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体

合集下载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魏氏体的起因我们认为:一是锻造的加热温度过高;二是冷却速度过快所致;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晶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

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魏氏组织大多是铁素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常伴随着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出现,魏氏体的危害:1.在最终热处理会有增大变形的倾向;2.使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同时使脆性转折温度升高。

魏氏组织容易出现在过热钢中,因此,奥氏体晶粒越粗大,越容易出现魏氏组织。

钢由高温较快地冷却下来往往容易出现魏氏组织,慢冷则不易出现。

钢中的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细化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方法加以消除,程度严重的可采用二次正火方法加以消除。

带状组织产生,低碳钢在低温锻造时候会形成带状组织,一般通过正火可以消除。

魏氏体产生,锻造时候,热处理的时候过热组织,缓慢冷却产生。

一般可以通过高温退火或多次正火消除!这两种组织会引起强度降低,对低温冲击更敏感,会明显降低低温冲击值!魏氏体组织是含碳0.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氏体晶粒体较粗和冷速适中的条件下,先共析出铁素体呈片状或粗大羽毛状,与原奥氏体呈一定的位向关系的组织。

过共析钢魏氏体组织中的渗碳体呈针状或杆状出现于原奥氏体晶粒内部。

热锻造中的魏氏组织是怎么产生的?后续的热处理工序怎么去消除它?锻造后比较高的温度淬火,也就是直接放入水中冷却就会形成魏氏体。

锻后正火就可以消除。

淬火操作不会造就魏氏体。

回复5#含碳量<0.5%时,先共析铁素体常分为:轴状、网状及针状三类奥氏体晶粒较细,冷速较快,多呈轴状;奥氏体晶粒较粗,冷速较慢,多呈网;奥氏体晶粒粗大,冷速较适中,多呈针状。

所以魏氏组织是在奥氏体晶粒粗大的前提下,空冷时在适中的冷速下析出片状、针状铁素体形成的。

魏氏体组织评级

魏氏体组织评级
体组织
粗大针状及厚网状的非常明显的魏氏体组织
魏氏体组织评级图A系列
A系列是指含碳量0.15%~0.30%钢的魏氏体组织评级
魏氏体组织评级图A系列
A系列是指含碳量0.15%~0.30%钢的魏氏体组织评级
组织说明:
级别
组织特性
A系列
B系列
0
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无魏氏体组织特征
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无魏氏体组织特征
1
铁素体组织中呈现不规则的块状铁素体
铁素体组织中出现碎块状及沿晶界铁素体网的少量分叉
2
呈现个别针状组织区
出现由晶界铁素体及由晶界铁素体网向晶内生长的针状魏氏体组织
3
由铁素体网向晶内生长,分布于晶粒内部的针状魏氏体组织
大量晶内细针状及由晶界铁素体网向晶内生长的针状魏氏体组织
4
明显的魏氏体组织
大量的由晶界铁素体网向晶内生长的长针状的明显的魏氏体组织

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

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

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一、魏氏组织1、魏氏体组织定义:魏氏组织是针状铁素体或渗碳体呈方向性地分布在珠光体基体上的显微组织。

2、魏氏体组织产生原因:过热的中碳钢或低碳钢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容易产生魏氏组织。

3、魏氏体组织特点:在亚共析钢中常见的魏氏组织呈羽毛状,有呈等边三角形的,有铁素体相互垂直的,也有混合型的魏氏组织。

4、魏氏体组织特点及对性能的影响过共析钢,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渗碳体沿奥氏体一定晶面析出,也能形成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的存在如果伴随晶粒粗大,则使钢的力学性能下降,尤以冲击性能下降为甚。

二、贝氏体1、贝氏体相变的特点贝氏体相变有碳的扩散,但是无合金元素的扩散,相变的领先相为铁素体(过饱和的碳),贝氏体实质为过饱和的铁素体+渗碳体(光镜下有的不能分辨,有的可分辨,存在于铁素体片条间)+残余奥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继续转变会产生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一般在晶界形核向晶内长大,一般不穿过晶粒。

