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
心理分析的四个层次
[转] 转:心理分析的四个层次2011.12.4阅读(6)下一篇:姐妹弟兄们说的... |返回日志列表∙赞∙已成功转载∙分享(1)∙评论∙复制地址∙更多荣格把心理分析疗法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四位大师为代表,他们是布洛伊尔、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本人。
四位大师的方法首尾相接,步步深入,体现了心理分析的不同层次。
荣格认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应该包括全部四个层次:宣泄、解释、教育、转化。
一、宣泄--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在布洛伊尔的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结识弗洛伊德之前,布洛伊尔已经运用谈话疗法治疗病人了,著名的安娜O就是这种疗法的受益者之一(1882-1884),“谈话法”一词就是她提出的。
她还把这种方法戏称为“扫烟囱法”。
布洛伊尔发现,病人每说出一种心理创伤,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有时候,病人怎么也想不起创伤事件,他就给病人催眠。
在催眠状态下,病人会想起平时想不起来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创伤理论”,认为心理障碍是童年的创伤(尤其是性创伤)引起的,它在心灵深处留下阴影,干扰了人们的生活,而谈话疗法起到了宣泄的作用。
“宣泄”(catharsi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净化。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指出,悲剧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
催眠状态下的回忆也是一种宣泄。
不久以后,弗洛伊德放弃了创伤理论,认为病人所报告的性创伤不是事实,而是病人的幻觉。
但是,后来的研究证实,创伤确实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创伤可以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发病率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实践证明,宣泄确实能够治疗心理障碍。
通过宣泄,多数病人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因此,这种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现代危机干预的基本手段就是宣泄。
认知行为治疗中有一种暴露疗法,就是把病人暴露在引起痛苦的情境中,使痛苦慢慢减轻,其原理与宣泄相似。
认知理论对此所作的解释是:创伤使情境与痛苦形成条件反射,病人通过回避情境以减轻痛苦,使条件反射无法消退;如果把病人重新暴露在情境中而没有再度遭受心理创伤,那么情境与痛苦之间的条件反射就会渐渐消退。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述评【摘要】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霍妮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们的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主要评述了他们各自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各种人格理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精神动力学理论可谓一朵奇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精神治疗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精神动力学领域的三巨头: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以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妮的主要理论观点,并且对这些理论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与精神治疗领域和人格发展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弗洛伊德是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
以下将介绍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晚期。
当时,人们对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心因性躯体疾病束手无策,歇斯底里症的患者会有生理症状,但是,却找不到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原因。
当法国医生Jean Charcot证明自己可以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使用暗示法消除歇斯底里症状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对这一发现非常好奇,于是,从维也纳专程赶往法国巴黎观摩Charcot的治疗演示。
弗洛伊德深受鼓舞,回到维也纳之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创造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法是指对于心理障碍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而精神分析理论则是指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和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这两个术语混淆使用。
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放在影响人格的至关重要的位置。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
他将心理疾病的原因仅仅归结为缺乏社会 兴趣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并没有看到社会异化 是人性扭曲的根源。
只注重整体的描述和主观的解释,缺乏对 某种心理和行为的细致研究,片面扩大了某些 心理效应
好多基本概念缺乏操作性定义,致使很难 对它们进行验证。
贡献: 1、分析心理学扩展 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荣格开创了个体 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 3、荣格式的心理治 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 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
把人视为有机的整体,认为人的意识和潜 意识,主观性和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都是 不可分割。把人放在家庭、周围环境和社会的 意义场之中,通过对人的自卑感,优越感,价 值观,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动机和创造性自 我的分析,通过对人的主观理解而全面的研究 人,在方法论上是有进步意义的。
阿德勒便贬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性欲 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 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相应的使他的理论带上 了注重未来,强调个人选择的目的论倾向。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从 根本上是反对和责难的,他反对马克思把社会 形式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还责备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解释中, 只重视经济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心理因素的作 用,因而他要用心理因素去补充马克思主义, 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科学。事实上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歪曲。
