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文献标识码:B
在后工业化时代,以生态文明为指引,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党的十 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五位一体”总战略和“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确立了生态文明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大计,并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 丽中国”,这 意 味 着 美 丽 中 国 实 现 的 基 础 是 生 态 文明建设,要进行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文 明建设。作为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地 区,既承担着中国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担负着生 态文明的建设,即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 进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发 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
境重视不足、缺乏人文环境的营造、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提出秦岭北麓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应严格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最大限度的挖掘传统文化、建设生态型乡村旅游服务设施
等对策,以期为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秦岭北麓;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将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 极大的促进作用。自然与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发 展的核心吸引物,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必然会重
收稿日期:2018-02-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6XGL008);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文理专项”(15WL08) 作者简介:崔林(1982-),女,汉族,山东莱芜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旅游企业管理。
秦岭北麓地域靠近关中平原,自古为富庶之 地,历来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此区域 北接渭河平原东西延伸百余里,在历史上素来被 认为是古城长安的后花园。区域内蓝田县、长安 县、周至县等县设置县署的朝代均可追溯至秦汉, 距今超过 2000年的历史,其浓厚的历史沉淀是其 他地域的古村镇所难以企及的,而秦岭北麓的清

陕西西安: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陕西西安: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陕西西安:2017.21中国水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特刊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西安市水务局局长贾生林西安,古称长安,有着3 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 年的建都史,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 都之一。

城因水而兴,水因城而名。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 《上林赋》中以“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谲,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 林苑的河系之美,从此这座古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美 誉。

历史上,西安水源充沛、水网密布,“长安八水”不仅奠 定了周秦伟业,也成就了汉唐盛世。

近代以来,受气候变 化、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多重因素影响,“长安八水”水量 衰减,污染加剧,堤岸破败,满目疮痍,“八水绕长安”的盛 景渐远。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站在加快生态文明建 设的战略高度,着眼“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拉开了生态恢复 “八水绕长安”工程的序幕。

2013年7月,为了从更大范围、更深层面、更高水平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西安市委、市政 府作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决策,经积极申请,西安 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试点期间,西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讲话精 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柔性治水,以落实最严格水 资源管理制度和实施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规划为抓手,以水兴城、以水靓城、以水名城,着力构建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四大体系,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 起来,全力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生态型 国际化大都市。

一、主要做法1.保护“_山_水”打造山水之城一是实现秦岭水源全域保护。

开展秦岭北麓水源地保 护行动,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移民等综合措 施,将秦岭北麓全流域纳入水源保护范围,推动了水源保护 关口前移,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排名全国大型城市前列。

二是率先为“一山一河”立法。

为保护中国的“父亲 山”和陕西的“母亲河”,率先为“一山一河”进行地方性立法,出台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面落实 《陕西省渭河管理条例》,为依法保护两大生态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孟璠【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本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14【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作者】孟璠【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0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论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

论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
论生态文明与 “ 美丽中国梦”
和 谐 社 会建 设
论生态文 明与 “ 美丽中国梦 ”
侯 远志 张 浩
( 西安建 筑科 技 大学 思想政 治理 论教 学研 究院 陕 西西安
【 摘
7 1 0 0 5 5 )
要 】 本文分析 了生态文 明的理论 和 “ 美丽 中国梦”理念 ; 阐述 了生态文 明建设是 “ 美丽 中国’ ’建设 的重要 方向; 指 出生 态文明
’ 2 、 倡导 “ 绿 色经济 ”发展 模式 与 “ 绿 色城 市化道路 ”
党 的十 八 大 报 告中 提 出 了 “ 绿色 发 展 ” 、“ 循环 发 展 ”与 “ 低 碳 经 济 ”等 , 总 结 起来 就 是要 实现 一 种 “ 绿色 发 展 ”的发 展模 式 。 绿 色经 济 就是满 足 两个 标准 : 即经 济增 长 的同 8 寸 污染 物零 排放 的经
十年 来 又有所 增 加 ; 全 国水 土流 失面 积已 达 9 亿 亩 。这些 都说 明 生 态 平衡 已 遭到 严重 破 坏 , 如不 及 时采 取对 策 , 将 会导 致 不堪 设 想 的
建设将是建设 “ 美丽 中国梦”的重要助推力 ; 走 生态文 明建设 的 “ 中国道路 ”要 求绿 色发展 、 环境保护及顺应 自然 。 【 关键词 】 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梦; 关 系; 实现途 径


