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综述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再如:
购—悬赏 履—鞋子 冠—帽子 叟—老头 子 豕—猪
辛—辣 甘—甜 兵—武器 师—军队 卒—士兵
(二)新词的增加:新词的增加比旧词的
消亡速度要快得多,数量要大得多。以文
字形式而论,据统计,甲骨文时期用以表 达衣食住的字只有15个,金文时已增加到71 个,说文时期增加到297个,几乎等于甲骨 文时的20倍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的不断发展,新词总是在不断产生。但新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词义相同
现代词汇从古代词汇中继承了不少基本词和一般 词,这主要属基本词汇部分。如:
人 手 心 日 月 星 山 水 风 云 雷 电 冰 霜 天 地 泉 鸡 雪 冷 高 嫁 娶 湿 泪 稻 饮食 侵略 桥梁 边境 广大 驰骋 天下 国
家
天文 地理 道德 人民 蟋蟀 女郎 规则 布 帛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 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处的“抢” 皆“碰、撞”之义。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 或泛指“食”、“折琼枝以为羞兮”(《离 骚》),“羞”,即食品之意;“可羞于王公” (《左传·隐公元年》),即“可进献给王公作 美味”之意。这个意思现在写作“馐”。而“羞” 却指害羞,不好意思。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 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 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 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 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给:古常用义为供给。《战国策·齐策》:“孟 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今常用义为给予。
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1)古义轻今义重 诛:《说文•言部》:“诛,责也。”成语“口 诛笔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 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恨:古义指遗憾。“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古义重今义轻 怨:古义指痛恨。“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 髓。”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吾闻汉购吾头 千金,邑万户。”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谣言”指民间的歌谣谚语。 “下流”在古代指地位或处境低下。 “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 “爪牙”在古代指得力助手。 “谤”古指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货财”。 4.从成语中考察 成语“揭竿而起”、“走马观花”。“举世无 双”、 “赴汤蹈火”,等等。
2.词义范围的扩大 词义扩大以后,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焚,烧田也。” 響,回声。 色,脸色。 江、河,古代为长江、黄河的专名。 皮,古指兽皮,带毛的。 醒,由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病古重病曰病。 粮:原指干粮。 涉,原指淌水过河。 匠,“木工也”。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 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 近等)。
赂,古指用财物送人,又指赠送的财物,中性词。 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 锻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中性。 后指吉 祥,为褒义。 侵:古义指不宣而战,无正义非正义之分。《左 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轻曰 袭。”后指非正义的侵略、侵犯。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古汉语》第三章第二讲古今词义的异同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10时3分10秒
1
讲第 三 章 第 二
第二讲 古今语义的异同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语言系统的
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最敏感,变化最大,而词义的演变又是词 汇发展变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阅读 古文来讲,古今词义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 更大的障碍。虽然是同一个词,但它的古 义和今义已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了。 如“走”,今义是“步行”,而古义却是 “奔跑”,《韩非子·五蠹》:“免走触 株,折颈而死。”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10时3分10秒
17
3、行李
现代义是指出行者所携带的包裹或箱子等,
指物而不指人;古代义指的是“使者”、 “信使”,指人而不指物,古今义差异颇 大。《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左传·襄公八年》:“君有 楚命,亦不使一个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 于楚。”(君王听到楚国讨伐的命令,也 不派一名使者告诉寡君,却立刻屈服于楚 国。)《陶渊明集·赠长沙公》:“山川阻 远,行李时通。” 另外,当“使者”讲的 “行李”,又写作“行理”。如《左传·昭 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10时3分10秒
3
古今词义的演变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 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另外,要注 意古今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 概念。如相对于先秦来说,汉魏六朝是今, 但如果相对于唐宋来说,它就是古了。总 之,对于古今词义的理解;我们应抱着历 史发展的观点,不要把上下几千年的词放 在同一层面上来理解,更不要以今律古, 本末倒置。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10时3分10秒
12
又如:勤,今义指勤俭、勤快,与“惰”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异同指的是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可能有所异同。
基本情况可以总结如下:
1. 词义保留: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保持一致。
例如,“花”一词,在古代和现代都有表示植物花朵的意思。
2. 词义发展: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经历了发展或扩展。
例如,“行”一词,在古代有“行走”之意,而在现代还有表示“事物是否符合规定”的意义,如“合法合规”。
3. 词义淡化或消失:部分词在古代的使用中有特定的词义,但在现代的使用中词义已经淡化或消失。
例如,“满江红”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一种指甲上紫红色的杂纹,而在现代已经失去了这个特定的词义。
