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合集下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仪器测试收费标准试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仪器测试收费标准试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仪器测试收费标准(试行)
测试项目
分析要求
价格
仪器设备
附注
微观结构的观察与测量
固体表面微观结构观察与测量
80元/个
超景深三维显微视频系统
化学元素组成定性、定量分析
微区分析
200元/个
XRF
样品加工费:50元/个
线扫描与面扫描
180元/小时
物相分析
粉末
120元/个
XRD
数据分析费:100元/个
3.为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仪器使用和培训,根据学生为实验室所做贡献的大小,补贴一定的机时免费使用(1个机时/半天)。
4.设立仪器第一责任人的实验室值班制度,并给与其一定的机时用于调试和维护仪器(2个机时/半天)。
300元/小时
物质结构分析
粉末
100元/个
红外光谱分析仪
备注:1.校外全价;2.本校内半价。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仪器测试院内收费标准(试行)
测试项目
分析要求
价格
仪器设备
附注
微观结构的观察与测量
固体表面微观结构观察与测量
30元/小时
超景深三维显微视频系统
化学元素组成定性、定量分析
微区分析
40元/小时
XRF
样品加工费:20元/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50元/小时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80元/小时
物质结构分析
粉末
30元/小时
红外光谱分析仪
备注:1.用于教学免费(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必须是在学期开课表中安排的时间内使用仪器进行教学)。
2.以实验室仪器测试结果在重要期刊以上发表的成果(第一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本科生或指导教师奖10小时/篇,研究生或指导教60元/小时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及保护对策简述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及保护对策简述

第44卷第3期山西建筑• 252 • 2 0 1 8 年 1 月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4 No. 3 Jan. 2018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3-0252-02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及保护对策简述崔梦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介绍了潮湿土遗址的定义,对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进行了归纳,简述了国内现有的保护措施,有利于针对潮湿地区进行 土遗址病害的分析和保护规划。

关键词:潮湿环境土遗址,病害,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1概述我国的潮湿环境土遗址数量多,分布广,对其保护任务重,需 求大。

在有关土遗址的保护研究中,干燥环境土遗址的保护研究 相对潮湿环境的研究比较成熟,关于潮湿土遗址的保护研究较 弱,需要进行更多相关研究。

2潮湿土遗址的定义关于潮湿土遗址的定义,目前有学者认为应从土遗址自身含 水状态、土遗址所处微环境相对湿度、土遗址所处区域气候条件 三方面分情况考虑,张虎元等[2]认为当土遗址周围年均相对湿度 大于75%时为潮湿环境,潮湿系数大于1.50为土遗址的潮湿环 境,含水量大于15%的土为潮湿状态土遗址。

周环[3]认为当以上 三项都不符合时,基本上可以认定该土遗址不是处于潮湿环境。

可以看出,潮湿土遗址的界定主要和土遗址本身及其大、小环境 中的含水量多少来综合分析,相对于之前的单方面考虑,更适用 于土遗址的复杂情况,具有更高的科学性。

SO-S 9-O-S 9-O-S SO-S 9-O-S SO-S 9-O-S 9-O-S SO-S 9-O-S 9-O-S SO-S 9-O-S SO-S 9-O-S 9-O-S合国家要求和标准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测试。

这个实验室方法应 该是一整套的成体系的方法,应该要包括煤炭样本的采集方法和 制备方法、实验中试验设备和仪器的选取方法、实验过程中的各 项具体操作方法、实验完成后的样品残渣的处理方法、仪器设备 的整理方法、测量结果准确与否的测定方法、试验数据的分析整 理方法等等。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一、课程名称:《西北史前考古》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四、计划学时:36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七、课程简介:“西部考古之一——西北史前考古”,地域包括今之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全部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之一部,时间为被中原文化直接统治之前,内容为西北地区史前环境下的文化(在时间、空间、内涵方面)关系的演化。

本课不是资料堆砌,而着重于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清楚西北史前考古的研究现状,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培养。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四讲。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主要目的是厘清西北、史前两个空间、时间上的概念,并介绍这一地区史前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历史。