对生态 文明 与 “ 美丽 中 国梦 ”的分 析
己 的诉 求 , 追 求权 利义 务 的平 等 和追 求 公平 正 义 ; 这里 的文 明 应该 更多 地赋 予 生态文 明 的高层 次 内涵 , 即一种 更广 域 的生 态观 和整体 发 展观 , 对 “ 优化 土地 资源 开发 ” 、“ 促进 资源 节约 ” 、“ 加大 生态 系

2021年西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火车站北广场发展规划

2021年西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火车站北广场发展规划

2021年西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火车站北广场发展规划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西安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五年。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谋划与实施好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西安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 (7)第一节生态西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7)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11)第三节奋力建设美丽西安 (12)第二章指导思想和目标 (13)第一节指导思想 (13)第二节基本原则 (13)第三节规划目标 (15)第三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6)第一节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17)第二节推动结构调整,促进高质量发展 (19)第三节面向碳达峰要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2)第四章协同管控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24)第一节推进PM2.5与O3协同控制 (25)第二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26)第三节推动多污染物减排协同增效 (28)第四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30)第五章精准发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30)第一节加大重要流域与水体保护力度 (31)第二节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 (32)第三节节约保护水资源 (34)第四节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35)第六章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 (36)第一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37)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 (37)第三节推进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38)第四节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39)第七章加强生态监管当好秦岭卫士 (41)第一节筑牢生态安全格局 (41)第二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43)第三节实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44)第八章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45)第一节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45)第二节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47)第三节强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 (49)第四节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 (49)第五节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50)第九章推进深化改革提升现代环境治理水平 (51)第一节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51)第二节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54)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6)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56)第二节明确任务分工 (57)第三节加强资金保障 (57)第四节落实规划评估制度 (58)第一章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第一节生态西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摘要]:西安世园会是西安步入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道大门,是古韵长安走向人文西安、黄土方城化作生态绿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转折点,为西安建设新型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重要机遇。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明文化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57 -01西安,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1300多年前的唐长安城,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两年前,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2011年借着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千年古都再次“点燃”国际化大都市梦想。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西安发改委根据西安特点和发展方向将西安城市特色定位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西安如何正确把握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立足,审视、培养和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分析,对西安今后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化西安城市发展环境,培育和增强发展后劲,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前提(一)、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已获得的成果“十一五”期间,西安已经成功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而为世园会的成功举办,西安在短短六年间,不仅实现了浐灞河流域从城市生态重灾区向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而且推动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跨越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果生动诠释了西安谋求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

世园会的成功申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世园会及浐灞生态区多年的建设实践形成了城市生态新区的新河,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这样评价。

