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行测备考指导:快速突破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巧解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巧解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本身并不难,考生可以从逻辑、关联词、因果关系、人称等各个方面入手。
但是如果考生没用找到合适的方法,解答起来会比较浪费时间。
做语句排序题要遵循以下三点:1、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逻辑。
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
2、语句上要前后照应、上承下接。
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3、借助选项的不同可以获得一部分提示,有利于快速解题。
(一)事理的逻辑性(基本方法)事理的逻辑性,就是在强调行文的逻辑关系。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比如,例证应该在观点之后,解释说明应该在观点之后。
总述的部分应该是在分述之前的观点中或者分述之后的总结中。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清醒地认识到,______________,从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①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③将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④我国现阶段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问题⑤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A.④⑤②③①B.②⑤④①③C.②⑤④③①D.④②⑤①③【解析】D。
题中②⑤是对④的解释和补充,所以②⑤排在④之后,排除B、C两项。
①和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目标指向,因此③排在①之后,排除A 项。
本题是按照认识问题、解释问题、确定目标的逻辑顺序来解答的,只有D项最符合逻辑顺序和语言习惯。
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以下是 6 条关于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1. 嘿,你知道吗?抓逻辑起点很重要啊!就像盖房子得先找好根基一样。
比如这题:“在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
远处是起伏的山脉。
”看到没,“在辽阔的草原上”这句明显就是个好的开头呀,它带我们进入了这个场景,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2. 哎呀呀,别忘了找关联词呀!这就好比给句子之间搭起了桥梁。
举个例子:“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很善良。
但是他有点粗心。
”这里“不但……
而且”就提示我们这两句关系紧密,要放在一起呀,这解题不就容易多啦?
3. 哇塞,留意指代词也超级关键呢!就像是给句子贴上了标签一样。
例如:“这棵树很高大,它的枝叶十分繁茂。
”看到“它”,你是不是一下子就知道前面说的是哪棵树啦?这就是指代词的神奇哟!
4. 嘿,还有还有,注意时间顺序呀!就如同跟着时间的脚步前进。
看这个:“小时候,我很调皮。
长大后,我变得懂事了。
”按时间来排,不就轻松搞定嘛!
5. 嘿哟,空间顺序也不能小瞧呀!就像是在一个空间里穿梭。
比如说:“从客厅望去,厨房很整洁。
旁边的卧室温馨舒适。
”这就能根据空间位置来给句子排好序啦。
6. 哇哦,确定首尾句也很有必要呀!想想看,一个好的开始和结尾多重要。
像“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美好的一天。
”这种就特别适合当开头呀,你感受到了吗?
总之呢,做行测语句排序题,这些技巧都用起来,那肯定能又快又准确地搞定呀!。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语句排序备考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分值较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观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发现除了常规的片段阅读和逻辑填空外,语句表达所占分量逐渐变重。
河北华图()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考试形势进行分析,有的放矢的进行备考。
在国考中,语句表达主要包括三个题型:语句排序题、语句填空题以及下文推断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类小题型均属于语句衔接类的题目,既然是属于语句衔接类的题目,那么必然要考虑到整个文段的语境要求,这也是做这类题目的一个总的方向。
当然,既然分属于三个题型,那么各类题型又有其固有的思路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三类题型中的语句排序题进行讲解,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其中得到启发。
排序题应该从选项入手,进行初定和验证两个过程。
初定又包含少数服从多数、以及比对首句特征。
所谓少数服从多数,是指在四个选项中先排除掉少数序号开头的句子,比如在四个选项中,分别以①、①、①、③开头。
那么先排除掉以③开头的选项。
当然,也存在四个选项分别以①、②、③、④开头,这种情况下,需比对首句特征,看下哪种开头的方式最适合,或者哪种方式不适合作为开头,以做排除或者优选。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适合做首句的往往是设问、背景铺垫、援引观点等方式,而不适合做首句的往往是补充类的说明、代词指代开头的方式以及反面论证。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生多多关注特点分明的尾句,尾句往往在文段中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做题的依据。
初选结束后,需要做的是最后确定答案,这就需要一个验证的过程。
如何验证呢,实际上验证的就是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包含四种:时空顺序、关联词语的搭配、代词指代以及话题的衔接一致。
【例】①在这里,人们已经从浮躁的、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沉淀下来,希望获得内在的平衡②二十多年以来,从外表上看,那里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③整个城市显得平和恬静④每年,我仍旧有机会飞往硅谷,参加各种年会⑤包括节能减排的新举措⑥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注入各种生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巧解语句排序题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在备考的关键时期,考生了解解题方法十分重要,了解题型的解题实质更加重要,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答案。
