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专题培训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共40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ab49d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8.png)
第一课时
壹
知580—643),字玄
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 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 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 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 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 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 明的人修王撰船工山作曾。评太论宗说即:位“后太,宗擢之为世谏,议忠大直夫老,臣,无有过魏征者。” (《常读召通入鉴内论室》询卷以十政一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
学生活动
第一段探究: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观点?
敢于直谏,史以“诤(zhèng)臣”称之。 清代曾的主赵持翼《在隋书《》廿、二《史群札书记治》要中》也的说编过撰:“工贞观中直谏者, 首推 魏征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
《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 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 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强调“兼听则明,偏 信则暗”,他的谏言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示对皇帝的尊敬,就成为帝王的代称。 • (3)陛下: 陛,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言时不能直呼皇帝,
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后用陛下代称皇帝。 • (4)天子: 古人认为君主是秉承天意的,故称天子。
自主学习: 整 体 感 知
1、自由诵读,熟读课文,翻译课文
2、初步把握文章主要思路,明确课文各小节和 “思”有怎样的关系。
整体感知
思些什么 (解决问题)
第三段
为何当思 (分析问题)
第二段
第一段
人君当思 (提出问题)
叁
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01
翻译、分析第一段
•
正面阐述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课件.ppt
![《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61a4ffd4d8d15abe234ee7.png)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 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为 远方 。
动词,长高
浚(jùn)疏通.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其:他们的。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德义:恩德,恩义.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 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念:考虑.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 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 危险的境地。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动词,用.实行,厉行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塞sè流:水流,名词。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 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 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 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
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 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 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 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 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 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 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 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 统治。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3ff0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8.png)
夺取天下 容易守住天下 困难 吗?
换
补
删组换 组组 换组 换
昔取之而 有余,今守之而 不足, 何也?
当初夺取天下时 (德行)有余; 如今 守卫天下 却(力量) 不足,(这是)为什么 呢?
换 组换 删 补
留 组组 换换 补
留
补 换换
夫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可能是因为)处在深深的忧虑(当中),必须 竭尽 诚心 来 对待臣下,
三、演练获得:(10分钟)
根据下面对课文第一段的翻译,总结归纳不同翻译方法适用的 文言现象。
四、总结归纳:
不同翻译方法适用的文言现象:
1、组词法——单音词;2、保留法——古今同义词、专有名 词; 3、替换法——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4、删除 法——无义虚词; 5、调序法——倒装句、互文句;6、增补法——省略句; 7、扩展法——比喻句;8、压缩法——排比句。
情景导入
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 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 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不仅没有招来杀身之祸, 反而成就就了一段“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 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四、总结归纳:
翻译文言文的规律、经验:
①替换法、组词法、保留法使用频率最高; ②换组留删主要用于词语的翻译,补调扩缩主要用于句式的翻 译。
五、及时运用:
请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原文和译文,仿照上面的范例,在横线上 标注翻译方法。(15分钟)
六、校对答案。(5分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历代)所有 帝王, 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完成学案第二题:归纳段意,理清思路。(6分钟)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51985fd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5.png)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 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结论。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是: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 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 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 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
命,莫不殷忧(深切的忧虑)而道著(治道显著),功成而德
衰(德行衰减),有善(好)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
(大概,表推测)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深重的忧患),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竭诚则吴越为一
①重权,重任 ②重大的地位 ③安,安乐的时候; 危,危难的时候 ④奸恶的人 ⑤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①达到远方 ②流得长远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弘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使……牢固 使……正 使……光大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实用精品课件1
![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实用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2294b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d.png)
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实用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古代文化名人》中的第二节《魏征与唐太宗》,详细内容为《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解读、背景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文章主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式和内容。
2. 了解魏征与唐太宗的历史背景,体会文章所反映的政治智慧和忧患意识。
3.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古汉语词句、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解读、背景分析、语言特点和文章主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魏征与唐太宗的画像,简要介绍两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诵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大意。
3. 背景分析:讲解魏征与唐太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政治意义。
4. 原文解读:逐句解析文章,分析词句、成语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谏太宗十思疏》2. 作者:魏征3. 时代背景:唐太宗时期4. 文章主旨:忧患意识,劝谏太宗5. 重点词句:①居安思危;②善始善终;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七、作业设计(1)魏征在文章中提出了哪十个思考?(2)文章反映了魏征怎样的政治理念?(3)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唐朝其他名臣的谏言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魏征传》、《贞观政要》等书籍。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08a378d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f.png)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d7b71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a.png)
十宗 思作
者
疏: 魏 征
核心素养目标
1. 通过疏通文意,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 通过梳理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3.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读懂魏征的 劝谏艺术。 4. 通过小组辩论,学习中国文人士大夫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品 质。
安:使动,使…安定. 高危:高而险. 冲:谦虚.