2、上贝氏体上贝氏体一般形成温度550-350,形状为羽毛状,平行板条状分布(位向夹角较小,有效晶粒度较大,韧性较差就是此原因),板条间分布有不连续的碳化物,冲击韧性较差。

上贝氏体分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羽毛状贝氏体(经典贝氏体)三类。

第一类: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在低碳低合金钢中出现,其中贝氏体(过饱和碳的铁素体)以片条平行排列(间距较宽),碳化物存在于片条间(光镜下不能分辨),另外片条间还存在残奥或过冷产物(光镜可辨)。

第二类:粒状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粒状或长条状=“岛状”)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过饱和碳的铁素体)。

第三类:羽毛状经典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过饱和碳的铁素体)间存在光镜下不宜分辨的碳化物。

经典贝氏体呈典型羽毛状形态。

3、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形成温度为350度以下(贝氏体形成温度越低,其碳的过饱和度也越大),形状为透镜片状,片状之间存在细小的碳化物,冲击韧性较好。

三、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1、相同点:形态上魏氏组织和上贝氏体均为羽毛状,且均为铁素体。

实验3-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实验3-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10钢退火 500x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08钢退火 500x
4、参考标准: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实验三 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 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钢中带状组织组织的观察与检 验。
2.掌握钢中魏氏组织的观察与检验。 3.掌握钢中游离渗碳体的观察与检验。
a) 由成分偏析引起。碳素钢带状组织的存在多数是由成分偏析引起。
b)由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
1、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一般来说:带状组织使钢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轧 制方向(即垂直于带状组织方向)的伸长率δ、断面收缩 率ψ及冲击韧度αk降低。带状组织对钢的屈服点σs和抗拉 强度σb影响不大。
消除的措施要从产生的原因上着手,一是控制热处理加 热温度,二是控制冷速。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10钢退火 500x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低碳钢在退火温度较高或者坯料热轧后缓慢冷却后在 晶粒内或者晶界上出现的颗粒状碳化物。一般认为:碳含量
≤0.15 低碳退火钢板中的游离渗碳体主要是珠光体转变产物,其中也会有三 次渗碳体的存在;而极低碳钢中的游离渗碳体就是三次渗碳体。
3、根据标准判断试样的带状组织、 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级别。
28MnCr钢轧制状态 100X
Q345钢轧制状态 100X
45钢正火状态 100X
40Cr钢正火状态 100X
05钢退火状态 500X
10钢轧后退火状态 500X
游离渗碳体有A、B、C三种类别。A系列均匀分布,严重 时趋于网状;B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严重时趋于链状; C系列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有变形方向取向。

魏氏双人赛精确体系表解09—三阶以上开叫后的应叫再叫一览表

魏氏双人赛精确体系表解09—三阶以上开叫后的应叫再叫一览表
魏氏双人赛精确体系表解09—三阶以上开叫后的应叫再叫一览表
3C:一个半坚实的7张草花套,边花有进张,9-11大牌点。
3H、3S:
逼叫,至少五张的好套。开叫人持有JX或XXX以上加叫。
4H、4S:
止叫。
3D:
约定性问叫,问边花进张的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叫人再叫:
3H=红心进张;3S=黑桃进张;3NT=方块进张。
4D:
约定问叫,问短门(可用在3D问叫后),开叫人再叫:
4H=红心短门;4S=黑桃短门;4NT=方块短门。
3D:一个半坚实的7张方块套,边花有进张,9-11大牌点。与3C开叫相同。
3NT:阻击性的4C或4D开叫。
(1)一个八张以上破碎的低花套,但至少有四张大牌中的两张;
(2)边花没有A或K;
(3)无局时有7个打牌赢墩(有局时8个)。
更高花色:控制问叫。
4NT
要开叫人叫出缺门
5NT
问开叫人长套是否极其坚强(AKQJxxx或AKQxxxxx)
4H/4S:
(1)一个好的7张以上套(无局时允许有2个失张,有局时即使同伴单张也只有1个失张);
(2)在将牌外最多有一个A或K;
(3)无局时有7个打牌赢墩(有局时8个)。
5阶新花或4H后叫4S:控制问叫。
4D:约定性问叫,问开叫人短门,开叫人答叫:
4H=红心单缺
4S=黑桃单缺
4NT=另一套低花单缺。
应叫人叫下一花色或无将(接力叫)是问开叫人在该套中是单张还是缺门,答叫:加一级=单张;加二级=缺门。
4NT:约定性问叫,问开叫人长套的质量,开叫人答叫:
5C=有一张大牌(A、K或Q)
5D=有两张大牌
应叫人再叫出新花是问开叫人在该门上的情况,答叫:

