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2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2. 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3. 引导学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和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六、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经济学十大原理(2学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市场如何运行(2学时)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供给与需求(1):市场如何运行●弹性及其应用(2学时)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2学时)价格控制税收●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2学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市场效率赋税的无谓损失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应用:国际贸易(2学时)贸易的决定因素贸易的赢家和输家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外部性(2学时)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2学时)不同类型的物品公共物品公有资源●生产成本(2学时)什么是成本生产与成本成本的各种衡量短期与长期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学时)竞争市场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垄断(2学时)产生垄断的原因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垄断的福利代价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价格歧视●寡头(2学时)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垄断竞争(2学时)有差别产品的竞争广告●生产要素市场(2学时)劳动需求劳动的供给劳动市场的均衡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收入与歧视(2学时)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歧视经济学●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学时)不平等的衡量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减少贫困的政策●一国收入的衡量(2学时)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GDP的组成部分实际GDP与名义GDPGDP与经济福利●生活费用的衡量(2学时)消费物价指数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生产与增长(2学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学时)美国经济中的金融结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可贷资金市场●基本金融工具(2学时)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资产评价●失业与自然率(2学时)失业的确认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公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理论●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2学时)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的代价八、教学方法本课程和理论性较强,但其应用性十分突出,为加深对原理的认识,教学必须注重案例的学习和研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布置学生查资料,组织有关专题讲座。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西西安培华学院二〇一三年七月《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8B8201 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执笔人:袁萍审核人:李红霞一、课程的性质《经济学原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二、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三、教学任务1.通过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和训练,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2.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训练,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和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的技能,即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后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时间安排完成以上教学内容时,在体系安排上,主讲教师可以适当调整。
六、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七、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同时安排必要的讨论和作业,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八、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百分制,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题型与题量应视各年级学生水平而灵活选用。
考勤和作业、课堂表现、讨论各占10%,共40%;期末考试占6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 魏小文.《西方经济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3] 于忠江,孙冰.《西方经济学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4] 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十、教学主要内容纲要第一章导言(一)基本目的与要求1.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经济学原理 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UMA3001大类基础课本科生3.0 54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课程目标:经济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应用。
1.1 掌握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基本的定义、假设、分析方法等。
1.2 掌握经济体制、价格机制。
2.1 掌握需求、供给、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定义。
2.2 掌握供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和数量。
3.1 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3.2 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1 掌握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4.2 掌握成本分析和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5.1 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5.2 掌握市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小四号黑体)(五号宋体)经济学概述1.教学目标:掌握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基本的定义、假设、分析方法等, 理解 经济体制、价格机制,2.教学重难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含义,两个基本经济模型,经济学的十大原理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毕业要求 1、4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 3、5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 3、4毕业要求 1、5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 1、4毕业要求 3第 1 章第 2 章第 3 章第 3 章第 4 章第 4 章第 5 章第 5 章第 6 章第 6 章1.11.22.12.23.13.24.14.25.15.2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均衡价格理论1.教学目标:掌握需求、供给、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定义;供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和数量2.教学重难点:需求原理、供给原理、弹性理论3.教学内容:均衡价格及其应用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1.教学目标: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析方法2.教学重难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3.教学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1.教学目标:掌握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含义及其关系;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教学重难点: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3.教学内容: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成本分析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1.教学目标:掌握彻底竞争市场、彻底垄断市场、垄断竟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2.教学重难点:关门点、市场的短期均衡3.教学内容:彻底竞争市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彻底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1.教学目标:掌握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2.教学重难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3.教学内容:在彻底竞争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四号黑体)(五号宋体)章节内容第一节经济学的科学内涵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三节生活的关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应用第四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入效应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厂商均衡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决定第四节经济学与社会需求原理供给原理均衡价格及其弹性理论欲望与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替代效应与收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成本与收益彻底竞争市场彻底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要素需求函数劳动与工资资本与利息的学时分配999999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五节 企业家才干与 利润第六节 收入分配的衡 量标准与政策作业及 要求1-2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4.21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6.2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了解经济学掌握经济学的核心概 念与基本问题 了解稀缺性与资源配 置掌握如何做出选择掌握供给理论掌握需求理论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和 数量掌握如何计算弹性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 用论应用替代和收入效应分析 总产量、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 成本分析彻底竞争市场短期均 衡和长期均衡 彻底垄断市场短期均 衡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 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 衡引言核 心 概 念 和 基本问题 稀缺选择供给需求均衡分析弹性效用替 代 和 收 入 效应 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彻底竞争彻底垄断寡头垄断竞争授课 时数3333333 33333 3 3 3 3日期3.13.173.243.314.74.1434567891011121314151617 4.285.55.125.195.266.96.166.23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备注周次(四号黑体)1.