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评价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d1322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0.png)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评价引言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一种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得到广泛采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回顾并评价中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1. 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导致亚洲地区多个经济体陷入困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并实现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决定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2.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2.1 增加政府支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大规模增加了公共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这一举措既为经济提供了有效需求,也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2.2 降低税收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措施,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免征或减免部分税种等。
这些举措旨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2.3 增加财政赤字为了支持上述措施的实施,中国政府增加了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
这一举措在短期内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增加了财政风险。
3.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3.1 经济增长效果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增长效果。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优化税收政策,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
3.2 就业和社会稳定效果积极财政政策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为增加就业提供了支持。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投资为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同时,通过减税措施,政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稳定了社会就业局势。
3.3 财政风险和不平衡发展然而,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财政风险和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增加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使得财政风险增加,需要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和风险防控。
同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cdcd6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b.png)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第一篇: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解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09金融本科六班刘雪松摘要: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危机正文: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形势的不看好或者说彷徨,导致消费需求和对实体方面投资需求不足。
2009年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流入央企和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拿到这些资金后并没有投资实体,为了避险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再加上银行房贷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使地王频现,房价狂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物价指数(PPI)也开始上升。
然而金融危机前的扩大的产能未能被消耗掉,导致产能过剩。
一旦产能过剩,经济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很难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下降,一些企业会破产或被迫裁员,这将反过来威胁工人的收入和工作保障,因而他们将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1669d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d.png)
积极的财政政策引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
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对的是保守的财政政策,后者主要侧重于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胀和减少财政赤字。
本文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1.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优势1.1 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对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并带动经济的其他部门。
此外,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1.2 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的支出,可以有效地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再培训等领域的投资时,可以大量增加就业机会,并通过提供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减轻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1.3 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补贴计划、创业基金和研发补助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进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2.1 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财政风险。
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借债,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借债带来的债务负担都可能增加政府的经济风险。
此外,政府的资金分配也面临着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果不佳。
2.2 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政府的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需要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331e2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5.png)
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问题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政策成为我国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是在近年来被不断强调和加强。
然而,在实际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部分: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推动经济增长和抑制经济下行压力的一种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货币政策滞后或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稳定。
积极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和加大公共投资等手段。
第二部分: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及时刺激消费和投资,有效地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还可以提高民众的福利和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实际收入。
但是,积极财政政策也有其劣势,如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等。
财政赤字可能会导致国家财政状况不稳定,损害国家长期利益。
此外,大规模公共投资可能会导致过度投资和浪费资源等问题。
第三部分:关键问题和挑战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可能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目标,政府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财政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
其次是财政政策的时机问题,政府需要及时调整财政政策,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资源。
此外,政府也需要加强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有效性,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第四部分:建议和措施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些积极财政政策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财政管理和监管,规范财政支出和投资,防止浪费和投机。
其次,政府需要增加对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扶持和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和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等举措,提高民众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方式,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12f76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b.png)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原因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原因当前,我国所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
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
或许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
实行上述政策的原因:一、积极的财政政策1、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大量劳动者长不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就业者提高自己的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素质)。
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教育上的支出,也扩大了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经过金融危机后,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内的物价还是呈增长趋势,此时可以说是经济过冷,国家财政盈余。
人们不愿意花钱消费,都选择了储蓄。
所以国家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加快经济的恢复。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
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2、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
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
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
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
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
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
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
