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
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的兴起和新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在探讨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闻评论的多样化形式、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以及新闻评论的品质和真实性。
结论部分提出了新闻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影响,为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评论、发展、技术应用、多样化形式、平台、传播效果、品质、真实性、未来发展、挑战、机遇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环境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的主要平台。
新媒体的兴起给予了新闻评论更多的传播和表达渠道,也为新闻评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传统媒体主导着新闻评论的发展,而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端应用,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发布、分享和参与新闻评论。
新媒体的特点包括实时性、互动性和多样化,为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新媒体还促使新闻评论更加多元化和去中心化。
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往往受到编辑和主办方的限制,而新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可以来自各种各样的用户,有时甚至是匿名用户。
这种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让新闻评论更具有争议性和活力。
新媒体的兴起为新闻评论带来了更开放、更多元的环境,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也存在着信息泛滥、真假难辨的问题,新闻评论的品质和真实性面临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新闻评论的发展,提升其品质和影响力。
1.2 新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影响新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新闻评论更加便捷和实时。
传统媒体的报道需要经过编辑、排版等环节才能呈现给读者,而新媒体可以实现即时更新,评论者可以在新闻发生后立即进行评论和分析。
新闻评论的新形势与“新华时评”的新突起的论文
新闻评论的新形势与“新华时评”的新突起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闻评论的新形势与“新华时评”的新突起新闻传播面临的新形势全球化加速民主化和信息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将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面对六个方面的挑战:(1)低关税降低了海外传媒进入中国的门槛;(2)最惠国待遇给了所有成员国(地区)准入中国的机会;(3)国民待遇和跨境服务保障中国公民有权接触获准进入的海外媒介:(4)人员自由流动可使国内传媒人进入进驻中国的海外传媒业就业;(5)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要求中国新闻传媒有偿使用他人的知识产品,并加大打击盗版行为的力度;(6)信息透明原则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和政府监管传媒法规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8个年头了,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扩大与深入。
经济的全球化必将促进我国的民主化和信息化。
新闻传媒将会和必须采取一些与时俱进的新举措,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推动全球化和民主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知情权和表达权的更加广阔的天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的“两会”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开场白都是以网络作导语。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与网友对话22分钟。
胡锦涛说,抽时间尽量上网。
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网友们的建议、意见,我们非常关注,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
这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开端。
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促使我国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
民主化促进全球化和信息化。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慢了一点,但总是在与经济的发展结伴稳步前进。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 (800字)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主要面临的三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正在从独家报道的时代向独家报道与独家评论并重的时代转变,这意味着时代对新闻评论提出新的要求;2,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转变,给新闻评论观念转变带来影响;3.新传播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新闻评论变革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未来趋势:1,评论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泛2评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评论观点的多样化3.评论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4.评论语言将越来越朴实生动 5.传统媒体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与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评论互补将是未来新闻评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新闻评论的特性:1、新闻性2.时效性。
3思想性4,大众性评论受众的社会特征:1,文化传统2.社会政治经济条件3.群体影响评论受众的心理特征;1认知心理2.好奇心理3.从众心理4.逆反心理评论中使用的主要说服策略;1.比较2.恐惧诉求3.两面论证4.利用情感诉求5.过分概括6.认同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1.理论功底2.敏锐的发现和判断能力3.社会责任心4.丰富的知识西方新闻评论的主要原则:读者中心论,1,保持独立性2,为公众利益服务3,争取在社会舆论中的领袖地位比较视野中的中西方新闻评论:1。
传媒性质观:西方:建立在盈利性与社会责任基础之上,强调独立、公正。
中国;喉舌论,强调政治性,倾向性。
2.新闻评论的功能观:西方;为受众服务。
中国;并不排斥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3.新闻评论的受众观:西方:上帝,评论在选题,写作风格乃至编排等诸多方面,都围绕着赢得读者及帮助读者进行。
中国:强调对大众的指导性,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方面选题从哪里来:1.从上级的精神指示中选题 2.从新闻报道和有关信息中选题3.从受众来信来电中选题4.从现实日常生活中选题选题的原则和标准:1.新颖性2.深刻性3.现实针对性新闻评论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1.真实性论据2.理论性论据新闻评论写作的三大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新闻论据的故事性新闻评论的语言:1.准确第一2.幽默是金3永不满足专栏评论作家:郎咸平,风青杨,沈宏非,李承鹏,白岩松评论专栏:零点锋云,第十放映室,孟非读报,人民论坛,新闻1加1专栏作家特色:李承鹏:1.敢于大胆放言,2痞子文风3.别具一格的引经据典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规范:1.新闻评论者是否应该用真实姓名发表言论2.评论工作者是否可以一稿多投3.评论工作者,其中主要是电视评论工作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舆论监督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是否可以采用偷拍暗访等手段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1.在撰写舆论监督性质的新闻评论文章中,要注意保持理性,尽量避免使用感情色彩较浓的带有侮辱性的尖锐激烈言辞。