理学中的主要地位。
5、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 学推动心理学走向应用。
1)他反对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学因素而倡导 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 种思想影响了霍尼、沙利文、弗洛姆等精神分 析社会文化派的成员成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 派的先驱。
2)重视个体的创造性和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对人生持乐观态度,这对奥尔波特、罗杰斯 、马斯洛、罗洛梅等人本注意心理学家有重要 影响,重视意识自我的重要性,推动了自我心 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简析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姓名:钦锐琦学号:2015013030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摘要: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包括华生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们不仅对心理学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同时又对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整理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典型代表人物的理论体系。
并简要分析了这三大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关键词: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三大势力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围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展开了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的十个主要学派: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这些学派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和自然基础,并有其贡献于局限。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心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由华生于1913年所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
其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历史渊源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
主要表现有三点:把人和动物相混淆,只承认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不承认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割裂意识与行为,否认意识的存在及其可知性,否认心理的认知功能,把心理与行为等同起来,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简化为S-R的活动和单纯的适应功能;否认行为的遗传,单纯强调学习和训练的作用,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早期行为主义者霍尔特等人主要是以新实在论为其哲学根据,通过抹煞主观和客观的区别、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来否认客观存在。
新行为主义则是以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操作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自然科学背景:行为主义与生理学的关系直接,俄国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和别赫切列夫的生理学是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根据。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理论的比较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人格理论的比较摘要精神分析正式建立之后,由于在力比多的性质、自我的功能和潜意识的内涵等基本观点上的分歧,阿德勒于1911年建立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开启了精神分析运动史上的分裂之途。
然而,分裂并不代表抛弃或完全推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坚持潜意识这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扩展和修正。
所以,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还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弗洛伊德阿德勒人格心理学引言阿德勒多被人与弗洛伊德相提并论,笼统归之于精神分析学派,甚至有的心理学读物也持类似的观点;也有人说在弗洛伊德的学生中,阿德勒是第一个“背叛”他的人。
他创造了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
1.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思想上的分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学说在诸如性的因素、人格、潜意识、梦、快乐与痛苦以及神经症的病因和疗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有分歧。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人常常处于与别人和社会相抵触的情况中,阿德勒却认为个人总是在寻求与他人友情和睦的关系;弗洛伊德无视生活的意义和人对来渴望的作用,阿德勒却把它们作为自己理论的中心内容;弗洛伊德视心灵为经常互冲突的不同单元的组合体,阿勒德却把它看作为达到个人的未来目标而协调工作的整合体;阿德勒强调意识作用,而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的作用;阿德勒以社会动机为本原,而弗洛伊德以生物动机为本原;阿德勒对人类未来持乐观主义的态度,而弗洛伊德对人类未来持悲观主义的态度。
可以说,在许多方面,阿德勒的人格理论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相对立的。
阿德勒尤其坚信,性绝不是神经症的唯一根本原因。
他说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最显著的一点是在体格上的劣势,但是人将自己的劣势通过大脑的能力而转化为优势。
阿德勒相信,所有生命都在与其“劣势”抗争,都有一种权力意志。
如果性成为精神病症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那是因为性成为人们权力意志的主要障碍之一。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异同11应用心理学程树颖学号111543120133•引言本论文纯属摘要除肤浅的归纳外均不属于个人创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键字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荣格•正文一、人格理论简述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和内容叫做意识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那些可由注意变为意识的叫做前意识包括人们能够努力回忆起来的经验等那些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和过程叫做潜意识包括先天本能、被意识压制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被压制的情感和欲望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进一步修正新“三部人格结构”本我id: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
