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

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

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洪敏燕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察,因此,搞好初中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显得必要而紧迫,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让学生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他们终身受益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情感价值观等局限,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赏析方法和技巧,并自觉运用到课外古诗词的赏析中。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除了“三赏”教学法,即赏“情感”、赏“技巧”、赏“妙语”,效果比较明显,特以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课本所选古诗词为例谈谈看法。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察,因此,搞好初中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显得必要而紧迫,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让学生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他们终身受益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情感价值观等局限,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赏析方法和技巧,并自觉运用到课外古诗词的赏析中。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除了“三赏”教学法,即赏“情感”、赏“技巧”、赏“妙语”,效果比较明显,特以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课本所选古诗词为例谈谈看法。

一、赏“情感”“诗言志”、“诗缘情”,诗人写诗,绝非无病呻吟,往往有感而发,感于外面发于“情”。

通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是赏析的第一步。

古诗词抒发的感情不外乎以下几种:1;爱国情感(忧国忧民,杀敌报国),2,人际间真挚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3,思乡之情,4,热爱山水田园,5,抒发壮志豪情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忧郁,6感时伤怀。

归纳出这几种情感并非让学生对号入座,而是帮学生初步确定诗的主旨,不至于曲解诗人的情感倾向。

曲径探幽——浅谈古典诗词意境美鉴赏

曲径探幽——浅谈古典诗词意境美鉴赏

— 兹|. j 孚琥
曲 径




浅谈 古典诗词意境 美鉴 赏
0葛

性 和灵活性 ,审美 情感 的丰 富性 ,充分调 动起 学生体验 , 其 内容包涵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更是让人拍 想象和领悟等心理机能。 案叫绝 。在新课标 的要求下 ,语文教师如何在迷人深邃的诗 歌森林 中恰当采撷 ,引领学生 自觉地品读 、感悟,很值得探 讨。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可供操作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 , “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送 孤
须介绍辛 弃疾的生平 及写作背景 。然后 ,又要 学生联系此 流 ”,让 学生在脑海 中想象 当时 的船 帆、晴空 、楼 台、江 诗破折 号前后 的内容 ,体味本文对 比的写作手 法,加深对 水——名满天 下的孟浩然 乘船漂流而 去,豪放 多情 的李 白

巧妙点拨 ,激发想象,进入意境
诗词审美教 学中 ,教师 能否巧妙地 启发学生张开想 象的翅 说明 了诗歌丰 富的想象 。诗歌中常常采用 “ 白”的艺术 空 膀 ,再现诗 词的艺术 形象,是学生 能否进入意境 的重要 因 手法 ,诗人在 写景叙事 的基础上并不 直抒胸臆 。教学中应 素。能否启 发学生想象 ,首先取决于教 师 自身对诗词 作品 通 过创设某种 意境 ,让读者 去想象和体会 诗中所蕴涵 的思 体验感情 的深广度 。教师 发现诗句 中的 “ 弦外之音 ,言外 想 感情 ,达到无 声胜有 声的效 果。如苏 东坡 的 《 念奴娇 ・ 赤 之响 ”越 多,形象就越有 可能通过 教学中的点拨传 递给学 壁怀古》 ,诗 人思维极度 的活跃 ,凭着 高超的想象 力描绘 生 ,触发 学生的灵感 。教师如从学 生的知识水平 ,生活经 长江 “ 惊涛 拍岸 ,卷起 千堆雪 ”这样 波澜壮 阔的场面 ,具 验 的实 际出发 ,设计 一系列 的提 问和启示 ,诗 中描绘的形 有永恒 的艺术魅力 。学 生在欣赏这些 诗歌的 同时 ,他 们的 象就会活灵 活现地浮现在 学生 的脑 中,学生就容 易进入诗 想象思维也 随之被激发 ,随着古人一道进 入历史 的时空隧 道,与古人作一神游交往。 如教学 《 破阵子 》,教师第一 次范读时 ,读 “ 了却君

