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_盛玉婷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和展望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和展望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和展望摘要: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

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学研究、育种学研究的基础地位。

同时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对策与展望。

关键字:组织培养;应用;前景展望自从1902年德国科学家Gottlieb 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后,细胞全能性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建立在细胞全能性基础上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此逐渐兴起的发展,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实验技术的基础的研究手段,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1.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到很多方面。

它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1.1植物的离体快繁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农作物是组织培养应用在生产上成效最显著地实例。

离体快繁的特点是繁殖系数大,周年生产,繁殖速度快,苗木整齐一致等,利用这项技术可以使一个单株一年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

以下几种情况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新育成的,新引进的,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良种。

(2)、一些生产用苗量大,需进行无性系繁殖的品种。

(3)、对一些繁殖系数低,特别是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或经种子繁殖后常丧失其优良特性的植物。

(4)、对一些难繁殖的名贵植物品种。

(5)、少量脱毒良种苗的快繁和无毒苗大量繁殖。

(6)、特殖育种材料、制种材料。

(7)、基因工程植株。

(8)、自然和人工诱导有用突变体。

(9)、离体保存种质。

(10)、新发现的、稀缺的、珍贵或稀有植物材料、濒危物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基础的生命体,其无所不在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的作用和前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材料,并利用人工调控其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最终获得新型或大量植物材料的一种生物技术手段。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植物遗传学、植物育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农艺生产等多个方面。

1、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不同种植物的雌花柱蘖、胚轴、愈伤组织等进行体外培养,然后通过调控其生长、分化和增殖等生物过程,最终得到纯合细胞系。

这样的纯合细胞系可以用于植物的遗传研究,便于揭示植物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信息。

2、植物育种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来获得植物性状发生的突变体、品种改良进行杂交选择率的提高,进而实现植物育种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例如常见的灵长花杂交便是一种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育种技术。

3、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研究、开发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物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可以加深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特性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植物生产和生物科技研究的实践中。

4、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是一种将基因引入到植物中的技术。

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调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因素进而改良植物、培育新的植物品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包括遗传变异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病毒的抗性育种等等。

5、植物农艺生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效提升植物的经济产量和质量。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体外培养和再生的一种生物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适宜的组织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再生,从而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突变体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选育以及遗传改良等工作。

1. 新品种选育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缩短新品种选育的时间。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可以加速园林植物的幼苗生长,缩短新品种选育的周期。

还可以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实现异种杂交,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2. 突变体选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诱发植物突变体的产生,从而培育出具有新颖性状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

通过诱变剂处理和组织培养再生,可以加速植物突变体的诱导和筛选,为园林植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3. 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向园林植物导入抗病虫害基因,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品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和组织培养再生,可以实现非常规途径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园林植物品种。

4. 遗传改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园林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具有抗逆性、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通过离体培养和再生,可以实现选择性繁殖和选择性遗传改良,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和产量。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技术难度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环境控制,技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培植物和难繁殖植物,其培养和再生的成功率较低,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2. 培养条件复杂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不同植物的培养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需求进行调控。

3. 安全性和风险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涉及到转基因技术和突变体选育等,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和风险问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培养植物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繁殖和再生的方法。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花卉育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花卉的改良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体内的一些可分化细胞或组织在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再生的生物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部的激素处理和适宜的培养基环境,使植物体细胞或组织发生分化和增殖,最终再生成整株植物。

通常情况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离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两种方式。

离体培养是将植物体的部分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再生出整株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是将植物体的原生质体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再生。

这些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可以在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的条件下对植物进行育种和繁殖。

1. 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对花卉的叶片、茎段等组织进行培养,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化和再生,实现无性繁殖和快速繁殖。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花卉的优良性状得到迅速传承和固定,加快育种进程。

比如在马铃薯、玫瑰等花卉的砧木育种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繁殖和固定性状,提高砧木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效率。

2. 诱导多倍体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对花卉细胞的处理,诱导其产生多倍体植物。

多倍体植物在花色、花型、植株形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变异,可以创造新的花卉品种,丰富花卉的品种资源。