遵循快乐原则为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
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普遍的存在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2.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又称为心灵。
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感情和以及行为。
精神分析的四个层次
精神分析的四个层次荣格把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四位大师为代表,他们是布洛伊尔、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本人。
四位大师的方法首尾相接,步步深入,体现了精神分析的不同层次。
荣格认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应该包括全部四个层次。
一、宣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在布洛伊尔的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结识弗洛伊德之前,布洛伊尔已经运用谈话疗法治疗病人了,著名的安娜O就是这种疗法的受益者之一(1882-1884),“谈话法”一词就是她提出的。
她还把这种方法戏称为“扫烟囱法”。
布洛伊尔发现,病人每说出一种心理创伤,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有时候,病人怎么也想不起创伤事件,他就给病人催眠。
在催眠状态下,病人会想起平时想不起来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创伤理论”,认为心理障碍是童年的创伤(尤其是性创伤)引起的,它在心灵深处留下阴影,干扰了人们的生活,而谈话疗法起到了宣泄的作用。
“宣泄”(catharsi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净化。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指出,悲剧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
催眠状态下的回忆也是一种宣泄。
不久以后,弗洛伊德放弃了创伤理论,认为病人所报告的性创伤不是事实,而是病人的幻觉。
但是,后来的研究证实,创伤确实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创伤可以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发病率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实践证明,宣泄确实能够治疗心理障碍。
通过宣泄,多数病人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因此,这种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现代危机干预的基本手段就是宣泄。
认知行为治疗中有一种暴露疗法,就是把病人暴露在引起痛苦的情境中,使痛苦慢慢减轻,其原理与宣泄相似。
认知理论对此所作的解释是:创伤使情境与痛苦形成条件反射,病人通过回避情境以减轻痛苦,使条件反射无法消退;如果把病人重新暴露在情境中而没有再度遭受心理创伤,那么情境与痛苦之间的条件反射就会渐渐消退。
二、解释有人担心,过度宣泄会把病人变成“祥林嫂”,整天向人唠叨和诉苦。
人格分析
人格分析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理论观点:人性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格界定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人格结构地形学模型: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而意识的过程则是由潜意识的过程衍生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他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结构模型:晚期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一种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
最早,他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在最后的分类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生活的本能存在两种内本能,即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比较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比较作者:徐凯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04期摘要释梦是精神分析的经典技术。
其先驱者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梦的看法,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领域,在梦的元理论思想上一直指导着后世释梦的走向。
尽管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都建立在对无意识理解的基础上,都认可梦是通往无意识的捷径,但他们在梦的本质、功能、工作机制和解析方法上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实践应用中也应加以区分对待,以便服务于当下的释梦实践。
关键词释梦观;比较分析;实践应用分类号B8406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04.0071引言经过长期的探索,弗洛伊德提出梦是真正的精神活动,具有心理学意义。
他于1899年出版《释梦》一书,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解析,标志着现代科学释梦的开始。
从一开始,弗洛伊德就强调释梦的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技术。
自现代科学释梦开创百年来,新的释梦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纵观其发展史,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代表人物,除弗洛伊德外,荣格和阿德勒在释梦上也有深刻见解,在梦的元理论思想上无出其右者,其后的释梦观大都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或是以新名词替换他们的概念,或是在其思想指导下发展出新的技术。
目前,两者间的比较研究主要有华红艳(2013)对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梦理论的比较、吕伟红(2010)对弗洛伊德和荣格释梦观的比较,但鲜有文章比较这三者的释梦观。
不少从业者对三者的释梦观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带来在实践中的混淆应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做一比较分析,以服务于我们当下释梦的实践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有关释梦观的论述包括对梦本质的看法、梦的功能、梦的工作机制以及梦的解析技术四个部分。
