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手册

合集下载

华为BTS设备维护操作手册

华为BTS设备维护操作手册

华为BTS设备维护操作手册目录第一章 BTS部分 (3)第一节BTS3002C一体化小基站 (3)第二节BTS312 (5)CDU单板面板 (7)EDU单板面板 (8)SCUSCU面板 (11)TMU单板面板 (11)第三节BTS其它站型简介 (15)1、BTS30 (15)2、BST3001C:基站外形如图1所示 (16)3、BTS3012A:室外适应性能优良,是典型的ALL-IN-ONE型基站 (17)4、BTS3006A基本介绍 (18)第四章 BTS近端维护系统 (19)第一节BTS近端维护系统简介 (19)近端维护简介 (19)近端维护台的菜单功能 (19)第二节站点维护功能 (21)获得﹑释放站点管理权限 (21)站点操作启动 (22)软件强制加载 (23)软件激活 (24)第三节小区维护功能 (25)小区属性管理 (26)扩展属性管理 (29)第四节基带维护功能 (29)基带启动 (30)第五节载频维护功能 (30)载频属性管理 (30)扩展属性管理 (31)第六节信道维护功能 (31)信道属性管理 (32)第七节单板维护功能 (32)单板告警 (32)MCK时钟设置 (33)第五章单板与模块的更换 (34)TMU单板的更换 (34)TRX单板的更换 (35)PMU单板更换 (36)CDU的更换 (38)电源避雷器的更换 (39)3002C的MCU板的更换 (41)第六章 BTS常见故障处理思路 (41)第一节发现故障 (41)告警 (41)话务统计 (41)用户申告 (42)第二节BTS故障分类及处理思路 (43)传输类故障 (43)载频板故障 (43)天馈系统故障 (44)覆盖问题 (45)附录维护操作流程 (46)一、月维护操作指导 (46)二、年度操作维护指导 (46)第一章 BTS部分目前的华为BTS基站站型共有BTS3002C、BTS312、BTS3.0、BTS3001C、BTS3012A、BTS3006A 五种站型,下面以当前使用最普遍的BTS3002C和BTS312基站作较为详细的描述,其它产品简单介绍。

博思廷智能分析标准化版本3.0安装使用手册

博思廷智能分析标准化版本3.0安装使用手册

博思廷标准化版本安装和使用手册目录1.安装1.1 boostiv-server(ivas-分析、vsms-分发、vrms-存储、ams-告警)1.1.1选择boostiv-server.msi双击打开安装界面。

1.1.2进入安装界面,然后点击下一步。

1.1.3选择默认安装路径,或点击更改,选择其它安装路径;然后点击下一步。

1.1.4点击安装,开始安装ivas、vsms、vrms、ams服务。

1.1.5安装成功,点击完成。

1.1.6安装完成后,桌面显示BSTAIRSConfig(其它4个服务的配置界面)、ivas、vsms、vrms、ams图标。

1.2 ivms平台1.2.1选择ivms.msi双击打开安装界面。

1.2.2进入安装界面,然后点击下一步。

1.2.3选择默认安装路径,或点击更改,选择其它安装路径;然后点击下一步。

1.2.4点击安装,开始安装ivms平台。

1.2.5安装成功,点击完成。

1.2.6安装完成后,桌面显示BSTivms-平台、cmc-平台配置、BSTMplayer-播放器,图标。

1.3其它辅助软件vc++2005、vc++2008、mysql-5.1.67、加密狗驱动1.3.1点击插件exe文件,全部保持默认完成安装。

1.3.2 MySql安装,选择mysql-5.1.67-win32.msi双击打开安装界面。

保持默认选项,直到出现如下界面,勾选Include Bin Directory in Windows PATH,点击NEXT:密码必须为admin不可更改,勾选Enable root access from remote machines,点击NEXT,继续保持默认选项,完成安装:2.服务配置2.1 boostiv-server服务配置(BSTAIRSConfig、ivas、vsms、vrms、ams)2.1.1双击BSTAIRSConfig图标,打开配置界面。

2.1.2 ivas配置。

BTEPS-DAS MS 软件说明书 V1.0

BTEPS-DAS MS 软件说明书 V1.0

BTEPSBostex Enterprise Platform for Security SOFTWARE MANUAL软件操作手册Version 1.0对本手册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包括URL链接和其他网上资料,本公司有权未经通知,自行修改。

所举例引用的公司名称、组织机构、产品、人名以及事件,均与任何真实公司名称、组织机构、产品、人名和事件无关。

用户应遵守所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本手册任何部分在未经Ningbo Bostex Technology Co., Ltd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以任何形式(电子媒体、影印、记录或其他)再版、存储或引用手册中提到的所有其他产品,其知识产权均为其相关拥有者所具有。

© 2011 Ningbo Bostex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目录1 软件安装 (1)1.1 计算机配置要求 (1)1.2 SQL 安装 (1)1.3 MSMQ 安装 (1)1.4 BTEPS 软件安装 (3)1.5 系统架构 (3)1.5.1 控制中心 (CC) (4)1.5.2 通讯服务器 (CS) (4)1.5.3 门禁系统 (DAS) (4)1.5.4 监控系统 (MS) (4)1.6 系统通讯 (5)1.7 运行软件 (5)2 系统管理 (5)2.1 设置自动登录 (6)2.2 系统设置 (6)2.2.1 设置用户自定义字段 (6)2.2.2 系统默认设置 (7)2.2.3 Wifi设置 (8)2.3 通讯服务器设置 (9)2.4 控制器设置 (9)2.4.1 添加控制器 (9)2.4.2 删除控制器 (11)2.4.3 控制器信息 (11)2.4.3.1 控制器名称 (12)2.4.3.2 设置报警优先等级 (12)2.4.3.3 设置安全密码 (12)2.4.3.4 停止收发数据 (12)2.4.3.5 修改控制器下的门名称 (12)2.4.4 控制器的连接方式 (12)2.4.5 控制器群组信息 (13)2.4.6 手动更新控制器信息 (13)2.5 区域设置 (14)2.5.1 添加区域 (14)2.5.2 删除区域 (15)2.5.3 添加门/控制器到区域 (16)2.5.4 删除区域中的门/楼层/控制器 (16)2.6 编辑门信息 (17)2.6.1 编辑门名称 (18)2.6.2 设置开门时间 (18)2.6.3 设置开门超时时间 (18)2.6.4 设置自动开门时区表 (18)2.6.5 设置密码取消时区表 (18)2.6.6 启用安全密码 (18)2.6.7 设置报警优先级 (18)2.6.8 设置工作模式 (18)2.6.9 修改所在区域 (19)2.6.10 启用反潜回 (19)2.7.1 编辑楼层名称 (19)2.7.2 设置开门时间 (19)2.7.3 设置自动开门时区表 (20)2.7.4 修改区域 (20)2.8 编辑设备 (20)2.8.1 添加设备 (20)2.8.2 编辑设备信息 (20)2.9 修改登陆密码 (21)2.10 设置操作员 (21)2.10.1 新增操作员 (21)2.10.2 删除操作员 (22)2.10.3 修改操作员权限 (23)2.11 离职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维分享系统3.0版本使用说明