脉冲电流作用下TiAl合金中形成的魏氏体组织

脉冲电流作用下TiAl合金中形成的魏氏体组织
厚度 为 20n 晶团 之 间有 明显 的分 界 , 图 1 5 m, 如 a所
合金 实际应 用 的最 大 障碍 , 而提 高 其 室 温 塑性 仍 因 是材 料科学 中一个 富有挑 战性 的前 沿课 题 。人们 采
用合金 化 、 热处 理及 形 变 热 处 理 等技 术 获 得 了多种
TA 基合 金组 织 , 中包 括全 片层 组织 、 全 片层组 i1 其 近 织 、 态 组 织 等 。 双 。然 而 , 于 魏 氏 体 组 织 在 由
( 20 , 0 放 电 实 现 。最 大 电流 密 度 约 为 1 0 180V)
相 , 色 的片层 代 表 了TA 相 。图 2 黑 .i1 c给 出 了两 个 亚
晶 团交 叉 处 两 套 了TA <10>带 轴 的选 区 电子 衍 .i1 1
6 1 0 A l , 冲持 续 时 间 约 为 40/ 。T M 观 . ×19 / 2 脉 n 0 z s E
方 向而 呈现模 糊 的 片层 形 态 , 图 中 A处 所示 。在 如
亚 晶 团交界 处 , 同亚 晶 团 的 片 层组 织 互 相 交 叉 在 不

起, 图 2 如 b所 示 , 中 白 色 的 片 层 代 表 .i 1 其 T A
脉 冲 电流处 理在 常 温下 进 行 , 由氙 闪烁 器 触 发 电容
TA 基合 金 中很难 获得 , i1 因而 相关 的研 究 报道 很少 。
示 。经 脉冲 电流处 理 后 , 显 微 组 织 发生 了 明显 变 其
化, 形成 了含 细小 片 层 、 向不 同 的亚 晶 团结 构 , 取 而 且亚 晶 团之 间没有 明显 的分 界 , 图 1 如 b所示 。室温
关键 词 :透 射 电镜 ; il 金 ; 氏体 ; 冲 电 流 处 理 TA 合 魏 脉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魏氏体的起因我们认为:一是锻造的加热温度过高;二是冷却速度过快所致;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晶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

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魏氏组织大多是铁素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常伴随着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出现,魏氏体的危害:1.在最终热处理会有增大变形的倾向;2.使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同时使脆性转折温度升高。

魏氏组织容易出现在过热钢中,因此,奥氏体晶粒越粗大,越容易出现魏氏组织。

钢由高温较快地冷却下来往往容易出现魏氏组织,慢冷则不易出现。

钢中的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细化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方法加以消除,程度严重的可采用二次正火方法加以消除。

带状组织产生,低碳钢在低温锻造时候会形成带状组织,一般通过正火可以消除。

魏氏体产生,锻造时候,热处理的时候过热组织,缓慢冷却产生。

一般可以通过高温退火或多次正火消除!这两种组织会引起强度降低,对低温冲击更敏感,会明显降低低温冲击值!魏氏体组织是含碳0.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氏体晶粒体较粗和冷速适中的条件下,先共析出铁素体呈片状或粗大羽毛状,与原奥氏体呈一定的位向关系的组织。

过共析钢魏氏体组织中的渗碳体呈针状或杆状出现于原奥氏体晶粒内部。

热锻造中的魏氏组织是怎么产生的?后续的热处理工序怎么去消除它?锻造后比较高的温度淬火,也就是直接放入水中冷却就会形成魏氏体。

锻后正火就可以消除。

淬火操作不会造就魏氏体。

回复5#含碳量<0.5%时,先共析铁素体常分为:轴状、网状及针状三类奥氏体晶粒较细,冷速较快,多呈轴状;奥氏体晶粒较粗,冷速较慢,多呈网;奥氏体晶粒粗大,冷速较适中,多呈针状。

