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与发展趋势分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趋势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桎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不断推进,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
一方面,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统治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困境;另一方面,民族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打破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制度,使中国独立、统一和解放。
这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趋于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不断推进。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得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意识逐渐提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不断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得到了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倍增。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不断完善。
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扶贫工作得到了加强和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密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一种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后,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以及它所带来的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
在建国初期,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任务,中国领导层根据国情实际,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工业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国家整体工业化程度较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同时有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成分并存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同时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是通过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中国在政治体制、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量减少。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进程加速,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一些思想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念。
其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1. 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迅速兴起。
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者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等人,以及德国的拉萨尔、考茨基等人。
2. 俄国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重大胜利。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鼓励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3. 社会主义的全球扩展和发展在苏联的带领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在20世纪中叶迅速扩展到东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成立,如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
这些国家通过国有化、计划经济等手段,试图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的特点1.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国家或者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
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可以通过国有化、集体所有制等方式来实现。
2. 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公正社会主义追求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公正,主张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强调个人劳动的贡献,按需分配则强调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取计划经济的方式,即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统一安排和调控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压榨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18世纪的中期空想社会主义。
工场手工业在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60年代英国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之后又爆发了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这时无产阶级已从一般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并被卷入资产阶级革命洪流,但还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产儿。
经过这两场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弊端暴露。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出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阶级斗争的实践.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使得俄国无产阶级群众获得了解放。
为苏联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人类历史从资本主义时代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从20世纪的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了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我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时期以及当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下面对主要的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和介绍。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一词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表示一种思想,二表示一种运动,三表示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词汇,起源于拉丁文;作为一种思想,最早出现在空想社会主义理念中;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起源于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作为一种思想,是指一种理念,它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发展的产物,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主张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作为一种理念,它经历了从朦胧状态的想法到完整体系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作为一种运动,是指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社会实践。
其中既有16 世纪初至19 世纪40 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群众自发的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运动,也有19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末,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时期的国际工人运动,还有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实践。
作为一种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基础上建立的制度。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有20世纪40 年代中叶后,欧亚十几个国家以苏联为楷模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家实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有20 世纪30年代在德意及二战结束后在第三世界出现的民族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一个国家局部社会主义的试验。
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时期(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 世纪初期,是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社会主义学说。
其发生发展的几百年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成长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对立的反映。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6—17 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在英、德、意三国产生并在欧洲开始流传的时期;18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成熟时期。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度,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一些典型国家的实践等方面,详细介绍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的冲击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恶化,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思想家开始提出改革现有社会制度的观点,并试图寻找一种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组织形式。
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之一是法国的圣西门,他主张通过实现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组织形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如欧文和傅立叶也提出了各自的社会改革方案。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实践,下面将简要介绍几个典型的阶段。
1. 早期社会主义实践阶段早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
其中,俄国的十月革命是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建立对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阶段在苏联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了国共内战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后,中国通过土地改革、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村集体化等措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的过渡。
另外,其他一些国家如古巴、朝鲜、越南等也在20世纪中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国家在经济建设、社会改革以及对外政策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3. 后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末以来,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陷入了困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来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来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其论述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基础上,通过理论上深入研究、总结和提炼,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紧密相关。
中
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使得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需要特别重视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现实问题
解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繁荣富
强而产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旨在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手段,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通过具体政