4. 词义新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部分词在现代出现了新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例如,“网络”一词在古代指的是渔网或捕鸟网,而在现代则指代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语境中,一个词的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或者存在多个词义。
对于某些古代词义在现代已经不常见的情况,可能需要依靠文
献或者辞书的说明才能准确理解。
古代汉语常识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涕:古義指眼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入哭, 甚哀,多涕。”上古鼻涕用“泗、洟”來表示。《詩 經·陳風·澤陂》:“涕泗滂沱。”毛傳:“自目曰涕, 自鼻曰泗。”後來由眼淚變爲鼻涕。上古漢語中一般 不用“淚”,漢代才有“淚”。王褒《僮約》:“目 淚下落,鼻涕長一尺。”於是淚、涕分工,涕主要表 示鼻涕。但漢以後仍有用“涕”表示眼淚者,如《出 師表》:“臨表涕零。”
搶:《戰國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頭搶地耳。”《莊子·逍遙遊》: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兩處的“搶”皆 “碰、撞”之義。
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時攜帶的東 西,指物不指人。
•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 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词义范围的差异 ①词义范围的扩大。 ②词义范围的缩小。 ③词义范围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①词义褒贬的差异。 ②词义轻重的差异。
①词义范围的扩大。
詞義從古義過渡到今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 圍隨之擴大,使古義成爲今義外延的一個組成 部分,稱爲詞義範圍擴大。
菜:古義專指蔬菜。 《说文》:”菜,草之可食 者。”到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到吳 敬梓《儒林外史》時,菜已經由專指蔬菜而兼 指肉、蛋等副食。
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葷:古義指蔥蒜等有辛辣刺激氣味的蔬菜。 《說文·艸部》:“葷,辛菜也。” 後指魚肉 等肉類食品,《舊唐書·王維傳》:“居常蔬 食,不茹葷血。”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词义不变。
如⼭、⽔、雪、母、弟、⼼、⽿等。
2)古⽤今废词。
古代曾经使⽤⽽现代不⽤的旧词。
如“觥”等。
3)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的是相同的字,⽽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
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洁⾝,以⽰虔诚。
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
4)⼤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的历史事物的消亡⽽消亡。
如“喽腊”的“喽”,是古代楚地祭祀饮⾷神的节⽇,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了。
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消逝。
如“祲”。
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
如“倡优”现在⽤ “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
⼀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了。
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
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中间洼下的地⽅。
古今相⽐,“池”的意义⼀增⼀减。
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如“售”,古义侧重⾏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为的本⾝,是卖。
“再”,古义是侧重⾏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次。
今义侧重于⾏为的重复,是“⼜”。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彩不同。
⼀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了变化。
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
“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
还有⼀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了变化。
如“谣⾔”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
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如“布”古指⿇布、葛布。
今指棉布。
“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古今词义的异同
“爪牙”、“吹嘘”、“复辟”
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
1、从字形上分析
醒
《秦淮健儿传》: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 之。”
正确:“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
2、从语境分析
《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
“鸿胪寺” “白马寺”
(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 穷。” 《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 恨。”
“口诛笔伐”、“天诛地灭”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 入于骨髓。” 《汉书·苏武传》:“闻汉 天子甚怨卫律。”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 千金,邑万户。”
《左传·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 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小结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的变化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缩小
“臭”、“肥”、“恶”、“好”、“子”
《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 道。”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 杖荷蓧。”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表甚 长,而酒酸不售。”
《左传·蹇叔哭师》:“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汉书·萧何传》:“汉王怒,欲谋攻 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 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 乎?’”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 有片金。”
