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基本术语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第一章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形变的最低应力值。
弹性极限:试样有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应力。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塑性:材料断裂前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
延伸率:试样拉伸断裂后的相对伸长值。
断面收缩率:断裂后试样截面的相对收缩值。
布氏硬度: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型表面积所得的商值。
洛氏硬度:试验力作用后,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第二章晶胞种类: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晶胞。
晶体:整个材料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的排列,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时称为晶体。
单晶体:晶格排列方位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
B中和B弥散强化:强化颗粒借助粉末冶金或其他方法加入的。
细晶强化: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随晶粒的细化而提高的现象。
弹性变形:在载荷全部卸除后,变形完全恢复。
塑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在材料中留有一定量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进行滑动。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的方式进行。
滑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塑性变形方式。
临界切应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滑移才能开始,这一切应力称为临界切应力。
形变织构:经过强烈变形后的多晶体具有择优取向,产生形变织构。
加工硬化: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在形变加工过程中,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晶体内的位错数目随之增加并产生相互交割且不易运动;由于晶粒变形、破碎,形成亚晶粒,并且增加了亚晶界位错严重畸变区,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因而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即造成加工硬化。
残余内应力:去除外力后,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与金属内部的应力。
建材工程术语标准
建材工程术语标准建筑物结构工程术语1. 承重墙体: 承受建筑结构自重及外部荷载,起着传力、限制变形和保证结构安全稳定的作用的墙体。
2. 工字钢: 指等截面为工字形的钢材,常用于建筑物结构中的支撑、框架等部位。
3. 预应力: 在施工前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4. 框架结构: 指由柱、梁、墙构成的平面刚性空间结构,常用于高层建筑等大跨度结构。
5. 钢筋混凝土: 一种结合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1. 石膏板: 一种用于室内吊顶、隔墙等装饰的建材产品,是以石膏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等工艺制成。
2. 墙纸: 一种粘贴在墙面上的装饰材料,可通过多种印刷方式制作,常用于室内装饰。
3. 地板: 一种用于室内地面铺装的材料,常用材料包括木地板、大理石、瓷砖等。
4. 灯具: 用于室内照明的装饰品,常用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水晶等。
6. 壁纸: 一种贴于室内墙面的装饰材料,包括纸壁纸、无纺布壁纸等类型。
1. 保温: 在建筑物围护结构中采用隔热材料或保温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损耗。
2. 节能灯具: 相比传统灯具更为节能的照明设备,包括LED灯、节能灯管等。
3. 隔热材料: 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材料,包括聚苯板、聚氨酯板等。
4. 窗框: 用于安装窗户的框架结构,包括木窗框、铝合金窗框等。
5. 隔热窗: 一种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窗户,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减少能量损耗。
6. 太阳能光伏: 利用光伏发电板吸收和转换太阳能光线产生电能的技术,可用于建筑物的能源供应。
建材工程术语标准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对于充分发挥建材的性能优势、提高建筑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我会继续介绍一些建材工程术语标准的相关内容。
建筑设备工程术语1. 空调系统: 负责调节建筑物内部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设备系统。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一、性能㈠使用性能1、力学性能⑴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弹性模量:⑵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指标:抗拉强度σ b—材料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
屈服强度σ s—材料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条件屈服强度σ 0.2—残余塑变为0.2%时的应力。
疲劳强度σ -1—无数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⑶塑性:材料断裂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⑷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HB、HRC。
⑸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指标为αk.材料的使用温度应在冷脆转变温度以上。
⑹断裂韧性:材料抵抗内部裂纹扩展的能力。
指标为K1C。
2、化学性能⑴耐蚀性:材料在介质中抵抗腐蚀的能力。
⑵抗氧化性: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3、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㈡工艺性能1、铸造性能: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填充性、收缩率、偏析倾向。
2、锻造性能:成型性与变形抗力。
3、切削性能:对刀具的磨损、断屑能力及导热性。
4、焊接性能:产生焊接缺陷的倾向。
5、热处理性能:淬透性、耐回火性、二次硬化、回火脆性。
二、晶体结构㈠纯金属的晶体结构1、理想金属⑴晶体: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
晶格:表示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晶胞:晶格中代表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⑵三种常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⑶立方晶系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①晶面指数:晶面三坐标截距值倒数取整加()②晶向指数:晶向上任一点坐标值取整加[ ]立方晶系常见的晶面和晶向⑷晶面族与晶向族指数不同但原子排列完全相同的晶面或晶向。
⑸密排面和密排方向——同滑移面与滑移方向在立方晶系中,指数相同的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