策和措施改革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实现
社会主义事业的崛起和发展。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结晶,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中国自身的国情。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项进步事业,是以消灭剥削、消除压迫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丰富复杂,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史进行概述,旨在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展望。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如亨利·圣西门、查尔斯·富里埃、罗伯特·欧文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世界观的构建,展示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早期蓝图。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社会主义思潮的核心,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阶段可追溯到早期革命实践的兴起。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等事件,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契机。
在俄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发动的十月革命成功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了实践阶段。
在中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理论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通过实践摸索,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的发展巩固阶段是建立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的。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建设,逐渐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国家在实施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逐渐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有计划的经济体制。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政治领域,社会主义国家注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新社会制度。
它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成果。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一、起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明确提出要摆脱“二元经济”并实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在经济建设中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始。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1.初步探索阶段1982年至199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外资和特许经营制度。
这些政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引起了一些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
2.市场经济取得显著成就阶段1992年至2002年是中国市场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改革,加快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
政府放宽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私人投资。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经济发展迅速加速。
3.社会主义特色鲜明阶段2002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特色鲜明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加强社会保障。
它提高了劳动力和人力素质,开展了普及教育和技术培训。
政府积极推动中国创新,推广了新兴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三、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党对经济管理的主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政府只是经济管理的服务者,而不是主导者。
这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不同。
在中国,经济管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来完成。
2. 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医疗保障、教育和住房保障,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生活的基本福利。
3. 市场和计划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市场和计划的相结合,鼓励市场自由竞争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充分的社
会保障。社会主义就是将剩余价值的大 部分收归社会,然后向全体居民提供社 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障使剩余价值为社 会所占有。所以说,社会主义就是社会 保障主义,社会保障到多少度,社会主义 就到多少度,和谐社会就到多少度。坚 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充分的杜会保障。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展学院) 智一溯咄I
2011年第6期l 15l
万方数据
■学术争鸣
从1949到1956年,由于没有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主要是学习了苏 联。这一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 善,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到1956 年,社会主义工业上升到67.5%,国家资 本主义工业上升到32.5%,资本主义工 业下降到接近零,说明这一时期的建设 基本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中国国 情的.也就是说,领导这段时间经济建 设的毛泽东的思路是基本得到公认的、 正确的。 1956年,我国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初步建立起来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呢?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 想上存在两种趋向。一种是发展趋向是 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正确和比较 正确的趋向,即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 策和实践经验。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 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 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 策,积累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 践经验。毛泽东认为:“我们不能走世界 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 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 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 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 的现代化的强国。“人类总得不断地总 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 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 的。”这说明,毛泽东已经意识到,虽然学 习苏联有当时的历史必要,但苏联的国 情和中国是不同的,也不是所有经验都 是可以成功照搬的,学习苏联终究不能 代替对自己道路的寻求。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必须要自 己探索。党希望能避免大的挫折,但后 来的历史表明,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估计不足的。然 而,无论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在探索的 实践中去解决。“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起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革命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中国国情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形成。
这套制度既吸收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首先,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这一时期,以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的建立为重点,改变了过去封建农奴的命运,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面临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了国门,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在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保持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再次,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背景,探索创造出来的全新社会制度。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程,区别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改革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独特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源于中国特有的传统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的转型。
中国曾经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是土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封建势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探索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经济模式。
中国的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人口红利到创新驱动,从低端制造到高端科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标志着经济基础的深度转型,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政治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
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基础上的。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经过多次尝试,形成了适合中华民族特点的代表制、专家制、人民民主制等独特的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三步走”战略为主线,逐步推进建立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建立了科学的法律框架和制度,扩大了中华民族实现“一国两制”、精神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的空间。
文化传承的保护文化传承与巩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类似于全球文化差异,中华文化与欧美文化区别也十分明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味着中国确立了一个特殊而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体系。
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全方位的、客观的和包容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名词解释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备受关注和研究,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一种独特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旨在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问题和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长期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而得出的。
这一道路的奠基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特点:1. 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它将中国国情、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借鉴国外经验,以市场为基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实现更好的国家发展。
3. 改革开放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秉持改革开放和创新的精神,勇敢地向前迈进。
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4.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主动性为出发点,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与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使中国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中脱颖而出。