接下来中公教育河南人事考试网专家向广大考生介绍一下很多人都无从下手的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这种题型,题干非常长,同时语序错乱,让很多考生解题时没有头绪,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还没有选择出正确选项,很多考生对其都很苦恼。
其实语句排序并不难,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实质就可以对其进行秒杀。
所谓语句排序的解题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合并同类项。
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呢?其实就是把陈述对象或者说主题相同的句子归类在一起,连在一起。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语言的逻辑规律是陈述完毕一个话题之后才能转换话题,否则就会语言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例1、①中国是玉米主要生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②玉米营养丰富,是农作物中热量最高的粮食,人们称之为“饲料作物之王”
③明末清初中国人口从1亿增至4亿,玉米功不可没
④现今,全世界约70%的玉米用以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奶、蛋等生活必需品
⑤学者曾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⑥明末清初时玉米传入中国,许多无法种植小麦的早旱、贫瘠之地也可开垦种植玉米,且产量比小麦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①②④③⑥⑤
C. ②④⑤①⑥③
D. ④⑤②①③⑥。
公考语序排列最快的方法
公考语序排列最快的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语序排列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这类题目,是很多考生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快速解答语序排列题的方法,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找中心句法中心句法是解答语序排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一段文字中,中心句往往是对整个段落内容的概括或总结,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因此,在解答语序排列题时,考生可以首先寻找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来确定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二、提取句法提取句法是指将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或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对这些句子或词语进行排序,最终得出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段落较长、信息量较大的题目。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段落,提取出关键句子或关键词,然后对这些句子或词语进行整理和排序,最终确定答案。
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在段落中寻找一些关键的词语,如关联词、时间词等,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四、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整个段落的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来确定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需要考生对整个段落进行全面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整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五、试验排列法试验排列法是指将题目中的几个句子随机排列,然后尝试阅读和理解这些句子,看它们是否符合整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排除一些明显不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使用。
六、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段落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句子的正确顺序。
段落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通常是主题句,用来概括整个段落的主题;主体则是对主题的详细阐述,通常包含几个支持主题的分句;结尾则是对整个段落的总结或结论。
通过分析段落的结构,考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整个段落的内容和逻辑关系,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支招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支招语句排序题国考更多试题资料:/guojia/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步骤应分两步,第一步应从选项入手,利用选项提供的有效信息寻找线索。
例如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D③④①②⑤,观察选项发现充当首句的要么是①句,要么是③句,如果能确定③句充当首句,则可排除两个干扰选项;如果不能确定首句,可看④⑤能否绑定,如果能绑定同样可排除干扰两个选项。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先后顺序。
具体的技巧有时空顺序、关联词、话题一致。
以下题目为例:【例1】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的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②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③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④1616年,教皇宣布《天体运行》列入禁书⑤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了禁令①③②⑤④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⑤②③D.①④⑤②③【解析】观察选项发现充当首句的是①或④,阅读这两句时发现明显的时间标记词--年份,有时间标记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因此①、②、④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确定相对顺序为④①②,与这一顺序相符的只有C,正确答案为C。