所以魏氏组织是在奥氏体晶粒粗大的前提下,空冷时在适中的冷速下析出片状、针状铁素体形成的。

贝氏体和魏氏组织区别

贝氏体和魏氏组织区别

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明白,就是上贝氏体与魏氏体的区别上B:多呈羽毛状特征:光镜下分辨不清楚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条之间,碳含量低时,碳化物沿条间呈不连续的粒状或链珠状分布,碳含量高时,碳化物呈杆状甚至连续状分布。

电镜下:条状铁素体大致平行,铁素体条间分布与铁素体轴相平行的细条状渗碳体,铁素体条内有较高的位错密度,为一束大致平行的自奥氏体晶界长入奥氏体晶内的铁素体。

魏氏组织:由于高温形成粗晶奥氏体,在冷却时游离铁素体除沿晶析出外还有一部分铁素体从晶界伸向奥氏体晶内,或在晶粒内部独自析出。

1.上贝氏体分为以下三种:A、无碳(化合物)贝氏体:在低碳低合金钢中出现几率较多,其中的铁素体片条平行排列,其尺寸和间距较宽,片条间是富碳奥氏体或其冷却过程的产物;B、粒状贝氏体:当奥氏体冷却到上贝氏体的较高温度区,析出贝氏体铁素体后,由于碳扩散到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不均匀地富碳,不再转变为铁素体。

这些奥氏体区(岛)一般逞粒状或长条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C、经典上贝氏体:由板条状铁素体和条间分布不连续碳化物所组成。

贝氏体铁素体条间碳化物是片状形态的细小渗碳体。

经典上贝氏体的形态逞羽毛状。

2.魏氏体:对亚共析钢,指从晶界向晶内生长的一系列具有一定取向的片(或针)状铁素体,从单个形态来看虽呈片(或针)状,但从整体来看,由于许多片常常是相互平行的,形似羽毛状,但与无碳化物贝氏体相比,显得较粗大且末端较尖细。

对于过共析钢来说,是指类似形态的渗碳体。

该组织会在一定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形成,奥氏体晶粒粗大容易出现此组织,因此当工件经过铸造,锻造,焊接或热处理过热后当从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容易出现此组织,可以通过退火或正火消除。

魏氏体:是沿奥氏体晶面析出的组织。

亚共析钢时是铁素体,称魏氏组织铁素体;过共析钢时是渗碳体,称魏氏组织渗碳体。

通常我们接触到的魏氏体都是魏氏组织铁素体。

成因为高温+快冷,是过热的特征组织。

两者的组织特征:魏氏组织铁素体:过冷奥氏体先析出相,单相组织,铁素体呈针状,针体较粗,针间距离较宽,光镜下可辨间距,针间组织为珠光体;上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高温转变产物,复相组织,基体为铁素体,第二相为碳化物。

魏氏体组织

魏氏体组织

请教什么是魏氏体,先谢了。

首先,大家都知道:钢材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如果加热温度控制不当,加热不均会使材料超温,导致材料机械性能恶化。

根据超温的程度和时间长短,钢材会发生脱碳,过热和过烧现象。

当高温加热后,在第一阶段加热,在此阶段加热后冷却,当冷至Ar3温度,A析出F,至Ar1,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P。

如在Ar3至Ar1冷却较快,会析出F的魏氏体组织。

降低钢的冲击性能,会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在焊接冶金过程中,由于受热温度和很高,使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现象,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地热组织,故称为过热区。

此区的塑性差,韧性低,硬度高。

其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在有的情况下,如气焊导热条件较差时,甚至可获得魏氏体组织。

.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To sawyer:你在回复上面的帖子是说了这么句话“如在Ar3至Ar1冷却较快,会析出F的魏氏体组织。

降低钢的冲击性能,会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是不是用错了啊?是冷却速度过慢而引起魏氏组织的吧?望回复含碳w(C)低于0。