牧:养. 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
下:居…之下,名词作动词.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
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 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注释】总:总括,归纳.
弘:使动,使…光大.
兹:这,此.
简:选拔.
而:表顺接.
善:好的意见,形作名。
播:扩大.
惠:仁爱,宽厚。
信:诚信。
效:献出.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司:主持,操作。这里指“行使”。
一、疏通文意
第一段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注释: 求:要求. 长:生长. 本:树根.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固:使动,使……牢固. 浚(jùn):疏通.
翻译: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底;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 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行道义。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aa0f1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d.png)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魏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征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7f791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2.png)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比喻论证 反面论证
思国安 积德义
德不厚 思国理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文本解析:第一段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考 第二层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得出怎样的结论?
坚守好的品德,“文武争驰”“鸣琴垂拱” 的政治局面就会出现,到那时,就不必“劳 神苦思,代下司职”。换句话说,国君善于 “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 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这样的境界无疑 是令人神往的。作者这样说,无非是希望唐 太宗采纳自己的意见,“居安思危”,使唐 王朝能够长治久安。
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戒奢侈扰民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戒骄傲自满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戒纵欲过度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戒轻信人言
思无因喜以谬赏 戒赏罚不公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内容
正己 安人
正心 修身
治国 平天 下
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好处: 作者认为,国君倘若能做到“十思”,
载舟
比 喻
深
论 证
慎
覆舟
文本解析:第三段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 盘游则思三驱 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文本解析:第三段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 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共32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8f12a4c77da26925c5b061.png)
乐盘游,则 思三驱以为 度;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 敬终;虑壅 蔽,则思虚 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 思正身以黜 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 所及,则思 无因怒而滥 刑。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 乐 以为:把……当作//认为 敬:谨慎 雍蔽:被堵塞、蒙蔽 虚心:使心虚//一种谦虚的美德 谗邪:形容词作名词 说别人坏 话的人 正:使动用法,使……正 身:自己 黜:排斥 恶: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人 所加、所及: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谬赏:错误地奖赏
宏:扩大,弘扬
兹:此
简:选拔 能: 动词作名词 而 :表顺承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 则:那么 者:……的人 好的意见 有才能的人
文武争驰,君 臣无事,可以 尽豫游之乐, 可以养松乔之 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 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职,役 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 哉!
尽:尽情享受 垂拱:(皇上)垂衣拱手,喻 指轻而易举 化:教化 司:管理 役:役使、劳损 亏:毁坏、减损 无为:指顺其自然治好天下
四、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 者也。 (判断句)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 4、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省略句)
五、一词多义
以
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表转折,“却”)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介词,“把”) 3、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介词,“用”) 4、 必竭诚以待下 (表修饰) 5、 则思知足以自戒 (表目的,“来”) 6、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表承接)
2、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3、请你谈谈, 魏征说的“十思”在今 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a25168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4.png)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 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接下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 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 的肯定。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 也。
补充二:谥号、庙号、年号
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宗太 宗等。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曾文正 (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劝谏内 容;
疏:即“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 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 陈述,属奏议类,古代议论文范畴。
补充一:文体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谏太宗十思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周公谏厉王止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 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檄:所谓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 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 文章。如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本段思路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 德。
2 、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 有力。
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 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585f9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2.png)
知识补充(2)——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 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 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 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 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 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浚:疏通水道 而:却 望:希望 理:治理的好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作谦辞。 明哲:明智的人(君王),指唐太宗。
译文
我听说:想要寻求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 的根;想要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那流水的 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累那道德仁义。 源头不深远却希望流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寻 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 我虽然很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 况对于(您这)明智(的人)呢!