方维分享系统3.0版本使用说明

方维分享系统3.0使用说明第1章安装相关 (7)1.1 Windows 系统环境搭建教程 (7)1.1.1系统环境需求 (7)1.1.2系统上传 (7)1.1.3系统配置 (7)1.1.4系统安装 (8)第2章后台使用 (9)2.1. “系统”菜单 (9)2.1.1系统管理 (9)2.1.1.1 站点设置 (9)2.1.1.2 上传设置 (10)2.1.1.3 分享设置 (10)2.1.1.4 邮件设置 (10)2.1.2商品界面管理 (10)2.1.2.1 界面列表 (11)2.1.3同步登陆管理 (18)2.1.3.1 模块列表 (18)2.1.4 图片服务器管理 (32)2.1.4.1 服务器列表 (32)2.1.4.2 添加服务器 (32)2.1.5 缓存管理 (34)2.1.5.1 清除系统缓存 (35)2.1.5.2 清除程序缓存 (35)2.1.6 临时档管理 (35)2.1.6.1 临时档列表 (35)2.1.7 操作日志管理 (35)2.1.7.1 操作日志列表 (35)2.1.8.1 城市列表 (35)2.1.8.2 添加城市 (35)2.1.9 敏感词分类管理 (35)2.1.9.1 分类列表 (35)2.1.9.2 添加分类 (35)2.1.10 敏感词分类管理 (36)2.1.10.1 敏感词列表 (36)2.1.10.2 添加敏感词 (36)2.2. “前台”菜单 (36)2.2.1 前台菜单分类管理 (36)2.2.1.1 分类列表 (36)2.2.1.2 添加分类 (36)2.2.2 前台菜单管理 (36)2.2.2.1 菜单列表 (36)2.2.2.2 添加菜单 (36)2.2.3 友情链接管理 (36)2.2.3.1 链接列表 (36)2.2.3.2 添加链接 (36)2.2.4 广告位管理 (36)2.2.4.1 广告位列表 (36)2.2.4.2 添加广告位 (36)2.2.5 广告管理 (37)2.2.5.1 广告列表 (37)2.2.5.2 添加广告 (37)2.2.6 广告布局管理 (39)2.2.6.1 布局列表 (39)2.3. “数据库”菜单 (41)2.3.1 数据库操作 (41)2.3.1.1 数据库备份 (41)2.3.2.1 SQL操作 (41)2.4. “权限”菜单 (41)2.4.1 管理员管理 (41)2.4.1.1 管理员列表 (41)2.4.1.2 添加管理员 (41)2.4.2 权限组管理 (42)2.4.2.1 角色列表 (42)2.4.2.2 添加角色 (42)2.4.3 权限节点管理 (42)2.4.3.1 节点列表 (42)2.4.3.2 添加节点 (42)2.4.4 后台导航菜单管理 (42)2.4.4.1 菜单列表 (42)2.4.4.2 添加菜单 (42)2.5. “会员”菜单 (42)2.5.1 会员配置管理 (42)2.5.1.1 设置配置 (42)2.5.2 会员管理 (42)2.5.2.1 会员列表 (42)2.5.2.2 添加会员 (42)2.5.3 达人管理 (43)2.5.3.1 达人列表 (43)2.5.3.2 添加达人 (43)2.5.4 会员组管理 (43)2.5.4.1 会员组列表 (43)2.5.4.2 添加会员组 (43)2.5.5 会员信件管理 (43)2.5.5.1 会员信件列表 (43)2.5.5.2 发送系统信件 (43)2.5.6 会员整合 (43)2.5.6.1 会员整合 (43)2.5.7 会员勋章 (45)2.5.7.1 勋章列表 (45)2.5.7.2 添加勋章 (45)2.5.7.3 勋章会员 (45)2.5.7.4 勋章审核 (45)2.5.9 会员积分日志 (45)2.5.9.1 日志列表 (45)2.5.10 会员邀请日志 (46)2.5.10.1 日志列表 (46)2.5.11 积分商品管理 (46)2.5.11.1 商品列表 (46)2.5.11.2 添加商品 (46)2.5.12 积分订单管理 (46)2.5.12.1 订单列表 (46)2.6. “杂志社”菜单 (46)2.6.1 杂志社配置管理 (46)2.6.1.1 设置配置 (46)2.6.2 杂志社分类管理 (46)2.6.2.1 分类列表 (46)2.6.2.2 添加分类 (47)2.6.3 杂志社管理 (47)2.6.2.1 杂志社列表 (47)2.7. “二手”菜单 (47)2.7.1 二手设置管理 (47)2.7.1.1 二手设置 (47)2.7.2 二手分类管理 (47)2.7.2.1 分类列表 (47)2.7.3 二手商品管理 (48)2.7.3.1 商品列表 (48)2.8. “主题”菜单 (48)2.8.1 论坛分类管理 (48)2.8.1.1 分类列表 (48)2.8.1.2 添加分类 (48)2.8.2 论坛主题管理 (48)2.8.2.1 主题列表 (48)2.8.3 问答分类管理 (48)2.8.3.1 分类列表 (48)2.8.3.2 添加分类 (48)2.8.4 问答主题管理 (49)2.8.4.1 问答列表 (49)2.8.5 话题管理 (49)2.8.5.1 话题列表 (49)2.9. “分享”菜单 (49)2.9.1 分享管理 (49)2.9.1.1 分享列表 (49)2.9.1.2 搭配列表 (49)2.9.1.3 晒货列表 (49)2.9.2 分享分类管理 (49)2.9.2.1 分类列表 (49)2.9.2.2 添加分类 (50)2.9.3 分享分类标签管理 (51)2.9.3.1 标签列表 (52)2.9.3.2 添加标签 (52)2.9.4 搭配分类管理 (52)2.9.4.1 分类列表 (52)2.9.4.2 添加分类 (52)2.9.5.1 分类列表 (52)2.9.5.2 添加分类 (52)2.9.6 店铺管理 (52)2.9.5.1 店铺列表 (52)第3章前台使用说明 (52)3.1 首页 (52)3.1.1首页分类广告添加 (53)3.1.2首页轮播广告添加 (55)3.1.3模板名pink2会员信息底部广告添加 (56)3.1.4首页头部广告位添加 (58)第1章安装相关1.1 Windows 系统环境搭建教程1.1.1系统环境需求1、WEB环境:php版本选择5.2.x,小版本号越新越好,暂时不要用php5.3版本,没有特殊原因,不要用php4了,php官方不再提供php4支持。

BST3屏幕配置补充说明

BST3屏幕配置补充说明

BST3.0中使用HTML定制屏幕显示需要注意的问题在BST3.0中,可以在SCREEN.CFG中配置,使用HTML作为屏幕显示,具体的配置定义见《BST3.0技术手册》。

在使用中,对HTML的编写要注意以下问题:1、必须使用LOCATION方法定义超级连接2、在编写HTML脚本时,确保导致STEP跳转的URL 只能被激活一次例如:在SCREEN.CFG中有如下配置:[储蓄业务]wait_time=30000webbrowser_url="c:\bst\run\bmp\main\储蓄业务.htm"web_button1="c:\bst\run\bmp\main\button1.htm"相应的,在编写储蓄业务.htm时,不能使用href属性定义连接,必须使用location方法来连接c:\bst\run\bmp\main\button1.htm。

另外,doReturn方法保证连接只会产生一次。

避免页面上连续收到多个连接时导致程序出错。

储蓄业务.htm的片段如下:<head><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fexit = 0 ;function doReturn(){if(fexit == 0){fexit = 1;location = "c:\bst\run\bmp\main\button1.htm";}}//--></SCRIPT></head><body topmargin="0" leftmargin="0" scroll="no">……<area onclick="javascript:doReturn()" shape="rect" coords="564, 525, 647, 573"> …….</body>。

2023大学_ActionScript3.0实用教程

2023大学_ActionScript3.0实用教程

2023ActionScript3.0实用教程2023ActionScript3.0实用教程:使用显示对象在as中,通信是完全由事件驱动的。

as3.0的事件模型允许完全封装类对象。

封装的意思是类对象仅处理他们自己的内部,与其他类对象的功能没有联系。

他们做自己的工作并且保持低调。

对象需要与外部世界通信时,他们就分发事件。

注册在对象上的监听器等待分发的事件,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在许多情况下都会触发事件,这取决于类本身。

通过标准的as API处理他们。

7.1 as3.0 事件模型as3.0事件模型使对象之间的通信简单、一致。

7.1.1 事件过程细节处理事件的3个过程如下事件监听器声明声明注册函数来监听事件事件分发当事件在类中发生时,它就会被这个对象分发出去。

事件对象被事件传递。

事件对象包含事件的相关信息。

事件监听器或处理器事件监听器或处理器是拥有一系列代码的函数,响应函数可以“听到”的事件。

事件监听器和事件处理器是相同的意思——是一个监听事件也是处理事件的函数。

7.1.2 事件分发所有的类都用从EventDispatcher类继承的dispatchEvent()方法分发事件,或者实现IEventDispatcher接口。

当类中的某件事情发生并且想要分发到应用程序的其他部分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发生了时,就调用dispatchEvent()方法。

事件相关的信息和其他需要的参数通过时间对象发送给监听器。

事件的分发者是事件过程的开始。

Event类是所有事件对象的基类。

当一个事件被EventDispatcher的方法触发(例如addEventListener),事件对象都被作为参数传递到监听器函数中。

事件对象包含被分发事件的相关数据。

Event类有标准的属性,方法和被大多数类使用的常量。

Event类的属性bubbles 布尔值,指示事件是否为冒泡事件cancelable 指示是否可以阻止与事件相关联的行为currentTarget 当前正在使用某个事件监听器处理事件对象的对象phase 事件流中的当前阶段target 事件目标type 分发事件类型7.1.3 注册事件监听器事件监听器向对象注册来监听对象分发的事件。