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氏体晶粒较粗和冷速适合的条件下,先析出铁素体呈片状或粗大羽毛状,与原奥氏体有一定位向关系学习中……魏氏组织工业上将先共析的片(针)状铁素体或片(针)状碳化物加珠光体组织称魏氏组织,用W表示。

前者称α-Fe魏氏组织,后者称碳化物魏氏组织:亚共析钢(1)一次魏氏组织F: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片状(截面呈针状)分布的F称一次魏氏组织F。

(2)二次魏氏组织F:从原奥氏体晶界上首先析出网状F,再从网状F上长出的片状F称二次魏氏组织F。

两者往往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人为分为两种是它们的形成机制不同。

钢中常见的是二次魏氏组织F。

亚共析钢魏氏组织F单个是片(针)状的,整体分布形态为(1)羽毛状;(2)三角状;(1)两者混合型的。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是沿原奥氏体特定晶面形成的具有几何学特征的冷却转变组织,铁素体魏氏组织经抛光和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可在显微组织中看到白色的铁素体和黑色的珠光体,铁素体呈针状,具有该组织的钢材性脆而韧性极低。魏氏组织与母相之间保持严格的晶体学关系,并在试样磨面上呈现浮凸。
魏氏组织是一种过热引起的缺陷组织。由于其粗大的铁素体或渗碳体对基体的分割作用,它使钢的强度降低而脆性上升,故比较重要的零件一般不允许有魏氏组织存在。经过铸造、锻造、焊接的中、低碳钢,晶粒往往粗大,空冷时易出现魏氏组织,缓冷时则不易形成。钢中一旦形成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退火和正火加以消除。
魏氏组织的成因分析
魏氏组织的成因分析、防治措施及解决办法:(1)亚(过)共析钢在锻造、轧制、热处理时,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形成了粗晶奥氏体,同时冷却速度又较快,这时,除了使铁素体(F)或渗碳体(Fe3C)除沿晶界析出外,还有一部分铁素体(渗碳体)从晶界伸向晶粒内部,或在晶粒内部独自呈针、片状析出。所以,工业生产中将具有片(针)状铁素体或渗碳体加珠光体(P)组织的组织形态成为魏氏组织(W),前者为铁素体魏氏组织,后者则称为渗碳体魏氏组织。
其实,在其它合金系中,如亚共析铝青铜中,白亮而粗大的针状α相也具有魏氏组织形态,细的黑白相间的组织为(α+γ2)的共析体。
魏氏组织:影响材料的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特别是冲击功下降得厉害!
魏氏组织:常伴随晶粒粗大!形成与化学成分,温度和冷却速度有关!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魏氏组织是指在焊接的过热区内,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热组织,其组织特征为在一个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内会形成许多平行的铁素体(渗碳体)针片,在铁素体针片之间的剩余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铁素体(渗碳体)魏氏组织。

简单说来,就是在奥氏体晶粒较粗大,冷却速度适宜时,钢中的先共析相以针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的复相组织。

魏氏组织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大量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弱面,使金属的的柔韧性急速下降,这是不易淬火钢焊接接头变脆的一个主要原因。

理论产生片状的共格沉淀相通常是在基体的一定晶面析出(叫沉淀的惯析面),以维持共格,因为在晶体内晶面成几组方向不同地平行排列,所以沉淀相也就是几组平行排列,成为魏氏组织。

过热的中碳钢或低碳钢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容易产生魏氏组织。

特点在亚共析钢中常见的魏氏组织呈羽毛状,有呈等边三角形的,有铁素体相互垂直的,也有混合型的魏氏组织。

特点影响过共析钢,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渗碳体沿奥氏体一定晶面析出,也能形成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的存在如果伴随晶粒粗大,则使钢的力学性能下降,尤以冲击性能下降为甚。

首先,大家都知道:钢材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如果加热温度控制不当,加热不均会使材料超温,导致材料机械性能恶化。

根据超温的程度和时间长短,钢材会发生脱碳,过热和过烧现象。

当高温加热后,在第一阶段加热,在此阶段加热后冷却,当冷至Ar3温度,A析出F,至Ar1,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P。