在百合、马铃薯、玫瑰等花卉的育种中,通过诱导产生多倍体,可以创造出新的花色、花型,提高花卉的观赏和市场价值。

3. 基因转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育种中还可以用于基因转化。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可以使得花卉植株具有抗病、抗逆、增产等优良性状,为花卉的育种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培养植物的组织、细胞或器官,使其保持生长和分化能力,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病毒测试、有害物质筛选和植物生长激素制备等。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此之前,植物杂交育种只能够通过自然的杂交或小麦假体涂抹的方式来实现。

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天气条件良好、花期重合和品种特异性较强等条件。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限制,为植物育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包括植物体外微繁殖、植物体外遗传转化、植物体外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

植物体外微繁殖是指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快速分裂和增殖。

通过该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同一品种的植株,并且不会因环境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植物体外遗传转化是指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使其在培养过程中发生转化和表达,这种技术成为了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该技术的应用中,主要的挑战是如何精准的把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以及如何使基因维持在植物体内。

植物体外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结合,生产一些人类所需的物质,例如药物,提炼纯度更高的化学物质等。

这种技术大大加快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过程,并且可以大幅提高产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个高效且最先进的育种方法,可用于改良杂交种、育成新品种以及生产素质较高的种质资源。

通过该技术,育种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质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植物细胞,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植物育种应用场景:1. 利用无性繁殖去除休眠期:无性繁殖可用于消除植物杂交后的休眠期,使杂交后代在不会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快速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或器官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就在生物学、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早期的摸索阶段到现代的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包括培养基的优化、外植体选择的新策略、基因编辑技术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等。

我们还将探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脱毒、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我们将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法优化,进一步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我们也将关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推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又称为植物微繁殖或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利用植物细胞或组织的再生能力,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植物繁殖或遗传改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并有能力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从植物体上获取所需的外植体(如叶片、茎尖、花药等)。

然后,通过表面消毒和切割处理,将外植体接入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

这些调节剂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接着,将接种后的外植体置于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摘要:当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系统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应用于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应用于植物有用产物生产、应用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应用于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渗透到科研、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必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进展1、引言当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们可以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优良无性系,为人们生产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单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及非整倍体。

这样细胞融合就打破种属间的界限,促进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

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能够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的理想材料,加速植物快繁、花药培养、细胞器培养、原生质融合以及DNA重组技术。

因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各个植物科学的领域及农业、医药等多种行业。

这样就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含义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现状3.1应用于植物育种当前,我国将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作物育种,特别是在:第一,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高速、高效率、基因型一次纯合。

因此,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的单倍体育种,而成为一种最新的育种手段,育成大面积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我国在单倍体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我国育成了作物新品种—单育1号烟草品种,以及中花8号水稻和京花1号、京单92-2097小麦等面积栽培的作物新品种。

第二,胚胎培养。

植物的杂交不孕使远缘杂交不容易成功。

但是,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能够使胚正常发育和培养出杂交后代,以无性系繁殖获得数量较多、性状一致的群体,胚培养已在多个科属中成功。

这种技术就是把未受精的胚珠分离出来,在试管内用异种花粉在胚珠上萌发受精,产生的杂种胚在试管中发育成完整植株。

用胚乳培养可以获得三倍体植株,三倍体加倍后可得到六倍体,可育成多倍体新品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通过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持续生长和分化的特性,以实现植物繁殖和改良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园艺、植物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花卉繁育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花卉的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以及花卉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花卉作为园艺植物,对花色、花型、开花期、花朵数量等性状的要求较高。

而传统的花卉育种方法通常需要花期较长、费时费力,且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花卉繁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在培养基中调控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和比例,可以促进植物愈伤组织的快速分化和生长,从而实现对花卉的新品种选育。

利用愈伤组织的再生和植株再生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花卉。

还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基因工程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向花卉中导入抗病虫害基因、改良花色和花型等。

这些技术为花卉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除了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之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在花卉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花卉生产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无性繁殖,将高产量、高品质的母株进行无性繁殖,以加快繁殖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花卉的快速繁殖和繁殖途径的扩大。

通过花卉离体培养技术,可以将一株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然后再生出多株植物,从而实现对花卉的快速繁殖。

这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推广植物种质资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花卉病虫害是影响花卉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往往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花卉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培养抗病虫害的愈伤组织和植株,然后将其转移到野外种植,可以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植物不定芽和分生组织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使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生长和发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花卉繁育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花卉的种质改良、新品种选育和抗病育种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途径。