用 户 手 册 -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 户 手 册 -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您安装和使用自助终端之前,请仔细阅读有关资料,这会有助于您更好地使 用自助终端。
为了提高自助终端的部件及整机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我们会对硬件或软件做 一些改动,这样可能造成软硬件配置与用户手册的不一致,请您谅解。
限于编者水平,用户手册恐仍有疏漏不妥之处,如果您在使用中发现手册中有 任何错误或者您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731)84932700。
170
BST508 壁挂式 731* 468* 370 60
17"
105
BST508A 壁挂式 731* 468* 370 60 15"/17" 105
BST509 壁挂式 627* 410* 290 35 10.4"
80
BST601
立 式 1560* 520* 530 120
15"
65
BST601C 立 式 1487* 580* 629 55
GWI
长城信息
BST 系列多媒体自助终端
用பைடு நூலகம்手册
版本号:V3.0 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GWI BST 系列自助终端通用用户手册
修改记录
版本号
V1.0 V2.0 V2.1 V3.0
修改时间
修改说明
2009 2011.09 2011.12
初始版本
新增型号:BST601C/S、BST602A、BST610、BST220、 BST220A、BST306A、BST306N、BST508A、BST509、 BST312C;额定功率改为平均功耗;增加安全警告。
5
GWI BST 系列自助终端通用用户手册
目录
警 告............................................................................................................................................ 3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4 前 言.......................................................................................................................................... 5 第一章 自助终端硬件使用环境及要求 ........................................................................................ 7 第二章 BST 系列产品简介 ........................................................................................................... 8 第三章 使用与维护...................................................................................................................... 17 第四章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8 第五章 自助终端硬件测试程序.................................................................................................. 30 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三包服务承诺 ................................................................ 31 三包凭证........................................................................................................................................ 32 客户信息调查反馈表.................................................................................................................... 33 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名称及含量标识 ........................................................................................ 34

ActionScript 3.0程序开发环境

ActionScript 3.0程序开发环境

ActionScript 3.0程序开发环境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编写并编译 ActionScript 3.0,其中包括: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器和命令行编译器,如随 Flex Builder 2 提供的编辑器和编译器;使用 Adobe Flash CS3 Professional、Adobe Flash CS4 Professional 创作工具;使用Adobe Flex Builder 2/3、Adobe Flash Builer 4 等开发环境。

1.3.1 Flash CS3 、CS4 动作面板Adobe Flash CS3是Adobe Creative Suite 3中Web设计与开发工具,是用于创建富因特网应用程序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和交互式内容(包括网站、在线广告、指导性媒体、演示、游戏和移动设备内容)的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dobe Flash CS3软件能够创作基于ActionScript 3.0的SWF文件,其中,ActionScript 3.0是在“动作”面板中进行编辑的,可以通过菜单“窗口”——“动作”或者单击“F9”打开“动作”面板。

“动作”面板如图1-1所示。

图1-1 Adobe Flash CS3“动作”面板Adobe Flash CS4是Adobe Creative Suite 4中Web设计与开发工具,借助直观的面板停靠和弹出式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推出了基于对象的动画,3D 平移和旋转工具,反向运动与骨骼工具,新增了动画编辑器对关键帧参数的细致控制,使用 Deco 工具和喷涂刷实现程序建模将任何元件转变为即时设计工具等等。

Adobe Flash CS4 “动作”面板打开方式同Adobe Flash CS3,界面区别不大。

如图1-2所示。

图1-2 Adobe Flash CS4“动作”面板1.3.2 Flex 2 、Flex 3及Flex SDKFlex 将基于标准的语言和各种可扩展用户界面及数据访问组件结合起来,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构建具有丰富数据演示、强大客户端逻辑和集成多媒体的应用程序。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手册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手册

项目名称:BST3.1软件开发平台B S 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用户技术手册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FED软件中心目录概述第一部分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基本功能第一章BST3.0软件开发平台的结构和流程控制第二章系统命令第三章变量操作命令第四章字符串操作命令第五章文件操作命令第六章屏幕(SCREEN)表配置和命令第七章存折打印机(PR2) 配置和命令第八章刷卡器(BP) 配置和命令第九章FIT表配置和命令第十章流水打印机配置和命令第十一章读卡机命令第十二章IC卡命令和配置表第十三章辅助模块命令和配置第十四章通信命令第十五章添加设备的命令接口第二部分 BST3.0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第一章用户自定义命令的开发第二章通信动态库的开发第三章调试第三部分 BST3.0 SCRIPT使用手册概述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是在BST2.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根据BST 应用需求,增加了屏幕部分对WEB和FLASH的支持,增加了内嵌的解释器,支持SCRIPT 编程模式,以及单步和屏幕重试功能。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更稳定,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更容易完成BST 应用系统的开发。

为熟练使用BST3.0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此平台结构及功能模块应有充分了解,为缩短二次开发周期,请有关人员仔细阅读本手册。

因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请使用者谅解,并将需要改善的意见反馈给FED 软件中心,帮助BST3.0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完善。

第一部分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基本功能第一章 BST3.0开发平台的结构和基本功能1.1 BST3.0软件开发平台的组成部分BST3.0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完善、定制灵活、便于二次开发及其测试维护,它是由接口清晰且相互独立的子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行成的。

BST3.0软件开发平台由以下几个大的部分组成:1.系统主控模块协调平台内部各功能模块的工作。

ESDPS用户手册

ESDPS用户手册
第 1 页
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用户手册
5-1 道路测设功能及适用范围............................................................................. 43 5-2 作业流程......................................................................................................... 43 5-3 道路测设数据录入方法................................................................................. 44 5-4 道路测设报表成果输出................................................................................. 48 5-5 道路测设图形成果输出................................................................................. 50 5-6 关于路线测量断链......................................................................................... 51 第六章 公路设计...................................................................................................................53 6-1 路基超高及加宽计算.............................

PECSTAR V3.0基础应用培训资料

PECSTAR V3.0基础应用培训资料

PecStarV3.0基础应用培训一简介Pecstar是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以及大型企业用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组态软件,它的功能几乎涵盖了综合自动化的各个方面,从数据采集、记录、越限报警、事故追忆与分析,到继电保护工作状态的监视和控制、故障录波、遥控和遥控闭锁、远动、通信等都可在一套软件环境中实现。

可大大提高供用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率。

综合概况来说,Pecstar2软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支持多种硬件与软件规约的数据采集功能。

1.2多种数据计算、统计功能。

1.3智能化图形用户界面。

1.4在线修改保护定值、节点容量动态扩充。

1.5灵活组态的自定义报表。

1.6历史数据查询和运行管理统计信息。

1.7安全性管理及操作跟踪管理。

1.8事故追忆及故障分析工具。

1.9商用数据库接入支持。

1.10 双机热备及通道冗余功能。

1.11 WEB信息发布功能。

1.12 其它功能。

二系统安装2.1 基本概念1. 主域服务器(MSERVER)主域服务器(称为MAIN SERVER)负责管理全网统一口令系统、全网统一时标,负责接受各监控及客户机节点的登录申请,负责动态地联络和管理各台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主域服务器的运行是全网各前后台运行的前提条件。

主域服务器退出时,网络中的前后台程序仍可独立运行,但新的节点不能加入系统,前后台机退出后不能再进入。

2. 监控前台机(SSERVER)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机(称为SCADA SERVER),负责与硬件设备实时通信,完成前台通信的全部功能,还要负责应答远方机的数据请求,处理远方机的遥控命令。

3. 监控后台机(CCLIENT)后台机分为两种:在线后台机(通过TCP/IP协议直接与系统通信,速度快,可遥控,网络资源占用打);离线后台机(通过文件交换获取数据,速度慢,不能遥控,占用网络资源少)。

4.厂1)定义:指PecStar V3.0 系统中的前台监控机,即系统中具有通信、采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

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6章)

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6章)

