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文献综述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鼓励性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目的论下进口汽车说明书的翻译研究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An Analysis on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in Little Women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一首平凡女性成长的赞歌—用“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简爱》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Feminism in To the Lighthouse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家思想《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论《梅丽迪安》中主人公梅丽迪安的觉醒浅析歇后语翻译中直译的可行性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ence In Heart of Da rkness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 wakening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共同追求——自然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主人公弗洛伦蒂诺心理分析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阿甘正传》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婚姻观比较《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全身运动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从跨文化角度谈中美婚姻观的差异——以《喜宴》为例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简爱性格魅力分析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基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渊源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立法语言模糊现象研究——以刑法为视角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论性别歧视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A Study of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研究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分析《教父》中的教父形象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中美拒绝策略研究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汉语被动句的英译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社会变化对马克•吐温文学风格的贡献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语境与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的形象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常用修辞格--以《商业周刊》为例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解读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通过会话原则分析手机短信语言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广告翻译策略初探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英语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inesburg, Ohio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2024年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范文
《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篇一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深深触动人心、被誉为经典的影片。
电影通过描述主人公安迪·杜佛兰在肖申克监狱的漫长岁月里,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和希望重燃的故事,展现了信念如何拯救希望的主题。
一、坚定的信念是希望的源泉电影中,安迪被冤枉入狱,面对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他相信自己的清白,相信正义终将到来,相信生活总有希望。
这种信念,是他在肖申克监狱中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他最终能够逃离监狱,重获自由的关键。
安迪的信念并非空穴来风,他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这个信念。
他不顾一切地寻找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帮助他人,他用微小的善举去影响周围的人。
这一切,都是他信念的体现,也是他希望的源泉。
二、信念的力量改变命运在肖申克监狱这个封闭、压抑的环境中,安迪的信念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和周围人的生活。
他的存在,让监狱不再只是黑暗和绝望的代名词,而成为了一个充满可能和希望的地方。
安迪的信念最终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成功地逃出了监狱,找到了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重获了自由。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信念。
信念的力量,让安迪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
三、救赎的主题深入人心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深入人心。
安迪的救赎,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逃离,更是精神上的觉醒和升华。
他在监狱中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真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安迪的救赎,也影响了周围的人。
他的善良和坚定,让瑞德等人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也开始寻找自己的救赎之路。
电影通过安迪的救赎,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能够走出困境,重获希望。
四、总结《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希望和救赎的电影。
电影通过安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和希望的重要性。
《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与文化意蕴解析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剧情片,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它主要讲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和情夫而错判锒铛入狱。
为了自救,在雪耻信念的支撑下,他以超越常人想象的毅力:在20年内,用一把鹤嘴锤,挖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的迈向自由世界之路。
不过,深入剖析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刻画、环境氛围的预置、场景的切换以及表演道具的恰当使用等,无不在用隐喻及多元叙事的方式,向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更加富有内涵而深层的文化意蕴,引发观众的沉思。
一、影片的叙事技巧电影叙事学源于电影符号学,依托文学的叙事方式与概念,突出对影片的叙述结构进行内在性与抽象性的解读。
[1]电影叙事学不但关注电影表意维度,而且关注电影的叙述技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隐喻与多元叙述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美学的盛宴。
