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
世界近代史(20世纪上半期)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优势,封建农奴制残余严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 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 活中起决定性作用……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 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 1/4。……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 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拓展延伸
历 史 上 俄 国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俄皇亚历山大二世 (现藏于意大利的米拉马雷城)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 188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 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为了 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 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 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 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 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 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蒲国良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
• 十月革命的流血性质还应包括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镇压反革 命叛乱的斗争,以及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和 白卫匪帮的革命战争。
——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
问题二: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而是一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 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单元
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1917——1945)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人类历 史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曲折 前进。 ——从内部否定西方制度
二、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战后亚洲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印度甘地, 土耳其凯末尔领导反帝斗争,先后取得民族独立。 ——从外部否定西方的权利
人教2011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_5
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穆罕默德看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于是选择用宗教来消除战乱。
请结合课本知识,为穆罕默德画一张人生时间轴,并尝试说明这些事件对阿拉伯半岛统一学生绘制时间轴,并实
行展示讲解:
610年,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阐述了独尊
通过绘制
表格,理
解穆罕默
德对阿拉
伯半岛统
一的重大
影响。
世纪中期,倭马亚王朝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征服运动。
这时的倭马亚王朝已经成为囊括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是
课堂活动:请根据地图,画学生绘制阿伯帝国的疆域四至。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
的内容,表格归
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的贡献
①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字是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
献。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壤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以下属于这类战争的是()A. 阪泉之战B. 巨鹿之战C. 牧野之战D. 长平之战2. 某学者认为,秦代以后中国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所辖的各地方已不是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划了。
该学者意在说明()A. “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 分封制稳定了政治局势C.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 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3.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对联与唐代帝王相关的有()①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②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③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④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4. 从12世纪开始,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使许多希腊哲学家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重新被翻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这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
这个潮流也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这体现了()A. 阿拉伯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B. 文艺复兴再现了古希腊文化C. 欧洲发展落后于阿拉伯世界D. 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5.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
根据这些史实可知()A. 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B. 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C. 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D. 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6. 如图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B. 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7. 通过以下两则材料,不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
康德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题
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 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文明与世界上诸多文明不同,“中土素无国教矣”。
老子、孔子等先秦诸子“辩析名理,察于人文”,由是“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
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 。
这表明,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之一是 A .重视现实生活实际B .农工商政和谐共存C .崇尚天人合而为一D .思想文化兼容并包2.《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
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的“卓越见识”。
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A .厘清王朝更替的世系C .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B .凸显历史变局的大势D .探寻秦亡汉兴的缘由3.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多为敕授;唐代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一般御史迁到尚书省即为员外郎等清要官职。
这表明唐代A .官员考选体系严密C .科举取士有待完善B .监察官员地位显要D .官僚政治趋于成熟4.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
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
以下农具图示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
这两种农具的使用A .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C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B .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D .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秧马图戽斗图5.明洪武六年(1373),“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营建“历代帝王庙”祭祀历史上18位重要的开国君主。
清朝的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的绝大多数帝王,并以历代名臣、功臣从祠。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雏形
二、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历程
伊斯兰教第二圣 地——麦地那( “先知之城”)
穆罕默德622年率 领一些信徒迁居麦 地那,建立了一个 以共同信仰为基础 的宗教社团,即穆 斯林公社。阿拉伯 国家雏形由此诞生。
2、统一
630年,穆罕默 德率穆斯林占领 麦加。此后,半 岛各部落纷纷遣 使麦地那,承认 穆罕默德的统治 地位,阿拉伯半 岛基本统一。
2
保存的作用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知识。在统治期间, 大都通过多种集道收集、整理欧洲文化典籍,
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在14世纪
,这些作品重新被欧洲人重视,开启了古典文
艺复兴时代。
标东题西方文化 3 的交汇作用
地方理文位化标置的题的交特汇殊处性。, 阿决 拉定 伯了 人阿 利标拉 用题伯 这帝 一国 优成 越为 性东 ,西 结 合自身的研发,创造性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阿社 伯文化,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第十二课 阿拉伯帝国
今天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 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大部分人信 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22个。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 穆斯林封建王朝。
