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中被忽略的问题_许晓娟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来帮助这些未成年犯重返社会,重新实现自我。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也面临着很多困境,本文将就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进行分析。
1. 社会认知偏见未成年人犯罪普遍受到社会的误解和偏见,人们往往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顽劣的行为,很难改变其行为。
这种社会认知偏见导致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负面态度,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工作中去。
2. 资源匮乏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期间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但是这些资源往往不足,无法满足未成年犯的需求。
3. 领导重视不够很多地方的政府领导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未成年人犯罪矫正视为一种次要的工作,资源支持和政策倾斜也不够。
4. 社区融入难度大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需要将未成年犯融入到社会中,但是很多社区对未成年犯存在偏见,不愿意接受他们,导致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期间难以融入社区。
1. 宣传教育应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教育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减少社会误解和偏见。
2. 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支持,确保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教育、心理辅导和培训。
3. 完善政策应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犯在犯错后能够及时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矫正环境。
4. 社区融合应加强对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区更多地接纳未成年犯,让他们在社区矫正期间得到更好的社会融入。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是社会矫正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面临着很多困境,但是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信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是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人员和资源不足、社会支持不足等困境。
为应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配备、增加矫正资源投入、加强社会支持和合作。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有效实施,才能更好地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中面临的挑战。
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认识到困境并采取有效对策的必要性,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社区矫正, 困境, 对策, 人员不足, 资源不足, 社会支持不足, 培训, 矫正资源, 社会支持, 加强, 重要性, 认识, 必要性.1. 引言1.1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加剧,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率逐年上升,违法犯罪行为种类也日益丰富,其中以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等行为为主。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显,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不善、社会环境恶化、教育资源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但犯罪现状依然严峻。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为了有效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带来的挑战,必须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远离犯罪。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根本解决。
1.2 社区矫正的重要性社区矫正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社区矫正,未成年犯罪者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帮助和支持,有助于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社区矫正是一种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后的处罚和改造方式,但是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各种困境。
本文将就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对策展开讨论。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源不足。
社区矫正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其工作的开展,而目前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投入仍然不足,这导致了社区矫正机构的人手不足、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
社区矫正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指导、执行和监督,而目前社会对此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够,导致了社区矫正机构中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限制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效果的持续改善。
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看法和态度也是一个困境。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在社会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犯罪行为的谴责和惩罚上,而对于矫正与改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足,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许多阻碍和挑战。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面临的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应该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的投入。
政府要增加对于社区矫正机构的投入和支持,确保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充足,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条件和水平。
社会应该转变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和观念。
社会各界需要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搭建起社区矫正机构与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桥梁,共同参与到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中来。
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和监督体系。
政府和社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区矫正工作评估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法化,从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将逐渐得到解决,工作的开展条件和水平也将逐渐得到提高。
浅析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指对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实施一系列刑罚和教育措施,并通过社区力量监督其行为,促使其实现社会适应性的过程。
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践中,存在一些相关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备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比较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完备,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存在应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偏少,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二、社区资源的差异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借助社区力量和资源,但是不同社区之间资源的配置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一些社区资源丰富,人员配备齐备,矫正工作开展良好,而另一些社区则缺乏相关的资源,这将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践造成不小的影响。