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使用说明书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Sunway Survey Corporation二○一○年八月目 录目 录本书概览 (1)第一章 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概述 (1)1.1 清华山维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 (1)1.2 清华山维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产品体系 (3)1.3 基本概念 (4)1.4 文件类型 (6)第二章 EPS平台的安装和运行 (8)2.1 系统组成及运行环境 (8)2.1.1 系统组成 (8)2.2 系统/软件安装 (8)2.3 加密狗安装 (9)2.4 系统启动 (10)2.4.1 启动方法 (10)2.4.2 EPS平台的起始页 (10)2.5 软件注册与工作台面定制 (11)2.5.1 软件注册 (11)2.5.2 工作台面定制 (12)2.5.3 EPS2008系列模块主要功能 (15)第三章 EPS 2008用户界面 (18)3.1 EPS 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界面 (18)3.2 主界面各部分介绍 (19)3.2.1 主菜单 (19)3.2.2 对象属性工具栏 (20)3.2.3 视图工具栏 (20)3.2.4 几何对象编辑工具栏 (21)1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3.2.5 捕捉工具栏 (21)3.2.6 其他工具栏 (21)3.2.6.1 状态显示栏 (21)3.2.6.2 快捷工具栏 (22)3.2.6.3 标题钮 (22)3.2.7 窗口 (22)3.2.7.1 操作窗口 (22)3.2.7.2 命令行窗口 (22)3.2.7.3 属性编辑窗口 (23)3.2.7.4 输出窗口 (24)3.2.7.5 数据监理窗口 (25)3.2.8 界面窗口操作方法 (25)3.2.8.1 打开与关闭窗口方法: (26)3.2.8.2 调整窗口位置方法 (26)3.3 右键弹出菜单 (27)基 础 篇第四章数据处理工作流程 (28)第五章 EPS作业准备 (31)5.1 作业环境准备 (31)5.1.1 分析成果要求 (31)5.1.2 分析数据源 (32)5.1.3 监理项目 (32)5.1.4 工作台面 (32)5.2 数据调入 (32)5.2.1 坐标文件的调入 (33)5.2.2 其他数据格式的调入 (34)2目 录第六章基础绘图 (38)6.1 加点 (38)6.2 加线 (40)6.3 加面 (43)6.4 加注记 (44)6.5 常用注记 (45)6.6 提高作图效率和编码选择输入 (47)6.6.1 编码选择和编码查询窗口 (48)6.6.2 传统的编码选择 (49)第七章 常用编辑 (50)7.1 选择图形对象 (50)7.1.1 手工选择对象、查看、清空选择集 (50)7.1.2 多边形选择 (51)7.2 撤销 (52)7.3 恢复撤销 (52)7.4 删除 (53)7.5 选择集修改 (53)7.6 平移 (53)7.7 旋转 (54)7.8 平移旋转(缩放) (55)7.9 延伸 (55)7.10 裁剪 (57)7.11 修线 (57)7.12 打断 (58)7.13 距离(过点)平行线 (59)7.14 对象内嵌注记拖动 (60)7.15 多义线编辑 (60)3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7.16 选择定位导航器 (60)7.17 快速浏览显示大图 (62)第八章 数据检查 (64)8.1 数据合法性检查 (65)8.1.1 新建检查方案 (66)8.1.2 新建检查组 (66)8.1.3 新建检查项 (67)8.2 数据检查结果与修复 (68)8.3 检查模型 (70)8.3.1 检查模型用于定制检查项 (70)8.3.2 部分检查项的解释 (71)第九章 图形打印 (73)9.1 图形打印的作业流程 (73)9.2 打印区域设置 (74)9.2.1 打印区域设置的成果-图框列表(图幅预置列表) (74)9.2.2 页面方案 (76)9.2.3 图纸 (77)9.2.4 图框及图框属性 (77)9.2.5 纸张与比例尺选择方式 (78)9.2.6 打印范围及比例尺 (79)9.2.7 分幅方式 (79)9.2.7.1 标准分幅方式 (80)9.2.7.2 自画图框分幅方式 (80)9.2.7.3 选择已有图框 (81)9.2.7.4 指定坐标和宽高 (81)9.2.7.5 选择线路中心线 (81)9.2.7.6 选择区域范围线 (82)4目 录9.2.7.7 生成有数据图幅 (83)9.3 打印 (84)9.3.1 使用上次“打印设置”开始打印 (84)9.3.2 打印设置 (84)第十章 数据输出 (91)10.1 常规输出 (92)10.2 标准输出 (93)10.3 关于模板 (95)应 用 篇第十一章 文件菜单 (96)11.1 新建EDB工程 (96)11.2 打开EDB工程 (96)11.3 工程另存为 (96)11.4 新建ESP工作空间 (97)11.5 打开ESP工作空间 (97)11.6 保存ESP工作空间 (97)11.7 工作空间另存为 (98)11.8 插入数据,关闭数据 (98)11.8.1 EDB工程 (98)11.8.2 图片 (98)11.8.3 格网 (99)11.8.4 三角网 (99)11.8.5 关闭(图片/格网/三角网) (99)11.9 选择集输出 (100)11.10 调入COR/NOT格式数据 (100)11.11 输出COR/NOT格式数据 (101)5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1.12 调入EXF格式数据 (101)11.13 输出EXF格式数据 (102)11.14 调入EXX格式数据 (103)11.15 输出EXX格式数据 (103)11.16 调入坐标文件数据 (103)11.17 调入EPSCE数据(CEF) (104)11.18 输出EPSCE数据(CEF),模板(COD) (104)11.19 输出外部数据 (105)11.20 调入外部数据 (105)11.21 打印区域设置 (105)11.22 打印预览 (107)11.23 打印 (107)11.24 关闭工程 (108)11.25 退出系统 (108)第十二章 绘图菜单 (109)12.1 画圆 (109)12.2 加矩形 (109)12.3 加正多边形 (110)12.4 面填充 (111)12.5 尺寸标注 (112)12.6 属性标注 (112)12.7 自定义绘图 (113)12.8 常用注记 (114)12.9 图块创建 (116)12.10 图块解体 (117)12.11 图块列表 (117)12.12 删除图块定义 (117)6目 录12.13 图件组合 (117)12.14 图件取消组合 (118)12.15 插入图件 (118)12.16 插入对象 (119)第十三章 编辑菜单 (121)13.1 撤销 (121)13.2 恢复撤销 (121)13.3 剪切 (122)13.4 复制 (122)13.5 粘贴 (122)13.6 删除 (122)13.7 选择集修改 (123)13.8 平移 (123)13.9 旋转 (124)13.10 平移旋转(缩放) (125)13.11 镜像 (125)13.12 延伸 (126)13.13 裁剪 (127)13.14 斜角(倒斜角) (128)13.15 圆角(倒角) (129)13.16 删线段 (130)13.17 打断 (130)13.18 修线 (131)13.19 两线连接 (132)13.20 线局部复制 (133)13.21 面内套岛(去岛) (133)13.22 距离(过点)平行线 (133)7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3.23 比例平行线 (134)13.24 平行推边 (134)13.25 平行线内插 (135)13.26 对象内嵌注记拖动 (135)13.27 多义线编辑 (136)13.28 变宽线编辑 (136)13.29 节点符号取舍,P类与Y类符号 (137)13.30 线形游动 (138)13.31 面填充编辑 (138)13.32 E类地物符号化编辑 (139)13.33 符号部件插入 (140)13.34 符号局部消隐 (141)13.35 符号端点延伸 (142)13.36 调整闭合点位 (142)13.37 有向点列调整(P类,Y类,E类地物) (143)13.38 图形、图块、符号缩放 (143)13.39 点,注记角度缩放(旋转方向) (144)13.40 对象叠放层次调整 (144)第十四章处理菜单 (146)14.1 点地物处理 (146)14.1.1 匹配高程值 (146)14.1.2 高程注记筛选 (147)14.1.3 复制线上高程注记点 (148)14.1.4 高程点值圆整 (149)14.2 线地物处理 (150)14.2.1 等高线赋值 (150)14.2.2 等高线标注 (151)8目 录14.2.3 等高线检查、着色、自动修复 (152)14.2.4 曲线节点抽稀 (153)14.2.5 曲线,圆弧,圆折线化 (154)14.2.6 线平滑处理 (154)14.2.7 断线连接(线合并) (155)14.2.8 多义线(折线)分解 (156)14.3 面地物处理 (156)14.3.1 面合并 (157)14.3.2 面分割 (157)14.3.3 复合面合成 (158)14.3.4 复合面分解 (159)14.4 属性与注记 (160)14.4.1 属性点自动生成 (160)14.4.2 基本属性与扩展属性转换 (161)14.4.3 一般注记转属性 (161)14.4.4 房屋注记转属性 (163)14.4.5 属性转注记 (164)14.4.6 关联地物属性提取(点面关系) (165)14.4.7 关联地物属性提取(点线关系) (166)14.4.8 参照图属性提取(点) (167)14.4.9 参照图属性提取(线) (168)14.4.10 参照图属性提取(面) (168)14.5 图幅接边 (170)14.6 悬挂与拓扑 (173)14.6.1 自动延伸与裁剪 (173)14.6.2 相邻点重叠处理 (173)14.6.3 