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患上了集体怀旧病
“70年代生”人集体焦虑 五种压力最具典型
“70年代生”人集体焦虑五种压力最具典型杭城医院病房报告:“70年代生”患者比例大幅提高。
社会中坚力量正遭遇着“集体亚健康”,遭遇着癌症、肝病等可能致命的疾病,比例已经达到20%-30%。
“70年代生”为何如此高负荷,70年代生的人,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这样压力和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众多患者调查中,记者对5个典型的“70年代生”重病患者进行全面对话。
他们身上,折射着5种最典型的压力,在对压力来源进行追溯中,他们的故事里折射了一代人的生存生态。
社会正给予这个最有活力的群体最大信任,也给予他们最大的压力。
我省著名心理学家、职业压力研究专家陈树林博士,对此认识深刻。
压力一冷静的女人被气成肺癌报告1源:家庭婚姻矛盾36岁的王敏(化名)是家大医院的医生,前夫是公司总经理。
两人都事业有成,家庭本很幸福,让很多女人妒忌。
去年2月14日(情人节),她故意早早下班,希望和丈夫一起吃晚饭。
结果,接到丈夫的电话说要出差,当晚不回来了。
无奈,她约了位单身小姐妹,到南山路上的咖啡馆吃饭。
车子开到西湖大道,却意外看见丈夫的汽车。
仔细一看,车里坐着个女人,正和丈夫亲热着呢。
而丈夫也看见了她,却没把车停下,假装没看见,走了。
这一幕,她毕生难忘。
她当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没打电话给丈夫,整夜未睡。
第二天,丈夫还是没回来……一周过去了,丈夫递给他一张离婚协议书。
她果断地签了字。
结婚后,他们从没发生任何争吵。
理性的她天天失眠在外人看来十分冷静理性的王敏,事实上天天失眠,而脑子里全是丈夫的身影。
为了忘记过去,她天天在医院里抢着加班,主动申请驻病房。
一天,医院为职工体检。
体检报告结果震惊全院:王敏得了早期肺癌。
她住进了省肿瘤医院,虽经化疗等系列治疗,病情却一直在恶化。
昨天,记者见到她时,王敏正拿着与丈夫的合影,又在神伤。
照片里的她,很美丽,而如今,她实在已说不上有光彩。
“我认为自己是个心态很好的人,没想到也会这样。
”至今,她依然放不下。
老年人群共病问题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老年人群共病问题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往往会患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会导致共病问题的出现。
共病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医疗负担。
因此,探索如何应对老年人的共病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老年人共病问题的现状是多种多样的。
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同时出现,导致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加剧。
老年人共病问题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各种疾病的治疗和管理策略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
2.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增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治疗效果较差,康复期较长。
针对老年人共病问题,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病史和活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做好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2. 加强整体管理,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膳食、营养、锻炼、睡眠等方面,全方位调整生活习惯和节奏,重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立社交网络。
老年人进行社交互动,增强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缓解共病问题。
建立老年人社区服务体系,增设运动健身、文化娱乐、老年大学等活动,加强社交交流和情感支持。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共病问题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制定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社区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怀旧治疗PPT课件
认知理论
怀旧可以促进自我连续感 ,增强个体对自我身份的 认同和归属感。
记忆理论
怀旧是一种记忆重构,通 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可以唤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
神经科学理论基础
STEP 02
STEP 03
情绪调节理论
怀旧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调 节策略,帮助个体调整情 绪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 。
神经可塑性理论
STEP 01
Part
05
怀旧治疗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怀旧治疗的有效性争议
怀旧治疗的有效性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表明怀旧治疗可以 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但也有研究质疑其效果。
怀旧治疗的有效性可能受到个体差异、治疗师与患者关系 、治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适用 范围和效果。
怀旧治疗的理论完善与实证研究
01