浅析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
浅析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作者:曹宇轩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4期摘要: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本文试以当下现有新闻评论的样式为线索,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变化的原因与趋势,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多元化;网络化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29-02一、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的原因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范畴,是现代各种新闻舆论工具,如报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网络所普遍运用的体裁。
其主要样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题评论、述评等[1]。
它以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由头,阐明立场和态度,以舆论的力量影响受众,达到激浊扬清、贬非扬是之目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主要社论,为新闻中国的发展,人民意识形态的指导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的新闻评论往往由权威党报统一刊发,较为注重政治宣传效果[2]。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受众意识发生转变、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传播技术的更新等原因,中国新闻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新闻评论变得开始注重经济与传播效应,新闻评论观念发生了转变,其不仅仅是计划经济时代党政机关的宣传工具,更是新时期意见交流的平台,新闻评论更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评论形式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得新闻评论的媒体形式、传播形式、文本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报章文体形式,新闻评论传播形式呈现融合趋势。
而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多样的,既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媒介技术发展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1.舆论环境日渐宽松,受众意识发生转变。
浅谈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与创新
浅谈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与创新摘要: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
新闻评论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仍属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的的延伸、拓展和深化。
新闻评论具有新闻价性。
同时,在新闻评论实践中,新闻评论表现出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性新形势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受众心理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种不同的新闻文体在改革中不断求异、创新,积极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新闻评论也是如此。
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从其产生、形成和发展,一直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新闻评论这一样式的特征是什么,一直以来是业界和新闻评论研究界所争论的问题。
对于新闻评论的特性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持己见。
不管对新闻评论的特性的认识持何种主张,我以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写作新闻评论和研究新闻评论都离不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这一根本特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评论依赖于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是建立在真实事实基础之上,是对真实事实展开的评论,如果事实失去了真实性,有关评论就毫无价值可言。
2.时效性。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同样包括时新性和时宜性。
新闻评论新闻媒体、个人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或问题展现观点、表明立场、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新形式新闻评论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是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求异闻创新的,新闻评论最早运用于报纸新闻,尔后经过被广播电视媒介所借鉴。
新闻评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了新的形式。
1.评论主体的人格化。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论说文,重在说理,表明评论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
以往新闻评论在说理议事过程中,常以居高临下地说服教育,受众听到的仿佛是“神”的声音。
评论主体的人格化,由“神”变为“人”。
这个“人”是媒体的代言人,而在受众的感觉中,他就是他本人,他在表达着他自己,他说的都是他想说的,他说的都是从他的思想情感中流淌出来的,受众感受着他的内心情感,品味着他的人格魅力,为其吸引,与其共鸣。
信息时代的新价值观信息时代新闻评论的新态势
信息时代的新价值观信息时代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我国新闻评论工正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广泛传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工业正以其技术制造的快速方式,使得信息媒介从数量上呈倍数增长,信息内容上呈几何增长,信息形态、媒介系统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特殊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对当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影响日益加剧,当今时代的信息传播形态较之以前的社会形态发生显著变革――人们由接受“推送”的信息转向选择“拉取”的信息,由听命于一家之言到多元看法复合沟通,准时反馈;传播关系发生了演化,媒介的一家独尊、传授分明的模式,转向以传为主、传授交互、受传合一的沟通网络关系。
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人们不仅需要新闻,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需要从纷繁简单的新闻世界中查找观点、查找解释、印证思想、指导行为。
新闻评论作为媒介的看法传播活动,其社会功能大大丰富了,由教育、监督转向社会沟通、协调、阐释。