第二讲甘青地区史前文化,通过期中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掌握此部分内容。

第三讲围绕二次扰乱葬、火葬、尸骨摆放姿势、男女合葬墓、特殊随葬品等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展开深入讨论,目的是从葬俗窥见史前人群交往、流变的信息。

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在使学生掌握新疆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基础上,对岩画、青铜器、游牧经济、人种组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第一节西北地区空间概念1.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甘、青、新、宁,陕西西部、内蒙中西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单元:黄土分布区:陇山、六盘山为界分作东西两部分,乌鞘岭西界。

青藏高原区:东部河谷地带、西部高原草地、高山蒙新荒漠区:冲、洪积平原、戈壁荒漠、沙漠地带、绿洲、草原。

3.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的变迁:7500-3500气候最适宜期,三部曲。

4.西北地区的文化环境单元:陇东、甘青、新疆三区域。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时间概念1.史前期的开始时间2.史前期的结束时间:汉通西域之前第三节西北史前考古历史的回顾1.外国学者的早期探险活动以及科学考察:斯文-赫定、安特生。

先秦器物设计文化基因谱系研究

先秦器物设计文化基因谱系研究

图1
系统发生树特点示意
代表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图 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58
艺术研究 | 艺术理论
在各文化种群之间产生着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先秦造物设
计活动的基本状况、器物文化主体结构和特征,结合考古
学、历史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设计学等
057
表1
ART RESEARCH
先秦器物文化遗产分类体系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生产工具、加工工具、纺织缝纫工具、生活用具、炊煮器、饮食
主体
器、酒具、家具、乐器、祭器、交通工具、军用器械、货币相关的 造物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百工、司工、统治者、手工业
石器、骨器、陶器、玉器、青铜器、铁器、木器、瓷器、琉璃器、 技术、造物制器制度、礼器制度等


依据基因分类原则及方法
,对于先秦器物设计文化所形
大复杂的文化系统。根据系统发生树基本逻辑和人类社会学发
成的设计基因分类遵循主导性、识别性、关联性和变异性四个
展特点,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会随着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文
特征进行,根据先秦器物文化遗产分类表和先秦造物设计基因
化环境的不断发展而扩展,由最初的基本食物和水需求,逐渐
本成就,其他类似的关于先秦时期的研究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
开创性造物设计实践活动造就了中国历史上首次手工业发展高
器物制作活动、器物文化的论述,例如李学勤⑧的 《东周与秦
峰,形成了丰富、系统的造物设计文化、器物文化、器物语
代文明》,陈振中⑨的 《先秦手工业史》 等。杨远⑩在 《夏商周
义、设计思维、设计哲学、设计方法等。
详细论述。因此,生活需求是器物文化的树根,由此诞生出器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研究初探——以郎德上寨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研究初探——以郎德上寨为例

城市地理262作者简介:聂玉涵(1990年)女,土家族,贵州,无职务,硕士,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管理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研究初探——以郎德上寨为例聂玉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摘要:在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为实现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但是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关注多数村落仍普遍贫穷、缺乏区域整体发展考量等问题。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与区域发展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区域经济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聚落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而不同民族的因为自己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各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文艺遗产资源。

而传统聚落正是这些丰富的资源中最能直观体现出地方特色的载体。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传统村落是其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缩影。

但尽管它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却地处偏远的山区,脱贫致富、谋求发展是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村落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郎德上寨郎德上寨是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位于雷山县城北17公里的报德乡。

它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苗寨之一,已有500多年历史,迄今仍保持着远古遗风与明清风格建筑群落。

整个村寨都是苗家聚族而居,沿山建造具有较强防御功能,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反映出苗族先民高超的建筑成就与建筑技术。