怀旧治疗的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 完善,以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02
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怀旧 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和影响因素。
怀旧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关系与整合
怀旧治疗可以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相 结合,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需要进一步探讨怀旧治疗与其他心理 治疗方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怀旧治 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整合,以提高 治疗效果。
怀旧治疗的原理与意义
原理
怀旧治疗通过引导个体回忆过去的经历和情感,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认知,以缓解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意义
怀旧治疗对于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压力缓解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体的 心理健康水平。
Part
02
怀旧治疗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理论基础
情感理论
怀旧能够激发积极的情感 ,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三期群体性癔症诊治体会
三期群体性癔症诊治体会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0年至今收住三期群体性癔症,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2000年12月博乐市青得里乡中学初一的20名学生,因上午上课时生煤炉取暖,有少量煤烟溢出,当即有2人感头痛头晕,送至我院。
当日又有17例发病,其中有与首发者症状相同的7例。
出现恐惧,头晕,全身无力者17例;腹痛,恶心者2例,共19例发病。
经隔离,心理治疗,部分病例镇静治疗后,全部治愈。
2001年博乐赛马场工地20名民工在工地吃晚飯大盘鸡后,2人突然腹痛,恶心、呕吐,后抽搐,一度引起群体恐慌,很多民工出现身体不适。
后查实,2名民工因有人在其吃的大盘鸡中下灭鼠药而引起。
经抢救2名灭鼠药中毒民工脱离生命危险,向其他民工澄清事实后,症状均缓解离院。
2005年8月精河县大河沿子镇某小学三年级32名小学生,因有3人喝了学校门口商店所出售的袋装饮料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故其余同学都相继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当即送往当地镇医院治疗,症状仍不缓解,当晚又转到县医院就诊。
学生仍有不适症状,故家长要求转州医院检查,当晚就转来我院,查肝功、电解质、肾功、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给予心理治疗,向家长解释病情,安抚后学生都好转。
讨论群体性癔症,又称流行性癔症,是癔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首先,此病有特殊的易感群体,多发生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和农村的中、小学生中。
由于少年儿童人格尚未成熟,对各种外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应激因素突然出现时,特别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作用的影响而发病,往往是首先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有时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发作),周围目睹者相继发生类似症状,使癔症在短期内形成暴发流行,并具有“传染性”的感觉,造成的社会影响往往很大。
癔症起病往往有先后顺序,有清晰的发病流程,一人起病后,周围人因心理不成熟和知识的缺乏产生恐惧心理,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引起群体性癔症,所以群体性癔症发作类型基本相似,往往发病年龄基本一致,发病属同一区域,且处在同一环境下,同一时间发病,受同一精神刺激因素而引起,所以诊断并不困难。
群体性癔症的名词解释
群体性癔症的名词解释群体性癔症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在某个群体中出现的一系列类似症状或行为,但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原因。
这种现象往往具有传染性,人们通常根据群体行为和信仰模式来解释其发生原因。
群体性癔症最早被称为“集体或群体病”,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的大规模病例。
最著名的群体性癔症事件之一就是发生在美国的塞勒姆魔女审判。
在1692年,塞勒姆镇的一群年轻女孩突然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症状,包括疲乏、抽搐和幻觉等。
这些症状迅速传染给其他人,最终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魔女审判,数十人被控与魔鬼勾结。
群体性癔症的症状通常是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失常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抽搐、昏迷、呕吐、幻觉、瘙痒等。
在群体性癔症中,这些症状会像传染病一样在人群中迅速扩散,人们之间互相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其影响。