新闻评论无论从形式到态势,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报纸新闻评论角色的转型新闻评论的主体主要由职业新闻评论工和广阔受众组成。
以前是职业新闻评论工占据着新闻评论的主导地位,新闻评论以报纸评论,尤其是党报的新闻评论为主。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下的看法教育者,党报的新闻评论以单向灌输为主,强调其代表编辑部和同级党组织发言的职责。
评论员在这种不署名的评论模式下写作,隐抑自己的共性,传达训导式看法,缺乏与受众的沟通。
改革开放后,报刊评论主体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评论员文章日益增多,渐渐取代社论的部分职能成为报刊的主导型评论。
署名评论大量涌现,代表的个人观点,共性颜色深厚,自由度较大。
共性化成为新闻评论的进展趋势之一,给了评论员“共性”解放的可能。
其次,报刊媒体呈现出专业评论者与受众结合、留意吸引受众参加评说的趋向。
专栏言论、专版言论的兴起就是一个代表,在这里,新闻评论工更多地像一个议程设置者、策划者,他们组织肯定的专栏或议题供受众发表观点,自己则成为公众看法的选择者,他们不肯定要自己站出来说话,更精确地说,他们成了言论编辑,他们的角色由台前转向了幕后。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的现状与趋势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的现状与趋势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评论从传统媒体延伸到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在线论坛等数字平台。
数字平台的出现为新闻评论带来了更强的互动性,使读者可立即回应新闻事件并与他人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的现状,并分析发展趋势,旨在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闻评论;媒体融合;现状;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新闻评论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媒体形式不再是唯一的新闻评论渠道,数字平台成为新闻评论的新舞台。
多样化的新闻评论环境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和交流空间,推动着评论的实时互动和参与度的增加。
在复杂而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媒体环境中,了解新闻评论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研究其对公众舆论形成和信息传播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的现状(一)新闻评论平台增多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平台显著增多。
传统的新闻评论主要发生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上,读者可以通过来信、电话等渠道与媒体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平台逐渐成为新的新闻评论渠道。
首先,新闻网站是新闻评论的重要平台[1]。
大多数新闻机构都在其网站上设有评论栏目,读者可以直接在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观点。
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渠道,可以迅速对新闻事件表达观点、分享经验并与他人互动。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和微博等成为新闻评论的热门场所。
这些平台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读者可以即时回应新闻事件,并与其他用户进行对话和讨论。
(二)新闻评论参与群体更加庞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主要由专业记者、意见领袖和少数观众参与,而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的参与群体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新闻评论者的年龄、地域不再受限制。
首先,数字化平台的普及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新闻评论。
无论是新闻网站的评论栏目、社交媒体的回复功能还是在线论坛,用户只需具备一个互联网连接设备,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新闻评论的参与群体从原来的有限范围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公众[2]。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媒体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热点新闻话题的深入解读与评论,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思考和观点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内容形式、参与方式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在内容形式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更加注重专业性和深度性。
当前,很多评论节目注重争议性,偏向娱乐性与观赏性,而缺乏对事实的客观分析和系统性的论证。
随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和观众对新闻敏感度的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注重解读事件的内在逻辑,还原事实真相,提供更加客观权威的解读。
通过增加专家学者的参与,加强对社会事件背景、政策理念等方面的深度分析,提供观众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
在参与方式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
传统电视节目以传单向传播为主,观众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在互联网时代,观众具有更多的参与性与话语权,他们希望能够与节目主持人和专家进行互动、提问、讨论。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实时的参与互动功能,引导观众参与节目的演讲、评论和提问,增加观众与节目主持人和专家的互动,提升节目与观众的关系,在共享与互动中提高节目的质量。
在传播渠道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更加注重跨平台传播。
传统电视媒体的观众群体较为固定,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互联网时代,观众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信息,随时随地观看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重视跨平台传播,通过网络、手机APP等多个渠道进行节目的直播、点播和重播,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和关注。
还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将节目的内容和互动功能与社交媒体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和用户的多样化传播,增加节目的影响力和曝光度。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观众需求,应该在内容形式上注重专业性和深度性,在参与方式上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在传播渠道上注重跨平台传播。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生存与发展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在电视节目多元化、专业化的背景下,综合性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新闻评论栏目生存面临挑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批新的、复杂的、深刻性的问题需要人们关注、研究、解决和监督。
而过去一般性、浅层次的,孤立性报道,显然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新闻评论栏目回避、绕过这些重大问题,只能使自身被边缘化,无法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还直接造成了主流声音的疲软,大大削弱了其“旗手”的地位。
