在后三十二年只增加了还不到0.7倍。
这就是说中国在前30年农业的增长速度比后三十年还要快。
作为对比,比中国耕地还多的印度的粮食产量记录是2.5亿吨。
2009年印度的粮食产量也只有2.2亿吨。
并且2010年的印度比1978年的中国的人口要多两亿多。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85%仍然是前30年修建的。
可以说没有前30年,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农业发展。
70年代中期成功的杂交水稻被评为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在分田到户前,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在中国发生。
那时几乎县县都建立农业机械厂。
但这一农业现代化进程被改革开放打断。
把中国人干了几千年的以家庭单位的农业经济当改革,本身就是荒谬的。
失去了农村集体经济,以农村经济为依托的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体系和互助体系全被打破。
以至于后来成为严重的农村问题。
4、基础建设。
铁路、交通、农业的基础在那个时代发展迅速。
远超改革时期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中国前30年年均新建铁路1000多公里。
而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年均只能建300公里的铁路。
考虑到前30年中国更差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前30年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成就更来之不易。
5、扫盲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文盲率是80%,到80年代初中国的文盲率降低到20%。
在一个贫穷的国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这也是中国在改革后能有大量的熟练工人的原因。
6、人均寿命的大幅增长。
由于生活的改善和全民性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前30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期望值从35岁增加到65岁。
相反,中国人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由于中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崩溃和环境污染,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下降的。
和周边国家相比,中国在改革前人均寿命期望值的增加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
韩国人的人均寿命期望值从1955年的47.5岁增加到1980年64.8岁。
中国同时期从40.8岁增加到65.3岁,而印度同期从38.7岁只增加到52.9岁。
各国人均寿命期望值的变化及预测7、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组织起来。
民族自信心增强。
这一点也只有第一代领导人做到了。
改革后的中国在这点上走在相反的道路上。
8、建立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由于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解决和与西方的长期较量,中国在70年代逐步和西方改善关系。
这是中国后来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基础。
对西方交流并不是从邓小平时代开始的。
大量的技术引进在7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
新中国有三次比较大规模的科学技术引进浪潮,一次是50年代从社会主义阵营的技术引进,70年代初期和西方关系改善后出现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
改革后出现了第三次。
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引进浪潮中引进的技术已经都被中国人成功吸收,成为真正的洋为中用。
而第三次呢?直到现在中国还没有掌握电视机核心技术。
因此中国花巨资引进一代生产几年,再花巨资引进下一代技术。
以对外贸易为目的的广交会是从57年春季就开始了。
因此,现在声称改革后才对外开放,其实是夺前人之功。
最近30年中国经济确实有进步。
但不能用现在的进步来否定前30年的进步。
中国现在宣传背后的逻辑是荒谬的。
以同样的逻辑,再过三十年,经济又会有大进步,难道那时的后人就能以那时的进步否认现在30年的进步吗?我们也不能以现在走不同的路取得大发展就否定过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