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楼梦》
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4fa8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6.png)
写作手法
草蛇灰线法
又称伏笔法,指在文中不对人物 或情节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 暗示、铺垫、呼应等方法,使人 物或情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倒叙法
通过倒叙的方式,将重要的情节 或结局提前呈现给读者,以增加
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梦幻与现实交织
作者将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 使读者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发生 的事情,哪些是主人公的梦境。
作品概述
01
02
03
主题思想
揭示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 性的复杂性;探讨家族、 爱情、友情等主题。
主要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等;他们各自代表了封建 社会的不同阶层和价值观 。
故事情节
以贾宝玉为中心,讲述了 他与众多女子的感情纠葛 ,以及家族内部的勾心斗 角。
02
人物分析
主要人物介绍
贾宝玉
贵族家庭的子弟,个性叛 逆,情感复杂,对林黛玉 有着深深的感情。
故事情节梗概包括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以及一些重要的情节,如宝黛共读西厢记、宝钗扑蝶、湘云 醉眠、晴雯撕扇等。
情节特点
情节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百态:通过描绘四大家族的兴衰和 女性人物的人生百态,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各种现象和百态人生。
悲剧色彩: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 人物命运悲惨,爱情婚姻悲剧不断上演 。
宝钗扑蝶
这个情节展现了宝钗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宝钗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个情节也反映了宝钗不同于其他女性 人物的特点。
湘云醉眠
这个情节展现了湘云豪放不羁、率真可爱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了湘 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这个情节也反映了湘云不同于其他女 性人物的特点。
04
《红楼梦》名著导读
![《红楼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b3886b3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6.png)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 政 (贾母)(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薛宝钗)史源自贾探春湘云 贾 敏(林如海)--林黛玉
林黛玉:《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 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 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 贾母的亲外孙女。
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 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 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贾宝玉:号怡红公子,出生时口含一块玉, 是贾府的宝贝,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 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 有的纯纯之爱。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 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 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 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 骨莹润,举止娴雅。她恪守封建妇德,城 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 赞。她挂有一把錾有芳龄永继”的金锁, 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 的方可配”,在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 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 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的性 命”,这是说王熙凤的。请简述能体现这 两句的一则故事。
答案示例:王熙凤在宁国府主持秦可 卿丧事时,为贪人钱财,显示自已的权势 本事,买通官府,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 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 两银子。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 情而死。贾府被抄之时,这件事也东窗事 发,成了王熙凤的一大罪状。
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 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 个简明“人物表”。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名著导读红楼梦
![名著导读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c473fa7ecf84b9d528ea7aa5.png)
• 第8回:探微恙互看金玉(比通灵) •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 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 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 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 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 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 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 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 第97回:焚稿断痴情 •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 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 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 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 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 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 进火中。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 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 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薛宝钗的故事
• 第27回:宝钗扑蝶 • 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 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 疑,便抽身回去。她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 团扇,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 翠亭。她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 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她装出一付 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 往那里藏!”结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 了她们的谈话。
• 第13回:协理宁国府 • 秦可卿死后,尤氏病卧在床,贾珍请 凤姐协理丧事。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 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 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 后以身作则,奖勤罚懒,众人兢兢业业, 不敢偷懒。荣宁二府的各种事务应酬虽然 繁多,却被凤姐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 上下的一致赞誉。(过程?)
