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一、教学背景与分析本教案针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解决问题》进行设计。

在一年级的阶段,学生正处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需要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基本问题解决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探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2.分类整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步骤二:示例分析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分组开展小组活动,每组讨论并解决一道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四:总结与反思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设计结合了课程实际需求和学生能力水平,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表现出色。

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评价,本教案获得了好评,并获得了教学奖项的荣誉。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水平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以上是针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的设计与分析,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5中的图。

师:图中的女孩在干什么?预设:在做扇子。

师:对,她在做扇子,她做的这种扇子叫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这种扇子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5中的题目信息。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师:看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预设:要做16把团扇,4个人一起做,已经做了9把。

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预设:还要做多少把?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预设:要做16把团扇,4个人一起做,已经做了9把。

求还要做多少把。

师:你能画图表示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学生动手画,画完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其中一种: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弄清楚了这个题目的意思,那如何列式计算呢?预设:求还要做多少把,就是从总共要做的团扇数中去掉已经做了的,用减法计算,16-9=7。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4个人一起做这个信息没用上啊,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信息没用上,那它就是多余条件。

师:在解决问题中并不是题目中的信息我们都要用到,我们只需要找到有用信息就可以了。

3.检验,作答。

师:还要做7把,这个解答正确吗?预设1:7+9=16(把)预设2:没做的7把加上做了的9把等于16把,解答正确。

师:还有一步,这道题才算做完了,大家知道还要做什么吗?预设:还要作答。

(集体口答。

)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师:要求母鸡有几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是多余的?(1)学生独立完成。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1)(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1)(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5个苹果,然后又拿出3个苹果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学生回答:“5 3=8个苹果。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7个气球,然后又拿出2个气球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气球?”2. 学生回答:“7 2=9个气球。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9个气球,去掉2个气球,还剩下多少个气球?”4. 学生回答:“9-2=7个气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10个橘子,然后又拿出4个橘子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橘子?”2. 学生回答:“10 4=14个橘子。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14个橘子,去掉4个橘子,还剩下多少个橘子?”4. 学生回答:“14-4=10个橘子。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铅笔,然后又拿出3个铅笔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铅笔?”2. 学生回答:“6 3=9个铅笔。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题吗?1.先来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活动要求:请在图上添上大括号和小问号,把这幅图变成一个前两节课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再把算式写出来。

3.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作品第一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第二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第三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二)对比发现不同之处1.比较三幅作品,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不同?预设1:小问号放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一样。

第一个作品是把小问号放到了大括号的中间,求一共有几个苹果?后面两个作品是把小问号分别放到了大括号的两头,一个问的是:树上有几个苹果?一个问的是:篮子里有几个苹果?预设2: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求树上和篮子里有几个用减法。

预设3:一共有几个是求整体,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求树上和篮子里有几个是求一部分,就要从整体里去掉知道的那部分,所以用减法。

2.总结:你们太会对比观察,认真分析了,由于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一样。

(一)观察数学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丰收的菜园,去解决数学问题。

打开数学书第49页,先在图中观察,有几个数学问题呢?(二)出示活动要求现在请你把这四个数学问题,先完整的说一说,然后把这些算式写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决?(三)汇报解答方法预设1:摘向日葵预设2:收玉米预设3:门前的花预设4:地里的茄子(四)分类归纳整理1.你们能把这四个问题分分类吗?2.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吗?预设1:这两个问题,都是知道两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解决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12-87+917-816-715-511+22.★★★★★★★★★和● 一共有多少个?3.△△△△△△△△ △△△还剩多少个△?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生活中的分一分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生活中的分一分问题
在这道题的解决办法中,我们可以在图中把橘子9个9圈起来,每一圈为一袋。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解决,从28中连续减9,减几次说明可以装满几袋。
28-9=19(个)
19-9=10(个)
10-9=1(个)
综合:28-9-9-9=1(个)
所以,答:可以装满(3)袋,还剩(1)个。
一、学生展示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1.生a:我们把玻璃珠9个9个地装进小袋子里,装了3个袋子还剩1个玻璃珠。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
目标导学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具
画有6个垃圾桶的图片、每个小组:玻璃珠28个、小袋子4个;长方形卡片16片。
基本
环节
导案
学案
补案
引入
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
生b:我用连线的方法解决,3片连一线,连了5线还剩1片。
生c:我用连减法,16-3-3-3-3-3=1(片)
……
3.生答:这些扇片可以装(5)个吊扇。
达标
拓展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八第8、7、9、10题。
(巡视指导,后引导反馈交流、适当点评)
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八第8、7、9、10题。
(反馈交流、相互点评)
生b:我们的做法也一样。
……
2.生a:要把袋子装满。
生b:不对,它的意思应该是一袋装9个就是装满,不够9个就没有装满。
3.生a:可以装满3袋。
生b:……。
4.生a:还剩1个橘子。
生b:还剩1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一)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一)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一)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一)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一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我将使用人教版教材,以第一人称叙述。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一册第四章“解决问题(一)”。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10以内加减法问题的方法,包括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运用数数、画线段等方法,正确列式计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结构,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问题的结构、计算方法和答案。

