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合集下载

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

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

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
1.体温:正常体温范围为36.5℃至37.5℃。

人体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免疫系统功能。

2.脉搏:成年人的正常脉搏范围为60至100次/分钟。

脉搏速率和节律可以表明心脏的功能状态。

3.呼吸:正常的呼吸频率为12至20次/分钟。

呼吸的深浅、速度和规律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4.血压: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至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至80毫米汞柱。

血压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包括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血管的弹性。

5.心率: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为60至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标志。

6.血氧饱和度:正常的血氧饱和度范围在95%以上。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的含量,可以反映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

7.消化系统:正常食物通过食道、胃和肠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然后排除废物。

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可以通过正常的食欲、体重和排便习惯来体现。

8.泌尿系统:正常尿液的颜色为淡黄色至无色,量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

正常的泌尿系统功能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排尿习惯来判断。

9.生殖系统:正常的生殖系统功能可以通过月经、性欲、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来判断。

10.神经系统: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可以通过精神状态、意识清晰度、反应灵敏度和运动协调性来判断。

11.免疫系统: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通过身体抵抗力、疫苗接种
效果和抗体水平来判断。

儿童正常体温标准值

儿童正常体温标准值

儿童正常体温标准值
儿童的正常体温标准值因年龄而异。

一般而言,体温是一个在正常范围内有所变化的生理参数,儿童的体温标准通常在以下范围内。

•新生儿:36.4°C - 37.2°C(97.5°F - 99°F)
•1个月至1年:36.4°C - 37.5°C(97.5°F - 99.5°F)
•1岁至3岁:36.1°C - 37.5°C(97°F - 99.5°F)
•3岁至6岁:36.1°C - 37.5°C(97°F - 99.5°F)
•6岁至12岁:36.1°C - 37.2°C(97°F - 99°F)
•12岁以上:36.1°C - 37°C(97°F - 98.6°F)
请注意,这些值是一般性的参考范围,个体差异和测量方法都可能对体温的具体数值产生影响。

通常,通过口腔、肛门、腋下或额部等部位的测量都是常见的方法。

肛温通常较为准确,但在测量儿童体温时,确保使用适当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如果您的儿童体温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监护仪的监护生理参数的测量方法

监护仪的监护生理参数的测量方法

监护仪的监护生理参数的测量方法1.心电图是监护仪器最基本的监护项目之一,心电信号是通过电极获得,监护用电极是一次性AS-AGCI纽扣式电极。

2.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博动的次数。

心率测量是根据心电波形,测定瞬时心率和平均心率。

健康的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是不是75次/分,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心率最低可到40—50次/分,最高可到200次/分。

监护仪心率报警范围:低限20—100次/分,高限为80—240次/分。

3.呼吸是指监护病人的呼吸频率,即呼吸率。

呼吸频率是病人在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单位是分。

平静呼吸时,新生儿60—70次/分,成人12—18次/分。

呼吸监护有两种测量方式:热敏式和阻抗式热敏式呼吸测量是用热敏电阻放在鼻孔处,当气流通过热敏电阻时,热敏电阻受到流动气流的热交换,电阻值发生改变,从而测得呼吸的频率。

阻抗式呼吸测量是根据人体呼吸运动时,胸臂肌肉交变张弛,胸廓也交替变形,肌体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呼吸阻抗(肺阻抗)与肺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肺阻抗随肺容量的增大而增大。

阻抗式呼吸测量就是根据肺阻抗的变化而设计的。

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号和呼吸阻抗。

4.有创血压是指监护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心输出量和心脏漂浮导管。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压或右心房,它比局部静脉压更能反映整个静脉回流情况,正常人是6.7—10.7KPA,心3衰竭病人可达22.7KPA。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是用静脉导管从颈静脉、股静脉插入,经大静脉进入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测得中心静脉压。

左房压可以表示左心室的充盈和排出的能力,左心衰竭,左顾右盼心室的排血量减少,左房压升高,可造成肺淤血和肺气肿,,但心排出量也增加。

因此监护和维持合适的左心房压对维护心输出量极为重要。

左房压的测量是将心导管插入肺动脉,测定肺动脉压来间接测定左房压,或通过左上肺静脉与左房联接处,将心导管直接插入左心房测定。

常见实验室测试正常范围

常见实验室测试正常范围

常见实验室测试正常范围实验室测试是评估个体体内生理状态、疾病诊断与监测的重要手段。

了解常见实验室测试的正常范围对于解读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实验室测试及其正常范围的简要介绍:血常规- 血红蛋白(Hb):男性 130-175 g/L,女性 120-155 g/L。