西安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消费模式构建

西安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消费模式构建
环 利用 原则 : 于终 端控 制 , 属 将生 产 和消费 过程 中产生 的废 弃 物 , 通过 各 种 手段 , 行加 工 处理 , 进 变废 为
宝, 实现 废弃物 成 为原材料 或产 品 。我 国发 展循环 经济 的 目标是 到 2 1 0 0年力 争建立 比较 完善 的循环 经
济法规体系 、 政策支持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 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力争重点行业资源 生产 力和 资源利 用效率 有较 大幅度 提 高 , 成 一批 具 有 较 高 资 源生 产 力 、 低 污染 排 放 的清 洁生 产企 形 较 业, 对重点领域要建立完善资源合理利用 的体系和机制 , 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园 区和农 业 园区 以及资源 节约 型城 市 。
2 国 外 、 内生态 文 明建 设 经 验 国
2 1 国外 生态文 明建设 经验 .
( ) 国。17 1美 94年 , 国公 司的“ P (oltnPeetnP y) 美 3 ” Pl i rvni as 计划被 认 为是 清 洁生产 的第 一个 里 uo o 程碑 。“ P 计划 使人 们认识 到革新 工艺 过程 及产 品 的重要性 , 3” 即在增 强 企业 竞 争力 的同时 减少 对环 境 的影响 。17 9 6年 以后美 国制定 了不 同形式 的再 生循环 法规 , 《 如 固体废 弃物 处置法 》 《 合废 弃物管 理 、综 法令》 , 等 极大 地促进 了资源 能源效率 的提 高 以及 污染 排放 的减少 。 2 J 卜 ( ) 国。德 国是 国际循环经 济 浪潮 中倍 受称 赞 的 一个 。德 国的 废弃 物处 理 法 早在 17 2德 92年就 已 经制 定 ,96年 以后 又先后 制定 了《 弃物 限制废 弃物 处理法 》 《 制废 车条 例 》 《 环 经济 与废 弃 物 18 废 、限 、循 管 理法 》 。 卜 等 ( ) 本 。2 纪 5 31 3 0世 O年代后 期 , 日本 的工业 污染 引起 了公众 的注意 , 了减少 工业 污染 , 为 日本 制定 了一系列 促进循 环经 济发展 的法 律法规 体 系 。这 些法 规大 致 可 以分成 三 个层 面 : 一层 面 或 称基 础层 第 面是 l 部基 本法 , 第二 层 面是 综合性 的 2部法律 , 三层 面是根 据各种 产 品的性质 制定 的 5部 具体 法律 第 法 规 。通 过这 些法规 的实施 和宣 传 , 化公 众对环 境保 护 的意识 , 立节 约型 环保社 会 。6 强 建 J 2

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与构建策略

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与构建策略
广 L 一 - aLUmn 系 列 专 版
西 安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目标 与 构 建 策 略
口 李 琪 ,曹恺宁 ,刘永祥
【 摘 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特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重的挑战,急需建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走生态城市发
展之路 ;同时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地域资源的特殊性 ,走富有地域化的特色生态城市之路 。研究结合近年 来西安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对西安生态城市构建策略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期促进西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 ,对社会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特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探索 。
是急需考虑的 。本文 以西安生态资源条件 为依托 ,以
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 E I ^ : I I ^  ̄ J 问题为 出发点 ,阐明西安建设 生态城市的策略和路径 ,并 对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特
市 。如何结合城市 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 ,走 富有地域
特点的特色生态城 市之路 ,是当今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差 异性 的过程 ,没有 固定的范 式可 以适 用于所 有城
作为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的特大城市 ,西安的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发展面 临着空间扩张速度快 、后 备空间不足 , 以及交通 、资源及环境压力激增等问题 。
随着 “ 丝绸之路” 经济带、 《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
等 国家战 略的实施 ,西安作 为引领大关中 、带动大西 北 的区域核心城市 ,未来将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和 国际一流旅游 目的地城市 ,城市扩张发展趋势将会持 续 ,资源环境压力与 日俱增 。在城 市快速发展中如何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如何走西安特 色的生态城市之路
西安生态城市建设资源分析

浅谈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谈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谈西安的环境问题一简介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

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今天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末年,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随后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

西安有着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2]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安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西汉时以长安为起点。

“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

试论古都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

试论古都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

试论古都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一、本文概述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揭示其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通过对西安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揭示古都西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并探讨这些优势如何对西安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包括其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

我们还将概述西安地理环境优势的研究意义和价值,阐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西安的地理位置优势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优势是其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40′至109°49′和北纬33°42′至34°45′之间。

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安在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自然环境来看,西安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拥有较为丰富的水土资源。

这里的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西安地处秦岭山脉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安的地理位置在交通运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西安地处陆路交通要冲,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干线以及航线交汇于此,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西安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地理位置对于连接亚欧大陆、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的地理位置优势还体现在其经济发展上。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安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较强的经济实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国情是 人 口多 、 人 均 资 源 占有 量少 , 土地 、 水、 主 要
矿产 和能 源 都 低 于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早 在 党 的十 七
探 析 了生 态文明 建设 的路径 。 关键词 : 生 态文 明建设 ; 科 学发展 观 ; 理 论 内涵 中图分 类 号 : F 0 1 9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 x x × . × × × × ( 2 0 1 3 ) 0 4 - 0 0 1 5 - 0 4
c o n n o t a t i o n.
改 革开 放 以来 , 我 国的经 济 发展 取 得 了举 世 瞩
高 到 了一个新 的高度 , 生态 文 明建 设成 为 科 学发 展
目的成 就 。 同时 ,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 到, 发 展 中 不 平衡 、 不协调 、 不 可 持 续 的 问题 依 然 突 出 。其 中
第1 1卷
第 4期
西安 欧 亚 学 院 学报
J o u r v e r s i t y
Vo 1 . 11 No. 4
Oc t . 2 01 3
2 0 1 3年 1 O月
生 态 文 明建 设是 科 学 发展 观 的本 质 要 求
p a p e r ma k e s a n a na l y s i s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e c o l o g i c a l s i t ua t i o n o f Ch i n a,t h e c a us e s f o r t he d e t e io r r a t i o n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l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t h e p a t h s or f t h e c o ns t uc r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Ke y W o r d s:c o ns t uc r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s c i e n t i ic f o u t l o o k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西安生态城市建设刍议

