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a8ca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7.png)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是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在这两个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句子排序技巧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把握能力。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首先,观察选项给出的首句,通常情况下,适合作为首句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引出话题的句子。
比如,背景介绍、概念阐述等。
(2)总括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能够统领整个文段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不适合作为首句,比如:(1)含有指代词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2)以关联词的后半部分开头的句子,如“但是”“然而”“所以”等。
(3)具体描述细节的句子。
2、寻找关联,捆绑组合在确定首句后,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句子之间的关联词、指代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关联,将相关的句子捆绑组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句子中出现“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那么这两个句子很可能是相连的;如果有指代词,如“这”“那”“其”等,我们要找到其所指代的内容,将相关句子放在一起。
3、对比选项,确定答案经过前面的步骤,我们对句子的顺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
此时,对比剩余的选项,看哪个选项的排列最符合我们的思路,从而确定最终的答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我们首先观察选项,发现⑤适合作为首句,引出“北欧”这个话题。
接着,③中的“又常年受着……暖湿气流的影响”与⑤中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存在承接关系,应放在⑤后面。
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
![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46b43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行测解题技巧有哪些?想了解的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的考生可以来本文学习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准备了“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一、抓逻辑起点语句排序题一般由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组成,先看所有句子耽误考试时间,所以可以先看选项的首句,排除不适合作首句的句子,进行选项的快速排除。
不适合做逻辑起点的句子包括:1、含指代不明的指示代词的句子不适合做逻辑起点;2、关联词的后半句不适合做逻辑起点;3、含总结词的句子不适合做逻辑起点;4、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不适合做逻辑起点。
例1.①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也开始初露端倪②历史上的上海,处于传统江南文化的边缘地位③来自各地的商帮,如浙江的宁波帮、绍兴帮,湖南的洞庭商帮,广东潮州帮,福建泉漳帮等活跃在上海④从经济地理角度而言,上海距离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杭尚有相当距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自然不占突出位置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重边陲的上海,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⑥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但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将以上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④②⑤⑥①③B.①⑤④③②⑥C.⑥③②④⑤①D.②④⑤⑥③①【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①句中的“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也开始初露端倪”中有个“也”,属于并列词的后半句,不适合做逻辑起点,排除B项;⑥ 句中的“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属于让步转折,不适合作首句,对应于⑤句中的“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因此⑥应紧跟在⑤后,排除C 项;③句中的“来自各地的商帮……等活跃在上海”是对⑥句中“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的具体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⑥之后,排除 A项;故本题答案为 D。
二、抓标志词语如果语句排序题通过逻辑起点无法排除,可以通过找句间关系进行排除,一般通过标志性词语找句间关系,常找的句间关系包括:关联词、指代词、重复词、顺序词、总结词等。
行测语句排序答题技巧
![行测语句排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208bef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c.png)
行测语句排序答题技巧语句排序题以往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中并非占到很大比例,而且此类题型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考生进行严密的思考,下面就给各位总结一下排序题的常见解题技巧。
1.首尾句从首尾句入手是解答语句排序题的通常思路。
文段的首尾句具有以下两大特征:(1)文段首句一般不含指代词,以免指代不明。