(一)隐喻手段的使用――一张体制之网的捆缚隐喻是以抽象的方式呈现所要表达的意思,它通常是借助寓言或历史等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全景式”的认识与了解。
电影借助隐喻手段,使艺术作品的主旨很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监狱的高墙把罪犯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创设了一个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的叙事场域。
由监狱长、狱警与囚犯共同构成的这个罪恶的世界,并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呈现出主人公安迪生存的场域。
依照福柯理论,监狱的运行也必须依照管理机构的官僚化,它必定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日常行为、劳动能力、身体训练、精神状态、道德态度……――全面担责。
它对犯人施加一种完全绝对的权力。
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
[2]在这种体制下,个体的人如同陷入了一张编织好的大网,越挣扎越被捆缚。
监狱在影片中已经隐喻成为了令人窒息的一种体制,而监狱的高墙已经隐喻为体制化的“执行者”,深陷其中的人是无比渺小的,时间一点点将个人挤压、固化为体制人。
当安迪在监狱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插曲时,整个肖申克监狱是凝固的了,此刻肖申克监狱中的众囚徒仿佛自由回归。
文献综述——评论《肖申克的救赎》
文献综述——评论《肖申克的救赎》一、前言有些影片以规模宏大的场面、惊险刺激的动作给我们带来片刻的感官娱乐;有些影片以虚幻美丽的传说暂时满足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愿望;有些影片凭借滑稽幽默的表演给人们带来转瞬即逝的笑声。
这些影片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很难长久地珍藏在人们心中。
然而,有些影片能触动我们的灵魂、震撼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人生。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值得反复观看。
《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首映于一九九四年九月的多伦多电影节,获当年美国电影学院奖七项提名,但美国本土票房收入不过二千八百万美元,这与它在舆论界的有口皆碑是极不相称的。
然而,一九九五年,随着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的首播,它在当年击败了轰动一时的影片《真实的谎言》摘走了家用录像带租售排行榜第一的桂冠。
片中男主角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于肖申克监狱。
但是他怀着希望,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不懈地追求自由,最终逃出监狱。
然而,《肖申克的救赎》不是普通概念上的监狱题材,以下是我摘录的对这部影片的主流评论。
二、主要的评论及比较(一)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作者:陈陵娣刊名:电影评介安迪成功逃离了肖申克监狱,是什么力量实现了他的自我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
这就是伟大的非惊悚电影大师史蒂芬•金带给我们的救赎之旅。
1、肉体的救赎原本内向腼腆的一家银行的高级白领,遭受了杀妻罪名的不白之冤,被判处终生监禁关进肖申克监狱服刑。
监狱,使自由从此成为奢望。
安迪的生活不得不天天面对监狱的高墙和铁栏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向往,使安迪渴望得到救赎。
然而现实证明,来到肖申克就很难再奢望自由,只有心甘情愿的做个奴隶,如同正在等待被宰割的羔羊一般,必须接受着被惩罚的命运。
个人主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
个人主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作者:尹小芬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24期摘要:《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美国电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青睐,其除了拥有巧妙有趣的故事之外,还充分展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
美国个人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根源,对美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自由、希望、救赎等角度分析了个人主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
关键词:个人主义;肖申克的救赎;体现任何一部电影,都有背后的历史背景,且融入了相应的价值理念。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其通过越狱故事的表达,将美国当时的自由、人性、人权、信念等一系列社会现实状况反映了出来,充分凸显了美国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本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越狱故事,主人公安迪遭受冤枉,锒铛入狱,被处以终身监禁。
在肖申克监狱中,他遇到了瑞德,一个从20岁就进来的犯人,现在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20年。
他们两个成为好朋友后,通过瑞德的手段,安迪获得了一个小锤子。
安迪为了追求自由,利用手锤一点一点的砸出来一条隧道。
终于,某一个夜晚,安迪逃了出去,获得了自由。
一、美国个人主义形成的根源分析(一)宗教根源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宗教是重要的组成。
虽然目前美国的思想解放程度处于世界前列地位,但是对宗教的信仰依然没有丝毫改变。
十六世纪,新教从天主教会中分割出来,其倡导教徒要自我拯救,不必听命于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清教徒为了摆脱教会的迫害,于十六世纪到美国传教。
清教徒坚持抗特权、反权威的宗教信仰,充分信任人类可以自我拯救。
这些宗教理念,对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了较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美国学者Carl N Degler于1983年在”Out Of Our Past”一书中曾经指出,“个人主义是美国清教的核心遗产,而美国个人主义的根源即是清教思想”。
(二)思想根源美国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对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中,美国超验主义于十九世纪诞生,其对个人主义传统进行了延续和发展,认为个人能力能够直接认识真理。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解读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解读作者:张锦满雪倩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4期【摘要】《肖申克的救赎》自上映以来广受欢迎,一举斩获了奥斯卡七项大奖,被评为“美国十大最经典影片”之一,其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取向和体现功不可没。
以语言和行为为切入点,剖析贯穿整部电影中主人公的个人英雄主义,旨在彰显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与影响。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个人英雄主义;语言;行为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31-03一、影片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美国著名悬疑小说家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自1995年上映以来,一举斩获了奥斯卡七项大奖,被评为“美国十大最经典影片”。
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得知自己妻子背叛自己秘密幽会情人,愤怒之下几欲将其置于死地,最后克制自己放弃恶念。
然而,第二天妻子与其情人却意外身亡,安迪被视为头号嫌疑人送上法庭,律师却因没有充分证据而放弃上诉,致使陪审团和法官误判此案,安迪也因此种种身陷囹圄。
在肖申克监狱的日子,安迪用一技之长帮助典狱长逃税从而获取其信任;利用一把鹰嘴锄,在一张丽塔·海华丝巨幅电影海报的掩护下,经过长达20年的坚持,掘通了通向自由的隧道,逃离了令人窒息的肖申克监狱。