第2层:十思的好处
小结全文
解决问题
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溢 乐盘游 忧懈怠 虑雍蔽 想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内容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73b7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7.png)
翻译练习题
翻译练习1
"我不想过于自信,也不想太过 虚怯,权衡得当,言行就不会 失序。"
翻译练习2
"臣职虽卑,愿陛下饶过。如还 许臣于旧职,臣则无以死报陛 下。"
翻译练习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实际应用场景介绍
国家选树精英
有些国家以《谏太宗十思 疏》为模板进行考核选拔 优秀领导人才。
3 未来展望
在国家治理、企业管理、 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 这篇瑰宝仍然有着大有 可为的未来。
书中的重点和思想
1
以人为本
本着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起完善的养民体系。
2
依法治国
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执政理念,防止官吏恣意妄为。
3
谦虚谨慎
主张“不卑不亢,抑扬顿挫”的处世态度,表达了对于国家大事的思考。
重点难点分析
谏太宗时扼要批评了太宗在相处之道上的失察,切中键患,但这却是失言犯忌的举动。
这项发现让世界对于唐代政治 制度和哲学思想有了全新的认 识。
历史背景简介
时代背景
公元624年,唐太宗刚刚即 位不久,政治社会环境相 对稳定。
写作时机
当时的唐玄宗还未即位皇 位,其父唐太宗提出“唐宪 宗,天下共知”的治国思想, 可以作为本文写作的契机。
作者背景
唐太宗即席留言,旨意与 大臣商议时,魏徵透过起 草诏书展现其精湛的文章 修养。
成功管理企业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领 导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有着广系列关于领 导制度、心态、目标、价 值、战略、人才等有益的 建议和知识。
总结和展望
1 值得传承
《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课件.共64页
![《谏太宗十思疏》(带翻译练习题)实用课件.共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73d6b3284868762caaed5fa.png)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 劝谏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 种专用文体。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为 远方 。
动词,长高
浚(jùn)疏通.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其:他们的。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德义:恩德,恩义.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 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部分。或说(事物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
诤 臣 魏 徵
魏徵
字玄成。唐朝著名_史__学_家___、
___政_治__家__、_文_学__家_。__ 。隋末参加李密 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谏__议_大__夫_、检 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 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 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下:指臣民. 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 以:而,表并列。
傲:轻视 . 物:指自己以外的人. 一体:整体. 行路:陌生的路人. 虽:即使.
董:监督. 以:介词,用. 震:威吓. 这两句是状语后置. 苟:苟且. 而:转折连词. 免:免于罪罚. 怀: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纵情 放纵情感,即骄傲
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
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诤__臣____”所
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 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 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 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 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 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
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念:考虑.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 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 危险的境地。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动词,用.实行,厉行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塞sè流:水流,名词。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 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 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 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
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 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 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 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 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 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 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 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 统治。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昔:从前 而:表承接 而:表转折 何:为什么
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 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 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的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 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 义。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十 思的出发点.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 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注释: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 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 厚:丰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 于:介词,对.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 哲:聪明.有才能.
课文诵读欣赏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cháng )者 必浚( jùn )其泉源 虑壅(yōng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xié ),则思正身以黜( chù)恶 谬( miù)赏塞sè流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需求.
流:泉流,名词。
今,尽情
原文: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 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翻译: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 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 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隔 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 能成为各不相关的 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 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 不是 内心里悦服。
注释: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盖:语气副词,大概.
承:承受,秉承. 景:大. 殷:深切的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岂:难道 取:攻取 守:保卫
繁:多.
翻译: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 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 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 下就 难了赏吗析?:抽象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