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中考语文试卷
2024年北京昌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北京昌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3分)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
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
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
手记一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
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
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
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
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
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
如今,作....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
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
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振聋发聩B.雨后春笋C.波澜壮阔D.车水马龙手记三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
2020年北京昌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三、名著阅读(5分)
12.读书,如果能够联系白己 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4 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1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②、③、④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5.考题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甲】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发挥其教育功能。
【乙】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丙】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15.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有:①__、②__、③__。(每空限10个字以内)
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身L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④略无慕艳意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
昌平初三语文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鸣(bēi míng)振奋(zhèn fèn)惊愕(jīng è)B. 瑰宝(guī bǎo)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翠色欲流(cuì sè yù liú)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等。
B. 近期,我国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C.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我国赢得了荣誉,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D.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3. 下列词语中,与“和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和缓B. 和顺C. 和谐D. 和乐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C.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D.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5. 下列成语中,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A. 花团锦簇B. 风驰电掣C. 水滴石穿D. 风和日丽6.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②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舫③。
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
②凭:请,劳烦。
③觞:酒杯。
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五中学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五中学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就此事件,我新华社发表声明。
②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
③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一下。
A.受权原型引见B.授权原形引荐C.授权原型引见D.受权原形引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剪影。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颠..,但见它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漫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蜘蛛网一般。
D.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北京2024中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罗贯中B. “诗仙”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C.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领导梁山好汉反抗欺压的故事(正确答案)D. 《西游记》的背景设定在明朝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轻轻地问:“你,好吗。
”B.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C. “快来呀”!她兴奋地喊道。
(正确答案)D. 书架上摆满了书,有《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急待B. 脍灸人口C. 竭泽而渔(正确答案)D. 世外桃园下列对古诗词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孤独感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正确答案)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恐惧下列关于文学流派或运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现实主义强调表现个人情感和想象,忽略客观现实B. 浪漫主义文学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为创作原则C.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正确答案)D. “现代主义”文学主张回归传统,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下列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项羽(正确答案)B. 指鹿为马——刘邦C. 闻鸡起舞——祖冲之D. 完璧归赵——廉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
(正确答案)C. 能否坚持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D. 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B.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称为“榜眼”C.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正确答案)D.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和兰下列对古代诗词作者及其作品风格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唐代诗人,其作品以沉郁顿挫著称。
最新北京昌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昌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各地区有所不同,具体以地区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考试必读:中考所用的2B铅笔、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橡皮、垫板、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涂答题卡的2B铅笔要提前削好(如果是自动笔,要防止买到假冒产品)。
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如果带了的话一定要关机(以免对自己造成影响)。
有些地区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否则将以作弊论处。
避免违规:中考是中国重要的考试之一,直接决定着考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质量,对高考成绩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因此,中国教育部门对于中考违规、作弊的处罚力度是相当大的。
视违规情节的不同,轻则对试卷进行扣分处理,重则取消违规科目或全科的成绩并将其记入考生档案伴随终生,对于涉嫌犯罪的人员要追究刑事责任。
中考对于复读生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禁止报考热点高中、对试卷进行扣分处理、取消额外加分等等。
因此,在中考的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出现违规、作弊的情况,不能铤而走险,酿成终身的遗憾。
参加XX中考的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专题查阅XX年北京昌平中考试题及答案信息!—→>>>昌平XX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昌平XX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昌平XX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昌平XX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昌平XX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昌平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昌平XX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相关推荐:。
昌平一中初三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奔波劳碌(lù)B. 恣意妄为(wàng)C. 振聋发聩(kuì)D. 雕梁画栋(di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B.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富有哲理。
D. 由于他的无私奉献,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呼啸(xiào)B. 蜿蜒(wān)C. 喧哗(huá)D. 璀璨(cuǐ)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水分子,这表明月球上有水的存在。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