- 白细胞计数(WBC):4-10 × 10^9/L。

- 血小板(PLT):125-350 × 10^9/L。

- 红细胞压积(HCT):男性 40-52%,女性 37-48%。

尿常规- 酸碱度(pH):4.6-8.0。

- 钠离子(Na^+):135-145 mmol/L。

- 尿蛋白(PRO):阴性或少量。

- 尿潜血(BLD):阴性。

- 尿比重(SG):1.003-1.035。

肝功能检测- 谷丙转氨酶(ALT):男性 10-40 U/L,女性 9-32 U/L。

- 谷草转氨酶(AST):男性 15-40 U/L,女性 14-36 U/L。

- 总胆红素(TBIL):3.4-20.5 μmol/L。

- 白蛋白(ALB):35-55 g/L。

肾功能检测- 血尿素氮(BUN):2.5-7.1 mmol/L。

- 肌酐(Cr):60-110 μmol/L。

- 尿素(UREA):2.9-8.2 mmol/L。

血脂检测- 总胆固醇(TC):<5.2 mmol/L。

- 甘油三酯(TG):<1.7 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

请注意,上述数值仅为一般范围,具体参考值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和测试方法而有所差异。

如果您对自己的实验室测试结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实验室进行详细解读。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是指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各项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

这些指标是反映人体各个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对于维护健康和早期发现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体正常生理指标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体温人体正常体温大约在36.5摄氏度到37.5摄氏度之间。

体温是代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是通过腋下测量得到的。

如果体温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明体内存在感染或其他疾病。

过高的体温可能是发热的表现,过低的体温可能是身体虚弱或代谢缓慢的信号。

二、心率人体正常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运动、精神紧张、饮食以及体温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心率产生影响。

当心率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三、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吸气和呼气的次数,是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呼吸频率可以维持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如果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可能与肺部疾病、心脏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四、血压人体正常血压通常是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60-90毫米汞柱。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压偏高可能意味着高血压的存在,而血压偏低可能表明循环系统有问题。

血压的测量通常使用血压计进行,常见的有手动血压计和自动电子血压计。

五、血液指标正常的血液指标可以反映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状态,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通常需要通过血液检测来获取,可以提供关于贫血、感染、炎症等疾病的信息。

对于这些指标的评估需要参考个体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

总结: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对于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早期发现起着重要作用。

除上述提到的几个关键指标外,还有很多其他生理指标也需要人们关注。

课后题库

课后题库

课后题库一:问答1.1 人体生理参数ECG 、EEG 和EMG 的测量范围是多少?1.3 何为宏电击?何为微电击?微电击的危害如何。

2.4 举例说明不同于工程测量的人体电子测量的特殊性2.5 根据电极与皮肤接触的等效电路,说明皮肤阻抗随电流频率的改变有何变化。

3.1 银-氯化银电极有哪些优点,它是如何制取的。

3.2 板状电极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如何,在阻抗法生理测量中应采用何种频率?3.3 金属丝微电极和玻璃微滴管式电极与放大器连接后呈现何种不同特性。

它们用途有何不同。

3.4 举例说明不同于工程测量的人体电子测量的特殊性3.5 用于测量体表两点电位差的两个电极,如何选取两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会有什么问题?3.6 用于心电监护的一对Ag-AgCl 电极中,有一个是脏的,于是某学生用钢棉把它擦亮,这种做法对吗?将如何影响信号的测量?4.1如图4.1所示,RC 低通滤波器接入是为了减少公共阻抗产生的干扰,说明其抑制干扰的原理。

4.2心脏监视仪上发现峰-峰值为1mv 的50Hz 干扰,用什么简单方法可区分是由于容性耦合图4.24.5 散粒噪声与热噪声的区别是什么?4.6 带宽加陪,对于白噪声来说其噪声功率如何变化?粉红噪声又将如何?4.11 分析电极本身的噪声对ECG 、EEG、EMG 造成的危害。

5.2 生物前置放大器的四条基本要求是什么?图4.15.3 输入端电极的不平衡,会造成何种危害?减少其危害的办法是什么?5.4 差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有哪两个因素决定?试写出其公式。