本文将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组织培养、花色改良、花型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中的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

当时,人们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培育了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花卉新品种,如月季、百合和郁金香等。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可以将许多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为花卉繁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花卉种子发芽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种子发芽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些品种的种子因品质较差而难以萌发,或者因遗传因素导致发芽率偏低,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愈伤组织的快速繁殖和再生,解决了这一难题。

通过离体培养和再生,可以获得高发芽率的愈伤组织,再通过植物生长调控和生理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从而解决了花卉种子发芽率低的难题。

2.花卉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殖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花卉的无性繁殖主要包括组织培养、离体花蕾培养和愈伤组织培养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高质量、无病害、一致性好的无性繁殖植株,为花卉生产、栽培和繁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无性繁殖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出大批植株,为花卉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种苗资源。

3.花卉组织培养花卉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性繁殖中,将花卉的不定芽、分生组织或其他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和分化,最终形成新的植株。

花卉组织培养可以突破季节限制,使植物不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中进行研究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9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9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离体培养技术,它作为一种基本的实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植物组培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

新技术。

应用。

正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20 世纪初建立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上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植物的快速繁殖、品种改良、基因工程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现代农业和医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随着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简况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进行植物离体快繁、无病毒苗木培育、培育新品种或创造新物种、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1.1 脱毒及快速繁殖随着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的植物种类也由观赏植物逐渐发展到园艺植物、大田作物、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等。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生产,不仅能够挽救珍稀濒危物种,而且能够解决植物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

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项组培技术。

植物病毒不仅对作物产量、品质等具有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植物材料的国际交流。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培育无病毒植株。

离体快速繁殖是组织培养在林木生产上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一项技术。

可以解决在较短时间内繁殖稀有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的难题,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

尤其对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新、奇”品种意义更大。

1.2 育种研究基因工程育种是将一种生物中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并使其表达的技术。

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增加遗传变异性来改良作物品种,开发新的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已成为一条育种新途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培养植物组织或细胞,在无土或无土的培养环境中使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技术。

该技术是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一部分,它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良植物材料,加快植物繁殖速度,提高植物繁殖率,促进植物育种的快速进展。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某一部分(如茎、根、叶、花)从体内切割下来,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再放置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无菌培养基上,培养出与原来植物完全一样的植株。

其原理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和细胞再生能力。

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配比、含量对组织培养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培养条件为: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培养基中主要成分有:无机盐、有机物、激素和增殖剂等。

培养基需消毒、无菌、将培养物放置在合适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促使植物组织再生和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精心的操作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栽培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栽培中广泛应用于林木的无性繁育,在园林资材生产中,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和离体茎切片培养等技术,能够使优质植株得到繁殖并得到大量的优良材料。

在育种上,将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母本植株进行无性繁殖,使下一代植株继承了母本的优良性状。

因此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栽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在园林植物育种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速杂交种、突变种的选育速度,从而提高植物的育种效率。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生长快速、植株矮化、开花时间提前等优异性状的植株。

在园林景观植物育种中,种子繁殖速度慢、繁殖种量有限、种子发芽率低、自交杂交容易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观赏植物改良的进程,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困难。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1. 引言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外植体培养方法,利用植物组织的再生和分化能力,进行植物繁殖与培育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的不断完善与提升,为园林植物育种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不断改进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提高了外植体再生和分化的效率,为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通过植物体外再生技术,可以实现对园林植物病原体的无害化处理和抗性基因的导入,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能力,为园林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在园林植物新品种培育和抗逆性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体外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对园林植物重要性状的快速筛选和改良,提高园林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性能,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园林植物育种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相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在未来的园林植物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园林植物的品种改良和景观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 正文2.1 现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培养、再生和繁殖的技术。

它是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促使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再生和发育,以获得大量同质或异质植株的技术。

1. 选材和分离: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培养的母株,从中分离出适当的组织或器官,如茎尖、叶片、根等,作为培养材料。

2. 建立无菌培养体系:利用无菌技术将培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然后将其置于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园林植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选择,改良园林植物的性状和品质,以满足人们对园林美化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园林绿化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植物育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组织和细胞来进行繁殖和改良的生物技术。

