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 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作为一种初级信用形式,有着信用的一般特征,同时
也有自己的特点: (1)利息率高 (2)非生产性
返回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 借贷资本信用 借贷资本信用是信用的高级形式。 借贷资本的经济基础是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返回
金融学
金融学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定义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返回
一、信用的定义
信用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信任、相信、声誉等。从一般意 义上讲,信用包含信任、诚实守信、遵守诺言等内容。在经济 学意义上,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信用的定义
对于信用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 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和债务关系 3.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n (一)信用的产生
n 信用和货币一样,也是一个很古老的经济范畴。它的 产生、发展同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连。
返回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发展 信用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高利贷信用和借贷资 本信用两个发展阶段。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新的信用评估方法
信用数据的共享
多元化的信用市场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 展更全面和精准的信用评估方法。
各行业和机构之间共享信用数据, 提高整体信用水平。
推动信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创 新信用产品和服务。
企业信用决定了企业在市场 竞争中的地位和声誉。
对社会的影响
信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社 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信用的局限性和对策
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信用信息不对称、欺诈行为、 信用评估不准确等。
信用风险的表现
违约风险、市场风险、信用泡 沫等。
信用风险的对策
建立更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加强监管和企业自律。
信用的未来发展
信用的产生过程
1
信用评估
通过评估一个人或实体的信用状况来判断其履约能力。
2
信用记录
记录个人或实体的信用历史,包括借贷记录、还款情况等。
3
信用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社会的信用制度到现及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
良好的个人信用可以带来更 多借贷机会和信任,提升个 人的社会地位。
对企业的影响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个人、企业和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PPT将介绍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影响。
什么是信用
1 定义
信用是指一个人或实体在经济活动中展现的信任程度和履约能力。
2 特点
信用具有不可见性、不可触摸性和可传递性的特点。
3 信用的类型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国家信用等。

第四讲信用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第四讲信用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一、信用的产生
• 信用最早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借贷行为。严格的 讲借贷行为的发生应该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既 有了物权以后。
• 最初人们之间的借贷就是一种物品间的互通有无, 与商品交换有同样的历史,所以说信用关系产生 于货币之前。
• 西方的借贷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圣经的《旧约》 中有这种记载。
• 中国古代的借贷产生于殷周时期。最早的记载是 在《周礼》中泉府的记载。
《管子》记载了战国时期的情况: 借贷手段分为粟和钱两种。借贷的人数达三万家,利率在二
分、五分、最高到对倍。
信用典故
1596年,荷兰的一个船长带着17名水手,被冰封的海面困在了北 极圈的一个地方。8个月漫长的冬季,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 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运输的货物, 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冰冻时节结束了,幸 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荷兰 人有充分的理由权变,他们可以先打开托运箱,把能吃的东西吃了,等 到了目的地,可以加倍偿还托运者。任何人都会同意这种人道的做法。 但是,荷兰人没有这样做。他们把商业信用看得比一己的生命更重要。 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住信用,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 荷兰本来只是个1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因为商誉卓著,而成为海运贸 易的强国,福荫世世代代的荷兰人。
第四讲: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一般释义
以诚信使用人 : 《左转·宣公十二年》:“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
用其民矣,庸可几乎?’”
信任和委用: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
而信用奸臣。”
相信和采用:司马彪 《续汉书》:“《石苞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以能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从伦理道德层面:信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就能使用商业汇
票,并且可以跨区使用。
9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汇票的特点:
①签发商业汇票是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其债 权人和债务人均为企业或个人; ②商业汇票需要承兑,按承兑人不同可以分为商业承兑 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其中,商业承兑汇票是完全的商
业信用形式。
间提供的商品形态信用形式。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
而言,商业信用是基础。
14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限性: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商业信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
15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现状
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这 对于我国商业信用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初,中国企业诚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中国商业信用企业”评定会促进我国商业信用朝着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一致的方向发展。
16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2.2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其出现又使商 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很好地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
首先,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充当了信
用媒介。 其次,银行的贷款有长期贷款,也有短期贷款。 最后,作为信用终结,银行信用不受商业信用使用范围限制。
全性更高。
③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具有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和手段,因 此能对各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控,降低信用风 险。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是指一个人或机构在过去的行为和表现中形成的信赖和信任。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用的产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信任和信赖。