很多时候,这些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真实的疾病,而是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
群体性癔症的发生通常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团体中有人开始表现出异常行为,并且得到了其他人的关注和认同,那么其他人可能会模仿并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此外,压力因素、焦虑和不良生活事件等也可能增加人们出现群体性癔症的风险。
群体性癔症往往被视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对象。
早期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安慰剂、建立正常的信任关系和提供情感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理解和解决群体性癔症中的心理冲突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群体性癔症事件的发生比较罕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类似的模式。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可以引发一系列类似行为的个体,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同。
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对媒体的信息保持警惕,不要盲目接受和模仿他人的行为。
总之,群体性癔症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在某个群体中出现的一系列类似症状或行为,但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原因。
其症状可能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失常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具有传染性。
该爱还是要爱 青春怎可暮气沉沉.doc
该爱还是要爱青春怎可暮气沉沉作者:王晨来源:《体坛报·体育大周末》2013年第18期5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莫让青春染暮气》一文,引起社会强烈共鸣。
文章中写道: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
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凉皮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当有些80后都不会再爱的时候,有些60后却还对生活和事业充满激情和热爱。
她就是郎平。
一我们又一次谈到了郎平,不厌其烦地谈,因为值得谈。
本周,郎平正式走马上任国家女排主帅。
今天,她的队伍就将在宁波北仑比赛,这或许是中国女排史上最为仓促的一次首秀。
郎平,1960年生人,对于80后而言,她是妈妈级人物。
在儿女们都不会再爱时,这位妈妈却对排球还是满腔热爱。
53岁的郎平,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完全可以过上休闲享受的富裕生活,根本没必要在中国女排主教练这个“高危”岗位上冒险。
她的理性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潜藏在郎平心中对排球的热爱,终究让她感性战胜理性,在中国排球人、全国球迷热诚的期盼中,接过了教鞭。
以我的看法,郎平此番征程不会平坦,最终的战绩不见得会令人满意。
5月17日至19日的比赛,中国女排或许会表现糟糕,但她置自身荣辱于脑后,用一腔热血想再为中国排球做点贡献的行动,已经让我们给她打了高分。
二70后也有爱。
本周,扬纳基斯抵达北京,开始一段执教中国男篮的旅程。
在他的球员名单中,再一次出现王治郅的名字。
王治郅,1977年生人,对于80后而言,他是大哥级人物。
在小弟们都不会再爱时,这位大哥还拖着一身伤病在运动场上坚守。
在姚明出道之前,当时中国男篮最好的内线就是王治郅;在姚明退役之后,中国男篮最好的内线选手还是王治郅。
大郅在篮球场上拼搏了20多年,虽然比姚明大三岁,但楞是把姚明拼退役了,自己还留在场上。
常见的老年共病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全身组 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种综合 征。老年人由于心脏退行性变、 心肌病变等原因,易发生心力衰 竭。
心律失常
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 部位等发生异常。老年人常见的 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颤、室早等 。
共病机制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常相互关联 。心力衰竭可导致心脏电生理不 稳定,易引发心律失常;而心律 失常又可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治疗选择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 和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患者 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 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 等危险因素,延缓病情进展。
VS
透析治疗选择
对于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的患者 ,需要选择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包括血液 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03
量和预期寿命。
对老年人健康影响
01
02
03
04
老年共病会导致老年人身体功 能下降,增加跌倒、失能等风
险。
老年共病可能引发或加重老年 人的认知障碍、抑郁等精神心
理问题。
老年共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 重的照护和经济负担。