2、实际金属⑴多晶体结构:由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晶粒:组成金属的方位不同、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晶界:晶粒之间的交界面。
⑵晶体缺陷—晶格不完整的部位①点缺陷空位:晶格中的空结点。
间隙原子:挤进晶格间隙中的原子。
置换原子:取代原来原子位置的外来原子。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1.工艺性能:材料对各种工艺性的适应能力。
2.晶格: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三维空间几何点阵成为晶格。
3.组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相和晶粒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基本组织)。
4.相:合金中,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一个均匀区域。
5.固溶强化:融入液质元素形成固溶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成为固溶强化。
6.固溶件:合金结晶成固态时,含量少的组元(溶质)原子分布在含量多的组元(溶剂)晶格中形成一种与溶剂油相同晶格的相,称为固溶件。
7.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8.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结晶成固态以后继续冷却的过程中晶格类型随温度下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9.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份的合金在一定的温度下(恒温),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份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
10.共析转变:在某一恒定温度时,一定成分的固相又重新结晶成两个不同的固相的机械混合物。
11.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之差称为过冷度。
12.加工硬化:随着金属材料变形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13.再结晶:P50.14.铁素体:铁素体是碳原子固溶到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代号为F或α。
15.奥氏体:碳原子固溶到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代号为A或γ。
16.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机械混合物的共析体,代号为P,有固定化学成分Wc=0.77%17.相图:是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的化学成分、相、组织与温度的关系图。
18.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9.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C~50C,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0.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相变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Vk的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工程学中的常用术语
工程学中的常用术语一、基础类。
1. 蓝图(Blueprint)这就像是工程的地图。
比如说你要盖房子,蓝图上会画着房子的形状、房间布局、门窗位置啥的。
就像厨师做菜得看菜谱一样,工程师就照着蓝图来施工。
要是没有这玩意儿,那工程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不知道该怎么建了。
2. 公差(Tolerance)你知道吗?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在工程里,零件的尺寸不可能做到丝毫不差。
公差就是允许这个尺寸有一点波动的范围。
比如说一个零件设计的长度是10厘米,公差是±0.1厘米,那么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在9.9厘米到10.1厘米之间都是合格的。
就像人穿衣服,衣服的尺码有个范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穿着就合适,公差就是这个道理。
3. 应力(Stress)想象一下你拉一根橡皮筋,你用力拉它的时候,橡皮筋内部就会有一种抵抗你拉力的力量,这在工程里就叫应力。
在建筑里,比如说一根柱子,上面压着很重的东西,柱子内部就会产生应力。
如果应力太大,超过了柱子能承受的极限,柱子就会像被压垮的小树枝一样断掉,所以工程师得计算好应力,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4. 应变(Strain)应变和应力就像一对好兄弟。
还是拿那根橡皮筋举例,你拉橡皮筋的时候,橡皮筋会变长或者变细,这个形状的变化就叫应变。
在工程材料里,当受到应力的时候,材料就会产生应变。
如果应变太大,材料可能就变形得没法用了,就像你把一块平整的铁板使劲拧,拧得弯弯曲曲的,它就不能再用来做平整的东西了。
5. 规范(Specification)这是工程里的规矩。
就好比在学校有校规一样,工程有工程的规范。
从使用什么材料、怎么加工、到最后的成品要达到什么质量标准,都在规范里写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建一座桥,规范里会规定桥的钢材强度要达到多少,桥的坡度不能超过多少,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要是不遵守规范,那工程就可能出大问题,就像学生违反校规要受罚一样,工程违反规范可能就得推倒重来。
工程施工专业术语
工程施工专业术语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是专门针对施工领域的,了解这些术语对于从事工程施工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施工专业术语及其解释:1. 基坑:指建筑物基础的挖掘部分,用以容纳地下建筑及基础设施。
2. 钢筋混凝土:一种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抗拉性能。
常用于建筑物的梁、柱和地板等结构中。
3. 预应力混凝土: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预应力钢筋,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的一种施工技术。
4. 深基坑支护:指对深基坑进行支护的工程措施,包括土方开挖、护坡防护、钢支撑等。
5. 地下管道:指埋设在地下的各种管道系统,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
6. 管道施工:指地下管道的铺设和连接工作,包括开挖沟槽、敷设管道、接口焊接等。
7. 地基处理:指对土地基进行改良、加固和稳固的施工措施,包括灌注桩、搅拌桩、动力锚杆等。
8. 隧道施工:指地下隧道的挖掘、支护和施工工作,涉及隧道掘进机、涣流、掘进等技术。
9. 筑路工程:指道路的铺设和修建工程,包括路基处理、沥青铺装、路肩建设等。
10. 地基基础工程:指建筑物地基的处理和加固工程,包括承台、基础板、桩基等。
11. 结构施工:指建筑物结构的施工工程,包括框架结构、装配式结构、拱壳结构等。
12. 屋面施工:指建筑物的屋面覆盖和防水工程,包括檐口、瓦片、防水卷材等。
13. 防水工程:指建筑物地下室、卫生间等部位的防水施工工程,包括防水膜、防水涂料、橡胶止水带等。
14. 砌筑工程:指建筑物的砖石墙体和隔墙砌筑工程,包括抹灰、砖砌、石材粘贴等。
15. 涂料工程:指建筑物的内外墙面和天棚的涂料施工工程,包括底漆、中涂、面漆等。
16. 爆破工程:指使用爆破药品进行爆破拆除岩石、挖掘土方等工程。
17. 桩基工程:指地基基础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桩基施工工程,包括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杆等。
18. 市政工程:指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等。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建筑材料术语标准1. 建筑材料:指用于建造房屋、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砖石、混凝土、钢筋、木材等。