如在Ar3至Ar1冷却较快,会析出F的魏氏体组织。

降低钢的冲击性能,会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在焊接冶金过程中,由于受热温度和很高,使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现象,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地热组织,故称为过热区。

此区的塑性差,韧性低,硬度高。

其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在有的情况下,如气焊导热条件较差时,甚至可获得魏氏体组织。

.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魏氏组织,一文识尽!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魏氏组织,一文识尽!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魏氏组织,一文识尽!现代材料可以分为四大类——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

尽管目前高分子材料飞速发展,但金属材料中的钢铁仍是目前工程技术中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材料,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钢铁材料的霸主地位呢。

下面就为金粉们详细介绍吧。

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

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

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

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1. 铁素体碳溶于α-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属bcc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用符号F表示。

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30-100 HB)。

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体。

碳在α-Fe 中的溶解量很低,在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0.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

随钢铁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2. 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 =40~50%。

铁素体魏氏组织和渗碳体魏氏组织

铁素体魏氏组织和渗碳体魏氏组织

铁素体魏氏组织和渗碳体魏氏组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铁素体魏氏组织和渗碳体魏氏组织的比较铁素体魏氏组织和渗碳体魏氏组织是金属材料学中重要的两种微观组织类型,它们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方面有着显著影响。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widmanstatten structure)
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组织,其组织特征为在一个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内会形成许多平行的铁素体(渗碳体)针片,在铁素体针片之间的剩余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铁素体(渗碳体)魏氏组织。

简单说来,就是在奥氏体晶粒较粗大,冷却速度适宜时,钢中的先共析相以针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的复相组织。

魏氏组织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大量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弱面,使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这是不易淬火钢焊接接头变脆的一个主要原因。

理论产生原因
片状的共格沉淀相通常是在基体的一定晶面析出(叫沉淀的惯析面),以维持共格,因为在晶体内晶面成几组方向不同地平行排列,所以沉淀相也就是几组平行排列,成为魏氏组织。

魏氏体组织

魏氏体组织

请教什么是魏氏体,先谢了。

首先,大家都知道:钢材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如果加热温度控制不当,加热不均会使材料超温,导致材料机械性能恶化。

根据超温的程度和时间长短,钢材会发生脱碳,过热和过烧现象。

当高温加热后,在第一阶段加热,在此阶段加热后冷却,当冷至Ar3温度,A析出F,至Ar1,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P。

如在Ar3至Ar1冷却较快,会析出F的魏氏体组织。

降低钢的冲击性能,会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在焊接冶金过程中,由于受热温度和很高,使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现象,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地热组织,故称为过热区。

此区的塑性差,韧性低,硬度高。

其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在有的情况下,如气焊导热条件较差时,甚至可获得魏氏体组织。

.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To sawyer:你在回复上面的帖子是说了这么句话“如在Ar3至Ar1冷却较快,会析出F的魏氏体组织。

降低钢的冲击性能,会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是不是用错了啊?是冷却速度过慢而引起魏氏组织的吧?望回复含碳w(C)低于0。

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氏体晶粒较粗和冷速适合的条件下,先析出铁素体呈片状或粗大羽毛状,与原奥氏体有一定位向关系学习中……魏氏组织工业上将先共析的片(针)状铁素体或片(针)状碳化物加珠光体组织称魏氏组织,用W表示。

前者称α-Fe魏氏组织,后者称碳化物魏氏组织:亚共析钢(1)一次魏氏组织F: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片状(截面呈针状)分布的F称一次魏氏组织F。

(2)二次魏氏组织F:从原奥氏体晶界上首先析出网状F,再从网状F上长出的片状F称二次魏氏组织F。

两者往往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人为分为两种是它们的形成机制不同。

钢中常见的是二次魏氏组织F。

亚共析钢魏氏组织F单个是片(针)状的,整体分布形态为(1)羽毛状;(2)三角状;(1)两者混合型的。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魏氏体的起因我们认为:一是锻造的加热温度过高;二是冷却速度过快所致;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晶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