梦的本质看法是关于“梦是什么”的思考阐释,它是释梦观的理论基础,根本地影响着其他成分;梦的功能是对“梦有什么用”的具体阐述,它影响着人们对梦所持的态度,为梦本质观点所直接决定;梦的工作机制阐述“梦如何运作”,即梦显现无意识意图的方式有哪些,它直接决定着梦的解析方法;梦的解析阐述“怎样解析梦”,即通过哪些方式来把握梦的意义,它是释梦观中的实践环节。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特点:(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合理化;替代;升华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
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简析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姓名:钦锐琦学号:30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摘要: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包括华生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们不仅对心理学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同时又对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整理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典型代表人物的理论体系。
并简要分析了这三大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关键词: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三大势力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围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展开了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的十个主要学派: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这些学派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和自然基础,并有其贡献于局限。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心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由华生于1913年所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
其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历史渊源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
主要表现有三点:把人和动物相混淆,只承认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不承认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割裂意识与行为,否认意识的存在及其可知性,否认心理的认知功能,把心理与行为等同起来,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简化为S-R的活动和单纯的适应功能;否认行为的遗传,单纯强调学习和训练的作用,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早期行为主义者霍尔特等人主要是以新实在论为其哲学根据,通过抹煞主观和客观的区别、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来否认客观存在。
新行为主义则是以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操作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自然科学背景:行为主义与生理学的关系直接,俄国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和别赫切列夫的生理学是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根据。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异同11应用心理学程树颖学号111543120133•引言本论文纯属摘要除肤浅的归纳外均不属于个人创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键字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荣格•正文一、人格理论简述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和内容叫做意识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那些可由注意变为意识的叫做前意识包括人们能够努力回忆起来的经验等那些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和过程叫做潜意识包括先天本能、被意识压制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被压制的情感和欲望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进一步修正新“三部人格结构”本我id: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
遵循快乐原则为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
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普遍的存在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2.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又称为心灵。
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感情和以及行为。
荣格、阿德勒与弗洛伊德
荣格、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无疑是我们爱恨交织的理论学派。
精神分析深入分析我们的心灵,挖掘我们的无意识。
它略显神秘,也十分有趣。
然而,他们总被诟病不够科学,甚至有很多宗教色彩,也成了心理学界污名的来源。
如今,精神分析学已经更名为心理动力学,结合了最新的哲学思潮而有了新的发展。
精神分析学开源于弗洛伊德,荣格曾是他的王储,阿德勒也曾是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后来,荣格、阿德勒皆因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而决裂不再相见。
弗洛伊德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潜意识;荣格则研究集体潜意识,关注于遗传带给人类的印记;阿德勒着眼于家庭内部关系,以人为本,更看重的是现实生活的影响。
如今,弗洛伊德学派已不是心理动力学的主流。
可是,中国的心理咨询师皆拜弗洛伊德为开山祖师。
他们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不谈弗洛伊德,就不好意思和人说是学心理咨询的。
个人不否认弗洛伊德的伟大贡献,确信性和无意识有强大的力量。
然而,我们现在用到他的理论,更多是在处理性幻想、性欲以及相关的情感问题。
之前,我看了《人类性幻想》一书,作者就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弗洛伊德学派的心理治疗师。
性幻想的研究证明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即性本能的压抑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在现实的咨询案例中,性的问题一直都是来访者避而不谈却严重影响他们...理的关键点。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开始研究相关文献,探究如何和来访者探讨性心理以解决他们的身心问题。
一般来说,关于荣格,老师能教给我们的是原型、集体潜意识等。
相较于弗洛伊德,荣格一直都不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教材内所写下的是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只能带我们靠近他理论,却无法得入其门。
现今,我们离荣格心理分析距离较近的是沙盘心理治疗。
每一个心理咨询室都配备有沙盘。