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快速繁殖大量优质种苗、克服传统育种方法困难的难题、实现对园林植物性状的精准调控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下文将详细探讨园林植物育种的重要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其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将更好地展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体细胞、组织或器官为材料,通过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在无菌状态下进行体外培养和再生的技术手段。

这项技术是现代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工具,可实现对植物的快速繁殖、基因工程改良、抗性培育等多种功能。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如植物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胚胎培养等方法,将植物细胞或组织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重新分化成整株植物。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避免自然繁殖的周期较长和不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对植物遗传物质的有效利用和改良,为园林植物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优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园林植物品种的改良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园林植物育种的重要性园林植物育种是指对园林景观中使用的植物进行有计划地选择与繁育,以改进其园艺性状、美观性能和适应性能的过程。

园林植物育种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其观赏性是评价园林景观品质的重要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新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原生质体等,无菌条件下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水、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植物激素等),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上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基本过程及应用1.原理:细胞全能性。

2.基本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新植物体。

将已消毒的材料,在无菌的环境下,剥去芽的鳞片、嫩枝的外皮和种皮胚乳等,切成小片制成外植体;外植体中的活细胞经诱导,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转变为分生细胞,继而其衍生的细胞分化为薄壁组织而形成愈伤组织;这些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生长成为一株新植物体。

整个过程要确保无菌条件,并调节温度、营养、激素等因素以满足植物组织培养的需要。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快速繁殖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使用组织培养法获得脱毒苗已经在草莓、葡萄、康乃馨等获得成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人们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挽救濒临灭绝的植物;甚至,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缩短育种年限。

■例1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

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

(1)在生产前,需先加入紫草细胞作为反应器中的“种子”。

这些“种子”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紫草叶肉细胞经过_________而获得的。

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____________规律;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体细胞培养、再生、分化和增殖,实现植物繁殖的高效技术。

这种技术在植物育种、生产和改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在花卉繁育领域中,其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体细胞培养、再生、分化和增殖实现花卉的无性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扩大花卉数量,保持优良品质和繁殖纯度。

2.基因转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向花卉植株中导入外源基因。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花卉的抗病、抗虫和耐逆性等遗传改良。

3.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和传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被用于保存和传承萎蔫病等花卉传统品种,维护花卉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中,培养基是关键。

花卉繁育中常见的基本组分有无机盐、糖类、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这些组成成分的比例需要根据不同花卉种类不断调整,最终得到适合花卉体细胞再生、分化和增殖的培养基。

此外,温度和光照条件也是影响花卉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

一些花卉要求较高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而一些花卉则更适合在较低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培养。

1.冬红:冬红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花卉,具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实现冬红的无性繁殖,扩大数量。

2.麒麟草:麒麟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矮生花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其高效繁殖和快速育种。

3.茉莉花:茉莉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茉莉花的无性繁殖、品种改良和抗病育种。

总的来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花卉的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化和品质变异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将会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中的细胞或组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增殖、分化和再生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的繁殖和改良,还可以用于植物的成分提取和制药、新材料的开发等方面。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人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和生物化学变化的了解很少,因此对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非常有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探索更加先进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改良。

它可以在无菌条件下,控制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实现组织再生和整株植物的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培育新品种,改良旧品种,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植物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被用于植物成分的提取和制药。

例如,在一些地区,人们常常使用药用植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由于这些植物的生产和采摘成本很高,因此它们的成分提取也很昂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无菌培养条件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提取药用成分的目的。

而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人造植物的制药,使药物更具纯度和稳定性。

除了植物繁殖和制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控制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进而从植物细胞中提取纤维、蛋白质、糖类等成分,用于纺织和制造新型材料。

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和开发植物的生长调节剂。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繁殖和改良、植物的成分提取和制药、新材料的开发等方面。

未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_盛玉婷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_盛玉婷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盛玉婷(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摘 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