整个村寨及其自然环境并存的传统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歌舞音乐和手工艺特产,所有这些都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传统村落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我国快速城镇化所伴生的城乡建设以及文化信息的广泛交流,使得原本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逐渐变成人类活动较密集的区域,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区域快速发展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周学时:2总学时:36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任课教师:惠任《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一、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四、计划学时:36课时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惠任七、课程简介:《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面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原则和方法,熟悉各类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流程,重点掌握常见病害类型的保护修缮技术,同时通过案例介绍使他们了解国内外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为其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期末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6课时)1.1 中国古建发展简史1.1.1 原始建筑1.1.2 夏、商、周建筑1.1.3 秦、汉建筑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1.1.5 隋、唐、五代建筑1.1.6 宋、辽、金、元建筑1.1.7 明、清建筑1.2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1.2.1 宫殿建筑1.2.2 坛庙建筑1.2.3 陵墓建筑1.2.4 宗教建筑1.2.5 园林建筑1.2.6 居住建筑(住宅/民居)1.3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3.1 建筑的结构方式1.3.2 建筑的群体布局1.3.3 建筑的艺术处理1.4 古建筑的价值与作用1.4.1 价值1.4.2 作用1.5 建国以来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回顾1.5.1 解放前1.5.2 建国初1.5.3 60-70年代1.5.4 80-90年代1.5.5 新世纪1.6 古建保护修缮的原则和程序1.6.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1.6.2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中国古建的发展演变和分类特点;中国古建的价值和作用;中国古建的保护历程;中国古建的保护原则。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院(系、所)名称:文化遗产学院专业代码:060100专业名称:考古学主管领导:序号考生编号姓名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非定向定向1106979611603381郭光义√1612.72397.00255.42钱耀鹏2106979321307682高悦√2584.35385.00237.85冉万里3106979421907709邓晨√3579.32371.00245.42王建新4106979330707685刘蕾√4575.37382.00231.57段清波5106979140107660高嘉珩√5568.18381.00225.28冉万里6106979321107679张鑫荣√6551.01367.00220.71朱之勇7106979211107670刘轩声√7549.10369.00217赵丛苍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6、“储才计划”类考生院系在审核资格后将成绩换算成硕士复试成绩,并在备注栏标明。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院(系、所)名称:文化遗产学院专业代码:060100专业名称:考古学(文化遗产管理方向)主管领导:序号考生编号姓名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非定向定向1106979611603406李静宜√1594.35349.00280.25徐卫民2106979611603410程诚√2560.60329.00264.50刘卫红3106979611603404吴青军√3544.65336.00242.25李颖科,刘卫红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6、“储才计划”类考生院系在审核资格后将成绩换算成硕士复试成绩,并在备注栏标明。

史前考古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史前考古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史前考古学》一、课程名称:史前考古学二、课程种类:考古专业中心课程三、适用对象:考古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每周 4 学时,共 72 学时五、学分: 3 分六、任课教师:朱之勇、刘斌七、课程简介:史前考古学的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两大部分,是考古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骨干课程之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分为上编(旧石器时代考古)和下编(新石器时代考古),共十章内容,分别是史前考古学方法论、史前环境、史先人类、旧石器及旧石器文化研究、史前考古的综合理论问题、史前农业起源与发展、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史前墓葬与埋葬制度、史前社会结构的演进、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要修业生经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史前考古(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认识当前史前考古的研究成就与动向,使学生初步基本具备从事史前考古研究的能力。

课程以老师解说为主,同时会组织学生进行3~4 次的专题谈论。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编旧石器时代考古第一章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8 学时)第一节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遗物(二)遗迹(三)原址第二节史前考古年代学一、第四纪地层学(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史前考古的关系(二)第四纪地层划分、比较及地质年代(三)第四纪地层积聚二、生物地层学(一)古生物化石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二)我国常有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地层年代的判断三、考古地层学(一)考古地层学的基本看法(二)文化层形成的原理(三)文化层的划分与地层关系四、现代科学技术的测定年代方法第三节史前考古埋藏学一、何谓埋藏学二、影响埋藏的要素三、埋藏种类及鉴识(一)原地埋藏种类(二)搬运埋藏种类(三)特别埋藏种类四、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一)史先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二)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第四节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一)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二)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二、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研究(一)文化与文化区(二)史前文化区系研究历程(三)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思虑题:1.解说“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从真实性角度看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从真实性角度看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作者: 郇滢 刘军民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710069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85-8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真实性 活态保护 文化遗产
摘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活态保护”是目前还保存原有使用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