• 第119、120回:宝玉出家。 • 贾政从任上写信回家,要宝玉和贾兰 (李纨之子)在今年秋闺赴考。赴考前, 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 潇湘馆,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宝玉应考 后,趁机独自出走了。多少天后,大雪封 江,贾政官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 见做了和尚的宝玉。宝玉拜别父亲后和一 僧一道飘然而去。
名著导读《红楼梦》
![名著导读《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0b0b5a276edb6f1aff001f6b.png)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 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 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 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 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 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 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 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 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5
谁都一满 解云把纸 其作辛荒 中者酸唐 味痴泪言 ?,。,
题 石 头 记
16 16
二、红楼梦内容概要及主要人物介绍
17
• 《红楼梦》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 全书的主线。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 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 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 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24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 怀闺秀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 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开头
25
女娲补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 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 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 “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 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 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 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 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 所改变。
红名 著
二 零 一
导
楼读
五 年 十
梦
2024版名著导读《红楼梦》
![2024版名著导读《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7a0365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4.png)
名著导读《红楼梦》•红楼梦背景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目录•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01红楼梦背景及作者简介曹雪芹生平与家族背景曹雪芹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町子)。
他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京。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版本流传与后世影响02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小说以贾家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盛衰兴替。
贾家兴衰宝黛爱情大观园生活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核心情节,表现了纯真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冲突。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61fb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0.png)
情感与哲理
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对情感的 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为 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红楼 梦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社会批判
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与阶级问题 的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小说中通过描写贾宝玉和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感情纠葛,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婚姻的 悲凉。
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摇摆不定,展现了爱情的矛盾和无奈。林 黛玉的敏感和才情,以及薛宝钗的贤良和美貌,都让贾宝玉难以抉择。
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爱情故事,如贾琏和王熙凤、贾母和贾代善等 ,展现了不同形式的爱情和婚姻。这些故事都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婚姻的 不自由和爱情的悲剧。
04
《红楼梦》艺术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塑造
总结词
丰满立体,独具魅力
详细描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 气质。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他们的性 格、情感和命运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现,使得读者能够 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情节安排
总结词
曲折跌宕,环环相扣
VS
详细描述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荣府,是贾母的孙子。他性 格叛逆,不喜欢功名利禄,对封建礼教持怀疑态度,与众多女子有着情感纠葛 。
林黛玉
总结词
才情美人与深情主角
详细描述
林黛玉是荣府的千金,她才情出众,机智聪颖。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却因种种 原因不能如愿,最终在病痛中离世。
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6262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6.png)
价值评估
以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寓意 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文学史 上的瑰宝。
02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内心独白、梦境、幻 觉等手法,深入揭示人物 内心世界。
独特的外貌描绘
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 描绘,使人物外貌特征鲜 明。
分享1
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我深 刻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 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
下的无奈和挣扎。
分享2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古代 中国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人
情世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所吸引,他们各具特色, 栩栩如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故事情节提出思考题
思考题1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爱情故事如何展现了封建礼教对
人性的束缚?
思考题2
请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 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
思考题3
《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 家族的兴衰历程对小说主题有何影 响?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典型的环境烘托
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 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解读
贾宝玉
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追求自由、平等和真挚的爱情,具有独 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林黛玉
才情出众、聪明伶俐,但命运多舛,性格敏感多疑,敢于追 求真爱。
薛宝钗、王熙凤等角色对比
薛宝钗
封建淑女的典范,端庄娴雅、宽厚待人,但缺乏个性和自我意识。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c6fc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感谢观看
THANKS
05
艺术特色与成就
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生活细节
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
01
通过服饰、饮食、言谈举止等细节,生动展现人物性格和身份
。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揭
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
03
情节安排巧妙,既有主线贯穿始终,又有众多支线交织,形成
远影响。
人物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丰富多 彩,个性鲜明,展现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这种人物塑造手 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
响。
情感表达
《红楼梦》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 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 了人类情感的深刻和真挚。这种 情感表达方式在世界文学中具有
普遍性。
当代价值意义:传承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结构特点
《红楼梦》采用了网状结构,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通过他 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同时,小说中 还运用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 彩。
版本流传与影响
版本流传
《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个版本,包括脂本、程本等。其中,脂本是较 早的版本,保留了较多的原貌;程本则是在脂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和整理,使 得小说更加通俗易懂。
审美价值体现
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
04
主题思想探讨
封建礼教批判:揭露社会黑暗面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名著导读红楼梦ppt
![名著导读红楼梦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33952d561252d381eb6e24.png)
作者简介(二)
❖ 高鹗(约1738-约1815年)字兰墅, 别署“红楼外史”。乾隆六十年进士, 官至翰林院侍读。
❖ 一般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其所 续。
内容简介(一)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 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 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 趋势。
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
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少妇语言,
秦可卿温柔和婉,李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
对《红楼梦》的评价
1.《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贾府人物关系分析
贾 敷 贾珍-贾蓉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敬
(秦可卿)
贾
贾惜春
府
贾琏 贾 赦 (王熙凤) 巧 姐 (邢夫人)
人 物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 政 (王夫人)
贾迎春
贾珠 (李纨)
贾元春 贾宝玉
贾兰
关 系 一
贾探春
览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表
代表人物分析——贾宝玉
❖ 多情,不受封建礼节的束 缚。
❖ 曹雪芹(1715?~1763?) 是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 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 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 旗“包衣”。
❖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 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 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 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 中。这种天壤之别的变化,促 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 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 不满,这就为他创作《红楼梦》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完整word版)《红楼梦》名著导读
![(完整word版)《红楼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2fc02fc63169a4517623a389.png)
名著导读《红楼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②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③《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④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阅读――探究梳理――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学习重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名著导读《红楼梦》ppt课件(93页)
![名著导读《红楼梦》ppt课件(93页)](https://img.taocdn.com/s3/m/59368f4758fafab069dc0254.png)
• 关于迎春的死,刘先生没有异议,和书中描写的 一样,她是因为遇人不淑,嫁给了孙绍祖这个白 眼狼,最后被折磨虐待死的.