2.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分解了综合性评论栏目的收视群。
从理论上讲,随着电视节目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综合性新闻评论栏目原有的收视群被分解和减少实属必然,是正常情况。
民生类板块,以其短、平、快和大信息量吸引了普通大众的眼球;情感类、案件类专题节目,又满足了一部分观众求知、求新、求奇和感情共鸣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综合性评论类栏目尚未找到、找准目标群,仅仅单纯地追求形式的改进,无法根本解决收视群飘忽的问题。
3.表现手法上过于陈旧,普遍平淡无奇缺少特色,这必然导致同质化的窠臼。
故事性的表达平铺直叙,缺乏情景和悬念设计,难以引人入胜;一般性的讲述和访谈多,第一现场和细节少,不能发挥电视的优势,无法做到扬长避短。
评论方面,少面浅,松而散,尤其缺乏碰撞性的场景和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大大削弱了评论的启示性。
4.节目播出安排缺乏规律性的策划,不利于培养收视习惯和固定收视群。
从节目本身讲,时而话题类,时而案件类,时而事件类等等。
缺乏规律,主题忽大忽小,观众何时收看何类的节目,完全靠随机而遇,根本无法形成收视期待。
5.在运行机制方面,线索渠道萎缩和新闻生产的封闭性成为制约栏目发展的两大因素。
新闻线索是新闻创作的源泉,由于收视群体的分解,热线类线索也随之发生转移。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分析中文系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一班 1002407036 覃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及受众欣赏需求的多样化增加,电视广播类节目都在不断创新。
其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能够将电视声音和画面结合,实现视听的完美融合,有着非常强的传播优势,所以此类电视节目发展非常迅速,并且逐渐成为了当前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主流。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指电视新闻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进行解释分析的节目形式。
具有新闻评论的共性要求,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
早期的新闻评论基本都是借助报刊这种纸质媒介进行的,但是随着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从形式到内容都日益灵活多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此,有必要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融合化趋势(一)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融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节目,其更为注重的是评论,并且在目前也表现出来了非常突出的特色。
就是新闻性特色非常明显,很多的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都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来表明立场和观点的。
(二)不同媒体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较之于早期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多采用单一的报道评论形式,而今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已经成了一个集网络媒介、电子媒介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传播形态。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直观和立体化的评论方式。
(三)同一媒体之间不同样式的穿插和融合同一媒体之间,在进行评论时,多采用不同的评论形式。
就内容而言,有单一事件的评论,有同类型事件的评论,也有正反事件的评论;就形式而言,大多是声音、图像及评论等要素紧密有机结合。
就央视的《新闻1+1》而言,每期的节目都采用电话连线,画面,声音等多种形式的结合,通过这样的形式,画面感更强,让评论更加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二、开放化趋势主要体现在选题范围、选题方式、评论方式、结论方式的开放。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主要是以报纸为主要的传媒形式,后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慢慢发展起来。
在今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新闻评论、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化评论、体育评论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也出现了诸多变化。
首先,网络直播已经成为这种形式的必然趋势。
在使用传统电视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同时,网络直播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在电子设备上轻轻松松地观看节目,这就使得收看者的群体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影响力。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观众对于新闻评论节目的品质和内容有更高的要求,媒体对于节目的制作也愈发重视。
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和设置越来越新颖,比如让观众通过微信、投票等形式参与到直播中来,不仅能增加互动性和现场氛围,同时也让观众的声音得到更多的关注。
再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专业性也越来越高。
除了需要主持人的解说和嘉宾的话题讨论外,新闻评论节目也需要有更多的新闻内容,也要对各种事情进行更为系统化的研究和讨论。
因此,新闻评论节目的专业性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总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以及观众对于品质和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新闻评论节目将会更加专业和多元。
浅析“微”时代新闻评论发展的新问题
( 四) 新 闻 评 论 中 受 众 的参 与 性 增 强 “ 微 ” 时 代 信 息 的 传 播 方 式 早 已不 再 是 自上 而 下 的单 向
微评论 的“ 微” 体 现在篇幅上 , 但在 观点和表 达上并不逊 式 传 播 , 而 是 呈 现 出 网状 结 构 、 双 向结 构 的 特 点 。微 博 的普 及 色 于传统 媒体 , 有些微 博评 论观 点新颖 、 短小 精悍 、 风趣 幽 满足 了现代 民众所看重 的表达权和 知情权 , 使媒体 与受众建 默、 形式多样 , 具有 良好 的传 播效 果。
微 博 信 息 的 海 量 性 为 新 闻 评 论 提 供 了更 为 广 泛 的议 题 、 立 起 相 对 平 等 的 对话 机 制 。 在 传 统 新 闻评 论 中 , 受 众 只 能够 单 向地 接 受观 点 , 缺 乏
i 嚣
更 广 阔 的视 角和 思 路 。在 微 博 这 一 平 台 上 , 观 点 与 观 点 可 以 表 达 观 点 的 渠 道 , 更无 法实 现“ 精英” 与“ 大众 ” 的 交 互 性 沟
以 相 对 专 业 的 角 度 对 公 共 事 务 发 表 意 见 。 虽 然 表 达 更 加 专 景、 教育程度等 影响 , 代 表 的只 是 知 识 分 子 或 少数 精 英 阶 层 , 论 述 和佶 屈聱 牙 的措 辞 也 将 大 部 分 普 通 民 众拒 之 门外 。 然而 , 微博作 为公共平台 , 采用 “ 去 中心 化 ” 传 播模 式 , 普
评论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 f 传统媒体 新闻评论只能 为少数精 接收信息并进 行意见表达。“ 微” 评 论更符合 当下都市人 的生
英提供话 语平 台 , 但在 微博这一 社交平 台上 , 普 通 大 众 的 话 活 节 奏 , 更 利 于 接 收和 消 化 。 语权得到肯定。 ( 二) 新 闻评 论 观 点 的 多 样化 表达
信息时代新闻评论的新态势
是 一 个 简 单 的 、 性 的 替 代 关 系 , 是 各 线 而 种 舆 论 功 能 先 后 发 展成 熟 、 同存 在 和 交 共
互 影 响 的过 程 。 时 至 今 日 , 刊 新 闻评 论 报
已经 实 现 了 引导 舆 论 、 映 舆 论 、 论 监 反 舆
工 具 , 使 受 众 不 用 借 助 其 他 媒 介 , 接 这 直
代 , 息 工 业 正 以其 信 技 术 创 造 的 快 速 方 式 , 得 信 息媒 介 从 使
数量 上 呈 倍 数 增 长 .