如果没有信用的产生,人们将无法预测彼此的行为,无法确定交往是否可靠,从而社会交往将变得混乱和无法维持。

其次,信用的产生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

在经济活动中,交易是每个人都会参与的活动。

如果没有信用的产生,每次交易都需要重新评估对方的可靠性,这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交易的效率。

而有了信用的产生,人们可以根据对方过去的行为评估其可靠性,从而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交易效率。

此外,信用的产生还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无法避免的。

有了信用的产生,企业可以通过诚实守信来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反,如果企业失信或不守信用,将失去顾客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可能面临市场竞争的失败。

因此,信用的产生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创新进取。

信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信用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个人和机构会通过合作和交流逐渐积累信用。

通过履行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守信守约等方式,个人和机构逐渐赢得他人的信任和依赖。

另一方面,信用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保护个人和机构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信用的发展。

信用的发展对于个人和机构来说都是有益的。

对个人来说,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为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机构来说,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整个社会来说,信用的发展可以促进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当今社会,信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社会交往更加频繁和复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产生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一)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产生了信用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交换,没有信用。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出现,有了剩余产品,有了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贫富差别,贫者为了生存就要向富者借贷,信用由此产生.(二)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在各个生产者之间分布不均衡,出现了商品需要卖,但拥有货币的人不需要买,而需要商品的人却没有货币,商品交换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赊购赊销的方式,即商品赊卖者或货币贷出者成为债权人,商品赊购者或货币借入者叫债务人,二者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双方达成了到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协议,这便是典型的信用关系.信用的发展(一)高利贷信用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形式1.什么叫高利贷信用?高利贷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行为,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

2.高利贷信用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分化,大量财富被少数家族占有,而大多数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家族,为维护生产和生活被迫向富有的家族借贷商品和货币,在当时剩余产品有限,可贷放出去的资财较少而需要者较多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急需的商品和货币,于是高利贷产生了。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上述社会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占统治地位。

小生产经济是个人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简单劳动,极不稳定,任何微小的自然灾害或意外打击都可能击垮他们的简单再生产,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极其低下的生活,有时也为支付苛捐杂税、地租,小生产者必须去借高利贷而不考虑能否承受高额利息。

除小生产者外,奴隶主和地主也是高利贷的借者,所不同的是奴隶主和地主不是为了满足再生产的需要或增加生产资料去借,而是为了满足他们荒淫腐化的生活或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比如修建豪宅、豢养武士、保镖、购置武器装备等。

第四讲: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讲: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发展
一般的借贷和赈济 收取利息的放贷 高利贷的出现 放款形式的变化:无抵押借款、抵押放款 随着商业的发展其他信用形式的出现 1.纸币 2.票据
东西方信用的发展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晋隋时期 唐和五代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当代
西方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宗教) 文艺复兴时期 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四讲: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一般释义
以诚信使用人 : 《左转·宣公十二年》:“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
其民矣,庸可几乎?’” 而信用奸臣。”
信任和委用: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 相信和采用:司马彪 《续汉书》:“《石苞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以能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从伦理道德层面:信 用主要是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 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从法律层面:《民法 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 实守信的原则”。从经济学层面: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 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 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 增值的价值运动。 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不立即支付现金,而凭信任所进行的。 如:信用贷款;信用交易。
英译本(Authorised Version) Deutoronomy, chap. ⅩⅩⅢ.19,“Thou shalt not lend upon usury to thy brother, usury of money, usury of victuals, usury of any thing that is lent upon usury.”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信用的产生与பைடு நூலகம்展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信用的特点: (一)偿还性 (二)流动性 (三)收益性 (四)安全性 短期信用工具 (一)本票 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以出票人本人为付款人,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偿付欠款的支付保证书。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 信用工具
本票具备的要素: 一表明本票的字样。 二无条件支付承诺。 三确定的金额 四收款人名称 五出票日期 六出票人签章。 未记载以下事项之一的,银行本票无效。
作用 ①民间资金的调剂,发挥分散在个人手中资金的作用,加速资金运转,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繁荣; ②民间信用一般是在国家银行信用和信用社信用涉足不到和力不能及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可拾遗补缺。不易调控。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第二章*
(3)民间信用的缺陷
①风险大
具有为追求高盈利而冒险、投机的盲目性
②利率高
讨论: 是不是借贷关系就是信用呢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第二章*
信用的特征
1.特殊的借贷行为
以偿还为条件
2.特殊的价值运动
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在 时间 空间 上不统一,只有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3.债权债务关系
等价交换交换的对象是商品货币的使用权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第二章*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解决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借贷资本的资金来源: 1逐年提取的准备用于固定资产更新的折旧费。 2出售商品所得的销售收入。 3以货币形式所积累的剩余价值。 4食利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储蓄。 借贷资本的资金运用 企业需要更新固定资产但折旧费不够。 企业集中购进商品资本需要临时补充资本。 货币数量不足以满足投资需要时,也需要临时补充。