线线悬挂处理(不打断) (174)9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4.6.4 有固定边悬挂处理(不打断) (175)14.6.5 点线悬挂处理(不打断) (176)14.6.6 悬挂处理(打断) (177)14.6.7 分层拓扑 (178)14.6.8 跨层拓扑 (179)14.6.9 面叠置分割 (181)14.6.10 线叠置分割 (182)14.6.11 多边形边线生成弧段 (182)14.6.12 拓扑关系重建(面与弧段) (183)14.6.13 多边形嵌套 (184)14.6.14 多边形(面)中心线提取 (185)14.7 区域裁剪与缓冲区 (185)14.7.1 多边形区域裁剪 (186)14.7.2 区域裁剪与符号压盖裁剪 (186)14.7.3 坎类裁剪 (187)14.7.4 稠密等高线首曲线自动裁剪 (187)14.7.5 缓冲区裁剪 (188)14.7.6 缓冲区建立 (188)14.7.7 保存缓冲区 (189)14.7.8 加载缓冲区 (190)14.7.9 缓冲区编辑 (190)14.7.10 缓冲区转成图形 (191)14.7.11 缓冲区属性 (192)14.7.12 缓冲区显示 (193)14.7.13 区域掏出 (193)14.7.14 区域复制 (194)14.8 其它 (195)10目 录14.8.1 图形打散与对象拆分 (195)14.8.2 对象基本属性重置 (195)第十五章视图菜单 (197)15.1 缩小一倍 (197)15.2 放大一倍 (197)15.3 无级缩放 (198)15.4 开窗放大 (198)15.5 移屏 (198)15.6 屏幕定比缩放 (199)15.7 上一屏 (199)15.8 下一屏 (200)15.9 屏幕书签 (200)15.10 刷新 (201)15.11 详绘/粗绘 (201)15.12 图形重新生成 (201)15.13 全视图 (202)15.14 作业区范围 (202)15.15 当前图幅范围全视 (203)15.16 显示分幅格网 (203)15.17 显示图幅号 (204)15.18 显示坐标格网线 (204)15.19 数据类型显示开关 (204)15.20 对象类型显示开关 (205)15.21 点信息显示开关 (207)15.22 对象名称显示开关 (208)15.23 点标注显示控制 (209)15.24 对象分色开关 (209)11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5.25 动态属性标注开关 (211)15.26 特殊显示 (213)第十六章工具菜单 (214)16.1 对象查找 (214)16.2 坐标定位 (215)16.3 图幅号定位 (216)16.3.1 国标图幅号定位 (216)16.3.2 自定义图幅号定位 (216)16.4 图幅接合表管理 (217)16.5 图幅信息(录入/修改) (218)16.6 生成内图廓线 (220)16.7 对象属性查看 (220)16.8 查图导航器 (221)16.9 选择过滤器 (222)16.10 创建超大图像EMG(Eps Image) (226)16.11 数据检查 (227)16.11.1 数据合法性检查 (227)16.11.2 测点精度检查 (230)16.11.3 测边精度检查 (235)16.11.4 显示检查结果 (241)16.11.5 输出检查报告 (241)16.11.6 检查命令 (242)16.12 空间量算 (242)16.12.1 求夹角(三点或四点) (242)16.12.2 求面积 (243)16.12.3 数值注记求和 (244)16.12.4 求面积、长度和 (245)12目 录16.12.5 求两点距离、方位角 (245)16.12.6 求点到直线距离(垂距) (246)16.12.7 求点到线最近点距离 (246)16.12.8 三维坐标量算(DEM) (247)16.12.9 体积量算(DEM) (247)16.12.10 路径长度量算(DEM) (247)16.12.11 表面积量算(DEM) (248)16.13 查询统计 (248)16.13.1 当前对象统计 (248)16.13.2 坐标报表 (249)16.13.3 属性报表 (249)16.14 工程数据库 (250)16.14.1 数据库表管理 (250)16.14.2 数据库清理 (251)16.14.3 工程备份 (252)16.15 数据分类器 (253)16.15.1 调入外部数据后启动数据分类器 (254)16.15.2 数据分类器操作界面 (254)16.15.3 定位浏览把握整体分类 (256)16.15.4 交互给定特征值进一步分类 (256)16.15.5 为子类设置转换对照编码,批量转换 (258)16.15.6 不能转换为地理要素的子类 (259)16.15.7 保存方案,后续处理 (260)16.16 生成符号样图 (260)16.17 输出图幅坐标信息 (261)16.18 矢量校正 (262)16.19 坐标系转换 (263)13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16.19.1 通用坐标系投影转换 (263)16.19.2 通用坐标系参数化(4/7参数)转换 (264)16.19.3 地方坐标系自定义脚本转换 (265)16.20 脚本管理器 (266)16.21 运行脚本 (267)第十七章设置菜单 (268)17.1 系统环境设置 (268)17.1.1 显示环境 (268)17.1.2 图幅信息 (268)17.1.3 投影设置 (271)17.1.4 系统表设置 (273)17.1.5 扩展属性无效值 (273)17.1.6 角度单位与样式 (274)17.1.7 大比例尺坐标系转换参数 (274)17.1.8 特殊地物编码 (275)17.1.9 特殊注记分类号 (275)17.1.10 图层显示顺序及特殊层 (276)17.1.11 高程注记小数位 (276)17.1.12 InIinfo表 (277)17.1.13 其他 (277)17.2 工作范围设置 (278)17.3 当前图幅设定 (279)17.4 图廓属性设置 (280)17.5 图幅结合表管理 (281)17.6 用户层设置 (282)17.7 地物模板设置 (283)17.8 注记模板设置 (283)14目 录17.9 系统颜色表设置 (284)17.10 导出模板表 (285)17.11 导入模板表 (285)17.12 扩展属性字段设置 (286)17.13 动态属性标注管理 (286)17.14 启动自动移屏 (288)17.15 用户化界面 (288)17.15.1 工具栏 (288)17.15.2 键盘 (290)17.16 软件界面工具条显示开关 (291)第十八章帮助菜单 (292)18.1 EPS2008帮助 (292)18.2 工作台面定制 (293)18.3 显示起始页 (293)18.4 软件注册 (293)18.5 在线升级 (293)18.6 关于Eps2008 (294)第十九章工作空间 (295)19.1 工作空间的建立 (295)19.2 指定(打开)管理数据 (297)19.3 定制GIS统计分析 (299)第二十章命令行 (301)20.1 面内套岛 (302)20.2 快速换码 (302)20.3 数据整理工具 (303)20.4 当前点坐标信息(小比例尺经纬度) (304)20.5 自动生成属性点 (305)15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20.6 数字注记 (305)20.7 数值注记统计 (305)20.8 标注长度(注记) (306)20.9 边长标注 (307)20.10 图层对比显示 (307)20.11 边界线点位重合 (307)20.12 引导连线 (308)20.13 阵列 (308)20.14 对象叠放层次调整 (310)20.15 变宽线转面 (310)20.16 常用编码 (311)20.17 界址点报表 (311)20.18 河道注记旋转 (312)20.19 台阶修复 (312)20.20 图廓整饰 (313)20.21 其他命令 (314)第二十一章右键弹出菜单 (321)21.1 ‘图幅索引’弹出菜单 (321)21.1.1 索引重建 (321)21.1.2 引入数据 (321)21.1.3 释放数据 (322)21.1.4 显示图幅号 (322)21.1.5 当前图幅设定 (322)21.1.6 图幅信息查看 (323)21.2 ‘漫游与选择’弹出菜单 (323)21.3 ‘选择与操作’弹出菜单 (324)21.3.1 重复上一次命令 (324)16目 录21.3.2 清空选择集 (324)21.3.3 查看对象属性 (324)21.3.4 删除 (324)21.3.5 修改 (324)21.3.6 图件(组合) (324)21.3.7 撤消 (324)21.3.8 恢复撤消 (325)21.3.9 工作空间右键菜单介绍 (325)第二十二章捕捉工具条 (327)22.1 点位捕捉 (327)22.1.1 捕捉最近点 (327)22.1.2 捕捉线段中点 (327)22.1.3 捕捉两线交点 (328)22.1.4 捕捉线段(圆、圆弧)的等分点与线上任意点 (328)22.1.5 捕捉格网点 (329)22.1.6 捕捉圆心点 (329)22.1.7 捕捉圆上四等分点 (329)22.1.8 捕捉圆(圆弧)的切点与最近点 (330)22.1.9 捕捉垂足点 (330)22.1.10 捕捉定向延伸与求交 (330)22.1.11 捕捉正交点 (332)22.1.12 捕捉符号内部点位 (333)22.2 相对坐标输入 (333)22.2.1 相对坐标系定位 (333)22.2.2 相对直角坐标法输入 (334)22.2.3 相对极坐标法输入 (335)22.3 十字尺与定向量边 (335)17清华山维·软件说明书22.4 环尺 (336)第二十三章快捷键(快速编辑) (337) Q、A、C、V-快捷操作 (337) S--捕矢量点快捷操作 (338) X--回退点快捷操作 (338) W--抹点快捷操作 (338) E--插点快捷操作 (338) Z--反转快捷操作 (339) D--线上捕点快捷操作 (339) F--接线快捷操作 (339) T、H、J、K、N、B--快捷操作 (340) P--末点反向、镜像快捷操作 (340) O--长度复制快捷操作 (340) R--距离平形线 (341) L--直角化快捷操作 (341) G--构面快捷操作 (341) 复制粘贴快捷操作 (341)18本书概览本书概览《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使用说明书》全书由三部分组成:起始篇,基础篇,应用篇。