,
报 刊 媒 体 呈 现 出 专 业评 论 者 与 受众 结 合 、 注 意 吸 引 受 众 参 与 评 说 的趋 向 。专 栏 言 论 、 版 言 论 的 兴 起 就 是 一 个 代 表 . 这 专 在
信 息 内 容 上 呈 几 何 增 长 ,信 息 形 态 、 媒 介 系 统 都 在 发 生 着 前所 未有 的变 化 。 特
别 是 随 着 国 际 互 联 网 对 当 代 人 类 社 会 信 息传 播 的影 响 日 益加剧 . 当今 时代 的
信 息 传 播 形 态 较 之 以 前 的 社 会 形 态 发
通 过 网 络就 能 与传 播 者 进 行 交 流 . 这 个 从
督 和搭 建舆 论 交 流 平 台 的有 机 统 一 。
电视 新 闻 评论 的直 观 性 无 论 是 报 刊 评论 ,还 是广 播 评 论 , 都 是 单 向传 输 , 特别 是 报 刊评 论 , 约 记 者 、 特
意 义上 说 , 众 既 是 接 收 者 , 是传 播 者 , 受 也
刀
巳^ AI A OZ. 2 1 ・ ( 半 月 ) 厂 H HE 007上
新闻评论的新形势与“新华时评”的新突起
新闻评论的新形势与“新华时评”的新突起作者:赵振宇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03期新闻传播面临的新形势全球化加速民主化和信息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将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面对六个方面的挑战:(1)低关税降低了海外传媒进入中国的门槛;(2)最惠国待遇给了所有成员国(地区)准入中国的机会;(3)国民待遇和跨境服务保障中国公民有权接触获准进入的海外媒介:(4)人员自由流动可使国内传媒人进入进驻中国的海外传媒业就业;(5)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要求中国新闻传媒有偿使用他人的知识产品,并加大打击盗版行为的力度;(6)信息透明原则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和政府监管传媒法规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8个年头了,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扩大与深入。
经济的全球化必将促进我国的民主化和信息化。
新闻传媒将会和必须采取一些与时俱进的新举措,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推动全球化和民主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知情权和表达权的更加广阔的天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的“两会”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开场白都是以网络作导语。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与网友对话22分钟。
胡锦涛说,抽时间尽量上网。
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网友们的建议、意见,我们非常关注,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
这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开端。
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促使我国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
民主化促进全球化和信息化。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慢了一点,但总是在与经济的发展结伴稳步前进。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政治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的报告,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四位一体”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评论发展
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评论发展一、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评论环境(一)信息的迅速传播网络新媒体让任何观点、事件得到较快速的传播,重大问题会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内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因此让新闻评论具有了较好的社会环境背景。
社会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可以有利于新闻评论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
因此一旦有相关评论的出现也会得到快速的传播,社会效应更大,影响性不容忽视。
任何内容的传播也应尤为慎重,避免偏差问题扩大其负面影响。
作为新闻评论上,在吸引人们关注的时候也要注重其舆论导向,避免快速迅速的传播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
(二)信息量大容易造成信息淹没虽然网络媒体让海量的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如果想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较为困难,特别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内容很可能会被海量信息隐藏,无法达到其正常的发声。
甚至在网络信息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媒体本身的新闻评论容易遭到剽窃,媒体本身的新闻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由于信息的海量状况,因此要想脱颖而出,需要媒体自身品牌的权威性,同时新闻评论上还需要有新颖性,能够充分的赢得人们的共鸣和认可,在评论的深度、广度和独特性上要有提升,否则就会被其他海量信息所掩盖。
(三)新媒体改变受众接受方式新媒体让更多人接受新闻评论的方式得到改变,受众没有耐心守在电视机或者拿着平面纸质材料进行阅读,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和电脑等媒介进行阅读。
因此新闻评论要积极的发展相关新媒体的阅读和观看方式,这样便于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随时的接收到评论内容。
因此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新闻评论方式还是网络新闻评论,都需要积极的扩展自身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运用多媒体联合,特别是关注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评论传播,从而才能让评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提升媒体自身的新闻评论权威性和品牌性。
(四)新媒体让信息获取更便捷新媒体对传统的新闻评论造成一定冲击,新媒体占据了一定新闻评论高地,但是新媒体也为新闻评论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同时,对新闻评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受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参与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新闻评论本身更加多元化、对新闻甚至社会发展本身也产生了更大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新闻评论【正文】新浪2012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注册数量超过5.03亿,同比增长73%。
而这其中有75%来自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新闻评论的主阵地,无论是早期的“郭美美事件”,还是近来的“表哥”、“雅安地震”,微博都扮演了核心的舆论阵地角色。