5.8 屏蔽驱动和浮地跟踪为何能提高共模抑制比?试给予说明,要求画出电路。

5.7 从提高上述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的角度,应如何选择电路中的器件。

5.9 生物电放大器为何应采用电气隔离?常用的电器隔离有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5.10 试论述体表ECG 、EEG、EMG信号的形成,比较其幅度、频率特性。

5.11 说明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那些是单极导联、哪些是双极导联方式。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的设定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的设定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的设定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的设定通常基于大量健康人群的统计数据和医学研究。

这些指标可以因年龄、性别、地区、种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及其典型范围,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医学界的新研究和实践而有所更新:
体温:一般在36.1°C(97°F)到37.2°C(99°F)之间。

体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个体差异等。

脉搏: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一般在60到100次/分钟之间。

呼吸频率: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一般在12到20次/分钟之间。

血压:血压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正常范围为收缩压(舒张压)90/60 mmHg 到120/80 mmHg。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一般在13.8到17.2克/升之间,女性为12.1到15.1克/升。

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000到11,000白细胞/立方毫升之间。

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一般在70到100毫克/分升之间。

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一般在200毫克/分升以下,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应在100毫克/分升以下,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应在40毫克/分升以上。

以上数值是一般范围,具体的正常生理指标可能会根据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而有所调整。

任何关于健康状况的具体问题都应该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评估和诊断。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种用于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肌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接受肌电图检查后所做出的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了肌电图波形图和相关参数的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医生会将肌电图电极置于患者的肌肉上,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电活动情况,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在肌电图报告单中,通常包括了多个参数的分析,例如肌电图波形、肌电图幅度、肌电图频率、肌电图时程等。

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稳定、规则的特征,肌电图幅度和频率应该在正常范围内,肌电图时程也应该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

下面是肌电图报告单中一些常见参数的正常范围值:1. 肌电图波形,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稳定、规则的特征,没有异常波形出现。

2. 肌电图幅度,肌电图幅度是指肌肉电活动的振幅,正常情况下,肌电图幅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3. 肌电图频率,肌电图频率是指肌肉电活动的频率,正常情况下,肌电图频率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4. 肌电图时程,肌电图时程是指肌肉电活动的时程特征,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时程应该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不应该出现异常情况。

在肌电图报告单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肌电图波形图和相关参数的分析,来判断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说明患者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如果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出现异常,那么可能意味着肌肉或神经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分析对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肌电图报告单中参数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及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并认真对待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生理参数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将生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 放大器和测量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调整。

3.数据处理和记录、存储、显示装置。

低频电流对人体的三个作用: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化学效应。

这些作用使组织液中的离子、大分子等粒子振动、运动和取向。

在整体情况下,由感知电流造成的电击称为宏电击(0.7~1.1mA),通常指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

由感觉阈以下的电流所造成的电击,成为微电击,通常指电流直接加到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

周期:正常值为8~12HZ脑电图的分类:(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u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8~30HZ,振幅为5~20uV,是一种快波,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比较(3)θ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uV,它是在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

(4)δ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是出现,频率是1~3.5HZ,振幅为20~200uV。

根据脑电与刺激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将电位分为特异性诱发电位和非特异性诱发电位。

在临床上一般只进行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简称EP。

E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记录的是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的电位变化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形成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肌电图EMG,肌电活动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它的振幅是20uV到几个毫伏,频率为2Hz~10kH所谓运动电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的单位,它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运动单位为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用于评估身体疲劳的生理指标