据此可排除包含指代词的句子放段首的选项。
(2)文段首句常是引论型的内容,而尾句常是结论性的语句。
当句子内容是介绍背景时,可考虑此句为首句;当句子内容为得出结论时,可考虑此句为尾句。
2.关联词关联词语提示了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关联词语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1)关联词语通常配对使用,且有固定的搭配习惯,据此可确定含有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的两个句子的前后顺序。
(2)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可通过句子意思寻找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前后句子顺序。
3.指代词指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常用来代替前面已提到过的名词。
根据指代词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1)句子中的指代词一般跟在其指代的对象之后,故根据句子中的指代词可以确定其前句的内容。
(2)指代词有近指、远指之分,“这”表近指,常指代目前的或较近的或刚刚提到的人、物、事或想法;“那”表远指,常指代较远的人、物、事或想法。
4.逻辑顺序文段在表情达意时,都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
根据文段中的逻辑关系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1)时间顺序。
当几个句子中都出现时间词时,句子之间的排列应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
以空间为序,通常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远到近的先后顺序。
(3)事物发展顺序。
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其固有的规律,句子之间的排列不应违背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
5.承启关系承启关系指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上承下启,前后勾连的关系。
根据句子间的承启关系也可确定句子的顺序:(1)顶真手法的使用。
顶真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的尾字作为后一句的首字,使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
行测技巧:语句排序如何排
![行测技巧:语句排序如何排](https://img.taocdn.com/s3/m/9b0dbecf3b3567ec102d8adf.png)
行测技巧:语句排序如何排
在行测言语理解这个部分,相信很多同学会把复习的重点放在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这当然没有问题,只不过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在言语理解里还有那种类型的题目——语句表达。
今天给大家讲解如何攻克其中的语句排序题。
一、从选项入手
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从选项入手去排除。
为什么不先自己先排个序呢?原因有二:1.自己对这6句话进行排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会使得这道题的性价比极低,即使做对了也得不偿失,就更别说做不对的情况了。
2.自己排出的序,有很大几率在选项中压根没有出现。
所以一定要从给的4个顺序里进行排除,再选择。
二、不能做首句
上一点说到我们一定要从选项入手,那么该如何入手呢?我们可以先看开头。
比如选项是这么设置的:AC两项以3开头,BD以5开头,此时我们就可以看看这两句有没有明显不适合做首句的情况。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哪些情况是不适合做首句的。
(一)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有明显指代内容)
(二)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引导的句子
(三)并列句后句,通常由“并且”“同时”等词引导
(四)含有总结词的句子
(五)具体分析、描述的句子
三、看标志定先后
我们仍然以上面的情况做例子,比如我们发现5句是以“但是”开头的,此时就可以排出以5做首句的BD两项。
那此时AC怎么再进行比较呢?我们就需要再分析其他句中的关键词的先后顺序了。
(一)指代词:紧跟着指代内容
(二)关联词:成对出现的关联词注意先后顺序
(三)顺序词:常见于时间顺序(由先到后)
(四)重复词:放在一起
(五)总结词:一般放段尾。
2019泉州事业单位行测言语理解解题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题解密
![2019泉州事业单位行测言语理解解题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题解密](https://img.taocdn.com/s3/m/17c6dea4bb4cf7ec4bfed053.png)
2019泉州事业单位行测言语理解解题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题解密泉州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带来更多泉州事业单位咨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泉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11月事业单位已经来临了,很多地市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招考公告。
很多同学可能会比较头疼言语理解里面的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的正确率并不是很高,那么如何去解决语句排序题呢?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着大家来解密一下其中技巧。
1、首尾排序法首先先排除一些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1)含指代词(不绝对)(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能做逻辑起点(3)并列句的后半部分(另一方面)(4)总结性句子(5)具体展开阐述、描述的句子例1.①农业生产中农用机械、灌溉设施和相关技术上的投入,有很大一部分是所谓的固定成本,它们不随经营规模增加而变化。
②农业生产与工业一样,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理解这一现象需要用到经济学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