老年共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 多种疾病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过度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病变。老年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高发人群。
血栓形成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管内皮损伤等情况下,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腔。
共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栓形成的基础病变。随着斑块的增大和不稳定性的增加,易发生破裂或 脱落,暴露内皮下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同时,血栓形成又可加 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80后”集体怀旧,意味何在
“80后”集体怀旧,意味何在2011年4月26日解放日报作者:龚丹韵/于海●“80后”出生于集体主义的营养水,吸收新的开放多元潮流,再到如今面临个人奋斗的竞争环境,这样的落差,也是造成他们谈起童年就津津乐道、倍感温馨的原因。
●今天“80后”的怀旧,不是那种厌世、颓废、消极的怀念,而是有感情要发泄、要沟通、要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绝非沉溺于过去、看不到未来、退出舞台的沧桑感。
●主持人:本报记者龚丹韵●嘉宾: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解放观点:微博和论坛中,“80后”发布小时候的玩具、零食、怀旧贴和成长话题,总是被争相灌水,跟帖无数;网店中,“80后”怀旧主题的物品也是卖得很火爆;视频网站,类似的怀旧短片比比皆是……“80后”刚年近30,那么早就集体怀旧,究竟意味何在?于海:“80后”的成长背景非常特别。
中国社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从原来的教条僵硬、不关心世俗价值,逐渐发展为富足多元、关心每个人感性权利、追求个人幸福。
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启蒙热等,一波接着一波,个人创造力开始释放,城市增加了各种新机会,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全社会处在发展的共赢阶段。
几乎所有家庭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改善,孩子可以读大学,农村知青可以回来,大众关心大师,青年人充满理想,讨论文化,醉心于国家的未来蓝图……尤为特殊的是,那时的计划经济,仍然给人某种稳定和保障,而同时,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被唤醒。
因而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既衣食无忧,又享受着市场经济的最初活力。
他们实际上没有受过苦,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很丰富。
出生以后,刚刚经历的社会转型,正在从单一向多元文化发展、从国家塑造人生一切到主动自我设计,一步一步变化,告别了原来的匮乏。
可以说,“80后”生活在释放人性的时代,童年的回忆,充满美好温暖的东西,还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比如当年的小孩很流行看《小鹿纯子》、《一休》等电视剧,虽然假,但深入人心。
与此相比,“90后”的经历可能更加单调。
集体怀旧:80后的一种病
《 致 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 一系
列 怀 旧电 影 , 又 引起 整 个 社 会 的集
旧可以让我们 “ 回”到过去, 去 自由
地进行选 择 , 可 以选 择 沉 浸 于 自己
多像 堂 吉诃德 一样 沉溺 于 怀 旧的 人, 特别是被称为8 O 后 的一代 人 , 他们 的怀旧似乎更深沉一些。
淡化 . 那些 留 i 忆 i n 0 ,J J 』 I J
依 赖 于 仃天 的心 删 活 动 第 次 …州 f { 利 ‘ n 0 , t f . 怵 的
小包装 的便携 版本 , 这让美 国巧克 力工业开始成熟起来 。 如今, 巧克力 已经成为风靡世
界 的食 品 , 它可 以是 孩子 们 的零食 、
情人节 的礼物、 蛋 糕上的点缀 , 也可
知 识
・ 1 0 7
改 变 r 从 , 人家 部 小父心 俗 的 价值, 现 变 成 ・ 1 _ 术 追 求 述 f ¨ 效
产力, 让 大规模 的生 产成 为可能。 1 9 世纪, 巧克力真正迎 来了平民时
代, 欧 洲 人 普 遍 消 费 得起 巧克 力饮
史上 占有一席之 地 , 第一块牛奶巧 克力就 出自瑞士人之手。
战 争 中也可 以见 到巧 克 力 的影 子 。“ 一 战 ”时 , 巧 克 力作 为美 国士
■
_ 一 … - 1 I
集体怀旧: 8 0 后的一种病
静《 怪诞行 为心理学》 刘兆 编著
怀 旧是一种安抚
其实 , 在 现代社会里 , 也 有 很
前些 年, 视频 《 老男孩 》突然蹿 红 网络, 引爆了8 0 后的怀旧情绪; 类似
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
重压下“80后”小心五大心理病
重压下“80后”小心五大心理病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刚刚收治了一位脑梗发作的28岁小伙子。
这位小伙子自己经营一家小外贸公司,去年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他的公司举步维艰。
前两天,他突然头晕恶心,说话也吐字不清,被家人送到医院。
医生的诊断是由于过劳而引起脑梗塞,再拖延治疗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如今的职场,在连续的工作压力下,亚健康、过劳死成了人们熟悉的字眼,类似上例的这种80后年轻人出现过劳致死的事件也不断增多。
心理专家也指出,以前在许多人印象中,神经内科都是收治中老年病人,而现在收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可见职场压力对年轻人的毒害之深,而80后尤为严重。