2. 砖石:指用于建造墙体和其他结构的坚硬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红砖、空心砖、加气砖等。
3. 混凝土:指由水泥、沙子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坚硬建筑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
4. 钢筋:指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钢铁制品。
常见种类包括螺纹钢筋、带肋钢筋等。
5. 木材:指用于建造房屋和其他结构的天然木材或人工板材。
常见种类包括实木板材、刨花板等。
6. 建筑保温材料:指用于提高建筑物保温性能的特殊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岩棉板等。
7. 建筑装饰材料:指用于美化建筑物外观或内部装饰的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涂料、墙纸、地板、瓷砖等。
8. 防水材料:指用于防止建筑物渗水的特殊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9. 玻璃:指用于建筑物窗户和幕墙的透明建筑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普通玻璃、单层钢化玻璃等。
10. 金属材料:指用于建造结构和设备的金属制品。
常见种类包括铝合金、不锈钢等。
11. 石材:指用于建造地面和墙面的天然或人工制品。
常见种类包括大理石、花岗岩等。
12. 水泥制品:指用于建造排水系统和其他设施的特殊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水泥管道、井盖等。
13. 聚合物材料:指由合成树脂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的特殊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聚乙烯、聚氨酯等。
14. 木塑材料:指由木粉和塑料混合而成的特殊材料。
常用于室外地面和墙面装饰。
15. 纤维素质板材:指由天然纤维素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的板状建筑材料。
常见种类包括中密度纤维板(MDF)、高密度纤维板(HDF)等。
以上是建筑材料术语标准,仅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工程材料概念和术语
1. 固溶体:溶质原子完全溶于固态溶剂中,并能保持溶剂元素的晶格类型,这种类型的合金相称为〜。
2. 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固溶体之外,如果溶质含量超过其溶解度时,便可能形成新相,其成分处于A在B中和B在A中的最大溶解度之间。
3•点缺陷: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的缺陷。
如间隙原子和空位。
4. 线缺陷:在空间二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小的缺陷。
各种类型的位错。
5. 面缺陷:在空间一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小的缺陷。
晶体的外表面和内界面。
6.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或熔点)的差值。
7.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8. 相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不同成分、温度下合金中相的平衡关系。
9. 杠杆定律:在二元相图中,当两相处于平衡共存的两相区时,两相的质量比与它们的杠杆臂成反比关系。
10. 枝晶偏析:树枝晶中枝干与枝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11. 组织组成物:合金显微组织中的独立部分。
12. 碳钢:是指含有0.02%〜2.11%C的铁碳合金。
13. 铸铁:是指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14. 铁素体:碳固溶于a -Fe (或A -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5. 奥氏体:碳固溶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6. 渗碳体:具有复杂的斜方结构的硬脆相。
17. 莱氏体:是奥氏体与渗碳体二相的混合物。
18.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19.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两者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
20. 屈服强度: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表征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抗力。
21.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能够承受最大载荷时相应的应力值,表征了材料对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22. 塑性:断裂前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23. 伸长率:试样拉断后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的比值。
24. 冲击韧性:用冲击试样缺口处截面积去除冲击负荷冲断试样破断所作的功,即得冲击韧性。
25. 疲劳: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应力都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但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后发生断裂的现象。
建筑施工常用专业术语
建筑施工常用专业术语
1. 地基基础术语:
- 承重墙:在建筑结构中承担重力荷载的墙体。
- 基础: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将建筑物的重力传递到地基上。
- 地梁:位于地下基础上的横梁,分布于地下室的天花板上。
2. 结构术语:
- 柱子:垂直支撑构建的立柱,负责承受建筑物的重力。
- 梁:水平支撑构建,连接柱子和墙体,用于承受和分散重力。
- 框架:由柱、梁和框架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提供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 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材料,用于增强结构的
强度和稳定性。
3. 建筑材料术语:
- 红砖:一种常用的砌筑材料,由黏土烧制而成。
- 砂浆:用于砌筑砖块和石头之间填充的粘合材料。
- 涂料:用于表面涂刷,保护建筑物外部墙面的材料。
- 防水材料:用于防止水渗透的材料,常用于浴室和地下室。
4. 施工工艺术语:
- 拆除:将原有建筑物或构件拆除,为后续工程做准备。
- 焊接:通过加热和融化金属来连接构件或破坏的部分。
- 砌筑:用砖块或石头建造墙体或其他结构部件。
- 涂刷:将涂料均匀涂刷在建筑物表面。
5. 安全术语:
- 安全帽:用于保护头部,防止坠落物或意外碰撞造成伤害的帽子。
- 安全绳:用于高处施工,以防止工人坠落。
- 灭火器:用于扑灭火灾的设备,常用于建筑施工现场。
- 紧急出口:用于建筑物内部的紧急撤离通道。
以上是建筑施工常用的专业术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程汇报材料专业术语
工程汇报材料专业术语以下是工程汇报中常用的材料专业术语:1. 强度(Strength):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的能力。
2. 刚度(Stiffness):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3. 韧性(Toughness):材料在受到应力时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
4. 脆性(Brittleness):材料在受应力时容易发生断裂的倾向。
5. 塑性(Plasticity):材料在受应力时能够发生可逆的形变。
6. 弹性(Elasticity):材料在受到应力后能够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