自然条件:炎热干旱、绝 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请输入您的标题
请输入副标题
请输入副标题
方式一「 xxx 」:
方式二「 xxx 」:
5、帝国灭亡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 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 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 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 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 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世界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创新驱动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改革开放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
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现代化进程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 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积极参与全球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全球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 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地区
经济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基础, 它为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资 金支持。
文化创新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 支撑,它通过推动文化多样性和 思想解放,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
02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始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随后是科学革 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进步。
全球化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 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促 进全球经济增长。
区域一体化
深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 力。
跨国企业
鼓励跨国企业发挥优势, 推动全球产业链整合,促 进世界经济繁荣。
社会公正与包容性发展
社会公正
公共政策
保障公民权利,消除社会不公,实现 机会均等和 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传媒领域的表现有何异同?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传媒领域的表现有何异同?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传媒领域的表现有何异同?——揭秘两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传媒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和国家形象宣传的重要载体。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传媒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下面将为大家详细揭秘两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表现的异同。
一、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1.中国传媒行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媒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传媒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宏大、多元化、国际化和系列化。
从纸媒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传媒行业一直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目前,中国传媒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
2.阿拉伯传媒行业阿拉伯国家传媒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阿拉伯传媒行业也发展迅猛。
阿拉伯传媒以电视台为主,电视台数量丰富且分布广泛,但缺乏多样化和国际化,同时也受到政治因素限制。
二、内容制作的不同体现1.中国传媒内容中国传媒内容丰富多样,以文化类、娱乐类、新闻类为主,现代化的节目内容不断涌现。
近年来,中国传媒在出口方面大大提高,唐卡、表演、电影等文化产品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2.阿拉伯传媒内容阿拉伯传媒内容以新闻报道为主,虽然也有一些文化、教育内容,但基本上是政治、军事新闻和社会新闻为主题的,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广告和商业变现方式的差异1.中国传媒广告与商业变现中国广告与商业变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广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传统广告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广告成为中国广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移动广告、电商广告等。
2.阿拉伯传媒广告与商业变现阿拉伯国家传媒广告与商业变现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赖电视收视率、插播广告和合同广告等方式。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阿拉伯传媒行业也在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转型。
四、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1.中国传媒新媒体和社交媒体中国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较为迅猛。
阿拉伯文化和历史
阿拉伯文化和历史阿拉伯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阿拉伯世界涵盖北非、中东、波斯和土耳其等地区,这里有众多名胜古迹和历史遗迹。
一、阿拉伯世界的悠久历史阿拉伯世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远古时期。
在这个时期,阿拉伯地区的萨玛利亚和巴比伦王国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文明的国家之一。
萨玛利亚和巴比伦这两个阿拉伯王国在文化、艺术、科学、宗教和法律方面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
巴比伦的邦狄契法典是全球第一部法典,至今为止仍然影响着全球的法律体系。
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伊斯兰教的出现催生了阿拉伯文化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阿拉伯文化和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文学、数学、哲学、化学、医学和天文学都在这个时期大大地提高了水平,对全球的文化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阿拉伯文化的独特性阿拉伯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阿拉伯人的美学崇尚简朴、素雅,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对许多当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影响。
此外,阿拉伯文化的传统舞蹈、音乐、戏剧和绘画也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阿拉伯世界还有着丰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传统。
阿拉伯人的饮食文化独树一帜,其中哈里萨和茶汤是经典的阿拉伯食品。
穆斯林的宗教传统对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及其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是阿拉伯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宗教信仰都是阿拉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阿拉伯文化在当代的发展阿拉伯文化在当代也继续发展着。
虽然阿拉伯世界经历了许多战乱和冲突,但人们仍然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在阿拉伯世界的城市中,历史遗迹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后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业不仅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还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潜在的经济收益。
在当今时代的某些情况下,阿拉伯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阿拉伯世界的年轻人正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文化,同时也在尝试保护自己传统的文化遗产。
阿拉伯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使其在世界文化和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叙利亚 埃及
阿富汗,印 唐朝 度西北部
波斯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天宝十年 (751)……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 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
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唐帝国
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材料: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 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 9 省(后来改为 55省),行省总督称 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
1922年
三、阿拉伯文化
材料一:
材料二: 阿拉伯翻译运动 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 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 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 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为招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 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统编版九年级教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制度? 其实质是怎样的国家?