用于评估身体疲劳的生理指标

体温(TEMP)指标
在疲劳水平检测的过程中,温度也是一个常用的测量指标。红外温度传感器通常 用于监测皮肤温度及疲劳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温度调节变化。皮肤的温度会受身体某些 部位(脸颊、耳朵、前额和太阳穴等)潜在的肌肉活动、皮肤的血流量和流汗模式的 影响。在运动期间,身体的核心温度会提高,身体内部有一套体温调节系统,会将核 心体温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尤其是皮肤,它在核心体温调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比如,Aryal等人发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皮肤温度会升高。类似的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 在模拟施工任务进行30分钟后,局部皮肤温度显著升高。上述研究表明分析特定身体 部位(如脸颊、耳朵、额头和太阳穴)的温度调节模式,在检测疲劳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 用潜力。
用于评估身体疲劳的生理指标
主要依据指标
心率指标(Heart Rate) 体温(TEMP)指标 肌电(EMG)指标 急动度指标(Jerk metric)
心率指标(Heart Rate)
心率是监测人身体活动中常用的生理指标之一。在体力活动期间,随着肌 肉收缩增加,心血管负荷也增加,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血液流向 肌肉的量逐渐增大,需要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因为心脏不能在瞬间增加它的每 搏每搏输出量,只有增加心跳,用以改善血液运输。因此,平均心率是衡量身 体压力和工作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同样的,也有研究者根据心血管负荷的百分比(cardiovascular load)对疲劳水平进行分类,如CVL (%) = (HRwork-HRrest) / (HRmax-H Rrest) x 100,依据CVL值,将疲劳分为以下几种水平:CVL低于30%,没有疲劳; CVL在30%~60%,建议休息一会;CVL在60%~80%以及80%~100%,缩短工作时间,好好休息一下;CVL超过 100%,应该完全停止工作。

监护仪的基本参数和特殊参数

监护仪的基本参数和特殊参数

监护仪的基本参数和特殊参数一、监护仪的基本参数监护仪是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它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以及提供各种警报和报警功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监护仪的一些基本参数:1.屏幕显示监护仪通常配备有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患者的生理数据和监测趋势图。

屏幕具有可调亮度和对比度的功能,以适应各种环境光线。

2.生理参数监护仪能够监测多种生理参数,常见的包括:-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心率:即心跳的频率。

-呼吸率: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体温:一般以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3.报警功能监护仪还具备报警功能,当监测到的生理参数超出设定的范围,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会发出声音警报或显示警告信息,以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二、监护仪的特殊参数除了基本参数之外,监护仪还可能具备一些特殊参数,用于满足特定病患或医疗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参数:1.心电图(E C G)心电图是监护仪上常见的一个特殊参数。

通过电极或导联将心电信号传输到监护仪上,可以实时显示患者的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可以辅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发现异常情况。

2.呼吸机连接一些监护仪可以连接呼吸机,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报警功能。

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以及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情况,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稳定。

3.无创血压测量除了通过传统的袖带测量血压外,一些监护仪还可以采用无创血压测量技术,通过袖带外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4.体外除颤一些高级的监护仪甚至配备了体外除颤功能,用于紧急处理心跳骤停等心脏紧急情况。

监护仪会发出指示,引导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措施。

结语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监护仪的基本参数和特殊参数。

基本参数包括屏幕显示、生理参数和报警功能,而特殊参数则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监护仪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救治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生理指标是指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参数,例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测定这些生理指标对于健康管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体温测定方法体温是人体表征温度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5℃之间。

体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口腔测温、腋下测温、耳温计测温和额温计测温。

口腔测温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普通温度计将温度计柄放入舌下,保持2-3分钟后读取温度。

腋下测温则是将温度计放置在腋下,保持5分钟后读取温度。

耳温计测温是使用电子耳温计通过耳朵来进行测温,这种方法快速、准确。

额温计测温则是通过额头部位进行测温,非接触式,速度快且卫生。

二、血压测定方法血压是血液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的压力。

血压的测定一般使用血压计进行,常见的血压计分为卧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

在进行血压测定时,被测者需要坐下或平躺,将袖带套在上臂上,然后用听诊器听取心脏的心音,并逐渐放气来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电子血压计则是通过袖带上的传感器自动测量,并在数值显示屏上显示结果,操作更加简便。

三、心率测定方法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心率测定方法包括手触法和心率监测仪。

手触法是指将食指、中指与无名指放在颈动脉或腕动脉上,感受心脏跳动的脉搏,然后计数30秒内的跳动次数并乘以2即可得到心率。

心率监测仪则是通过佩戴在手腕上或胸部的传感器来自动监测心率,并以数值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四、呼吸频率测定方法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通常以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来评估健康状态。

测定呼吸频率可以通过观察胸部起伏、计数30秒内的呼吸次数并乘以2,或者使用呼吸频率计进行测量。

呼吸频率计是一种便携式仪器,通常佩戴在胸部或腹部,通过感应呼吸运动并记录频率,并以数值形式显示在显示屏上。

综上所述,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指标以及测量准确性和便携性的需求。

健康管理的生理参数与健康指标分析

健康管理的生理参数与健康指标分析

健康管理的生理参数与健康指标分析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了解和监测生理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各种生理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