二、个人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不甘落后,不愿平庸无闻地生活和工作,喜爱做出超常的惊世之举的一种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
英雄主义有革命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之分,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的是个别人而非整个集体在某个重大事件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奋斗、为了民族大义的自我牺牲精神。
美国是由受到英国政治、经济及阶级迫害而逃亡至美洲大陆的“清教徒”所建立的。
英国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及贵族阶级的特权压迫,使得美国的开拓者们立意追求平等与自由。
加之新移民对新环境的不确定防卫心理,英雄引导胜利成为大众的普遍诉求。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一部经典电影,它通过讲述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文化中扎根深厚的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种核心价值观以个体自由、独立和追求个人利益为中心,深深影响着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对主人公安迪的影响。
安迪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在监狱中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了自由和成功。
他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进行财务规划,并通过策划了一场逃脱行动成功地摆脱了牢狱之苦。
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示了安迪凭借个人能力和智慧追求个人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电影中呈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对其他囚犯的影响。
监狱中的囚犯们各怀心事,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愿望常常充斥着他们的内心。
在电影中,安迪带给了这些囚犯们希望和灵感,并通过教育使得他们意识到了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他引导囚犯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为他们打开一扇认识自我的大门。
这一情节展示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监狱中对囚犯们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
此外,电影中还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监狱管理人员中的影响。
监狱中的执法人员充满了权力的欲望,而且他们常常借助权力对囚犯进行虐待和压迫。
然而,安迪的存在和行为使得他们感受到了个人自由和追求的力量,并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
电影中,监狱管理人员赫顿瑞斯基发现了安迪囚外作案的真相,虽然他知道这一情况,但他选择了保守秘密并对安迪提供帮助。
这体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执法者中引发了对自由和个人选择权的尊重。
然而,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电影中描绘了监狱中某些囚犯利用个人主义价值观追求私利,从而伤害他人。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监狱里的囚犯伯克斯,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发动了对安迪的暴力行为。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导读: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梅特·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关系和终极意义三个方面,探讨电影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主题。
第一节:剧情中的个人主义《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发生在一个极其严酷和残酷的监狱环境中,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在这个环境下展现出了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个人主义品质。
首先,安迪在狱中刚到时,他并没有愚蠢地与其他狱友结盟或者低头妥协,而是坚定地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指引,拒绝成为牢狱的一部分,在一个毫无人性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其次,安迪在狱中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个人能力。
他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为监狱里的人们提供理财建议,使得他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以自己的才能和坚持,通过图书馆和协会改变了监狱里的知识氛围,提高了囚犯的文化素养。
安迪的个人努力不仅解救了他自己,也带给了其他囚犯希望和改变。
最后,安迪在电影的高潮场景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决心。
他通过自己多年的计划和准备,成功地逃脱了极其高度把守的监狱。
这一行动彰显了个人意志和智慧的力量,证明了个人主义的价值。
通过安迪的行动,观众也体会到了一个人的毅力和智慧可以在恶劣环境中取得胜利。
第二节:角色关系中的个人主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角色关系也体现了个人主义的特点。
导演通过不同的角色塑造,使得观众能够深度理解个人主义所代表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主人公安迪与监狱狱长涅瓦斯之间的对立冲突展现了安迪个人主义与涅瓦斯集权主义之间的斗争。
涅瓦斯代表了社会中的权威和统治者,他追求的是自己的权力和自私利益。
而安迪则代表了正义和人道主义,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毅力改变了囚犯和监狱里的环境。
这种对立冲突的描绘让观众意识到,任何一个个人的力量都可以对抗权威,改变不公正的现状。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
35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彭颖洁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电影史上堪称经典的一部牢狱题材电影,上映以来广受欢迎,一举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影片中所体现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极为突出,本文以该片所体现的自由和希望作为主线,分析贯穿电影始终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意在彰显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和影响。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希望;救赎一、影片内容简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讲述了1947年银行家安迪杜佛兰,被诬陷杀人而进入肖申克监狱的19年中,他申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音乐,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打点财务,为典狱长清洗黑钱做假账,又通过瑞德陆续获得凿子之类的工具,用以打通地道,最后逃出监狱重获新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将镜头聚焦于肖申克监狱,这里的狱警凶狠残暴,囚犯人性泯灭,监狱生活处处充满着压迫和欺凌,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安迪并未自暴自弃,相反他通过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的努力,用旁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凿出了一条通往光明与自由的隧洞,逃离了令人窒息的肖申克监狱。
二、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综述个人主义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并对随后的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个人主义文化传到了美洲。
