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史》思考题(修订)

合集下载

《西方文学史》思考争鸣问题

《西方文学史》思考争鸣问题

第一章古代文学1 、关于“荷马史诗”的成书及作者,欧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集体、个人、二者兼有。

你支持那种观点?为什么?2 、《伊里亚特》中充斥着大量战争描写,而且许多不符合今天的人道主义观念,请找出差别(至少两个),并阐述原因。

3 、自从弗洛伊德理论流行后,“杀父娶母”就和俄狄浦斯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 、传统的观点认为;欧洲中世纪文学是“黑暗时期”。

但学界正逐渐修改这一看法,你的观点如何?2 、但丁的《神曲》历来被评为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独特的时代造就了独特的作品,请结合作品阐释。

3 、西方学界或认为《神曲》为政治而作,或认为其为文化而作,你的观点如何?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 、传统认为人文主义是对中世纪神学彻底的反叛,但最近的研究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请查阅相关书目,并分组讨论。

2 、堂·吉诃德的形象有多重含义:可笑的、可悲的、伟大的。

你的观点如何?3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将夏洛克定位为犹太人,这在西欧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

请查阅相关资料,列出类似的作品。

4 、许多人认为哈姆雷特的形象和情节有悖于常理,你怎样看?第四章17世纪文学1 、有学者认为:巴洛克文学是文艺复兴的一支,富有野性的生命力。

你做何评价?2 、莫里哀的创作有多重倾向: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二者兼有,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3 、传统认为魔鬼撒旦是邪恶的化身,但弥尔顿却在《失乐园》中塑造了一个类似英雄的形象。

请对比分析二者形象。

第五章18世纪文学1 、启蒙主义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它承文艺复兴之余绪,反古典主义之束缚,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请具体说明。

2 、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旗帜,许多作品渗透着革命精神。

请结合其哲理小说具体谈谈。

3 、在社会思想上主张“返回自然”的卢梭在文学上主张“自然感情”,请结合具体作品阐释。

4 、《浮士德》被誉为“哲学的心灵剧”,关于作品主题的解释也有很多观点,你的看法如何?5 、有人说席勒的创作没有继承成名作《强盗》鲜明的“革命”风格,这是一种妥协,对此你怎样看?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1 、高尔基曾将浪漫主义区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但学界正逐渐用前期和后期取代这一区分,你怎样看?2 、“拜伦式英雄”即是对诗人拜伦的评价,也是对其笔下人物的命名,请结合作家生平和具体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认识。

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

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文艺复兴虽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但实质上并不是为了恢复古代的旧文化,而是借此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主要内容:①用人性反对神权。

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中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4.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美学原则,即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二、问答:1.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①人文主义者通过艺术形象的描绘,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价值与尊严。

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坚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

②着力描写现世生活,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对封建贵族和僧侣上层的恶德败行加以嘲讽,并积极传播人性、人权、现世幸福、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展现巨大的生命能量和强烈的生命激情,和中世纪文学的干瘪、僵化、苍白与死气沉沉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辅助练习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辅助练习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辅助练习一、古希腊的文艺理念: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分为“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三个部分。

①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由神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现实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

;“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把画家叫做“摹仿者”或者“影像制造者”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a、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再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分的要求。

②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柏拉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公家的政治纲领,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

(人的灵魂——理智、意志和情欲,意志和情欲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条: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第三条: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的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③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热情的磅礴):柏拉图式古希腊早期“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把“灵感”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阵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是灵感的产物。

外国文学思考题

外国文学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二、思考题:1.谈谈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2.《高老头》的结构特点、拉斯蒂涅和高老头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成就。

4.《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形象意义小说,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

5.《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6.为什么说《复活》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的结晶?其结构和人物形象。

7.福楼拜小说的风格特点。

8.陀思妥也夫斯基创作特点。

9.从《萌芽》看左拉创作的特点。

10.俄国19世纪文学中有哪三条著名的人物形象画廊?11.《父与子》中的新人巴扎洛夫形象的矛盾性?为什么说屠格涅夫是小说中的风景画大师?12.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哈代小说特点。