③因此,每单位土地上的平均成本会随规模增加而减少。
④而事实上,农场规模成为限制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广泛采用的一大影响因素。
⑤当前,关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流做法是研发技术、培训农民、知识“下乡”等知识传递路线。
⑥当农业经营规模较小时,农民在计算相关的成本和收益后,会发现投入固定成本较大的项目是不划算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②-③-①-⑥B.①-⑥-③-②-④-⑤C.②-①-③-⑥-⑤-④D.⑥-②-①-③-⑤-④【答案】C。
中公解析:观察选项,对比首句。
⑤“当前”论述背景,适合做首句,保留。
①介绍“固定成本”的具体内容,⑥“投入固定成本”,②提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故①⑥应在②之后,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D项。
观察题干,③出现结论词“因此”,从该句入手。
结合A、C项,需要判断③之前接②还是①。
③总结了每单位土地上的平均成本和规模的关系,②提及了规模经济和两个成本概念,①论述了固定成本和规模的关系,①③话题一致,衔接恰当,进行捆绑。
四招搞定言语理解之语句排序题
![四招搞定言语理解之语句排序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e041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0.png)
四招搞定言语理解之语句排序题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句子之间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上下文逻辑排序能力。
换句话说,题目给出四个选项代表着四种排序顺序,只要选出语句最通顺、逻辑正确的排序方式即可。
但是,由于行测考试的时间非常紧张,导致很难有时间去将四个选项一一验证一遍。
下面,图图给大家介绍语句排序题的四个解题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在不浪费时间的前提下,将正确答案选出来。
No.1选项优先法选项优先法是指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优先看选项,以节约做题时间。
看选项最重要的是看选项所提供的第一个句子,再结合第一个句子回到材料当中去验证,验证其是否适合作为首句。
例1①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②这不符合常理③早在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⑥①⑤④B.③①⑤④②⑥C.⑥②③①⑤④D.⑥②③⑤④①答案:A。
解析拿到这样一道语句排序题,先不要读材料,先看四个选项。
选项中提供的第一个句子是③或者⑥,因此,只要先关注这两个句子即可,其他句子可以暂时放一放。
回到材料中可以发现⑥这个句子并不适合作为首句,第③句更加适合,因此可以排除C、D两个选项。
到此,只通过首句就已经将两个选项排除,剩下只要验证A、B两个选项即可。
利用选项优先法可以节约不少的解题时间,并且通过首句的判断,就可以排除一半的选项,为最终选出正确答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No.2代词排除法代词排除法是指某句句子当中如果出现了'这'、'那些'、'他/她/它'等代词,那么这句句子一定不能当成首句。
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语句排序解题三大步骤
![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语句排序解题三大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8112a54360cba1aa811dae7.png)
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语句排序解题三大步骤无论是在国考还是省考当中,言语理解部分有一个重要题型叫语句排序。
很多考生在看到这一类题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头痛,没有头绪,而且答这块题目的时候花费的时间较长,正确率又低。
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语句排序这类题目如何较快地解题。
在语句排序这一块总共有三大步骤。
一、看选项排首句1.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1)含指代词开头指代不明的句子(这,那,此,其,它等)(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不做逻辑起点(但是,所以,就,而且,还有,才,则等)(3)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总之,综上,由此可得,言而总之等)(4)并列句的后句不做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同时,也等)(5)具体描述评价说明的句子(揉碎了说,比如说等)2、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1)提出观点:中心句(2)引出话题的句子(背景句、名言警句)二、看标志定先后1、指代词(这、其、他、他们等)2、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3、顺序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重复词(重复出现的概念或话题顶真结构)5、总结词(因此、总之、换句话说、总而言之等)三、看行文定顺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论证观点提出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例题:①再比如财产公开不需要保护隐私,但香港把保护隐私作为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基本原则,保护申报人隐私也是一项国际惯例②但在如何公开,何时公开,怎样公开等问题上还远没达到共识的程度③有人分析称,各界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认为所有公务员都要公开,但香港就并非如此④从现实情况看,就官员财产要不要公开的问题,早有基本共识⑤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研究问题,而不是流于情绪的宣泄⑥这样的冷静分析不是没有道理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⑤⑥B.③①④②⑤⑥C.④②③①⑥⑤D.③②④①⑥⑤【中公解析】答案为C。