开放平台开发语言技术手册

开放平台开发语言技术手册

1. 文件属性2. 文件变更历史清单3. 本次修改变更说明目录目录.............................................................................................................................................................. I I 前言............................................................................................................................................................. V 引言............................................................................................................................................................ VI 开放平台开发语言技术手册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Java开发语言 (1)4.1 Java命名规范 (1)4.2 Java注释规范 (3)4.2.1 注释类型 (3)4.2.2 注释规则 (4)4.3 Java结构规范 (6)4.3.1 版权信息 (6)4.3.2 包的定义 (6)4.3.3 类的定义 (7)4.4 Java格式规范 (10)4.4.1 文档化 (10)4.4.2 缩进.......................................................................................................................... 错误!未定义书签。

Micro Focus Transformation Hub软件版本3.0.0发布说明说明书

Micro Focus Transformation Hub软件版本3.0.0发布说明说明书

Micro FocusTransformation Hub Software Version: 3.0.0Release NotesDocument Release Date: July 31, 2018Software Release Date: July 31, 2018Release NotesLegal NoticesCopyright Notice© Copyright 2019 Micro Focus or one of its affiliatesConfidential computer software.Valid license from Micro Focus required for possession,use or copying.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The only warranties for Micro Focus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set forth in the express warranty statements accompanying such products and services.Nothing herein should be construed as constituting an additional warranty.M icro Focus shall not be liable for technical or editorial errors or omissions contained herein.No portion of this product'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recording,or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for any purpose other than the purchaser's internal use,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Micro Focus.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to the contrary in your license agreement for Micro Focus ArcSight software,you may reverse engineer and modify certain open source components of the softw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cense terms for those particular components.S ee below for the applicable terms.ernmental Rights.F or purposes of your license to Micro Focus ArcSight software,“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is defined at FAR 2.101.I f acquired by or on behalf of a civilian agency,the ernment acquires this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and/or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documentation and other technical data subject to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as specified in 48 C.F.R.12.212 (Computer Software) and 12.211 (Technical Data) of the 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 (“FAR”) and its successors.I f acquiredby or on behalf of any agency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the ernment acquires this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and/or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documentation subject to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as specified in 48 C.F.R.227.7202-3 of the DOD FAR Supplement (“DFARS”) and its successors.T his ernment Rights Section 18.11 is in lieu of,and supersedes,anyother FAR,DFARS,or other clause or provision that addresses government rights in computer software or technical data.Trademark NoticesAdobe™ is a trademark of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Microsoft® and Windows® are U.S.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Microsoft Corporation.UNIX®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The Open Group.SupportContact InformationPhone A list of phone numbers is available on the T echnical SupportPage: https://softwaresupport.s oftwaregrp.c om/support-contact-information Support Web Site https://softwaresupport.s oftwaregrp.c om/ArcSight Product Documentation https://community.s oftwaregrp.c om/t5/ArcSight-Product-Documentation/ct-p/productdocsContentsOverview4 What's New in this Release4 System Requirements5 Download Files5A Note About Logger Receivers6Closed Issues7Open Issues9Send Documentation Feedback12OverviewMicro Focus Transformation Hub centralizes event processing and delivery, helps you to scale your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opens up e vent data to third-party solutions. It enables you to take advantage of scalable, high-throughput, m ulti-broker clusters for publishing and subscribing to event data. To better reflect current and future features required for event brokering, the former ArcSight Event Broker component has been rebranded to T ransformation Hub.Transformation Hub provides a packaged version of Apache Kafka. After you install and configure a Transformation Hub cluster, you can use SmartConnectors to publish data, and subscribe to that data with Logger, ESM, ArcSight Investigate (via Vertica integration), Apache Hadoop, or y our own custom producer or consumer.What's New in this ReleaseThis release of Transformation Hub 3.0.0 has been designed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flexibility, an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eatures:l Container Deployment Foundation (CDF): The Arcsight Installer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native CDF Installer process, supported by the latest CDF code-base (May 2019). The latest CDF release improves stability and manageability issues found in prior CDF releases.l Wizard-based Container Installer: Transformation Hub now uses a simpler and more intuitive wizard-based Installer. T here are fewer initial configuration properties, with appropriate defaults, and post-deployment reconfigurations are simplified.l Non-Container Install Option (THNC): This release supports the installation of a Transformation Hub into a deployment that connects to a customer-provided and managed Kafka, known as Transformation Hub, Non-containerized (THNC).l Improved Documentation: Product document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cluding a new CDF Planning Guide and a reorganized and rewritten Transformation Hub Deployment Guide, with more examples and diagrams.l Improved End-to-End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From producers like Connectors to consumers like Logger, ESM and ArcSight Investigat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end-to-end.l Rebranding: Event Broker has been rebranded to Transformation Hub to better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is component.l Infrastructure Size Flexibility: Customers can choose a flexible infrastructure size, from a single, shared node to 10 or more nodes.l Non-root Installs: Containerized Transformation Hub supports non-root installation.Overviewl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Changing execution parameters now results in a rolling stop and restart of cluster pods to enable the new settings.l Other Features: Additional new features include FIPS OS-level support, support for Kubernetes liveness probes, and an improved licensing procedure that supports new licenses as well as legacy ArcMC licenses.System RequirementsFor details on Transformation Hub platform, system, and browser support, refer to the CDF Planning Guide, available from the Micro Focus Software Community.Download FilesFiles on the FTP site for download of this version of Transformation Hub include the following.l arcsight-installer-metadata-2.0.0.22.tar.gzl arcsight-installer-metadata-2.0.0.22.tar.gz.sigl cdf-2019.05.00131.zipl cdf-2019.05.00131.zip.sigl cdf-core-images-2019.05.00131.tgzl cdf-core-images-2019.05.00131.tgz.sigl transformationhub-3.0.0.22.tgzl transformationhub-3.0.0.22.tgz.sigl ArcSight-TransformationHub-3.0.0.1018.binl ArcSight-TransformationHub-3.0.0.1018.bin.sigl ArcSight_Transformation_Hub_3_0_0_License.txtl Micro Focus_Transformation_Hub_3_0_0_Customer_Letter.pdfA Note About Logger ReceiversA Note About Logger ReceiversAn issue exists where any Logger configured as a Transformation Hub consumer must be restarted after the undeployment and redeployment of Transformation Hub.Workaround: In order to prevent this on an individual Logger, after redeploying Transformation Hub, you must disable and then enable the Logger's Kafka receivers, as follows:1. Log in to the Logger.2. Navigate to the Logger's Kafka receivers configuration view.3. Select a receiver to disable.4. Disable the desired receiver by clicking on the green check mark (enabled) to the right of the receivername. A blue spinner will be displayed.5. Wait until the green check mark changes to a red (disabled) icon. The receiver is now disabled.6. Click the red (disabled) icon. A blue spinner will be displayed.7. Wait until the green check mark is displayed again. The receiver has now been re-enabled.8. Repeat Steps 3-7 for any of the Logger's other Kafka receivers.Perform this procedure on each affected Logger.Closed IssuesThis release resolves the following issues.Open IssuesThis release contains the following open issues.Release Notes Open IssuesSend Documentation FeedbackIf you have comments about this document, you can contact the documentation team by email. If an email client is configured on this computer, click the link above and an email window opens with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n the subject line:Feedback on Release Notes (Transformation Hub 3.0.0)Just add your feedback to the email and click send.If no email client is available, copy the information above to a new message in a web mail client, and send *****************************************.We appreciate your feedback!。