13.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14.葛利高里形象。

15.娜拉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6.《百年孤独》书名的寓意及小说艺术特色。

二、思考题:1.谈谈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戏剧创作的创新:《钦差大臣》1、作者抛弃了浅薄的滑稽噱头,致力于典型人物的内心揭示。

果戈里的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靠喜剧人物的自我揭露。

人物各自按照自己的观念,习惯,围绕自己的利益活动着。

2、哑剧的收场。

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引起广泛思考。

3、无往而不在的正面人物的“笑”。

作者用人物和观众的笑来鞭挞剧中人和匡正观众。

4、明暗两条线索通过演员的舞台行动和内在的戏剧冲突来表现。

小说代表作的成就:《死魂灵》小说以骗子乞乞科夫收购死去农奴的户籍这一经历主线,广泛描绘了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批判了唯利是图的新资产者、腐朽没落的官僚阶层,以及作为农奴制支柱的贵族地主,揭示了农奴制的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

首先,平实逼真的细节描写。

通过景物和人物环境的细致描写,小说真实地在现了现实生活,生动的凸显了几个地主的不同个性。

其次,高超的肖像描摹技术,塑造了典型化的地主群像。

在揭示贵族地主阶级属性和剥削本质的之外,小说还通过描写每一个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对乞乞科夫的接待,刻画了不同地主的个性。

西方文论思考题

西方文论思考题

西方文论思考题第三、简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答:黑格尔悲剧理论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

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黑格尔看来,冲突的悲剧性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

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

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第二阶段思考题如何理解黑格尔与康德的不同立场?答案1:黑格尔并不是像康德那样从美感或审美判断的研究入手,或者从欣赏者或读者的方面考察艺术和美,而是侧重于创造者或艺术家的方面。

在黑格尔看来,创造者或者艺术家表达着特定的历史意识,表达着其时代的意识。

这样,艺术和个人的艺术创造不再是超越、或者外在于概念,而恰恰是历史意识和历史内容的表达。

黑格尔所谓的…形式非他,即内容回转到形式;内容非他,即形式回转到内容‟其实只是就此而言。

康德则是主张“形象大于思想”。

另外黑格尔强调所谓的“明晰性”,被后世批评家认为是在假定“能指”与“所指”、“表达层面”与“内容层面”的统一性或者一对一的关系。

答案2:答:康德关于概念认知与审美认知之关系的二元论看法的出发点是“审美认知不能被缩减为概念认知”,即美既不是由概念所决定,也不能被缩减为概念认知。

黑格尔对康德关于美的二元论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明确地否定了文学艺术中的“表达层面”的独立性。

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及二者的分歧,对于现代文学理论是极为重要的。

康德和黑格尔从来没有使用过语言学或者符号学的术语,但是现代文学理论中分别受到康德和黑格尔影响的学派,却都在使用这样的术语。

外国文学思考题参考答案(2)

外国文学思考题参考答案(2)

1.梳理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体系,记忆其中主要思潮和流派。

一、上古文学的“和谐”;二、中古文学的“信仰”三、文艺复兴文学——从人性到理性;五、新古典主义——王权成为“上帝”;六、启蒙文学的理性“上帝”七、浪漫主义文学——从理性回归内心情感八、现实主义文学——道德“上帝”能拯救人吗?九、现代主义文学——非理性能够胜利吗?十、后现代主义文学——“戈多”还会来吗?2.简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掌握)公元前12-前8世纪:“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文学的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荷马史诗》赫希尔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前8-前6世纪:大移民时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抒情诗,寓言。

主要的抒情诗人有萨福,阿那克里翁,品达。

其中萨福最有名,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最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

前6-前4初:“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诗人和作品:埃斯库罗斯《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阿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前4末-公元2世纪:“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