哈里发中央集权
政教合一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隐患。
帝国内讧分裂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发展历程
(1)形成:7世纪中 (2)鼎盛: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3)分裂:10世纪 (4)灭亡:13世纪中期(1258年),被蒙古远征 军灭亡
想一想:
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 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中国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
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历程_杜红
的 过程 中 实 行了 军 事 至 上 的政 策
将法 军驱逐 出境
底得了 抗 法战 争的胜利
。
伊斯 兰 教 的 传 统 势 力 在 此 阶 段 与 改 革 力 量 发 生 了冲 突
阻 碍作 用
, ,
阿里 因 此成 为 实 际 上 的 埃 及 最 高 统 治 者 和 现 代埃 及 国家 的 奠 基 人
改 良耕种 方
义 等 理 论 为指 导 发 展 道路
革
。
开 始 探 索各 自国 家 的独 立
麦 耳 尼 二世 的 独 立
,
逐步 实现 这 一历 史性 的社会 变
。
倾 向 及 其 在 宗 教 上 的 兼容 并 蓄 政府 二世被俘处死 7 1
~
,
触怒 了 帝 国
,
本 文就 阿 拉 伯 国 家 这 一 历 史 性 的 社 会 变
的 改 革 措施 零 碎
”
、 、
这 一 阶段 是 阿 拉 它们
“
进 而导 致 奥 斯 曼 帝 国 在 1 9 世纪的 急剧 衰
。
伯 国 家 现代 化 运 动 的 摸 素 和 尝 试 阶段 肤浅
,
落与解体 之时
,
把
,
欧洲 国 家 综 合
当奥 斯 曼 帝 国 中 央 政府 的 改革 举 步 维 艰 帝 国 统 治 下 的 埃 及 局 势 因 17 9 8 年 拿 破
以 阿 富汗 尼
,
族平等 曼帝 国 革
, ,
自治 和 分 权 转 为 要 求 完 全 脱 离 奥 斯 建 立 独 立 的 阿 拉伯 民 族 国 家
,
。 。
阿布杜
,
、
代 表 的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者认 为
阿拉伯帝国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
阿拉伯帝国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且庞大的帝国,其疆域覆盖了东方和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地区。
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实体,更是一个文明的交汇点。
在其辉煌的历史中,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互动的桥梁,为文化、艺术、科学和哲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文化交流阿拉伯帝国的东西方文明交汇表现在它对各个文化的包容和融合上。
帝国的领土大部分位于东方和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因此承载了许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帝国内的各个城市成为了多种文化交融的场所,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见到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还可以了解、学习到其他文化的知识和思想。
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导致帝国内外的各个文化相互交流,为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艺术与建筑阿拉伯帝国的艺术与建筑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体现。
在建筑方面,阿拉伯帝国吸收了东方和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充分融合了帝国内外的文化元素,融合了拜占庭、波斯和印度等文化的影响。
而在艺术方面,阿拉伯帝国的绘画、雕塑、陶瓷制作等艺术形式也充分地展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这些艺术品的制作技术和风格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明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科学与哲学阿拉伯帝国在科学与哲学方面的取得也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帝国在这方面的兴起正好处于古希腊哲学和数学、印度数学以及中国科学和医学的辉煌时期,这使得阿拉伯帝国得以吸纳、整理和传播这些知识。
帝国内的学者和翻译家将许多古希腊、印度和中国等文化的经典著作翻译成阿拉伯语,并且逐渐对这些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阿拉伯帝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结语阿拉伯帝国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面汇聚了东西方文明的精华和智慧。
帝国与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文明史上的进步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反映阿拉伯人劫掠生涯的古诗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 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 岛,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 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6世纪末7世纪 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 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 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 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 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 统一国家。半岛西部两个最著名的商 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第四单元
背景
①阿拉伯帝国繁荣时 期,哈里发重视知识, 认为“人最美的装饰 是知识”。830年, 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智慧宫”,集科学 院、图书馆、翻译馆 于一体。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日渐安定,哈里发哈 伦希望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 遗产译为阿拉伯语。百年翻译运动拉开序幕, 巴格达成了汇集古典文化的海洋。哈里发麦蒙 给予他的首席翻译大师的翻译报酬,以与译出 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计算。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第四单元