浅谈古诗词的鉴赏

浅谈古诗词的鉴赏
涧 岂 能 留 得 住 , 终 归 大 海 作 波
涛 )简要分 析诗 中塑造的 “ 布” , 瀑 这一意象 。可 以这 样说 : 涓涓细流 不辞 辛苦 , 汇集 成一落千 丈 、 雄伟
壮 观 的 瀑 布 ,而 后 又 谢 绝 溪 涧 的 挽留, 继续 向前 , 决心化作 汹涌澎
湃 的波 涛 f 层 含 义) 表 。这 “ 布 ” 瀑 乃
场的厌恶。
过了解物象 的性质把 握诗 人的感
情 主 旨 , 乌 鸦 象 征 着 凄 凉 , 和 如 柳 送别有关 , 云象征着游 子等等 。 浮 通 过 展 开 联 想 和 想 象 ,感 受 生 活 图景 的 性 质 ,分 析 写 景 用 了 哪 些 技 巧 。第 二 步 , 会 感 情 。体 会 作 体 者 所 抒 发 感 情 的 基 调 ,分 析 采 用 了什 么 抒 情 方 式 ,抒 发 了 什 么 感
情 。第三 步, 体会物象对读者的感 染作用 。 在考 题中 , 对命题 形式 、 题 答
步 骤 、答 题 要 点 要 有 十 分 清 楚 的 把 握 。命 题 形 式 , 如这 首诗 塑造 了 什 么 样 的 形 象 ? 试 说 说 这 首 诗 中
三. 意象鉴赏 。主要指作 品中 具体 的 人 、 、 等 。意 象 含 义 : 物 景 表
静 、 瑟 、 机勃勃 、 寂凄清 、 萧 生 孤 雄 浑壮 丽 、 郁忧 愁 、 谐 静谧 、 沉 和 开 阔苍 凉 、高远辽 阔等 ,注意要 能 准 确 地 体 现 景 物 的特 点 和情
调 。最 后 不 要 忘 记 分 析 作 者 的思 想感情 。 对 命 题 形 式 同 样 要 十 分 清 楚 。命 题 形 式 如 这 首 诗 营 造 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围) 氛 。提 问 变 体 : 这 首诗 描绘 了一 幅怎 样 的 画面 ? 表 达 了诗 人 怎 样 的思 想 感 情 ? 这 首 诗 描 写 了 什 么 样 的 景 物 ? 体 会 意 境 简单说就 是“ 客观形象 + 主观感 受 +交 融 了 的意 境 ” ,语 言 切 忌 空 洞 , 答 具 体 。 比如 光 答 “ 达 了 要 表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鉴赏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鉴赏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鉴赏作者:郭建富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17期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古诗词鉴赏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不少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字词句的水平上,很少对古诗词作进一步的赏析,有的教师虽然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就落不到实处。

笔者在教学中领会到,要提高古诗词教学鉴赏水平,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读——读出情韵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情韵并美。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

读可以分为音读、意读、情读和悟读。

音读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形成初步的感知,同时注意停顿和节奏,这是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

意读就是在音读的基础上,边读边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诗词句的含义,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诵读表演。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尤其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意味,有很多只有在读时才能感受得到。

同时也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如果读不出语气和语势,就不能确切地理解作者寄寓在诗词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或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二、品——品语言、品内涵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值得品味的“美点”很多,诸如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艺术手法美等。

可谓美不胜收,俯拾皆是。

要是“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当中首先要注意品味语言运用技巧,由此及彼地进行赏析。

其次品味古诗词的内涵,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方法。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自由诵出、找出最能表现诗词情感的词句并说明理由;也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在班上交流合作,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析——分析典故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赏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赏析古诗词

如何赏析古诗词

浅谈如何赏析古诗词[摘要] 诗歌的语言,强调字句的锤炼,讲究音韵的和谐。

近年来中考的语言鉴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准确使用,意象内涵的揭示,重要语句的理解赏析等方面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诗歌语言的大门。

提高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引导:一、古代诗歌的分类;二、注重朗诵节奏;三、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四、课内诗词中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五、诗词鉴赏表述程序。

[关键词]分类;节奏;多角度;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程序。

[正文]一、古代诗歌的分类1.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1)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近体诗形成以前的诗体和后世的模仿之作。

主要特点是格律较为自由,有别于近体诗,保持古风。

如《木兰诗》。

(2)近体诗:主要指格律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总的特点是限字数,定韵脚,调平仄。

律诗为八句四联,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如《春望》、《渡荆门送别》。

(3)乐府:原是秦时的音乐机构名,汉魏时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名称,它是相对于近体诗和一般五言、七言古诗的另一种灵活自由的诗体。

(4)词:起源于唐,盛行于宋,又称“曲子词”,演变于古代乐府,因句有长短,也叫“长短句”,最初是配乐歌唱的。

每首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曲调、字数及句数。

(5)曲:曲盛行于元代,成为“一代之文学”,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

曲有曲牌名,如《天净沙。

秋思》、《山坡羊。

潼关怀古》。

2.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3.从题材上,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

4.从风格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二、注重朗读节奏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最基本的要求注重朗读节奏。

1.按意义划分一般一个意义单位为一个节奏单位。

浅谈中考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浅谈中考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 学法指导 】
浅谈 中考古诗词 的鉴赏 方法
杨启 秀
( 贵州 省桐梓 县茅 石 中学 , 贵州 桐梓 5 6 3 2 0 0 )
摘要 : 对于初 中生来说 , 能够阅读浅显的古诗词, 学会 鉴赏古诗 , 了解古诗词表达 的思想感情 、 语言特 色、 常见的表现 手法等 , 可以说确实是个难点, 但 只要找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 就可以化难为易, 取得 实效。 关键词 : 鉴赏妙 处; 领悟感情 ; 品位语言及手法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2 . 0 文献 标 志码 : A