7. 硬度(Hardness):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8. 疲劳(Fatigue):材料在反复加载下逐渐失效的过程。
9. 腐蚀(Corrosion):材料与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接触产生的破坏性变化。
10. 密度(Density):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11. 热膨胀(Thermal Expansion):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
12. 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13. 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ity):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
14. 磁导率(Magnetic Permeability):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15. 粘度(Viscosity):液体流动的粘稠程度。
16.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最大抗拉应力。
17. 可加工性(Machinability):材料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易加工程度。
18. 拉伸模量(Young's Modulus):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比率。
19. 劈裂韧性(Fracture Toughness):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20. 硬质合金(Hard Alloy):由金属与非金属(通常为碳化物)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
这些术语在工程汇报中经常被用于描述材料的性能、特性和行为,对于工程师和科学家进行材料选型、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材料专业词典
材料专业词典在材料专业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和掌握材料学知识非常重要。
因此,本词典旨在为材料专业学习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查询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材料学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专业词汇及其解释:1. 材料工程(Materials Engineering),材料工程是研究材料的性能、制备、加工和应用的学科,旨在开发新材料、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以及设计新的材料应用技术。
2. 结晶(Crystallization),结晶是指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时,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晶体的过程。
3. 热处理(Heat Treatment),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方法,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过程,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4. 界面(Interface),在材料中,不同相或不同材料的交界面称为界面,界面的性质对材料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5. 疲劳(Fatigue),材料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变形后产生裂纹和断裂的现象。
6. 腐蚀(Corrosion),材料在特定环境中受到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表面变化、质量损失或组织破坏的过程。
7. 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8. 功能材料(Functional Materials),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材料,如光、电、磁、声、热等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等领域。
9. 热塑性材料(Thermoplastic Materials),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塑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可多次加热、加工和成型。
10. 热固性材料(Thermosetting Materials),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固化反应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不可熔融和塑性成形的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材料专业词汇及其解释,希望本词典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学知识。
土木工程概论专业词汇
土木工程概论专业词汇1. 混凝土 (Concrete):一种由水泥、石料、沙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常用于建筑结构和公路工程。
2. 钢筋 (Rebar):一种用于增强混凝土强度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建筑结构的框架部分。
3. 施工 (Construction):指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规范进行实际建设和安装工作的过程。
4. 地基 (Foundation):指建筑物或结构的底层,用于承受并分散上方荷载的地下部分。
5. 结构 (Structure):指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的整体框架,包括墙壁、柱子、屋顶等构件。
6. 桥梁 (Bridge):一种跨越水面、峡谷或其他地形隔阂的结构,通常用于交通运输。
7. 隧道 (Tunnel):一种地下通道,用于通行人员、车辆或管道等。
8. 水利工程 (Hydraulic Engineering):涉及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9. 防护工程 (Protection Engineering):设计和建造用于保护建筑物、设备或人员免受自然灾害或其他危害的工程。
10.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涉及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包括水、空气和土壤的处理与管理。
11. 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研究土壤和岩石的特性,以应对土体工程问题和地质灾害。
12. 施工管理 (Construction Management):通过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实现项目目标。
13. 工程测量 (Engineering Survey):使用测量仪器和技术测量地理空间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
14. 施工安全 (Construction Safety):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
15. 工程标准 (Engineering Standards):指规定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⒈调质:对钢材作淬火+高温回火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⒉碳素钢:含碳量≤2.11%的铁碳合金。