在这个题目当中排在首句的有③和④这两句,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③④谁更适合做首句。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排序小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排序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0620b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e.png)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排序小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排序小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排序小技巧言语理解一直是行测中提升相对难的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题凭感觉,不稳定。
但是又苦于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总是在备考中抓不住重点,导致自己成绩不够理想。
接下来就先为大家做有关语句排序题相关技巧的分享。
这类题目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限于时间和个人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该部分出错的概率相对较高。
其实,这类题目相对来说存在较高的技巧性,熟练掌握技巧可以快速的帮助我们解题,并保证相当的正确率。
首先,对于6-7句完全拆开的句子来说,组合情况多,且每个人语言习惯不一样,所以导致选择困难,但是选项中明确给出四种组合形式,所以要有选项思维,去重点关注选项特点,帮助排除。
比如四个选项中,两个1句开头,两个2句开头,这时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根据这两句的形式以及他们的先后逻辑关系去排掉不适合做开头的呢?答案是确定的。
同样,当出现明显的时间、逻辑顺序词也可以根据其顺序,大致确定几句话的先后顺序,排除错项。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一起看一下。
【例题】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
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内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⑤此外,一些企业,如摩根士丹利、英国Landkom公司、瑞士黑土农垦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等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并战于海外屯田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⑥④③⑦②⑤B.⑥④⑦⑤②③①C.①⑥④⑦②③⑤D.⑥④③⑦②⑤①【答案】D。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语句排序题技巧汇总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语句排序题技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7a906b51a37f111f1855bd4.png)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语句排序题技巧汇总华图教育专家【题型释义】国考言语大纲中,语句表达属于阅读理解部分。
公务员考试言语模块传统意义上语句表达包括:病句辨析题、歧义句辨析题、语句衔接题、下文推断题和排序题。
其中语句衔接题与排序题属于规范表达,即语言表达中的高层次要求。
国考言语部分对考生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
【考情综述】语句排序在国考阅读理解部分的20题中占2-3题,题量不大,难度中等。
但部分地方省考有大量堆积排序题的惊人举动,因此排序题也比较重要。
语句衔接题题量不多,一般仅有1-2道,难度亦适中。
【教学目标】语句排序题和语句衔接题虽然题型完全不一样,但在解题思路上却没有太多区别,都是强调上下文的联系和衔接。
将两者的做题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提问方式】下文推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为:“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是?”、“承接上述文字最恰当的一句是?”、“如果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这篇文章最有可能谈论的是?”等。
排序就是排列句子,在确定首句之后可以用语句衔接的要点来解决。
【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例1】高尔夫球运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
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
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
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
从此,_______。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高尔夫球手不再喜欢使用旧球B.高尔夫球运动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D.越来越多的厂家生产出带凹点的高尔夫球【解题要点】尾句前提出高尔夫球,后文跟进主语也是高尔夫球。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⑥⑤③②④①B.⑥②④①⑤③C.⑤③②④⑥①D.⑤②③④①⑥【解题要点】确定⑤为首句后,后文同样是与气候有关。
2021泉州事业单位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句子排序
![2021泉州事业单位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句子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ef296203b9f3f90f76c61bfa.png)
2021泉州事业单位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句子排序泉州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带来更多泉州事业单位资讯,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泉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句子排序题在是言语理解中虽然不大,但是技巧性比较强,得分率较高,所以还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一个题型。
