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合集下载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巨变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1978年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渐开放了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一、经济的巨变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实行农村改革,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农产品。

随后,中国逐步推行城市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放开了一些行业的价格和经营权。

这些改革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外贸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中国的出口额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同时,中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调整了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转变。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大力发展了工业,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4.城乡差距的缩小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城市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实现了更加均衡的发展。

二、社会的巨变1.教育的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的子女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使得中国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

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规模扩大,城市的设施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城市化的进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3.社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经济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首先,中国逐步取消了集体农业集体所有制,并引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其次,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工业的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行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政治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并逐步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

中国还实行了行政体制和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了政府机构和审批程序,提高了政府效率。

此外,中国还实行了法治建设,加强了法律的实施和司法的独立性,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这些政治改革措施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社会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实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了教育投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基本教育的质量。

中国还推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此外,中国还推进了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社会改革措施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政治体制得到了改革,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社会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中国继续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崛起,从世界经济的边缘跃升至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约10%,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增长国
家之一。

2. 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率从不到20%提高
到了58.5%。

现代城市新区、高科技园区等也在不断涌现。

3. 教育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教育资源逐渐向
内陆和农村地区倾斜,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9%以上,高等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4. 科技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领域成绩斐然。

现在不少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前列,如高铁、无人机、支付宝等。

5.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将开放的理念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国与其他国家展开了广泛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一、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做出了深刻的变革,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就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剖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领域的成就1. 经济增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政策大力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贸易往来。

3.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4. 城乡差距缩小:改革开放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政治领域的成就1.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 建立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社会领域的成就1. 四项现代化建设:加速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建设,提高社会生产力。

2. 教育、医疗改革: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

五、文化领域的成就1. 中华文化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全球的科技创新重要力量。

六、总结与展望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来看,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相信在我国的领导下,我国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本文将从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两个层面,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探讨。

一、经济方面的变革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放开生产力,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如农村承包责任制、集体企业改革、国企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外贸与外资的引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通过开放国门,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努力拓展市场,打破了封闭的经济体制,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3.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由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转变。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二、社会方面的变革1.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消费能力得到提升。

大量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

2.教育与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在教育和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与科技水平。

中国的科技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社会风气的转变改革开放使得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过去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而改革开放后,社会思想观念得到了彻底解放,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78到2012年 总结

1978到2012年 总结

1978到2012年总结1978年至201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

在这34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以下是对这段时期的详细总结:一、经济改革与发展:1.开放政策:自1978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外贸和对外合作。

特别是在1980年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往来,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2.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推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对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的限制,鼓励个体户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这一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3.国有企业改革:中国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也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经济增长:在这34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国内生产总值(GDP)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呈现。

从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社会变革与进步:1.教育改革:中国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扩大了教育机会和普及率,提高了教育质量。

特别是义务教育得到了广泛普及,人民素质不断提高。

2.城市化进程: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行业。

这导致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3.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4.科技创新:中国加强了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

在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政治与外交:1.政治体制改革: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治建设。

2.对外关系:中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多边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深化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同时,中国也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了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角色。

四、生态环境保护:在这34年的时间里,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等。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

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2011年再次超过10万亿元,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

财力的增加对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减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类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巨大转变。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

外汇储备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超过3万亿美元,2012年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上升了34.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12年的48.4%,乡村就业人员占比从76.3%下降51.6%。

2012年,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93.5%,2004年以来实现“九连增”,连续6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的水平2011年,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列第二、三、四位。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巨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它从197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一、经济领域的巨变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市场资源配置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这一变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别经济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并且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了巨大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再次,改革开放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经济、金融业等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二、社会领域的巨变除了经济领域,中国改革开放也在社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首先,教育水平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教育资源逐渐平等化,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明显改善。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这使得中国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吸引外资和科技进步,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1978年至2019年,中国的GDP从3642亿元增长到9904.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5%。

这种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取得了减贫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40,855亿美元。

中国的贸易规模和能力显著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

外国企业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或直接在中国设立工厂和生产基地,投资于中国市场。

1990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2.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FDI目的地国家。

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

外资的引入推动了中国产能的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

外资企业在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它们还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改善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实施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提供农业支持政策,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显著增长。

农田的灌溉设施得到了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

农业现代化的成就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

农村地区的路网、学校、卫生设施和社区服务得到了改善,农民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经济发展成就1.1 经济增长率持续提高•1978年到2021年,我国的GDP从3672亿元增长到101598.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5%。

•2010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

1.2 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71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26美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元增长到2020年的188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20年的34613元。

1.3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高铁网络规模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从2008年的5521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37708公里。

•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高达98.3%,移动网络也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

二、科技创新成就2.1 航天科技取得重大突破•2003年,成功发射载人飞船,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013年,我国成功着陆月球,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登陆月球的国家。

2.2 5G技术全面引领•2020年,我国率先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5G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在5G规模商用方面取得领先的国家。

•截至2020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70万个,用户规模超过2亿。

2.3 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蚂蚁金服、华为、百度等公司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