⒊SPCD:表示冲压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相当于中国08Al(13237)优质碳素结构钢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向马氏体(M)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1.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1.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2.奥氏体—碳固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表示。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是指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合成材料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及其解释:
1. 水泥: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由石灰石、黏土和其他材料经过研磨混合而成。
用于制作混凝土和砂浆等建筑材料。
2. 钢筋:由碳素钢制成的一种金属材料,常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
具有优异的抗张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 沥青:一种黑色胶状物质,主要由石油提炼而成。
用于铺设道路、修补裂缝和防水等。
4. 砖块:由粘土通过烧制而成的方块状材料。
用于建筑墙体、地面铺设和装饰等。
5. 玻璃:由石英砂、碱碳酸盐和其他辅助材料经高温熔化而成的无机物。
用于制作窗户、镜子和容器等。
6. 木材:来源于树木,经过切削、干燥和处理等工艺制成的建筑材料。
具有轻质、隔热和装饰等特点。
7. 铝合金:由铝与其他金属元素合金化而成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和优良的导热性能。
常用于制作飞机、汽车和建筑等。
8. 混凝土: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坚固
材料。
用于制作建筑和基础等。
9. 钢材:由铁与碳及其他合金元素合金化而成的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和机械等领域。
10. 塑料:一种由高分子聚合而成的合成材料,具有轻质、耐
腐蚀和潮湿等优点。
用于制作塑料板材、管道和容器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工程材料不断涌现,为工程施工和装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一、强度(Strength):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
它通常是指抗拉强度,即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破坏的抗力。
强度与材料内部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有关,不同材料的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二、韧性(Toughness):韧性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应力时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而不断延展或变形的能力。
韧性可以用材料断裂前的能量吸收能力来衡量,一般通过断裂面下的面积来表示。
韧性高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断裂应变和抗冲击能力。
三、硬度(Hardness):硬度是指材料表面对外部压力或划伤的抵抗能力。
硬度与材料的分子排列、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对于划伤和磨损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四、可塑性(Ductility):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延展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可塑性高的材料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改变形状,例如拉伸成不同长度的线材。
常见的具有良好可塑性的材料包括铜和铝。
五、脆性(Brittleness):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脆性材料具有较低的韧性和可塑性,容易遭受应力集中导致断裂。
常见的脆性材料有陶瓷、玻璃和一些合金。
六、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它衡量了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始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弹性模量高的材料会产生较小的变形。
七、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ity):导电性是指材料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通常使用电导率来衡量。
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电流,例如铜和银。
八、导热性(Thermal conductivity):导热性是指材料对热量的传导能力。
导热性高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热量,例如金属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材料工程基础名词的解释。
这些术语在材料工程研究、设计和制造中都非常重要,对于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工程材料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发生均匀变形和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3.屈服强度: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4.疲劳:材料在院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应力下发生断裂的现象5.塑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不断裂的能力6.硬度:反应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它表达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7.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相变:相的分解,合成,转变的过程9.工艺性能:是指材料的可加工性能难易程度(包括可锻性,铸造性能,焊接性,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10.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
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
11.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2.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13.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14.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滑动变形的现象。
15.冷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16.热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17.时效强化:合金元素经固溶处理后,获得过饱和固溶体。
在随后的室温放置或低温加热保温时,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引起强度,硬度一己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时效。
时效分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