古今词义的异同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 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 “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 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 (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 《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 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 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 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1、 旧词的死亡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 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 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 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 “倡优”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 如《鸿门宴》:“以头抢地耳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 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 指江河。等等。
3、 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 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 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 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 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 生了转换。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 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 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 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 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 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 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 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2、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 ①怨:古義指痛恨。《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父兄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史記·袁 盎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史記·秦本紀》:“繆公怨此三人,痛入骨 髓。”後指埋怨,《陌上桑》:“來歸相怨 怒,但坐觀羅敷。” ②購: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說文·貝 部》:“購,以財有所求也。”《史記·項羽 本紀》:“吾聞漢購吾頭千金,邑萬戶。” 今義指一般的購買。《清史稿·兵志》:“請 令兩廣督臣續購大小洋炮。”
(三)詞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 ①誅:古義爲責備。從誅的字形可以分析出來。 《說文·言部》:“誅,責也。”今成語有 “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 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後來詞義變重,成爲“殺”的意思。 ②恨:古義指遺憾。《史記·淮陰侯列傳》: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義指 痛恨,詞義程度明顯加重。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篇下》“察笃隐”条)
《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唐·司马贞索隐:“恫,痛也。恐,惧也。”司马 贞释“恫”为“痛”,误。“恫”与“恐”并列连 文,必与“恐”同义。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 三》“恫恐”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 《说文》:“粪,弃除也。”段注:“古 谓弃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 之别也。”
2、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例如: 爱,古今都有爱护、喜爱的意思: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爱护)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喜爱) 古代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 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 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古今词义异同举例
朕——古代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可用,如《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是屈原的自称。
《尔雅·释诂下》:“朕,我也。
”郭璞注:“古者贵贱皆自称朕。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称帝后,把“朕”定为“至尊之称”,以后历代相袭,只有皇帝才能 称“朕”。
币——上古指礼物。
先秦外交官所带礼物有“玉、马、皮、圭、璧、帛”六种,称为“六币”,又特指用来送人的丝织品(即“帛”)。
“币”在汉代产生“货币”义,一直沿用至今。
走——古义为“跑”。
《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成语“走马观花”之“走”即此义。
“走狗”原指跑得快的猎狗。
“走”之今义指步行。
斃——上古是“向前倒下”之义。
《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斃于车中”即“向前倒在车中”。
一个人因疲劳过度或受重伤而趴倒在地,永远不起来,就是死了。
汉代“斃”有“死亡”之义,一直沿用至今。
兵——上古指兵器。
《说文》:“兵,械也。
”成语“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和现代“兵工厂”中的“兵”,均表武器。
现代一般指士兵、战士,即拿武器的人。
党——“党”是周代居民组织的单位,五百家为党。
《周 礼· 地 官· 大司徒》:“五族为党。
”郑玄注:“族,百家;党,五百家。
”后来指由于某种利益而组成的集团,含贬义,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皆栾氏之党也。
”现代是“政党”之义。
池——上古一般指护城河。
《说文》:“隍,城池也。
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中有水,因而发展出“池塘”义,此义为现代常用义。
愤——上古是憋闷的意思。
《说文》:“愤,懑也。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从汉代起,“愤”产生了“因不满而情绪激动”即忿怒之义,《字汇》:“愤,怒也。
”此义为现代常用义。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汇编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 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