文化遗产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物态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是文化遗产真正的气韵与内涵来自于遗产的历史发展过程。

将遗产延续和保持活态才能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使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

(NEW)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3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0年西北大学61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答: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一种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2.邦墓答: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

《周礼·春官·墓大夫》载“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

邦墓以小型或中型墓为主,一般无封土,为士或庶民之墓葬,埋葬密集,成组成群排列。

不同类别的墓交错埋葬,但彼此间无打破。

3.尸乡沟商城答:尸乡沟商城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它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

其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 0米,南部宽740米。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4.新郑彝器答:新郑彝器是中国春秋晚期的郑国青铜器群,于1923年在河南新郑发现,据推测为一座大墓的随葬品。

已知有鼎、簋、鬲、尊、壶、罍、舟、洗、盘、匜、钟、镈和兵器等,共百余件,其中有大牢九鼎、七鼎各一套,簋8件一组,与礼书所记九鼎配八簋的制度相符,表明墓主是郑国地位很高的贵族。

5.玉衣答: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

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

校情校史题目

校情校史题目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校情校史模拟比赛校史题目一、必答题1、2002年我校百年校庆之时江泽民主席的题词;(培育创新人才,攀登科学高峰,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贡献。

)2、大礼堂前张学良的东北大学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3、我校的校训以及其含义;(公诚勤朴,公是天下为公,诚是不诚无物,勤是勤劳勇毅,朴是抱朴守贞)4、侯外庐在何时担任西北大学校长;(1950-1958)5、说出我校的四位长江学者;(高山、侯旬、曲安京、辛周平)6、我校著名的的“五老二寿”哪几位教授。

(张伯声、郁士元、岳劼恒、王耀东、刘亦珩、许寿裳、马长寿)7、被称为“教授从军第一人”的是谁。

(郁士元)8、光绪帝的朱批。

(著即督敕认真办理务收兴学实效)二、60秒判断题1、我校校训是在1937年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第45次会议上决定的;错2、我校被誉为“中化石油精英之母”;错3、我校的许兴凯教授曾被称为“老太婆”;对3、1924年鲁迅在西北大学讲课的题目是《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错4、“昆明鱼”是舒德干院士发现并命名的;对5、邓小平曾在西安中山大学任教;错6、我校唯一一个五年制的本科专业是医学;错7、辛亥革命之后张凤翙等人在陕西建立的政府叫做“秦陇汉军政府”。

对8、曾参加东亚运动会的是王耀东教授;错9、我校在2009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对10、建国后我校第一任校长是侯外庐还是杨钟健。

侯11、大草坪是在郭琦还是张岂之在任期间修建的;郭12、初大告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错13、我校现有80个本科专业;错14、我校的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15、我校现任党委书记是乔学光;对16、被称为当代大禹的是李仪止;对17、岳劼恒曾在1949年担任西北大学校长;错18、李约瑟第一次访问西北大学是在1945年;对三、选做题1、说出我校的八个重点实验室;(20)(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心、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说出我校十九个博士一级学位授权学科(最少15个);(30)(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软件工程、中药学)3、说出我校的学生社团10个;(20)4、说出我校的十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少九个);(30)(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杨虎城将军陵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5、说出我校的十个校园媒体(最少九个);(30)(新西大网站、红帆网站、木香园网站、金色家园网站、虫虫乐园、在线学苑、木香杂志、金色年华、西北大学广播站、西北大学外语教学平台)6、侯外庐校长提出的新三风是什么。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1.文物的概念、内涵、价值、特点概念: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遗物、遗迹)内涵: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②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中药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③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④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⑤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⑥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价值: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点:①必须是人类创造或与人类有关的②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的物质遗存2.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城镇、街道、村庄。