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e36c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c.png)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加大财政支出和降低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政策。
在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采纳,将在本文中进行简析。
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保障民生改善。
财政支出的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有效投资,我国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推动经济发展。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例如,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这些项目旨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另一方面,我国还加大了政府对于民生领域的支出。
例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税收政策的调整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刺激消费需求,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调整。
一方面,减税降费措施得到了加大力度。
我国降低了增值税税率,特别是减税和免税政策在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实施。
另一方面,我国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力度。
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税率等措施,减轻了个人税收负担,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财政支出的增加促进了有效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民生领域的支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经济的内需。
第二,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企业活力和居民消费。
税收减免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激发了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
应对风险挑战的方向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能加剧债务风险。
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债务规模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财政风险。
其次,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公平性,避免出现“过度减税”。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ac56b47336c1eb91a375dbe.png)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摘要:自我国9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积极地财政政策。
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如何?为什么要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实行?这将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采用结合实际经济情况的分析方法,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得出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地、财政政策、继续。
正文一.背景(积极财政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经济变得愈发的不稳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
处于世界之中开放中的中国,自然屡屡受其影响。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
虽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实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联合国公布的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突破0.5,早已超过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2.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差据仍然很大。
虽然2011年上半年17省GDP增速超10%,中西部增速超过东部。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城乡差距大:2011《农村经济绿皮书》写明: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达3.23比1。
4.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空间巨大,可待进一步挖掘。
以上,由于国内外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我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至今,一直采用了积极地财政政策。
而当今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全球经济还未在阵痛中好起来,“冰岛破产”、欧债危机、到现今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世界各国无不都在刺激经济,以防经济的“二次探底”。
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以往我国是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口数十亿的大国光靠出口发展是不行的。
还得靠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就得靠财政。
而缩小一系列差距,解决一系列矛盾最快速、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通过财政。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5b20c38e84254b35eefd3488.png)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
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
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
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5b17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围绕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展开思考,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在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任务。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强消费需求,缩小供需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另外,积极财政政策还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采取了多种工具和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投资水平,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重点领域的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稳定性。
二是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和个人所得税率,增加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和投资。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
通过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改善民生福利,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稳定了经济增长。
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加和减税降费的措施,有效扩大了内需,提高了市场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是改善了民生福利。
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获得感。
三是优化了经济结构。
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和减税降费的措施,财政收入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压力增大。
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过度依赖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产生浪费和腐败等问题。
三是市场化程度不够。
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仍然较大,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竞争环境不公平。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bb8ea6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6.png)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
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625f3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4.png)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总结了其影响和作用。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可以直接带动投资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升级。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和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发展。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复苏;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提高税收等方式来调控经济,防止泡沫的形成。
这些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平衡经济发展的波动,维护经济的稳定。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的稳定和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增加。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项目的建设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提高劳动力需求,进一步促进就业。
综上所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稳定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b8a916c5da50e2524d7ff2.png)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
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内容,也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抑制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促进经济景气尽快回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
尽管在新千年纪元的头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好于上个千年里最后两年的曙光已经开始显现。
全球经济增长形势趋好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需求的扩大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深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
从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例如城镇失业及低收入居民阶层收入下降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社会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振等问题更加显化,加深这些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抑或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力度,促进经济景气回升仍然是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及建议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39bfdb3fd0a79563c1e7265.png)