室温放置过程中使合金产生强化的效应称为自然时效,低温加热过程中使合金产生强化的称为人工时效1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19.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降低的过程。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在建筑领域中,有许多特定的术语和概念,对于专业人士和学习建筑的人来说,了解这些术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建筑专业术语的大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领域的知识。
一、建筑结构术语1. 基础:建筑物的承载部分,用来分散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到土壤中,包括浅基和深基两种类型。
2. 水平结构:用于承受和传递水平荷载的结构,如梁、框架等。
3. 垂直结构:用于承受和传递垂直荷载的结构,如墙体、柱子等。
4. 层间结构:用于连接和支撑建筑物各个楼层的结构,如楼板、楼梯等。
5. 桁架结构:由直线构件和节点组成的结构体系,常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中。
二、建筑材料术语1. 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常用于建筑中的结构和地面。
2. 砖块:用粘土经过制造、干燥和烧制而成的块状建筑材料,常用于建筑中的墙体和隔断。
3. 梁柱: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的构件,用于承受和传递楼层和荷载到地面的结构。
4. 钢材:一种强度高、可塑性好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建筑中的结构和支撑。
5. 玻璃:一种透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常用于建筑中的窗户和幕墙。
三、建筑风格术语1. 古典主义:指建筑风格上模仿古代希腊和罗马建筑的特征,以对称、比例和正交构图为主。
2. 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反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以曲线、装饰和自然主义为特点。
3. 现代主义: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以功能和形式的简化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强调机械化和实用性。
4. 后现代主义: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注重建筑形式多样性和独特性的风格,追求非传统和前卫的表达方式。
5. 未来主义:一种探索科技进步和未来社会的建筑风格,常使用新材料和先进技术。
四、建筑构造术语1. 幕墙:建筑外立面的一种形式,由玻璃、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常用于大型商业和办公建筑。
2. 屋顶:建筑物顶部的覆盖结构,常用于保护建筑物内部免受雨水和其他自然元素的侵害。
工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基础总结晶体:构成原子或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现出周期性规则堆积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呈现无规则排列的固体为非晶体。
单晶体和多晶体:一个晶体中的原子完全按照一种规则排列,且原子规则排列的空间取向完全一致,则该晶体为单晶体;如果在一个晶体中虽然原子排列的规则完全相同,但晶体中不同部分之间原子规则排列的空间取向存在明显的不同(将晶粒放大后会出现明暗不同区域),则称为多晶体。
晶粒和晶界:在多晶体中,一个原子规则排列空间取向相同的部分称为一个晶粒。
在一个晶粒中,不同部分的原子规则排列之间有时也存在很小的空间取向差,将晶粒内这些相互之间原子规则排列空间取向存在很小差别的部分称为亚晶粒。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分界面称为晶粒界,简称晶界。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具有各自特征的规则排列称为该晶体的晶体结构。
晶格:为研究方便起见,对于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金属和无机非金属而言,可将其构成原子或离子视为质点,将这些分布于三维空间的质点按一定的规则以直线相连便构成由质点和直线形成的三维空间格子,将其称为晶格或点阵。
晶格中质点所占据的位置称为晶格的结点或平衡位置。
晶胞:将按照一定规则从晶体中取出的能够完全反映晶体原子或离子排列规则的最小晶体单元称为晶胞。
晶格(胞)常数和晶胞致密度:分别以、、表示晶胞平行于、、坐标轴的边长,称之为晶格(胞)常数。
它反映了晶胞的大小。
将晶胞中原子所占据体积与晶胞整体体积之比称为该晶胞的致密度。
晶面和晶向:在晶格中,任意取至少三个原子便可构成一个平面,这种由原子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晶面原子密度:单位面积晶面上具有的原子个数;任意取至少两个原子便可构成一个晶体中的方向,将这种由一列原子构成的方向称为晶向,晶向原子密度:沿晶向单位长度上所含原子个数。
原子排列完全相同,仅仅是空间位向不同的晶面(晶向)称为一个晶面族(晶向族)。
晶体各向异性:沿晶体不同晶向性能不同的现象。
产生原因:晶体不同晶向上原子或分子等排列规律不同。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充型能力。
顺序凝固:为了避免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所谓顺序凝固是指通过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装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最后是冒口本身凝固。
按照这样的凝固方式,先凝固区域的收缩由后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中的金属液来补充,从而使铸件各个部位的收缩都能得到补充,而将缩孔移至冒口中。
冒口为铸件上多余的部分,在铸件清理时将其去除。
为了实现顺序凝固,在安放冒口的同时,还可以在铸件某些厚大部位放置冷铁,以加大局部区域的凝固速度。
砂型铸造:指用型砂制备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
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和工艺过程三个环节。
压力加工:指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条件下,利用外力作用使金属产生塑形变形,从而获得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由于这种加工方法主要依靠金属具有的塑形变形能力对金属进行加工,故又称塑形加工。
锻造:将固态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形变形,把坯料的某一部分体积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内部质量的铸件的工艺方法。
热处理:将金属工件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保持预定的时间,再以预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综合工艺方法。
在对金属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金属工件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内部组织或相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应的性能也发生了变化。
固态相变:固态材料在温度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发生从一种相态到另一种相态的转变,导致合金特性发生变化,称之为固态相变。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再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并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淬火:吧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称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汇总