而实际上,大多数考生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读题干后根据语感排序,所以这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往往不高。
那么本文将介绍句子排序题的一个“杀手锏”——关注首尾句。
一、关注首句有一些词语可以提示我们选项中排在开头的句子适不适合。
1、文段首句一般不含指代词,以免指代不明。
据此可排除首句含有指代不明情况的选项。
比如“他们保存历史的唯一办法是将历史当作传说讲述,由讲述人一代接一代地将史实描述为传奇故事口传下来”这句话,大家会发现它是以“他们”开头,但是这个句子没有“他们”具体指代的对象,这种句子就不适合放在首句。
【例题1】①草原上大量的实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⑥⑤③②B.①⑥⑤③④②C.④②⑥①⑤③D.④①⑥⑤②③【答案】C。
解析:观察选项,选项中的首句分别为①和④,比较①和④,发现①中有“这些帝国”,且指代内容不明确,不适合放首句,所以先排除A、B项。
比较C、D项,首句都是④,④提出“游牧民族”,而②中出现的是“这些民族”,①中出现的是“这些帝国”,指代“游牧民族”的应是②句,可确定④后面应为②。
故正确答案为C项。
2、文段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或并列词一般不放在首句。
据此可排除首句是关联词后者或者并列词开头的选项。
比如“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然有些地方,人们还不会书写”这个句子以“但”转折关联词开头,通常前面还有其他内容,故这种句子就不适合放在首句。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排序题技巧是什么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排序题技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b865f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b.png)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排序题技巧是什么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排序题技巧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排序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一组语句的逻辑顺序重新排列。
以下中公教育为大家提供做题技巧和两个完整的题目解答示例。
技巧一:找准主线,确定首句在言语排序题中,通常会有一个主题或者中心思想,而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往往会出现在首句。
因此,在重新排列语句时,应该先找到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并将其放在首句。
当然,也会通过排一些不适合做首局的句子,比如指代词开头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局。
下面来看看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我们只看句子,不给大家选项,你看看能否通过分析进行排序。
【例1】下列句子中,排序最合理的是()。
①他一下子游到了对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②于是,他脱下衣服,跳进了水里。
③虽然河水很深,但是他没有退缩。
④当他听到有人落水呼救时。
⑤他勇敢地向着对岸游去。
先一起来分析,在这组语句中,主题是关于一个人救人的故事。
因此,首句应该是描述这个事件的句子,即④当听到有人落水呼救时。
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这个人勇敢地向着对岸游去,尽管河水很深,但他没有退缩。
他脱下衣服,跳进了水里,一下子游到了对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还要注意,指代词不能做首局哦。
所以,这个却的语序应该如下,一起来读读,感受整个故事。
当听到有人落水呼救时,他勇敢地向着对岸游去,尽管河水很深,但他没有退缩。
他脱下衣服,跳进了水里,一下子游到了对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技巧二:找准逻辑关系,注意转折词在言语排序题中,语句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语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因此,在重新排列语句时,需要注意这些逻辑关系,尤其是转折词。
下面来看看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我们只看句子,不给大家选项,你看看能否通过分析进行排序。
【例2】下列句子中,排序最合理的是( )。
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②我一定会成功的。
行测语句排序题技巧
![行测语句排序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d2073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e.png)
行测语句排序题技巧
行测语句排序题是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
1. 首尾法:将开头和结尾明显的语句找出来,通常它们会提供文章的背景或目的,可以作为排序的参考。
2. 找出并列关系:寻找文章中并列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在意义上是平行的,相对独立的。
排列这些语句时可以根据意思的连贯性进行排序。
3. 找出因果关系:寻找文章中因果关系的语句,这些语句可以引导排列的顺序。
4. 上下文关联:通过在文段中找到上下文的线索,判断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上文提到”、“接下来要说的是”。
5. 内容对比:在文章中找到有对比关系的语句,通过对比来确定排列的顺序。
6. 语法结构:通常情况下,经过排列的语句应当符合语法规则,特别是词序和时态的一致性,可以依此来判断排列的先后关系。
7. 公式法:根据文章结构的固定格式,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将语句按照这种结构的特点进行排序。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技巧,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根据具体的
题目情况进行判断和合理安排。