三、矫正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践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案件进行多样化的矫正方式选择。
但是,现实中往往受到应用技巧、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矫正方式单一,违反了矫正目的和原则,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
四、监管设施不完善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实践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监管设施不完善。
有些社区的监管力量过小,对于未成年人的巡视力度不够,难以对其日常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加之缺乏必要的人员配备,限制了矫正效果的提高。
五、有效性评估比较困难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践中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但是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评估的指标系统不完备,难以全面衡量矫正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差异性的存在,矫正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六、矫正人员缺少专业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践需要考验矫正人员的专业性和高度责任感。
但是,一些矫正人员缺乏专业性和责任感,这种问题在实践中时有发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矫正效果。
以上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实践者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加以解决,促进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上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矫正是一种有
效的方法。
社区矫正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行为干预、安置教育和
监督等措施,改变其不良的犯罪行为和思想观念,促使其走向正规社会的过程。
然而,社区矫正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首先,社区矫正的资源有限,如
安置场所、专业人员等,无法满足矫正未成年人的需求;其次,社区矫正的监督机制不够
完善,矫正人员难以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和行为,不能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责;最后,
由于社区的影响力有限,很难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影响进行干预。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应该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
众对未成年人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政府应该增加社区矫正的资金投入,增
加安置场所,补充专业矫正人员,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
其次,社区矫正机制应该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监管措施应该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
矫正计划。
社会各方面应该广泛参与社区矫正,积极配合矫正人员的工作,形成无缝管
理。
最后,在社区矫正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更大的社会联动。
非专业人士,如学校、
医院、社会组织等应该和社区矫正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矫正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承担社区矫正的责任。
总之,社区矫正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矫正机制,
才能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作者:秦梦瑶李宗镇来源:《商情》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成年犯罪现象愈发严重,且犯罪的种类多样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本着教育保护和挽救未成年人的目地,本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虽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但仍在许多方面存在缺失。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矫正制度在司法制度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2003年在我国推行以来,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实践证明社区矫正在推动法律权威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也要注意到,新的时代背景下社区矫正制度并未完全跟随发展步伐,存在许多滞后性。
本文从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出发,基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社区矫正体系,进而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一、未成年社区矫正的相关概念(一)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刑法所禁止危害社会或者个人正当性利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不满14周岁的人成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即在14周岁以下的人即使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也不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八大类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而已满16周岁的人应对所有行为负责。
根据刑法条文和相关立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本文认为将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犯罪的人称为未成年人犯罪。
(二)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针对符合条件的特定罪犯实施非监禁的方式使其与社会不隔离,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提供一定的劳动服务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该制度首先呈现的就是非监禁性的特点。
这意味被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人并不会受到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监禁刑,在一定范围内,其享受人身自由。
二、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的意义(一)有利于防止未成年人在监禁期间的互相影响未成年人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在身体上、心理上都处在不断变化的时期,处于萌芽阶段,接触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都十分强烈。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社区矫正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
一、困境1.社区矫正资源严重不足目前社区矫正资源严重不足,在社会投入方面存在不足的现象。
很多社区矫正机构总体上都面临人员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导致未成年犯罪人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社区矫正服务。
2.缺乏综合性的矫正服务体系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综合性的服务体系。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来进行矫正工作,但目前社区矫正服务体系中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社区矫正监管不力在一些地区,社区矫正监管不力,导致未成年犯罪人员经常违规。
社区矫正机构和专业人员在矫正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未成年犯罪人员的矫正效果不佳。