一、材料性质:1.回火稳定性: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的抵抗能力2.红硬性:指钢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的硬度和切削能力的性能3.热强性:指耐热钢在高温和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4.热脆性:在某一温度下长期工作,发生冲击韧性大幅度下降,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5.冷脆: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材料由塑性转变为脆性的现象6.二次淬火:在含有大量的W Mo Cr V等合金元素的钢在回火过程中,过冷A分解析出碳化物,A中的C和合金元素的含量降低,使Ms点回升至室温,在冷却过程中,过冷A 转变为M7.二次硬化:在含有大量W Mo Cr等合金元素的钢中,回火后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不是单调降低,而是在某一回火温度硬度反而增加,并在某一温度出现峰值的现象8.回火脆性:指淬火钢在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而在某一温度范围表现脆化的现象9.屈服:材料受到的应力增加到某一值后,应力不再增加而变形继续发生,发生塑性变形10.蓝脆:低碳钢在300~400℃的温度范围内光亮的钢具有蓝的颜色,却出现反常的强度增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11.焊接脆性:由于钢材化学成分和组织的变化而导致焊接构件脆断倾向增大的现象12.凝固脆性:指焊肉和熔合线金属由于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引起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裂纹的倾向性增大的现象13.钝化效应:通过改变钢的表面状态而造成基体金属表面部分电极电位升高的现象14.弹性极限:指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15.疲劳极限:在疲劳试验中,应力应变的循环次数增加大无限次而不发生破损的最大应力16.黑脆:碳素刃具钢在退火处理时由于加热时间长或冷却速度慢会有石墨析出,使钢脆化17.热疲劳现象:反复受热和冷却是金属表层产生反复的热胀冷缩,即反复承受拉、压应力作用而出现龟裂的现象18.腐蚀: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使金属逐渐受到破坏的现象19.一般腐蚀:金属表面大面积均匀的腐蚀20.晶界腐蚀:指沿着晶界进行的腐蚀,使晶粒的连续性遭到破坏21.应力腐蚀: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破坏22.点腐蚀:指在金属表面局部区域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23.宏观电池作用腐蚀:如铆钉和铆接金属材料不同、异种金属焊接时由于不同金属间电极电位不同造成电势差而构成原电池而造成的腐蚀24.腐蚀疲劳:指在腐蚀介质和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破坏25.475℃脆性:Cr含量大于15%的高铬钢在400~525℃范围长时间加热或在此温度范围内缓冷时,会导致室温脆化,强度升高,塑韧性降低,在475℃脆化现象最严重26.σ相脆性:F不锈钢在500~850℃长期停留会析出Fe Cr金属间化合物(高硬度)沿晶界分布,同时会引起大的体积变化造成钢很大的脆性,引起晶间腐蚀,降低钢的耐蚀性27.强度:指金属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抗力28.韧性:指钢在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29.钢的热稳定性:指在高温下抗氧化或抗高温介质腐蚀的能力30.铸铁的氧化:高温下受氧化气氛的侵蚀,铸件表面发生化学腐蚀的现象31.铸铁的生长:铸铁在较高温度下及反复加热和冷却时发生体积长大的现象二、钢种定义:1、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大型金属结构的钢种,又称工程用钢2、机器零件用钢: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的钢种3、调质钢:经过调质处理而使用的结构钢称为调质钢4、渗碳钢:低碳钢表面渗碳后进行热处理强化,提高其表面性能的钢种5、弹簧钢:用于制造各种弹簧或者类似弹簧性能的零件的钢种6、冷作模具钢:使金属在冷状态下变形的冷模具钢,工作温度小于250℃7、热作模具钢:使金属在热状态下变形的热模具钢,工作时模腔表面高于600℃8、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加工工具的钢种9、刃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加工工具的钢种10、高速钢:一种高碳且含有大量W Mo Cr V Co等合金元素的合金刃具钢11、不锈钢:能够抵抗大气腐蚀和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种12、耐酸钢:指在各种强腐蚀介质中能偶耐蚀的钢种13、耐热钢:指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并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氧化、耐腐蚀能力的钢种14、热强钢:在高温下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具有足够强度而不产生大量变形或断裂的钢种15、热稳定钢:在高温下抗氧化或抗高温介质腐蚀而不破坏的钢种16、铸铁:指以Fe C Si为主要成分并在结晶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的多元铁基合金三、热处理工艺及其他强化方式:1、合金化:加入适当合金元素改善金属性能的方法2、强化:使金属屈服强度增大的过程3、沉淀强化:通过过饱和的固溶体在时效处理后沉淀析出第二相粒子引起的合金强化4、弥散强化:利用碳化物作弥散强化相引起的合金强化5、水韧处理:将碳钢在950℃加热快冷后在400℃回火处理6、控制轧制:将普低钢加热至高温(1250~1350℃)进行轧制,终轧温度控制在Ar3附近7、调质处理:淬火加上高温回火的工艺8、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固溶体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的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9、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而Ti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并在冷却时充分析出,使C不能和Cr形成碳化物10、铸铁的一次结晶:把初生A的析出和以后的共晶转变称为一次结晶11、铸铁的二次结晶:把凝固后进行的C自A中的脱溶和共析转变称为铸铁的二次结晶12、孕育处理:浇注前在铁水中加入少量强烈促进石墨化的物质(孕育剂)进行处理的过程13、球化处理:浇注前在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促使石墨结晶后生产成为球状的工艺第一章:钢的合金化1. 工艺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热处理性能2. 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固溶体、强化相、第二相、单质3. 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4. 塑性变形的本质:位错运动5. 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出发点、强化机制、强化量、强化途径)6. 淬火+回火提高钢强度的原理:四种强化机制的利用7. 影响塑性的因素:溶质原子、第二相、晶粒大小、位错密度8. 断裂的类型:延性断裂、解理断裂、沿晶断裂9. 改善断裂抗力(提高韧性)的途径10.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A4 A3 A1 S点E点C点)11.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A的形核、A的长大、渗碳体的溶解、A的均匀化)12. 合金元素对过冷A分解过程的影响(C曲线、Ms点Mf点),减少过冷A的措施13. 合金元素对回火过程的影响(M的分解、过冷A的转变、碳化物的析出、F的回复再结晶)14. 二次淬火、二次硬化、回火脆性以及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方法第二章:构件用钢1. 力学性能的三大特点:屈服现象、冷脆现象、时效现象(淬火时效、应变时效、蓝脆)——形成原因与防止措施2. 工艺性能:冷变形性能(影响因素)、焊接性能(焊接脆性:M相变脆性、过热过烧脆性、凝固脆性、热影响区的时效脆性)3. 耐大气腐蚀性能:大气腐蚀过程,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的途径(减少微电池数量,提高机体电极电位,钝化(Cr Al Si Cu P))4. 