年贵州安顺 中考试题 “ 《 蒹葭》 第2 题” , 均考 到了同一类 问 题: 本诗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大致可以
分为 : 友情 、 思 乡( 思念 亲 人 或朋 友 ) 及 爱 国之 情 等 , 要 领会 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 还要 了解作者写作诗歌 抒 发 感 情 的背 景 。王 湾 的《 次 北 固 山下》 第2 题在 反 复 的 朗读
域 失分 还是 比较 多 ,凭感 觉或 一概 不 知者 大有人 在 。对 于 接触古诗词 的初 中生来说 , 可以说诗词鉴赏确实是个难点 , 但 只要 找 对古 诗词 鉴赏 的方 法 ,就可 以化 难为 易 ,取得 实 效 。为此 , 我根 据多 年 的语文 教学 实践 , 从 以下 三个 方 面粗 略的谈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以期对 中考的考生在鉴赏的 思 路和 方法 上起 到一 定 的指导 性作 用 ,最终 达到 提高 考生 的中考 成绩 、 增强 文学 鉴赏 能力 的 目的 。 把握 诗歌 的 内容及 主题 。 鉴 赏名句 ( 词语 ) 的妙处 在鉴赏古诗词时 , 反复的体会诗词的内容及主题 , 循着 定 的思 路 , 就 能鉴 赏名句 ( 词语 ) 的妙 处 。  ̄ n 2 O l 1 年遵义中

浅谈古诗词鉴赏

浅谈古诗词鉴赏

浅谈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不可忽视。

鉴赏古诗词,需要广博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首先,古诗词的词香语韵是其核心之一。

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对词汇、修辞、音韵的敏锐感知力和识别能力,感受其写作时音韵美感和表达情感的独特手法。

如《咏柳》的“衰草枯杨”、“春意阑珊”、《夜泊牛渚怀古》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是典型的古诗词用词技巧,在韵律与思想上,有着极为精妙的结合。

其次,古诗词也突出了其思想内涵。

需要借助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去理解其所表达的哲理和人性思考。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离别之痛与生命短暂的悲鸣,《登高》则表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生观察精神的融合。

最后,古诗词作者所面临的处境、心情和意境,也是鉴赏的重要层面。

从中品味其对生活和对人性之思考,反映出作家的个性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学环境。

综上所述,鉴赏古诗词不仅仅是在欣赏其文学价值,更是在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时代精神和人性哲思。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案例:1. 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品牌知名度高。

2. 产品质量可靠,赢得了大多数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3. 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并持续创新研发的产品具有竞争力。

4. 公司经营管理稳健,财务状况良好。

5. 公司在市场分布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Weaknesses (劣势):1. 公司未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竞争压力较大。

2. 公司管理模式滞后,运营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3. 产品创新速度较慢,新产品开发质量不尽如人意。

4. 人才留存率较低,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5. 公司地域覆盖较窄,国际化经营能力较弱。

Opportunities (机会):1. 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涌现,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古诗词的赏析都占有一定分值。

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掌握一首,根本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下面本人就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略提几个见解。

一、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关注题目。

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

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其实也暗示了作者在团圆之夜,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通过题目能了解到很多诗文的深意。

对理解该古诗文有很重要的意义。

2、关注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

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品味关键词。

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如刘禹锡的《秋词》,“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抓住古诗词中的景色描写。

古诗词的写作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

可写景,可抒情,可议论,可叙事。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首诗词中都有景色的描写。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方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

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浅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浅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句点 出越 中的在战争 中取胜 , 而承之 以战士锦衣还家 , 再转 而 写官 中盛冲 , 最后 以今衰作结 ; 闻王 昌龄左迁 龙示尉遥有些 《 寄》 起句点 明闻讯时间 , 句述王右迁 一事 , 而转到清明月 次 忽 作使者上来 , 然后 以共忧 患之意作 结。 由此可 见 , 材不 同, 题 即使是 同一个诗人 , 其起结 开合之法 也会有所 不 同。我们读 诗词从想想 它们 的章法 , 对记诵和鉴赏都有很大的好处 。
浅 谈 古 பைடு நூலகம் 词 鉴 赏技 巧
浙江省瑞安市碧 山镇 中学 黄景锋
【 摘 要】 古诗词鉴赏在高 中阶段是一 门非常重要的分学科 , 考、 从会 统考、 高考等试题来看 , 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 都 而且所 占比例越来越 高。然而, 现在很 多学生不会鉴赏古诗词 , 所以很有 必要 来谈一谈关于古诗词鉴赏有 关知识。 【 关键词】 古诗词 鉴赏 技巧
三 、 悉 诗 词 中 的 渲 染和 烘 托 熟
高 中阶段古诗词鉴赏与初 中有所 不同 , 以鉴 赏训练为 尤 主, 但这种鉴赏仍属初步鉴赏 , 即所谓 “ 就诗论诗 ” 不 涉及诗 , 的流 派, 艺术风 格 , 价等 高深 问题。其基 本要求 是 : 1 鉴 评 () 赏文学作 品的意象 , 意境 , 情感 , 语言 和表 达技巧 。( ) 2 评价 文学作 品的思 想 内容 和作 者 的观点态 度。根据 这一 具体 要
四、 握诗词 中的常见典故 把
诗词 中的句法跟散文有 许多不 同。最 明显 的是 , 诗词 中 经常 出现倒装包 , 例如 “ 素衣 莫起风 尘叹 ” 意思是 风尘 中莫 , 起“ 素衣化缁 ” 叹 ;多情应笑我” 意思是应笑我情 , 之 “ , 这一类 倒装包算是 比较简单 的 。在词 中有 时还 出现 比较复 杂 的倒

