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金融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金融人物
1948年8 月到1949年5 月, 金圆券的发行增长了307124. 3 倍, 同 期上海物价上涨了6441361.5倍。金圆券仅发行9个月,就变成了废 纸,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罕见的。国民党政府12年中发行法币和金 圆券,从全国人民手中掠夺去了150亿银元。
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贫穷的富翁 。在长 征时期,运动中的国家银行始终没有停止业务,并在敌占 区发行货币、回笼货币,创造了世界金融史上的奇迹。
世界金融奇迹创造者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 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法币:1937年6月重庆物价指数为1,1948年8月21日上涨至1551000。 上海物价比重庆更高,如以1937 年6 月为1 ,则1948 年8 月21 日为 4927000。
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进士。 世界最早的货币流通速度论
纸币准备理论先驱 ——周行己
周行己(1067—?)字恭叔,南宋太学博 士。
《上皇帝书》——常有三一之利
世界首富——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年),广州十三行领袖。
怡和行——资产2600万银元,曾是英国东印度公 司最大的债主。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垄断铸币权理论功臣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
垄断铸币权论
大权(铸币权)独揽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
造币专家 ——王莽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 公元8年—23年在位。
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 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 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Βιβλιοθήκη 和行成为 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新教材】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可活学活用,运用到写作上)的特点。

4.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

【学习重难点】1.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播放视频3分钟,截取主持人读颁奖词部分视频。

2、过渡语:2010年4月28日,北京百年讲堂,“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在此隆重发布。

唯一的“首富榜”被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摘得。

主办方给他的评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

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

对此,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

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一介农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

让我们一起走近袁隆平。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一)字词:稻菽(shū)饥馑(jǐn)田埂(gěng)稻穗(suì)掖(yē)着颁(bān)发阐(chǎn)明贬(biǎn)斥一蔸(dōu)花蕊(ruǐ)籼(xiān)稻粳(jīng)米分蘖(niè)撒(sǎ)播屏(bǐnɡ)气淤(yū)泥2.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

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饥馑:饥饿,饥荒。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历史课前三分钟汇编

历史课前三分钟汇编

商业创举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广东十三行",今天几 乎不为人知。但就是这个被忽视的商人群 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 外通商口岸,一度活跃在中西贸易的舞台 上。当时,这些中国商人被西方世界认为 是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十三行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 而扬名天下。伍秉鉴是个商业奇才, 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 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 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 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 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 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 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历史课前三分钟
Super six
大清时期,那位中国 商人是当时的世界首 富?
世界首富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 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 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 参与对外贸易。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 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 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他把一个从福建来到广东广州的小家庭在 他手中时已经营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 显赫的家族。
பைடு நூலகம்
伍秉鉴在西方商人的眼里享有不错的名声,众多 关于伍秉鉴的趣闻逸事也在当时外商中流传甚广。 其中一个故事,使他成了中国商人慷慨大方的象 征。 据说当时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 营了一项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 7.2万银元的债务。然而他又一直没有能力偿还 这笔欠款,故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知道此事 后,并没有为难这个商人,而是叫人把借据拿出 来,对波士顿商人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 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说完, 他就把借据撕个粉碎,并向对方表示他们之间的 账目已经结清,对方可以随时离开广州回国。

中国商业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下)

中国商业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下)

中国商业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下)作者:东方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07期Top7第一富翁——19世纪中国的世界首富伍秉鉴:19【人物简介】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

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

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

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伍秉鉴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一总商。

他借出大量的数目给外国商人(每次百万银元)以交换部分的船只出货。

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一十万两赔款的银元。

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仍然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又唯独伍秉鉴是以纯粹的商人身份出现,所以伍秉鉴也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经商经历及成就】广东十三行。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

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

退与不退,没有谁能永垂不朽

退与不退,没有谁能永垂不朽

退与不退,没有谁能永垂不朽作者:吴越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37期退休,在有些人来说,顺理成章;在有些人那里,是权力失去的万丈深渊;在另一些人那里,是求而不得的水中月镜中花。