本文回顾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基、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和培养方法,简述了离体无性系快速繁殖与无毒化、植物育种、遗传物质的保存及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组织培养技术在应用研究领域所获得的突破。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激素;快繁;脱毒;转基因中图分类号 Q9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8)09-45-03A d v a n c e o f P l a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a n d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S h e n g Y u t i n g (N a n j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s u N a n j i n g210095)A b s t r a c t: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a s a w a y o f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h a s d e v e l o p e dr a p i d l y.P l a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w a s w i d e l yu s e di n t h e c r o p b r e e d i n g,t a k i n g o f v i r u s,r e p r o d u c i n g q u i c k l y,p r e s e r v i n gg e n e t i c m a t e r i a l s,p r o d u c i n gs e c o n d a r y m e t a b o l i t e s a n di n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p l a n t g e n e.T h i s a r t i c l e 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 i t s c u l t u r e,m e t h o d,a n dt h e m e c h a n i s m.K e y w o r d s:P l a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p h y t o h o r m o n e;i n t e r m e d i a t e p r o p a g a t i o n;d e t o x i c a t i o n;t r a n s g e n i c 自哈布兰特(G.H a b e r l a n d 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来,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离体培养经过80多年的历程后,其培养技术日趋完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曹前明曹前明曹前明曹前明生工二班生工二班生工二班生工二班20080339200803392008033920080339 摘摘摘摘要要要要: 文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工厂化育苗、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生产、光自养型培养以及高新技术在组培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育种; 转基因; 光自养组培技术; LED 自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 aberl and t 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来, 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 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 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

在生物研究方面, 已由最初的无性快繁逐步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育种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成为生物学科中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 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1 1 1 1 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目前,国内外已把植物组织培养普遍应用于作物育种, 并在单倍体育种、胚胎育种、细胞融合育种、细胞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 1 单倍体培养育种通过对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或胚珠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 其中以花药和花粉培养应用最为广泛) ,单倍体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

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一般需要8~ 10 a或更长的时间, 而通过单倍体进行育种一般仅需要4~ 5 a 的时间, 单倍体育种具有程序简单、育种周期短、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单倍体育种是常规育种程序和方法的重大改革,尤其在林业等生长周期长的物种中效果更为显著。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Q943.11.理论起源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

首先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然后分析了其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疾病与虫害抗性育种以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该技术在花卉繁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广泛应用,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花卉繁育、应用进展、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疾病与虫害抗性育种、高效栽培技术、结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花卉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育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为花卉繁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通过对花卉的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疾病与虫害抗性育种以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在疾病与虫害抗性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未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繁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 正文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能够在无土或半无土条件下培养植物,在控制的环境下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实现植物繁殖和遗传改良的目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的准备、培养条件的控制等几个方面。

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首先需要准备好含有必需无机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能源的组织培养基。

然后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如茎段、叶片或胚等,并将其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盛玉婷(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摘 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

本文回顾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基、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和培养方法,简述了离体无性系快速繁殖与无毒化、植物育种、遗传物质的保存及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组织培养技术在应用研究领域所获得的突破。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激素;快繁;脱毒;转基因中图分类号 Q9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8)09-45-03A d v a n c e o f P l a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a n d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S h e n g Y u t i n g (N a n j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s u N a n j i n g210095)A b s t r a c t: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a s a w a y o f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h a s d e v e l o p e dr a p i d l y.P l a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w a s w i d e l yu s e di n t h e c r o p b r e e d i n g,t a k i n g o f v i r u s,r e p r o d u c i n g q u i c k l y,p r e s e r v i n gg e n e t i c m a t e r i a l s,p r o d u c i n gs e c o n d a r y m e t a b o l i t e s a n di n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p l a n t g e n e.T h i s a r t i c l e 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 i t s c u l t u r e,m e t h o d,a n dt h e m e c h a n i s m.K e y w o r d s:P l a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p h y t o h o r m o n e;i n t e r m e d i a t e p r o p a g a t i o n;d e t o x i c a t i o n;t r a n s g e n i c 自哈布兰特(G.H a b e r l a n d 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来,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离体培养经过80多年的历程后,其培养技术日趋完善。

20世纪50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

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其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育种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1]。

1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1.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1]。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

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 a b e r l a n c l t根据细胞学理论,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

1943年,美国人W h i t 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 a b e r l a n c l t的论点。

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培养基的选择 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有M T、M S、S H、W h i t e等。

由于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会对培养基做一些不同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是M S。