*社交恐惧
*
*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踏进社会,家庭的庇护和我是老大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
很多人都发现人际交往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同事都喜欢我?,我无意中就让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没归属感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安全风向标:社交问题,并不是80后才开始面临的难题,我们的祖辈都遇到过。
内向外向并不妨碍你四海通吃,关键是你如何给自己一个职场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职场活动,找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莫让青春染暮气演讲稿
莫让青春染暮气演讲稿篇【1】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
先是怀旧。
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
再是叹老。
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
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
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
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
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
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
“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
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
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
社交媒体中的“80后怀旧”现象解魅
社交媒体中的“80后怀旧”现象解魅作者:杨迎春侯微来源:《出版广角》2017年第17期【摘要】时下,“80后怀旧”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文章将通过研究80后的集体怀旧,分析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中“80后怀旧”的呈现方式,解魅“80后怀旧”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文章认为,80后的怀旧,是该主体进行的对童年记忆重塑和再造的想象,是80后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而“80后怀旧”现象,在80后童年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是媒体与新技术驱动、怀旧主体与消费主义商业营销相互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社交媒体;“80后怀旧”;微信;解魅【作者单位】杨迎春,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侯微,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XWB03);齐齐哈尔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W-Z05)。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怀旧”指缅怀过去,怀念往事或故人。
旧物、故人、故乡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的对象。
80后与70后、90后相对应,常指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人群。
80后出生在计划生育严格执行时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如今皆已步入而立之年。
据调查,73.8%的80后已经成家,54.7%已经有了孩子,其他人也都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时下,人们对怀旧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经历过岁月沧桑的上了年纪的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和审美行为”,而“80后怀旧”开始打破人们原有的认知,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通过研究微信公众号及其推文中的“80后怀旧”状况呈现,解魅社交媒体中“80后怀旧”现象的规律与特征。
一、社交媒体中的“80后怀旧”现象怀旧并不是80后的专利,“80后怀旧”的特别之处在于集体怀旧,80后的怀旧情感一经触发,迅速引起整个80后群体的关注,引发强烈的怀旧风潮。
2008年2月,一段名为《80后的回忆录》的视频开始盛传。
视频的开头如此描述:“希望所有80后的朋友,能在其中找到,我们难忘的回忆……”视频制作者在这段 19 分钟的视频中,列出了80后熟悉的动画片、电视剧、玩具、歌曲、常吃的零食以及玩过的经典游戏。
80后我们是一群昏迷的宠物
对“ 后” 80 评头论足, 但因
为我是“ 后”所 以我无 80 , 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我生活 环境的无味、浮躁和颓废, 并身临其境地痛苦着、 无奈 着! 我看着我的朋友走进 书店, 然后在青春网络小说
价。
在种种争议声中,有位“ 80
后”对 自己这一群体做 出反思。
笑 ,却知道 自己笑得很难 看, 因为其实我很生气 ! 也 很无奈 !
了整个社会的浮躁, 而是社会大环境的浮躁孕育 出了我们的毛躁; 不是我们的不伦不类使这个时
代尴尬, 而是这个时代的尴尬把我们挤压得不伦
不类 !
中国13 亿人口, 我们一群小小的“ 后” 80 宠
物的力量微弱得可怜。
A.条徉反射地its" 我b 措 了,但穷竟 -9 ] ’ . ’