那些幻想永垂不朽的人,一个个消逝于历史;只留下一个个镜子,摆在我们面前以供观摩。

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中国企业在不断的修正自我之后,找到的一条很好的路径。

首富伍秉鉴的退休申请1826年,58岁的中国首富伍秉鉴向世界光荣宣布:我退休啦。

可是,他想的太天真了。

先看一看这位首富有多少钱,作为当时广州十三行的老大,在这个中国和世界贸易的唯一出口,他的财富令人震驚:1834年,伍秉鉴曾提起他个人的财富,通过计算他个人在国内的田地、房产、商铺、钱庄、货物和现金,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比如美国的铁路生意、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伍秉鉴说,他拥有多达2600多万白银的资产,而当时,整个大清帝国一整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4000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2017年中国财政收入17万亿元,按照伍秉鉴财产和当时中国财政收入的比值,伍秉鉴简直把马云李嘉诚王健林等人碾成灰。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做了一个专辑,统计了过去1000年里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位是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

但是,1826年,这个纵横世界的大富豪要退休了。

这怎么可能?在当时的中国,行商虽有钱,但地位依旧低下。

有外国人观察,他们见了最小的官吏也会发抖……哪像现在的马云那般叱咤风云。

垄断贸易自然需要政府加持,从1800年到1843年,伍氏家族先后自愿或被迫“捐”出了1600万两白银,而这还不包括各种私底下的贿赂及送礼。

他自己也捐钱买了个三品官。

伍秉鉴觉得累了,面对他的商业帝国,他要回家颐养天年。

并且,他认为这个家族会一直富贵下去。

一切风雨,从退休正式拉开帷幕。

1833年,作为大清帝国和英国商人中介代理人的怡和洋行接班人、伍秉鉴的儿子伍受昌不幸死亡,死因不得而知。

财富第五波

财富第五波

财富第五波是健康业!
健康产业:
正确摄入 生命要素:
食品
空气
维持生命的 三大要素

乐观的心态
调理脏腑 机能:
适量的运动
充足的睡眠
空气
维持生命的 三大要素
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警示:
• 人类的80%疾病、三分之一的死 亡和80%的癌症均与饮水有关。 • 专家对自来水检测发现有765种有 害物,其中20种确定为致癌物, 26种为可疑致癌物,46种为致突 变物。
中等收入阶层对于优质产品和优质生活 有更强烈的追求!
日本总人口1.2亿, 全国每153人中就 有一名营养师。
三、健康产品的领军品牌
只有强势的品牌才能真正而持久地占 有最大份额的市场,从而获得最大的 市场机会!
健康领跑未来
• 营养保健已经是最迫切的需求,大力发展营 养产业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重视营养保健、 发展营养产业是增进国民健康,构建和谐社 会,促进国家进一步强大的必经之路。
• • • • • • •
营养创业
• 《财富第五波》作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总 统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纵论未来产业结构,预言 健康产业成为IT产业后最热门的行业,市场发展潜 力巨大,而且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 2009年12月8日,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和发展中 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财 富 第 五 波
• 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财富的概念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是土地、石油、矿山和 机器,而变成了信息、知识和智慧。 • 马化腾,2003年就坐拥17个亿; • 搜狐网的张朝阳拥有22个亿; • 酷狗由两个大学生在硅谷做了一场演讲,当场 标价3000万,现在竟然达到了250亿; •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和杨致远创立的雅虎,现 在都价值1000亿; • 孙正义因为拥有几十个网站的储备,他以 3000多亿(437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亚洲首富。

最残酷千刀万剐 太监刘瑾被凌迟3357刀割三天

最残酷千刀万剐 太监刘瑾被凌迟3357刀割三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最残酷千刀万剐太监刘瑾被凌迟3357刀割三天导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凌迟”。

凌迟的本义是指山势渐渐累积增高。

《淮南子泰族》中就有:“山以凌迟故能高”的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凌迟”。

凌迟的本义是指山势渐渐累积增高。

《淮南子泰族》中就有:“山以凌迟故能高”的说法。

我想,凌迟作为一种酷刑,是指把犯人一刀一刀割下来的肉逐渐垒积成一座小山的意思,因此,说白了,也就是“千刀万剐”。

根据专家考证,凌迟的发明者是残暴的北齐开国皇帝高洋。

据说这家伙就曾经把人绑在一棵柱子上,然后一刀一刀地割肉,直至死亡。

而大诗人陆游在《渭南文集凌迟》中都认为,由于五代动乱,常法不足以惩奸,于是特置“凌迟”一条。

这说明,凌迟是从五代开始正式进入法律成为一种刑法的。

从五代起,历代封建王朝都延续了这一酷刑,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西学东渐,就连西方列强都觉得凌迟过于残忍,清政府才决定修订《大清律》,废除凌迟酷刑。