它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继续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选择之一。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却有所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华盛顿时代。
在中国革命的前夜,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经济陷入了深度困境。
毛泽东等先志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抗战和革命斗争,于1949年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由此开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了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以党的正确路线和指导思想为指导,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2.人民利益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的民主,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和优势:1.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2.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在高铁、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高中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过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而其具体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则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
下面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雏形、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雏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共党)成立之时。
1921年,共党成立,其初衷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共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
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长期面临着经济落后、贫困困扰、农业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
这时期,共党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例如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等,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路线方针为标志。
1978年,中共召开划时代的三中全会,会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决定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雏形。
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举措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旨在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推动中国社会向更高层次、更健康的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能的提高。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扶贫政策,推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由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由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开启探索新“长征”道路的起点。
在为这次会议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尖锐的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党亡国。
”果不其然,十年之后,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真的就应验了邓小平的预言。
正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客观实际出发,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郑重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邓小平的讲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他的话主要针对苏联而言,告诉他们不要干涉中国的建设事业。
作为中苏关系曲折发展的见证人,邓小平的告诫确实有先见之明。
“中国特色”的提法提出不久就受到苏联方面的“关注”。
1984年6月21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了题为《世界革命进度地主导因素》的文章,大讲“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及其团结一致”,特别指出,“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章说:“出现了企图从修正注意立场解释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以及社会生产同私人生产的相互关系的现象。
有些学者鼓吹削弱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首先是削弱集中计划的作用,提倡市场竞争和扩大私人经济成分的比例。
这种探索没有考虑主要的一点,即扩大私人成分孕育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后果,首先是动摇社会主义经营的基础。
”很明显,这种言论正是针对当时中国正在推进的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针对中国市场趋向的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形成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战乱频仍的年代,经济几乎崩溃,社会矛盾严重。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一系列的农村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消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中国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
中国共产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工业的投入,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问题的增多,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推动创新发展、改善民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特点与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教育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新中国的建设。
毛泽东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摒弃过去的封闭与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吸引外资,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一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 科技创新的突破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突破。
中国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鼓励各行各业加强科技研发,提升科技实力。
近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政府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政府还大力投资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1. 教育公平与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教育的公平与普及。
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使每个中国公民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资源。
这为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提供了坚实基础。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理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它的起源和背景深受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社会主义的发展起源于对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认知和对旧有社会制度的批判。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政治和经济理念的集合体,从根本上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1. 工业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崛起工业革命的兴起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工厂制生产的兴起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形成,劳动者面临着剥削和贫困的压迫,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如圣西门、傅立叶等开始倡导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平等。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逐渐得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灾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3. 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兴起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
1871年,巴黎爆发了一场无产阶级起义,工人们组成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试图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虽然这次起义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背景社会主义的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崛起、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的发展等多个层面。
1. 资本主义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崛起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之一。
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主义,通过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运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阶级的矛盾和社会的不平等。
2. 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人阶级在工作条件恶劣、报酬低下的情况下,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工会运动、罢工和示威活动等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帝国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进程。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顾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探讨其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
一、起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时期。
在当时,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压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们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以迅速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始。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政策和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953年,中国启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建立等措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试图通过革命运动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这一时期也带来了混乱和矛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出发。
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未来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仍在继续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智-自饵吨
I
万方数据2011年第6期来自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于伟迪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日湖北(下半月) JIN RI HU BEI 201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rhb-xby201106114.aspx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人民社会
