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 (一)实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 长质量和效益 (二)实行优化经济结构战略,着力推进结构优化升 级 (三)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实行推进城镇化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五)实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着力开拓我国经济发 展空间 (六)实行全面推进改革战略,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 发展体制机制 (七)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着力提高开放型 经济水平
(二)严峻挑战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之路 不会是平坦的,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 从国际上看: 第一,世界现有经济强国的制约因素在加剧。 第二,全球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第三,外部需求短期内难以有明显好转。 第四,全球性的各种问题交织显现。 从国内看: 第一,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第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第三,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 第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
实经济大国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同比增7.7%,达到568845亿元人民币,约合9.33万 亿美元。 部分省市人均经济总量接近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 人均2013年为6629美元,世界排名第86位。部分省 市总量和人均GDP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 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稳 居世界首位。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2013年,我国进出 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位稳居世界第一。已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 一位。2013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82万亿。
(二)经济强国的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2012年美国、中国、日本、 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 为:21.8%、11.5%、8.3%、4.7%、3.6%。 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可以通过从事研 发的科学家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数量 和研发经费这四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 服务业所占比重。一般认为,一个具有高端化产业结构 的经济强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应在70%左右。中国 的服务业产值占比仅为43.7%。 城市化率。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3%,一般认为发 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普遍超过70%。 国际储备货币占比。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还 不到1%。
三、世界上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 (一)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 第一,重视抓住发展的机遇。 第二,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 第三,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第四,重视城市化的推进。 第五,重视体制机制的变革。 第六,重视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七,重视对外开放的扩大。
四、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机遇和挑战 (一)战略机遇
我国迈向经济强国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二、经济强国的标志和目标
(一)经济强国的标志 第一,具有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规模,并拥有较高的人均收 入水平。 第二,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相当一批核心关键技 术。 第三,具有高端化和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产业分工中 占据有利地位。 第四,具有高度的城市化,并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城 市群。 第五,具有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发达稳健的金融体系。 第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拥有较强的国际影 响力。
从国际方面来看: 第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 第二,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利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 第四,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从国内方面来看: 第一,我国经济具备更大规模发展的实力。 第二,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坚实。 第三,城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第四,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第五,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将为经济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战略步骤和目标可表述为“两步 走”: 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 元,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目标。 第二步,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国内生产总 值的世界占比达到20%左右;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迈 入世界前五名国家的行列;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 重达到60%左右;具有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与 世界知名品牌;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形成一批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达到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