C. 他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一边跑步,一边唱歌。
改句:他跑步的时候,还在唱歌。
B. 原句:这个问题很简单,谁都能回答出来。
改句:这个问题很简单,谁都能回答。
C. 原句:他听了我的建议,点了点头。
改句:他听了我的建议,立刻点了点头。
D. 原句:这部电影真的很感人,我看了两遍。
改句:这部电影真的很感人,我连看了两遍。
6. 下列各句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那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的文章写得很生动,引人入胜。
D. 这个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7.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我爱你,就像大海爱着浪花。
B. 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C.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D. 你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了我的心。
8.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条小河,像一条碧绿的丝带。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五中学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五中学 2024 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结构和使用方法归纳出来的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B .《桃花源记》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这是借用人的特征来指一类人的手法,例如“布衣”指平民。
C .明清的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取中者即为秀才,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小说《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应是会试。
D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宋濂,宋代文学家,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速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昌平区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_1

昌平区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昌平区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考试编号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___使(jí) 粗___(guǎng)___人心弦(xuán)B.___意(zì) 广___ (mào)___载而归(zài)C.___丽(qǐ) 坎___(kē)恰如其___(fèn)D.___育(pǔ) 相___(yí)___人忧天(qǐ)2.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碧___——随___逐流解释:“波”有“波浪”的意思。
判断:“碧波”指碧绿色的波浪;“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起伏,随着流水飘荡。
比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B.___及——___景生情解释:“触”有“接触”的意思。
判断:“触及”指接触到;“触景生情”指接触到当前的情景而产生某种感情。
C.___量——斤斤计___ 解释:“较”有“比较”的意思。
判断:“较量”指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较本领、实力的高低;“斤斤计较”形容过分比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D.淡___——厚此___彼解释:“薄”有“轻视”的意思。
判断:“淡薄”指冷淡、轻视;“厚此薄彼”指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昌平期末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突兀(wù)精湛(zhàn)拘束(shù)B. 纤尘不染(chén)纷至沓来(tà)毕恭毕敬(gōng)C. 颠簸(bǒ)雕梁画栋(diāo)谦逊(xùn)D. 恍若隔世(wǎng)呼啸(xiào)欣喜若狂(ru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常常想,为什么有的人在逆境中能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却一蹶不振?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举办一次知识竞赛。
C.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技炉火纯青,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B. 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C. 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D.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C.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甲】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信息,各种信息像洪水一样向我们涌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筛选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学会筛选信息。
2025届北京市昌平区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5届北京市昌平区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オ是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③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真是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行”贯穿其发展的各个阶段。
A.③①⑤④②B.①③⑤②④C.②①③⑤④D.③①②④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书法选手们在观众们的围观中,心无旁骛....,书写着不同书体、风格各异的作品。
B.我们的成长得益于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虽然在教育观念上没有那么明确的意识,但他们的做法恰巧契合..了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C.文化传承要从孩子抓起,耳目一新....,孩子越早接触书法,就能越早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D.一个人的胸襟抱负是可以如此宏大,是可以有睥睨天下....的豪情的。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历史探寻】1.(2分)班级开展了主题为“走近民间艺术,了解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活动结束后,班级宣传部以此次活动为内容,草拟了新一期班报。
现在请你协助完成图文的编审工作。
北京的民间艺术,大多起源于清代中晚期,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才形成了今天多种独具特色....的门类。
其中民间手工艺品以其品种繁多、风格独特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
这些手工艺品多因地制宜....,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制成。
妙趣横生....的面人儿,活灵活现的毛猴儿,旋转打斗的鬃人儿,红袍铠甲的兔儿爷……这些颇具趣味的小物件承载着老北京人的记忆,它们既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是成人赏玩的工艺品。
北京的民间手工艺品一度被誉为是“罕见而神秘的艺术”,这与民间老艺人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以手工艺品为代表的北京民间艺术已成为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检查后发现,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具特色B.因地制宜C.妙趣横生D.精益求精【艺术采撷】2.(4分)阅读回答问题。
毛猴是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的独特之处在于用料。
制作“毛猴”的材料全部是中药。
蝉蜕..做成四肢,辛夷(玉兰花的花骨朵)制成身体。
制作者常常把三五只毛猴摆放在一起,布置..成各种场景。
有的再现老北京人迎亲、登高跷、送财神的民俗场景;有的表现当下人们吃涮锅子、打排球、打乒乓球的生活画面。
表现题材贴近生活,用料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
沙燕儿是北京风筝的代表。
它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其眉稍..上挑,两眼有神,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使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燕子。
“沙燕儿”的结构简单,只由5根竹条组成主骨架。
翅膀的“膀兜”设计能使沙燕儿飞行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
精致..擅飞的沙燕儿承载着北京人儿时的记忆。
(1)你检查文段中加点的词,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蝉蜕B.布置C.眉稍D.精致(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问题,你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北京市昌平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I)卷

北京市昌平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9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裨益(bì)沁园春(xīn)脍炙人口(kuài)B . 瞻仰(zhān)八卦阵(guà)万籁俱寂(lài)C . 谦逊(xùn)一霎时(shà)玉树琼枝(qióng)D . 跌宕(dàng)纤维板(xiān)坦荡如砥(dǐ)2. (2分)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模样(mú)溺爱(nì)汉马功劳笑容可掬B . 轩榭(xuān)潜力(qiǎn)迟疑不决崭露头脚C . 教诲(huǐ)藴蓄(xù)与日俱增滥竽充数D . 胆怯(qiè)馈赠(kuì)首屈一指义愤填膺3.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音、字形、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甘败下风字音:bài定义:失败B . 永垂不朽字音:cuì定义:流传C . 任劳任怨字音:rèng定义:听凭D . 置之度外字音:dù定义:考虑4. (2分)(2014·岳阳)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B . 暴恐分子的血腥行径,不但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而且遭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谴责。
C .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于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D . 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等于降低了与成功距离。