西安生态城市建设刍议

西安生态城市建设刍议作者:赵晓娥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

要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奠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专门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规划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巩固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联手毗邻区域,实现跨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示范,积累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挥科技研发优势,生产出清洁、无污染、低成本的环保材料和新型能源。

【关键词】西安;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措施“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最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中被提出。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这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并依靠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1]。

1995年,我国启动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

1999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海南省建设生态省,从此掀起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高潮。

目前,我国已经有15个省投进入到生态省建设行列,276个地级以上城市明确提出建立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目标,1000多个市(区、县)参与到生态市(区、县)建设之中,形成了“生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市(区、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为格局的生态示范建设体系。

其中,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审核验收的国家级生态市(区、县)有56个,陕西省内只有西安市的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周至县上榜。

此外,截止2011年底,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1559个镇(乡)中,陕西有25个,西安占5个;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的131个村中,陕西有3个,西安无一通过。

然而,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城市,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所有这一切都要求西安应该具备优美的生态环境,应该拥有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相匹配的生态效益。

西安建设发言稿

西安建设发言稿

西安建设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站在这里,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因为今天我有幸为大家介绍西安市的建设情况。

首先,我想简单回顾一下西安的历史。

作为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

同时,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

在党中央、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建设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在城市规划方面,西安市委、市政府立足于长远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近年来,西安市实施了多项重点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是交通建设。

西安市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城市内部打通了一批交通控制节点,改善了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了交通效率。

同时,西安也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提升西安的综合交通能力。

其次是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

西安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市政府还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再次是城市建筑和文化保护。

西安作为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市政府注重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加强了对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同时,西安市还加强了对现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标性的建筑,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风貌。

二、经济建设与发展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建设方面,西安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是产业发展。

西安市坚决贯彻党的科技创新思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7.05•【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7届〕第66号•【施行日期】2024.07.05•【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七届〕第六十六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于2024年4月26日经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0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7月5日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2024年4月26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一、对《西安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作出修改(一)将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以及沿河道、湖泊的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储油库、矿山、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周边地下水区域,定期开展环境状况和污染风险调查评估,采取风险防范和整治措施。

”(二)第三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禁止在河道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

禁止在渭河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但是以提升安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的改建除外。

”(三)第六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第一条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其他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下简称秦岭范围)和秦岭范围外围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由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以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四至界限为准。

第三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科学利用、严格监管、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秦岭范围内的相关区县(以下简称相关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秦岭范围内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辖区内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相关区县设立XXX。

市XXX负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计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考核市级有关部门、相关区县群众政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解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

XXX的办事机构设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一样平常工作。

第六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相关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相关区县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施行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七条市、相关区县群众政府应当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水源涵养、水资源保护、水土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等有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监测、保护、修复及其综合管理工作。

西安市城市绿化条例

西安市城市绿化条例

西安市城市绿化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3.27•【字号】•【施行日期】2014.06.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西安市城市绿化条例(2013年12月26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3月27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保护与管理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城市绿化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植护并重的原则,注重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突出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城市绿化发展所需资金及绿化用地,保证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长。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化活动。

第五条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工作。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工作,并接受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

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价格、财政、市政公用、城管执法、交通、水务、文物、环保、房屋、农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第六条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其他组织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城市绿化的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化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绿化成果和绿化设施的义务,对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4]29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4]29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4〕2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6月10日西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统一部署,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建筑模式转变,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省市共建大西安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新建建筑方面,严格落实城镇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到2015年末,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2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十二五”期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市政集中供热的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机构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建设农村居住建筑节能示范项目1000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降耗各项目标任务。