指定教材:《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华夏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讲授法:讲授基本原理、法则、规律、模型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经济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conom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经济学基础课/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64(理论学时:58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学分:3四、先修课程无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经济学、金融、国贸、国际商务、统计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1.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济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经济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2. 引导学生接受经济学知识熏陶,提高经济学基本素养;3. 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在有限时间进行基础经济学知识框架的构建课程难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习题讲解教学手段:案例分析+视频教学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经济学十大原理(教师课堂教学学时(2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教学内容: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课后文献阅读:《Fairness & Redistribution》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阅读题(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教师课堂教学学时(2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教学内容: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课后文献阅读:《经济解释》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阅读题(三)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教师课堂教学学时(2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教学内容: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比较优势的运用课后文献阅读:《世界是平的》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四)市场如何运行(教师课堂教学学时(8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2小时))教学内容: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课后文献阅读:《一转念》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五)市场和福利(教师课堂教学学时(6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教学内容: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赋税的代价国际贸易的好处课后文献阅读:《经济学通识》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六)公共部门经济学(教师课堂教学学时(6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教学内容: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课后文献阅读:《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七)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学时(10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2小时))教学内容:生产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垄断寡头课后文献阅读:《工业组织理论》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八)劳动市场经济学(教师课堂教学学时(6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6小时))教学内容:生产要素市场收入与歧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课后文献阅读:《劳动经济学》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九)消费者选择理论(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4小时))教学内容: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选择不对称信息课后文献阅读:《微观经济学(中级)》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十)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4小时))教学内容:GDP:一国收入的衡量CPI:生活费用的衡量课后文献阅读:《一课经济学》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十一)长期中的真实经济(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4小时))教学内容:生产与增长失业课后文献阅读:《发展经济学》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十二)开发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学(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4小时))教学内容:开放经济体的基本概念开放经济体的理论模型课后文献阅读:《宏观经济学(中级)》课后作业和讨论:课后习题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教学参考书:1、《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课外文献阅读:参见教学大纲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课程成绩构成:课程成绩=课后作业+平时测验(30%)+终结性考试(70%)终结性考试形式:闭卷大纲制定:经济学原理课程组审核:。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经济信息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经济学原理》课程内容与《西方经济学》一致,此门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学生通过对微、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了解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从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进行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实务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分析的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所体现和包含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想被其他诸如管理学、会计学、营销学、金融学、贸易学等学科所广泛运用。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
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西方经济学体系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它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它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第一章导论『导学提示』本章是整个经济学的概论部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构架建立一个总体印象。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本科)
经济学原理一、课程简介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会并掌握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方式,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绪论了解内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的意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2.需求供给理论掌握内容:需求定义;需求影响因素;供给定义;供给影响因素;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需求定理;供给定理;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定义;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了解内容: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的例外;需求表;供给表;几种资源配置方式。
3.弹性理论掌握内容:弹性定义;弹性公式;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分类、计算、公式;需求价格点弹性定义、公式、影响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公式、计算、分类、影响因素;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公式、分类;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蛛网模型。
了解内容:需求价格点弹性计算、供给价格点弹性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公式、分类;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应用。
4.消费者行为理论掌握内容:效用、总校用和边际效用的定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消费者均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了解内容:效用的特点;效用的作用;需求曲线的推导。
5.生产者行为理论掌握内容:企业的本质;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扩展线;规模报酬;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尽快步入经济学之门,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相关经济模型,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应用问题中的能力,使其具有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和经济分析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要点第一篇导言[基本要求]1.识记:稀缺性;市场势力;市场经济;理性人;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微、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专业化与贸易;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机会成本。
2.领会:关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经济学四大原理;关于人们如何相互影响的经济学三大原理;关于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经济学三大原理。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体会和理解关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经济学四大原理;关于人们如何相互影响的经济学三大原理;关于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经济学三大原理。
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解释经济中的经济现象,解决一些经济问题;学会经济学研究方法;运用比较优势进行简单分工;熟悉比较优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与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理性人在做决策时面临权衡取舍,必须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后做出决策。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贸易的优点、市场是组织贸易的一种好机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一国生活水平与其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发行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货膨胀与失业间的短期权衡。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假设的作用、经济模型的建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学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具有经济学的意识与思维方式。
教学任务:通过《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并能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了解有关企业行为的基本理论。
通过《经济学基础》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与一国经济增长有关的税收政策、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寻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均衡。