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

进诗 人 内心 及诗 本身 的世 界 。所谓 “ 为知 者赏 ” ,伯 牙 鼓琴 , 音 知音 善赏 的钟子 期听 琴音而 知 雅意 ,领 会到伯 牙 “ 巍巍 乎 志在 高 山 ,洋 洋乎 思在 流水 ” 的意情 诗意 ,所 以诗 人在 “ 情往 似 赠 ,兴 来 如答 ”中,暗 含着 一种 “ 者 ”在文 本之 中 。杜 甫在 读懂 了李 读 白,看 到其 诗后 赞道 : “ 笔落 惊风 雨 ,诗成泣 鬼神 ”。读诗 、 品 诗 只作 “ 旁观 者 ” “ 外人 ”的话 ,那 不如 不读 、不看 。其 次 , 局 品味 诗 的意 境 , 要 引 导学 生 充 分发 挥 其 丰 富 的想 象 力 。 古诗 词
三 、把握 古诗 词的语 言特 点 语 言 是 诗 歌 塑造 艺术 形 象 的 手 段 , 因 此 ,读 诗 需 要 通过 语 言才 能领悟 诗 歌的 意义 和情 感 ,进 而 咀 嚼其 中的味 道 所 以, 正 确理 解古代 诗 歌 的语言 是鉴 赏诗 歌 的重 要一 步 。语 言 是诗 歌的载 体 ,分析语 言 是进 行文 学鉴 赏 的重要 环 节 。诗歌语 言 的特 点主要 有 : ( )清新 。其 特 点是 用语新 颖 ,不 落俗 套 。 ( )平 淡 ,也 1 2述 ,或用 白描 , 不加修 饰 ,显 得真 切深 刻 ,平 易近 人 。 ( )绚 丽 。其特 点 是有 富 丽 的 3 词藻 、 绚烂 的文 采 ,奇 幻 的情 思 。 ( )明快 。其 特 点是 斩钉 截 4 铁 ,一语 破 的 。 ( )含 蓄 。其特 点 是 意在 言 外 ,常 常不 是直 接 5 叙 述 ,而是 曲曲折折 地倾 诉 ,言此 而 意他 ,或 引而 不发 ,或欲 说 还 休 ,让 读 者去 体 味 。 ( )简 洁 。就 是干 净 利落 ,言简 意赅 。 6 诗 歌 ,是语 言 的艺术 ;语 言 ,是诗 歌表 情 言志 的外 壳 ,也是诗 歌 塑 造形 象 、反映 思想 内容 的唯 一媒 介 。 因此 ,只有准 确 理解 了诗 歌 的语言 ,才有 可 能对其进 行更 进一 层 的判断 、鉴赏 和评价 。 总之 , 学习诗 歌只 要 在平 时加 强积 累 ,注 意训练 ,赏 析 时考 虑 全面 ,不 留疑 点 ,就可 以快 速 、全面 、准 确地 对其 进行 赏析 。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发表时间:2012-07-09T09:17:11.3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华丽[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河南镇平一高中王华丽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古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

古诗词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词的本质所决定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有方法可寻的。

一般而言,诗歌鉴赏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反复诵读, 品出诗味;体会意境, 把握情感;品析语言, 领悟旨趣。

一、反复诵读,品出诗味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最直接的方式,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语言的凝练和集中,决定了赏析诗歌首先要反复诵读,尤其是古诗词更要加强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理解字句,体会形象,把握意境。

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

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使静止的诗歌行动起来,变成听得见、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将我们更快更深入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把诵读放在首位。

在课堂上,可通过单人读、双人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达到熟读成诵。

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不妨把音乐引进来,给诗歌配一段音乐朗诵,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

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

诵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

浅谈古诗词理解

浅谈古诗词理解

浅谈古代诗词的理解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语文组杨素莲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积累太少,无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致丢分严重。

其实,理解诗歌是有方法的。

如何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呢首先,通读诗歌拿到试题后,先通读一遍诗歌,对诗歌有个整体印象。

通读时不能忽略标题和注释。

标题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含有关键信息,有时我们可以从标题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这些信息,,有时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例如《春夜喜雨》,标题中的“喜”字,就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再如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标题已告诉了我们时令,也隐约传达出了情感。

而注释,通常有对作者和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要想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有个准确的理解,注释是不可忽视的。

从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的尸体来看,加注释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难懂的词语,不加注释,容易形成理解障碍;②生僻的字,加注释便于识别;③典故;④交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⑤对前人有争议的诗歌列出不同的理解,以供参考。

做到知人论世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关注作者阅读一首诗歌,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处境如何等,对理解这首诗能起到引导作用,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杜甫的诗歌,在语言方面,沉郁顿挫;在内容方面,关注现实,同情百姓疾苦。

如果在考试中遇到杜甫的诗歌,我们就可以朝这方面去思考,即使不是这样的风格,这些内容也可以是一种参照和提示,因为“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而行之也是模仿”。

我们关注作者,做到知人论世,这会成为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第三,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这一步是细读诗歌的过程。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浅谈古诗鉴赏从何处着手

浅谈古诗鉴赏从何处着手

浅谈古诗鉴赏从何处着手作者:叶云云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2年第50期每次考试,有不少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古诗歌的鉴赏分析题有畏难情绪,感觉不知何意,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分析诗歌寓意。