文物保护单位:指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移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3文物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概念:文物学是一门以人类遗留的实物资料为对象,研究人类社会面貌及发展规律的学科。

特点:①文物学的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比较长②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比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③文物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④文物学有其自身的目的⑤跨学科研究也是文物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研究内容:①研究文物的价值②研究文物的作用③研究文物的分类④研究具体的遗物与遗迹⑤研究文物管理⑥研究文物收藏4.文物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与历史学:个性: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共性:研究目的相同:为了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密切联系:①文物学具有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②历史学为文物学提供最基本的史料与考古学:个性:所研究文物的年代范围不同;所研究文物的来源不同;所研究文物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共性:研究对象相同;研究目的相同密切联系:①考古学可以为文物学提供科学的实物资料②文物学可以为考古学提供断代方面的参考5.文物管理的内容(1)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①历史文化名城及街村的管理:当地政府应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新闻稿

“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新闻稿

“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新闻稿6月3日下午,由文化遗产学院主办的第二届西北大学“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非专业组决赛在太白校区7111教室举行。

从十个院系代表队中脱颖而出的四支代表队参与了决赛,经激烈角逐,地质学系代表队获得冠军,职教学院代表队位居第二,信息学院与历史学院同时获得三等奖。

至此,历时两个月的第二届西北大学“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顺利落下帷幕。

此次知识竞赛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

专业组面向文化遗产学院各专业学生,同时也为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选拔参赛选手;非专业组主要面对的是我校其他各院系非文化遗产专业学生。

专业组的比赛从4月份开始,至5月初结束,经过3轮测试盒最终面试,2009级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任萌等3位同学从30多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他们将于6月7日前往郑州,代表西北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非专业组竞赛的宣传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始,我院分别在长安,太白,桃园三校区进行了“文华杯”知识竞赛的宣传,得到了各院系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

5月26日下午,“文华杯”非专业组的预赛在太白校区文化遗产学院举行,来自三个校区共十个院系的代表队参与了角逐,最终,地质学系,历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四支队伍以优异的成绩挺进决赛。

文化遗产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景钱老师、校团委副书记赵金哲老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徐倩老师、历史学院团委书记薛原老师、地质学系辅导员刘俊杰老师,以及文化遗产学院团委的老师们出席了6月3日下午的非专业组决赛,来自三校区的数百名同学前往决赛现场观看。

6月3日决赛主要分为知识问答,才艺展示,演讲三个环节。

知识问答包括必答题,限时判断题,风险题,通过识图,音频,视频等形式,考察文化遗产,考古,文物,博物馆等多方面知识。

比赛过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调节气氛,每个环节中间还穿插了个院系代表队的才艺展示,娓娓动听的歌曲演唱,深情顿挫的诗朗诵,刚柔并济的太极表演,都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物质颜色变化的监测实验报告

物质颜色变化的监测实验报告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10级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物质颜色变化的监测姓名:赵星学号:2010102110报告日期:2013年3月13日物质颜色变化的监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测量颜色的仪器—色度计;2、学会用色度表示颜色和颜色变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色度仪具有模拟照明系统,通过光吸收器消除试样镜面反射的影响,测量物体反射的颜色和色差,测定物体漫反射的亮度L和色度a,b等,以计算物质颜色的变化。

L值是亮度(又称明度)的表征,黑色的L值接近0,白色的L值接近100 。

a和b是色品坐标。

a是红绿色品坐标,红色的a值为正,绿色的a值为负;b是黄蓝色品坐标,黄色的b值为正,蓝色的b值为负。

颜色变化的大小用ΔE(色差值)表示:ΔE=√(L1-L2)2+(a1-a2)2+(b1-b2)2ΔE越大,物质颜色变化越大,当ΔE超过3时,肉眼可以辨别颜色的变化,仪器的误差不大于1。