使学生对基本明白国家各种政策出台是具有经济背景的。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经济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后续课程《土地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做基础,做铺垫。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3课时,讲授)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产生二、经济学的定义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第二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二、规范经济学三、理论表述方式(实证经济学)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学的前提稀缺性。
难点: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3.说明:初步懂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社会问题。
4.重点考核内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6课时,讲授)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三、需求定理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三、供给定理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一、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三、政府对价格的控制第四节需求弹性及其应用一、弧弹性和点弹性二、需求弹性三、供给弹性四、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
难点: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弹性理论。
3.说明: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等基本概念及原理。
4.重点考核内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课时,讲授)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消费者均衡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二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无差异曲线二、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三、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2.重点、难点重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难点: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说明: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重点考核内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章生产理论(3课时,讲授)第一节生产及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和技术约束二、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二、生产阶段的划分与生产的合理投入区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一、等产量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二、生产的经济区域三、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2.重点、难点重点: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难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3.说明: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重点考核内容: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第五章成本与收益(6课时,讲授)第一节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一、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三、短期成本与短期产量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一、长期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二、成本弹性与函数系数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一、总收益和平均收益二、边际收益三、利润函数和利润最大化假设四、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与收益间的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重点、难点重点:机会成本,成本曲线及其关系。
难点: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条件。
3.说明:理解成本、收益、利润间的关系。
4.重点考核内容: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
第六章市场理论(6课时,讲授)第一节市场的类型一、完全竞争市场二、垄断竞争市场三、寡头市场四、垄断市场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三节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二、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第五节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寡头市场的短期均衡二、寡头市场的长期均衡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
2.重点、难点重点:四种市场的特征和均衡。
难点:厂商的产量决策,四种市场的特征和均衡。
3.说明:注意区分四中市场的行成条件及长期均衡条件。
4.重点考核内容:完全竞争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
第七章分配理论(6课时,讲授)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原理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的原则二、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一、劳动与闲暇二、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一、洛伦兹曲线二、基尼系数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厂商要素需求、要素供给的原则,从要素使用的原则出发进一步认识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并能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要素市场理论。
2.重点、难点重点: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及其曲线;要素价格的决定。
难点:要素价格的决定。
3.说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
4.重点考核内容: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课时,讲授)第一节市场失灵一、垄断二、外部性三、公共物品四、不完全信息第二节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限制一、对垄断的公共管制二、反托拉斯法三、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介入四、对策--加强信息信号的传递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垄断的存在,都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为政府运用微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重点、难点重点: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微观经济政策。
难点:微观经济政策。
3.说明:造成市场的原因。
4.重点考核内容:市场失灵及其微观经济政策。
第九章国民收人决定(6课时,讲授)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变量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二节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总需求和总产出二、消费函数和总需求三、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四、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五、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第三节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一、 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二、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函数三、货币供给函数四、利率的决定五、 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六、 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四节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曲线二、短期总供给曲线三、长期总供给曲线四、 AD-AS模型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掌握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不同供给假设条件下的政策效应。
2.重点、难点重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AD-AS模型。
难点:IS-LM模型,AD-AS模型。
3.说明:理解总需求、总供给、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4.重点考核内容:IS-LM模型,AD-AS模型。
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课时,讲授)第一节失业的种类和影响一、失业二、失业的类型三、充分就业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一、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四、结构性通货膨胀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六、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第三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了解失业的种类和对产出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效应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加深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解。
2.重点、难点重点: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影响,失业的种类,菲利普斯曲线。
难点:失业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3.说明: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4.重点考核内容:失业的种类,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6课时,讲授)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二、哈罗德--多马模型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四、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第二节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三、经济周期的理论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及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
并且了解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经济周期理论。
2.重点、难点重点: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难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周期理论。
3.说明:理解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
4.重点考核内容: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3课时,讲授)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况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效果二、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三、挤出效应第三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效果二、古典主义的情况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争论一、决策者应该稳定经济吗二、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吗三、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四、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五、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1.基本要求通过讲授这一章,让学生了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并懂得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怎样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