组织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的较多,但只有在植物周围的营养物和激素被吸收,如果其他残留的培养基也能被利用,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减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董雁等[2]利用回收转换后废弃的继代培养基,加入原继代培养基30%浓度母液的培养基,培养效果与原继代培养基的基本相同,说明继代培养基再利用是可行的,这为规模化组培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

杜勤[3]等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黄瓜子叶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液体培养基直接诱导花芽率更高,分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说明液体培养基对外植体的生长更有利,只是固体培养基更易操作而被较广泛应用。

1.4 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 I A A能促进细胞壁的扩张和诱导纤维素酶的形成[5]。

H a i l从燕麦芽鞘分离出原生质体,它可以保存在11%的蔗糖溶液中,若添加少量I A A,只需5m i n原生质体就会破裂。

这是I A A首先作用于质膜的一个证据。

当I A A直接同原生质膜结合时,引起膜构象和透性的变化,增加了离子流动,产生生物电位变化或一系列代谢变化,发生快速效应。

2,4-D(2,4-二氯苯氧乙酸)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作用机制是诱导一些特异蛋白质形成,2,4-D的浓度作者简介:盛玉婷,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在读。

收稿日期:2008-02-01用等。

C T K对硝酸还原酶的合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5]。

K e n d e以麦仙翁种子为材料,证明B A可以诱导硝酸还原酶蛋白的重新合成;陈微用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阻抑了6-B A(6-苄基腺嘌呤)的这种诱导作用;叶叙丰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在氯酸盐培养基上选得了缺少硝酸还原酶活力的突变细胞株;陆嘉陵等发现这些细胞中含6-B A 受体位点比对照明显少,它们即使生长在加有6-B A的培养基上也不能变绿。

G A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

杨文钰等用G A3处理发芽的大麦、小麦和黑麦种子能诱导出α-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

胚乳切片和糊粉层的离体培养证明G A3诱导α-淀粉酶的的形成,洗去G A3,α-淀粉酶的合成停止。

同时发现:经G A3处理后,大麦糊粉层中R N A增加。

当用14C-尿核苷处理时,糊粉层中有放射性的R N A,表明G A3加速了转录。

现已发现G A3可影响大麦糊粉层和玉米盾片的核酸甲基化,同时也调节5'-末端的7-甲基鸟嘌吟结构,从而影响翻译活性。

目前已证明许多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有专一性的受体,后者大多为蛋白质,一般认为受体蛋白存在于细胞核或质膜上,或共同存在于两者之中。

2 组织培养的方法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主要形式有器官、胚胎、细胞、原生质体等[6]。

一般认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成败关键不在于植物材料的来源,而在于培养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中,影响培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植物激素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的关键因素。

诱导愈伤组织的最常用的生长素是I A A、N A A和2,4 -D,所需浓度为0.10-10m g/L。

大多材料选用2,4-D,它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优于其它生长素,缺乏2,4-D是导致直接出芽的原因。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K T和6 -B A。

K T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分化。

K T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大,但可以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愈伤组织的衰老,延缓其器官分化能力的丧失,从而提高植株再生频率。

A B A对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它对胚胎愈伤组织的发生有良好作用,可以增加愈伤组织的致密和分生细胞的数目,且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能力的保持,降低分化过程中的发芽率[7,8]。

各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虽有相对专一性,但是植物的各种生理效应是不同种类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9]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更非某类激素单独作用的结果。

王冬梅等[10]研究表明,2,4-D和B A是诱导分生愈伤组织、胚胎细胞和胚状体所必需的,但在诱导过程中, 2,4-D浓度应逐步降低,否则愈伤组织细胞不能成为胚胎细胞,而提前分化生根,则表明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含量3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3.1 在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上的应用 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方面。

很多农作物如马铃薯、甘薯、大蒜等都带有病毒,但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病毒,W h i t e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

如果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再生可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

此法已在马铃薯、草莓等多种作物上获得成功,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由于运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植物的明显特点是快速,每年可以数以百万倍的速度繁殖,因此,对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植物品种的繁殖,意义尤为重大。

目前,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部分或大部分都用离体快繁提供苗木,试管苗已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并形成产业化。

[11]3.2 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新途径。

目前,国内外已把植物组织培养普遍应用于作物育种,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3.2.1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在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