5. (2分)(2014·岳阳) 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它不但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谊,②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③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对待事情,我们自己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不应总是对别人的意见随声附和。
B . 武警部队官兵们正废寝忘食地在灾区英勇奋战,为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C . 小外甥刚刚三岁就能流利地背出几十首古诗了,这事听起来实在有点骇人听闻。
D . 小明同学办事总是一丝不苟,选他做生活委员,大家都非常放心。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2. (6分)阅读下面的两篇资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昌平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69分)1. (17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怡情狡黠诘难滞碍阐证死抠shèzǎo chòu jièlàn jué________猎________饰统________劝________________加要________l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àng________达吹毛求疵豁然贯通味同嚼蜡狂________自大2.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 .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 .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 . 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3. (7分)下面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②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为我们国家增光添彩。
③他们就像松树一样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④他们深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基础知识必须从小打起。
第①句话中,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调到________之后。
第②句话中,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面添加________。
第③句话中,成分累赘,应删除________词。
第④句话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 (7分) (2020九下·甘南期中)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在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一个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B .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C . 《琐记》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D .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科举制度成为该书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
(2)《简·爱》中的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均性格鲜明,个性突出,但结局各异,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限20字以内),并简要概述其结局(限30字以内)。
5. (15分) (2016九上·沙坪坝期中) Iphone7的推出再一次在中国市场上引起热潮。
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手机的“奴役”,“手机依赖症”成为了新型流行病。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互联网上就有那么一群“斗士”,对网络曝光的各种不公平、不正当行为表示愤慨,然而,当把心思全都放在那块小小的屏幕上时,人们却忽略了身边渐渐老去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朋友、邻居、同事……材料二:晒美景、晒美食、晒萌娃、晒乖宠、晒工资、晒账单、晒奇遇……自从有了手机社交网络,似乎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晒的。
材料三:理疗师克斯汀•劳德表示,很多人用手机时脑袋及身体会前倾,这导致脊柱顶部的神经受挤压,头痛、脖颈僵硬、疲惫的感觉在所难免。
材料四:有网友感叹:“拜读了太多的人生警句,突然发现不知咋活了;了解了太多的养生之道,突然发现不知咋吃了;欣赏了太多的摄影美图,突然发现不知咋拍了;知道了太多一生中值得去的地方,感觉这一生简直就是白活了”。
(1)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手机依赖症”的不良影响有哪些?(2)材料四中,网友在提问平台里道出了自己的疑惑,这也是大多数网友的困惑。
作为平台管理人,请你为该讨论平台拟写一句宣传语,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积极应对“手机依赖症”。
要求: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3)当手机阅读成为主流趋势,“传统阅读危机”已经席卷全中国。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仅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少得可怜。
请根据上述材料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谈一谈怎样才能解决“传统阅读危机”。
6. (10分) (2017七上·岳池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描绘“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7. (11分)名句填空。
(1) ________,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察纳雅言。
(3)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36分)8. (16分)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成语来源于此文。
(2)填出文中所缺内容。
(3)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 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 复前行,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C . 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D . 其中往来种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4)对下面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D .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村中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 . 村中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 . 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 . 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9. (13分)(2020·海淀模拟) 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完成问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王剑冰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
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
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
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
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
波涛更加亢奋了。
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
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⑤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
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
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① ,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
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⑥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
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
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
“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
”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⑦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
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
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
黄河沿岸十九个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以及富有特色的养殖基地、蔬菜基地,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
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⑧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
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
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⑨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
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
黄浪衬托了她愉悦的身影。
⑩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
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
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30岁的宁宁欢喜地加入了队伍,手举铜镲使足劲儿舞,手酸、耳鸣、腰背疼,对她的欢喜不起作用。
93岁的李清云看着,笑着,“好,好——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好啊……”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河口人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
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
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
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
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
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