本文将对常见的生理参数和健康指标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健康管理。

一、体温体温是衡量人体内部温度的参数之一。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摄氏度至37.5摄氏度。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都可能提示身体存在问题。

例如,发烧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表现,而低体温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有关。

因此,在健康管理中,定期测量体温并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是必要的。

二、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由两个数值表示,舒张压和收缩压。

正常血压范围为120/80毫米汞柱。

高于这个范围的血压可能是高血压的表现,而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是低血压的症状。

通过监测血压,我们可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血压,如合理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三、心率心率是衡量心脏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至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

例如,心跳过快可能是由焦虑、运动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的,而心跳过慢可能与心律不齐或心肌病等有关。

了解自己的心率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查,以确保心脏健康。

四、血糖血糖是衡量糖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至6.1毫摩尔/升。

高于这个范围的血糖水平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而低于这个范围的血糖水平可能是低血糖的表现。

对于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我们可以确定饮食和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

常见的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通过对血脂参数进行监测,我们可以评估脂代谢的状况,并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人体生理指标数值

人体生理指标数值

人体生理指标数值人体生理指标是衡量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生理指标数值范围:1. 血压: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2. 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运动员或经过训练的人可能会有更低的心率。

3. 肺活量: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约为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00-700毫升和350-500毫升。

肺活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4. 体温:正常体温范围为36.1-37.2摄氏度(°C)。

体温略有波动,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5.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RBC):成年男性(4.0-5.5)×10^12/升,成年女性(3.5-5.0)×10^12/升;-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30-175克/升,成年女性115-150克/升;- 白细胞计数(WBC):4-10×10^9/升;-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升。

6. 肾功能:- 血肌酐(Cr):男性60-110微摩尔/升,女性45-90微摩尔/升;- 尿素氮(BUN):2.8-6.8毫摩尔/升。

7. 肝功能:- 总蛋白(TP):65-85克/升;- 白蛋白(ALB):40-55克/升;- 球蛋白(GLB):20-30克/升;- 谷丙转氨酶(ALT):男性7-40单位/升,女性7-35单位/升。

这些指标值仅供参考,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实际数值与正常范围略有出入。

如果您担心自己的生理指标异常,请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应检查。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将生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 放大器和测量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调整。

3.数据处理和记录、存储、显示装置。

低频电流对人体的三个作用: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化学效应。

这些作用使组织液中的离子、大分子等粒子振动、运动和取向。

在整体情况下,由感知电流造成的电击称为宏电击(0.7~1.1mA),通常指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

由感觉阈以下的电流所造成的电击,成为微电击,通常指电流直接加到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

周期:正常值为8~12HZ脑电图的分类:(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u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8~30HZ,振幅为5~20uV,是一种快波,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比较(3)θ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uV,它是在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

(4)δ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是出现,频率是1~3.5HZ,振幅为20~200uV。

根据脑电与刺激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将电位分为特异性诱发电位和非特异性诱发电位。

在临床上一般只进行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简称EP。

E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记录的是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的电位变化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形成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肌电图EMG,肌电活动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它的振幅是20uV到几个毫伏,频率为2Hz~10kH所谓运动电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的单位,它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运动单位为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测量生命体征是指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参数进行定量测量,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并监测病情的变化。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首先是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包括腋下法、口腔法、耳温法和额温法。

腋下法是将温度计放于腋下10分钟左右,记录所测得的体温。

口腔法是将温度计放入口腔底部,闭口不语5分钟后记录体温。

耳温法需要使用耳温计,将其置于耳道入口处,按下测量键,约2-3秒钟后即可获得体温。

额温法是将额温计放在前额的静脉突起处,按下测量键,即可测得体温。

其次是脉搏的测量方法。

脉搏是血液被心脏泵出后通过动脉在体表可触及的脉动。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颈动脉、肘部动脉、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等。

测量脉搏时需要使用手指尖轻轻按压相应部位,并计算一分钟内的脉搏数。

此外,还可以使用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第三是呼吸的测量方法。

呼吸是机体通过气道进行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生理过程。

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

测量呼吸的方法是观察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情况,或者通过听诊器听取呼吸音。

同时,也可以使用呼吸计进行测量,将呼吸计放在口腔或鼻腔,计算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最后是血压的测量方法。

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血管内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10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测量血压时需要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

