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汇总(知识清单)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一小。
近视眼镜是一凹透镜,老花镜是一凸透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二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3、显微镜由上到下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分构成。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可分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玻片标本制作步骤:滴、撕、展、盖、染、吸。
6、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结构。
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8、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09、第一个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丹010、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进行。
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植物的气孔部分进出。
11、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太阳虫、眼虫、变形虫等。
12、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有线虫、衣藻、钟形虫、草履虫等。
13、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有_±肠杆菌、病毒等。
14、制作水中微生物的玻片时需要加入脱脂棉纤维来控制微生物运动。
15、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围绕一地轴自转,自转轨道的形状是一圆形,对人类的影响是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对人类的影响是四季变化。
3、地球的年龄是40多亿岁,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一地核、地幔、地壳,可以制作哪那三种模型地球自转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结构模型04、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是一纬线,与赤道垂直的是里线5、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仪模拟地球,手电筒模拟太阳:模拟谁先迎来黎明时,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
6、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共同点是地球是球体。
7、圭表在正午时候使用,夏季太阳高度最高(远日点),冬季太阳高度最低(近日点),夏季影子长,冬季影子短。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doc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单元一:《工具和机械》要求: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第一课使用工具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使用方法和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同。
例如,螺丝刀用来拧螺丝钉时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而用来撬罐头盖时则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光的能量,在光照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也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转化为热能。
2.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这一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地球同时还以自身轴为中心自西向东旋转,这一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3. 星座:星座是天空中固定的星群,有时被用来表示特定的形状或者人物。
人们通过观察星座来辨认方向和观测天象。
4. 岩石的种类:岩石主要分为三种: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物质沉积而成的岩石,如砂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原岩发生了改变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5. 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动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生理、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求生存和繁衍后代。
6. 磁性:磁性是指物体对磁场的相互作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等具有磁性的物体。
7.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等。
8.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
9. 电的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金属等特定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传导电流。
非金属物质一般具有较差的导电性。
10. 水的三态变化:水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温度低于0℃时,水会转变为固态,即冰;当水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水为液态;当水温度达到100℃时,水变为气态,即水蒸气。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1. 物质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构成的。
2. 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3.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形状和状态等。
3.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燃烧、与酸碱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变化1. 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的化学成分并未发生变化。
3.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其化学成分也同时发生了改变。
四、物质的运动1.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2. 固体的分子运动较小,而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则较为活跃。
3. 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的分子运动加快。
五、物质的凝固和熔化1. 物质的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物质的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 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固体和液体相互转变的温度点。
六、纯净水和杂质溶液1. 纯净水是指没有任何杂质的水。
2. 杂质溶液是指在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的水溶液。
3. 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将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七、食盐和糖的分离1. 食盐和糖可以通过溶解和结晶分离。
2. 溶解是指将固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3. 结晶是指在溶液中溶质重新结晶成固体形态。
八、常见酸和碱的性质1. 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2. 酸有酸味和腐蚀性,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 碱有苦味和腐蚀性,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九、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2. 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
3. 酸碱中和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酸雨的中和处理等。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教科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单元工具与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8.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9.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0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1.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12.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14.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15.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16.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的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填空题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结构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所以又叫简单机械。
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钉子)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也可以这么理解: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省力;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杠杆费力;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尺上有个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是,左边阻力乘以(阻力臂)等于右边动力乘以(动力臂)。
3.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钢丝钳、开瓶器等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面包夹、鱼竿等是(费力)杠杆;如:跷跷板、天平杆秤、订书器等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使用(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面包夹、理发剪等)。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相当于(支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称重物处相当于(阻力点))。
开瓶器、面包夹、镊子它们这些杠杆的支点不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相当于(支点),手握物体处相当于(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相当于(用力点)。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单元一:微观世界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组成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2、显微镜下的世界: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细小的物体,例如细菌、细胞和分子。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1000倍左右,而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超过100万倍。
3、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4、原子和分子的模型:模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
例如,球棒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的结构,而比例模型则可以用来表示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二、单元二:地球探索1、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部分,包括岩石、土壤和海洋。
2、地球的年龄:地球的年龄可以通过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来推算,大约是45亿年。
3、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地幔上移动,形成山脉、峡谷和海沟等地形。
4、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的电流产生的。
地核中的金属流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电流,从而形成地球的磁场。
三、单元三:生物研究1、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学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多种形式和种类。
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3、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每个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繁殖和死亡。
4、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例如,沙漠中的骆驼可以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生存,而北极熊的厚毛皮可以抵御寒冷的环境。
四、单元四:宇宙探索1、天体的分类:天体可以根据其类型和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和黑洞等。