碳素构件用钢:化学成分、分类、热处理工艺、典型钢种(重点:冷冲压用钢)5. 低合金高强度构件用钢、高锰钢6. 进一步提高普低钢力学性能的途径:低碳B型普低钢、低碳S型普低钢、针状F型普低钢、控制轧制第三章:机器零件用钢1. 分类:调质钢、弹簧钢、渗碳钢、轴承钢2. 生产工艺:型材、改锻——预备热处理——切削——最终热处理——磨削3. 含碳量;合金元素:Cr Mn Si Ni(提高淬透性)4. Mo W V(降低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提高淬透性)5. 调质钢(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特点)6. 弹簧钢(弹簧的作用,化学成分,热处理(冷成型、热成型))7. 渗碳钢(表面强化的方法、合金元素对渗碳的影响,化学成分,热处理)8. 滚动轴承钢(化学成分、主加合金元素Cr的作用、热处理工艺)9. 特殊性能用钢第四章:工具钢1、分类: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高速钢2、化学成分、热处理、组织结构3、碳素刃具钢(化学成分;两个缺点一个不足)4、合金刃具钢(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作用、热处理、性能)5、高速钢(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作用、铸态组织及压力加工、热处理(两次预热的作用、高温淬火的原因、三次回火的作用、冷处理减少回火次数))6、冷作模具钢(热处理:锻打+球化退火+淬火+回火:一次硬化法、二次硬化法;提高冷作模具钢韧性的方法)7、热作模具钢(分类:锤锻模、热挤压模、压铸模、热轧机轧辊)热疲劳现象及影响因素8、量具用钢第五章:不锈钢:1、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腐蚀的类型、腐蚀的防止2、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钝化、提高基体电极电位、单相基体组织)、合金元素的作用3、不锈钢的牌号4、各种不锈钢的相关知识(重点)第六章:耐热钢及高温合金第七章:铸铁第八章:有色金属及合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材料基本术语
一.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 晶胞:晶格中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空间几何单元。
2. 晶格常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晶胞的三条棱边长a 、b 、c 和三条边之间的夹角α、
β、γ等6个参数来描述,其中棱边常数a 、b 、c 称为晶格常数。
3. 致密度:晶胞中所包含的原子所占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
4. 配位数:晶格中与任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个数。
5. 多晶体:由多个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6.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7.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晶面和晶向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能。
8.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又称变质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
晶核或抑制晶核长大来细化晶粒。
二. 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1. 相:体积中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2. 组织:在合金中由单相或多相组成的具有某种相貌或形态特征的聚合物。
3.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换了溶剂晶格某些节点上的原子的固溶体。
4.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的间隙之中的固溶体。
5. 固溶强化:溶入溶质原子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从而提高合金的
强度和硬度。
这种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6. 间隙化合物:当r X /r M >0.59时,一般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7. 间隙相:当r X /r M <0.59时,形成具有简单结构的化合物。
8. 晶内偏析: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成为枝晶偏析(晶内偏析)。
9. 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所
形成的具体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三. 铁碳合金
1. 同素异构转变:单质元素在不同温度或压力下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
2. F :铁素体,碳在α-Fe 中形成的固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
3. A :奥氏体,碳在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具有较大的溶碳能力
4. P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
5. Fe 3C :渗碳体是铁和碳的金属化合物。
6. L d :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7. L d ':低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四. 钢的热处理
1. A 本质晶粒度:将钢试样加热到(930±10)℃、保温3h~8h ,冷却后得到的晶粒大小。
本质晶粒度代表着钢中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2. A 起始晶粒度:珠光体刚刚抓变为奥氏体的晶粒度。
3. M :马氏体,将奥氏体自A 1以上温度快速冷却到M s 以下,使其冷却曲线不与C 曲线相
交,将转变为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一般在M s ~M f 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完成。
4. B :贝氏体,过冷奥氏体在550℃~M s 的中温区等温转变的产物称为贝氏体。
贝氏体是碳
化物(如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5. Vk :上临界冷却速度,它是避免发生非马氏体转变的最低冷却速度。
6. M s :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线。
7.M f: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线。
8.临界温度冷却速度V k:获得全部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
9.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或淬硬层深度(又称为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10.调质处理: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五.工业用钢
1.回火脆性:某些淬火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回火出现冲击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
2.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的能力。
3.热硬性(红硬性):刚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只刃部升温时刀具钢在较高温度时
仍能维持高硬度的一种特性。
4.二次硬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回火温度提高反而出现硬度身升高的现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