欧洲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这两种文化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宣扬了人的价值;文艺复兴崇尚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提倡人权;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为核心,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也可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美国最显著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的核心。
同时,个人主义价值观也被公认为是一门包含宗教、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政治的哲学。
从媒体文化的层面来看,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显然已经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电影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市场中的巨头,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也继承了美国“英雄梦”的历史,不难发现,很多美国电影都有着与“拯救”相关的主题。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
85 2018.11.上 MOTHERLAND
| 文化艺术 |
权力。 正如电影开篇典狱长沃登对犯人的教诲“这里只有两种 东西,纪律和圣经,把信仰托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 ”在这样 的体制内生活,安迪从未放弃对利益的追求,他通过自身的聪 明才智为自己、为同伴获取相应的权益。
《肖申克的救赎》于 1995 年上映,获得七项奥斯卡奖,一直 以来被誉为“美国十大经典电影之一”。 这部牢狱题材的电影 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因为被诬陷而锒铛入狱, 在狱中受尽欺 凌,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对于自由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用小铁锤挖隧道, 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逃离 出监狱,来到象征着自由的芝华塔尼欧的故事。 在这过程中, 安迪完成了自我救赎,同时收获了自由和友情。 这部电影中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国独特的价值取向, 受到众多学 者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影片折射出来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尤 其引人。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同样身具“救赎”之责, 凭借一己之力给肖申克监狱中的人带来救赎的希望。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 (一)对自由的追寻 对自由的追寻体现在对身体自由和精神自由两方面的追 寻。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的电 影,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追寻贯穿了整部电影。 入狱之前的安迪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有一定社会 地位的银行家,入狱之后的安迪,如同众多其他的囚犯一样, 被肖申克的高墙、 狱警手中的电棒以及监狱中严苛的规章制 度限制了自由。 囚犯在黑暗压抑的环境中做着器械性劳动,按 时按点吃饭、睡觉、洗澡,同时还得承受着狱警们的暴力和咒 骂。 在这样的环境中,囚犯毫无人身自由可言,甚至连基本的 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在入狱之初,安迪就被狱中臭名昭 著的“姐妹花”盯上。 但面对姐妹花的欺辱,安迪从未放弃过抗 争。 在影片的刚开始,在一次监狱放风中,瑞德看着在操场中 独自漫步的安迪曾经这样描述过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和这里 的人不一样,就像是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的活着,仿佛 身披隐身衣,庇护他远离这里的纷杂。 ”在监狱中安迪虽然失 去了人身自由,但他始终坚守灵魂的自由。 同时安迪也从未放 弃过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安迪以帮助警狱长解决遗产继承 烦恼为条件,换三瓶冰啤酒。“完工前的最后一个下午,众人背 靠天台享受着冰爽的啤酒,‘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样’”瑞德 回忆道。 而安迪没有喝啤酒,他只面带笑容坐在阴凉的角落里 看着他的“同事们”,静静的享受这一刻的自由时光。 1966 年的一个晚上, 安迪在污浊的脏水中匍匐前进 500 米,几近呕吐,可是他忍下来了,最终成功越狱。 当他激动地撕 开沾满污渍的囚服,站在水中对着天空放声大笑时,这个被禁 锢了 19 年的身体和灵魂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19 年,安迪虽然身体被禁锢,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 追寻。 最终,他得以逃出监狱,去他想去的海岛,完成自己的梦 想。 他逃出去了,留给狱友们的是无尽的回忆,是遥不可及的 背影,也是对自由的希望。 (二)对利益的追寻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并不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 报的人物形象,反而他极其重视自身利益,重视自我。 安迪对 利益的追寻,主要包括对金钱、对地位的追寻。 肖申克的高墙隔离出了两个世界,高墙之内,典狱长作为 上帝,囚徒则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生存保障,毫无任何人身
《2024年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范文
《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篇一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被广泛赞誉的电影,以其深邃的内涵、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情感细腻的描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在这部影片中,救赎的主题被诠释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通过主人公安迪·杜佛兰的坚定信念所展现出的救赎力量,更让观众对生活充满希望。
一、影片背景与人物关系《肖申克的救赎》以一个被错误指控杀人的年轻银行家安迪·杜佛兰为背景,他被迫进入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安迪结识了囚犯雷德和其他一些囚犯,形成了复杂的角色关系。
二、影片中的救赎主题影片以安迪·杜佛兰在肖申克监狱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对他的生活经历和性格塑造,将“信念拯救希望”这一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安迪面对监狱生活的困境和内心的绝望,从未放弃过希望,而是坚定地相信着未来和自己的清白。
他通过智慧和勇气,不仅为自己找到了生存之路,还帮助其他囚犯摆脱困境,走向新生。
三、信念的力量与救赎安迪的信念不仅是对自己的信仰,更是对人性、对生活、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信念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人。
这种信念的力量,是电影中最重要的救赎主题之一。
安迪的坚定信念使他克服了监狱生活的艰难困苦,使他成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英雄。
同时,他的信念也影响了其他囚犯,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四、电影的艺术价值《肖申克的救赎》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情感细腻的描绘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画面的构图、音乐的配合还是表演的细腻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五、电影对观众的影响《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安迪·杜佛兰的坚定信念和救赎之路,使观众深刻认识到信念的力量和希望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2024年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范文