沙盘心理治疗是以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配上了游戏治疗的实操技术。
然而,老师没法交给我们太极图是什么?且不说沙盘心理治疗,荣格本人也很重视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学说。
此外,荣格心理分析是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不要再相信弗洛伊德和荣格了,他们的心理分析已经彻底破产
不要再相信弗洛伊德和荣格了,他们的心理分析已经彻底破产(本文前半部分见昨天的头条号文章)正当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逐渐被接受之时,弗洛伊德为首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却开始分裂。
1911年,阿德勒因为与弗洛伊德的学术分歧产生争论,带着他的追随者(和阿德勒一样,都是社会主义者。
阿德勒的妻子是俄国人,托洛茨基等人经常去她家里)分裂出去,另外成立了“自由精神分析协会”。
弗洛伊德很器重荣格,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荣格也因为和弗洛伊德学术观点分歧而关系破裂。
《20世纪思想史》显示,荣格虽然推崇弗洛伊德,但他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概念。
在荣格看来,性欲并非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是童年的性本能,而是一种心理能量。
这就动摇了弗洛伊德童年性欲思想的基础,以及恋母情结等关系。
其次也许更重要的是——荣格认为自己已经完全独立于弗洛伊德,自行发现了无意识的存在。
他说,自己早在苏黎世布尔格霍茨利精神病院,就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看到了性欲的“回归”,并治疗了一名女子,她杀死自己最喜欢的孩子。
弗洛伊德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一起去了美国,他在那里意识到自己和弗洛伊德的意见分歧。
弗洛伊德重视将性行为视为无意识的驱动力所在,而荣格认为性是宗教冲动的一个方面,但并非唯一侧面。
他在东方宗教中发现,庙宇里供奉的神明被描述为非常色情的存在(注:本文作者疑为印度教和藏传佛教供奉的欢喜佛)。
荣格认为,这种坦率的性倾向表现出“高级思想”的一个侧面,他由此开始对宗教和深化的检视,以此作为无意识“在其他文明和时代”中的表现。
1912年,荣格在《精神分析年检》发表了《转化的象征》第二部分,这是他首次公开宣扬“集体无意识”思想。
荣格认为,深层次的无意识为每个人所共享,它是“种族记忆”的一部分。
随着他对宗教、深化、和哲学探索的逐渐深入,他和弗洛伊德的隔阂也随之扩大,与科学态度和方法也就越来越背道而驰。
按照荣格的理论,人们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弗洛伊德个性结构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
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侧面。
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一、人格结构图式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
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
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
比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异同
比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异同比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异同荣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荣格作为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三个学生之一,在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上和弗洛伊德存在着一些不同,成为了近现代心理学派讨论和研究的重点。
在荣格发表的《我与弗洛伊德之异同》中,他从三个角度把自己与老师精神分析观点的分歧原因以及异同进行了重点的阐述。
本文的从荣格的这篇文章作为出发点,站在第三人的立场来客观的分析荣格与弗洛伊德观点的异同之处。
在荣格发表的《我与弗洛伊德之异同》中,他从三个角度把自己与老师精神分析观点的分歧原因以及异同进行了阐述。
1、弗氏与荣氏研究的不同领域——客观与主观“弗氏心理学的病态症结是这样的:其学说只观察那未为人批评过的,或甚至是属于潜意识的世界,如此一来,乃将人类之经验范围及其了解力加上一个相当大的限制。
”?归纳这段文字,也许可以理解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只局限于真理性的研究,即客观存在的,必须被证明正确的客观领域。
而“我”即荣格的研究,已经超出了这个客观范畴,也可以说是开拓了新的领域,甚至这个领域是主观的,对错与否只有涉及后才能证明。
所以,此段的收尾句他表达为“学问不只是建立在真理之上,而且亦建立在错误上面。
”?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在研究中是尽量避免主观意见的,而荣格对于主观世界并不排斥,并且勇于承认。
并且荣格坚信“凡是由个人单独创造出来的心理学说,必定染有主观的色彩,而弗洛伊德与我也才有差异存在。
”?在这个主客观的问题上,在他们梦的原因和究竟观上最为突出。
荣格、弗洛伊德都以为梦是隐意识的产品,不过他们的主张有两个重要的异点。
第一,弗洛伊德把梦看作过去欲望的化装,往往发源于婴儿期;荣格把梦看作“原始印象”的复出,大半发源于人类有生之初。
第二,弗洛伊德只究问梦的原因,他的解释完全是客观的;荣格的则推求梦的目的,他的解释是主观的。
要将一件事实解释清楚,我们不仅须问它的原因,还要问它的目的。
《弗洛伊德与荣格》书籍观后感
《弗洛伊德与荣格》书籍观后感1. 弗洛伊德与荣格是两位心理学家,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学派别,但却在心灵世界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者,而荣格则是分析心理学的先驱。
这两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的理论和观点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当代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 《弗洛伊德与荣格》是一部深入探讨这两位心理学巨匠生平、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的著作,通过对两人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的全面回顾和解析,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对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影响。
本书透过对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深入研究,向读者展现了两位心理学家在不同理论背景下对心灵世界的探索与分析,并对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弗洛伊德提出的个人心理学理论强调了人的本能驱动和潜意识的重要性,而荣格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能的开发。