至此,这一在中国封建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的刑法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凌迟到底是怎样执行的呢?在明朝的历史文献中,曾经详细记录了一例凌迟的执行情况,当可以为历史存照,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历史曾经的“野蛮”和“血腥”,并感叹历史的“进步”与现代文明的“温情”。

明律明确规定,犯有谋反,谋杀祖父母、父母,杀1家3口人以上以及“采生折割”者均要被处于凌迟。

所谓“采生折割”,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贩卖活人的人体器官。

原来,早在明代,用活人的人体器官来做药(现在是用于移植和实验)并以此牟利的犯罪活动就已经存在。

生活常识分享。

值得深思的名人财富故事

值得深思的名人财富故事

值得深思的名人财富故事精选故事一:盖茨创业时刚刚20岁,这个女士叫露宝,担任盖茨的女秘书。

露宝应聘到微软做女秘书时已经42岁了,是一位4个孩子的妈妈。

当时她看到比尔·盖茨十分地辛苦,所以露宝女士就像一个保姆一样每天细心地照顾盖茨的工作和生活。

露宝女士不仅照顾盖茨的生活和工作,就连公司里的一些年轻的程序员的工作、生活,她都要帮助照顾。

通常大家都会在繁忙的工作结束时,看到露宝女士给大家准备的一些食品,所以露宝女士在公司里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不仅如此,后来在公司里露宝女士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那时候的比尔·盖茨非常年轻,出去和客户谈事情时经常不修边幅,所以有时会被客户误认为是骗子,而且有的客户还把电话打到微软公司进行核实,这时候,露宝女士就会十分耐心地给那些人做解释。

如果说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不太能让大家觉得可信的话,一位40多岁的女士,大概就能平复那些人心里的疑虑了。

到后来微软做得越来越大了,公司的驻地也从原来的小城镇搬到了美国的西雅图。

而露宝女士由于丈夫的原因留在了原来的小城市,而比尔·盖茨走之前对露宝女士说,微软的大门永远对她敞开。

故事二:大家知道,卡内基是一位大富翁。

可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从小业务员做起的。

卡内基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满世界地找工作。

有一天,卡内基看到一家公司正在招聘业务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公司外出采购。

当天应聘的人很多,经过筛选,最终留下了3个人,其中就有卡内基。

由于这3个人的表现旗鼓相当,于是招聘方加试了一道题。

题目很简单,就是“假定公司派你去一家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来回往返,再加采购,你一共需要多少钱?”于是这3个人交出了3份不同的答卷。

第一个人说,自己需要花120美元,其中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其余的杂费,连吃喝带住宿等需要20美元就可以了。

主考官说,你先坐下把!未置可否。

第二个人说,我需要花110美元就够了。

海珠区具有历史价值的景点介绍

海珠区具有历史价值的景点介绍

该寺坐落于南华中路和同福中路之间,面积1.97万平方米。

其原址在南汉时称为千秋寺;后变成民居;明代为祁氏花园;明末改佛寺,称海幢寺;清康熙初大规模扩建,成为当时广州市"四大丛林"之一;1932年辟为河南公园;1933年更现名。

海幢寺现存大雄宝殿、大铜钟、幽冥大铁钟、千手观音像碑等古物。

园内古树成荫,有上百年古榕3株,360年鹰爪兰1株,还有名石"猛虎回头"一块。

现海幢寺在海幢公园内。

伍家祠道伍家祠道位于同福中路西段北侧,此街得名与晚清时遐迩闻名的伍家花园有关。

伍氏家族是“四大家族”的首富,1834年,伍家的财产达2600万银元,相当于50亿元人民币。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最富有的50人,6名中国人榜上有名,伍氏家族的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伍氏家族初居西关,1803年在河南海幢寺侧购地建花园式住宅,伍家花园名为“安海乡”,花园范围很大,南及庄巷(今同福中消防队一带),西到龙溪涌庄(今龙溪首约、二约),北至漱珠桥(今南华中路)因园内有宏伟庄严的伍家祠堂,故世称此园为伍家祠。

据史籍记载,伍家花园环境优美,曲径通幽,其中有社岗、荷塘、三桥、土地祠、宗祠等建筑,规模宏大。

伍家祠内有建庙筑亭的龟岗,主人常与文人在岗上雅集;有可供扒龙舟的大塘,每年端午节总有一番热闹;有建造精巧的戏台,每逢节日弦管乐声盈耳;有画栋雕梁的魁星楼,登临于此可饱览全园景色;有景色秀美的“藏春深处”院,内有奇花异卉、怪石鱼池……如今置于海幢公园北门附近的“猛虎回头”石,就原是伍家花园旧物。