第四讲: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讲: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分类

国家信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即所谓的主权债务,如著
名的布雷迪债券、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拉美国家的贷款、我国对亚洲 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低息贷款、日本的海外协力基金贷款、世界 银行贷款等;国家政府与本国的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政府发 行国债,由企业和居民购买,这实际是政府先向企业和居民借到一笔 钱,然后进行投资,并在到期时偿以本息。
士大夫笃信佛教,寺院 数目繁多,且富有。曾 尼免税,民众无法比。 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军 队寺院施舍,寺院成为 大地主和大财主。



寺院的财产和债权稳定 可靠。
寺院创办典当业的雏形
南齐的招提寺

南梁的长沙寺
《南史》卷七〇《甄法崇传》:“尝以一束苧就 州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苧还,于苧束中得五两金,以 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道人惊云,近有人以此金 质钱,时有事不得举而失。檀越乃能见还,以金半仰 酬,往复十余,彬坚然不受。”
第四讲: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一般释义

以诚信使用人 : 《左转·宣公十二年》:“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
其民矣,庸可几乎?’”

信任和委用: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
而信用奸臣。”

相信和采用:司马彪 《续汉书》:“《石苞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以能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从伦理道德层面:信 用主要是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 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从法律层面:《民法 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 实守信的原则”。从经济学层面: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 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 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 增值的价值运动。 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不立即支付现金,而凭信任所进行的。 如:信用贷款;信用交易。

第02章 信用产生与发展

第02章 信用产生与发展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和特点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 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其主体都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 其客体是商品交易为对象的货币借贷。
只有企业才能以商品提供信用,因此企业与个人之间 进行的赊销和预付,不是商业信用。
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商业信用是与特定的商品交易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的结合。 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 式。它是直接融资的一种形式。
1.商业信用具有二重性,企业之间既是信贷关系, 又是买卖关系。
2.商业信用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 的购买方式。
3.从宏观上看,商业信用的动态(增减)是与产业 资本的动态(增减)相平行的。
(二)商业信用工具 P43-44
是商业票据,主要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
1.商业汇票,是一种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由一 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要求付款人见票即付或在未 来某个约定的日期向债权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数额 的货币。所有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及其他组 织之间、且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的, 都能使用商业汇票,且可以跨区使用。
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流通规模、范围、期限)
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活动范围
具有自身创造信用功能,银行信用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
在产业周期的各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因
由于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商品经济发 展的需要,银行信用便应运而生了。
2.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 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二)信用的本质
信用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 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 特殊形式。其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 1、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
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方向、 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 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 3、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 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 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 2、高利贷信用的主要作用是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新兴资产阶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
使用的货币资本。
▪ 借贷资本的形成同资本主义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在产业资 本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借贷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 借贷资本的特点: ▪ (1)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 ▪ (2)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 (4)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转让形式。 ▪ (5)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
➢ 1、因为社会化大生产使各生产部门和各企业之间存在 着密切的联系,而它们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又往 往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 2、由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相分离,如果要求所有 商业企业用自己的资本金购买全部商品,则会发生商 业资本奇缺的困难。
▪ 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国家信用 ▪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或者说是政府的借贷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是通过金融机构 发行公债。 ▪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 1、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讲义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讲义
• 道德范畴的信用是经济范畴的信用广泛存 在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范畴的信用是道德 范畴的信用在经济金融领域的特殊体现。 经济范畴的信用的条件实际上是道德范畴 信用中相信、信任、信誉等的体现和延续, 它要求人们不能只借不还。
• 经济范畴的信用也不同于商品买卖。
(二)信用的特征
信用有着明确的归属
信用作为一种资源,表示市场 主体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具 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同样有价 值、能交换、可延续、易流转 。 信用包括的两个重要环节— —承诺与兑现,存在着时间上 的间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ຫໍສະໝຸດ 宏观经济的管理不能依靠实物管理和直接控制,而必须利用货币形式搞价值管理,
运用经济手段搞间接控制。在各种经济手段中,信用是一
个有力的杠杆,它对聚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对
促进资金使用者合理节约地运用资金,对全社会经济效益
的提高、产出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福利的增加都具有重要作
用。
借贷资本的来源有:
• ①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分离出来的闲置 的货币资本;
• ②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私人储蓄; • ③政府的货币积累。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以银行为中介 的信贷关系外,又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 金组成股份公司制企业。股票虽然不像一般贷款那 样定期归还,但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收回付出的货币。 另外还建立了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对市场经济的作 用表现在它可以调动大规模的社会资金,从而为企 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服务;可以调配社会的经济资 源;可以提高社会的需求总效用;可以调节国民经 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 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产生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一)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产生了信用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交换,没有信用。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出现,有了剩余产品,有了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贫富差别,贫者为了生存就要向富者借贷,信用由此产生。