2011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42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4,2011(CumulativetyNO.442)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的财政政策类型,而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动态适应性的财政政策举措,具体说来,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在一定的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环境下,通过适度、主动地扩大财政支出,全面地考虑了国家科学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可承受力,更有效、直接、快速地刺激我国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因和特点,只有科学分析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宏观对策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不健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相当弱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过于强调发展,为了发展拉低了生态环境的标准,人为地减轻了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其中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市场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该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扩大内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在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需求总体上一直不足,是经济发展中众多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1)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非常缓慢,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得收入水平非常低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就社会就业的不充分,居民的总体可支配收入能力薄弱;(2)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负债率比较高,又由于央行的不断加息,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盈利率比较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息占用利润的现象,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本积累受到体制内因素排斥,直接地导致了社会投资需求严重乏力,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很大的活力;(3)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参差不齐和相当大程度滞后增加了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需求的不确定预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
分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ff6227a3b3567ec102d8ae6.png)
分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摘要: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
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积极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
但是,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短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过剩;由通胀转变为通缩。
其次。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长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为同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作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仅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0b69acafc4ffe473268abb7.png)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
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
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
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
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必须以经常性收入为来源,而国债作为财政的临时性和补充性的收入来源,显然不宜用于经常性开支,否则必将出现国债规模逐年递增的惯性膨胀状态,而使财政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260f6ac7fd5360cbb1adb9a.png)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去年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并更加有效地实施?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方面,一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增加赤字、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而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尤其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将超过5000亿元。
“营改增不但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变革,同时承担起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至8月份,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累计减税486亿元,税负下降13.45%。
1至8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493亿元。
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能否都实现税负下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金融业尤受关注。
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对试点运行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补充政策等,5至8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值税1013.19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08.35亿元,税负下降9.66%。
辖区集中了大量金融企业的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统计分析显示,实施营改增以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呈逐步加大趋势。
“国家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更多营改增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通过税务机关的宣传与辅导,企业实现进项税额应抵尽抵、增值税链条日趋完整。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5feb8677232f60dccca108.png)
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房地产税,投资抵免所得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
透过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和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1.7个百分点。
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的投资量。
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2001年GDP增长7.3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增长7.8个百分点。
从物价指数来看,到2000年4月,连续3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已经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现正增长,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比1999年上升0.4%,2001年同比增长0.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年同比增长9.8%,2001年6月同比增长10.3%,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来看,1998年下半年,投资需求增幅明显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1%。
可见,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效果。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较小,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革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企业下岗职工问题。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b5efe42561252d380eb6eda.png)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作者:朱艳艳来源:《北方经济》2009年第18期摘要: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
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积极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
但是,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短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过剩;由通胀转变为通缩。
其次。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长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为同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作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仅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效果及其风险界限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效果及其风险界限](https://img.taocdn.com/s3/m/5690c9d880eb6294dd886c88.png)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率 学 原 理
我 国 实 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背 景 、
效 果 及 其 风 险 界 限
孙 蚌 珠
北 京 大 学 马 克 思 丰 殳学 院 京 1 0 7 } 北 0 8 1
f 键 词 1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 政 赤 字 ; 债 关 财 国
现 负 增 长 ,到 I9 9 8年 6月 末 增 长 幅 度 为 一2 % ,出 现 I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通 货 紧 缩 莳 势 方 面 是 物 价 出 现 负 增 金 标 准 , 发 拖 是 的 国 有 企 业 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退 休 人 员 统 筹 项 目 内 的 补
朱 锫 基 总 理 在 《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指 出 , 0 2年 我 政 20 国 将 继 续 宴 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 当 前 , 些 学 生 对 我 国 实 一
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背 景 、 技 果 等 问 题 还 不 太 清 楚 为 此 . 文 试 对 这 些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 教 学 参 考 本 供
一
策 我 国 目前 采 用 的 是 积 扳 的 扩 张 的 财 政 政 策 。 就 我 国 的 实 践 来 说 ,积 槛 财 政 政 策 是 指 自 19 年 98 柬 ,在 特 定 的 国 内 外 经 济 环 境 下 , 国 实 施 的 以 刺 激 我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为 目的 , 国 债 发 行 为 手 段 ,以 财 政 信 贷 以 协 调 为 基 础 的 财 政 投 资 性 支 出 政 策
22 0 年第 4 总第 4 期 ) 0 期( 0
思 想 理 论 教 育 导 刊 l7 2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3b75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4.png)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
问题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应对外部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政府在财政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增加了财政支出,提高了社会投资水平。