新喜剧的抗鼎者为米南德,《恨世者》为其代表作。

3.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题,以“怒而罢战”、“怒而参战”为主线,奠定了全诗的基础。

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无理夺走阿喀琉斯的一名女俘,引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并退出战场,结果特洛伊人乘机进攻,希腊联军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洛斯借来阿喀琉斯的铠甲上战场,结果被特洛伊战将赫克托耳杀死。

阿喀琉斯再次愤怒不已,通失好友的他重新回到战场,扭转了战局,杀死了赫克托耳。

阿喀琉斯的愤怒构成了史诗《伊利亚特》的结构中心,也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4.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主要戏剧成就。

古希腊产生过许多悲剧作家,其中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最具有代表性。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补充)古希腊神话的魅力①从神话和生产力的关系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

②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③从神话和希腊宗教的关系看,它也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④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无论从事何种研究工作,都可从中发现所需要的原始经典资料。

研究文学的人,更应把每个神和英雄当作具体的艺术形象去思考,从那些原始意象中,悟出各种“母题”和道理。

分析特洛伊战争《伊》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当时的特洛伊城叫“伊利昂城”,史诗名字由此而来,原意“伊利昂之歌”。

史诗的情节链: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

《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

史诗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为我们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喀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

神的立场: 以赫拉、雅典娜为代表的神支持希腊人,以阿波罗、阿佛洛狄特为代表的神支持特洛伊人。

史诗结尾:赫克托耳之死。

特洛亚老王亲临阿喀琉斯帐下,要求归还儿子尸体。

阿喀琉斯同意。

最后全体特洛亚人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

战争观念:以妇女为导火线的战争: 希腊神话记载的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希腊美女海伦被抢。

观念——史诗把战争当做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对战争双方都作了热情的歌颂,没有涉及今人关于战争的道义是非观念,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

史诗处处都洋溢着对战争双方的热情歌颂与肯定。

诗人对双方都采取称颂态度。

他称赞双方将领都是“伟大的”、“高贵的”、“最最优秀的”,阿喀琉斯像“刚刚上升的太阳”,赫克托耳“所向无敌,意气风发”。

诗人把双方的鏖战场面,描写得五光十色,没有半点贬责之词。

恩格斯认为战争是部落的事业。

原因——尚武精神:史诗对战争双方的肯定,与当时把战争当做既有利又光荣的事业有关。

一方面私有制开始萌芽,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另一方面时代风气崇尚勇敢,通过战争显示勇敢。

西方史学史思考题

西方史学史思考题

一、古典时代1、古代希腊罗马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通常指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史学,也被称为西方古典史学,西方史学的母体。

特点是:以人文主义观念为主导;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认真探索的求真精神;宽宏的历史眼光;注重历史著作的文采。

影响:成为西方史学的母体。

奠立&范型&精神&写作方法2、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的史学贡献希罗多德:西方的“史学之父”撰写了西方史学的开山之作《历史》(《希波战争史》)。

其中表明了希罗多德的著史目的:道德垂训,歌颂民主制度(符合道德,优于专制)著史态度:求真求实(广泛收集,参证,互证史料)著史立场:放眼世界;注重“文化”;突破“华夷”之辨《历史》的基本特点:取材广泛、规模宏大、史料充实、内容丰富,堪称“通史”和“文化史”之作。

开创了欧洲历史著述的正宗体裁——“叙述体。

”写作特点:以散文为写作形式,以爱奥尼亚方言为基本语言,词汇丰富、文笔华美,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历史》的自相矛盾之处:宿命论与批判精神;道德垂训与求真存疑原则修昔底德:传统范型的奠基人著史学则:求真求实的立场;坚持理智的批判态度;以叙述历史真实为最高目标。

政治叙事史的理论基础。

目的:试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人事活动的角度总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后世。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否定“命运”和“神意”对“人事”的干预;看到了某些个人的性格差异对历史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甚至关键性作用;注重经济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从哲学的高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和原则进行赞扬3、李维和塔西佗的史学成就李维(《罗马史》,全称《罗马字建成以来的历史》):创立了西方史学的通史体例(写作计划周密,涉历时间久远,内容广播、上下古今融于一体);编年史+纪事本末;重在道德教育,宣扬爱国注意、振奋民族精神。