统一
攻 克 麦 加
清真寺(天房)
630年,穆罕 默德率穆斯林 占领麦加。此 后,半岛各部 落纷纷遣使麦 地那,承认穆 罕默德的统治 地位,阿拉伯 半岛基本统一。
先知穆罕默德征服麦加
630年,穆罕默德以“向麦加进军,武力卫教”为口号, 进军麦加。麦加贵族迫于形势,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 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确认麦加为圣城。为了统一信 仰,将克尔白神殿改为清真寺,作为穆斯林朝圣地点, 清除殿内其他神,只保留真主安拉,黑石作为伊斯兰教 的圣物,供穆斯林朝觐和礼拜。
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斯兰圣 城麦地那先知清真寺内,19世纪初被毁,20世纪中叶重建
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及其特点
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及其特点作者:王铁铮文字改革是凯末尔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以色列外,中东地区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伊斯兰国家,它们是现代化运动的后来者,现代化改革肇始于西方的影响。
但中东国家启动现代化的原动力、经济结构、社会基础、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等明显有别于西方,从而决定了中东国家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来推进本国的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东地区的现代化改革运动,曾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在奥斯曼帝国后期,大致从18世纪中期持续到19世纪下半叶,时间长达百余年。
其主旨在于:寻求救亡图存和强国之路,以扭转帝国面临的内外双重危机。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先以带有明显“重武”和“强军”色彩的军事改革为主导,随后逐渐由器物层面的军事改革,进而深化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勾勒了帝国全面变革所遵循的方向和蓝图。
第二次高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
一战后,中东地区陆续诞生了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沙特王国等第一批独立或形式上独立的民族国家。
凯末尔率先在土耳其实施以政教分离为核心的世俗化和民族化改革,选择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定位。
紧接着,伊朗和阿富汗效法凯末尔,分别在各自国内进行了相应变革。
沙特王国则依据伊斯兰教立国的原则在本国推行非世俗化的改革尝试。
上述改革构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东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内涵。
第三次高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
二战后,中东国家纷纷摆脱殖民枷锁,建立民族政权,中东独立民族国家体系形成。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在战后世界各国现代化大潮勃兴之际,中东国家开始全面投入到战后的现代化运动中。
阿拉伯共和制、君主制国家,以及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等国,都根据自身的具体国情,选择不同的现代化之路,形成了二战后影响力最大的现代化运动。
现代化对中东国家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现代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
但囿于内外多种因素,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屡遭挫折,概括起来,其现代化实践呈现以下几大特点:中东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启动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属于外源型和后发型。
阿拉伯国家世界七大奇迹等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01
阿拉伯国家世界七大奇迹的存在,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使得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对其他文化的启示
02
这些奇迹所体现的建筑风格、艺术手法等对其他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启示。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03
这些奇迹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桥梁,有助于促进世
03
阿拉伯国家的世界七大奇迹
埃及的金字塔
总结词
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古代遗迹之一,埃及 金字塔展现了古埃及文明的伟大成就。
VS
详细描述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建造的陵 墓,建于公元前2575-前2465年之间,是 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代表。金字塔结构独特 ,采用大量石块堆砌而成,外观呈三角形 ,象征着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金字 塔内部有复杂的通道和墓室,是研究古埃 及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
建于公元前282年左右,是希腊人为祭祀太 阳神而建的巨像。
大约建于公元前353年左右,是哈利卡纳苏 斯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亚历山大港的灯塔
罗马的斗兽场
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是埃及人为显示亚 历山大港的地位而建造的灯塔。
建于公元72-79年,是罗马人为娱乐而建造 的大型竞技场。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 干燥,降水稀少。
阿拉伯国家地形地貌
沙漠广布,地形多样,包括高原、山 地和平原等。
阿拉伯国家历史背景
阿拉伯文明起源
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
阿拉伯国家发展历程
经历了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扩张、殖民地时期等阶段,形成 了独特的国家体系。
读《中东史》所感
文明交往理论下的文明自觉—读《中东史》所感在读完彭树智先生2022 年3 月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中东史》后,心中不由得感叹作者能在这样的一个高度审视中东地区,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新世界需要新史学”①彭先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21 世纪中国史学需要新特点,作者站在把握全局的角度,在人类文明在中东的生成和聚散向来写到冷战后全球化交往与中东的回应,纵向和横向的全面的对中东地区的发展历史做出了脉络清晰的讲解。
