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合集下载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缺铁性贫血教案妇幼保健培训资料(第三期)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正常非孕妇女,铁的微量排泄和代偿摄取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妊娠后半期约有25%的孕妇可因吸收不良,或因来源缺乏致使铁的摄入量不足,产生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20~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1)贫血本身的表现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①缺铁潜伏期: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

当贮存铁耗竭,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②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消耗,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③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

贫血症状显著。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所致的组织缺氧的表现。

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不一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往往与贫血的发生程度、发病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2)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有一些症状不一定是贫血本身所引起,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的功能紊乱所引起。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病,主要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所引起。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氧气在身体各部位的输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有责任为缺铁性贫血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他们改善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进行探讨。

一、了解病情和病因1.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缺乏铁元素所致的一种贫血病。

病因主要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大量失血、吸收不良等。

1.2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在与患者接触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曾经是否有过贫血病史、是否有过大量失血等情况。

通过了解病史,可以更好地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二、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变化2.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每日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

2.2 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的监测。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2.3 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其摄入足够的铁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

如果患者存在吸收不良等问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给予铁剂补充。

三、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3.1 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推荐的食物和禁忌的食物。

推荐患者多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豆类、蛋类、坚果等,并建议合理搭配食物,以提高铁元素的吸收率。

3.2 补充铁剂对于无法通过食物摄入足够铁元素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铁剂进行补充。

护士应仔细了解铁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四、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4.1 减轻患者的疲劳感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常感到疲劳和乏力,护理人员应注意减轻患者的疲劳感。

可以通过适量的休息和睡眠,合理的活动安排,以及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1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1

教案首页第二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的代谢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铁丢失过多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病史、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儿童患者有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二、身体评估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三、心理-社会状况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能力下降而感到不安易激动和烦躁。

因宗教信仰而素食、饮食结构不合理、知识缺乏、生活异常贫困是其社会因素。

四、辅助检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

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五) 治疗要点1.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方式,预防性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2.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注射铁剂:对口服铁剂后胃肠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的病人可注射铁剂。

常用科莫菲和右旋糖酐铁。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铁不足有关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护理措施除按贫血一般护理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一)饮食护理均衡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同服牛奶、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2.1 铁的代谢与功能2.2 营养性缺铁的机制2.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变化2.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3.1 病史采集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3.1 血常规检查3.3.2 骨髓穿刺检查3.3.3 铁代谢相关检查3.4 营养状况评估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4.1 治疗原则概述4.2 补充铁剂治疗4.3 去除病因治疗4.4 营养支持治疗4.5 特殊情况下治疗第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与管理5.1 病情观察与评估5.2 铁剂治疗的护理5.3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5.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5.5 健康教育与家庭支持第六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健康教育6.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6.2 孕期与围产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3 婴幼儿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4 青少年与成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策略第七章:补充铁剂的治疗策略7.1 铁剂的种类与作用机制7.2 铁剂的剂量与用法7.3 铁剂治疗的监测与评估7.4 铁剂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7.5 特殊人群铁剂治疗的应用第八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8.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原则8.2 富含铁的食物来源与推荐摄入量8.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理策略8.4 营养支持在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作用8.5 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策略第九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及其管理9.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概述9.2 心脏并发症的管理9.3 肝脏并发症的管理9.4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管理9.5 皮肤并发症的管理第十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案例分析10.1 案例一: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2 案例二:青少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3 案例三:成人女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4 案例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10.5 案例五:顽固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第十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康复与运动指导1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康复的重要性11.2 康复过程中的饮食与营养支持11.3 运动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康复中的作用1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运动指导11.5 康复与运动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第十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心理支持与干预12.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12.2 心理支持在治疗中的作用12.3 患者家庭支持与沟通技巧12.4 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法12.5 心理支持团队的构建与协作第十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治疗与调理13.1 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13.2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3.3 中药方剂与中成药的应用13.4 中医食疗与养生调理13.5 中医外治法的应用与护理第十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与随访14.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指标14.2 监测方法的的选择与应用14.3 随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4.4 随访过程中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4.5 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与指导第十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5.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15.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5.3 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5.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研究进展15.5 未来研究方向与临床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心理支持、监测和随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而导致的铁储存耗竭,进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2 病因1.2.1 铁摄入不足:膳食中铁含量不足,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1.2.2 铁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导致铁吸收不良。

1.2.3 铁需求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妊娠、哺乳期等导致铁需求增加。

1.3 临床表现1.3.1 贫血表现: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

1.3.2 组织缺氧表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1.3.3 神经系统表现:烦躁不安、易怒、记忆力减退等。