凭借广发网友的热情参与,微博几乎影响和左右了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广大意见领袖和身后的网友成为了推动这些新闻事件发展和发生的主体。
正是因为对各种重大社会新闻的影响力,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自媒体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环节。
在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受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参与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新闻评论本身更加多元化、对新闻甚至社会发展本身也产生了更大影响。
一、从微博参与新闻评论的方式来看:更加的碎片化、分众化、双向化、多重化。
微博每条信息的字数在140 个字以内,网友通过微博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简单的几句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观点、这种评论可能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进行表述。
观点亦呈现多元化,信息明显碎片化。
传播及时迅速,评论形成之后其他人同时又可以进行二次评论。
进行双向化、多重化评论。
从参与方式来看,更加灵活多样、随时随地。
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局限。
反观新闻网站的新闻一般篇幅比较长,信息量较大,网友阅读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网友发表评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微博用户发布新闻评论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新闻评论真正实现了全天候、随时随地的参与!二、从传播主体和受众来看:参与者和受众多元化、平民化、全民化、模糊化。
新闻时评的新态势及新水平
新 闻 时 评 的 新 态 势 及 新 水 平
�王震彩
随着经济全球化 ,政治民主 郑根岭在 � 新闻评论新态势 化和 信息 网络 系 统化 的不 断加 研究� ( 2009 年第一期 � 新闻与 深,传统" 新闻" 的观念也发生 传播 � )中认为 ,近年新 闻评论 变化 � 有学者认为:新闻在传播 呈现出一些新态势, "原先的评 的过程中有两种信息,一是传播 论规格, 结构 ,比重被颠覆,时 事实信息,一是传播观点信息 , 效性增强,由价值判断转向事实 两者合一才是新闻的真正完整的 判断 , 专业判断 � "� 南方都市 含义 � 报� 对时 评的 要求 是 " 专 业诉 传播事实信息的任务自然由 求,文笔好 � " 这也是新态势的 新闻报道担任,传播观点信息的 反应,注入更多新态势的因素则 重任则主要由新闻时评来承担 , 是提升新闻时评水平的举措 � 这也许是近年来新闻时评大行其 由 此引 起 选 题 方 面的 大 变 道的原因� 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 化� 更多好的时评文章围绕中央 台和广州日报 ,南方都市报等中 关心 ,社会关注 , 群众关切的议 央和地方媒体纷纷改版,加强创 题发言,可读性 , 生动性 , 贴近 新时 评工 作, 引 入新 的时 评机 性的特色非常鲜明 � 像 � 有感于 制,加强对新闻的解读和评点的 总书 记" 伟 大的 中国 人 民万 做法,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新 岁! " � 在以 往 是 很难 写 成时 评 闻时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的, � " 权力 " 尊重 " 权利 " 的 与此同时,对新闻时评的微 上海样本 �, �国庆不是挥霍的 词也频频出现,这种不满有其合 理由 � ,� 地王不是 " 风向标 " � , 理性 � 新闻时评发展过程难免存 � "沉尸葬母 " 真相给 "过度阐释 在一 些不 足, 读 者对 此充 满期 者 " 一耳光 �, �房价疯涨是实 待 � 纵观 对 新闻 时评 批评 的文 体经济开始没落的标志� 等优秀 章,除了说新闻时评的模式千篇 时评,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深刻 一律,先引用一段新闻事实,然 的说 服力 � 小 中见 大 ,见 微知 后进行阐述有失偏颇外,绝大多 著;大中见特,独辟蹊径 � 时评 数是正确的 � 读者埋怨一些新闻 不再是小言论的代名词,选题打 时评不好看,为什么不好看,怎 破了以前的种种限制,更加运用 么才能好看,应是我们关心关注 自如 �尤其是上海查处黑车 "钓 的,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鱼式 执法 " 事 件 , 广 州财 政局 解决的问题� "晒 账本 " 事件的时评,既像连 续报道,又像深度报道,剖析出 事件 的真 与假 , 好 与 坏 , 利与 选题顶天立地 弊,从正确结论的得出,不难看 标题雅俗共赏
浅析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浅析新闻评论的新形式—网络新闻评论摘要:新闻评论以触及世界每天变动的新闻为基础,发掘和提高人类对现实的理智。
电视、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一直为受众喜闻乐见。
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无可比拟的个性化、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新闻信息的最大集散地。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评论成为后起之秀,它在短时期内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并且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评论,超越Abstract: News comments based on identifying news that hit the world changes every day which enhancing human sense of reality. News commentary concludes televisio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edia have been loved by the audience. The network as a new media have unparalleled personalized, equality, and other interactive features make it the largest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news and inform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the network reviews become a rising star, which in a short time to establish its own unique position and mix with newspaper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edia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Key words:news comments, the network reviews, beyond一、网络新闻评论概述(一)网络新闻评论概念的界定界定网络新闻评论概念之前,首先界定一下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是指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评论性意见。
小议电视新闻评论的现况和解决方案
小议电视新闻评论的现况和解决方案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局现如今,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时事报道,在新闻信息的深度报道之后,也要有相关的新闻评论。
在广电总局调控政策之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该如何抓住改革后的要点,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整,从而走出困局,为新闻评论节目创造出良好的口碑。