三、重点任务和分工(一)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1.强化规划管理。

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J61/T-80-2014)、《居住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J61/T-81-2014)和住建部印发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在城镇新区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中,列入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指标,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对申报绿色生态示范的新区,要补充、完善绿色建筑规划指标体系;建设用地要优先利用城乡废弃地,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进西安”

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进西安”

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进西安”摘要:“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八水指的是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这八条河流在长安四周穿流,长安自古便有“八水绕长安”“秦川八水长缭绕”之美誉。

关键词:长安八水;整治;作用;新貌“八水绕长安”最早可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发端于汉朝,汉长安城北靠泾渭,东临浐灞,西沣涝,南潏滈。

一、八水古况长安城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北有高原南有秦岭,秦岭植被茂盛、土壤肥沃,水量充足,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能美化环境促进发展。

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是横贯关中的第一大河,被称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

渭水的水利和漕运事业都发展的较早,秦始皇时期就曾下令开挖兰池来引渭水,这也是目前已知中国较早的大型城市供水工程。

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凿关中漕渠引渭水,自长安城西南的昆明池起,直接向东通入黄河,长三百里,是当时最大的运河。

漕渠的开凿不仅方便了交通出行,更为重要的是让当时跨地区大批量粮草的输送成为现实。

据《西安府志》记载:“秦始皇跨渭作宫,渭水中贯,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一座横跨渭水的桥,这座桥便是如今长安八景之一“咸阳古渡”的前身。

泾水发源于宁夏省泾源县,与渭水构成“泾渭分明”的壮阔景观。

对泾水的开发利用最重要的当属秦始皇修建郑国渠,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成功使得“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亩皆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疆,卒并诸侯。

”大大改变了当时的生产耕作面貌。

如今郑国渠改名泾惠渠,灌溉着泾阳、三原、高陵等地区,是西安附近最富饶的区域之一。

灞水发源于秦岭北坡,从西安市东郊向北汇入渭水。

“年年伤别,灞柳风雪”灞水有著名的“灞柳风雪”景观,灞水两岸植柳万株,每年的春夏交替之际,柳絮飞舞,轻盈洁白如同柔雪。

灞水之上设有灞桥,这里不仅是交通要冲,而且还是来往行人“打卡圣地”,“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每逢亲友出行时都会在此处折柳赠别。

从生态城市建设角度探析西安市生态绿化的发展 赵健

从生态城市建设角度探析西安市生态绿化的发展 赵健

从生态城市建设角度探析西安市生态绿化的发展赵健发表时间:2018-01-18T09:54:22.1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作者:赵健[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的聚焦点。

本文分析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西安生态经济城市的对策建议。

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西安 710008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的聚焦点。

本文分析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西安生态经济城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西安;生态绿化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及意义所谓生态城市建设就是利用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原理,再通过协调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协调发展的一种思想意识和组织形式。

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健康及持续发展。

从生态学看,城市是以人为主体,并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这三者构成的复合的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消费观以及效益观而产生的一种全面的发展模式,其强调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健康及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 2.1国家政策的优势中共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工程(学院)系2014级自动化专业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两课实践调查》报告(论文)
题目:关于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
班级:自动化1401
学号:**********
*名:***
日期:2016年5月30日
关于西安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探讨
论文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不论广义还是狭义角度,生态文明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论文正文:
1.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健康管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道路的文明新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统一,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的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

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的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

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动力,推崇物质享受主义,最终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发。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
2.1资源之利
其一,供水需求有办法解决。

西安市秦岭山区面积4900km2,境内有48条河流,通过黑河、李家河、大峪、沣峪、灞河上游五大引水系统建设,再加上几年后将建成的“引汉济渭”工程,基本可以满足西安市2020年前的供水需求。

同时,西安积极开展节约用水活动,2004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

经过努力,用水总量由2003年的17.72亿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15.56亿方米。

2010年9月,西安市等全国8个城市被授予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

其二,森林资源殷实。

西安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分别是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分别为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保护区面积覆盖率达到17.90%。