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和相关病史,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 评估2.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疾病史等。

2.2.2 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2.2.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3.1 治疗原则3.1.1 补铁治疗: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

3.1.2 改善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1.3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的原因进行治疗。

3.2 药物治疗3.2.1 口服铁剂: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贫血程度确定,一般每日剂量为20-60mg/kg。

3.2.2 疗程:一般4-6周,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红蛋白水平调整。

3.3 饮食指导3.3.1 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3.2 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西红柿等,促进铁的吸收。

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4.1 增加铁摄入4.1.1 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

4.1.2 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米粉、肉泥等。

4.2 改善饮食搭配4.2.1 避免空腹饮茶、咖啡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贫血的概念2.贫血的一般表现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一)概述(问题引导法)1•概念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广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铁丢失过多(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1•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1)贫血共有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目标:1.了解和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表现。

2.掌握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基本原则。

3.学会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预防和管理缺铁性贫血。

教学内容:I.缺铁性贫血的概述A.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原因以及全球范围的流行情况。

B.解释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

C.说明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II.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原则A.营养改善1.解释铁摄入和吸收的重要性。

2.探讨富含铁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3.强调维生素C对铁吸收的促进作用。

B.管理贫血症状1.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管理,如疲劳、心悸和呼吸困难。

2.解释正确服用铁剂的方法和作用机制。

C.避免和处理并发症1.分享并发症的常见威胁,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问题。

2.强调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和干预。

D.心理支持1.了解患者面临的心理压力。

2.探讨提供心理支持的方法,如倾听、鼓励和提供信息。

E.健康教育1.提供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因、症状和治疗。

2.推广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缺铁性贫血。

III.教学方法A.讲解:通过口头讲解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背景知识和护理原则。

B.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患者护理案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C.视频展示:展示相关的教育视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要信息。

D.角色扮演:模拟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练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支持。

E.护理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示范给患者正确的铁剂服用方法。

IV.教学评估A.分发护理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缺铁性贫血护理的理解程度。

B.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C.观察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是否理解并正确实施了相关技能。

教学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PPT、教学视频、护理书籍和期刊。

教学时间:4小时。

课程扩展:1.组织病人教育班,邀请专家分享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开展缺铁性贫血的宣传和筛查活动。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反思与评价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反思与评价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反思与评价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一份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反思与评价:
1、教学目标明确:该教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护理。

2、内容全面:该教案涵盖了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同时还介绍了相关的护理措施,如饮食调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

3、教学方法多样:该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践性强:该教案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模拟病例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

5、不足之处:该教案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如缺乏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的介绍,以及对护理效果的评估和反馈等方面的内容不够充分。

综上所述,该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足之处,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 学会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小组讨论指南:指导学生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角色扮演剧本:提供学生模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的健康知识小视频引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题。

2. 授课:使用PPT或教学软件,详细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识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信息。

七、教学要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最新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最新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贫血的概念2.贫血的一般表现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一)概述(问题引导法)1.概念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铁丢失过多(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1.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1)贫血共有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

活页教案备注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6/1)1、教学内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2、教学目标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熟悉病因、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措施。

3、教学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教学难点:该病的诊断依据5、课程思政: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后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预期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差距,从而避免择业时好高骛远。

同时指出“行行出状元”,我们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6、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7、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前课复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复习血液系统的相关旧识,问:轻度出血内脏出血量小于多少?根据老师的指引回想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答:500ml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引导其思考。

掌握重难点加深记忆8、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怎样贫血患者的日常生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作业布置:完成习题10、教学反思: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贫血的分类1.按贫血的病因与发机制分类 2.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分类 3.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记录笔记;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2.神经系统的表现 3.呼吸系统的表现 4.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5.消化系统的表现 6.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记录知识点举一反三,通过列举法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引导积极思考。

缺铁性贫血1.铁的代谢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治疗药物(口服铁剂)5.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首选的辅助检查及其健康指导、治疗要点。

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介绍贫血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进行的评价。