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人民社会主 义有五个特征,即以民为本、市场经济、 共同富裕、民主政治和中华文化。从以 人为本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 是人民社会主义。从政策取向上看,人 民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从根本目标看,人民社会主义又是给人 民带来福祉的社会主义,因而也就是为 老百姓所喜欢的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 义区别于国家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义 是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国家社会主义 则是政府控制和配置全部资源,政府包 办所有企业,政府作为创造财富主体。人 民社会主义就是老百姓作创造财富的主 体,政府作创造环境的主体。
展学院) 智一溯咄I
2011年第6期l 15l
万方数据
■学术争鸣
从1949到1956年,由于没有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主要是学习了苏 联。这一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 善,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到1956 年,社会主义工业上升到67.5%,国家资 本主义工业上升到32.5%,资本主义工 业下降到接近零,说明这一时期的建设 基本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中国国 情的.也就是说,领导这段时间经济建 设的毛泽东的思路是基本得到公认的、 正确的。 1956年,我国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初步建立起来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呢?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 想上存在两种趋向。一种是发展趋向是 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正确和比较 正确的趋向,即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 策和实践经验。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 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 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 策,积累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 践经验。毛泽东认为:“我们不能走世界 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 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 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 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 的现代化的强国。“人类总得不断地总 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 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 的。”这说明,毛泽东已经意识到,虽然学 习苏联有当时的历史必要,但苏联的国 情和中国是不同的,也不是所有经验都 是可以成功照搬的,学习苏联终究不能 代替对自己道路的寻求。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必须要自 己探索。党希望能避免大的挫折,但后 来的历史表明,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估计不足的。然 而,无论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在探索的 实践中去解决。“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
学术争鸣■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
文/于伟迪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 作为一个独立概念,“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正式出现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 大报告中,但报告并没有对这个概念的 含义作出明确界定。 从学术界来看。不少学者进行了积 极探讨,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观点和 思路。如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 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就是说,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 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统 一。赵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充分的社
会保障。社会主义就是将剩余价值的大 部分收归社会,然后向全体居民提供社 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障使剩余价值为社 会所占有。所以说,社会主义就是社会 保障主义,社会保障到多少度,社会主义 就到多少度,和谐社会就到多少度。坚 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充分的杜会保障。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差别租’’行为的发生 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是通过 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从各个方面促进 教育的发展,不断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 资金向教育方面流动,从更广阔的角度 保证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达到最优。要 采取切实政策,鼓励私立、民办中小学发 展,放开、扶植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满 足一部分入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使 政府能集中力量推进落后地区的义务教 育,在推进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方面。在 推动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方面,要加大资 金,从硬件和软件上双管齐下,从根本上 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 政府应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 更加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当树立正确的 教育资源配置观:在教育水平的发展中 尽量缩小差距,增加公平性,大力发展西 部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提高落后 地区的教育水平.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其 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而其 价值取向作为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重要特征,决定和支配着主体的价 值选择。在托里森的定义中,“寻租是 为获取人为的收入转移而耗费的稀缺 性资源。”这种人为的稀缺一旦产生,寻 租活动的非经济性就难以避免。现在 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和各种“关系费” 正是这种寻租的生动体现,教育寻租行 为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社会 福利的损失。 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是一种利益倾 向,这种利益倾向是由教育政策主体本 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育政策的主 体,政府必须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起主 导作用,通过政策制定,合理分配教育资 源,使教育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 有,方才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社会主 义改造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使中国由一 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强大的现代化国 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关于这条道路的内涵,中共十七大报 告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 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变化 的国内外形势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探 索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 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王怀超提 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 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 引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理论旗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
152
己的经验……外国经验不管是那一国 的,只能提供参考。”这说明,毛泽东坚持 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原则,开始了对符合中国特点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 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 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社 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 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来源”。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 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现在我们所处的 时代和面临的历史条件。虽然已经和毛 泽东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面临 着艰巨的任务,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 战。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成功地迎 接各种挑战,就仍然需要学习毛泽东勇 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敢于走自己 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 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邓 小平从马克思注意基本观点出发,在实 践中借鉴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认为 我国应建设成为一个既不同于以国有制 为主的苏联模式,又不同于以私有制为 主的瑞典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由此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判断社 会主义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的著名论 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说法显 然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 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世界 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理论 创新的源泉和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 最基本的原理只有两条:人民利益高于 一切;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
0・■・.‘・■・■・一・小一・一I・一‘・.‘・一・币+.I・.t・.‘・.‘・一・+.I・+_I・++.‘・.‘・I‘・+.‘・++币.‘・一‘・一・_I・一I・.I・+_t・■・+一・+ (一)发展教育,扩大机会。缩小教育
(二)加强教育立法。防止教育中“寻 四、结语 教育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 育从它产生开始就承担了传递人类文 明,创新旧人之智的功能。在社会越来 越来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传递文 明,促进社会发展之外,教育正承担着现 代社会公认的一种社会流动渠道。而且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教育是现代社会为 数不多的几种向上的社会流动渠道,也 是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方式。因此教育公 平维护着社会公平,保持阶层流通渠道 的功能就越发重要了。教育公平与社会 公平之间有着很多扯不清的联系,或者 从本质上讲,两者是统一的,社会不公平 包含着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 公平的集中表现。因此,为了建设和谐社 会,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应该更 加突出“公平因素”,建立真正的教育公 平,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
此,我们应有以下认识.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
主义。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实际就 是实现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所以,在最 一般的意义上,所谓社会主义。实质上就 是普遍幸福主义。普遍幸福主义就是大 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这是对社会主义直 白、明了的解释。凡是有利于老百姓幸 福、有利于老百姓过好日子的价值观和 结构,都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反过来,不利 于老百姓幸福、不利于老百姓过好日子 的,就不是社会主义。近年来的改革方 向之争,实质上是主张深化改革的功能 社会主义与主张退回传统结构的结构社 会主义之争,而并不是结构社会主义者 所谓的姓“资”姓“社”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