《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篇一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深情的影片,以肖申克监狱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极端困境中如何依靠信念与坚韧意志拯救希望。
本篇影评将针对电影中的救赎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一、救赎之始:从困境到希望的觉醒影片的起始阶段,主人公肖申克因为被误判成为了一名重罪犯人,陷入了生活的绝境。
此时,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无尽的、毫无希望的场所——肖申克监狱。
但是,在这个被设定为生活荒凉的地狱里,信念却成为了解救人类的精神支柱。
电影以生动的镜头语言描绘了肖申克与同伴们的心理活动与冲突,反映出他们如何以坚定的信念与努力逐渐开始接受这个新的、无望的现实。
二、肖申克的信念:无声的坚守与执着的希望在困境中,肖申克展现了他的独特魅力。
他通过坚持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了众多囚犯的信心和力量。
肖申克的信念如同生命中的一道曙光,虽然看似微弱,但始终温暖着那些沉沦的心灵。
他用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给人们带来了力量和勇气,重新定义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红海的力量:转变的救赎在肖申克的坚定信念影响下,红海成为了他的救赎之地。
红海象征着未知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肖申克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最终成功越狱,实现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对所有囚犯的鼓舞和激励。
他的经历向人们传达了信念的力量,即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便能够突破困境,重获自由和新生。
四、主题深化:信念与希望的共生电影中救赎主题的深入人心之处在于其传达的信念与希望的共生关系。
肖申克的信念不仅是他的力量源泉,也是激励他人寻找希望的源泉。
电影中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展示了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重要性。
无论是肖申克自己还是其他囚犯,他们都在面对生活的不幸时坚守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仰。
这种信念的力量在人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最终将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一、本文概述《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体现的个人主义精神。
该片以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中篇小说为蓝本,通过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的精湛演技,呈现了一个银行家安迪如何在错误的指控下入狱,并通过坚定的信念和智慧成功越狱,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感人故事。
文章将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安迪如何在严酷的监狱环境中坚持自我,展现个人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并探讨这部电影如何成为个人主义精神的经典诠释。
二、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体现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这部电影以肖申克监狱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安迪·杜佛兰的个人经历,展示了个人主义如何在逆境中挣扎、成长并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杜佛兰是一个被错误指控杀害妻子及其情人的银行家,他的遭遇充分展示了个人主义者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坚韧和毅力。
安迪并没有因为被冤枉入狱而放弃希望,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逐步改变了监狱的环境,赢得了狱警和狱友的尊重。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与周围的环境同流合污。
他建立了图书馆,帮助狱友们提高知识水平,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的自由。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监狱的氛围,使得原本冷漠、残忍的监狱变得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安迪的个人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他对自由的追求上。
尽管身陷囹圄,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向往。
他通过精心策划,最终成功越狱,实现了自己的救赎。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安迪的勇气和智慧,更展示了个人主义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还体现在其他角色身上。
例如,瑞德是安迪在监狱中的好友,他也在安迪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影片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赞誉,被视为经典之作。
其中,个人主义是一个核心主题,贯穿整个故事。
影片以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被误判谋杀妻子与妻子情人而被判处终身监禁为开篇。
在监狱里,安迪面对冷酷残酷的环境和不公正的对待,却从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不愿接受在监狱里度过余生的命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仅成功获得了独特的地位,还改变了监狱里许多人的命运。
从个人层面来看,安迪的个人主义充满勇气、坚持和智慧。
首先,他勇敢地面对困境,从不因现实的残酷而妥协。
尽管面临终生监禁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内心强大的自由意志,从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
即使监狱生活让他失去了自由,他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寻找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安迪以非常聪明的方式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为狱警和其他囚犯提供各种帮助。
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在监狱图书馆里负责图书整理和管理的工作,并在其中发现了一扇通向自由的窗户。
通过帮助他人,他以一种非凡的方式影响了囚犯和狱警,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建立了自己在监狱内的权力地位。
安迪的个人主义在影片的结尾达到了巅峰。
他以巧妙的计划成功逃离了监狱,并揭露了自己被冤枉的事实。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个人权利的捍卫,也是对正义的追求。
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尽管他之前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对自由的信念。
除了安迪,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展现了个人主义的一面。
莎顿兄弟以自己的勇气和无畏之心转变了监狱里残暴的环境。
布鲁克斯老人在获得自由后,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快速变化,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