多数学者认为,两河流域是文明的起源地。
公元前6000 年以后,两河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是北方的哈孙那文化和南方的萨马拉文化。
②最后又讲到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东现状,以及作者对中东未来的合理预见性,中东地区以其极其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再加之丰富的战略资源成为世界上大国争相角逐的焦点。
据沙特阿拉伯《中东报》2022 年 3 月 24 日报导,美国最新战略报告说,中东石油在未来 20 年内仍将称霸世界石油市场。
除非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发生实质性变化。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的“中东能源发展”报告阐明,中东地区的事态将影响整个世界能源供应的平衡。
由此可见,中东地区对继续保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以及其他大国的崛起都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中东史从而更好地为如今与我国国家战略利益息息相关的中东问题服务就更显得有时代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为此,一部可以全面客观地但又能在如今变化了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中东问题的史学著作才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正需要的,彭树智先生的《中东史》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就像彭先生说的那样可以用宋代名将将宗泽的《早发》诗来表达:伞帷垂垂马踏沙,山高水远路多花。
眼前形势胸中策,徐徐缓行静勿哗。
一《中东史》大体上是依照时间顺序由古至今写的一部通史著作,回顾起这本书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试图用文明交往的理论和文明自觉性来阐述和解释中东地区的发展历史,整本书贯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步观,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特点发挥创造性上升到了学理的高度的一本著作。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政治现代化-精选资料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政治现代化沙特阿拉伯王国作为美国在中东的两大支柱之中的唯一阿拉伯国家和作为伊斯兰盟主的地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沙特阿拉伯王国面临宗教、石油财富、新兴中产阶级、大国影响等的双刃剑作用的影响日益突出,其政治现代化走向不得不引起深思。
一、沙特阿拉伯政治现代化历程本文对政治现代化的界定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现代政治体制的确立;政治结构的分化与参与;实行法治和世俗化变革。
(一)沙特阿拉伯民族国家的构建沙特阿拉伯王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有历史上第一和第二沙特王国的历史积淀,又有一个漫长的征战和融合的过程,并与大国的承认而带来的保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漫长的征战。
20世纪初,伊本?沙特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些情况不同、幅员辽阔的地方统一起来,很快组成一个自由、统一、尊严的阿拉伯国家”,他于1902年夺取利雅得这件事情被认定为现代沙特王国的奠基,并在王国百年纪念庆典上(伊斯兰历法)受到庆祝。
很快,伊本?沙特把哈尔季、阿弗拉季、豪塔、哈里克和达瓦塞尔涸谷合并。
1903年,占领了瓦什姆、苏代尔和马赫马勒。
1906年,盖西姆被伊本?沙特获取。
1914年,伊本?沙特成为纳季德和哈萨总督。
至一战前夕,沙特家族重新确立了在纳季德一盖西姆中部和哈萨的统治。
1921年,伊本?沙特夺取了哈依勒。
同年,伊本?沙特成为“纳季德及其属地素丹”。
紧接着,沙特军队挺进锡尔汉涸谷。
1923年至1925年12月,沙特军队相继获取阿西尔、塔伊夫和麦加。
1926年1月,伊本?沙特的封号是“纳季德素丹、希贾兹及其属地国王”。
1927年,他又调整头衔为“纳季德国王”。
1930年,伊德利斯成为沙特王国的正式组成部分。
1932年9月16日,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式成立,它是“唯一重要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它没有被外国军队占领;没有被财富所腐蚀的瓦哈比主义伊斯兰理想激起了伊玛目学校里改革者的许多同情;国王自己保持着阿拉伯人认为自身所拥有的那些原始的道德”。
【原创】(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7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 学生版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中国的……发明,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弗朗西斯·培根称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贡献。
(1)指出12、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两项科技发明,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及其意义。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留学运动是伴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打开、西学东渐进一步扩大后逐渐开始发展的,它以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运动为肇始,在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时期形成留学潮。
从清末到民国,走出国门留学欧美日的中国留学生,起码在10万人以上。
留学生对西方物质文化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中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成为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
留学生对西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引入,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
留学教育是文化开放的产物,一部留学史就是一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并逐步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历史。
——摘编自张应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学子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憧憬,克服难以想象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返回祖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民族之魂,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故领导人)