(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异义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抢”是“撞”的意思。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即是此义。
现代是“抢劫”之义。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今义:丝织品。
《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
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左传·隐公元年》:“可羞于王公” ,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
通论古今词义的异同
通论古今词义的异同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概说(一)古汉语基础课中的字与词词是用字来记录的。
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个复句由十一个字记录,也就由十一个词组成;“朝令夕改”四个词构成了一个短语,也就有四个字来记录。
也就是说,在一般和多数的情况下,字和词在单位上是统一的。
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他们所说的“词”,专指虚词。
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字和词常常是指同一个概念。
(二)古今词义确指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词义的变化更为显著。
严格说来,“古今词义”这个概念,应当指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先秦对汉代来说是古,汉代可以称今;先秦两汉对唐代来说是古,唐代可以称今;汉唐对清来说是古,清代相对来说是今;清代对现代说来是古,现代自然是今。
词义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因而也都需要辨异。
不过,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这个概念比较笼统,指的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不再计较它内部的小段分歧。
文言文是以先秦书面语为主,所以,谈到差异,一般多从先秦说起。
(三)古今词义差异类型由于语言的发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在理论上必须认识到,在认识上必须会辨别。
不过,在古汉语基础课里,我们还是着重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辨异,而不过多去研究词义变化的内在规律。
说古今词义有差异,一般是指它们有不同的义项。
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两种,一是同一个字古今表达的意义之间意义仍然有联系,例如: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庚。
”(《许行》)这里的“害”当“妨害”讲,现代汉语里“害”都当“危害”“伤害”讲。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这里的“居”当“占据(一个地位)”讲,而在现代汉语中,“居”的常用义是“住”。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小,如今扩大为较大的范
围。
例如,“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还包括肉类、蛋类等食品。
2.词义的缩小: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大,如今缩小为较小的范
围。
例如,“臭”在古代指一切气味,现在仅指臭味。
3.词义的转移:古代某些词义与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涕”古代指眼泪,而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爪牙”古代指武臣或得力助手,现在一般用于贬义,指坏人的帮凶。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义扩大: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现代的“河”可以指任
何河流。
2.词义缩小:古代的“河”也可以指大的水沟或小溪,而现代的
“河”仅指河流。
3.词义转移:“妻”在古代是“男子的配偶”,而现代通常用于
指“妻子的配偶”。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在古代是褒义词,表示得力助手或武
臣,而现代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坏人的帮凶。
以上是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和举例说明,希望能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 词汇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新词新语在数量 上的扩大和增多(词汇学),另一方面还表 现在词义的演变,即旧词产生新义上(语义 学)。 •一词多义 •同音词 •同义词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二)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类型与方式有三 种类型:(就某一义项来说的) 1、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方式:〈1〉词 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 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3、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
“汤” 涕 闻 “脚” 《说文》:“脚,胫也。”《庄子· 徐无鬼》:“乳 间股脚。”“股脚”即大腿和小腿。中古以后,“脚”开 始指踝骨以下的部分,并在口语中逐渐替代了“足”, “坟”,本义是指大土堆,后来引申出两个意思,一是指河 堤,如《楚辞· 九章· 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 《诗 经· 周南· 汝坟》:“遵彼汝坟。” 二是指在墓上堆土,如 《礼记· 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坟。”又《史记· 文帝 纪》:“不治坟,欲为省。”本来堆土只是作为一种标记, 后来成为惯例,“坟”就发展出“坟墓”的意思。《说 文》:“坟,墓也。”
(三)词义发展的历史性与地区性 (四)辨析古今词义异同时应该注意的几个 问题
词义的变化与词汇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汉语的词汇发展变化
〈一〉旧词消亡。 如:古代表示窗户的词的两个:“向” ,“牖” ,现 代则只用“窗”. 耒耜 皇宫有关的词 方言词汇(农业词汇)民俗
〈二〉新词产生: 甲骨文中有“春”“秋”两个词,“春”是 耕田、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 商代可能只有两季。周以后始分四季。 周代:“豝”(牝豕)、“豭”(牡豕)、“豵”(生六月 豚)、“豕-开”(三岁豕) “猪”(豕而三毛丛居 者)、“豚”(豕子)、“豥”(豕四蹄皆白者)、 “豨”(豕走貌)、“豷”(豕喘息) 《说文解字》, 从“豕”的字有22个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即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 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 之处。由于古今义有联系,有相同的方面, 我们往往忽略了不同的方面。因此这部分 词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 城:城墙→→城市 • 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
• 讨论:这三种词在阅读理解古籍时各有怎 样的影响?