就有关疾病发生、诊断、治疗进行记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学习资料)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学习资料)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贫血的概念2.贫血的一般表现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一)概述(问题引导法)1.概念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铁丢失过多(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1.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1)贫血共有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28页】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28页】
护理评价
思考 题
25
精选ppt
思考题
4.病人孙某,女性,2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9×109/L,血小板190×109/L,除治疗病因外,还应采取哪项措施 A.血浆输注 B.补充铁剂 C.大剂量丙球蛋白滴注 D.维生素B12和叶酸 E.红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贫血表 现
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组织缺铁
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严重时有咽下困难或咽下时梗阻感;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儿童多见;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出现反甲(匙状甲)。
精选ppt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 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护理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1.血 象
2.骨髓象
3.铁代谢指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消失,可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
血清铁(ST)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TS)降低,血清铁蛋白(SF)降低。
19
精选ppt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3.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和黏膜,以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促、头晕等有无改善,定期监测血象、血清铁蛋白等生化指标、判断药物的疗效。
护理措施——营养失调
20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章节一: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1.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原因1.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章节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2.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方法2.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检查结果章节三: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3.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目标3.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3.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评估章节四: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4.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4.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4.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章节五: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5.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内容5.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方法5.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章节六: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饮食调理6.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饮食原则6.2 解释富含铁质的食物及其作用6.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饮食调理方法章节七: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药物治疗7.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方案7.2 解释常用铁剂的种类、剂量及用法7.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章节八: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心理护理8.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8.2 解释缺铁性贫血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8.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章节九: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护理9.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评估9.2 解释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9.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章节十: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出院指导10.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出院标准10.2 解释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家庭护理要点10.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随访及复诊安排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2.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重点关注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缺铁的实验室检查。

补充和说明如何准确判断贫血程度和缺铁状态,以及不同检查方法的选择和解读。

章节三: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3.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重点关注铁剂治疗的选择和用药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一般表现
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
(一)概述(问题引导法)
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
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
(1)贫血共有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4.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3)骨髓象: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
消失。

5.治疗要点(关键在于病因治疗)
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方式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预防性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2)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铁口服铁剂(首选):硫酸亚铁
剂口服铁剂后胃肠道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者
治注射铁剂: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者
疗(适用情况)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
(四)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案例导入法)
李先生,45岁,因疲乏无力、气促、心悸、食欲不振3月入院。

护理体检:口唇、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血清铁减少,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消失。

粪便检查见钩虫卵。

病人对本病一无所知,对预后感到担心。

入院后睡眠不好,心情不好。

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试列出该病人现存的护理诊断。

(一)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铁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防治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目标
1.缺铁状况纠正,营养失调改善
2.活动耐力增强
3.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三)护理措施
除按贫血一般护理(休息与活动,吸氧,饮食护理,输血等)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
1.饮食护理
①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挑食;
②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③多食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④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⑤避免同服牛奶、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2.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护理:
①应餐后或餐中服用;
②避免与牛奶、浓茶、咖啡等同服;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及H2 受体拮抗剂;
③与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食物或药物同服,以促进铁的吸收;
④口服液体铁剂时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⑤服铁剂期间,粪便颜色会变黑,做好解释;
⑥治疗有效于用药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两周血红蛋白升高,1至2个月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个月。

(2)注射铁剂护理:注意铁剂的不良反应。

用药时应注意:
①首次用药须先用0.5ml试验剂量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肾上腺素,做好急救准备,1h后无过敏反应,可遵医嘱予常规剂量;
②常用深部肌内注射,常更换注射部位;
③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耐心解释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且治愈后对身体无不良影响,解除其心理压力。

(五)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介绍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积极防治原发病
2. 饮食指导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倡均衡饮食,荤素结合,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铁的吸收主要在哪个部位()
A.结肠
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C.胃
D.回肠
2.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 )
A.铁的摄入不足 B.铁的吸收不良 C.慢性失血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3.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 )
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少量输血
D.增加营养 E.补充维生素
4.关于口服铁剂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应在饭后服用
B.禁饮浓茶
C.不能与维生素C同服
D.避免与牛奶、咖啡同服
E.液体铁剂需用吸管服用
5.关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哪项是正确的:( )
A.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维生素B12可增强疗效
C.多饮茶水,以有利于铁吸收
D.小剂量开始,血红蛋白正常后再用铁剂3-6个月
E.禁用酸性药物
(二)病例分析:
张某,女,46岁。

头晕、乏力2月余,近日加重而就诊,病人活动后气促,皮肤黏膜苍白,无发热、出血,既往患子宫肌瘤,月经量过多。

实验室:血象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示增生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

问题:
1.临床诊断?
2.引起该病的原因?
3.常见护理诊断?
4.该病人的护理要点?
答案:
1.缺铁性贫血
2.慢性出血(月经过多)
3.活动无耐力、营养缺乏低于机体需要量、知识缺乏。

4.
⑴休息与活动
⑵饮食护理:含铁丰富饮食。

⑶用药护理:首选口服铁剂,饭后服用,口服效果不佳改用注射铁剂。

坚持疗程,补足储存铁。

⑷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偏食,增加富含铁食品。

五、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1.再次回顾有关贫血的知识,比较一般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异同点。

2.完成练习册上的同步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