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 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 失落。”
拉宾 (以色列前总理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 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 上。”
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 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地理位置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 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 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 “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 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 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中东地区 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是欧、亚、非三洲 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 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巴以冲突之土地水源
中东的
水源很少, 气候干燥, 这对中东各 国的发展和 人民的生活 带来巨大的 影响。所以, 有关河流、 湖泊等水资 源的分配和 争夺,成了 巴以,乃至 中东地区动 荡的一个重 要原因。
3、巴以冲突之 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 要信仰犹太教。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 做“阿拉伯国家”
一、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
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课件
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课件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1. 阿拉伯帝国的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发生在公元7世纪初,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各个部落逐渐统一,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
2. 兴起过程•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由哈里发接任领导者位置。
•哈里发领导下,阿拉伯帝国开始对外扩张,战胜了许多周边国家。
•早期的征战以阿拉伯半岛为主,后来扩大至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
二、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1. 哈里发制度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既是政治领导者也是宗教领袖。
他的权力是绝对的。
2. 征服地的统治•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许多地区,如伊朗、伊拉克、埃及等。
•在征服地上,阿拉伯帝国保持了相对宽松的统治,尊重被征服地的宗教和习俗。
三、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与科学阿拉伯帝国是一个繁荣的文化和科学中心,对世界各地的学问有重要影响。
1. 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并将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2. 学问中心•阿拉伯帝国的大城市成为了文化和学问中心,如巴格达、开罗等。
•大量的学者聚集在这些城市,进行学问交流和翻译工作。
3. 科学成就•阿拉伯帝国在医药、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们翻译了古希腊、印度等文献,并为日后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基础。
四、阿拉伯帝国的经济与贸易阿拉伯帝国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贸易活动蓬勃发展。
1. 地理位置的优势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交汇点,受益于东西方贸易之间的航运活动。
2. 对外贸易•阿拉伯帝国通过海上和陆路贸易与罗马帝国、中国等国进行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是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主要贸易线路之一。
3. 农业与手工业•阿拉伯帝国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他们发展了灌溉系统,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五、阿拉伯帝国的衰落1. 内部分裂阿拉伯帝国在哈里发之后,面临了内部分裂的问题,导致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
2. 外部入侵阿拉伯帝国不断面临外来势力的入侵,如蒙古帝国、十字军等。
3. 政治与经济衰退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经济衰退导致了帝国的衰弱,最终使其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
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作者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是这样定义的:“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这一论述很适合阿拉伯国家。
自17 世纪黎巴嫩埃米尔法赫鲁丁▪麦尔尼二世(1590~1635)因地缘关系首先受西方影响而率先进行现代化尝试,到今天阿拉伯各国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已经过了几个世纪,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外源性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道路分为“内源的现代化”和“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
外源性的现代化道路是欠发达国家在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压力之下引起内部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变革。
阿拉伯国家开始现代化探索的历程伴随着拥有基督教文明的西方国家的入侵。