智能设计系统开发工具DEST3.0介绍

智能设计系统开发工具DEST3.0介绍

3.6、知识文件的编译
在利用知识之前,必须进行知识文件的编译,将其导 入内存,并以特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在打开了“CAR” 工程之后,右边的“Project”框中会显示所有的知识文 件。鼠标右键单击要编译的知识文件,会弹出一个下 拉菜单,用鼠标左键单击“文件编译(C)”即可完成编译 工作。知识文件编译后右边的对话框会显示知识的内 部结构,并可以通过单击“+”依次向下展开。
3.2、为新工程命名,并建立添加知识库文件
在跳出的对话框 中的“工程名称” 后的文本框中输 入工程名称。查 看“知识库”栏 目,如果有可用 的知识库文件, 则左键单击该文 件前面的复选框, 然后左键单击 “添加”按钮将 其加入到“新工 程”。
3.3、保存工程,收集工程所需的其它信息
虽然新建了一个名为“CAR”的工程,并为其导入了一 个现成的知识文件,但该工程仍然是不完整的,需要 将工程所需的其他信息(如文档类型定义文件等)都 收集到该工程中来。左键单击“文件(F)”菜单,再左键 单击“保存工程(S)”菜单。
1、DEST3.0简介
1.1、 DEST3.0的结构
DEST3.0是一个解析型的智能设计系统开 发工具,用户可首先对设计任务相关的领域 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再用一般的文本编辑 器或软件自带的编辑器对知识文件进行编辑、 修改,形成知识文件,导入知识库,然后通 过 DEST3.0的内嵌解析器进行知识文件解析, 最后将解析结果提供给推理机进行推理。 DEST3.0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2、 DEST3.0的主菜单
主菜单功能概要:
主菜单 主要功能 文件 文件及工程管理等 编辑 文件内容的复制、粘贴、清除、查找等 工程 工程管理 格式 文档编辑的格式管理 视图 窗口视图的管理 插入 插入文档DTD及其他子模块 知识获取 知识的人工获取、自动获取 推理 自动推理、结果解释、结果修改 工具 常用工具如冲突检测、设计决策等 窗口管理 主窗口的子窗口,如排列、新建等 帮助 DEST3.0的版权信息和帮助目录。

软件开发技术手册

软件开发技术手册

软件开发技术手册〈XXXXX软件〉作者:XXX版本号:x.xx发布时间:200x—xx-xx文档编号软件名称软件简介相关系统参与人员金安技术版权所有严禁在金安公司以外公开或使用!版本历史版本号作者参与者修改说明日期1。

00 Damy 2004—06—5——-27一、软件介绍1、介绍软件名称、实现主要功能。

2、本软件与整个系统中其它相关软件关系介绍。

软件名称主要功能在整个系统中与其它软件关系(相关协议文档的说明)软件名称AJ-M01 GIS软件(煤矿端)V1.0主要功能a、地图的导入(mapinfo格式)b、图元添加,修改,删除c、图元显示、操作、查询d、图层管理e、用户管理通信处理:对因地图操作而生成的特征向量的保存,管理,发送等.在整个系统中与其它软件关系此软件是通过安全卫士程序,将地图特征向量数据传输到中心,与安全卫士程序有通信协议。

使用时需要安全卫士程序配合.二、软件开发环境操作系统名称版本说明数据库名称版本说明开发语言名称版本说明使用控件名称版本说明引用关键算法名称版本备注1、软件开发平台:详细说明软件开发所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版本.2、使用开发语言以及版本。

3、使用相关控件名称、版本(如组件、DLL等)。

4、软件中引用关键算法说明。

例如:操作系统名称Win2000版本Win2000 professional+SP4说明软件在win2000开发,可运行于win2000\XP系统数据库名称SQL Server版本Professional 2000说明-—开发语言名称Delphi 版本 6.0+SP2 说明使用控件1 名称GISDLL.dll 版本V1.0、说明GIS开发平台使用控件2 名称REGDLL.dll 版本V1。

0说明软件注册控件引用关键算法名称——版本备注三、软件框架与流程1、软件框架结构描述。

2、软件主要流程图.3、软件使用通信协议、接口、数据库(表)方面详细说明。

例如:1、软件框架结构图地图数据转入功能模块:1、将Mapinfo 格式地图导入到GIS 自己格式文件中,同时将图中对象相关的其属性存放到本地数据库中。

BST3.0安装维护手册

BST3.0安装维护手册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安装维护手册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BST系统安装 (3)第二章系统操作 (5)第三章BST应用系统的交易定制 (7)第一章 BST系统安装BST3.0开发平台是建立在WINDOWS98/2000/NT操作系统上的,安装介质是光碟(1张),安装所用的计算机预先需安装WINDOWS98/2000/NT,它对硬件配置的要求如下:●CPU是奔腾MMX166以上。

●硬盘2G以上。

●内存32M以上。

●声卡。

一.系统安装步骤1、开机,放入安装光牒,运行“BST2.1开发平台”目录下的setup.exe。

2、出现“Welcome”画面时按“Next”继续。

3、出现“User Information”对话框,按提示输入后,按“Next”继续。

4、出现“Chose Destination Location”对话框,按“Browse”按钮选择目标路径,(例如选择c:\nantian目录)选择完成后按“Next”继续。

5、出现“Select Program Folder”对话框,选择“启动”,按“Next”继续。

6、出现“Start Copy File”对话框,对话框中描述了安装的情况,按“Next”开始拷贝文件。

7、拷贝文件完成后,出现“Setup Complete”对话框,按“Finish”结束安装。

二.注册表引入上述安装步骤正确完成后,在“C:\nantian”目录下生成一系列相关文件和子目录,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BST应用系统的范例(Demo),这个范例可用于演示、硬件及老化实验的测试。

运行该范例程序前,首先应先将与BST应用系统有关的注册表加入注册表系统,具体操作如下:1、运行c:\windows\regedit.exe。

2、选“注册表”菜单条。

3、选“引入注册表”。

4、将“c:\nantian\register\register.reg”打开。

5、系统提示注册表成功引入。

《应用软件平台开发技术》课程大纲

《应用软件平台开发技术》课程大纲

《应用软件平台开发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介绍当前主要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及其相关技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今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并为以后学生选择软件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

课程主要介绍.Net、J2EE、IOS、Android以及Linux等五种软件开发平台,这五种平台涵盖了桌面、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等当今主流的应用平台,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Net 框架结构;(2)初步掌握C#的开发技术;(3)初步掌握网络开发技术;(4)了解J2EE的框架结构;(5)初步掌握Java的编程技术;(6)了解Linux的开发技术;(7)了解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开发技术;(8)初步的平台开发技能和编程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该课程作为计算机软件和信息专业第3学期的专业同时教育课,该课程全面介绍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平台及其开发技术,使学生对这些平台和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平台开发技术打下基础。

1.组织形式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平台的开发技术及其差异,拓展学生的眼界。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上机演示教学和其它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交流与分享、反思、鼓励创新思维、问题答疑等),从实际应用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演示教学法,同时结合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以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介绍当前主要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及其相关技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今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并为以后学生选择软件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

课程主要介绍.Net、J2EE、IOS、Android以及Linux等五种软件开发平台,这五种平台涵盖了桌面、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等当今主流的应用平台,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Net 框架结构;(2)初步掌握C#的开发技术;(3)初步掌握网络开发技术;(4)了解J2EE的框架结构;(5)初步掌握Java的编程技术;(6)了解Linux的开发技术;(7)了解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开发技术;(8)初步的平台开发技能和编程能力。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电子对抗系统 V3.0 安装配置说明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电子对抗系统 V3.0 安装配置说明

《用人之道》-用人之道电子对抗系统V3.0安装配置说明欢迎使用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

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安装部分由三个程序组成,分别是:服务器安装程序server.exe,讲师端控制程序teacher.exe,学员端控制程序student.exe,本文档将指导您顺利把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安装到您所指定的计算机上,请仔细阅读以下文档并按文档内容操作。

演示版说明:本版本为演示版,仅供了解产品使用,部分功能有限制,且使用时最多只能建三个小组。

欲完整应用于实验教学或学生竞赛,请联系采购正式版本。

正式版本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可以满足高校小班教学或大规模竞赛的需要。

一.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请先在服务器计算机上安装SQL Server2000,为了确保计算机安全性,请为sa用户设置一个密码,数据库程序安装完成后请为数据库打上SQL SERVER SP3或更高版本的补丁(注意:该补丁是必须的,否则将导致电子对抗系统运行失败),安装完成后请启动SQL Server2000 服务程序。

二.安装服务器系统完成SQL Server数据的安装后,接下来安装电子对抗平台系统的服务器程序,运行安装盘上的程序“server.exe”,按默认设置逐个点击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

安装最后一步确定后将自动启动服务器程序,如果没有启动则请点击桌面上新出现的快捷方式图标“数据处理中心”,手动启动服务器程序。

下一步将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初始化配置。

在服务器计算机上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http://127.0.0.1:8081/admin/”,将出现如下页面。