每次开成绩分析会时,也有部分老师针对此类现象痛惜地说:“古诗歌鉴赏丢分现象严重,甚至尖子也不例外。

”的确,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师生确实遭遇了不少诗词鉴赏过程中老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鉴的难题和尴尬。

然而,古诗鉴赏这一题型在中考或高考时是不缺席的,面对此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是关键。

笔者总结了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反思与实践,并结合近年来的一些中考题型,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一、看题、序、注。

1、看题目,找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地方,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而诗歌的题目往往是全诗内容的体现。

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紧紧围绕“望月”展开,诗人由望月写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看序言,明意图。

交代写作缘由和思想内容,则为序。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便有典型的序言介绍:“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醉酒后赋词以表达节日之兴,并寄托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二、分析意象。

意象,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心中的物象,诗人借助意象来达到抒发内心臆愿,表达内心情感思想的目的。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谐音“留”,写出了对友人的情重与不舍。

古诗常见的意象有以下几种:1、表达离愁别绪、漂泊的愁苦之情:“孤舟、征帆、长亭、杨柳、西楼、芳亭、羌笛、杨花”等;2、表达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与眷恋:“月亮、大雁、鸿雁、蟋蟀”等;3、表达凄凉、哀伤、悲痛、落寞和衰败:“杜鹃、猿啼、秋蝉、梧桐、白霜、烟雾、秋风、西风、夕阳”等;4、表达惜时、人生短暂和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绵长愁苦等情绪:“落花、落红、残红、流水”等。