李维著史贵在道德教育、坚持独立精神;文体精炼、叙事写人生动逼真。

塔西佗:古罗马的修昔底德其史学成就代表了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A.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既是他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B.赏罚分明C.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词汇丰富雅驯,文笔多变不繁,语言精练,结构紧凑,文约事丰,言简意远;擅长塑造个性人物D.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其著作意在鞭笞、意在揭露、意在发泄一个怀念共和制度的人对专制制度蓄之已久的愤怒情绪4、波里比乌斯的史学贡献“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A.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独有的贡献)论述了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领域、方法和目的(3个层次:排列处理文献档案;地质学;政治事务);2个基本任务提出了关于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的普遍联系性的理论。

(0560)《西方文化史》复习思考题

(0560)《西方文化史》复习思考题

(0560)《西方文化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次解释
1、十二铜表法
2、塔西佗
3、罗马五大法学家
4、七艺
5、骑士精神
6、经院哲学
二、简述题
1、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婚姻形态?
2.荷马时代部落或部落联盟实行军事民主制,它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5.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
6.试述马基雅维里有关政治学的主要观点?
7.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国?
8.试述路德改革思想的意义?
9.试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10.简述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点。

1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人物及思想活动。

12.简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13.简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14.简述尼采的哲学思想。

15.简述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试论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试评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影响。

3.试论中世纪西欧的世俗文学。

4.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根源。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版)(修订版)【思考题/讨论题】欧美文学上编导论 P131.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如何发生冲突又互有补充的?2.欧洲文学如何体现人的观念?第一章古代文学 P46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3.古希腊罗马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4.荷马史诗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5.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如何表现命运的主题?各自的艺术特点何在?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P661.为什么说中世纪欧洲文学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2.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

3.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有何成就?4.《神曲》的现实性与艺术特点。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P1011.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3.《十日谈》如何对禁欲主义进行冲击的?4.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形象?5.你最喜欢莎士比亚的哪一部历史剧、喜剧和悲剧?为什么?6.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形象?7.试以一个剧本为例,谈谈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P1201.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达尔杜弗这个形象有何揭露意义?4.《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5.巴罗克文学对后世有何影响?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P1501.启蒙文学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新爱洛依丝》是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小说?3.卢梭的创作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4.浮士德和梅菲斯特是怎样的形象?5.《浮士德》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讨论题】1.莫里哀与莎士比亚的喜剧有哪些不同?2.哈姆莱特形象之我见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P1611.19世纪欧美文学的人文观念有何变化?2.19世纪欧美文学的成就何在?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P224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

2.欧美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欧美中编导论)【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欧美中编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1.19世纪欧美文学的人文观念有何变化?答:19世纪资本主义出现,个人从各种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商品经济激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物欲意识,人的自我观念得到了强化,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对自身的处境、命运和前途的思考也不断变化,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也展露出新的形态,具体表现为:(1)从“理性意义上的人”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18世纪的欧洲是科学的和理性的产物。

启蒙的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因此,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启蒙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

卢梭笔下的“新人”形象,既有天赋的良知——理性,又有天然的欲望——情感,他们是富有主体精神的世俗化的“人”。

歌德沿着卢梭的人文主义路线,创作出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浮士德。

其主体精神张扬,又不与外在客体冲突,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社会道德律令。

②在19世纪,人们坚信“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凭借科学与理性可以把握自然与世界的秩序;人可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现实主义作家延续着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形成共同遵循的“真实”、“写实”原则。