【例2】①在这里,人们已经从浮躁的、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沉淀下来,希望获得内在的平衡②二十多年以来,从外表上看,那里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③整个城市显得平和恬静④每年,我仍旧有机会飞往硅谷,参加各种年会⑤包括节能减排的新举措⑥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注入各种生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⑤①③B.②④⑤⑥①③C.②④①③⑤⑥D.④①③②⑥⑤【解析】观察选项发现首句是②或④句,仔细阅读这两个句子发现②中出现指示性代词“那里”,指代的内容不明确,不适合充当首句。
排除后充当首句的只能是④,④句中除了“硅谷”这一地理名词之外,还有“往”表明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在硅谷,因此要用指示性代词指代硅谷只能用“那里”不能用“这里”。
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
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篇1)一、初学者先别急,瞄准方向再刷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没有掌握一套正确的方法,只是埋头苦刷题,很可能是低水平劳动,起不到效果。
因此,初备考的小可爱们不要上来就刷题,你可以先做3~5套行测试题,认真分析每个模块的正确率,了解自己的优势模块和劣势模块。
二、科学制定刷题计划,提高刷题针对性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公考行测刷题同样如此,要制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刷题目标,刷题计划。
如果自己整不明白,那就让明白人给你规划出明确的刷题路径。
结合每个模块题型特点,针对性刷题:(1)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重点考察图形规律和词项间关系,属于“见多而识广”的题目,因此可以通过大量刷题在较短的时间图形推理刷题时,需要重点总结特征图形可能考察的规律有哪些;类比推理刷题时,需要重点总结词项间关系,以及多个选项关系一致时进一步的比较角度。
(2)逻辑判断、资料分析、片段阅读考试分数占比较大,难度适中,是取得高分必须要拿下的三座堡垒,因此需要长期坚持刷题。
重点总结:逻辑公式、运算公式、常见行文等。
(3)常识判断、选词填空侧重学识的日积月累,较难通过短期刷题立竿见影。
因此建议每天适量刷题,保持做题状态,做好日常成语、常识积累即可。
(4)数量关系可以说是行测考试当中大多数考生的难点,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考生而言,做对数量关系还是相对轻松的,但是在较短时间内做对就有点难度了,因此在刷题时,这类考生应注意总结题型特征、解题步骤,从而提高做题效率。
对于数学较差的考生而言,刷题时建议不要“全面撒网”,而要“重点捕鱼”。
数量关系中比如: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函数图像等。
针对性刷题,针对性得分。
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篇2)Step 1:通读各句,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解题时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各句内容,初步判断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基本内容倾向,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对文段内容整体把握。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巧解“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巧解“语句排序”题宿州中公教育网/html/为您提供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巧解“语句排序”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语句表达类题目一直稳定存在,包括语句排序和语句衔接两种题型。
在考试中,语句排序一般是将6—8句打乱顺序的题目给大家,让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此种题型,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注意,有两种错误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错误方法1:自己排序分析历年的行测真题可以发现,逻辑排序类的题目,每句话一般来说比较长,而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特别明显,如果自己排序,很浪费时间,同时很容易出现自己排出的顺序是选项当中没有的情况。
错误方法2:顺读选项有些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压根不用任何方法,直接按照ABCD四个选项的顺序读一遍,最后感觉哪个通顺选哪个。
此种方法一是浪费时间,二是误导性大,四个选项中必定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在顺读过程中我们已经被错误选项误导了三遍,那么最终选出正确答案的难度可想而知。
排除了错误的做题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语句排序正确的做题方法。
对于语句排序类的题目,中公教育专家推荐同学们采取排除选项的方式选出正确答案。
一、看逻辑起点所谓看逻辑起点,即观察选项的首句,如果某个选项的首句不能放在文段开头,那么这个选项直接排除。
二、看标志词语一般情况下,通过第一种方法,只能排除几个选项,不能确定最终的答案,需要结合看标志词语的方法选答案。
所谓看标志词语,即通过一些标志性词语确定给出的话语中,哪几句话是一定要排列在一起的,如果选项当中这些话没有排列在一起,则排除此选项。
【例题】①他们保存历史的唯一办法是将历史当作传说讲述,由讲述人一代接一代地将史实描述为传奇故事口传下来②但是,没有人能把他们当时做的事情记载下来③这些传说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们能告诉我们以往人们迁居的情况④我们从书籍中可以读到 5000 年前近东发生的事情,那里的人最早学会了写字⑤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然有些地方,人们还不会书写将以上 5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⑤①③②D.①②③④⑤【答案】C。
201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秒杀技巧