古诗词鉴赏浅谈

古诗词鉴赏浅谈
神 州 文学
对州
古诗词 鉴赏浅谈
周 晓葳
河北涿州 中学 0 7 2 7 5 O 摘要 :读懂诗题和利 用好诗后注也不 失为快速 懂得诗歌 个特殊 的 日子在茫茫的太湖上漂泊。仔细品读这些表明时 的好 方法。标题 即诗文之眼睛 , 题 目往往 有点明诗歌 内容 , 奠 间地点 和事件 的词语 , 作 者的心境就大致可此 , 透视 诗题 , 有 时就 可以知道诗 的 内
容, 甚至洞悉诗歌 主 旨。 关键词 : 古诗词鉴赏 标题 诗后 注
再如《 邯郸 冬至夜思 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 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 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题 目中的“ 冬至” 一词点明了时间。 在唐代 , 冬 至是一个重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 , 每次高 总复习时 , 老师都 要 的节 E t , 朝廷里放假 , 民间互赠饮食 , 穿新衣 , 贺节 , 非常热 会带领 同学们针对不 同题型做大量的专题训练 ,但 收效并不 闹喜庆 。 但是在这样 的一个 日子 , 诗人是怎样度过的呢?从标 显著 , 究 其原因 , 很多学生根本读 不懂诗 的内容主 旨, 思想感 题 中“ 邯郸” 这个地点词可见 , 诗人并未在家 中, 而“ 思 家” 则直 情, 虽然 熟记了大量 的鉴 赏术语 、 解题步骤 和答 题方法 , 也终 接抒发情感 。仔细审读题 目, 诗 的内容主 旨就很简单了。 究是舍本求末 。由此看来 , 读 懂诗才是答好 题的前提 。 那 么理 ( 四) 由题 目看题材 解诗歌 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就针对这两个方面谈一谈 怎 有一些诗歌 , 从题 目可以看 出题材 。 比如 《 送元二使安西》 样快速读懂诗歌 : 是送别诗 ; 《 京 口北 固亭怀古》 《 忆昔 》 是怀古诗 ; 《 春怨 》 是闺怨 首先要读懂诗 的题 目: 标题 即诗文之 眼睛 , 题 目往往有点 诗 ; 《 从军行》 《 征人怨》 是边塞诗等等 。 不 同题材 的诗抒发不 同 送别 诗表达离情别 绪 ; 咏物诗 托物言志 , 边塞诗 或歌 明诗歌 内容 , 奠定 感情基调 的作用 , 因此 , 透视 诗题 , 有 时就可 的感情 : 以知道诗 的内容 , 甚至洞悉诗歌 主旨。 颂祖 国边塞 的大好河山 、奇特风光 ,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 懂得诗题可 以从 以下 四个方面人手 望、 奋勇杀敌的气概 、 报效祖国的决 心等等 。 还有认真阅读诗后注 : ( 一) 关注题 目中显示情感的词 例如 : 《 落 日怅望》 马戴 不少诗 歌鉴赏题都有 注解 , 或介 绍作者 , 或交代 背景 , 或 孤云 与归鸟 , 千里 片时间。 解释生僻字 、 典故 。任何一个注解均是一种 暗示 , 只要给了诗 后注 , 就必须认 真读 , 一定会对 理解诗歌 的感情主 旨有帮助。 念我何 留滞 , 辞家久未还 。 微 阳下乔木 , 远烧 人秋 山。 例如 : ( 2 0 0 8 年湖北卷 ) 临水不敢照 , 恐惊平昔颜 。 《 临江仙》 侯蒙 标题 中的情绪词“ 怅” 字是惆怅之意 , 抓住 这个词语 , 就可 未遇行藏谁肯信 , 如今方表名踪 。 无端 良匠画形容。当风 以初步判断整首诗 的感情基调是惆怅 、 失意、 伤感 的。再结合 轻借力 , 一举人 高空 。 诗 中“ 孤云” 、 “ 归鸟 ” 、 “ 微阳” 、 “ 秋山” 等意象 , 便可 以理解诗 中 方得吹嘘身渐稳 , 只疑远赴蟾宫 。 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 平地上 , 看我碧霄 中。 创造 的意境是萧条清冷 的。 再如 : 《 最爱东 山晴后雷) ) ( 2 0 1 2年安徽卷 ) 注: 据宋人 洪迈 《 夷坚志》 记载 : 侯蒙其貌 不扬 , 年长无成 , 只知逐胜忽忘寒 , 小立 春风夕 照间。 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 于风筝 上 ,侯 蒙见之大 笑, 作《 临江仙》 词题其上 , 后一举登第 , 官至宰相 。 最爱东 山晴后雪 , 软红光里 涌银 山。 问题 : 简要分析这首诗 中诗人 的形象 。 问: 这首词体现 了侯蒙怎么样 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 从标题 中的“ 爱” 字可 以看出诗人对东 山雪后天 晴的美 景 以简析 。 由注解可知作者是一个性格豁达 、 乐观 的人 , 对待别人 的 充满喜爱之J 隋,再结合诗句 中描写诗人只顾寻胜景 而不 觉春 寒, 驻足春风夕阳之中凝望 东山的动作 与心理描写 , 不难答 出 嘲讽能不 以为意 , 轻松 面对 。 再 结合诗句 “ 当风轻借力 , 一举入 诗人是一个心境悠 闲, 陶醉于 自然美 景而欣然忘我 的形象 。 高 空” “几人平地 上 , 看我碧霄 中” 不 难看 出作 者有着高远 的 志 向。有 了这些理解 , 这道题也就很好解答 了: 1 、 侯 蒙幽默诙 ( _ _ : ) 关注题 目中表示活动或者事件的词语 《 谪岭南道中作》 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 良匠” , 机智的应对别人 的嘲讽 。 岭水争分路转迷 , 桄榔 椰叶暗蛮溪。 2 、 侯蒙乐观 自 信。 别人把他 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人 天空 , 他不 自 卑, 而是想象 成去蟾宫折桂 。 3 、 侯蒙志向高远。 结合 句义 : 等 愁 冲毒雾逢蛇草 , 畏落沙虫避燕 泥。 五月 畲田收火米 , j更 津吏报潮 鸡。 我事业有成时 , “ 看我” 怎样在“ 碧霄 中” 自由驰骋 吧 ! 不堪肠断思 乡处 , 红槿花中越鸟啼。 再如 《 孤桐 》 王安石 问题 :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天质 自森森 , 孤 高几百寻 。 凌霄不屈 己, 得地本虚心 。 情? 这首诗 中有大量描写岭南风物 的词语对 于学生来说 是非 岁老根弥壮 , 阳骄 叶更 阴。 常陌生的 , 比如“ 蛇草 ” “ 杀虫 ” “ 畲 田” “ 潮鸡 ” 等, 这些都会 令学 明时思解愠 , 愿斫五 弦琴 。 注: ( 1 ) 明时 : 政治清 明的时代 。 愠: 疾苦 、 怨愤 。 ( 2 ) 桐木是 生感 到本诗 内容艰深难懂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诗歌题 目中的 “ 谪” 字, 它表 明本诗是诗人在被贬到岭南 途中所作 的。 而岭南 造 琴的上好材料 。据 《 孔子 家语 》 记载 , 帝舜 曾一面弹着五 弦 在当时地 处偏远 , 经济落后 。仕 途受挫 , 又要远赴这样一个 荒 琴 , 一面唱“ 南风之熏兮 , 可 以解吾 民之愠兮 ” 。 蛮之地 , 心境 的凄凉暗淡甚至愤懑也 就可大体把握 了。 再结合 问题 : 简要 分析本诗 的表现手法及作者 的思想感情 。

浅谈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答题技巧

浅谈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答题技巧

浅谈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的题型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填鸭式的灌输;而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甚至会让学生对此类题型的解答感到非常吃力,没有把握。

所以,接下来谈谈自己对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的体会。

1 知人论世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作品常常会渗透作者的经历以及思想感情。

所以欣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就拿赏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来说,一个是经历盛唐的辉煌,一个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

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气质的诗人:豪放飘逸、浪漫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2 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古典诗词的题材,往往能或隐或现的揭示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题材上诗歌主要可以分为:2.1 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

代表人物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

这类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2 怀古咏史诗歌。

这类诗歌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 托物言志诗歌。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这类诗歌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2.4 羁旅行役诗。

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类诗歌。

2.5 闺怨诗歌。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技巧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技巧
教育科 学
2 -1 0q O 1第期 O
学科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技巧
张淑春 (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 肖营子镇初级 中学 060 ) 657
诗 歌 是 一 种 以 高度 凝 练 的 语 言 ,形 象 地 抒 发 诗人 的思 想 感 情 ,高度 概括 地 反映 社会 现实 生活 ,并 具有 一定 的韵 律和 节奏 的