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于网络媒体的冲击,还有就是观众的欣赏水平,观众欣赏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行转移。
1. 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趋势,对概念界定模糊、舆论影响力不强等,这些都是当下电视新闻节目折射出的问题。
现阶段的新闻评论节目,大多数以叙述为主体,用大量的篇幅与时间对事件的始末进行讲述,这就远远的脱离了新闻评论的主体,不能够实现新闻评论的深度与高度。
时代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使得电视观众对新闻节目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
现如今,网络的出现也在影响着新闻评论节目的播出效果,如何打破传统与旧的理念,在电视新闻中重新占据有利地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评论推陈出新,实现改革。
2. 影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原因:当下,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就是新闻评论远远落后于网络、报纸,尤其是在我国内地,新闻评论性节目严重萎缩,这就呼吁着我们要给新闻评论性节目解困;首先,要认识到我国新闻评论节目的病因与困局,并及时找出根治的有效方法。
影响我国新闻评论一共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就是报纸报刊的新闻评论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并且已经相当成熟,而电视新闻评论,历史并不久远。
报纸报刊新闻评论运用抽象的思想与观念,进行不断地发展并不断创新,在多数读者心中占据很大的地位。
第二个就是电视新闻评论的报道形式千篇一律,主要分为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而这两种报道的报道方式又以叙述为主,导致了叙大于评的局面,这种表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接受期待,所以收视率一直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评论的新形式—网络新闻评论摘要:新闻评论以触及世界每天变动的新闻为基础,发掘和提高人类对现实的理智。
电视、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一直为受众喜闻乐见。
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无可比拟的个性化、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新闻信息的最大集散地。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评论成为后起之秀,它在短时期内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并且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评论,超越Abstract: News comments based on identifying news that hit the world changes every day which enhancing human sense of reality. News commentary concludes televisio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edia have been loved by the audience. The network as a new media have unparalleled personalized, equality, and other interactive features make it the largest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news and inform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the network reviews become a rising star, which in a short time to establish its own unique position and mix with newspaper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edia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Key words:news comments, the network reviews, beyond一、网络新闻评论概述(一)网络新闻评论概念的界定界定网络新闻评论概念之前,首先界定一下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是指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评论性意见。
”1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说新闻是客观反映社会现实,评论则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
因此,很多传统媒体都非常重视评论,重视传播自己的和读者的“声音”。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由信息传播工具嬗变为一种媒体形态。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新闻评论有了新的传播载体,也放大了新闻评论的威力。
综合目前各类网络媒体及网络评论学术著作中对网络新闻评论所做的定义,本文将网络新闻1金梦玉.网络新闻务实.[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89评论概括为:网络新闻评论一般是就某个重要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借助网络媒体所发表的评论,是在网络上就当前的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是意见表达较为自由的媒介评论。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比较多,不过可以根据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和网络新闻评论的载体这两大类来分。
根据新闻评论的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编辑评论,编辑评论是指由网站或与网站相关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者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所撰写的评论性文章。
第二类是专家评论,专家评论是指由网站邀请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对某个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
第三类是网民评论,网名评论就是由网民发表的各种形式、各种方式的讨论和意见。
根据网络新闻评论的载体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网络新闻评论专栏,网络新闻评论专栏主要是指网民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
第二类是网民即时评论,网民即时评论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的新闻迅速做出回应,长短不限。
第三类是网络论坛:网络论坛、电子公告栏(BBS)是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网络新闻评论文章。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社会语境目前我国经济高速迈进、社会整体水平发展迅速。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但在社会急速转型、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诸如全社会追求物欲的急功近利心态,商人因追逐利润而放弃诚信,学者为出名出书而弄虚作假,百姓因蝇头小利而你争我夺,企业为追求效率而忽视安全环保等等。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而对于媒体而言,应该实施应有的舆论监督。