将血压计袖带绑在上臂上,然后通过打开气球使袖带中的压力逐渐上升,同时用听诊器听取动脉血流的声音。

当听到第一声心脏声音时,此时为收缩压,再进一步放出气球,当听到最后一声心脏声音时,此时为舒张压。

总之,测量生命体征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参数,可以及时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提前发现和处理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生命体征时,要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生物测量仪报告单讲解

生物测量仪报告单讲解

生物测量仪报告单讲解生物测量仪报告单讲解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生物测量仪报告单的内容。

生物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各项生理参数的设备,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详细信息。

这份报告单共包含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心率测量、血压测量、体温测量和体脂测量。

下面我就逐个介绍一下每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是基本信息部分。

这部分主要包括被检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信息。

这些基本信息对后续测量结果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被检测者的身体状况。

接下来是心率测量部分。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生物测量仪通过传感器检测被检测者的心跳,根据心跳的频率计算出心率值。

心率的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心脏健康出现异常。

第三部分是血压测量。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液施加的压力。

生物测量仪使用气压传感器来测量被检测者的血压值。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的血压范围是120/80 mmHg,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的风险。

第四部分是体温测量。

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以反映身体的热能状态。

生物测量仪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测量被检测者的体温,正常体温范围一般为36-37℃,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可能是体温过高或过低的症状。

最后是体脂测量部分。

体脂是指人体中脂肪组织的含量,是评估身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物测量仪通过电阻传感器测量被检测者的体脂率,并根据性别和年龄对比参考值来评估个人的体脂状况。

通过对这份生物测量仪报告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被检测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值,从而帮助医生、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士对被检测者的健康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些测量结果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干预,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对生物测量仪报告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对我们保持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健康评估——一般状态评估

健康评估——一般状态评估

健康评估——一般状态评估一、引言健康评估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旨在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健康评估过程中,一般状态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般状态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的解读以及相关参考范围。

二、评估目的一般状态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表现。

通过一般状态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评估内容一般状态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指标: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参数的测量。

2.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视力、听力、皮肤状况、内脏器官的触诊等方面的检查。

3. 精神状态评估:包括情绪、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评估。

4. 生活方式评估: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5. 疾病史和家族史:了解个体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包括慢性疾病、遗传病等方面的信息。

四、评估方法一般状态评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问卷调查:通过给个体发放健康问卷,了解其生活方式、疾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

2. 生理参数测量: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对个体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参数进行测量。

3. 体格检查: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身高、体重、体脂率、视力、听力、皮肤状况、内脏器官的触诊等方面的检查。

4. 精神状态评估:使用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对个体的情绪、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评估结果的解读评估结果将根据个体的一般状态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优秀:个体的一般状态良好,生理指标正常,体格检查无异常,精神状态稳定,生活方式健康。

2. 良好:个体的一般状态良好,生理指标正常或轻微异常,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精神状态较稳定,生活方式基本健康。

3. 一般:个体的一般状态一般,生理指标轻度或中度异常,体格检查有轻度异常,精神状态一般,生活方式有待改善。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1.体温:正常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一般在36.5°C-37.5°C之间。

体温过高可能表示身体在发烧或者感染,而体温过低则可能表示身体处于低温环境下或者存在一些健康问题。

2.血压:正常血压是指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通常,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120/80 mmHg,高于或低于该范围都可能表示一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或低血压。

3.脉搏:正常成人的脉搏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脉搏是血液通过动脉的流动所产生的感觉,可以反映心脏的搏动情况。

脉搏过快可能表示身体处于兴奋状态或者存在一些心血管问题,而脉搏过慢可能表示心脏功能减弱。

4.呼吸:正常成人的呼吸通常在12-20次/分钟之间。

呼吸是人体用以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

呼吸过快或过慢、浅或深都可能表示身体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问题。

5.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项基本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红细胞计数:男性为4.5-5.5x10^12/L,女性为4-5x10^12/L;-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20-160g/L;-血小板计数:150-400x10^9/L。

以上只是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指标也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正常的指标范围是根据一般人群统计得出的,个体的生理指标可能会因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因素有所差异。

因此,在评估个体健康状况时,应与个人的基准值相比较,而不仅仅参考一般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将生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 放大器和测量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调整。

3.数据处理和记录、存储、显示装置。

低频电流对人体的三个作用: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化学效应。

这些作用使组织液中的离子、大分子等粒子振动、运动和取向。

在整体情况下,由感知电流造成的电击称为宏电击(0.7~1.1mA),通常指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