这些角色都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被视为对个人主义的赞颂。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式英雄主义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式英雄主义Simple Analysis of American Heroism in The ShawshankRedemptionAbstract(加脚注)Just like love, heroes are eternal themes in the world. If the love pattern is a ritual process of life when people get rid of the barbarism age sufficiently and enter the civilization age, the hero mode is complex reaction that people seek for achievements and goal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movies; it reflects the core value of American heroism profoundly and deeply. In the thesis, the herois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revealed, so that how the movie reflects the heroism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audience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roism in the movie, reasons resulting in hero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erican heroism and American drea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so as to indicate the core value of American heroism.Key word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heroism; America摘要如爱情一般,英雄也是永恒的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论文1
在希望与自由中前进-----------《肖申克的救赎》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好电影。
电影主要以安迪.杜德拉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承受的冤屈和苦难的经历为线索,叙述了安迪在狱中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终于用一把小鹤嘴锄头挖好了越狱的隧道,终于成功地逃离了冤屈和禁锢自己整整20年的肖恩克监狱,最后与获得释放的好友瑞德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两人最终过上了自己自由而幸福的余生的故事!从安迪和瑞德身上,我们看到了从苦难绝境中绽放出那种充满自由和希望之光,这种光芒不但照亮了黑暗的世界,还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关键词:救赎、肖申克、安迪、希望、自由“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肖申克的救赎》通过监狱这样一个强制剥夺自由和高度强制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示一个在希望被磨灭、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到底什么是救赎的故事。
而这故事揭示于世人的是:在这虚伪而不公平的社会里,人们依然顽强、永不放弃地去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生命自由。
希望与自由的气息就这样弥漫在整个肖申克中,洒满在那个禁锢人心自由的上空!《肖申克的救赎》主要以肖申克监狱中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生活情景为主线,记叙了安迪.杜德兰和黑人瑞德在肖申克被监禁几十年后,最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顺利离开肖申克,找回了各自生命自由的故事。
在这里,你要想生存,就必须要学会忍受,学会去面对和适应一切,学会容忍一切,唯有这样的活法,他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在这漫长的20年中,每天他都一个人在为自己的自由重生努力奋斗着。
即使再苦再累,他也从没放弃活。
他坚持下来了,他最后成功了!希望与自由是他在肖申克中坚强活下去的唯一人生目标和信仰。
在影片中有几个很鲜明的镜头是这样描写的:在外出干活中,安迪冒险大胆地以啤酒和逃税与监狱警官交换条件,竭尽自己的所能去争取让同伴们喝到了自己渴求却难得的啤酒,这对犯人们来说已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和“极乐”的自由了。
安迪在一旁,看到他们那种自由的快乐,自己也发出了奇异而满足的微笑。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导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一直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在其社会体制、商业模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探讨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一、美国社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概述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人自由、自主性和个人追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奉为一种标志性特征,它体现在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权利保障、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1. 法律制度:美国的法律制度鼓励个人追求,保护个人权益,特别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由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枪支自由等。
2. 市场经济:在美国,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是被推崇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的努力和才能被认为是获取财富和成功的关键。
3. 权利保障:美国社会非常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保护私人财产和个人隐私。
4. 人际关系:在美国社会中,个人主义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被重视,人们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自己的个人选择有关。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对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编剧和导演,改编自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
该片通过描绘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中的经历,探讨了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个人自由与抗争:安迪·杜佛兰在影片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步争取自己的个人自由和尊严。
他从监狱中找到一种内心自由的境地,无论是在狭小的囚室中还是在监狱制度的压迫下,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制于外界环境。
文献综述——评论《肖申克的救赎》
文献综述——评论《肖申克的救赎》一、前言有些影片以规模宏大的场面、惊险刺激的动作给我们带来片刻的感官娱乐;有些影片以虚幻美丽的传说暂时满足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愿望;有些影片凭借滑稽幽默的表演给人们带来转瞬即逝的笑声。
这些影片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很难长久地珍藏在人们心中。
然而,有些影片能触动我们的灵魂、震撼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人生。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值得反复观看。
《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首映于一九九四年九月的多伦多电影节,获当年美国电影学院奖七项提名,但美国本土票房收入不过二千八百万美元,这与它在舆论界的有口皆碑是极不相称的。
然而,一九九五年,随着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的首播,它在当年击败了轰动一时的影片《真实的谎言》摘走了家用录像带租售排行榜第一的桂冠。
片中男主角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于肖申克监狱。