但现实主义作家在客观“再现”与“反应”生活的过程中,普遍展开了对人的灵魂的空前真实、细致的剖析,从而改变了西方文学“人”的观念。

巴尔扎克的性恶论并非认为人生来本恶,而是认为外在的物——主要是金钱——会激发人的无穷情欲从而走向邪恶。

其中《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便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从王宫贵族的生活描写转移到普通平凡人的生活①在19世纪之前,文艺复兴运动是宗教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人追求“自由”,但却使世界一片混乱。

因此,专制君主便承担起了人们精神和心理上的“人间上帝”或“肉身的上帝”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王权崇拜”。

文学受其影响,多表现那些崇高而富有理性品格的英雄人物,并把他们写成德才兼备的、众人瞩目的人物。

②而19世纪正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的历史交替时代的文学审美对象开始从王宫贵族转移到社会平民,开始描绘一些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平凡人和他们的生活。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外国文学史课后思考题及名词解释1、古希腊文学与古东方文学的不同发展历史与特点:古希腊文学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这一时期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这是古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主要指《荷马史诗》。

(二)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一时期古希腊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有200多个相互独立的城邦构成。

这一时期表现集体意识的史诗开始衰落,而适合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开始兴起。

同时,还有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即出现了《伊索寓言》,相传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伊索写的,其中最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狮子和蚊子》等。

(三)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这是古希腊奴隶制高度繁荣阶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古典时期”,当时,雅典成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一时期文学上的成就有戏剧、文艺理论、散文等。

其中,出现了有“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散文上的代表人物有佐伊罗斯。

修昔底斯、苏格拉底、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其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著名的悲剧理论。

(四)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公元前2世纪。

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当时古希腊被马其顿王国征服,所以当时古希腊文化开始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希腊本土已将失去了古典时期民主制的政治条件,在文学史处于衰落时期。

2、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上课没讲)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重在通过颂扬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的业绩,宣扬当时那些有识之士的生活理想。

他们确认“正法、利益、爱欲和解脱”是人生的四大目的,肯定人类对利益和爱欲的追求,但认为这种追求应该符合正法,而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解脱,两大史诗凝聚着沉重的历史经验,凸显出印度古代有识之士对人类各种困惑的深刻洞察。

3、荷马史诗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欧美上编-导论)【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欧美上编-导论)【圣才出品】

【欧美上编】导论1.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如何发生冲突又互有补充的?答: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1)古希腊文学倡导自由,希伯来文学倡导理性,造成了二者的冲突①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体现的是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趋向是自然原欲。

希伯来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理性——人”三位一体的机构框架,体现的是一种宗教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也就是宗教理性的。

②希伯来——基督教文学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

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后世西方文学之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③当人们把《圣经》作为希伯来民族的神话与史诗去理解时,却很难看到希腊神话与史诗中那充溢灵性与原始欲望的神、英雄与人。

在那里,有的是神化的人,而非古希腊式人化的神;是人向神的提升,人的主体性的萎缩,而非希腊式的神向人的下滑,人的主体性的高扬。

④中世纪晚期,世俗教会把基督教精神推向极端,宗教人本意识蜕变为神本意识,原始基督教对人性本质的理性追求走向了对人性的扼杀,于是,一些人文主义者就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向它发起了攻击。

古希腊文学所属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文学所属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形成冲撞之势,文艺复兴也就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转型时期。

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冲突的焦点,这种冲突实质上也就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冲突。

文艺复兴将一度极端化了的人、神关系,也即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做了调整,从而有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外国文学史》(上)思考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上)思考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上)思考题及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希腊神话、2、神人同形同性、3、《荷马史诗》、4、希腊悲剧的起源、5、骑士文学、6、文艺复兴、7、人文主义、8、古典主义、9、浪漫主义、10、“湖畔派”诗人、11、拜伦式英雄、12、《人间喜剧》、1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二、简答题1、简述古希腊文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成就。

2、简述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3、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5、《浮士德》一生精神探索的历程。

(五个悲剧阶段)三、论述题1、试析《俄狄浦斯王》的戏剧冲突及主题。

2、简析《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和主题。

3、简述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文艺复兴~19世纪: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补充:二、简答题:1、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文学成就.2、拜伦式英雄.三、论述题1、试比较分析《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2、试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形象。

