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心电监护护理常规
ICU一般护理常规
ICU一般护理常规
一、每日根据病房患者情况,分派管床责任护士。
责任护士负责当班患者等所有治疗、护理、饮食、活动、特殊检查等相关工作。
二、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心律及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及其他病情变化等情况。
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作必要处理。
三、妥善安置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在病情允许等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四、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予氧疗,持续监测氧饱和度。
对人工气道患者,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
五、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六、熟悉患者病情,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七、建立、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备齐急救物品、药品。
按医嘱设定电脑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根据病情需要作及时调整。
八、留置导尿管,维持各种引流管固定在位、引流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九、酌情确定饮食种类、方式。
十、及时、正确留送检验标本。
十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心内科护理常规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症状观察胸痛、胸闷、气急、心悸等,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与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2、体征观察根据医嘱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心律及脉律有无异常。
注意观察水肿的消长、尿量的变化。
1、观察病人的活动能力。
2、观察病人使用各种药物后的反应。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定期更换病员服,做好危病人口腔护理及保留导尿病人会阴部护理。
2、休息及卧位危重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平稳者指导其采取适合于个人的活动方式。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心衰患者取半卧位,长期卧床病人建翻身卡,每两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
3、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指导病人的饮食,以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少量多餐,鼓励病人进食适量新鲜水果及蔬菜。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给予低钠饮食。
4、氧疗护理根据医嘱予以吸氧,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4L/min,严重缺氧患者予以面罩吸氧,急性肺水肿患者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氧期间做好鼻腔护理,保持鼻黏膜的清洁湿润;每日更换鼻导管和湿化液、瓶,双腔鼻导管每日碘伏面前涂擦出气孔,每周更换鼻导管。
5、排便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便秘患者根据医嘱给予缓泻剂、开塞露肛注或低压温水灌肠。
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皮肤护理对于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应检查皮肤的完整性,注意预防压疮。
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元整齐、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7、用药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中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时测量血压,嘱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现象;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应监测心率/脉搏,如低于60次/分应暂停发药并报告医师。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规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规( 一) 使用对象:凡是病情危重需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频率、节律与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患儿。
( 二) 心电监护操作程序。
1. 准备物品。
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插件联接导线、电极片、生理盐水棉球、配套的血压袖带。
2. 操作程序如下:3. 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4. 将患儿平卧式半卧住。
5. 打开主开关。
6. 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儿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7. 贴电极片( 巳有导电糊) 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按( 心电图) 一菜单栏( 连接导联)- 按( 报警) 。
8. 将袖带绑在至肘窝3 一6 处。
按〈测量〉( 报警限)- 按( 测量时间) 。
( 二) 通常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用的电极以及各电极安放的位置:有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 三) 监护系统临监测心电图时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 观察是否有P 波,p 波的形态、高度和宽度如何。
3. 测量p 一R 间期、间期。
4. 观察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
5. 观察T 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 四) 注意事项1. 若存在规则的心房活动,则应选择P 波显示良好的导联。
2. 振幅应>0.5 ,以能触发心率计数。
3. 心电监护只是为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若需分析段异常式更详细地观察心电图变化,应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血压监测:1. 主要功能:它分为自动监测,手动监测和持续监测及报警装置。
手动监测是随时使用随时启动键;自动监测时可定时,人工设置同期,机器可自动按设定时间监测;设置持续监测时,机器持续监测数分钟,一般为 5 分钟。
机器在这5 分支内不断充气、放气,直至测出结果。
心肺复苏高级和延续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高级和延续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
2.评估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
3.准确评估尿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恐惧、害怕等。
【护理措施】
1.进行连续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监测1次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2.持续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
行气管术和使用呼吸机者,严密监测呼吸频率、深度、皮肤色泽、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者定时湿化气道和气管,及时抽吸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
吸引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者按气管护理常规护理。
4.高热者按高热护理操作。
5.保护脑组织,及早使用冰帽。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激素、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从而减轻脑缺氧,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
6.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
7.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做好各项记录。
8.备好各种抢救用物,做好心脏骤停复发的抢救。
【健康指导】
1.安抚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理解与配合。
CRRT护理常规
CRRT护理常规【定义】是指用净化装置通过体外循环方式,连续、缓慢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异常血浆成分以及储蓄在体内的药物或毒物,以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的一组治疗技术。
【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
3.观察各个监测压力值的变化。
4.观察并发症的早期征象。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CRRT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并观察疗效。
2.监测血电解质及肾功能配置置换液时必须严格遵医嘱加入钾、钠、钙、镁等电解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误后方可用于病人。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患者内环境状况,根据检测结果随时调整置换液配方,现配现用,以保证患者内环境稳定。
3.血管通路的管理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是保证CRRT有效运转的最基本要求。
患者均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治疗期间,保证了双腔静脉置管、血液管路的固定通畅,无脱落、打折、贴壁、漏血等发生。
置管口局部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潮湿、污染时要及时予以换药,以减少感染机会。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
导管使用前常规消毒铺巾,抽出上次封管的肝素液弃去,确定导管内无血栓且血流畅通(20ml/6秒)后方可行CRRT,取下的肝素帽消毒备用。