在我看来,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理论各有千秋,相辅相成,对于认识人类心灵和行为的内在规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本书还介绍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不同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使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两位心理学家的学术背景和形成过程。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者,他提出了梦的解析、儿童性欲阶段和精神分析等理论,对当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荣格则在分析心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了个体心理学、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等重要概念,对于当代心理学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弗洛伊德与荣格》是一部深入剖析两位心理学家学术思想和心灵世界探索的著作,通过对两人生平、成就和理论观点的全面回顾,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学术思想和对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影响。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加深对心理学领域的认识,更可以从中汲取两位心理学家的智慧,为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6.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努力向两位心理学家的学术成就看齐,以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弗洛伊德与荣格文艺观之比较
弗洛伊德与荣格文艺观之比较一、理论的基本分歧――无意识无意识虽然不是弗洛伊德的独创,但第一个把无意识概念带进心理学领域,并对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而且取得巨大成就的是弗洛伊德。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全部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基石。
荣格本来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学生,因在无意识问题上与其导师发生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创立了不同于精神分析学的心理分析学。
荣格心理分析学的最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假设是集体无意识,它贯穿于荣格的全部学说,而集体无意识又根本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主要来自于个人的早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因而具有个人的和后天的特性。
荣格针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
荣格认为,在无意识心理中,不仅有个人童年的经验,而且积淀着许多原始的、祖先的经验。
据此,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并指出个人无意识是无意识的表层现象,集体无意识才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和动力。
因而,个人无意识要依赖于集体无意识。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假说,贯穿于他的全部思想和理论,导致了在许多问题上同弗洛伊德的分歧。
那么,这一假设是否具有合理因素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来自大量精神治疗实践,那么,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假说则来自对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的深入研究。
荣格注意到:某些表现在古代神话、部落传说和原始艺术中的意象,反复地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文明氏族和野蛮部落中。
荣格据此推断,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的背后,一定有他们赖以产生的共同心理土壤,而这就是他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所包括的一切内容都是一些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而它们在现实中大都得不到满足,于是就排挤到无意识领域中。
在荣格看来,构成集体无意识的首要内容是原型,他把原型描述为无数同一类型的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沉淀物。
他认为原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模式,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
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精神分析差异
【摘要】:本文将比较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领域。
他们都把艺术的本质看成是来源于无意识的不同层面,便奠定了二人理论体系的整个对立。
从人类无意识本能出发,把艺术现象仅仅当作心理现象来研究,其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弗洛伊德;荣格;潜意识;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最主要的的潜意识理论是指各种本能的冲动以及出生后的多种欲望,由于社会道德不容,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在此,潜意识的内容只是被压抑的意识的残迹。
通过潜意识,弗洛伊德构造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本我是一种原始力量,是遗传下来的本能,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寻求直接的肉体决乐,毫无掩盖和约束,是潜意识的;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是意识的结构部分,依据现实的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文明的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弗洛伊德说过:哪里有本我,哪里就会有自我。
他构建这样的人格结构,目标是用理性的意识来支配非理性的潜意识力量,人必须意识到它们。
弗洛伊德的目标是最真实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他来说是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指明灯,这些目标是理性主义的。
他借助对潜意识的探究,把这些目标标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并由此指出了实现目标的道路。
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而荣格重视原始意向的倾向,为了切断和弗洛伊德世界的联系,使具有还原成个人体验的个人性格的空想与具有不还原成个人体验的非个人性格的空想相对立,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概念。
这时荣格开始了与从科学诊断向宗教、文化史角度转移相似的那种从对西方的关心朝向对东方关心的转移。
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些近乎神秘的问题,从东方文化中吸取精华是最好不过的了。
他认为西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标签过分地压抑了弗洛伊德。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是指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底的普遍的、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的遗存,它们以原型的构成存在,显现为原始意象,其内容代表着人类全部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我们想从科学的方法论中寻求其理论依据的话,他是从东方文化中寻找令他满意的答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荣格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