而且,总面积5.79万平方公里的秦岭是西安南麓最大的“绿海”,秦岭72峪,西安段就占据48个,其中35个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峪口,实行了全封闭或半封闭保护。

在周至县境内,即将建成面积639平方公里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将达85%以上。

除此之外,西安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方式,继续扩大森林资源,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营造起“绿色海洋”覆盖西安。

其三,科技资源强大。

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科研院所广布,拥有充足的科技人才和研发力量,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奠定了稳固的人力保障。

此外,由国家批准建立的四区两基地均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具备开发研制新型清洁、低成本、高效能源的
能力和实力。

其四,旅游资源丰富。

西安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00多个,类型比较齐全,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如汤峪温泉、临潼温泉,以及秦岭北坡的翠华山、朱雀森林公园等休闲度假区和会议会展旅游产品等。

同时,西安的人文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秦砖汉瓦、唐三彩、宋瓷、兵马俑、华清池、明城墙等无不显示出强大的历史审美性和文化魅力,显示出西安人民自古就有的开创精神、开发精神和开拓精神。

这些都是国内外其他旅游城市无法比及的,是西安生态城市建设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2.2环境之利
第一,空气质量有所提升。

西安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也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阶段。

西安坚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

其一,西安通过实施《西安市扬尘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和调整产业结构,使空气中的PM10和SO2浓度逐步下降。

其二,加大全市小型燃煤锅炉拆改力度。

在2012年8月24日召开的燃煤设施污染防治工作动员大会上,市环保局提出,“2014年前,完成供热企业以及可保留的单台处理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设施改造,并分两批拆除598台燃煤锅炉。

除了集中供暖设施以及单台20蒸吨以上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稳定的燃煤锅炉外,到2015年,城市主城区将全面实行禁煤,2020年前,拆除全市范围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燃煤设施。

”其三,通过修建地铁,实施公交先行政策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008年西安市政府又颁布实施《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使超标排放及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其四,西安市环保局于2012年7月1日起每日发布PM2.5试验性监测数据,使民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西安的空气质量,主动参与到空气质量的防范、监督、治理中。

第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西安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使自然湿地范围不断扩大。

西安灞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29平方公里,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人,集经济、金融、商贸、房地产、世园区等为一体的六大发展园区。

2010年7月,灞生态区通过国家生态区建设技术评估,获批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同时也是当时全国唯一获得国家级生态区称号的开发区。

西安曲江新区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思想,也加大生态建设步伐,于2011年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5A级景区和生态区,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区,成为西安第二家国家级生态区。

此外,沣渭湿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整个项目分为河北、河道、河南三个区域,保护面积14500公顷,将成为西安下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态新区。

第三,四城联创工作大有进展。

西安自启动“四城联创”工作以来,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0年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

目前,西安市区生态水面积达到4.5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0.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49平方米,这都为生态城市创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2.3产业之利
2001年开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建立西安国家级环保产业示范园,发展了环保科技咨询服务、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环保设备材料生产为主导的产业。

时隔几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西部首个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开发区,园区内积极构建工业生态网络、优化循环经济功能、强化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和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低碳化发展。

此外,西安大力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依靠水利、果业、粮食三大支撑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了农业循环经济规模。

3.西安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市布局及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二,城市绿化存在缺陷。

树木既是“蓄水池”(对于水源充足的地区),又是“抽水机”(对于水源缺少的地区),仅仅是看上去好的绿化并不代表能够改善自然环境。

第三,机动车治理不力,污染严重。

西安在机动车辆管理治理上存在较多问题。

第四,房地产设计缺乏科学性,建筑施工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为了实现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西安的各种工程项目频频上马,尤其是房地产的拆建和道路改造极其活跃。

第五,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城市包括西安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多以环保部门为主。

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囊括了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交通、产业等众多方面,单靠环保部门,不足以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

4.应对措施
1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奠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
2建立专门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规划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3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巩固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
4联手毗邻区域,实现跨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
结语
生态问题本身往往是跨区域、跨边界的,我们同住一个地球,同享一片蓝天,生态保护无边界。

相关部门应该协调处理好行政区域间的职权关系,加强区域合作,营造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9-11-19(03).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4】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4-45.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
【6】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7】王克勤.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
【8】王爱莲.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