参考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产生于原始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的时期,其实质就是希腊人企图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

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并不断得到充实和提炼,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希腊神话故事主要散见于《荷马史诗》,它并非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所有的今本都是后人编订汇编而成的,在中国最流行的则是著名翻译家楚国南翻译的德国斯威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

2、神人同形同性:所谓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神话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指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和人一样的形体,和人一样的性情,神话中的神都是人格化了的神.神和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而且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除此之外,他们和凡人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

他们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也有吃喝穿睡等生活需要,而且也和人一样需要恋爱,诸神之间也经常争吵,打架,神还经常来到人间,参与人间的战争,和人间的青年男女偷情等等。

西方文论思考题

西方文论思考题

思考题整理柏拉图:伊安篇、裴德诺1. 柏拉图是如何阐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的?1.理念论:①三种存在②解释“理念”③“床”这是柏拉图在她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对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是理念的影子,那文艺则是影子的影子。

2.模仿说:(一)文艺是摹仿的摹仿。

柏拉图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

现实世界是理念摹仿物。

在柏拉图看来,文学艺术就成了“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二)摹仿者不能判断美丑优劣。

有关事物的技术有三种: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和摹仿者的技术。

作为摹仿者的艺术家所做的事都是不真实的。

(三)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

这是柏拉图主张流放诗人的主要理由。

综上所述,柏拉图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主要看成是一种摹仿的关系,而他的所谓的摹仿说,又是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必然认定文艺是不真实的,低劣的。

另外,柏拉图对文艺摹仿世界的过程的看法过于偏激,把文艺再现世界看成是无知识、无主张地、随意地用一面镜子“到处照”的过程。

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此,如果我们从柏拉图的“摹仿说”本身来看,这种观点大体上是消极的。

2. 柏拉图对文艺的功能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中对文艺本性的基本看法,导致了柏拉图对文艺对人生的消极作用,这是他对文艺的社会功能的主导性观念。

(一)重视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

反对诗歌的柏拉图其实是一位诗人,懂诗,爱诗,对文艺的教育功能有清醒的了解。

但是,就是因为了解,所以才将文艺视为洪水猛兽。

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二)否定传统文艺的积极价值。

认为传统文艺是极为有害的,批评古希腊文艺,一是亵渎神灵,丑化英雄;二是摧残理性,迎合低劣的人性,成为“感伤癖”与“哀怜癖”的温床,滋养情欲,危害城邦。

(三)提出了严厉的文艺对策:驱逐诗人和文艺法治化。

3. 柏拉图为什么提出取缔文艺、驱逐诗人?(一)由于柏拉图认为诗歌和悲剧等艺术是摹仿品,是“一个远离真实的影像”,这样诗和悲剧就是不真实的,不包含真知识,是不具有真理价值的东西,柏拉图断定文艺作为一种摹仿品是低劣的。

西方文论思考题整理

西方文论思考题整理

西方文论思考题整理
西方文论思考题整理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西方文论思考题整理
1. 柏拉图在《伊安篇》和《裴德诺柏拉图》中是如何阐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的?
2. 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的“理念”和“床”是什么?
3.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对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

如果现实是理念的影子,那文艺则是影子的影子。

请解释这一观点。

4. 柏拉图认为诗歌和悲剧等艺术是摹仿品,是否定传统文艺的积极价值。

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5. 请简述柏拉图的模仿说。

6. 预言的迷狂是指预言家们在预言未来时受神灵感召所陷入的境界。

请谈谈你对预言的迷狂的理解。

7. 请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并指出其与柏拉图文艺理论的不同之处。

8. 请简述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原则,并分析其与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关系。