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秒杀技巧郑州省考交流群号:35094686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年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河南公务员考试,华图网校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河南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语句排序题是给考生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将句子按照顺序进行重新排列。
这个部分往往耗时较长,影响考生做题速度,但是这个部分的题目技巧性非常强,可以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秒杀题目。
下面我们以国考和省考真题为例,为大家讲解语句排序题的秒杀技巧。
解题步骤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代词指代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3、关联词语的搭配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想匹配的一项。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5、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6、例子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7、行文脉络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
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2015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题
2015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题2015年国考将近,各位考生都在积极备战当中。
其中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一共有40道题,而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占去了20道题,在这20道题中,语句表达占到了5道题左右,其中语句表达中的语句排序题是必考题型,题量在2道题左右,故今天我们给各位考生介绍一下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题其中的一个关键的解题技巧就是根据选项的设置和根据首句的特点,来排除或者选择选项。
那么关于首句的特点都有哪些呢,哪些句子可以作为首句,哪些句子不能作为首句呢,下面一一为各位考生介绍。
一、援引背景设问常为首句。
例:①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②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③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④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⑤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⑥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⑤①②⑥③④B.⑥③②④⑤①C.②⑥③④⑤①D.⑥⑤①③②④在本题中,先看选项得知,②、⑤、⑥有作为首句的可能,因⑥中“连日来”表示背景铺垫,故⑥作为首句,排除A、C。
然后根据捆绑排序中的时空顺序,可以得知③②④的时间是“从夏天转入秋天”,而⑤①的时间是“池水一结冰”,故③②④在前,⑤①在后,排除D,故选B。
二、指代类表述(这、那等)不能做首句。
指代类表述出现在首句当中会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因此指代类表述不能作为首句。
例: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2015年福建莆田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速解语句排序题
2015年福建莆田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速解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已经逐渐成为公务员考试的常见题型,其出题形式让很多考试倍感困扰。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介绍语句排序题的速解技巧。
一、语句排序解题步骤1、看选项,定首尾观察四个选项,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看指代,明本意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文当中需要有指代的具体概念出现。
3、看关联,定先后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可能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去找寻其他几句中与之相匹配的一项。
4、看主体,定话题文段的主体必须保持一致,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那么这些主体之间必然有关系,将保持连贯性。
二、真题示例语句排序题秒杀技巧例题: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⑥③②①B.③①②④⑥⑤C.⑤⑥②①④⑥D.①③④⑥⑤②【秒杀技巧一】首先观察各选项,首句分别是④、③、⑤、①,由于⑤中有代词“这”出现,并且指代不明,所以排除⑤为首句。
③提及“合理想象”这一概念,而恰好④对其进行解释,因此可以确定③和④相连,并且③在④之前。
所以,D是正确选项。
【秒杀技巧二】观察行文脉络可知①属于提出观点类型的句式,②出现“只有……才”,属于解决问题类型的句式,应该出现在文段的末尾部分,因而很可能是文段的最后一句。
D选项中②为最后一句,①为段首句。
所以正确答案是D。
通过以上规律的阐述和例题的讲解,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各位考生不难发现,看似令人头疼的语句排序题其实也并非不可攻破,只需各位考生多多观察、勤加练习,终会取得进步。
本文摘自:/R7qEoS1。
公务员考试如何巧解语句排序题
公务员考试如何巧解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本身并不难,考生能够从逻辑、关联词、因果关系、人称等各个方面入手。
可是如果考生没用找到合适的方法,解答起来会比较浪费时间。
做语句排序题要遵循以下三点:1、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逻辑。
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
2、语句上要前后照应、上承下接。
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3、借助选项的不同能够获得一部分提示,有利于快速解题。