最重要的是充分理解语句内容,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排序。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排序题目方法.doc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排序题目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3698a8920b4e767f5bcfce5f.png)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排序题目方法【很多同学觉得语句排序型题容易做,其实要做对不容易!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排序题目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排序题目方法在国考和省考中,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中有一种小题型——语句排序型题目。
虽说很多小伙伴觉得这种题目凭预感很容易做,但是想要做对其实并不容易,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捋一捋排序题的方法,一举拿下排序题型。
排序题最好用的方法当属——排序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选项首尾句。
通过观察选项的首句或者尾句,看看哪些能够做首句和尾句,哪些不能做首句和尾句。
比如说:【例题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解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
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
再初步分层归类。
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
第二步:观察标志词语判定前后顺序。
常见的标志词语如:指示代词、关联词、重复词、因果词等。
比如刚才这道题目:【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简析】我们通过第一步排除了A、C,对于剩下两个选项,可用标志词语判断,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da833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3.png)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一直是考生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其中,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这两种题型,更是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作答。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句子排序技巧句子排序题要求我们将打乱顺序的几个句子重新排列,使其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文字。
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
(一)抓首句首句通常是引出话题或总括性的句子。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首句:1、背景引入句:介绍背景情况,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提出观点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
3、下定义句:对某个概念或事物进行定义和解释。
如果句子中出现指代词、关联词的后半部分、总结性词语等,一般不宜作为首句。
(二)找捆绑在确定首句后,我们要通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捆绑。
常见的捆绑方式有:1、关联词捆绑:如果两个句子存在关联词的搭配,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那么这两个句子往往应该相邻。
2、指代词捆绑:指代词所在的句子前面通常会有其指代的对象,通过寻找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将相关句子捆绑在一起。
3、话题一致捆绑:如果几个句子都围绕同一话题展开,那么它们很可能应该排在一起。
(三)定顺序在完成捆绑后,我们还需要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比如:1、时间顺序:如果句子中提到了具体的时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2、空间顺序:对于描述空间位置或方位的句子,按照空间的顺序进行排列。
3、逻辑顺序:包括总分顺序、因果顺序、顺承关系等。
(四)代入验证在完成排序后,我们要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验证,看是否通顺合理,逻辑连贯。
二、逻辑填空技巧逻辑填空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一)分析语境语境是理解词义和选择词语的重要依据。
我们要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暗示,来判断所填词语的意思和色彩。
1、前后呼应:注意所填词语与前后文词语的搭配和呼应关系。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0a987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3.png)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而其中的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又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技巧,帮助大家轻松应对。
一、句子排序技巧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把握能力。
要想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首先,观察选项给出的首句,通常情况下,适合做首句的句子有以下几种特征:(1)引出话题的句子,比如下定义、背景介绍等。
(2)总括性的句子,能够概括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而不适合做首句的句子往往有以下特点:(1)含有指代词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2)以关联词后半部分开头的句子,比如“但是”“然而”“因此”等。
(3)具体论述、详细描述的句子。