9. 请分析普罗提诺的“太一”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区别。

10. 请比较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文艺理论的不同之处。

西方思想史复习思考题

西方思想史复习思考题

西方思想史复习思考题一、希腊宗教的特点及希腊宗教神话的影响希腊宗教的特点:希腊的早期宗教在起源、形成阶段受到东方的影响,但一旦在希腊落脚立足,就生出许多希腊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神人同形共性”,或者说“神人同一”,更确切地说是神的人化。

希腊宗教的另一特点应该是绝对的多神论。

希腊宗教神话的影响:希腊宗教“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对以后西方的思想、价值观、文化、艺术以及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像许多东方的宗教那样,形成一个祭司或僧侣阶层,没有造成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希腊的宗教既无统治一切的主神,又无统一的经典和教义,从而为文化营造了一种自由的氛围。

2.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因其“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消除了人对神的畏惧感,建立了一种与神亲密平等的关系,从而解除了宗教禁忌。

希腊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他们构造的神话来抒发人的欲望和情感,这使得他们的宗教和神话带有一种浓重的人文色彩。

3.古代希腊宗教神话的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消除了希腊人对自己所生活的物质世界的神秘感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感,使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能以一种唯物的,纯然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和探索他所生活的世界和浩渺的宇宙,从而有助于理性的发展和哲学、科学的产生。

4.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孕育了希腊早期的平等观念。

5.古希腊的这种极富人文主义思想的宗教神话为当时的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

二、简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评价根据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不变的原子在虚空中进行永恒的运动中互相冲撞而形成一切可见的物体,形成无数有生有灭的世界。

万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

这个必然性的本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原因都根据原子在虚空中进行自生的、不依赖于外界干扰或神的旨意的运动。

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和不变的,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形状、次序和位置。

外国文学史中编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史中编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

1、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其次是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丝美哈达和加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罗德、法比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的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

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是雨果一贯倡导的文艺作品的创造原则,也是他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方面所提出的主要原则。

顾名思义,所谓“美丑对照原则”即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

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中几个代表人物:有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却纯洁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当然也有美貌与美丽心灵俱备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尔达。

而卡西莫多作为最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仅仅在他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外表的极度丑陋和心灵的高尚美好。

2、《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

她既有美丽动人的容貌,更有纯洁无邪的心灵和诚挚善良的品德,表现出外貌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她纯真、仁慈,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

当失意落魄的诗人甘果瓦在黑暗中误人“奇迹王朝”的“圣迹宫”的大厅,即将被处死时,爱斯梅拉达不忍心看着这个素不相识的无辜的年轻人死去,表示愿意嫁给他,和他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当卡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绑在广场的转盘上示众,惨遭鞭打,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她不计前嫌、不顾众议,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卡西莫多干裂的嘴边,使卡西莫多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有生以来第一次”流了泪。

爱斯梅拉达纯洁无邪,热情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渴望。

正因为她以为世人都像她一样的真心实意地待人,所以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把爱情献给了他。

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西方文论课后思考题汇总

西方文论课后思考题汇总

西方文论课后思考题汇总
西方文论课后思考题汇总
1、试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摹仿说
2、试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文学真实观
3、试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文学评价标准
4、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标准述评
5、亚里士多德悲剧观述评
6、亚里士多德悲剧史诗优劣论试析
7、联系“新历史主义”对历史与文学的理解,评价亚里士多德对文学与历史的评价
8、运用亚里士多德艺术运用标准评论具体作家作品
9、试析贺拉斯文艺观中的新因素
10、试析贺拉斯文艺观的特点
11、试析贺拉斯与亚里士多德文学观的内在联系
12、试比较古希腊、古罗马文论中的人物塑造理论与金圣叹小说理论中的人物塑造观
13、试比较贺拉斯与柏拉图的文艺功能观
14、文论史上不同的文论家对传统之于文学的作用有不同的认识,试对典型文论进行述评
15、试比较中西文论中的“天才观”
16、有人认为作家的人格不等于作品的风格,因此反对作家的心灵陶冶,结合贺拉斯的文艺观,试谈你的看法
17、从贺拉斯说起,试论文学批评的作用
18、《论崇高》中的“崇高”与作为美学范畴中的崇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9、试析《论崇高》中的“崇高”的含义及特征
20、试将《论崇高》中对“崇高”的理解与中国古人对崇高的认识加以比较
21、《论崇高》的作者是怎样论述情感与崇高的关系的
22、《论崇高》的作者并不忽视形式技巧等对崇高形成的作用,试谈你的看法
23、在环境与人这两个因素中《论崇高》的作者认为什么是崇高的绝对因素,为什么
24、在《论崇高》作者看来,崇高品格作品诞生的深刻根源在哪里?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
25、试探学习《论崇高》的感受
26、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崇高”品格的作品么?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思考题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文忠
绪论
1、西方文论的历史进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2、西方文论的功能形态可分哪几种类型?
3、为什么说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
4、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论
1、古希腊文论有那些特点?
2、古罗马文论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3、简述柏拉图的美学观和文论观。