二、对策1.增加社区矫正资源投入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资源紧缺的问题,需要增加社会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资金投入,增加专业人员的配备,提高社区矫正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2.建立综合性的矫正服务体系应当建立起综合性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建立起一个涵盖教育、心理、职业等多方面的服务网络,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3.加强社区矫正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监管力度,建立起健全的监管机制。
社区矫正机构也应该建立健全自己的监管机制,对未成年犯罪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确保其能够按时按规矫正。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加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关注度。
只有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关注度,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5.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和项目,鼓励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简析

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简析作者:朱文娟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1期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今更是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其盲目性和不计后果等特点让我们不容忽视,如果解决未成年人犯罪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
但是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又让我们不能将他们等同于成年人,也就是不能用惩罚成年犯罪人的手段来不加区分的用于未成年人犯罪。
于是,结合国际上的趋势,本文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般适用社区矫正的惩戒措施。
文中将就进行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我国现行的未成年犯试点实行的不足以及对其的补充完善做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第三大公害作者简介:朱文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055-02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由于受到心理、生理条件的支配和限制,其犯罪动机、行为方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犯罪动机比较简单,有预谋的比较少;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容易感情冲动,胆大妄为,不计后果;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藐视法律,不惜以身试法;犯罪诱发快、蔓延广、网络性强,很容易形成团伙。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约占同期刑事案件的50%左右。
鉴于此,表明未成年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更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
因而未成年犯的矫正教育问题,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
二、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的必要性说明国际上如今比较受欢迎的做法是在社区中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正。
这从联合国有关保护青少年权益的三部专门立法中可以看出,这三部专门的法律分别是《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简称北京规则)和《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简称利雅得准则),他们都对在社区中对青少年的罪犯进行预防和矫正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和充分的肯定。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也是一个复杂的困境。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将论述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1. 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
一些未成年人来自非正常家庭,家庭成员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家庭暴力、父母缺乏教养能力、家庭成员带来的精神压力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2. 心理健康问题许多未成年人有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习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理解和遵守能力弱化,从而易于犯罪。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社会环境极度恶劣,未成年人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从而受到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环境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家庭提高教育水平,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的公益性和普及性,使更多的家庭能够受益于家庭教育。
2. 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未成年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会环境改善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改善力度,加强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长。
政府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时代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却不断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严重化、暴力化等特征。
所以如何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为青少年制定个性化方案,构建和完善符合本土情况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体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一、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一)青少年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滞后1、基层司法所矫正力量薄弱基层司法所担负着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扶贫、人民调解等任务,由于受到双重管理,还要承担扫黑除恶、文明城市建设、信访接待等乡镇(街道)政府安排的工作,疲于应付各类上级机关的检查,只能将社区矫正工作列为非重点工作,可做可不做、临时突击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8]。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任务量的逐步加大,社区矫正从业人员数却没有随之增长。
2、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欠缺青少年矫正对象从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考核奖惩和解除矫正等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流程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青少年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工作者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而且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种刑事执行手段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稳定的人员队伍。
3、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社区矫正从业人员专业性培训相对缺乏,仅有小部分人员是有法学教育背景,而具备犯罪学、心理学等核心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则少之又少,具有“中文文秘类”“计算机”“公共管理类”等非核心专业人数占比较多。
(二)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不足1、社会组织的行政化明显从发展现状来看,完全是由司法所主导,在人员招聘、资金调配、场地等方面对政府机关的严重依赖,作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未得到体现。
2、社会组织的行政化明显社区矫正作为一项新型刑事执行制度,绝大部分人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很模糊,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受传统刑罚制度的影响,导致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严重不足,从而背离了社区矫正的内在价值和制度初衷。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社区矫正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治理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有哪些呢?其一,是资源不足。