(一)事理的逻辑性(基本方法)事理的逻辑性,就是在强调行文的逻辑关系。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比如,例证应该在观点之后,解释说明应该在观点之后。
总述的部分应该是在分述之前的观点中或者分述之后的总结中。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清醒地认识到,______________,从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进民生时代的到来。
①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③将全面改进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④中国现阶段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问题⑤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A.④⑤②③①B.②⑤④①③C.②⑤④③①D.④②⑤①③【解析】D。
题中②⑤是对④的解释和补充,因此②⑤排在④之后,排除B、C两项。
①和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目标指向,因此③排在①之后,排除A项。
本题是按照认识问题、解释问题、确定目标的逻辑顺序来解答的,只有D项最符合逻辑顺序和语言习惯。
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如何快速解题
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如何快速解题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如何快速解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如何快速解题行测考试中语句排序题经常考查,虽然最多考查两道题,所占比重不大,可是对于国考而言,一分可以拉下千百人,千万不可小觑。
一些考生总觉得解排序题很鸡肋,思考时间长还不一定做得对。
那么该如何省时省力的解题呢?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快速解答语句排序题。
技巧一:事理逻辑需注意事理逻辑即逻辑关系。
任何文体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
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例1】①商代以后,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需求增加,周宣王时期“刑夷始制墨”,出现了颗粒状人工墨。
②到了以彩陶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石研。
③这些长过半米的大石器,是用来加工粮食的。
④砚起源于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磁山文化时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⑤此后,用于研墨的石研,就成为早期的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③④⑤②B.④③②①⑤C.①③④②⑤D.④③②⑤①【答案】B。
解析:确定首句,按照时间顺序“距今七、八千年”要放在“商代以后”之前,排除A、C两项。
⑤中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此后”来说明砚的发展历程,应放在最后。
故本题选B。
技巧二:特殊词语要牢记题干中存在一些标志性词语,多加关注便可快速锁定部分句子顺序,进而帮助我们解题。
1、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然而、却。
2、选择的关联词:要么…要么、与其…不如、是…还是、宁可…也不。
3、并列的关联词:一边…一边、既…又、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
4、递进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不仅…还。
5、假设的关联词:即使…也、要是…就、如果…就、倘若…就、即便…也。
2015年国考行测备考: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2015年国考行测备考: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语句排序题在2008年国考当中首次出现,接下来几年中,语句排序题命题慢慢变规律,题量也逐步趋于稳定:2010年和2012年的国考题量在2-3道,13年和14年国考中是2道,而在部分省份,语句排序题省考题量高达10道题,也就是说,语句排序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考题型,在国考中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但是同学们在考场上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费时间,做起来也不知如何下手,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道例题一起来看看语句排序题的做题方法。
拼图成功的诀窍在于把握每一个板块之间的细微联系,小块小块的拼,最后连在一起,语句排序题的做题方法也是如此,要先分析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再把他们整合成一个整体。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组合句子,又要符合愿意,所以说语句排序题是对我们思维连贯性以及语言文字综合功底的一个考察,也是对我们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拔高。
正是因为有难度,近几年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这种题型也受到了命题专家的青睐。
【例题1】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两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④这种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天人合一城市普遍缺失的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⑤②B.③⑤①④②C.⑤①④③②D.③②④①⑤【答案】C【解析】对比选项,首先确定首句,选项中的首句有①③⑤,①中代词在句首,肯定不是首句,排除A。
相同首项优先看,假设③是首项,后面可能跟②或⑤,分析发现③以问号结尾,而②正好是对问题的回答,因此③②应在一起。
排除B。
继续看D项,④提到“这种的延续性”,①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显然①在前面,④才能指代,因此排除D。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语句排序三步曲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语句排序三步曲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语句排序属于语句表达的一部分,是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的必考题型之一,2012年至2014年题量稳定在2到3题。