1 词义范围的差异
病 访 (1) 词义的扩大 : 古代词义范围小,现代词义范围大 例如: “江”与“河” “皮”:古: 今:表面 “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
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肉类、蛋 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 菜。说文:䓍之可食者。 混沌乾坤一口包,也无皮血也无毛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基本词汇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 “豆”:古代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豆”指一种 植物 “绸” :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九歌· 湘君》:“薜(bi4)荔拍(附着)兮惠绸。”王逸 注:“绸,缚束也。”未雨绸缪 “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 。 《楚辞· 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 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 招君也。” 上述词可能是假借义取代了本义,也可能其中的联系我们没 有研究出来,现在只能说它们是同音同形词
4 词义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庙” 癌
练习
严重 《史记•游侠列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 用。” “尊重、敬重” 今义 “重大、紧急” 。 行李 《左传》“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 寡君”——你(郑国君主)接受到楚讨伐我 的命令,亦不派一个使节来告诉我(晋国君 主)。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铺盖行囊。
臭——气味。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宫 脚 小腿;互抱超马脚不得行。〈班超 谤(议论) 诛 古:责备 今:杀戮 •
• 饥 饿 • 疾 病
• 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今词义继 承发展的一面,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掌握和 理解现代汉语的词语的意义,并自觉利用 我们熟知的现代汉语的词来掌握古汉语的 词汇。需要强调指出,事实上,古汉语里 的许多词,我们看起来很陌生,很困难, 这往往就反映了我们对现代汉语的词语并 没有真正理解,或习焉不察。在学习古汉 语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自觉地做到联系古 今,比较分析,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⑵古汉语里的贬义词到现代汉语里变为褒义 词: 【锻炼】〈古〉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 〈今〉使身体强壮,使思想提高。
⑶古代汉语里的中性词到现代汉语里变为贬 义词: 【谤】〈古〉背后批评议论。 〈今〉诽谤,毁谤。背后无中生有地说别人 的坏话 鸡鸣狗盗 ⑷古代汉语里的中性词到现代汉语里变为褒 义词: 祥:古指预兆征兆,今指好的征兆。
三 词义变化的历史性与地区性
所谓词义变化的历史性,主要指古与今是相 对而言的 例如“币”在先秦指一种丝织品,汉代产生 了“货币” 这一意思 既至秦,持千金之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荆柯刺秦王》)
所谓词义变化的地区性,是指古今词义的变 化在不同的方言里表现是不一致的。古代 “镬”和“鼎” 广州话称“锅”为 “镬”,厦门话、福州话称“锅”为“鼎” 箸 斗(两个繁体)
(3) 词义的转移 具体地说,一个词在产生了新义以后,旧义 就不存在了,而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 联系,所以不能看作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暂” :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 汉代以后表示不久、短暂的意思,到了现 代汉语里,“暂”表示暂时。
• 暂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古今义有联系,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 移。 上古:突然 中古:短暂 中古以后:暂时 《广雅· 释诂》“暂,猝也”这是暂的本义。《说文》“默,犬暂逐人也 (犬不吠突然向人扑去)”。“突,犬从穴中暂出也(狗不吠突然向 人扑去)《左传· 僖公33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暂,突然) 庾信《镜赋》 “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暂,短暂) 王勃《滕王阁序》“宇文新州之懿范,幨帏暂驻。”(复姓宇文的新州 刺史美好榜样,他乘坐的车子短时间的停留。 这里的“暂时的”不仅与“突然”一下字有明显的区别,与“短时的” 也不同,“暂时的”是对将来而言,“短时的”只是表示时间短暂, 并不包含将来要做的意思。
;老僧带你西天去,免在人间受一刀
睡
(2) 词义的缩小 “宫” “瓦”(弄瓦) 《 诗经· 小雅· 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 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ti4,载弄之瓦。” 我的夫人有了身孕,请你看看,弄璋乎,弄瓦乎?” 璋也要弄,瓦也要弄。” “弄獐宰相” 李林甫 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来还弄 瓦,令正莫非一瓦窑?”