2、天体的距离和运动:天体的距离可以用光年来测量,而天体的运动则可以通过它们的相对位置和速度来观察和研究。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非常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能够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能够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别同的工具有别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环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劲;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别省力也别费劲。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别同的办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办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劲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劲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
有点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劲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躯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算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讲:“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具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个地方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隐秘1.像水龙头如此,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劲。
3.轮轴能够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一、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的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3.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4.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会发生转移或转化。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性质。
2.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3.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和功能。
4.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
三、力的作用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改变其状态。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4.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四、能量的转化1.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可以分为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等。
3. 能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4. 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成立,即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五、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2.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环境。
3.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结构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岩石组成。
4. 外核和内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的。
七、太阳系1.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 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八颗,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列。
4. 太阳系中的行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八、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科技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5.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8.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撕、滴、展、盖、染、吸。
9.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10.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发现血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单。
11.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2.微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1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草履虫、线虫等为单细胞生物。
15.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16.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目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3.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24小时(一天)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1. 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
- 物质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其他因素来改变其状态。
- 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推动力,具有多种形式,包括热能、光能、电能等。
-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机械能、化学能等。
2. 植物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能、水分、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的参与。
- 植物的发育包括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和分枝、叶的扩展等过程。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 动物生存与繁殖- 动物需要获得适合的食物和水分来维持生命活动。
- 各种器官和系统协同工作,使动物能够呼吸、消化、排泄、运动等。
- 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所不同,包括卵生、胎生等。
- 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动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生态平衡。
4.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森林砍伐、捕捞过度、生态环境破坏等。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责任,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观察、假设等方法来了解自然规律和揭示科学问题的过程。
- 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准确的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 科学探究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情况下,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以上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单元一:《工具和机械》★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翼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存、明白和掌握,希翼同学们自觉低明白性背诵,按时完成。
第一课使用工具1.别同的工具有别同的(用途),别同的工具有别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非常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环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要紧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劲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隐秘1.轮轴:像水龙头如此,(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劲)。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隐秘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劲。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别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办法:(1)分不用刀柄粗细别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第六课滑轮组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举例:大桥的引桥、(螺丝钉螺纹)、楼梯、斧刃、(盘山公路)…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第八课自行车的简单机械1.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斜面):螺丝钉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横梁的长短)、(横梁的宽度)、(横梁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的。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使其(更加牢固)。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4、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肋骨、(足弓)、乌龟壳、蛋壳、贝壳。
第五课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的斜杠,起着(推或拉)的作用,从而不易变形。
2、框架结构中,斜杠使长方形的框架变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使框架更牢固。
第六课建高塔1、框架结构的铁塔不容易倒塌的原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能有效减小风的阻力)。
2、塑料瓶(倒放)容易倾倒,是因为(上大下小);塑料瓶(正放)不容易倒,是因为(上小下大);如果(在塑料瓶内装一些水),塑料瓶就更不容易倾倒,是因为(上轻下重)。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现在大跨度拱桥的特点:拱一般在桥面的(上方)。
这样的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桥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铁桥)、(混凝土桥)等;根据形状结构分,有(桥梁)、(拱桥)、(钢索桥)等。
3、钢索桥的桥塔建那么高是为了(减少钢缆的拉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评价一座桥好坏的主要指标有:是否(坚固)、是否(节省材料)、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第二课电磁铁1、(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场);切断电流,(磁场)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
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
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第六课电能和能量1、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2、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动能)。
发电机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第八课能量与太阳1、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分区域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珙桐):贵州、四川、云南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1、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1、(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脊椎动物鸟类(身体上长羽毛)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爬行类肚皮(贴地爬行)扬子鳄、乌龟、蛇、壁虎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身体分(头、胸、腹),有(三)对足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第六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1、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仙人掌将叶退化成尖刺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香蕉长着又宽又长的叶子是为了(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温度。
2、猫的爪长有厚厚的肉垫是为了(减少行走时发出的声音)鸟的爪长成钩状是为了(便于抓住树干和捕食),鸭的蹼脚是为了(便于游泳时划水),苍耳的钩刺是为了(便于钩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莲子的外壳是为了(便于在水中漂流)在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是为了(便于随风飘散传播种子)。
第七课谁选择了他们1、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地球从出现简单生命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
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水稻)和(稗子)杂交形成杂交水稻;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