由感觉阈以下的电流所造成的电击,成为微电击,通常指电流直接加到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

周期:正常值为8~12HZ脑电图的分类:(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u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8~30HZ,振幅为5~20uV,是一种快波,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比较(3)θ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uV,它是在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

(4)δ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是出现,频率是1~3.5HZ,振幅为20~200uV。

根据脑电与刺激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将电位分为特异性诱发电位和非特异性诱发电位。

在临床上一般只进行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简称EP。

E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记录的是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的电位变化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形成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肌电图EMG,肌电活动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它的振幅是20uV到几个毫伏,频率为2Hz~10kH所谓运动电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的单位,它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运动单位为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

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

临床上血压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测量: 直接通过传感器在血液中测量,有创。

间接测量: 测量血管壁压力,无创。

常用血压计:1)水银血压计2)无液血压计3)数字式血压计直接式血压测量心导管术:用心导管从手臂的肘正中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及颈动脉、股动脉等血管的切口插入血管借助X线透视技术监视导管尖端的位置使其进入待测部位测量血压的微型传感器测量压力传感器测量血压是血压测量中精确度最高的,是在心导管的端头安装一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可直接把血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心导管引线将信号送入放大器。

血压间接测量方法可提供血压波形的连续读数和记录,同时有较高的精度。

主要有四种:柯氏音法、示波法、超声法和脉搏延时法。

柯氏音测量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动脉或者完全受压的动脉并不产生任何声响,只有当动脉不完全受阻时才出现声音,因此可用声音的变化来确定人体的血压。

示波法通过脉搏波与压力的同时记录来测量血压。

5余气量(residual volume, RV):凭借任何方式也无法排出的肺内残余气体量。

这时,最大呼气不能将肺内气体全部排出,即使用最大强迫性呼气也不会将气体排空6机能余气量或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平静呼气后,肺内余下气体的总量7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指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8强制性呼气量(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或FEVt) :先作最大深吸气,然后尽可能快的尽最大力呼出气体,并按一定时间序列(t)测定呼气量。

FEV1 FEV2 FEV3 正常人在第1、2、3秒末应呼出的气量(即时间肺活量)分别为其肺活量的83%(80%)、96%和99%。

在一定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则称为,即FEVt /FVC。

1.温度传感器(热电耦、热敏电阻)流量根据已热元件冷却程序来计算呼出的气体温度高,吸入的气体温度低。

2. 叶轮式呼吸传感器和涡轮式呼吸传感器A.叶轮旋转系统速度式流量传感器,将气流的速度转化为叶轮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两者成正比。

气体速度——叶轮转速,一次变换器转速——电量二次变换器B.测叶轮转速二次变换器叶轮转速电脉冲另也可利用磁电效应,但会产生磁阻,影响测量结果。

测FEV, 专业化测肺功能3.阻抗法(同心输出量阻抗法)LED 遮断光电管(1)测量原理:人体胸部相当一段导体。

随着呼吸过程中胸廓的张弛运动,胸部组织的电阻抗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而胸廓的弛运动会引起肺容量的变化,故胸部组织的电阻抗值的变化与肺容量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2)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测量胸电阻抗法的方法有电桥法、二电极法和四电极法等多种,由于四电极法既可作连续测量,有可抑制与皮肤接触的电阻抗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故一般采用电极法。

4.超声法采用超声成像的方法,可以实时成像5.余气量测量氮冲法(测余气量中氮气的含量)具体测量方法:连续吸入纯氧气,测出(1)呼出总气体量;(2)测氮气的浓度, 得到氮气的总量。

(3)由氮气含量推出余气量光电比色计是用来测量有色溶液浓度的仪器。

可以通过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有色溶液的浓度,对溶液中所含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比色计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利用分光光度法或技术工作的仪器叫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和光电比色计的最主要区别是用单色器代替了滤光片,因而可获得连续变化的,光谱范围更窄的单色光。

从而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医学上应用的光谱仪器主要有荧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 自动生化分析仪 组成元部件:1.取样器—向自动分析系统吸入试样、稀释剂 (水)、洗涤液(水)等。