理:治玉→治理 官:官府→官员 替:废弃、衰微→代替玺:印章→皇帝的印 章
• 词义的转移往往与词义的扩大或缩小有联 系,因为词义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并不 是凭空跳过去的,而是经历了引申的过程。
2 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的褒贬意义的变化
(1) 古汉语里的褒义词到现代汉语中变为贬义 词: 【复辟】〈古〉恢复君位。辟:君主。 〈今〉泛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 制度或地位。 【爪牙】〈古〉得力帮手。 〈今〉走狗,帮凶。
• 神马 浮云 冏 杯具 蜗居 被xx x二代 xx体 小黄人 大黄鸭 • 粉丝 微信 大伽
• 〈三〉词义的发展变化。
• 严格说来,人们对社会、自然的认识不断 深化,所有的词义古今都有差异,又如古今 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一些词的内涵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例如 “人” “坐”
我们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只是词汇演变中的 一种情况。我们讲的词义异同,是指同一 个词,它所指的意义古代和现在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的地方。
古今词义的异同
• 语言,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 斯大林:“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 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工业和农业 的不断发展,商业和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就要求语言用工 作需要的新的词和新的语言来充实它的词 素。语言也就直接反映了这种需要,用新 的词充实自己的词汇……”。 • 东干语
3 词义轻重的变化
(1)古义轻,今义重的例子: 【诛】〈古〉责备。 〈今〉杀掉。 ⑵古义重,今义轻的例子: 【感激】〈古〉激奋。 〈今〉感谢。
• 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以后,应该说词 义范围一般也发生变化,例如“复辟”, 词义扩大了;“锻炼”,词义范围发生了 转移。 • 下流
3 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
《礼记》中说:“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 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 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 春秋战国时宋有公子围龟、楚有斗韦龟、汉有京兆尹陈龟、 幽州刺史朱龟、曹魏有典农刘龟、唐宗室有楚王灵龟、嗣 曹王龟年、大臣有崔从龟、王龟、刘崇龟、李权龟、庶僚 有乐朋龟、薛元龟、协律有李龟年、进士有张仁龟、处士 有陆龟蒙、道士有解元龟、白居易叫他侄子做龟儿、字文 籍字夏龟、张志和本名龟龄、陆游叫龟堂病叟、又做“龟 堂”、又以龟壳做帽子,又有张龟寿、日本有龟井昭阳、 有龟井南冥、有龟谷省轩、有龟田莺谷、有龟田鹏斋、有 龟田绞濑…
古汉语里一些词的词义基本上没有变化,但词义的 使用范围有了变化。这主要是指古代的一些词, 到现代汉语里不能单独使用,而成为构词成分, 即语素
例如“济” ,在古代单独使用,主要有三个义项:〈1〉渡 河。《左传· 文3》:“秦伯伐晋,济河焚舟。”〈2〉成 功。《左传· 僖22》:“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 济。”《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夫济大事必以人为 本。”〈3〉帮助。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成寺升公清 风亭》:“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济”的这三个意义在现汉中作为语素存在于成语或复合词中, 如“同舟共济”(渡河),“济事”(成事,如“人少了 不济事。”),“救济”、“杀富济贫”(帮助),等等。
“金 ”:所有金属的总称 . 《说文》:“银,白金。”“铜,赤 金。”“铁,黑金。”等等。汉代以后, “金”专指黄金。 “亲戚”在古代指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员以及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亲 《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虽欲 孝,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