由于社会资源有限,社区矫正机构往往面临着人员不足、经费匮乏等问题,这导致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难度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但现实情况是这方面的投入并不足够。
其二,是社会关注度不足。
尽管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不足够。
这导致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在早期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纠正,最终可能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其三,是犯罪人员的心理问题。
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人员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更加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人员并不愿意接受帮助,而且他们对于矫正过程中的规则和要求也存在着抵触情绪,这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针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对策呢?应该增加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支持,增加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社区矫正机构的矫正能力。
只有这样,社区矫正机构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矫正工作,有效地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
应该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的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应该加强心理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加强心理矫正工作,更多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矫正意识,使得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应该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制度。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制度,制定更加科学的矫正方案和措施,提高社区矫正机构的执行效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与日俱增,但是,未成年犯毕竟是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力量,如何更好的帮助他们进行社区矫正,对于我们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分析未成年犯社区制度的基本理论着手,其次论述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对策建议一、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基本理论概述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依据我国现有法律,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一般是指将那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未成年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相互协助,在提供的合理期限内,矫正未成年犯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未成年犯顺利实现再社会化的一种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方式。
二、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立法缺陷,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撑点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但是却没有对社区矫正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当然更没有特别提及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
因此,我国必须及时进行社区矫正立法,当然这项立法工作必须以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基础,尤其是关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撑点。
(二)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人员目前,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各地区社区矫正的矫正工作人员主要是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监禁、劳教场所、公安等部门抽调的民警和从社会上招募的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
由于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未成年社区矫正队伍,所以上述人员也是未成年犯矫正工作人员。
这些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通常是通过短期培训甚至是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的,他们缺乏专业的法律、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
社区矫正是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社区矫正过程中存在许多困境,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社区矫正的困境1.制度不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不足。
具体地说,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制度操作流程不够规范。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反复违法现象严重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很多未成年犯罪分子一再违反法律规定。
他们虽然接受了社区矫正,但是却没有改变自己的罪恶行为,反而更加猖獗。
这种现象不仅制约了社区矫正的效果,也让社区矫正人员面临很大的困扰。
3.缺乏专业人才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但是目前来看,社区矫正人员的数量还远远不够,而且并不是所有社区矫正人员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使得社区矫正工作的运行不够顺畅,也制约了社区矫正的质量。
目前社区矫正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确保社区矫正制度的顺利运行。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完善社区矫正相关法律制度。
(2)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具备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3)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并及时调整社区矫正工作的方向和策略。
2.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来负责实际操作。
因此,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来讲:(1)要通过各种渠道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比如课堂教学、辅导和知识普及等,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专业能力,大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2)加强与学校和社会机构的联系,共同抓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预防和管理,加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力度。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不足与完善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不足与完善作者:李训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6期【摘要】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各种司法制度在实践中得到确立和执行。
其中,社区矫正应该是适用率较高的一种。
社区矫正在国内外的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经费紧张、矫正人员非专业化和人员紧张、社区居民的不安全感、矫正计划的局限性等问题,正在削弱社区矫正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