4、简述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亚氏“摹仿说”的理论内涵。

6、简述亚氏悲剧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古罗马文论
1、简述贺拉斯《诗艺》的理论框架。

2、简述贺拉斯《诗艺》的主要贡献。

3、谈谈中西艺术功能论的学理异同。

4、简述朗吉努斯《论崇高》的理论框架。

5、简述朗吉努斯《论崇高》的主要贡献。

6、简述“崇高”在西方文论史上的演变。

第三章中世纪文论
1、如何理解西方的“两个世界”和中国的“一个世界”?
2、简述中世纪文论的基本特点。

3、简述《圣经》的基本内容及“旧约”和“新约”的含义。

4、简述“教父哲学”教义和“经院哲学”特点。

5、简述普诺提诺的基本学说。

6、简述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内容及对西方忏悔体文学的影响。

7、简述奥古斯丁的文艺美学思想。

8、谈谈你对基督教哲学精神价值的理解。

9、简述厄里根纳的文艺思想。

10、简述阿伯拉尔的文艺思想。

11、谈谈但丁“诗的四义说”的含义和意义。

第四章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论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观念。

2、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强调形式技巧原因何在?
3、为什么说“对艺术的欣赏是对克服了的困难的欣赏”?
4、简述西方古典文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简述新古典主义文论特点及发展。

6、简述达·芬奇的绘画美学思想。

7、简述布瓦洛的古典主义文论思想。

8、如何认识古典传统和文化保守主义?
9、谈谈“三一律”的理论内涵及现代意义。

第五章近代文论
1、简述近代文论的分期及派别。

2、简述近代文论的历史特点。

3、为什么说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
4、你是如何理解“诗是起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个命题的?
5、简述康德“美的分析”的基本观点。

6、简述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7、简述黑格尔关于“美学定义”及艺术美的特征。

8、黑格尔是如何论述人物性格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的?
9、简述黑格尔的人物性格论。

10、简述黑格尔的悲剧论。

11、简述丹纳的艺术哲学体系。

附录:比较诗学的若干话题
1、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与中西艺术功能论的逻辑互补。

2、“诗”的地位与中西文化的发展路向。

3、悲剧的诞生与超越:中西悲剧意识之比较。

4、从亚氏《诗学》和李渔《曲话》看中西古典戏剧理论之异同。

5、西方“演说学”与中国“文章学”之比较。

6、西方的“崇高美”与中国的“阳刚美”之比较。

7、《圣经》与中西文学中的忏悔主题。

8、中世纪的“象征寓意”与古典诗学的“比兴寄托”。

9、中西文论“镜子”说之异同。

10、想象的命运与中西艺术理想的差异。

11、达·芬奇的“绘画科学”与谢赫的“绘画六法”之比较。

12、中西绘画关系异同观之比较。

13、中西美学的理论结构与功能地位之比较。

14、中西文论史上“以故为新”的诸种形态。

15、中西“透视学”的差异及其根源。

16、中西文学两大主题之比较:“忏悔”与“怨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