4.做好基础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应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动作应轻柔、仔细,防止各种管路的脱落、扭曲;注意牙龈有无出血;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防止皮肤压伤5.液体的管理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在CRRT治疗中保持出入液量动态平衡至关重要,根据患者心、肺、肾的功能状态制定相应的计划,正确制定血流量,每小时脱水量,置换液速率等,每小时统计出入量,根据病情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及调节各流速,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6.其他疼痛、焦虑、隔离和各种机器的噪音是重症患者的心理应激源,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情绪波动,因此护士应特别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变化。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
1. 紧急处理(1)病人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6L/分,病情稳定可改成1~3L/分,逐渐间歇吸氧。
(3)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除颤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镇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 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迅速准确执行溶栓疗法,用药前注意出血倾向,溶栓后严密观察再通指标。
3. 病情观察(1)持续观察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尽早发现病情变化①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发病24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次的易损期(R-on-T)等心室颤动的先兆。
②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大汗、烦躁不安、尿量减少(20ml/小时),甚至晕厥,为休克的表现。
③心力衰竭: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4. 药物护理(1)溶栓疗法严格掌握禁忌症、适应症,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控制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
(3)在梗死发生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情及心功能状况,采取合适体位,为病人制定活动计划并督促执行,观察活动中反应。
活动受限者给予生活护理。
二、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少食多餐,进食不可过饱。
禁烟、限酒。
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天未解大便者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三、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安全、空气流通,减少探视。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
四、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并记录,必要时测体重、记尿量。
如需吸氧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和给氧方式。
五、按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六、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七、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做好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心源性呼吸困难护理常规一、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协助翻身、生活护理。
二、给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予高流量乙醇湿化给氧。
三、病情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特征、伴随症状,有无发绀。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类、ß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咳嗽、心动过缓等)。
五、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
心悸护理常规一、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给氧。
二、病情观察:评估引起心悸的原因,必要时做心电图、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判断有无心律失常,观察血压变化。
注意有无低钾血症等诱发室早、室速的因素。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必要时做好准备好抢救器材与药品,保留静脉通道。
心源性水肿护理常规一、饮食:低盐饮食,限制含钠量高的食物及水分摄入,用排钾利尿剂者注意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
二、病情观察: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皮肤是否完整,遵医嘱记出入量或尿量、称体重。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有无电解质紊乱)。
四、皮肤护理: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卧位舒适安全,床单元平整干燥;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使用便器时勿擦伤皮肤。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ICU重症监护护理常规一、一般监护1、专科疾病或手术后按专科护理常规护理。
2、特级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安全。
3、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心律、瞳孔、血氧饱和度等。
动态监测血气和电解质,按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
4、根据评估资料拟定、修订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在观察记录中反映出来。
5、持续低流量给氧、面罩给氧或机械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和呼吸机的管理,防止窒息、误吸。
6、使用微泵输入药物时,根据医嘱调整速度和药物浓度。
7、按需要监测血糖、尿糖和尿比重。
记录各种检验数据及用药情况,8、维持静脉输液和动、静脉测压管、引流管通畅,中心静脉置管和动脉测压管随时保持穿刺处敷料清洁、干燥。
引流瓶定时更换,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9、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翻身、叩背每2~4小时一次,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运动。
10、遵医嘱做好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的护理,长期留置胃管、尿管者三周更换一次。
11、配合医师进行床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各种穿刺引流术、心肺复苏术等操作。
12、做好床单元终末处理,床单元随时处于迎接、抢救患者的备用状态。
二、呼吸道监护1、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以确保氧疗效果。
(1)鼻导管吸氧:湿化后的氧气经鼻导管进入呼吸道,适用于轻度缺氧者。
鼻导管插入深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若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导管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气管插管或套管的长度,以免刺激患者引起呛咳。
吸氧浓度为:一般患者3~5L/min,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疾病的患者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流量为1~2L/min。
(2)面罩吸氧:面罩置于患者的口鼻部,氧流量为6~8L/min。
(3)呼吸机辅助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经一般吸氧不能纠正缺氧者。
2、给予呼吸道辅助疗法,促进肺功能恢复。
ICU的护理常规
ICU的护理常规1、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3、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5、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
6、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7、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ICU综合征的护理常规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病人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影响,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日本学者强调预防本征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怎样应用多元文化护理使ICU患者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防止ICU综合征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ICU综合征1.1概念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3 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
就日本文献看,ICU收治的病人中30%~60%发生本征。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后的护理1、专人专班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平卧或侧卧,抬高床头50º-30º。
2、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每15-30min 观察和记录一次,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3、维持有效呼吸。