(二)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在各个生产者之间分布不均衡,出现了商品需要卖,但拥有货币的人不需要买,而需要商品的人却没有货币,商品交换无法进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赊购赊销的方式,即商品赊卖者或货币贷出者成为债权人,商品赊购者或货币借入者叫债务人,二者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双方达成了到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协议,这便是典型的信用关系。

信用的发展(一)高利贷信用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形式1.什么叫高利贷信用?高利贷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行为,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

2.高利贷信用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分化,大量财富被少数家族占有,而大多数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家族,为维护生产和生活被迫向富有的家族借贷商品和货币,在当时剩余产品有限,可贷放出去的资财较少而需要者较多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急需的商品和货币,于是高利贷产生了。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上述社会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占统治地位。

小生产经济是个人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简单劳动,极不稳定,任何微小的自然灾害或意外打击都可能击垮他们的简单再生产,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极其低下的生活,有时也为支付苛捐杂税、地租,小生产者必须去借高利贷而不考虑能否承受高额利息。

除小生产者外,奴隶主和地主也是高利贷的借者,所不同的是奴隶主和地主不是为了满足再生产的需要或增加生产资料去借,而是为了满足他们荒淫腐化的生活或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比如修建豪宅、豢养武士、保镖、购置武器装备等。

马克思曾指出:“榨取贫苦小生产者的高利贷是和榨取富有大地主的高利贷携手并进的”。

而后者总是加强剥削来弥补他们在高利贷中的损失。

3.高利贷的债务人与债权人高利贷的债务人:小生产者、奴隶主、封建主。

高利贷债权人:是商人、宗教机构、职业军人、奴隶主和封建主。

首先是商人,特别是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他们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等业务,手中经常集聚大量的资财,是高利贷的主要发放者。

其次是寺院、教堂、修道院等宗教机构利用善男信女的施舍和富有者资财的寄存也发放高利贷。

再次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如职业军人依靠战争掠夺大量财富,如官吏通过巧取豪夺获得大量资财发放高利贷。

此外,奴隶主和封建主依靠残酷剥削手段得来的财富末消耗前也利用高利贷进行超经济剥削。

在自然经济占优势,货币关系不发达阶段,高利贷主要是实物形式的借贷,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出现了货币形式以及货币实物混合形式。

4.高利贷信用的特点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如下:(1)利息率高。

高利贷信用的年利率一般在30%以上,100%——200%也较常见,甚至没有最高限制。

高利贷的利息率没有最高限额,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和保护,因为发放高利贷者本身就是统治者;二是高利贷的借者又是为了获得必不可少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不是为了获得追加资本。

如果是为了获得追加资本,借者考虑到无利可图,就不愿意借了;三是商品经济的不发达使货币供给愈紧张,货币供应愈紧张,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愈大,为高利率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非生产性。

高利贷资本的来源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本,而是靠掠夺剥削而来的社会生产以外的财富。

从高利贷的用途看,奴隶主和封建主是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和巩固统治,小生产者则是为了维持生存而不是再生产。

(3)保守性。

高利贷极高的利息率使通过高利贷借得的资本不是主要用于生产,因为生产所得无法支付高额利息,而其非生产性又使生产不能快速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

虽然高利盘剥积累了大量财富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它依附于小生产经济,维护旧的生产方式,破坏生产力,阻碍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因而是保守的,寄生的。

5.高利贷信用的作用高利贷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动者,而是旧的生产方式的维持者。

但是高利贷也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1)高利贷信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由于高利贷主要是货币借贷,迫使小生产者到市场上出卖劳动产品以支付高利贷本金利息,同样迫使奴隶主和封建主把剥夺而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因而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2)高利贷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两个必备条件。