语句衔接的出题形式是给出打乱顺序的2—7句话,要求考生排出正确顺序,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做题时要重点把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要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
想做好语句排序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着手:
一、观察选项,抓逻辑起点
语句排序题目的特点是字数多,顺序乱,很多考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往往会选择把语句带入四个选项顺读,根据语感选择答案。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可取,顺读四个选项,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四个答案中,三个错误选项迷惑性很强,阅读时会影响考生判断正确选项。
我们做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结合选项信息,排除掉2-3个错误答案,缩小正确选项的范围,节省做题时间。
首先要抓住的选项关键信息即逻辑起点,也就是首句。
根据首句的特点,可以排除首句错误的选项。
通常情况下,含有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的句子不做首句;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出现的句子不做首句;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不做首句;具体分析、描述的句子不做首句。
二、阅读语句,抓关键词语。
2015年国考的语句排序题
广州大学城中公在贝岗爱购超市3楼2015国考语句排序高分秘诀国考语句排序想拿下不难,就是很费时间。
如何能够快速的拿下2015年国考的语句排序题呢?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2015国考语句排序高分秘诀。
误区一:通读所给材料,自主排序在考试中,通常会给5-6句话,个别会出现7句。
不少考生直接阅读,然后开始凭语感进行排序。
这样做不仅会重复阅读导致增加阅读量消耗时间,而且正确率根本得不到保证,因为经常会出现自己千辛万苦排好的顺序,选项当中一个也没有的窘况。
解决办法:从选项入手选项并非盲目的去通读,而是首先用观察法——注意首尾句。
直接判断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做首句,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做尾句,也就是说将比较困难的多个句子的排序转化成简单的两个句子的判断。
因此,对于句子本身的理解,就要有一定积累。
这里给大家两条较为常用的判断方法:(1)指示代词开头的句子不能做首句。
什么叫指示代词,就是常说的“这”“他”“它”等。
如果将他放在句首就会犯指代不明的语法错误,因此这类词语开头的句子是不能放在句首的。
(2)关联词开头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关联词可以确定两句话之间的位置。
关联词开头的句子,如一句话的开头是“但是”,那么它表示转折,说明这句话的前面一定有一句和它趋势相反的句子。
因此它虽然不能做首句,但是可以确定另一话和它的关系。
误区二:中间排序时,从不注意内部关系有些考生虽然可以从选项入手,但有时遇上首尾句相同时的情况,往往感觉棘手,又开始通读选项的顺序。
实际上,这是对文段的逻辑顺序不敏感造成的。
在此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逻辑顺序在考试时的运用。
解决方法:注意利用逻辑顺序(主要介绍时间顺序)广州大学城中公在贝岗爱购超市3楼时间顺序是较为常见的写作顺序之一,在此并非是要大家去通读之后再排序,而是去瞄准一些敏感词,直接排序。
最常用——精确时间词什么是精确的时间词?这个很好理解,精确到年代。
如材料的某几句话出现2013,2009,1998,这个时候可以将这三句话直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1998,2009,2013。
2015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5大思路
科信教育公考研究院2015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5大思路一、根据首尾句从首尾句入手是解答语句排序题的通常思路。
文段首尾句的两大特征(1)文段首句一般不含指代词,以免指代不明。
据此可排除包含指代词的句子放段首的选项(2)文段首句常是引论型的内容,而尾句常是结论型的语句。
当句子内容是介绍背景时,可考虑此句为首句;当句子内容为得出结论时,可考虑为尾句。
【例】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A.③①②④⑥⑤B.④⑤③⑥②①C.①③④⑥⑤②D.⑤③②①④⑥【解析】⑤以指示代词“这”开头,一般不放段首,排除D。
⑤句中的“悖论”对应的是④、⑥句,故这三句应是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④⑥⑤,排除B。
①②③句之间的关系是:③为概括句,①②是对③的补充说明,由此可确定这三句的顺序为③①②。
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根据关联词语科信教育公考研究院关联词语提示了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关联词语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
通过关联词语确定语序:(1)关联词语通常配对使用,且有固定的搭配习惯,据此可确定含有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的两个句子的前后顺序。
(2)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可通过句子意思寻找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前后句子顺序。
【例】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它们没有超过一千年的家谱②金鱼是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宠物鱼类③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④却没有多少证据证实它们是什么时候被驯养的⑤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没有引进⑥尽管我们知道金鱼原产于中国A.②⑤⑥④③①B.②⑤③⑥④①C.②⑤③①⑥④D.⑥④③①②⑤【解析】②句是对文段的论述对象“金鱼”总括性的介绍,故应为首句,排除D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语句排序题
排序题,也是行测文中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其题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考试过程中也会花费比较大量的时间。
这类题也有技巧的,可以从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能加快做题速度。