春 图 。作者 把他 的细腻 难 以察 觉 的郁郁 之情 巧妙 的融 合在 景物 与 3从 考 点来 看 ,常 考 查 的知 识 点有 : ( )对 诗 句 的理 解 、 动作 的描 写 中,使 全词 勾勒 的 画面 都隐 隐浮现 ,也表现 出了他那 . 1 鉴赏 ; ( )感 知诗 歌 中的艺 术形 象 ; ( )理 解诗 歌 中的思 想感 种淡 淡 的却 无法排 遣 的苦 闷之 情 。 2 3 从上 面这 两道 例题 可 以看 出 ,进 行考 题 分析 可 以从 四个 方 面 情 ; ( )品析诗歌 凝练 的语 言等 。 4 入手 : 鉴赏 古代诗 歌 的形象 ,鉴 赏 古代 诗歌 的语 言 ,鉴赏 古代 诗 而高考试 题有 如下特 点 : 1从选题 数 量和 时代 上看 ,以唐宋 诗 词为 主 ,特 别 是 以唐宋 歌 的表达 技巧 ,评 价 古代诗 歌 的思 想 内容和 作者 的观 点态度 。 下 . 诗 占主导地位 ,但唐 诗所 占比例 比往年 有所 下 降 ,宋 诗在 保 持 中 面 ,我 就从 这四个 方面 介绍 一些赏 析技 巧 。 鉴 赏古代 诗歌 的形 象 有 所上 升 ,宋 词 、元 曲及 金 明清 诗 比例略有 提高 。 诗 歌靠 形象 ( 即意 象 、意境 )说 话 ,直抒 胸臆 的情 况很 少 , 2 随着 高 考 诗 歌 鉴 赏题 选 材 范 围 的扩 大 ,与 高 考 的连 年 取 . 梅 冰 用 ,耳熟 能详 的名家 名作 可选 范 围愈 来愈 窄有 关 ,命 题 者为 了避 含蓄 蕴藉 是诗 歌 的基本 特征 。如 《 花 》这 首诗 : “ 雪林 中著 开 名家 的重 复性 ,也 为 了更全 面 、客观 地考 查考 生 的综合 理解 和 此 身 ,不 同桃李 混芳 尘 。忽 然一 夜清 香发 ,散 作乾 坤万 里春 。 ” 在考 题 中 , 这 首诗 后 设 计 了这 样 的 问题 :在 这 首 诗 中 , 作者 塑 鉴 赏 能力 ,在 诗 歌作 者 的选择 上 ,名家 代表 名篇 有所 下 降 ,名家 造 的 主要 形象 是什 么? 出了它 的哪些 特征 ? 考时 ,我 们应 该注 突 备 不 太 出名 的佳 作和一 般诗人 的名 篇上 升 。 3 从考题 体 裁选 择上 ,诗 歌 以律诗 、绝 句 为主 ,词 以小 令为 意这 些 :诗歌 是借 助形 象抒 发感 情 的,形 象浸 染 了作者 特有 的情 .

浅谈古诗鉴赏法——“以意逆志”

浅谈古诗鉴赏法——“以意逆志”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49浅谈古诗鉴赏法——“以意逆志”林赛姿(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00)中国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漫长的历史中,诗词潜移默化,对于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如何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用“以意逆志”法。

“以意逆志”的“逆”是“求”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

对于“意”的解释,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读者,也就是接受者自己的意,以自己之意,逆作者之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意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意,通过作品中的意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

把“以意逆志”看成按照文辞之意去逆作者之志是不客观的。

再者,如果将“以意逆志”的“意”理解为读者之意,也是不现实的,这样,读者就可能撇开作品的原意,任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去理解,去解释,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

我认为“意”包含作品的意和读者的意,二者缺一不可。

“以意逆志”,顾名思义,是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那么如何“以意逆志”呢?一、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作品中的“意”是理解鉴赏诗歌的基础。

因为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来表达的,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由于历史的积淀,一些词语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我们在鉴赏时,就要抓住这些意象不,否则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面对一首好诗词时,都能感觉诗词是好的,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时,他们就犯难了,觉得不知该从何说起。

其实这是学生没有把握诗词鉴赏的角度问题所造成的。

当然,对一首诗词的鉴赏,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看法和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鉴赏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

但普遍来说,古诗词的鉴赏,都离不开诗词的思想意义、内容、艺术特点等几大方面。

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从这些角度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一、从诗词的思想意义入手
诗词的思想意义,其实就是我们后人对诗词作者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操的一种评价,这些思想情操包括作者的人格、思想、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或观点等,这些都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诗词的思想意义所在。

从诗词的思想意义入手鉴赏诗词,学生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较为了解,因为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感受及认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前者深受后者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的人品如其文品,即作品往往是作者寄寓自己思想情感、理想志向的载体,它们两者可相互反映。

所以,联系作者的思想经历去鉴赏作品的思想意义,是一个感性的切入点。

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在于作者尽管是处于年老多病、流离失所的处境下,仍不忘国事的“忧国忧民”思想。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人民,他的爱国情操确实深受后人敬仰。