三、实验材料:色度仪、紫外灯、电炉、水浴锅、颜料、纯蓝墨水、明胶、蒸馏水、研钵、100ml烧杯、毛笔、铅笔、尺子、滤纸8张、废报纸等四、实验内容:1、制样。

(1)滤纸的准备。

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出4*4 cm2 的正方形边框,滤纸张数依颜料的数量而定,每类颜料做两张。

(2)颜料的制备。

在电炉上通过水浴加热配制质量浓度为3.3%的明胶30—50 ml,备用。

取一定量的颜料放入研钵内,加入少量胶水,研磨,再加入少量胶水,研磨,至浓度适宜,方便涂抹。

再取少量纯蓝墨水,备用。

(3)涂样。

在滤纸下垫上废报纸,防止颜料污染实验台,用毛笔蘸适量颜料在滤纸方框内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沿一个方向涂抹颜料。

待其晾干后,将滤纸旋转90度,再次涂刷,共二至三次,至滤纸表面颜色均匀为宜。

2、老化。

将样品放置在254nm紫外光下一段时间,至颜料明显变色为止,但是部分颜料如土红不易变色,老化时应注意。

3、调试仪器。

(1)插入电源预热10分钟。

(2)调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遗产展陈设计》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展陈设计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54课时
五、学分:3学分
六、任课教师:张译丹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展览陈列设计作为一门遗产学、艺术设计及空间学的交叉课程,课程内容复合度较高,考虑学生学科特性与基础,从设计初步起步进行艺术设计基本认知学习,并逐步带入建筑学、城市学、室内设计理论及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基于场地设计和空间规划的初步认识,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对于建筑群体和室外空间规划的认识,在对空间结构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带入博物馆学的专业内容,逐渐展开不可移动型遗产的保护陈列设计。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教学目标:
创造性思维的初步启发
艺术设计的初步鉴赏能力
设计尺度和平面设计概念的认知
博物馆设计的了解,包括对空间、功能、流线、设计美学的感知
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的要素掌握
独立策展的流程认知
2)课程目录及主要教学内容:
模块1:设计初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
设计初步场景设计表达
创造性思维快速设计表达
平面设计基础平面组合设计
空间设计初步立体构成设计
模块2:博物馆及场地设计初步
公共建筑设计知名博物馆建筑的空间流线与造型设计解析
博物馆设计模仿某博物馆设计风格,进行新博物馆的外部设计
场地规划场地规划设计与群组建筑设计
期中测评:博物馆案例解析设计答辩
模块3:室内空间设计及人体工程学认知
室内设计基础橱窗设计解析
室内设计简史依据某一特定时期风格进行模仿绘制
展示空间设计基础根据已选定风格,对自己已经设计的博物馆进行场地和内部局部空间设计
模块4:展览陈列设计及案例解读
博物馆陈列设计对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流线分析,解析其展陈设计或其他维度可借鉴或可改善之处
博物馆陈列设计一个特定专题的展区布置,包括空间流线设计和展品布置,并撰写简要策展计划
不可移动型遗产陈列对于大型遗址或历史街区保护的案例分析
场地规划陈列设计
期末测评: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设计答辩
3)实践教学环节:
1.参观体验,以宜家家居商场、商业橱窗为参观对象,展开类型化展品陈列方式的借鉴学习,并从流线、功能分布、游客行为、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角度展开空间解析。

2.通过对博物馆实地的参观、测绘,得到对实体空间中文化遗产展览陈列的全面真实的认知,在博物馆内部空间中体会展览陈列的流线、展陈方式、参观人群密度,等相关要素。

在参观中,对博物馆陈列展览选题、博物馆特性、地域特性、民族特性、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博物馆馆藏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起到辅助自主设计的作用。

参观结束后,完成一份实践报告,并展开组内讨论进行方案设计。

4)教学进度:
5)参考教材:
[1]丁允明.展示与陈列设计.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英)特里费·格里菲斯.舞台艺术:舞台实践之完备指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 康韦·劳埃德·摩根.展台设计实务.百通集团出版社
[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张文忠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齐玫.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 北京:文物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