通过对首句的分析,可以缩小答案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2、寻找关键词,捆绑语句在文段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关键词,比如指代词、关联词、重复词等。
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将相关的句子捆绑在一起,从而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1)指代词:如果句子中出现了指代词,那么一定要找到其指代的对象,从而将相关句子放在一起。
(2)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根据关联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句子的先后顺序。
(3)重复词:如果几个句子中都出现了相同的词语或话题,那么这些句子往往是紧密相连的。
3、分析逻辑,确定顺序在确定了句子之间的捆绑关系后,还需要根据文段的逻辑顺序来进一步确定最终的答案。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逻辑顺序等。
(1)时间顺序:如果文段中涉及到时间的表述,比如“过去”“现在”“未来”“首先”“其次”“最后”等,那么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句子。
(2)空间顺序:如果文段描述的是空间方位,比如“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左到右”等,那么要按照相应的空间顺序来排列句子。
事业单位行测备考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
![事业单位行测备考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53e0cce704a1b0717fd5dd23.png)
行测解题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语句表达在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一直占据很大比重的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的水平。
语句表达类题型主要有语句排序、语句填空、下文推断、病句辨析和歧义句辨析,只有掌握了语句表达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轻松闯过语句表达这一关。
以语句排序题为例。
语句排序题一直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里面公认的难点,也是必考题型。
有些考生反应语序排序题很难把握,正确率忽高忽低,成绩十分不稳定。
其实,语句排序题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学会了解题方法,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河北华图为考生归纳了解决语句排序题方法,以期有助于考生作答。
一、看逻辑起点第一步,看逻辑起点。
换言之就是从首句入手,从四个选项中优先考虑或者合理排除一些选项。
大家都知道,首句的作用一般都是引出话题或者总领全文,因此,正确选项的首句往往是比较宏观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些总括句子,可以优先考虑作为正确选项。
再者,结合首句的特点,大家还可以合理排除那些不符合首句原则的选项来缩小选择范围。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句子不适合放在首句位置呢?第一,以关联词后件为开头的句子。
道理很简单,既然有“但是”引导转折后的句子,前面就必须先有转折前的句子存在。
以此类推,无论是转折也好,递进、因果、假设也好,关联词后件引导的句子一般不作首句;第二,含指示代词的句子。
主要是因为指示代词往往是前文说了某个具体的指代对象,后文为了避免重复才使用的,所以一般也不作首句。
通过看首句,考生可以排除一到两个选项,把选择的范围缩小。
二、看关键词句第二步,看关键词句。
各位考生应该接下来可以在题干中寻找一些明显的标志词句,因为这些标志能够帮助你们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出来。
我们能找的标志有很多,而且作用大不相同,比如关联词、顺序词或指示代词,这些词能告诉你句子的先后顺序;而重复性词语,就能让你知道哪几个句子应该放在一起。
行测语句表达难点之语句排序小技巧解析
![行测语句表达难点之语句排序小技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15b8db581b6bd97e19ead7.png)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中的排序题都会有涉及到,题量不少,且难度也不低,通常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
其实这类题目技巧性很强,只要合理运用一些小技巧,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会显著提升。
中公教育在此进行重点分析。
第一步:首句较为特殊,通常是用来开启一个话题或是用言简意赅的话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含有指示不明的代词的句子、含有总结词的句子、含有特殊关联词(但是、然而、而且、也等等)以及一些具体细节性描述的句子,是不应该放置于首句的。
通过观察这些句子是可以排除一些错误选项的。
第二步:确定部分句子的相对位置。
利用刚刚在观察时发现的特殊句子,如含代词的句子找到其指代的相关内容;含有转折或总结性的关联系找出它前面应该对应的内容。
除此之外,含有重复话题的句子也应该排列的较为紧密些。
第三步:尾句不可忘。
很多同学在排序时往往会忽略尾句的作用,尾句的作用通常是点名中心以及收束全文,总结性较强的句子更适合放置于尾部。
除此之外,假若考场上我们遇到的排序题难度较大,仅仅利用这些小技巧还无法解出题目,那建议大家可以先做完其他题目再来思考,以免浪费时间,扰乱了自己做题的心态。
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出来的关于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光说不够,让我们结合一道例题一起来感受一下。