我会用箭头、加号、减号等符号来表示问题的结构,并用大字写出答案,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小华有2个橘子,他姐姐又给了他3个橘子,请问小华一共有多少个橘子?”答案是5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为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一)所准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以实践情景引入新知识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数数、识数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如:“小猫请客”情境,小猫请了4只小动物来家里做客,准备了3个苹果,小猫想要知道还需要准备几个苹果才能让每只小动物都有一份。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如:小猫请客情境、小兔种萝卜情境等。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如:同学们排队玩游戏,已经排了3个同学,还有2个同学没排进来,一共有几个同学?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如:“快乐大转盘”游戏,转到哪个数字,就请该同学用加减法解决一个问题。

2024年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_1

2024年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_1

2024年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2024年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让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着对教学教材的思考,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如下:1.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一年级学生几乎都会数数,甚至有的已经会读写两数之间的数。

为此,本节课对教学的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各种数数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学习过程。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数数方法(策略)来数数,如有的学生采用扳指头、有的学生采用从某一个起始数开始数数,还有的学生画圆圈,我注重了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同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展开教学。

如对“之间”一词的理解,让明白意思的学生讲述,既锻炼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小纸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从1数到20。

(学生自由数数)2.按要求数数。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来数一数吧!(1)从8数到16。

(2)从12数到19。

(全体学生数数,课件演示答案)设计意图:复习数数,对于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设计不同的数法,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6。

(1)引出例6。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动物园看大熊猫。

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正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看大熊猫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去动物园买票时也要排队。

(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预设生1:小丽排第10。

生2:小宇排第15。

生3: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3)讨论交流“之间”的意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20例5,完成P20“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画图策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回顾经验1.课件出示习题。

口算。

(1)拿出口算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任指2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课件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情预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很容易列式解答。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通过看图或文字,明确知道了哪些信息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列式解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新课教学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20例5。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发现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首先进行第一步——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中会发现:①要做16把团扇;②4个人一起做;③我已经做了9把。

问题是:还要做几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信息和问题,接着进行第二步——怎样解答?(板书)(1)分析题意,选择信息。

师: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教师指着上面三个条件),哪两个条件是有联系的?要求“还要做几把”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学情预设】要求“还要做几把”与个数有关,与人数没有关系,因此“4个人一起做”是个多余条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_人教新课标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想一想,算一算。
13-9=
16-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1)同学们,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体育节目?
(2)看来,大家都非常热爱体育运动,说起体育运动,大多数同学都兴奋不已。今天我们再次到运动会上去看一下比赛最激烈的足球比赛怎么样?
5.解答得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补充说明。
2.学生自由说一说。
(可以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
(二)
1.学生自由说一说。
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用减法计算,列示为16-9,教师板书:16-9。
知道整体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先想一想,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课题解决问题课本p20新授课计划学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课本P20例5)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但是,在解题过程的3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教给学生基本的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及检验的方法,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

一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学科。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兴趣和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3. 通过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 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抽象和推广。

二、教学内容1. 基本问题解决策略的引入: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尝试解决、总结反思;2. 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3.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集体合作解决难题;4. 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进行数学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盒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块饼干?”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2. 问题分析和规律寻找: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分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或数字的规律,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

3. 尝试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规律寻找,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试验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4. 总结反思:在学生完成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技巧。

5. 提升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问题,让他们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思维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策略;3. 评价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准确性和熟练度;4. 鼓励学生在评价中体现积极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设计更加复杂的问题,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挑战,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3. 引导学生将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如何通过学习6789数字的排列组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如何通过学习6789数字的排列组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通过学习6789数字的排列组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基本的计数和度量到复杂的融资和预算,数字都是无处不在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数字的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从小学开始,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如何教授孩子们数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排列组合思想教授6789数字,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该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在一年级数学教育中如何利用排列组合来教授6789数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6789数字和它们的排列组合在教授6789数字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数字和数字阶梯的基础概念。