清才 明自 涕精 送明 江志 边自 望高 ,, 千生 里于 东末 风世 一运 梦偏 遥消 。。
探 春
• 5、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 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 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 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 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 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 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 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 “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 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 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 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 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 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 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 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 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 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 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 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 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 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 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 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 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 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 “书 未成,芹为泪尽而绝”;真是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 寻常”,前八十回在曹雪芹去世 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于世。
《红楼梦》名著导读
![《红楼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5ac2685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4.png)
主题思想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 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 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 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内容简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内容简介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 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 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夭保 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PART 04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思想内容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
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 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 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内容简介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 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 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 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 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6a18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7.png)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欣赏角度
01
02
03
04
文学角度
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感受其
文学魅力。
文化角度
挖掘作品所反映的传统文化、 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念,理解其
文化内涵。
艺术角度
欣赏作品中的绘画、音乐、舞 蹈等艺术元素,领略其艺术之
语言风格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古典雅致小说语言典雅,文采斐然 ,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曲 艺等艺术手法,展现了中 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口语化表达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贴近生 活,口语化表达,使得读 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修辞手法丰富
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 手法,如排比、对仗、夸 张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 力。
结构布局
章回体结构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 课件完美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红楼梦》简介 • 《红楼梦》主要内容 •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 《红楼梦》的影响与价值 • 《红楼梦》的阅读与欣赏
01
《红楼梦》简介
作者介绍
•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出生在南京江宁织造府,出身清代内务 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早年在南京江宁织 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 京。
对现代人的启示
1 2
重视人性和情感的表达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启示 现代人要关注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追求平等和公正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启 示现代人要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3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8a62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3.png)
作品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 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
瑰宝。
小说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其结构严谨、情节曲折、 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人文精神。
《红楼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的 经典之一,被译成多种语言,传
播到世界各地。
02
《红楼梦》主要人物
贾宝玉
总结词
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详细描述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却对封建礼教 和世俗观念持反叛态度,追求自由和真实的人性。他与众多女性角色有着复杂的 情感纠葛,尤其是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唏嘘。
林黛玉
总结词
才情美人与深情主角
详细描述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才情和美貌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机智、敏感,对爱 情和生活有着执着的追求。她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是整部小说的情感主线,她 的不幸命运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02
诗词歌赋
作品中的诗词歌赋优美动人,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
03
语言艺术
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艺术, 如对白、叙述等,为后来的文
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对社会文化的反映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封建社会
文化传承
民俗风情
作品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 家族制度、礼教束缚等。
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等,为后人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 宝贵资料。
作品描绘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当时 社会的风土人情。
对现代人的启示
01
02
03
人性探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名著导读《红楼梦》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名著导读《红楼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64c204bb68a98271fefaa2.png)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 多愁善感,敏感矜持品质高 洁,孤高自许,与周围的环 境格格不入,因父母先后去 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 荣国府扶养。虽然她是寄人 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 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 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 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 权贵,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 和志趣,真心相爱,,执着 追求纯洁的爱情,并饱受着 因爱情而产生的忧郁和痛苦。 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 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前五回
贾 宝 玉
言谈机敏,不善应酬, 矢志不移,性情温润, 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人物介绍
贾宝玉温柔多情,善良体贴,善解 人意,感情真挚。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是鄙视功名利禄,不屑仕途经济。他是 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具有反对封建 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前五回
林 黛 玉
多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 聪慧率真 口齿伶俐
前五回
王 熙 凤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 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 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 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 大管家。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人物介绍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 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 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 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 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前五回
创作背景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 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 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 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 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 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 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 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 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 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 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 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 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名著导读:《红楼梦》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名著导读:《红楼梦》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4793735ef7ba0d4b733b75.png)
《红楼梦》曾有五个书名:
《红楼梦》、《石头记》、《情僧 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 钗》
“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问题首先在“红楼”二字。前人多以白居易的一 首诗《秦中吟.议婚》来解释,诗中说:“红楼富 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这样看来,“红楼”是指富家闺阁。韦庄词: “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 伤,暗上红楼立。”王昌龄诗“美人一笑搴珠箔, 遥指红楼是妾家。”也是这个意思。
林黛玉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在贾府里待 人接物是如何应对的?找出相关描写, 分析分析,这体现了林黛玉什么性格?