其中,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等活力,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帮助企业应对了内外部风险,提高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了经济增长。
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稳定增长,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我国通过加大财政投资支出的力度加速了经济恢复。
第二,改善了就业形势。
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我国企业加速扩大生产规模和财政支出,扩大了就业岗位。
第三,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还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可能会引起通胀压力。
如果财政政策实施过度或措施不当,可能会加速物价上涨。
其次,财政政策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和节奏,否则会出现过度债务或资产泡沫等问题。
此外,过强的财政干预也可能会扭曲市场竞争,导致市场失衡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
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提高国家竞争力,但同时也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保持政策的平衡,避免出现财政风险和市场失衡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
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去年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如何。
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并更加有效地实施。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方面,一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增加赤字、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而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尤其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将超过5000亿元。
营改增不但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变革,同时承担起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
上
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至8月份,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累计减税486亿元,税负下降13.45%。
1至8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493亿元。
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能否都实现税负下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金融业尤受关注。
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对试点运行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补充政策等,5至8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值税1013.19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08.35亿元,税负下降9.66%。
辖区集中了大量金融企业的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统计分析显示,实施营改增以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呈逐步加大趋势。
国家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更多营改增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通过税务机关的宣传与辅导,企业实现进项税额应抵尽抵、增值税链条日趋完整。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对新税制的进一步适应,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将不断放大出来。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的降税降费政策不仅仅局限于营改增,还包括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取消、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相关政府性基金和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加速支出推动经济增长
适当提高赤字率以及财政支出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呈现出来的另一突出特点。
经全国人大批准,xx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800亿元、专项债务4000亿元,比上年增加5800亿元。
截至9月底,全国地方已经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134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2%。
此外,自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地方累计完成发行置换债券7.2万亿元。
xx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
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用好用足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实现经济稳增长、实体经济去杠杆、经济社会事业补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前3季度的财政支出进度罕见地超过了序时进度。
据统计,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超过序时进度(75%)。
主要支出项目中,重点民生领域的增长速度较快,比如。
教育支出19684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780亿元,增长14.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164亿元,增长21.1%;城乡社区支出15657亿元,增长34.1%;住房保障支出4614亿元,增长22.7%。
今年的扩张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的力度加大,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重要抓手。
据财政部最新统计,9月末地方全部入库项目10471个,总投资额12.46万亿元,入库项目正在加速落地,落地率稳步提升。
多措施促政策有效实施
今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并逐步提升,这和预期是一致的。
白景明表示,以减税增支为核心的系列政策对稳增长和调结构起到了突出作用。
下一步,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加力增效备受关注。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落实。
白景明认为,应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
一是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和扩张支出的政策,并进一步找好着力点。
降税降费要更有效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扩张支出则应注重选好资金投向。
在财政支出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十分重要,要结合经济运行新特点,考虑产业和区域分化的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要为脱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作提供财力保障,资金分配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使这些地区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白景明说。
二是资金使用方式要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充分带动社会资本。
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包括通过推广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完善财税政策、强化资金引导,全力支持创业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三是要着力控制财政风险。
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增支和减税,否则不利财政运行和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
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政府债务付息支出3649亿元,增长41.1%。
白景明认为,当前
处于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应该平衡好稳增长、惠民生与财政安全的关系,防范财政风险积聚。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也于近日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堵住各种不规范渠道,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经济日报记者曾金华)
为什么将减税降费称为积极财政政策xx年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三个议题围绕同一条主线展开--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依法适当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
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依法适当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
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三个议题围绕同一条主线展开--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绝非巧合。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自古以来被视为时务之要。
在任上,这种以减法换乘法的治理思路尤其清晰。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他多次强调要通过减免税负帮助中国经济爬坡过坎。
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xx年通过降税减费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达到1000多亿元。
在刚刚结束的这次常务会上,减负的对象进一步扩围,不仅剑指困扰企业的任性收费,更意图通过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在成本端为企业减负。
8日的会上还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在谈及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议题时,称其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措施。
值得玩味的是,这是继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第二次公开诠释减税降费与积极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
这两次表态很重要。
在传统观念里,一提到积极财政政策,很容易让人马上联想到增加赤字,拿出钱投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设。
当然,这也是必要的。
然而对于那些更广大的市场主体而言,少取之,便是予之。
一解就业,二促创新,三能传递清晰的政策导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知易行难,许多国家的财政政策都面临着这样的。
政府往往在经济形势向好、财政盈余时更乐于减税降费,而在经济不景气、财政捉襟见肘时则明显缺少动力。
但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越是在后一种形势下,减税降费的政策才越能最大化地发挥及时雨的功效。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这是个两难选择。
但显然知道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到底在哪里。
而要盘活中国经济这盘大棋,四两拨千斤的财政无疑是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工具之一。
这其中,决不能仅仅依靠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来保驾护航。
这就是为什么将减税降费称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真正原因。
看了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的人还看了:
1.财政政策实施及其效果
2.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3.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2)
4.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论文
5.xx年我国继续实施财政政策积极
6.财政政策如何调节经济论文
7.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8.财政政策的好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