只有保证社区矫正经费、规范社区矫正队伍、制定科学的矫正计划以消除社区居民的不安全感,才能发挥社区矫正在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的功能,才能最终防止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不足与完善青少年犯罪已被视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二是青少年犯罪的预防难度较大,从而给一个国家的青少年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世界各国出于对青少年保护的考虑,在司法实践中做了诸多的尝试,例如,家庭或学校教育、政府收容教养以及必要的法律制裁等,社区矫正是其中适用率比较高的一种司法实践。
由于社区矫正突破了传统监禁刑的模式,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各国针对青少年犯罪分别开展了社区矫正,但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易忽视。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包括少年和青年两个群体,从年龄上界定为未年满18周岁的部分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但青少年犯罪的主体集中在未成年群体。
加强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探讨犯罪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开端。
在家庭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社会化阶段,将孩子塑造和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完成孩子社会化的启蒙教育,是父母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社会工作。
父母应该制定针对孩子个性进行的社会化方案,以便孩子在的过程中能顺利的融入社会而不会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隔阂或障碍。
家庭结构的类型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则至关重要。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社区矫正成为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手段。
然而,社区矫正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社区矫正的困境1、社会认知不足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知程度不够,大多数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加强教育”的层面,忽视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性,而且在犯罪行为的评判和解决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2、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在社区矫正方面,人们普遍不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不够,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的支持。
此外,社区矫正人员的岗位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不高,也是社区矫正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3、社区矫正的技术难题社区矫正的实践工作中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动机的探寻、心理障碍的处理、行为的调整等,这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然而这些技术难以得到高效的运用,这使得未成年人的矫正难以取得显著成果。
社会各界和政府应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强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完善,建立支持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干预的支持机制。
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必须完善社区矫正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机制,加强心理、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解读和矫正技能,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矫正的效果。
3、注重教育矫正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针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需求,注重教育矫正工作,通过心理诊疗等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引导和帮助。
此外,应注重对未成年人家庭的辅导和帮助,建立家庭与社区联动机制,共同协调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矫正。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够让社区矫正工作真正取得显著成效,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区矫正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帮助未成年犯重新融入社会,并改变其错误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包括缺乏资源、社会偏见和技术挑战等。
为了应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缺乏资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社区矫正中缺乏专业人员和设施,使得矫正效果大打折扣。
政府需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培训专业人员,改善设施条件,并进行犯罪预防宣传教育。
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区矫正,为未成年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社会偏见也是一个困扰社区矫正的问题。
许多人对未成年犯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没有改过自新的能力和价值。
为了改变这种观念,可以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活动,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息,帮助大众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可以组织未成年犯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长和改变,打破偏见。
技术挑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社区矫正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科技手段的应用和研究,探索新的矫正方法和工具。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前预警未成年人犯罪风险,为社区矫正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也可以鼓励开发手机应用和在线平台,提供在线咨询和辅导服务,方便未成年犯和其家庭获取矫正资源和信息。
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面临着许多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解决。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解决社区矫正的问题。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帮助更多的未成年犯重新回到正轨,并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问题及对策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执行活动。
未成年人作为一种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对其适用社区矫正不仅能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而且可以促使其改恶为善,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及回归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一)社区矫正符合我国未成年人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违法犯罪的动机往往较为单纯,盲目性、冲动性和偶发性较大。
如果对未成年人适用监禁刑极易产生交叉感染,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可塑性大,适用社区矫正也容易实现矫正目标。
而社区矫正是附着于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基础之上的,适用社区矫正必然要求对未成年人做出刑事处罚时要根据其犯罪的危害程度尽可能
的适用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这与我国“教育、感化、挽救”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和原则是相符的。
(二)社区矫正符合世界潮流,是与世界行刑制度接轨的必然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刑罚理念的进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在普遍使用的监禁刑制度的局限性,对监禁刑的启动持更为慎重的态度,往往将其作为保护法益的最后手段和补充性措施。
特别是刑罚。