再加上诗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直接抒发情感、表现自己当时处境的诗句,所以学生可以从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处境说起:诗人从年青时起就有济世安民的抱负,但他主要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尤其经历了“安史之乱”,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令生性直率、疾恶如仇的诗人仕途受阻,其为国为民的理想一直难以实现。

作者写《登高》时,已是“安史之乱”后的第四年了,但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地方军阀为争夺地盘还是战火不断,当时社会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是诗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无奈于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此时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痛苦挣扎。

诗人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更显得渺茫,所以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诗
人感觉自己已是风烛残年、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此时国仇家恨齐涌心头,不禁悲从中来。

诗的后四句就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无奈。

尤其是诗人尽管在“艰难苦恨”的时势下也不忘国事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更显其无私及伟大,他的这种爱国情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所以一旦选择从这个角度去鉴赏诗词,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及作者的思想及其人生经历,也只有这样,鉴赏才得以提升,也才真正有意义。

二、从诗词的内容入手
有些古诗词内容丰富,叙述性强,或写景状物,或诉说动人故事,或塑造人物形象,并且描写生动,这类诗词内容本身就有较高的鉴赏性,而且有时这些作者只是借这些事物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情趣而已,不一定反映了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以鉴赏这类诗词不一定要联系大的时代背景来进行,从内容入手进行鉴赏更显得直接得当。

以李清照的词作《点绛唇》为例: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塑造了一位无意遇见小伙子时情态羞涩、渴望爱情的少女形象。

作品不但有情节,描写也很生动。

它主要是表达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幻想的一种生活情趣。

欣赏这首词,可直接对内容进行分析,适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理解作者是如何将女主人公的“羞涩”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的,就能达到鉴赏的目的了。

例如可以这样说:荡完秋千,美丽的少女随意地、轻轻地拍了拍手,初春的花儿挂着晶莹的露珠,汗虽然流得不多,却把少女的罗衣湿透了。

忽然发现有位英俊的小伙子走了过来,少女一慌神,鞋子没穿,头上的金钗滑落了也全然不觉,就羞涩着匆忙走了,走到门边,却又不舍地回头倚门偷望,假装闻着门边的梅花,很陶醉的样子,殊不知早春的梅花还没开呢。

本来对爱情的渴望,是每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无须掩饰的欲望,但传统的中国少女是不会用大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因此女词人就将姑娘们对事物的感觉充分地表现在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少女本来是想以一系列的神情与举动来掩饰自己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的,却被自己掩饰得破绽百出,反而流露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女词人尽现了这位少女的可爱之情,写得生动传神,摄人心魂。

当然,作品中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可能是截然分开的,如《点降唇》里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描写其实就有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的影子。

所以选择从这一角度鉴赏诗词,要灵活处理,必要时要适当联系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来进行。

三、从诗词的艺术手法入手
诗词的艺术手法包括诗词意境的形成、语言的运用、词类的活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这在诗词鉴赏中是一个较难的切入点,因为一首诗词,往往都有多个艺术特点,并且这些艺术特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讲到其中的任何一点,可能都要带出其他点,要把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讲得融会贯通,难度是较大的。

如诗词意境的形成,很多时侯是要依靠语言的运用来帮助完成的。

下面就以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为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意境飘逸清新,读来有一种能使人远离尘嚣,与诗人共惬意的感觉。

所谓意境是作者在诗词中运用一定的带有主观情感的意象所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诗人在此诗的意象运用上对于营造这种意境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这首诗中的“空山”、“明月”、“松”、“清泉”、竹”、“莲”等一系列的意象,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都有明洁高雅、超凡脱俗之意。

而淡薄名利的诗人本身就具有这种气质,诗人再通过“新”、“归”、“下”等词语的灵活运用将这些意象渲染成“雨后的空山”、“明月下的苍松“、“山石上的清泉”、“喧闹的竹林间浣妇晚归”、“曳动的莲花深处渔舟穿梭”等景物和情景,加重了山村景色的自然气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山村生活的闲适淳朴、洒脱自由,置身其中,人们仿佛能抛却一切烦恼,一种飘逸清新的意境就随之形成了。

这首诗意境的形成,其“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主要是采用了静态描写,如诗的前三句,描写了一幅清新静谧的“雨后山间晚景”,这与诗人向往恬静生活的心境是相契合的,接下来的三句则是动态描写,主要是写出了闲适又不失情趣的乡村生活,这种生活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相比就自由洒脱得多了,以至于诗人不禁为“在此哪都有春的气息”而流连忘返,所以本诗飘逸清新的意境也可以在诗人笔下静谧的山村美景与自由的山村生活的完美结合下产生。

选择这一角度鉴赏诗词,学生要准确地把握诗词表现艺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中肯地对作品中的这些知识进行分析。

其实人们对诗词进行鉴赏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作者或作品的某种看法或认识,所以他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任意角度进行鉴赏,甚至可以将以上所提到的几方面放在一起鉴赏。

但如何进行鉴赏,始终要有一个切入点,如果学生能够根据作品的特点,锁定一个点进入,会更便于展开鉴赏,也就不至于面对一首好诗词而“无话可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