着 了什么夕
我们在改革开放后出生, 生来就接受着传统
社会总在说很难把握现代大学生的兴趣走
文化的教育和外来文化的吸引; 然后我们经历中 国社会转型期, 社会如何转型我们顾不得也管不 了, 但在这样一个时代, 我们也按捺不住想摆脱旧 帽子转型一把;我们在人世之时迎来叛逆期, 原本 骨子里的那点儿传统就站不稳脚跟儿,又眼睁睁 地看着外来文化的进人, 充满好奇跃跃欲试, 结果 是, 我们仅有的属于自己的文化, 被我们否定了, 我们津津乐道的西方文化, 却学不会, 装不像。 如同“ 邯郸学步” 的现代版:我们一群人被困 在邯郸城边, 进不去, 出不来, 我们不知道如何走 得更远, 也不愿哭着爬回梁国, 只能一脸沮丧地坐 在地上等着父母暴跳如雷地领我们回家,等家乡 父老唾骂我们忘本, 我们却有一肚子委屈:邯郸人 步伐比我们优美, 难道我们不该学习先进吗?邯郸 人却在冷笑:多么自以为是的社会, 教出如此东施 效肇的一代 ! 在梁国的埋怨、 赵国的嘲讽中, 一群 学步青年, 在梁赵边境哭泣,我和我的朋友们一 起, 用眼泪抗议指责, 用哭喊宣泄不满, 心中隐藏 更多的是迷茫和困惑。之后, 有人清醒了, 更多的 人继续心安理得地当着宠物,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愚蠢着, 也可悲着! 如果我们从小就得到父母和老 师优良步伐的教育,怎么会如此轻易就忘记了自
早衰的80后
早衰的80后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12期文/本刊记者程新友近日,一部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异常火爆。
这部略带伤感的影片,描述一代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失落和迷惘。
和电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不同,当下,80后青年人因背负太重的压力而浮躁、焦虑、早衰……5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文章说,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
先是怀旧,怀念逝去的青春;再是叹老,在比自己小的90后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究竟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一个有志青年的早衰张华,今年31岁,从小胸怀大志,壮心不已,立志赚钱养家,出人头地。
以行有小车、居有楼房为梦想;以关心国家命运为志向。
当年,考上大学的他,成为当地学子的榜样。
毕业后,工作找到了,但是每天加班不说,工资少得可怜,每月付完房租、水电煤气费以及别的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
渴望出人头地的他,看不到希望,于是一气之下辞职下海。
但是他资本不多,关系全无,屡战屡败,频繁投资(投机),到处寻找赚钱机会,均碰壁而归。
很少看书的他,却买了几十本成功学、市场营销学经典著作,管理学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苦读良久,蓄势待发。
闯荡数年,所有的法子都试过了,奈何时乖命蹇,天不遂人愿,他又数次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张华的同学王军,父母都是张华家乡县城的局长,职位虽然不高,但有实权。
当初成绩一塌糊涂的他,读了个大专,毕业后,托他父母的福,白手开公司。
如今的他,油头粉面,腰缠万贯,驾一辆本田,今年更是荣膺当地“杰出青年”,俨然一青年才俊、社会精英、创业高手。
他们本系中学同学,读书时也曾以兄弟相称,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却渐行渐远,几成路人。
10多年过去,张华胸中壮志已消,脑海梦幻犹存,腹部渐隆、眼袋渐垂,觉比打盹少。
更让他郁闷的是,年逾而立之年的他,感情世界充满坎坷,犹如荒凉的戈壁。
80后似乎集体变“老”了不少人存在严重人际交流障碍
80后似乎集体变“老”了不少人存在严重人际交流障碍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6年第04期《人民日报》一篇题为《莫让青春染暮气》的文章指出,从怀旧到叹老,80后似乎集体变“老”了。
但不少人表示,现实中的年轻人仍是朝气蓬勃的。
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祝卓宏、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和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解读了让当代青年暮气沉沉的五大原因,并提出对策。
“先是怀旧。
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再是叹老。
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人民日报》文章这样描述青年一代。
许多年轻人坦言即使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也没有离开的勇气;可他们又“喜欢看外国电影、喜欢穿70后不太穿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至少自我感觉没有暮气沉沉。
”王国荣说,他常听身边的年轻人说想做点事,但“有心无力”,遇到困难缺乏迎接挑战的决心。
他们少了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锐气,却多了老成的暮气。
祝卓宏认为,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年轻人在经历了工作、恋爱、成家等人生阶段后,感受到人生沧桑,变得有责任感,自然就会老成持重。
马健文说,怀旧是一个人对现实际遇不满时所产生的情怀。
但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叹老和怀旧不可怕,但精神上“早衰”值得警惕。
有些年轻人看上去很成熟,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说话谈吐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80后究竟是不是“暮气沉沉”?近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调查发现,82%的参与者对此认同。