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7社区矫正制度是适用于青少年的一种新兴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利用社区矫正的方法来矫治和挽救青少年罪犯,既有利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和谐社会的发展。
我国于2003年从国外引进“社区矫正”制度,2011年该制度被正式写入刑法修正案(八)中。
目前,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矫正制度还有待完善。
一、犯罪青少年的特点和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一)犯罪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社区矫正是针对14到25岁的青少年。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与其他的被矫正对象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青少年非常渴望独立,想要摆脱成人对他们的约束,想要自由,但是却又没有足够的阅历。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增强,对他人的顾虑很少。
对待很多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已,把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不顾及他人和后果,以致做出很多不负责任的行为。
并且他们的情感强烈,很敏感,时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冲动,会因为一些挫折或者刺激引起不受理智控制的行为。
(二)传统矫正模式的局限1、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传统矫正模式造成青少年超强度的劳动现象,使得他们难以得到正常的身体发育的需要,心理容易走向极端。
传统的矫正模式大多以劳动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以优化其性情品格,可实际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劳动,甚至超过本来所规定的劳动时间和强度,这对没有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生理上,会造成他们过度劳累,无法健康成长和发育。
心理上,使他们的情绪更差,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反而适得其反,没有达成一开始保障其思想改造和身心的正常发展的目标,也与“宽严相济”的政策背道而驰。
2、不利于对犯罪青少年进行“因材施教”传统的矫正模式多进行集中的教育,而且观念较为落后。
我国虽然为青少年罪犯制定了以教育为主的行动政策,意图通过教育帮助他们重新建立正确的观念,并认识到自己不合法、不道德行为的危害性。
然而实际上,这种教育多以集中教育为主,不能保证教育的成效,也无法对个别情况采取特殊方法。
浅议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民族繁荣富强的伟大使命。
未成年犯罪直接威胁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威胁到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对于走向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进行社区矫正,让其回归到正常的社会中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首先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与对策一、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是跟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把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放置到社区中,接受专门国家机关的监督,依靠社会方面的力量,在裁定确定的期限中,最大限度的对犯罪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让其能够顺利的回归社会,属于非监禁性质的一种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的产生体现了刑事实证学派教育刑思想,针对那些犯下的罪行比较轻、主观的恶性也比较小、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深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教育改造,成为了很多国家刑罚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
二、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问题分析(一)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从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到现在,一直缺少一套相对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法规。
依据现在的状况,我国关于未成年犯执行刑罚的法规就是根据依据《监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的《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
关于社区矫正方面的法律主要是2012年颁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随对于社区矫正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是针对未成年犯使用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法规却不多。
像《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在法律效力上要比行政法规低的多,基本很难协调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未成年管教所跟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
所以,现阶段急需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克服现行法律法规中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二)缺少适合未成年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就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实践来看,在社区服刑的未成年犯人的人数相对比较少,所以,很多地方并没有把成年犯人和未成年犯人分开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法学杂志·2013 年第 9 期
度的优缺点。本文尝试就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 正制度设置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若干探 讨, 希望能够在各界对新生司法制度倾注过度 的热情中加注部分理性的元素。 一、 刑罚人道主义与刑罚功能 社区矫正通常被定义为一种不使罪犯与社 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 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 帮助、 教育罪犯方式 的总称。社区矫正制度最初开始于著名的波士 顿鞋匠奥古斯都先生, 他主动担任酗酒等偶犯 刑罚手段中逐 过失者的缓刑担保人。 从他起, 渐发展出一种对酗酒、 妓女、 扒窃等失范人群适 用的、 旨在“治疗 ” 其人格和行为模式中的“病 ③ 态” 的司法裁量方式。 此后, 随着刑罚观念的 演进才不断扩张至对一定范围内、 特殊群体的 犯罪人进行矫正。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较多, 刑罚人道主义是各种理论的共同指向和目标。 笔者以为, 刑事司法的人文关怀和刑罚人 道主义无可厚非, 且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但是, 关于社区矫正问题, 有些人对于刑罚的人道主 义和刑罚最基本的报应功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不那么清晰。 这一点, 在讨论未成年人的社区 矫正问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某些观点往往因 此有失偏颇。 在笔者看来, 以下几个问题特别 值得关注, 它们是确保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不至于偏离正轨的主要元素。 首先,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设置要充分考 虑人道主义的尺度。社区矫正源起于西方发达 而这些发达国家的犯罪构成中并无量的 国家, 限制性规定。 也就是说, 很多在我国不认为是 犯罪的行为, 在西方国家则可能认定为犯罪。 假如因罪名繁多而导致监狱人满为患, 那么, 监 禁刑的缺点就会凸显。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 实 施社区矫正就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最佳选择。 我 国情况则不同。 在我国, 由于大量情节轻微的 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类型化行为在进入司法 程序前就被以行政化解决方式分流与过滤掉 了, 很多行为并没有被作为犯罪对待并处理。