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魏氏组织大多是铁素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常伴随着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出现,魏氏体的危害:1.在最终热处理会有增大变形的倾向;2.使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同时使脆性转折温度升高。

魏氏组织容易出现在过热钢中,因此,奥氏体晶粒越粗大,越容易出现魏氏组织。

钢由高温较快地冷却下来往往容易出现魏氏组织,慢冷则不易出现。

钢中的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细化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方法加以消除,程度严重的可采用二次正火方法加以消除。

带状组织产生,低碳钢在低温锻造时候会形成带状组织,一般通过正火可以消除。

魏氏体产生,锻造时候,热处理的时候过热组织,缓慢冷却产生。

一般可以通过高温退火或多次正火消除!这两种组织会引起强度降低,对低温冲击更敏感,会明显降低低温冲击值!魏氏体组织是含碳0.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氏体晶粒体较粗和冷速适中的条件下,先共析出铁素体呈片状或粗大羽毛状,与原奥氏体呈一定的位向关系的组织。

过共析钢魏氏体组织中的渗碳体呈针状或杆状出现于原奥氏体晶粒内部。

热锻造中的魏氏组织是怎么产生的?后续的热处理工序怎么去消除它?锻造后比较高的温度淬火,也就是直接放入水中冷却就会形成魏氏体。

锻后正火就可以消除。

淬火操作不会造就魏氏体。

回复5#含碳量<0.5%时,先共析铁素体常分为:轴状、网状及针状三类奥氏体晶粒较细,冷速较快,多呈轴状;奥氏体晶粒较粗,冷速较慢,多呈网;奥氏体晶粒粗大,冷速较适中,多呈针状。

所以魏氏组织是在奥氏体晶粒粗大的前提下,空冷时在适中的冷速下析出片状、针状铁素体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大家都知道:钢材进行热加工和热处理,如果加热温度控制不当,加热不均会使材料超温,导致材料机械性能恶化。

根据超温的程度和时间长短,钢材会发生脱碳,过热和过烧现象。

当高温加热后,在第一阶段加热,
在此阶段加热后冷却,当冷至Ar3温度,A析出F,至Ar1,奥氏体发生共
析反应转变为P。

如在Ar3至Ar1冷却较快,会析出F的魏氏体组织。

降低钢的冲击性能,会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在焊接冶金过程中,由于受热温度和很高,使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现象,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地热组织,故称为过热区。

此区的塑性差,韧性低,硬度高。

其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在有的情况下,如气焊导热条件较差时,甚至可获得魏氏体组织。

.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晶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

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魏氏组织大多是铁素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常伴随着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出现,因此,使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同时使脆性转折温度升高。

魏氏组织容易出现在过热钢中,因此,奥氏体晶粒越粗大,越容易出现魏氏组织。

钢由高温较快地冷却下来往往容易出现魏氏组织,慢冷则不易出现。

钢中的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细化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方法加以消除,程度严重的可采用二次正火方法加以消除。

工业上将先共析的片(针)状铁素体或片(针)状碳化物加珠光体组织称魏氏组织,用W表示。

前者称α-Fe魏氏组织,后者称碳化物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
(1)一次魏氏组织F: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片状(截面呈针状)分布的F称一次魏氏组织F。

(2)二次魏氏组织F:从原奥氏体晶界上首先析出网状F,再从网状F上长出的片状F称二次魏氏组织F。

两者往往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人为分为两种是它们的形成机制不同。

钢中常见的是二次魏氏组织F。

亚共析钢魏氏组织F单个是片(针)状的,整体分布形态为(1)羽毛状;(2)三角状;(1)两者混合型的。

YB31-64规定亚共析钢魏氏组织评级标准为0~5共6级。

(3)与上贝氏体的区别:上贝氏体是成束分布的,Wα组织是彼此分离的,束与束交角较大。

2.过共析钢
(1)一次魏氏组织碳化物:白色针状,基体珠光体组织。

(2)二次魏氏组织碳化物:网状碳化物上长出针状碳化物,基体为珠光体。

3.魏氏组织形成特征
(1)钢的成分含碳量<0.6%或>1.2%;(2)奥氏体晶粒粗大;(3)冷却速度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