荣格的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 理学的影响很大。他的字词联想实验经过后人 的改进,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情结的概念是当代心理学普遍认可的基本概 念
3、荣格式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 理治疗家影响很大。
集体潜意识对弗洛姆产生影响,提出社会 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提出。他对人格类型的划 分,在拓展心理学类型方面做出了贡献。
2)重视个体的创造性和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对人生持乐观态度,这对奥尔波特、罗杰斯 、马斯洛、罗洛梅等人本注意心理学家有重要 影响,重视意识自我的重要性,推动了自我心 理学的研究。
2、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
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它的主观性 和个体性,更表现在它的客观性和社会性。阿 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既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 例如,他用“创造性自我”假使作为一种动力 原则来解释生活风格,看到了个体心里的主观 性、动力性、和选择性,同时注重人与自然、 与他人和与社会的关系,是他的理论具有明显 的社会倾向。他反对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以社 会为中心。为了全面发展个体的人格,就必须 培养一种健康的社会观。为了顺利的在社会中 生存,个体也必须与他人合作。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 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弗洛伊德提出 了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张 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 的心理矛盾以治疗病人,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 治疗的新途径。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局限性: 1、对马克思主义的 不正确态度。 2、在方法论上的局 限。 3、学说的生物学化 倾向。 4、整个理论主观色 彩浓厚。
4、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
位。
阿德勒便贬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性欲 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 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相应的使他的理论带上 了注重未来,强调个人选择的目的论倾向。
5、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推动心理学走向 应用。
个体心理学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运动中 应用广泛
对阿德勒的评价
局限性: 1、仍带有强烈的非 理性主义色彩和生 物学化得倾向。 2、对人性的社会本 质的看法是肤浅的 3、带有强烈的主观 性和片面性 4、理论的科学性不 强
1、仍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 化得倾向。
虽然强调意识自我和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作 用,但仍将潜意识因素和生物因素作为最基本 得制约因素。
2)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的另一个局限是把 特殊的变态心理学与一般的常态心理学等同。 弗洛伊德把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推而广之 ,企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的发 展,把变态心理普遍化,把整个人类的心理看 成是畸形的,实质上是一种用特殊代替或否定 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
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把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一种脱离社会条件 的抽象人性,看成是决定人类精神生活和实践 活动的巨大的内驱力,极端夸大人的生物性, 贬低了的社会性。
(二) 自我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重要性,而阿德勒认 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即使能 划分,那强调的重点也不应该是本我而是自我。
(三) 对梦的看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仅反映了被压抑的愿望 ,而且反应了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
阿德勒认为梦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富创造 性的一部分,从梦中我们能发现生活目标。
3、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提出了整体研究 的方法论原则。
把人视为有机的整体,认为人的意识和潜 意识,主观性和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都是 不可分割。把人放在家庭、周围环境和社会的 意义场之中,通过对人的自卑感,优越感,价 值观,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动机和创造性自 我的分析,通过对人的主观理解而全面的研究 人,在方法论上是有进步意义的。
2)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往往只重视精神病人 的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在因素,弗洛伊德中使病 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把变态心理学转变为内 在精神动力的探索。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 了新道路。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发端于治疗实践的精神分析到了后来逐渐 扩展到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教 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领域,成为一种解释个 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纯粹出 于主观的臆想和逻辑演绎,她甚至简单地运用 神话传说来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对阿德勒的评价
贡献: 1、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 学对当代西方心理学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 2、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 科学方向。 3、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 学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 法论原则。 4、恢复了“意识”在心
1、弗洛伊德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验的作用, 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2、荣格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青 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 对人的影响。中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