性格: 细心谨慎,识礼得体,敏感自尊
成因: (自卑?)孤单凄凉的身世
寄人篱下的处境
第五回画册、判词
画册: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
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 一股金簪。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பைடு நூலகம்
爱情的毁灭
恩格斯说过: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 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 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当事 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它一切而成为婚姻 基础的事情,在统治阶级的实践中是自古以来都 没有的。至多只是在浪漫事迹中,或者在不受重 视的被压迫阶级中,才有这样的事情。
贾府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 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 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饰器物。
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 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
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文环境,这更是社会环境一个缩影。
(完整版)名著导读之红楼梦)
![(完整版)名著导读之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b845565aa5e9856a561260f2.png)
第三部分(55—78回)贾府 势力由盛而衰,55回是 一大 。
探春理家、嗔莺叱燕、召将飞 符、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 茯苓霜等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寿 怡红、凤姐患病、贾琏偷娶尤二 姐、凤姐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 园、四儿、芳官、晴雯被驱赶, 晴雯惨死等等。
第四部分(79—120回) 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母 寿终,贾府败亡。“树倒猢 狲散”,“白茫茫一片大地 真干净”。是衰败而凄冷的 严冬。
曹寅是当时的大藏书家,自己能写诗填词谱曲。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 庭环境对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影响很大。
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 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 受一系列打击,先后遭遇了革 职、抄家、下狱,一年有余。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 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 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 如洗的艰难日子。
的 宝玉讨厌仕途经济、国贼禄鬼、文死谏
主 武死战,林姑娘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
要
是宝黛爱情的思想基石;越爱越吵、越 吵越爱,“越大越成了孩子”是宝黛爱
内 情的特殊表达方式;葬花吟、柳絮词、
容 题帕诗……是宝黛爱河的浪花。
红
• 第五,面面生风、寓意深刻 的死亡
楼 • 《红楼梦》次要人物秦可卿之死,贾
梦
林 黛 玉
薛
王
宝
熙
钗
凤
高曹 雪
鶚芹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关 于 曹 雪 芹
–“秦淮风月忆繁华” –“举家食粥酒常赊” –“傲骨如君世己奇” –“爱将笔墨逞风流”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其人
他
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阅读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内容。
2、初步领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阅读指导】一、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乾隆年间曹雪芹所写的长篇小说。
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在艺术成就方面,作者纯熟地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在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以精雕细琢的工夫,描绘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
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余人,其中着力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尤二姐等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度的典型意义。
这些人物血肉饱满,各有特色。
有的人物虽寥寥数笔,也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品结构宏伟严整,情节波澜起伏、千头万绪,却组织得周密有致、跌宕多姿。
作品语言优美生动、洗炼新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人物对话,或长或短,或文或野,无不惜合人物的身份与口吻。
《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公认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作品。
对它的研究,早已在国内外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称为“红学”。
二、背景介绍《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
曹家从此败落。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
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三十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
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
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
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阅读导航】一、内容概述《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二、精彩聚焦(一)章节推荐1、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2、元春省亲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
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
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
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
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
3、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
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4、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设宴招待。
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
5、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预备下酒席,喝酒玩闹,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赞成。
香菱把酒令一一写下,活泼、顽皮的湘云姑娘只划拳,不行酒令,被宝钗灌了一杯。
酒令行到香菱,她一时想不起来,湘云暗中教她,黛玉眼尖,又罚湘云一杯,湘云相继被罚了好几杯。
散席时突然不见了湘云,这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争艳,蜜蜂飞舞。
大家跑去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
(二)原文传真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
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2、元春省亲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
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
一时 , 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
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
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
半日静悄悄的。
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 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ぜ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