伍家花园全盛时期,种植了不少青松,故又有“万松园”之称。

民国初年,伍家逐渐衰落,部分园地用来建路开街,如南安坊、溪峡街等。

伍家花园原来四面有便门,正门直通溪峡街,入口处原有栅门楼,后称此道为伍家祠道,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伍家祠道一直通入伍府大厅,厅前有东西两门,入门的是门厅、轿厅、神厅、后厅,左右为客厅画厅,当时的主人、画家伍懿庄常在此读书作画款客。

全球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中国占三分之二

全球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中国占三分之二

全球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中国占三分之二全球28位拥有10亿美金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有18位来自中国,占三分之二。

去年前20位中有一半来自中国。

今年的状元和榜眼都是大陆人,前5位中除了Zara的创始人之外,全部都是大陆人。

而在今年的胡润女富豪榜前50名上榜女富豪中,白手起家的有33位,占了66%,比例在增长。

去年有30位。

2011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排名国家姓名财富(亿元)年龄财富来源1 ↑中国吴亚军42047地产2 ↑中国陈丽华33070地产3 ↑西班牙Rosalia Mera *29067Zara4 ↓中国张茵28054玖龙纸业5 ↑中国张欣21046地产6 ↓中国秀丽﹒好肯20548地产7 *中国张静、黄茂如(丈夫)185\地产、零售8 ↑美国Oprah Winfrey *18057美国电视主持人9 ↓中国朱林瑶17041香精香料10 ↑意大利Guiliana Benetton *16073Benetton11 ↓美国Doris Fisher *15079GAP12 *中国范朝霞13044太阳能设备12 *中国路小梅、杨雪岗(丈夫)130\煤14 ↑英国Mary Perkins * *10567眼镜15 -英国Ruth Parasol * *10044在线博彩15 ↓中国陈宁宁10039钢铁15 ↑英国JK Rowling *10045哈利波特作者18 *中国翟美卿、刘志强(丈夫)9046金融、地产18 ↓美国Meg Whitman *9055eBay合伙创始人18 *美国Johnelle Hunt *90\货运21 ↓中国黄曦88\投资、地产22中国陈金凤8348零售23中国李萍81\地产24 ↓俄罗斯Elena Baturina *8048建设25 ↓中国周亚仙7551神冠控股26 ↓中国何巧女7045园林设计27中国李坦6747医药28 ↓中国戴伟立6350信息科技来源:所有财富数字来自《2011雅居乐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除了*是来自201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是来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

外媒: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50人 中国6人上榜

外媒: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50人 中国6人上榜

外媒: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50人中国6人上榜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

宋子文(1894-1971)——金融家,政府官员从1927—1949作为国民党政府官员,宋子文被认为是40年代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

如果不是最有钱,他也当然被认为是最有权利的人。

作为一个有功效的企业家之子,宋子文从哈佛毕业之后迅速成为一名银行家进入金融行业。

在1923年,他给姐夫孙中山的民族组织提供经费。

他创立了中央银行,后来在1924年他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后成为了国库。

在1927年,蒋介石--孙中山的竞争对手,宋子文的另一个妹夫,变的有权利起来。

宋子文成为他的财政部长。

在1942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大臣,成为华盛顿集团在中国的雇主。

使用他在中国财政部的权利,把他大部分的个人财产投资到外国的股票,包括持有世界通用汽车和多特公司的股票。

《纽约时报》称宋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物之一。

《华尔街日报》在1999年1月11日刊载消息:“宋子文被认为1940年代世界上最富有之人……自20世纪40年代,宋子文被传为世界首富以来,围绕着这位民国财政部长个人财富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既有人为因素,也有时代因素。

尽管,宋子文拥有“两朝国舅”的显赫身份,并长期担任民国财长的要职,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关于宋子文的私人财产还是一个鲜有人理会的问题。

而3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对此的兴趣,似乎一夜间迸发了,翻阅从此往后的历史时,各类与其财富相关的资料、数据、传说也蜂拥而至。

按照一般的看法,这一时期也正是宋子文财富暴发的开始。

1933年秋,因为在军费问题上与蒋介石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院长等政府要职。

政治上的失意,反而刺激了宋子文从商的兴趣。

他先是筹划成立了中国建设银公司,又在1935年中国银行改组后担任董事长一职。

巴菲特简短精辟

巴菲特简短精辟

巴菲特简短精辟1.找一些关于巴菲特的生平事迹,个人经历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

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

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

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

关于简单企业的解释就是“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

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年报中关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