84%的人认为这是“社会病”,33%的人认为与“拼爹”、拼背景有关,32%的人认为物质压力催生疲惫感,17%的人认为当今社会选择多、诱惑多、顾虑多,消磨了年轻人的锐气。
《广州日报》曾对3313名80后进行调查,52.6%的受访者自认为压力大,48.1%的人认为压力来自生存,29.7%的人认为闯出一番事业太难。
不可否认,年轻人没朝气与社会有关,但微博红人“作业本”在一篇文章中将这一现象完全归结为社会不公、言论不自由以及地沟油、毒奶粉等问题却有失偏颇。
什么疾病让成年人像小孩
什么疾病让成年人像小孩什么疾病让成年人像小孩近年来,一种罕见而神奇的疾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疾病被称为“归还童年症候群”,它使成年人的身心状态渐渐回到了儿童时期,让他们像小孩一样生活。
虽然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关注。
“归还童年症候群”最早在二十世纪末被报道,至今已有数百例患者被确诊。
病人通常在青壮年时期消失最初的症状,包括语言退化、行为举止的变化,甚至失去自理力量。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渐渐丢失成年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呈现出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符的儿童特征。
科学家们对这种疾病的讨论表明,它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有关。
大脑是人体掌握行为和思维的核心,而“归还童年症候群”患者的大脑好像经受了一种退化的过程。
讨论人员通过脑部扫描发觉,患者的脑回路连接削减,神经元的活动也呈现出幼年时期的特征。
这种退化可能导致成年人失去对于简单思维和行为的掌握,从而表现出儿童般的行为特点。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罕见疾病的治疗尚未有明确的方法。
但医生们已经实行了一些措施来关心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医生们尝试关心患者重新适应成人生活。
一些药物治疗也被尝试,以期延缓疾病的进展。
尽管“归还童年症候群”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它也引发了人们对成年人和儿童之间差异的深化思索。
成年人通常被视为稳定、理智和自主的,而儿童则被认为是天真、纯真和需求关怀的。
这种疾病的存在表明,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肯定的,而是由一系列简单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打算的。
“归还童年症候群”虽然罕见,但其对于我们理解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示我们,成年人的身心状态并非不行动摇,而是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通过深化讨论这种疾病,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身心进展的神秘,为更多罕见疾病的治疗供应新的思路。
“归还童年症候群”是一种令人困惑和感到怜悯的疾病。
它让成年人像小孩一样生活,挑战了我们对成年和儿童之间差异的认知。
几代同堂 也患空巢综合征
几代同堂也患空巢综合征几代同堂也患空巢综合征几代同堂:也患空巢综合征我们常说道的“空巢综合征”就是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下,由于人际关系疏离而产生被拆分、抛弃的感觉。
常发生寂寞、空虚、孤独、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症状。
通常出现在并无子女或子女成年后相继返回家庭而避世老巢的老人身上。
不过,东郊武汉而且和儿子、儿媳妇定居在一起的张老汉,前些时候因胸部呼吸困难至医院就医,竟也被确诊为“空巢综合征”,到底就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伴过世的张老汉虽和儿子、儿媳同居住,但他们白天忙著工作,晚上回家后也就是在自己房间玩游戏、玩游戏,很少和老人交流。
心理专家表示,张老汉的情况即为属隐性空巢,发生不良情绪、胸闷等呼吸困难症状就不怪异了。
尽管空巢综合征主要载于子女无此身边的老人,有些老人的子女虽与老人同居住,但平时对老人不善照料,与老人交流太少,有时甚至一天都说不上一两句话,也可以使老人因处在隐性空巢而出现心理危机。
“空巢综合征”的整体表现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子女离家或子女不善照料交流,可以使父母产生心里空虚感,常常可以发生情绪不稳中求进、烦躁不安、疲惫抑郁症等。
2.寂寞、乐观、社会交往太少。
人类就是不讨厌寂寞的,特别就是老年人,一旦发生“空巢”,他们可以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丧失支柱,深感孤独和寂寞,对自己存有的价值则表示猜测,陷于无趣、无欲、无力回天、绝望状态,甚至发生自杀未遂的见解和犯罪行为。
3.躯体化症状。
受到“空巢”症候群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以引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例如抑郁、早醒、呼吸质量高、头痛、不振、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比如张老汉的胸部呼吸困难就是这种反应。
心理专家表示,子女必须多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除在生活上给与照料,还应当多和父母聊天,以排遣老年人内心的寂寞情绪。
同时,老人应当积极主动展开自我校正,多出席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多碰触新事物,维持身心健康、开朗的心态,提升自身适应环境和心理承受能力。
80后:青年的焦虑症与怀旧病
80后:青年的焦虑症与怀旧病
卢为健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卢为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当代青年思想发展的现状与教育的路径选择——以认识和培养"80后"青年为
视角 [J], 田建国