如果不能看到,请检查SQL Server2000及服务端程序是否均启动)。

按界面提示分别输入用户名:“admin”以及密码:“yao@bf”。

进入后,依次点击“Service(Catalina)”、“Host(localhost)”、“Context(/BSTHR)”左边的圆点,展开左边菜单,点击菜单项“Data Sources”,如下图所示:修改右边两个连接的密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BST3.1软件开发平台B S 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用户技术手册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FED软件中心目录概述第一部分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基本功能第一章BST3.0软件开发平台的结构和流程控制第二章系统命令第三章变量操作命令第四章字符串操作命令第五章文件操作命令第六章屏幕(SCREEN)表配置和命令第七章存折打印机(PR2) 配置和命令第八章刷卡器(BP) 配置和命令第九章FIT表配置和命令第十章流水打印机配置和命令第十一章读卡机命令第十二章IC卡命令和配置表第十三章辅助模块命令和配置第十四章通信命令第十五章添加设备的命令接口第二部分 BST3.0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第一章用户自定义命令的开发第二章通信动态库的开发第三章调试第三部分 BST3.0 SCRIPT使用手册概述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是在BST2.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根据BST 应用需求,增加了屏幕部分对WEB和FLASH的支持,增加了内嵌的解释器,支持SCRIPT 编程模式,以及单步和屏幕重试功能。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更稳定,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更容易完成BST 应用系统的开发。

为熟练使用BST3.0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此平台结构及功能模块应有充分了解,为缩短二次开发周期,请有关人员仔细阅读本手册。

因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请使用者谅解,并将需要改善的意见反馈给FED 软件中心,帮助BST3.0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完善。

第一部分 BST3.0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基本功能第一章 BST3.0开发平台的结构和基本功能1.1 BST3.0软件开发平台的组成部分BST3.0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完善、定制灵活、便于二次开发及其测试维护,它是由接口清晰且相互独立的子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行成的。

BST3.0软件开发平台由以下几个大的部分组成:1.系统主控模块协调平台内部各功能模块的工作。

2.设备控制模块由一系列与具体设备相应的设备控制模块组成,每一个设备控制模块对应于一个相应的硬件设备模块,在BST应用系统中,设备是一个广义上的设备,除传统上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BP、读卡机等设备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设备,如屏幕设备,在系统中称之为“screen”,它实际上包括了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输入输出,这三个设备是在“screen”设备中统一处理的。

另外,还有通信设备(实际上是通信子系统,它被当作一个设备操作)和时间设备(“time”,用于检测退出时间是否到达)等。

3.设备接口模块负责屏蔽BST应用系统中设备的硬件特性,使用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接口)对设备进行操作。

应用系统使用设备时通过设备接口模块操作设备,可保证以同样方式操作所有设备。

4.流程控制模块负责应用系统的流程控制,完成特定交易控制,接受主机命令,保存程序运行状态的文件等。

5.通信处理子系统以操作设备的方式完成BST应用系统与主机间的通信。

图一系统总体结构图1.2 BST3.0应用系统的流程控制BST3.0应用系统是一个平台化的产品,可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加以定制,该平台可适应不同的联机环境,具有定制简单,易于扩展、安装和维护等优点,BST3.0应用系统是通过“表控制结构”完成的(SCRIPT脚本作为辅助方式)。

系统根据交易流程表(step.cfg)的定义来具体实现每一个相关的操作,如设备的初始化及交易的处理等。

整个控制过程是通过多个配置表相互协调来完成功能的。

“配置表”是BST3.0应用系统正常运转的控制中心,是完成交易控制的“主动脉”:1.设备表,定义应用系统中的设备特性;2.变量表,定义在STEP表中可用的全局变量;3.STEP表(STEP.CFG),也称主控表,类似一种脚本语言,负责交易流程的控制;4.屏幕表,负责屏幕显示方式的控制;5.通信控制表,定义通信方式和数据解释方式;6.PR2打印机控制表,定义PR2工作方式;7.BP控制表,定义BP工作方式;8.流水打印机控制表,控制流水打印机打印;9.FIT表,负责磁条数据的解释和组包;10.读卡机控制表;11.C D出钞模块控制表;12.命令控制表(COMMAND.CFG),需要新增设备以及相应的命令时的接口控制表;13.S CRIPT脚本文件,是数据处理和流程控制的辅助方式。

设备控制表(简称设备表)和变量定义表(简称变量表)都是定义在注册表中的“我的电脑\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南天BST2”下。

设备表定义了各个设备的基本特性。

其格式如下:设备名通道(端口) 输入缓冲区大小输出缓冲区大小出口索引号(n)设备名:必须是唯一的,如PR2、BP、SCREEN等,且确定后不能更改。

通道(端口):标识设备所使用端口,如COM1”、“COM2”等。

如果不使用计算机串口,也必须用一个字符串作为标识,如使用TCPIP,则用“TCPIP”标识。

输入缓冲区大小:以字节计的缓冲区大小,用于保存输入数据。

输出缓冲区大小:以字节计的缓冲区大小,用于保存输出数据。

出口索引号n: 与SynDevice 命令配合使用,在设备同步状态下,设备输入时所指向的出口索引号(第n个出口)。

注意: 出口索引号可以用8之外的索引号,索引号8由系统保留使用,需要与SynDevice命令配合使用的设备,详见命令SynDevice的描述变量表包括预定义变量表(PredefineVariable)和用户定义变量表(UserdefineVariable)。

变量表用于定义全局变量,这些变量在STEP表的整个流程中均可用。

预定义变量表:该表定义的变量供系统使用,而且变量名不能改变。

用户定义的变量表:二次开发所用的变量可此表中定义,该表定义的变量是可以改变的。

注意:定义变量时,以“;”号开始的部分为注释部分,原则上在定义变量时都应该注释其含义。

STEP配置表是BST应用系统的流程控制表,是完成交易的核心。

它通过控制设备操作流程来完成指定的交易。

它实现的原理是:所有交易都是由一系列设备操作的组合实现的。

STEP 配置表(step.cfg)中的内容分为两类:初始化表和工作表。

一.初始化表的配置初始化表名是“init”,包括如下内容:1.用户扩展接口库路径(关键字userdll_path)。

userdll_path = c:\bst_new\bst2\bstuser\debug\bstuser.dll缺省为运行程序BST2.EXE当前目录下的bstuser.dll。

该配置用于定义用户扩展接口库的路径。

2.调试级别(关键字debug_level)。

debug_level = 0该配置用于定义不同的调试级别,对不同的调试级别,系统会提供不同范围下的TRACE文件,该文件可供调试使用。

缺省为1。

== 0:无调试信息,无任何trace文件,配置文件在内存中读写,不等于0时,PR2控制部分和屏幕部分根据配置可以定义各自的trace文件(请参见PR2模块和屏幕模块的相关部分)。

== 1:有step的trace文件 step.txt,放在trace目录下,记录所执行过的命令,配置文件在内存中读写;== 2:有step的trace文件 step.txt,放在trace目录下,记录所执行过的命令和每一个命令的执行时间,配置文件在磁盘文件中读写;注意:各个配置文件不能超过64K,否则在写文件时可能会丢失文件中超过64K部分的内容,此时必须备份文件。

== 3:有step的trace文件 step.txt,放在trace目录下,记录所执行过的命令和每一个命令的执行时间,同时记录每一步中的所有变量的值,配置文件在磁盘文件中读写;== 4: 设置调试热键,使用热键X进入单步step,Y退出;热键A进入屏幕单步,B退出。

== 5: 单步执行step,“DONE”按钮执行一步,“GOTO”按钮条转道指定STEP。

== 6: 单步执行屏幕,“RETRY”按钮重新画屏幕,“NEXT”按钮从指定出口执行下一步。

3.退出时间定义(关键字logout_time)可最多定义三个时间检测,出口相同:logout_time = 22:30logout_time2 = 22:50 ----第二个时间logout_time3 = 22:50 ----第三个时间该配置用于定义系统自动关机的时间,若要启动该功能,需要执行CheckTime 命令(详见CheckTime命令)。

二.工作表的配置。

工作表的表名是“STEP_TABLE”,在STEP表中,所有STEP以以下格式出现:step_xxxx = Command Screen [Var1[Var2]…] exit1 [exit2 exit3 exit4 …exit50] step_xxxx:STEP号,作为关键字。

STEP表从step.cfg文件中的step_0001开始。

xxxx是STEP索引号,可以由数字组成,也可以是字符串,但必须小于40个字节,如果超过,会导致不能正确搜寻。

Command:命令。

向设备发出确定的命令指示设备工作,如PR2ReadStrap 是让打印机读磁条。

Screen:屏幕。

通知屏幕按屏幕配置文件中的某个表画屏幕。

[Var1[Var2]]:变量名。

在一些Command中,需要用到变量,Var1,Var2是变量名。

exit1—exit50:出口号。

在命令完成后,根据命令完成的情况,确定下一个STEP,exit1-exit50是STEP号。

Step号是以数字开头的字符串,如果全部是数字,则是4位数字,如果是用字符串表示step号,则以“0_”为前导符,例如需要跳转到step_insertcard,则step号必须写成“0_insertcard”。

注意:除STEP号以外,其他项不能以数字开头。

STEP描述在系统内部都是以小写字符串出现的,所以不区分大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