简单和永恒正是巴菲特从一家企业里挖掘出来并珍藏的东西。

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欢雇员跳槽。

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35年里很少有哪个企业的经理离职,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

同样地,巴菲特本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

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最新15篇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最新15篇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最新15篇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篇1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

然而,他对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却感到“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他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我想,仅从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们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谦逊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让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喜欢张扬、高调。

比如,表现在学习上,喜欢吹嘘自己的博学与能耐,看过几本薄书,就自诩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写过几则公开发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诗人、作家。

表现在工作上,喜欢凡事必称大,有的事还没有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绩,便“拉长、吹大、垫高”,热衷于在媒体上“精心包装,隆重推出”。

这种喜欢张扬的人,虽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取得一时之利,但这种人往往行之不远,登之不高。

而谦逊的人则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这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成功的长梯。

也许有人担心,谦逊的人,久而久之,会被人遗忘,终究会吃亏。

其实不然。

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一时难以广为人知,但当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创造了业绩,以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出了贡献,名声自在众人心中。

这正像袁隆平所说的,我是搞育种的。

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

古人科举不第后如何谋生?

古人科举不第后如何谋生?

古人科举不第后如何谋生?>古代社会个人地位大约可按士农工商排序。

读书人科举不第,退而求其次,或者务农,或者经商,或者凭借自己的才华开学设教。

自唐开科取士以来,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取率很低。

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取10万余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76人。

杜佑在《通典选举六》说:“开元时每年录取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

”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取的进士平均不到二十七人。

”能考中进士的,大致相当于现在各省高考前三名。

被录取进士的人,自然不为吃穿发愁,而那些名落孙山者,或做了官又被贬或辞职的读书人,一无体力,二无专业,他们是怎么生存的呢?名落孙山者,比较体面、相对有保障的职业当属师爷。

师爷的身份不是考取进士后的朝廷命官,既没有政府编制,更不占领导职数,无正常上升空间,是地方官员自己出钱聘用的幕后参谋,职责是协助官员参谋处理政务。

能干上师爷,当属落榜群体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是书虫,没有在江湖上摸爬滚打的实践经验,没哪个官员愿意出钱聘你。

尽管师爷属于政府的“三无”人员,但毕竟属于官员聘用,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且仍有“继续参加科举”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得以转正的机会,即使不再想博取功名,也可以活得很滋润。

比如历史上的绍兴师爷,“无绍不成衙”不仅说明绍兴盛产师爷,也反映出师爷也确实算是香饽饽职业!一般而言,州县官员聘请的大多是有江湖经验的秀才,各省道台以上的官所聘的师爷是高级师爷,至少是个举人。

师爷名义上是“佐官而治”,实际往往是“代官出治”,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官府的实权。

高级师爷由于包办事务,威风得很。

当年左宗棠“三试不第”,本打算“长为农夫没世”,但经不住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所有军政大事皆由他一手专断。

晚清大学问家樊增祥的父亲身为正二品总兵,只因得罪了师爷左宗棠,一句话就让总兵大人的乌纱帽丢了。

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内,在与太平军打仗的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在战败之余,一字之差,精神和气韵完全不同,使东家转危为安,深得曾国藩赏识,流传至今犹称美谈。

比尔盖茨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

比尔盖茨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

比尔盖茨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尔·盖茨闻名于世,美国商人、亿万富豪。

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另外一个统计则称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要比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额还要多.生平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

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

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

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

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

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

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

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

在1970年代末,IBM 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

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古代落榜者在干什么

古代落榜者在干什么

古代落榜者在干什么作者:李志刚来源:《人民文摘》2013年第08期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

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取率很低。

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取10万余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76人。

杜佑在《通典·选举六》中说:“开元时每年录取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

”据《文献通考》记载:“玄宗时期每年录取的进士平均不到二十七人。

”能考中进士的,大致相当于现在各省高考前三名。

被录取进士的人,自然不为吃穿发愁,而那些名落孙山者,或做了官又被贬或辞职的读书人,一无体力,二无专业,他们是怎么生存的呢?名落孙山者,比较体面又相对有保障的职业当属师爷。