今天分享一些方法给大家。
技巧一:看选项,排除首句1、含有指代词、人称代词的句子不做首句。
比如:这,那,其,他,她,它等。
如果出现就会造成指代不明,故排除。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不会作为逻辑起点。
既然是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那么一对关联词后者是不会出现在首句的,因为在它之前,肯定还有另外一句话。
比如: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等。
3、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含有总结性意义的句子可以作为首句。
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比如:“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由此可知”“总之”等,这样的句子是起到总结全文,所以一般放在文章末尾,起到收尾作用。
含有总结性意义的句子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可以作为首句,比如: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
4、具体分析,详细描述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这些句子往往是来佐证作者观点的,多为例子等,所以不适合做开头。
技巧二:找重复词,确定捆绑句做题时可以优先看含有重复词的句子,这样可以讲两句话进行捆绑,只需确定顺序即可。
技巧三:看选项,识破“心机”做题时切忌蛮干,一定去观察一下选项是否已经给我们排好了一部分,这样就可以省时省力,还有准确率了。
技巧四:找逻辑顺序,确定尾句做排序题时,要灵活掌握方法,当排序遇阻时,可观察逻辑顺序,确定尾句的方式来做。
做题掌握方法要灵活,学会变通。
【真题演练1】①根据财政部门的定义,这一模式通常由社会资本承担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②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③从融资模式创新升级为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政策取向④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这一合作模式兼具“引资”和“引智”的双重功能⑤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国际上流行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模式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①③②B.①④③②⑤C.②①④③⑤D.⑤①②④③【答案】【D】解析:根据选项可知首句可能为⑤、①、②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都会出现两题左右的语句排序题,一般一题会给出6个顺序混乱的句子,如果通读这6个句子进行自主排序,再对照选项显然会很浪费时间,往往读了两三遍还是不能正确排序。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教大家如何快速突破这类题型。
对于语句排序题,广大考生并不陌生,小学语文经常出现这样的题目。
但不同的是,国考行测是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所以各位考生大可不必费尽心思自行排列,而应灵活利用选项。
比如4个选项中会有两个首句是②,另两个首句是⑤,那这样就可以先关注这两句话,看谁更适合做首句。
又或者选项中有两个尾句是①,另两个尾句是③,那就来看看这两句谁做尾句更好。
先看选项,缩小审题范围。
那么哪些句子适合做首句,哪些句子又适合做尾句呢?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告诉大家,有指代词而没有指代内容的句子不能做首句,比如这、那、其、等;而有明显总结性词语的句子就适合做尾句,比如总之、因此等。
接下来大家就要关注材料中的一些局部特征,来进一步缩小选项范围。
所谓的局部特征就是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找到这些关键词,就能把相应的两个、三个句子连接在一起,从而在剩下的两个或者三个选项中找到局部对应,进一步排除错误选项。
首先,前面说到的有指代词没有指代内容是不能做首句的,那既然找到了指代词,接着就应该去寻找它的指代内容,这两个句子显然应该紧密相连;其次,有些句子出现了关联词语,关联词通常是成对出现的,如果在一个句子中发现了“尽管”,接下来应该去找含有“但是”的句子,这两个句子应该紧密相连;再次,要关注重复性的词语。
大家在语法中学习过顶真结构,也就是前一个句子的宾语是后一个句子的主语,这两个句子应该连接在一起,并且这个词做宾语的句子在前,做主语的句子在后。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表示顺序性的词语了,比如时间顺序、位置顺序等等。
通过以上的技巧基本上就能够锁定选项了,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选项的顺序带到材料中通读,看是否通顺,符合逻辑。
当然如果时间比较紧张,这一环节也可以大胆省略。
例题1:【2012-国考-56】
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②⑤③①④
【答案】D。
中公解析:⑥末尾的“扶桑国”与②的“扶桑国”相对应,由此可知②是对⑥“扶桑国说”的解释,②应紧接⑥后,据此可排除A、C。
通过分析可知,④中的“这些说法”指代的应是“扶桑国说”、“殷人东渡说”等,它比⑤更适合做总结句。
因此本题选D。
例题2:【2010-国考-34】
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
【答案】C。
中公解析:⑥有指代词“这”,一般不放在段首,由此可排除A、D。
②句末尾的“动物”与④句开头的“动物”互相呼应,形成顶真结构,故④句应紧接
在②句之后,排除B。
因此本题选C。
例题3:【2013-国考-51】
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
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
信函700通。
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
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答案】D。
中公解析:根据时间词“上个世纪30年代”、“抗战结束之初”可知②句应在①句后,排除A、B。
再由“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逐渐散落”、“外流最早”、“陆续流往”等词可知,句子顺序应为③⑥⑤④①②,故本题选D。
这三道题都可以运用前面说过的解题技巧进行快速突破,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各位考生对于语句排序题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些技巧进行训练,以达到又快又好的解题目的。
文档来源: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wt.mc_id=bk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