数字阶梯是数字按顺序排列的表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例如,数字阶梯中的第一行有五个数字,而第二行有四个数字。

学生应该能够简单地用几个数字完成一个数字阶梯。

一旦学生了解了数字和数字阶梯的概念,教师可以开始教授排列组合。

在数学中,排列是将对象按顺序排列的方式,而组合是选择对象的方式。

在数字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排列组合来计算能够在若干数字中形成的不同模式的数量。

在一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使用简单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排列组合。

例如,在数字阶梯中,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可以用数字6、7、8和9形成一个长度为2的数字模式?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排列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4种不同的方式(67、68、69和78)。

3.如何应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授了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应该开始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实际问题来教授学生如何应用排列组合计算不同的模式:1). 一家餐馆提供6种主菜、5种色拉和8种饮料。

如果每个订单都需要一种主菜、一种色拉和一种饮料,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订单模式可以被提供?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计算3种不同的事物的排列组合方式,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能够听懂并理解问题的要求。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问题的定义和种类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问题,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分析问题、制定方案、执行方案、检查结果等。

示范解决一个简单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跟随并理解。

让学生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二章:数数和计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数和计数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数数和计数。

2.2 教学内容数数的方法和规则计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数数的方法和规则,如从1开始,一个一个数,不跳过任何数等。

示范数数和计数的操作,让学生跟随并理解。

让学生进行练习,数数和计数一些物体,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三章:比较大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或数之间的大小。

3.2 教学内容比较符号的定义和用法比较两个物体或数的大小的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和用法,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示范比较两个物体或数的大小的操作,让学生跟随并理解。

让学生进行练习,比较一些物体或数的大小,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加法和减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2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规则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规则,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等。

示范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操作,让学生跟随并理解。

让学生进行练习,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给予指导和反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数数策略的含义,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数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数数策略的含义,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数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发现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延伸。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数策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数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来详细补充和说明数数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教室内的物品、学生的玩具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数数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5《解决问题(1)》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5《解决问题(1)》教案
学生可能按左右两部分摆,左边表示男生人数,右边表示女生人数;也可能按前后两部分摆,前面表示第一排人数,后面表示第二排人数。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信息完整描述问题。
2.分析和解答。
师: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生1:把男生和女生这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可以列式为5+10=15(人)或10+5=15(人)。
师:同学们,再来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观察?你列的算式是什么?
生:还可以观察他们手里花的颜色。拿黄色花的有5人,拿红色花的有10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拿黄色花的人数和拿红色花的人数合起来,可以列式为5+10=15(人)或10+5=15(人)。
师:非常好!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得结果相同,列式却不一样。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通过例5解决问题的学习,我们不仅再次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还知道了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感受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第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 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
通过回顾,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得到不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公园的湖面上有许多美丽的天鹅,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吗?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生1:有8只白天鹅,6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早上你们做了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
2.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
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活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强调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
时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算出一天中玩耍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

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2、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

(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二)求原来有多少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二)求原来有多少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二)求原来有多少教案: 解决问题(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用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每列出一个算式都要提出“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练习20 以内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运用20 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五、布置作业:1. 学校运动会正在进行中,这些是为参加100 米赛跑的运动员准备的题卡,你们也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题卡:(师指名口算):9 + 4= 8 + 8= 8+ 4= 7 + 9= 2+ 8= :6 + 7 = 5+ 9= 7+ 3= 6+ 8= 5+ 7= ::::2. 主席台两边摆了不少鲜花,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盆。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复习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的障碍;重现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情境-- 把左、右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方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1. 课件出示教材97 页例5。

:(1)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获得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 (2)学生整理信息,并在书上填一填:后排有8人,前排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3)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人?:2. 怎样解答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8+7= 15(人)]: 提问: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3. 谁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列出算式。

:[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9+6= 15(人)]:提问: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谈话:今天,教师和小朋友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上一堂数学课,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教科书P桌说一说。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小组讨论:根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练习法




教学预设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标。
改进意见
板书
设计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
有16人来踢球,踢进了4个,现在来了9人。
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课后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教师板书:16-9=7.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提出问题:这题解完了,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新课标第一网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另外再说出多余的条件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
第22页练习五,第2、4题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将新的能力,学会了学习。
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演示,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突破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