一是高利贷使小生产者、奴隶主和封建主成为无产者,为资本主义生产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创造了条件。

二是积累了大量资财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货币资本。

因此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时,高利贷成为发展新的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

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反对高额利息率,支持扩大生产的呼声愈烈。

当资本主义的信用组织出现,资本主义银行产生,高利贷信用终被资本主义信用替代。

思考:1.高利贷会永远消失吗?提示(1)生产力发展的多样性(2)正式借贷渠道的约束(3) 地下经济活动 (4) 危机时期(5) 金融管理的滞后(发展中国家)2.“利率高就是高利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二)现代信用现代信用产生的标志是借贷资本的出现和形成。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一方面必然形成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即形成了可以贷放出去的资本;另一方面也存在临时补充资本的需要,即需要借贷。

1.借贷资本的产生——暂时闲置货币资本的形成首先,固定资本在周转过程中其价值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

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以提取折旧基金的方式积累,直至固定资产更新为止,因而在固定资产更新以前,固定资本表现为闲置的货币资本;其次,流动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暂时闲置。

比如商品出卖所得销售牧入,在没有立即购买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之前和在未支付工资以前,均会成为闲置的货币资本;最后,当用货币形式所积累的利润在没有作为资本来追加投资之前以及在未支付股息和纳税之前也表现为闲置。

这些闲置的资本,停止执行资本的职能,与资本的特征相矛盾。

贷放出去获取收益是闲置资本的客观需求。

2.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有借入货币资本的客观要求首先,在再生产过程中,当企业需要更新固定资产而其折旧基金的提取尚未达到足够数量的情况下需要借入一部分资本;其次,为维持产业资本的正常周转,需要临时借入资本以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不足,如季节性、临时性地大量购买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最后,当积累资本的数额不能满足投资需要而又想扩大生产规模时也需要借入资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更多的利润是生产经营者共同的追求,这样就使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借贷关系,于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便转化为借贷资本。

3.借贷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种商品资本。

当资金盈余者将其货币资本贷放给资金短缺者时,是将这部分资本当作“商品”出卖的。

借贷资本同普通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但与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是:普通商品一经消费其价值也随之消失,而借贷资本的使用价值被消费之后带来了利润,其价值不但能保留下来,而且会增值,即产生利息。

(2)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借贷资本虽然是商品资本,但在出卖时,只是出卖其使用权,而不是其所有权。

正因为资金盈余者拥有借贷资本的所有权而有权向资金借入者收取利息。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产业资本的运动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四种形式,即:AG——W ……P……Wˊ——GˊP商业资本的运动采取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三种形式,即:G——W——Gˊ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只采取货币资本一种形式,即: G——Gˊ从运动公式可看出:借贷资本具有双重支付双重回流的特点。

四、信用的作用在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信用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集资金的作用信用的基本特征一是偿还,二是付息。

资金的所有者只暂时让渡其使用权,信用可以不断地把小额、分散、闲置的资金集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金,变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投入生产经营,促进社会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思考“收入”与“资金”的不同(二)配置资金的作用信用从形式上看是将资金从暂时闲置者手中调剂到资金短缺者手中,实际上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这个配置不改变资金所有权,只改变资金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并以偿还付息为条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充分利用资金的目的。

配置资金的途径一是借助于金融市场,二是依靠银行信用。

思考:除信用可以实现资金重新配置外,还有哪些重新配置资金的手段?信用配置资金与它们有什么不同?(提示:财政手段、捐助手段)(三)节省流通费用的作用1.信用工具的使用节约了流通中的货币。

信用使一部分交易通过赊购赊销或债权债务的方式相互抵销而结清;闲置的货币资本通过银行再贷放出去进入流通,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节约了流通货币的使用量。

2.信用货币代替了实体货币的流通,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

3.信用加快了资本形态的变化,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快,减少了占用在商品储存上的资本,节省了保管费、运输费等费用,使节省的费用投入生产领域。

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宏观调控的作用信用的发展为国家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创造了条件。

1.在信用的基础上形成了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它是调节宏观经济的有机体;2.信用的发展创造出多种信用工具,成为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3.国家通过银行信用规模的收缩和扩张,有效控制社会的货币流通量,使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一致,实现对总量的调精品文档控,同时运用利率杠杆,调整信贷方向,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节。

辩证地看信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如盲目贷款、任意扩大信用规模导致国民经济发展过热和通货膨胀等,因此政府必须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避免其消极作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