在西方异质文明的撞击下,阿拉伯国家的民族危机和宗教危机不断加剧,于是阿拉伯各国在内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救亡图存,试图绕过西方国家社会自身力量产生内部创新这一自然发展过程,人为地强行推行现代化道路。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的最初尝试从器物层面的改革开始。
法赫鲁丁▪麦尔尼二世为实现建立一个大黎巴嫩、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使黎巴嫩走上进步和“近代化”的道路三大目标,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和对外政策,如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渗入黎巴嫩敞开大门;变革图强,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从意大利招聘建筑师、水利工程师和农业专家,改良耕作方法,奖励种植橄榄树、桑树和亚麻等。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1815~1849)的改革还涉及农业、工业、商业、财政金融、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虽然这些早期尝试一定程度改变了各国的落后状态,但在主观意图很强的实践下,仍难以摆脱西方文明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于是阿拉伯国家开始了反思。
19 世纪下半叶阿拉伯国家逐渐面临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出现了自下而上的现代化改革思潮,偏重政治领域和“宪政至上”。
直到二战前后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建立,阿拉伯各国才又在新的起点上探索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
这一阶段对单纯模仿西方的器物改革和政治改革均作了反思,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与自上而下的官方行为互动,选择适合各国国情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道路。
阿拉伯国家大都意识到,作为外源性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单纯从外部移植和引进现代生产力要素和现代文化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激发自身力量的内部创新来实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二、鲜明的伊斯兰特色
阿拉伯国家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民族。
阿拉伯人所拥有的共同文明便是伊斯
兰文明。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伊斯兰性与世俗性融为一体,构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最重要的内容。
阿拉伯国家如同其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国家一样,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层或集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合法性。
马克斯▪韦伯提出政治权威分别建立在三种基础上,即三种合法性:传统的、奇里斯玛式(个人魅力型)领袖、理性—法律。
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合法统治是家族、世袭、宗法的家天下统治,并且还常常通过政教合一的体制加以巩固。
二战前后建立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其政治合法性大都属于奇里斯玛式领袖和民族主义的政治权威。
这种短暂和过渡性的政治权威都需要借助伊斯兰教确立其国家统治的合法性。
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而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特色。
三、急剧的跳跃性变革
“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世纪。
”工业革命使西欧和北美在19 世纪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进入20 世纪,虽在上半叶有过一段时间的停滞时期,但1950~1989 年人均GDP 增长率达到2.3%,70 年代以后,高增长转向非西方国家,1950~1989 年亚洲各国人均GDP 年增长率上升为3.6%,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化向亚洲、非洲广大地区扩散,[10]这其中也包括广大阿拉伯国家。
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干涉与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下,阿拉伯国家内部曾长期不和。
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各国除石油天然气外,其他自然资源很少,传统的产业主要是农牧业。
但是伴随着中东地区“黑色黄金”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作为新能源的广泛运用,阿拉伯国家中的新兴石油输出国一下子走出了传统的半农半牧社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经济实现跳跃性的急剧增长,形成了以石油工业为特征的畸形工业化模式。
中东地区地下石油蕴藏量约6000 亿桶,这是阿拉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保证,没有石油,阿拉伯国家很难出现这种跳跃性的变革。
四、历史连续性破坏与延续深刻的矛盾运动的宗教传统变革
“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迹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
近代以来,随着阿拉伯国家教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再加上西方殖民主义所产生的威胁,阿拉伯宗教领袖和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宗教传统的变革以应对现代化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伊斯兰教的思想变革上。
这种改革思潮相互间既有历史时空上的连续性,又有意义上的赶超性,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
阿拉伯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时期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增长,但总体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阿拉伯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埃及在70 年代逐渐放弃了原先的做法,采取了自由化和经济开放政策。
与此同时,面对西方文明的侵袭和冲击,阿拉伯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要求恢复伊斯兰传统的伊斯兰复兴主义再度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