但传统新闻媒介从来没有独立揭发出真正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披露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时会受到限制。
作为网络新闻评论,可以以医疗、教育问题为中心的公共品供应改革做出评论,以及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改革做出自己的评论,这些都可以表明网络论坛舆论直接或间接地给现实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即时开放的网络新闻评论,使得监督社会的人群参与度提高、监督实现了全天候、而且范围更加地广泛细致、立场更加独立。
以往传媒的发言权和审判权被部分移交到了人民手中,形成了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好循环,从而促进了社会监督职能的大众化、公开化和民主化。
二、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超越(一)网络新闻评论不同于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体现的是网民的基本需求。
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其次,网民通过网络传媒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网络新闻评论成为连接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纽带,它在评论内容和形态上突显出与传统新闻评论不同的特点。
1、网络新闻评论的开放性互联网为网民自由发言提供了一个浩瀚的虚拟空间。
作为一种传播媒体,网络自由出人以及匿名性的特点使网民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评点时事无所顾忌、无话不谈。
网民要求开放的新闻信息传播在互联网络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网络新闻评论的开放性既包括时间上的随意性,也包括空间上的无限性。
”2在这点上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与之相比。
网络新闻媒介受众无论是利用新闻信息还是对新闻进行评论,都是自由、轻松、随意的。
比如在“两会”期间,新华网“两会”专题专门开设了“论坛版”和“网民说话”栏目;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更是参与者云集,另外还设有“热心网友有一说一”、“给中央领导捎句话”等栏目;其要他网站的BBS、聊天室也是人气颇旺。
这些各式各样的论坛一是反映了民众的意愿与呼声,成了上下沟通的桥梁。
网络新闻媒介受众可以在任何他方便、想去看的时间登录网站:在利用新闻的动机上,网络新闻媒介受众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利,可以随心所欲,看不看或者发不发表评论都有完全的自由,从而形成传与受之间平等、自由的关系。
在传者与受众两个主体的关系上,受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的判断能力也增强,既破除了对媒介的迷信和依赖,又有很多途径可以对其真实性权威性进行评估,比如通过比较其他信息源的信息、搜索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参与讨论、发送E-mail求证等。
2、网络新闻评论的即时性网民们可以针对新闻事实和热点问题,以网络为阵地迅速地发表评论网络新闻评论的新闻时效性观念在传统新闻观念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一方面要求对新的“新闻”形成即时舆论并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又不断挖掘旧2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79的“新闻”对当前形式的新的意义。
新鲜是新闻的本质特性,它包括内容新、形式新、时间新。
“快速是新闻传播的第一要件,在新闻竞争中,快速始终是各类媒介极力追求的目标。
”3但传统媒介在这方面始终无法赶上网络。
面对突发新闻或重要新闻,由于一条新闻从出版到见报,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尽管通讯技术、印刷技术相对以前有显著提高,但报纸的时效性在四大媒介中还是相对较差的,而广播或电视也都有不可缺少的一些程序,如录制、播放,还有硬件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
而一条新闻从写出到见网,一般来说是相当快的。
网民只要有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对刚刚发生的事件做出及时的评论、回馈意见,而且发布速度之快是以分钟甚至是以秒作为计算单位的。
这种实时交流的快捷性暗含着媒介反映民意的速度之快,显示着网上舆论急剧变化更新的趋势。
网络在绝对快速的时效性方面它有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介得天独厚的优势,滚动新闻板块、新闻的及时更新使网络新闻媒介的全时性传播得到生动实现。
3、网络新闻评论的平等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新闻事实和热点问题的评论,对任何对象都可以评论。
“网络评论具有真实、平等、自由的特性。
这是网络评论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
”4由于上网参加评论无需标示作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网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紧张与隔阂。
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并且有表达的愿望,均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言,而且其言论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
可以说,在网络诞生以前,普通人基本上是作为被剥夺了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而存在的,网络使评论走出庙堂进入民间,获得了蓬勃的3胡文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 [J].当代传媒,2010,05,434章丽.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新探. [J].新闻界,2009,10,37生命力。
比如,针对目前房价太高的问题,网民们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老百姓买房难”、“政府控制不力”、“官商勾结”“、开发商丧尽天良”等等。
在这里,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犀利的批判、辛辣的嘲讽。
从政策的执行、百姓的需求、房产界存在的腐败现象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评论。
在网上评论时,网友们无须故作高深,他们反映的就是凡人的生活态度。
正是这种平民化的心态,使他们不必为自己言论的价值而苦恼,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口语化、随意化的,其消闲性、轻松性、简捷性的特点非常突出,既可三言两语,也可长篇大论。
这种平民化的特点将新闻与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
所谓平等,的是新闻传播和受众双方的平等性和亲近性。
传统媒介的受众,如电视观众、电台听众、报纸杂志读者,他们只能被动地观看、收听、阅读,要参与到其中进行平等交流是非常困难的。
今天的网络自觉地下移视角,以一种平视的目光来关注生活,着力从受众的意识、情趣和情感世界去寻找、认识和衡量新闻价值。
网络媒介的受众可以为自己安排议程。
在网络时代,受众不必再求助于新闻记者代言,不必再担心“把关人”可能将自己想说的话“过滤”掉,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心里话送上网络,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一旦某位受众所发布的信息能引起其他网民一定程度的关注,就完全可能成为网民的议程,甚至成为传统大众媒介的议程,并最终成为广大受众的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