: 《矫正导论》 , ③ [ 美] 克来门斯·巴特勒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13 - 114 页。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知 》 : “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 ④ 参见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 区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 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 ” 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作者简介: 许晓娟( 1976 - ) , 女, 汉族, 山西太原人, 北京邮电大学讲师; 张京文( 1967 - ) , 男, 汉族, 北京市人,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① ② 》 ( 《北京规则 》 ) ; 2.《联合国预 联合国有关少年司法有三个专门的文件: 1.《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 《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 》 , 《中国司法 》 2011 年第 2 期。 其中认 参见社区矫正课题组 载 》 ( 《利雅得规则》 ) ; 3.《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 。 防少年犯罪规则 为社区矫正的优点包括: 降低刑罚执行成本、 防止交叉感染、 帮助犯罪人监禁员回归社会、 有效降低犯罪人员的重新犯罪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述优点也经常被引用作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优点。 率、
·111·
司法实践与改革
行“自由的剥夺、 物品和服务的剥夺、 异性关系 , 的剥夺、 自主性的剥夺、 安全的剥夺 ” 其宗旨 不在于惩罚和报复。 试想, 这哪里还有刑罚执 行的影子? 这和普通人待遇究竟有什么两样? ⑤ 难怪有人认为社区矫正具有福利的性质。 换 言之, 从社区矫正目前的实践来看, 刑罚的功能 , : , 被弱化 主要表现在 第一 社区矫正的滥用使 得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减少, 不利于犯罪分子的 改造; 第二, 滥用社区矫正对被害人不公平, 没 有考虑到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心理, 不利于社会 刑罚的报应性乃是 秩序的稳定。 在笔者看来, 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心理惯性思维。即使在刑 罚理念不断进化的今天, 报应在刑罚的功能中 的比重也应该是较大的。设置对某一犯罪人包 含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应当重视被害人及 其家属的诉求, 因为对利益相关方的考虑也是 必不可少的。 再次, 社区矫正后再犯率高意味着惩罚的 力度不够。“有研究表明, 初次违法的年龄在 11 岁以前者, 以后约有 65% 再犯罪; 12 - 15 岁 初次 开 始 违 法 犯 罪 的 人 中, 再犯罪率约占 54% ; 初次违法犯罪年龄在 16 —21 岁 之 间 的 人, 再犯罪率约占 46% 。 研究发现, 在成年累 犯中, 在其少年时期已经有违法犯罪者, 较少年 时期没有违法犯罪者多 7 倍。许多研究者在对 成年累犯、 常习犯的研究中都发现, 早年发生违 法犯罪的人远比年龄大些以后才发生违法犯罪 ⑥ ” 的人多。 再犯率高更多地表现在不同地区、 不 同处遇环境下的未成年人存在犯罪的高反复性 ⑦ 和行为反弹。 对于这种现象, 社区矫正的支持 者往往会以教育、 关心的力度、 深度不够来解 释, 但笔者认为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即惩罚的 力度不够, 不足以达到威慑的效果。《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 》 实施几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的
⑤
法学杂志·2013 年第 9 期
⑧ 反而愈演愈烈便 势头没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是明证。 二、 交叉感染与暴露在危险因子中 避免交叉感染也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重 要支持论据之一。美国学者史卡陪第与史蒂文 生对 1962 年元月至 1965 年元月间在新泽西州 爱克丝县被判刑的 16 岁至 18 岁的 1210 名男 性少年犯进行了追踪研究。 他们将这 1210 名 少年犯分为四组, 最大一组是缓刑组, 包括 943 名罪犯; 另外三组则是受到缓刑以外处遇的未 成年罪犯。 他们对研究对象追踪至 1966 年 6 月底为止。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缓刑组的再 , 犯率远低于另外三组的再犯率 且缓刑组成员 在反社会性、 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方 面都有更好的表现。 研究还表明, 缓刑组的少 年犯有较大的变化, 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都有 明显提高, 而在安纳德勒感化院的接受改造的 ⑨ 少年犯则没有多大改善, 甚至有变坏的趋势。 但是, 上述数据存在同质性的疑问。 实验 即判处缓刑 组和对照组的对象应具有同质性, 和判处其他刑种的犯罪人应在所受教育、 所犯 主观恶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而这是非常 罪行、 难以控制的。 而且很明显, 判处缓刑和非缓刑 一般 的罪犯所犯的罪行存在明显的质的差异, 其相对难以 来说后者所犯罪行更为严重一些, 改造是否是因为其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大呢? 这 在我国, 有数 种可能性不能轻易忽略。事实上, 据表明缓刑的再犯率逐渐升高也已经成为不容 瑠 瑏 忽视的问题。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不可 未成年 否认再犯率升高与缓刑在社区内进行、 人仍 暴 露 在 制 造 犯 罪 的 危 险 因 子 中 等 原 因 有关。 正如很多学者所表明的, 犯罪是人类学上
众所周知, 未成年犯罪人在个性、 认知, 情 意志等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模式方面均有不 感、 同于成年犯罪人的特点, 因而, 对未成年犯罪人 ① 进行特殊保护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准则。 具体 而言, 社区矫正就是将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未 成年犯罪人放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之中, 在判决、 , 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共 同相关社会团体、 同努力, 帮助这些未成年人矫正其犯罪心理和 行为恶习。社区矫正被认为是目前较有效的一
种促进失足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的恢复性司 的颁 法活动。伴随着 2012 年新《刑事诉讼法 》 布,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讨论风起云涌, 未 ② 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优点被广泛关注, 也 有人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了更深刻的思 考。虽然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正当 理念与司法制度有其存在的意义与合理性, 但 任何理想目标的达成无不依赖于制 笔者认为, 度的选择, 而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因此,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综合平衡考量某一制
司法实践与改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我国的刑罚较之西方似乎 更为人道。对未成年人来说, 我国刑法和刑事 诉讼法还给予了更多的人道主义关怀, 比如, 《刑法》 有对未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的某些犯罪 《刑事诉 行为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 讼法》 对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以特别程序给 我国司法制度对未 予了应有的保护。 可以说, 成年犯罪人已经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 文关怀。在此语境下, 我们讨论未成年犯罪人 的社区矫正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矫正对象的 14 - 16 周岁未成 选择。根据我国《刑法》 规定, 年人犯罪, 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本来就仅限于 少数几种严重的犯罪, 再加上情节的限制, 应该 说基本上只有相当严重的罪行才会负刑事责任 了。对于这部分人来说, 其主观恶性显然较大, 再对其适用社区矫正, 是否有宽容犯罪人之嫌? 另外, 根据《刑法》 和《刑事诉讼法》 等相关法律 规定, 未成年犯罪人指的是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 的人;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 33 条第 2 款规定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 。 刑以下刑罚的社区矫正人员, 适用前款规定 ” , 但是 实践中社区矫正机关往往以开始进行社 区矫正时的年龄划分来进行社区矫正, 忽略了 本应考虑的罪行、 主观恶性等因素, 导致达不到 矫正效果。根据笔者调查, 南方某市 2010 年至 2012 年解除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为 39 人, 均 为男性, 所犯罪名包括抢劫罪、 盗窃罪、 故意伤 害罪、 聚众斗殴罪、 寻衅滋事罪、 掩饰隐瞒犯罪 诈骗罪等。 从有关机构跟踪访问的情 所得罪、 况来看, 矫正的效果并不如意, 再犯现象较多。 其次, 提倡社区矫正要防止刑罚的功能被 ④ 弱化。社区矫正的定位是一种行刑方式。 也 就是说, 它是其他刑罚手段的替代性执行方式。 不管怎么说, 社区矫正属于对犯罪人处遇的一 种积极回应,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 我们从社 , 区矫正的内容来看 社区矫正是运用社会工作、 心理测试、 心理治疗、 辅导技术、 职业治疗等各 引导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 不进 种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