但是他怀着希望,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不懈地追求自由,最终逃出监狱。
然而,《肖申克的救赎》不是普通概念上的监狱题材,以下是我摘录的对这部影片的主流评论。
二、主要的评论及比较(一)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作者:陈陵娣刊名:电影评介安迪成功逃离了肖申克监狱,是什么力量实现了他的自我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
这就是伟大的非惊悚电影大师史蒂芬•金带给我们的救赎之旅。
1、肉体的救赎原本内向腼腆的一家银行的高级白领,遭受了杀妻罪名的不白之冤,被判处终生监禁关进肖申克监狱服刑。
监狱,使自由从此成为奢望。
安迪的生活不得不天天面对监狱的高墙和铁栏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向往,使安迪渴望得到救赎。
然而现实证明,来到肖申克就很难再奢望自由,只有心甘情愿的做个奴隶,如同正在等待被宰割的羔羊一般,必须接受着被惩罚的命运。
浅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1 研究背景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其文化,其英雄主义意识是一个不应避免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课题。
美国人热爱英雄,也缺少英雄。
有一种论调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英雄越来越少,如果说英雄在美国生活中消失了,你却不会在看过好莱坞的电影之后得此结论。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电影中的英雄们是最易被现代人感受到和崇拜的偶像。
即使美国并不像其它西方国家一样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英雄原型,比如荷马史诗或亚瑟传奇中的英雄文化,但是它在古典和史诗英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民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英雄主义意识。
在19世纪,新式的美国民主英雄在缺少法律的边疆上充当民主的忠诚守护者。
皮袜子故事集创造了美国第一个拓荒者形象一纳蒂.班波。
好莱坞的电影把西部牛仔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所以在谈及拓荒者,西部电影就毫无疑问的成为分析美国边疆英雄精神最贴切的例证;另一种现象可以非常鲜明地支持本文的观点是美国政治领袖的牛仔效仿热潮,它显示了在美国社会中英雄精神的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牛仔、军事英雄的声誉日趋失去往日的光彩,美国人倾向于在虚幻世界中寻找他们的偶像,所以在第六章中本文描写和分析了太空历险和科幻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们,被称为最后的拓荒者的英雄们在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中,以一种特定的美国方式体现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那些电影中无论灾难发生在何方,假想的美国英雄们都会最终从邪恶中拯救世界,当然,看过电影人们可以缓解现实生活的焦虑,但是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始终将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核心地位,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不仅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却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探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光辉
探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光辉《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该片以狱友安迪·杜弗雷恩和瑞德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
影片中展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探寻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善良、正义和希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光辉。
首先,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人性光辉。
安迪是一个被错误定罪的银行家,他被判处终身监禁。
然而,即使在狱中,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善良的品质。
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帮助其他狱友,为他们提供了希望和改变的机会。
他教会了瑞德如何读书,帮助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他还在监狱中建立了一座图书馆,为其他狱友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安迪的善良和正直在黑暗的监狱环境中闪耀着光芒,成为其他狱友们追求自由和人性的榜样。
其次,影片中的瑞德也展现了人性光辉。
一开始,瑞德是一个冷漠无情的狱友,他对安迪抱有怀疑和敌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安迪的善良和正直所感染。
在安迪的影响下,瑞德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他帮助安迪实现了他的计划,为他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和资源。
在最后,当瑞德获得自由时,他选择了回到肖申克监狱,帮助其他狱友实现他们的梦想。
瑞德的转变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同情心,他成为了安迪身边的忠诚朋友,也是其他狱友们追求自由的重要支持。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展现了人性光辉。
比如,布鲁克斯老人是一个在监狱中度过了大部分生命的狱友,他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恐惧和不适应。
然而,在安迪的鼓励下,布鲁克斯选择了离开监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尽管布鲁克斯的结局令人悲伤,但他的故事反映了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坚强。
总的来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展现主人公安迪以及其他狱友的故事,探寻了人性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其文化,其英雄主义意识是一个不应避免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课题。
美国人热爱英雄,也缺少英雄。
有一种论调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英雄越来越少,如果说英雄在美国生活中消失了,你却不会在看过好莱坞的电影之后得此结论。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电影中的英雄们是最易被现代人感受到和崇拜的偶像。
即使美国并不像其它西方国家一样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英雄原型,比如荷马史诗或亚瑟传奇中的英雄文化,但是它在古典和史诗英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民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英雄主义意识。
在19世纪,新式的美国民主英雄在缺少法律的边疆上充当民主的忠诚守护者。
皮袜子故事集创造了美国第一个拓荒者形象一纳蒂.班波。
好莱坞的电影把西部牛仔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所以在谈及拓荒者,西部电影就毫无疑问的成为分析美国边疆英雄精神最贴切的例证;另一种现象可以非常鲜明地支持本文的观点是美国政治领袖的牛仔效仿热潮,它显示了在美国社会中英雄精神的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牛仔、军事英雄的声誉日趋失去往日的光彩,美国人倾向于在虚幻世界中寻找他们的偶像,所以在第六章中本文描写和分析了太空历险和科幻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们,被称为最后的拓荒者的英雄们在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中,以一种特定的美国方式体现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那些电影中无论灾难发生在何方,假想的美国英雄们都会最终从邪恶中拯救世界,当然,看过电影人们可以缓解现实生活的焦虑,但是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始终将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核心地位,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不仅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却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美国电影中也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好莱坞电影中,一个