2.配量泵和导管—按比例输入试样和试剂,并混合,以精确的速度将其送到其它各部。

3.渗析器—有选择地让试样中的待测的物质成分透过薄膜使相互干扰分离处来。

4.加热器—持续的加热液体使化学反应被控制在一定时间和湿度下,可以用来促进彩色显影、发酵作用、消化、水解等其它过程。

5.色度计—分光光度计 检测管式流体槽内液体透光强度。

6.显示记录装置所谓血细胞计数器,就是用来计数单位容积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个数的仪器。

血细胞是利用它们的大小及多少的不同而分别计数的。

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大小差不多,血小板比较小。

我们已知血细胞的大小与其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幅度成正比,计数红、白细胞时可利用一个幅度鉴别电路将血小板筛选出去,这个电路叫阈值选择电路。

计数血小板时,将阈值水平调低,这样可以对红,白细胞和血小板一同计数。

最后,从总数中减去红,白细胞,即求得血小板的数目,这一运算是由电路自己来完成的。

在计数白细胞时,先在血液中加一种溶血剂。

溶血剂可以使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破碎后,再对剩下的白细胞进行计数,便可以求得白细胞的含量。

设两阈值u1,u2>u1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u2 三者总和-u1记数=血小板测红细胞的数目: >u1的脉冲数目。

由于白细胞的数量仅为红细胞的千分之一,所以红细胞的数目可近似认为是细胞的数目。

测白细胞: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破碎,测>u1的脉冲数测白细胞的数目。

即采用溶血剂,使红细胞破碎,从而再进行白细胞数目的测定。

测血小板: >u1的脉冲数目- >u2的脉冲数目。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总和-u1记数=血小板 X 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是根据大量X 线的投影数据,采用数学重建的方法来得到二维或三维的X 线密度(组织的衰减系数)分布图像的。

常规的X 线CT 扫描仪用一只X 射线管,它可旋转360度,并在每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每0.5度~1度)时采集投影数据。

这些投影数据用某种数学方法重建成图像。

B 超:截面图2)X -CT :同样以灰度表示 3)X 投影图4)MRI 磁共振成象 、NMRI 核磁共振成象 对软组织成象较好,如肿瘤。

5)SPECT ——单光子发射 6)PET ——正电子断层图 MRI 磁共振成像:利用H 核浓度,人体内水中含有H 核最多,它成的像就是质子或氢核的浓度,明暗反映水的分布。

SPECT 单光子发射CT同位素放射发出光子,用γ 相机检测放射出的光子,根据检测γ光子强度的不同,交由计算机处理。

可检测体内存物是否已到达病变部位。

检测体内存物在体内的分布。

产生SPECT 图像的首要目的是消除复杂结构信息的重叠,给出一个断面或多个断面的定量图像。

SPECT 图像表示的是生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迹的分布,它能提供的功能性信息用其他成像方法很难获得。

ICU 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护理病房,主要为了实现连续监护。

CCU (coronary care unit )——冠心病监护病房 NCU (neurosurgical care unit ) ——脑疾患者监护室 NICU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儿科、新生儿病房HOLTER 记录是病人心电图的连续记录,习惯上记录10~24小时。

它是将标准电极与病人胸壁相连,再接到小型携带式记录仪中例题:计算一24小时2通道HOLTER 系统的存储容量。

假设采样率为128Hz ,分辨率为8bits ,没有数据压缩。

解:128Hz*8bits*2*24h*3600s/8 = 22,118,400 Bytes血红蛋白可以结合O2的最大量称为血液的氧容量,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氧含量,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 SaO2 = (氧含量/氧容量)×100%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心输出量,即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有创测量有:直接费克法、指示剂稀释法、热稀释法等。

无创测量法有:库比赛克阻抗法(阻抗容积脉图仪法)阻抗法的基本原理是: 血液是一种导体,当被检部位血流增加时,阻抗降低,反之,则阻抗增加。

器官血流量随心动周期而变化,阻抗也随之变化,即被检部位阻抗随血流容积而改变。

电流一定时,电压随阻抗而变化,只要测得电压的改变,便可得知血管容积的变化,描记下来的图像为阻抗血流图。

直接费氏原理法:V01-心脏左层左室中的氧浓度(mlO2/ml 血)…动脉血 V02-心脏右层右室中的氧浓度(mlO2/ml 血)…静脉血2.染料稀释法:将一定量的不易透过毛细血管的无毒性染料迅速注入(2s 左右注射完成)肘静脉测定出一定时间内染料在血液中的浓度的变化曲线,计算出心输出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