2.重读《青年团的任务》带给我们的启示——对80后青年爱国教育的几点体会[J], 刘煜
3.80后夹心层患“婚房焦虑症” [J],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
4.“境遇与态度:‘80后’青年的社会学研究”:80后对于现代风险社会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评价与认同 [J], 馨文(报道)
5.设计“青年汇”主题沙龙暨《跨越的一代--中国当代80后青年建筑师访谈实录》新书发布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型猛兽世界之旅观后感精选.doc
微型猛兽世界之旅观后感精选《微型猛兽世界之旅》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由戴维·阿滕伯勒编剧,该片在网上的平路也是相对较高,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01这老头子每个片头都要重复一遍关于对拍摄节肢动物的认识和感受,说话摇头晃脑的,很带喜感!虽然每集重复了几分钟,但毕竟集数不多,也不至于反感,听听英语也蛮不错的!这纪录片简直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对节肢动物有了新的认知!真的好佩服这些神奇的昆虫!几百万年的进化让他们拥有了成熟完美的生存繁衍机制!这种智慧叫做本能的智慧!动物低级的原因之一是,短暂的一生都交给了寻找事物,寻找交配对象,然后繁衍,然后循环往复。
真心佩服其中一种昆虫,繁衍靠自身克隆!屁眼里生出来的后代直接就是完整的小号版自己,然后还能一下子生好多,连交配都不用,多省事啊!避免了因交配产生基因变异的情况!更厉害的是,人家过冬的时候直接改为下蛋了,因为冬季直接克隆后代,后代不能抗拒低温!真是任性啊!还有螳螂交配的情况,相信多数人早就听过母螳螂在交配后要把公螳螂吃掉的故事,但具体细节是,母螳螂一开始就冲着吃公螳螂去的!公螳螂才只是为了交配而去甘愿送死!所以,公螳螂自投罗网,让母的抓住他,这时候他就趁着她吃他的时候强行插入,然后头被咬断了自然不影响他排精,因为其下半身有独立的神经系统!厉害极了!还有那个白蚁蚁后,我简直震惊啦!那么大!几百上千个一般白蚁那么大!不断的排卵!可以排好多年!还有好多种让我吃惊赞叹各种昆虫活动细节!不再赘述了!0280后N年前就开始集体怀旧了。
要么历数童年玩具吃食,要么是怀旧动画片、电视剧以及小人书,还有一些历数觉得自己老了的例子,其中是否有一个例子是变得开始爱回忆了呢。
是啊,每个人都被裹挟在时间的洪流中滚滚向前,90后都一个个出江湖成绩斐然了,一不小心,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几年前读研时,还曾被同学戏称萝莉,上一次出街,都被貌似90后的问路女孩叫阿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患上了集体“怀旧病”
继李雷韩梅梅之后,国民床单也在网络上走红。
儿时相伴的各种物件,一件一件地被人们晒在网上……熟悉又陌生,亲切而温暖的记忆一下子弥漫开来……80后的怀旧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怀旧”英文的对应词是nostalgia。
从西文词源角度考察,nostalgia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nostos,是“返回家园”之意。
algia即痛苦的状态,连起来便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后发展为病理学用语,又指“思乡病”,及至近代,“怀旧”的含义已逐渐远离医学等应用范畴,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
一般认为只有那些历尽沧桑的老年人才怀旧,但在中国,怀旧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们已在网络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怀旧。
有人认为80后的怀旧是沉湎过去、无法断奶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怀旧是排解现实压力、寻求群体认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不论如何,怀旧的起因总是比较--与过去的时光进行比较。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海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
”怀旧则让我们“回”到过去自由选择,选择希望沉浸其中的各个时期,此时似乎过往的一切都是好的,有诗意的,而现实是剥夺了诗意的,令人不满的。
它无法和美好的过往相抗衡。
80后的症结也恰是如此,他们在童年时期接受了传统式的带有革命信仰色彩的教育。
但中国社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发生质的飞跃,从原来的教条僵硬、不关心世俗价值,开始变成一味追求效率和速度,讲究个人绩效和财富,高度商业主义,温情在慢慢消逝。
一方面集体给予的保障逐渐隐去,另一方面自主设计人生的理想开始萌芽。
童年时期被灌输的意识和信仰在80后的青少年时期并没有得到强化,而是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逐渐被现实解构。
陆续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要自主寻找工作,面对狂飙的房价,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
“蚁族”“房奴”“裸婚”等众多时尚(微博)名词背后,折射出这一代人生存的压力和焦虑。
青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和进入社会后的残酷现实,这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他们更想寻找某种安抚。
因此,有人认为,怀旧就是一种安抚,是对激烈竞争的现实的安抚。
其实,从价值观层面说,“信仰迷失”也把他们推向了怀旧。
成年后,80后在价值观剧烈冲突及残酷的现实面前,便陷入了信仰危机。
他们大多数的信仰可能仅仅是多挣钱,通过努力积攒起买房的首付,再获得好一点的社会地位。
没有明确价值标准和坐标,没有安全感的他们通过“怀旧”来寻找共鸣,获得认可。
于是,怀旧情愫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