2.4 科技成果丰富多样•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突破,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水电站、核电站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三、社会事业成就3.1 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覆盖全国乡村,高等教育大幅扩展。

•大部分城市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毛入学率持续提高。

1978年至2012年中国取得的成就

1978年至2012年中国取得的成就

1978年至2012年中国取得的成就1978年至201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国在这段时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提升、社会改革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在这段时间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478亿元,而到2012年已经增长到了51.9万亿元,增长了35倍多。

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从世界第十位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城市人口比例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了2012年的52.6%。

二、科技进步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

例如,中国自主研制了神舟系列飞船,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中国还成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并建立了自己的导航系统。

此外,中国在高速铁路、核能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教育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投入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

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大幅增加。

中国的大学数量也大幅增加,从1978年的不到100所增长到了2012年的近3000所。

中国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上也逐渐获得了认可。

四、社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

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中国还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

中国的农村改革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五、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国际组织。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也大幅增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还大力吸引外资,建立了一大批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今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统计局报告《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全文如下: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

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巨变不仅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而且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首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经历了惊人的飞跃。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0亿元,而到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了99.1万亿元。

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数千万人从贫困中走出来,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现在中国有超过一个亿的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中国对世界的投资和贸易。

除此之外,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生产的货物和服务占据了全球市场,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的建设也使得国际贸易更加方便。

这些更快和更便利的交通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商业的面貌,而中国也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玩家。

2001年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中国在各个国际办公室和机构中打开了在全球地位和影响力的一扇大门。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国际贸易和政治中的影响力也相应增加,它成功的主持了2016年的G20国家峰会。

中国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会员之一,扮演着对全球和平稳定的关键角色。

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正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变革,它将继续影响着全球的政治和经济。

1978以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例子

1978以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例子

1978以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例子
自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快速而深刻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展示中国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1. 经济发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了贫困人口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积极变化。

2. 教育改革: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了重大的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通过扩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我国建立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大学逐渐在国际间获得了声誉。

3. 科技创新: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大力投资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这导致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例如,中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

此外,中国还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4. 文化复兴: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在推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此外,中国举办了多次重要的文化活动和国际交流,促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播和了解。

这些例子只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冰山一角,展示了我国在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变革。

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将继续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文章标题:深入探索: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回顾,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经济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从原来的封闭经济体系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的经济总量从几十年前的较低水平一直增长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不仅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投资,也推动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合作关系。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约15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000万亿元,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二、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城乡差距逐步减小,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国家实施的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我个人认为,这些成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体现,是领导下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变革,它在中国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国际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市场经济改革,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企业的自主权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

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逐渐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2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00美元。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村改革使农民从集体经济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得到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同时,改革开放还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自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改革开放还加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立,推动了区域合作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了众多的历史成就。

经济上,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1981年甚至出现了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的局面,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但随着经济实力提高,融资方式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大幅提高,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42.4%和18.0%。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发展,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取得质的飞跃的35年,是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的35年,也是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体系并形成比较优势的35年。
能源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逐渐成为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能源生产能力也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2012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3.2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5.0%。同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5.6%,与能源生产增速的差距不大,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以上。能源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12年的10.3%。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2000年,东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比1985年上升了8.3个百分点,西部仅上升0.4个百分点,中部和东北则分别下降4.2和4.5个百分点。新世纪以来,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近年来,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12年,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5%、24.1%和11.1%,分别比2000年提高6.0、5.0和2.7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启动,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2012年,原煤产量达到36.5亿吨,比1978年增长4.9倍;粗钢7.2亿吨,增长21.8倍;水泥22.1亿吨,增长32.9倍;汽车1928万辆,增长128.3倍;家用电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加到2012年的842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1.3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2012年产量分别达到11.8亿台和3.5亿台。35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17.6%。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迅速成长起来。2013年大陆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达89家(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78家,总数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带动下,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978年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国家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1407亿元,1979—2012年年均实际增长10.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实际增长9.5%,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实际增长10.5%。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2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8%;房地产业由80亿元增加到29006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1.3%。近年来,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1987年达到1112元,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至10542元,2007年突破2万元至20169元,2010年再次突破3万元大关至30015元,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难能可贵。
二、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35年,是经济结构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不断调整的35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35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5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分别增长4.6%、11.3%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12年的10.1∶45.3∶44.6。与1978年相比,2012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20.7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近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元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7年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2011年再次超过10万亿元,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17254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财力的增加对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减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类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上升了34.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586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减少435万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12年的48.4%,乡村就业人员占比从76.3%下降51.6%。
交通运输设施日益完善。35年来,我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各项产业的发展。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88.8%,居世界第二位;公路里程424万公里,增长3.8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328万公里,增长21.0倍;输油(气)管道里程9万公里,增长9.9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66.5亿吨,增长32.5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一些现代化交通运输设施从无到有,增长迅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尚无高速公路,2012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生产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超过3万亿美元,2012年达到33116亿美元,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