师爷的身份不是考取进士后的朝廷命官,既没有政府编制,更不占领导职数,无正常上升空间,是地方官员自己出钱聘用的幕后参谋,职责是协助官员参谋处理政务。

能干上师爷,当属落榜群体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是书虫,没有在江湖上摸爬滚打的实践经验,没哪个官员愿意出钱聘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曼苏尔(938-1002)Machmud of Ghazni (971-1030) 马哈茂德的加兹尼(971-1030)Al-Mustansir (1029-1094) 铝穆斯坦绥尔(1029年至1094年)Enrico Dandolo (1107-1205) 统领丹多罗(1107年至一二○五年)Genghis Khan (1162-1227) 成吉思汗(1162年至1227年)Filippo di Amedeo de Peruzzi (died 1303) 菲利波迪阿梅德奥日佩鲁齐(死于1303)Jacques Coeur (1395-1456) 雅克心(1395年至1456年)Nyatsimba, Mwene Matapa (late 15th century) Nyatsimba,姆韦内马塔帕(15世纪末)Liu Jin (1452-1510) 刘绩嗯(1452至1510年)Jakob Fugger II (1459-1525) 雅各布富格尔二(1459年至1525年)Henry VIII (1491-1547) 亨利八世(1491年至1547年)Sir Thomas Gresham (1519-1579) 托马斯格雷欣爵士(1519年至1579年)Shah Abbas (1571-1629) 沙阿阿巴斯(1571年至1629年)Nicolas Fouquet (1615-1680) 尼古拉斯富凯(1615年至1680年)Aurangzeb (1618-1707) 奥朗则布(1618年至1707年)John Law (1671-1729) 约翰法(1671年至1729年)Richard Arkwright (1732-1792) 理查德阿克赖特(1732年至1792年)Stephen Girard (1750-1831) 斯蒂芬吉拉德(1750年至1831年)Howqua (aka Wu Bingjian) (1769-1843) 伍秉鉴(又名吴秉俭)(1769年至1843年)Cornelius V anderbilt (1794-1877)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1794年至1877年)Hetty Green (1835-1916) 海蒂绿色(1835年至1916年)John D. Rockefeller (1839-1937) 约翰D洛克菲勒(1839年至37年)Calouste Gulbenkian (1869-1955) 家位于Calouste Gulbenkian(1869年至1955年)TV Soong (1894-1971) 宋子文(1894年至1971年)Sultan Haji Hassanal Bolkiah of Brunei (1946-) 博尔基亚-文莱(1946)
Basil II (958-1025) 巴西尔二世(958-1025)Tenkaminen (11th century) Tenkaminen(11世纪)Suryavarman II (died around 1150) 苏耶跋摩二世(死于1150年前后)Innocent III (1160-1216 诺森三世(1260至16年Kublai Khan (1215-1294) 忽必烈(1215年至1294年)Mansa Musa I (ruled 1307-1337) 曼萨穆萨余(裁定1307年至1337年)Cosimo de Medici (1389-1464) 科西莫第奇(1389年至1464年)Alexander VI (1431-1503) 亚历山大六世(1431年至1503年)Montezuma II (1466-1520) 蒙特祖马二世(1466年至1520年)Atahualpa (1502-1533) 阿塔瓦尔帕(1502年至1533年)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1494-1566) 苏莱曼的华丽(1494年至1566年)Philip II (1527-1598) 菲利普二世(1527年至1598年)Albrecht Wenzel von Wallenstein (1583-1634) 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文策尔(1583年至1634年)Y odoya Tatsugoro (died around 1705) 淀屋立五郎(死于1705年左右)Osei Tutu (ruled about 1670-1712) 奥塞图图(排除约1670至1712年)Sir Robert Clive (1725-1774) 克莱夫爵士(1725年至1774年)Ho-Shen (1750-1799) 何深(1750年至1799年)Nathan Rothschild (1777-1836) 弥敦道罗斯柴尔德(1777年至1836年)John Jacob Astor (1763-1848)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1763年至1848年)Cecil Rhodes (1853-1902) 罗德斯(1853至1902年)Andrew Carnegie (1835-1919)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至1919年)Don Simon Iturbi Patino (1860-1947) 唐西蒙Iturbi帕蒂诺(1960至47年)Mir Osman Ali Khan ("Nizam of Hyderabad") (1886-1967) 米尔阿里汗奥斯曼(“海得拉巴尼扎姆”)(1886年至1967年)J. Paul Getty (1892-1976) 保罗盖蒂(1892年至1976年)Bill Gates (1955-) 比尔盖茨(1955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