【例题】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是:①而且它还专门针对“倒插笔”做了优化设计,大幅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②由于采用了触摸式感应键盘,用户可以直接在A732 的键盘区用手指进行手写输入,而且识别率非常高③如果你在手写模式里遇到一些笔画比较繁琐的汉字,无须切换输入模式,直接用拼音拼写即可,比如“饕餮”这样的“高难度”词汇,不需要切换输入法,便可直接按键盘进行拼音输入,一气呵成④另外对于一些生疏的汉字它也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⑤摩托罗拉A732 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指书,指书两字形象地概括了A732 这一神秘之处:通过手指来输入文字,而不像普通手写手机那样采用手写笔输入A.⑤①③②④B.⑤②④①③C.⑤④②①③D.⑤②①④③【答案】B。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法技巧:语句排序题真的有技巧吗?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法技巧:语句排序题真的有技巧吗?](https://img.taocdn.com/s3/m/92ee9b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4.png)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法技巧:语句排序题真的有技巧吗?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是40道,其中语句排序是一个题型特征较为明显,且做题技巧性较强的题目,题量是2或3题。
大家在做语句排序题时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感觉某个句子特别像首句,结果被出题人迷惑到了;看到句子一头懵,判定不了首句;做题时习惯先细读6个句子,耗时较久。
事实上语句排序题真的有技巧,一起来省时省力地做语句排序题。
一、语句排序题技巧语句排序和其他题型有所差异,选项中有给定句子做首句,为了提高做题效率,我们不需直接去细读这6个句子的内容,而是观察选项,确定首句,理解内容,关联验证。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真题的讲解去看下怎么运用技巧省时省力做对题。
二、例题精讲例1.①为了防止更高层次次级纠纷的发生,我国在传统的司法纠纷解决机制之外,进行了多种模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创新②文件指出,“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③以此为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地方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制度改革,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法律规范的认可与发展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强调并确认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和地位⑤基层社会当中存在许多初级关系,随之会产生一些初级纠纷,这是产生新纠纷或者更高层次次级纠纷的根本原因⑥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创造性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枫桥经验”,迄今为止,我国基层法治社会建设工作仍然可以从中吸收有益经验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 ④③①⑥⑤②B. ④⑤⑥③②①C. ⑤④②①③⑥D. ⑤①⑥④②③【答案】D这个题答案是D。
先看选项,首句有④、⑤。
④句论述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确定,属于对策句,按照行文脉络,应先有问题再有对策,因此④句不适合做首句。
⑤句论述基层社会中会产生新纠纷以及更高级纠纷的原因。
根据逻辑,应先有纠纷,再论述如何解决,因此⑤句应在④句前,排除A项和B项。
接着,需要理解内容,关联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表达之语句排序语句排序在行测考试中一般考2-3题,占比小,但容易耗时很多,所以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以往,我们拿到了文段的几句话之后,往往会想把所有的句子排好后再去观察选项,可大多数同学排好后会发现,根本没有这样一个选项,在做语句排序类题目的时候,大家不要盲目从题干入手,直接进行排序,这样比较浪费时间,做题效率不高。
需要重新选择。
其实语句排序题目并不需要完整的推一遍,今天教给大家的解题技巧是“观察选项,排除错误。
”
首先要找出正确的起点,为解题提供最初的线索,那怎样快速的找到逻辑起点呢?(逻辑起点即开篇的第一句话)
总体来说,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有如下几种:
1、指代词引出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比如:这、这些、它们,放首句会指代不明,不符合行文逻辑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引出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比如:然而、但是、事实上、因此、而且、即
3、总结词出现的句子
比如总之、综上所述总结上文,所以放在首句不合适4、具体分析描述的句子
5、无主语却描述很详细的句子,如生动形象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一般可以作为逻辑起点的句子有:
1、引出话题的主旨句
2、中心句
3、概念、背景的介绍
【例】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二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解析】C。
首先,这类题目从选项入手,观察选项,发现首句有①、③、⑤三种,分别去观察这三个句子。
①句中有“这其中”这个指代词,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选项;再看③句中有“杭州与西湖这一例”中也出现了指代词,并且根据句意,前文当中应该会出现和谐的例子,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D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C。
在找到句子中,排除了不能作首句的错误选项之后,我们可能依然不能准确的定位某一个选项,下面讲解一下第二种方法。
抓标志词句,合并语句。
1、关联词(注意并列句式)
2、指代词(对含有指代词这句话进行分析、理解、归纳)
3、重复词(子话题,某两句,某三句)
4、顺序词(时间顺序只代表谁先谁后)
第三种方法:理清思路,语感顺读。
该步骤最难,应该多做题,慢慢消化。
这不仅是验证方法,更是做题方法,前两步做不出来题目时,需要分析句意,同类合并,按作者思路顺序。
【例】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⑥⑤③②④①
B. ⑥②④①⑤③
C. ⑤③②④⑥①
D. ⑤②③④①⑥
【解析】C。
第一步,观察选项,排除错误。
⑤或者⑥作为文段首句。
⑥句由代词“这”引导,往往不宜做逻辑起点,故排除A、B两项。
第二步,抓标志,合并语句。
⑤③两句都在谈论北欧的地理位置受暖流影响,话题一致;②④两句通过重复词语“动物”连接,讲述了由植物引来动物、动物引来猎人这一过程,故答案应该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