很重要的秘诀就是极力制造英雄神话。
即在影片中。
英雄往往比普通人遭受着更残酷的折磨和无情的考验,在面对各种危机和困难,他们从不就此却步,而是积极地去应对。
总是凭借着自己清醒、理智的头脑迅速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完美的部署,抓住平常人容易忽视的那百分之一的机会去赢得最终的胜利。
美国电影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比如《第一滴血》系列影片,就塑造了特种兵兰博这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
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一种较为温婉、略带黑色幽默地、神话般地复制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
《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成功的越狱片,除了演员的成功演绎,还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美国社会文化信息,尤其是主角安迪身上所蕴含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气质,因此能否准确理解影片还取决于观众对其中的文化元素的解读。
它独有的文化解读方式让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主题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思考,而对其所蕴含的个人英雄主义进行解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理解这部影片不同于一般好莱坞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内涵。
2 研究现状
2.西方对个人英雄主义的研究现状(以好莱坞电影为例)美国罗林斯(2003)提到,在美国电影中银幕上英雄都是孤独的:他们傲立独行,伸张正义,化解一场又一场的危机,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
基辛格曾经这样说过:“美国人特别欣赏那种一马当先带领车队的牛仔,那种单枪匹马进入村庄或城镇的牛仔。
他可能甚至连一把手枪都没有,因为他进去不是为了交火的”。
基辛格博士的话将美国文化中对个人主义的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发挥。
好莱坞电影不光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又延续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梦想史,所有的影片无不看到“拯救”的主题。
也正是这样一个具备了世界终极关怀和人文教化的英雄,让美国电影经久不衰。
同时美国罗斯(2002)提到过,<飞越疯人院>塑造的是一个反常规的银幕英雄,没有激烈的火药与生死搏斗,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的生活英雄。
导演把作为正常人的墨菲放入医院这个特殊地,即一个病态的环境中去。
墨菲在这个环境中陪大家打篮球、看电视,最后鼓励病人参与民主投票,这是墨菲在引导病人为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斗争,而不是单纯的尔虞我诈。
墨菲得到了病人的支持和厚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威胁了代表病态势力的护士长的权威。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代表黑白两个世界的领导争斗。
墨菲在最后被护士长陷害致白痴,跟随墨菲的酋长不忍心让病人看到他们心中的英雄被毁灭,为了维护英雄的尊严和形象帮他结束了生命。
这是美国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和个人空间的表现。
影片的英雄价值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一个真正的深入民心的领导式人物的言传身教影响、唤醒周边的人,引导他们为自由民主而战的独立意识和信念。
可以看出,从以上讨论中,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态度是认可并且支持的。
2.2我国对个人英雄主义研究的现状
齐瑾(2009)曾提到,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
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以及自由空间。
而英雄主义来说其实是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绝对好的品质,过人的能力,于是总是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和保护。
只是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好莱坞上。
同时,胡立新、方拥军(2006)也提出,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是一个救世主的出现,而这个救世主承载了对世界和平的希望、对灾难的降服。
这是西方文化观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期盼救世主的出现拯救世界。
美国人塑造了好莱坞电影王国,也塑造了“美国式”英雄,里面透露着英雄文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作为商业电影要获取观众,英雄始终是真实的、多面的,鲜活的,让观众爱不释手。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充斥着为自由为幸福而战斗的救世主理想,也包含着对人类、对民主、对社会的思考,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学者对于美国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看法是肯定的,而同时又结合着中国特有的思维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但由于社会环境、历史等原因的不同,实质上其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研究还是较为浅显的。
3 研究思路
《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
对于影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思考与探索,应该把中西方评论界学者们的观点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影片中主要剧情与人物研究和讨论,从而初步得出影片体现出个人英雄主义的结论,再结合通过对影片中救赎真正意义的理解,并着重分析其中重要的故事与情节,从而印证出影片是一部代表着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部作品。
而从这当中得出的结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以及美国好莱坞电影所蕴含的个人英雄主义。
Works Cited
[1]Rollins, C.P. 2002. Hollywood's Whitehouse:The American Presidency in Film
and History.Kentuc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Ross,S.2002. Movies and American Society.Paris. Blackwell Publishing.
[3]蔡圣勤,2003,《英美电影流派艺术概论》,武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4]蔡卫,游飞,2004,《美国电影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 程志敏,2001,《西方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重庆:重庆重庆出版社。
[6] 胡立新,方拥军,2006,好莱坞大片的极端文化价值观批判,文
艺争鸣第4期。
[7] 李其荣,2005,《美国文化解读.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济南:济南济南出
版社。
[8] 齐瑾,2009,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安顺学院学报》
2月刊。
[9] 斯蒂芬·金,2009,《肖申克的救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0] 周文萍,2005,《好菜坞经典的奥秘》,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