(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
1、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将 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如果三 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 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 2、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他将 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 层次。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 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研究倾向的不同
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 动力,属于生物本能的取向。
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 理学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取向。
弗洛伊德更注重对精神病原因的探讨,并且这 种科学的探讨难免把人格向其动物本能和原始 欲望方向追溯;而荣格更注重整合目标的实现 ,并且这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难免带上浓烈的 思辨色彩甚至宗教气息。
(四)本能因素与社会因素
1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他认为人格发展的所有能 量都从本能中获得。 2 阿德勒对社会因素的强调: (1) 重视家庭环境(他认为出生顺序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人格) (2) 重视学校教育 (3) 重视阿德勒评价) 孔祥威(荣格评价) 李荣静(阿德勒评价) 李佳美(荣格评价) 刘晓萌(弗洛伊德评价) 刘永娟(弗洛伊德评价) 焦莎莎(阿德勒的评价) 江富翰(弗洛伊德的评价) 贾琳(三人比较,课件)
值得一说的还有,荣格的很多观念都成了人们的日常用 语。其中产生普遍影响的有:炼金术、积极想像、心灵能量、 神经的、超越机能、目的论、骗子、情结。
对荣格的评价
局限性: 1、集体潜意识的不 可证明性。 2、浓厚的神秘主义 色彩。 3、夸大了潜意识的 作用。
1、集体潜意识的不可证明性。
荣格学说的核心和基石是集体潜意识概念 ,而集体潜意识是不可证明的,其存在只能根 据一些效应来推测。
对荣格的评价
贡献: 1、分析心理学扩展 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荣格开创了个体 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 3、荣格式的心理治 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 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
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古典精神分析做了选择性的发展,拒绝 了弗洛伊德以性本能解释行为的观点,突出了 心理结构的整体方法论。扩大了潜意识的结构 和功能,沟通了个体和种族历史经验的文化联 系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
1)精神分析开拓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 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性一直是个禁区,弗洛 伊德不畏世俗、勇敢冲破性学研究的禁区、对 性作了系统的研究。正是如此,他才声名狼藉 ,被人斥为泛性论者,但是毕竟把性现象作为 科学研究的对象,开辟了新领域。
2)人本身是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他决 定着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和伊 底、自我、超我的人格模式,就是说,本能欲 望是人的心理或人格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动因。 由此建立了动力心理学。
理学中的主要地位。
5、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 学推动心理学走向应用。
1、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对当代西方心理 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他反对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学因素而倡导 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 种思想影响了霍尼、沙利文、弗洛姆等精神分 析社会文化派的成员成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 派的先驱。
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从 根本上是反对和责难的,他反对马克思把社会 形式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还责备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解释中, 只重视经济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心理因素的作 用,因而他要用心理因素去补充马克思主义, 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科学。事实上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歪曲。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评价与比较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 的研究。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 的建设。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 科学的各个领域。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 理治疗的新途径。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
弗洛伊德不仅研究心理现象的表面价值, 而且力图探求在心理现象背后所隐匿的精神作 用,对人的内心认识更加深刻。弗洛伊德系统 地揭露了人心深处、受意识表层封锁和压抑的 无意识王国的内幕。
2、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是肤浅的
他将心理疾病的原因仅仅归结为缺乏社会 兴趣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并没有看到社会异化 是人性扭曲的根源。
3、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只注重整体的描述和主观的解释,缺乏对 某种心理和行为的细致研究,片面扩大了某些 心理效应
4、理论的科学性不强
好多基本概念缺乏操作性定义,致使很难 对它们进行验证。
2、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荣格不愿拘泥于可知觉的、相互分离的、 机械因果的现实世界,他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具 有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3、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
荣格和弗洛伊德一样,过分夸大了潜意识 的作用,把意识降低到了附属的地位,这不符 合人类心理的现实,容易导致非理性主义。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比较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 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