持续吸氧,随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超过48-72h,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各和护理。
4、维持有效循环,保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
5、保证热量供应,可采用胃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鼻饲饮食。
6、按冬眠低温疗法护理常规。
7、观察有无因胸外按压所致的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并发症。
8、复苏后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定时监测血、尿素氮等,以便及时了解肾功能。
9、用药护理:使用脱水剂时确保药物快速滴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先兆;正确使用冬眠药物。
10、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加强根底护理,防止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和肢体废用性萎缩等。
二、休克病人的护理1、体位:取仰卧中四位。
2、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通畅。
3、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
另一条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
4、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观察意识、皮肤肢端温度及尿量等,记24小时出入量。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用药准确无误,并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
6、注意保暖和降温,忌用热水袋局部加温,以免烫伤或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高热时应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4℃冷盐水100ml灌肠。
7、防一止意外损伤,烦燥或意识不清者,应加床栏或约束带,并专人守护。
8、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加强根底护理,预防并发症。
三、昏迷病人的护理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或按医嘱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或肌力等并记录。
如何正确进行心电监护护理
05 心电监护护理的常见问题 与解决方案
设备连接不良
总结词
设备连接不良是心电监护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正常传输或设 备无法正常工作。
详细描述
设备连接不良可能是由于导线损坏、接口松动或设备本身的问题所导致。为解 决这一问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情况,确保导线完好无损、接口牢固。如 发现设备连接不良,应及时更换导线或修理设备。
心电监护护理将与物联网、可穿 戴设备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全方
位、连续性的健康监测。
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数 据分析、异常识别等功能的自动
化和智能化。
与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相 结合,实现远程心电监护、在线 咨询等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和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电监护数据的正常范围
心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在60-100次/ 分钟之间,新生儿心率较快,随着年 龄增长逐渐减慢。
01
02
P波
正常P波形态两肢不对称,时限一般不 超过0.12秒。
03
PR间期
正常成年人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
QT间期
正常成年人QT间期在0.32-0.44秒之 间。
05
手术前后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心电监护 ,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术后恢 复。Biblioteka 02 心电监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心电监护设备的选择
01
02
03
设备类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监测需 求,选择合适类型的心电 监护设备,如便携式、床 旁式等。
设备性能
选择性能稳定、准确度高 、易于操作和维护的心电 监护设备。
设备安全性
确保心电监护设备符合安 全标准,具备接地保护、 过载保护等功能。
临床护理:心电监测
临床护理:心电监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胸部皮肤情况。
2.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变化。
3.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操作要点。
1.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
2.选择恰当导联,调节波幅,设置监测指标的报警界限。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心电监测目的,配合事项,取得合作。
2.指导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
(四)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片时,应避开伤口、瘢痕、中心静脉插管、起搏器及电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部位。
2.密切监测患者异常心电波形,排除各种干扰和
电极脱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带有起搏器的患者要区别正常心律与起搏心律。
3.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
4.心电监护不具有诊断意义,如需更详细了解心电图变化,需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应用心电监护护理常规
应用心电监护护理常规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监测的意义、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2.监测前清洁患者胸前部的皮肤、去除油脂,如胸前毛发较多者给予剔除。
3.正确连接心电监测
(1)心电监护导线的正确位置:RA(右上)右锁骨下,靠近右
肩;
LA(左上)在锁骨下,靠近左肩;C(胸)胸导联任意位置(根
据
患者的病情决定);RL(右下)右下腹部;LL(左下)左下腹
部。
(2)NBP、SP02不要放在同一肢体。
(3)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设置NBP监测间隔时间。
4.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监测参数的正常范围,正确设定报警限。
5.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超出正常报警范围、心律失常等情况。
6,正确、及时、客观的记录监测参数。
7.护理指导
(1)告诉患者、家属监护仪报警的作用,嘱患者、家属勿随意调整监护仪。
(2)告诉患者、家属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感如:1监测血
压时袖带充气时肢体可能会有发胀的感觉。
2电极片长期粘贴可能会不粘导致脱落影响监测,或者皮肤瘙痒等不适的感觉,给予及时更换。
3SP02监测的夹子不要随意取下来,如有不适可以间断换手指监测。
护士心电监护管理制度
护士心电监护管理制度一、总则心电监护是医院急诊救治中重要的临床技术手段,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为了规范护士心电监护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使用心电监护设备的监护工作。
三、护士心电监护的基本要求1. 护士应具备医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心电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接受相关培训;2.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前,必须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并确认患者的身份;3. 心电监护设备必须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4. 对心电数据的记录应准确、完整、清晰,必须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相关信息;5. 对心电监护结果的分析和解读需及时提供给主治医师,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6. 对患者的心率、心律的异常情况和监测结果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7. 在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沟通畅通,协调配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四、心电监护的操作规范1. 心电监护设备的准备:插上电源,确保正常运转;根据患者体位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联贴片;为患者搭建好心电监护设备;2. 导联贴片的粘贴:清洁患者皮肤,用擦皮酒棉球擦拭贴片附着部位,保证皮肤干燥,避免贴片脱落或导致误判;3. 心电监护的记录:在设备上配置好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监护,实时记录心电数据,并及时保存;4. 心电监护数据的解读:根据心电图的特征和波形,分析心脏的节律和功能状态,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5. 心电监护设备的关闭:监护结束后,将设备关闭,清理好工作环境,保持设备的整洁。
五、对护士心电监护工作的考核和评价1. 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心电监护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最新的心电监护知识和技能;2. 实行层级管理,建立心电监护技能的档案,对护士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表现进行评价;3.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心电监护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4. 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护士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励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护理常规
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护理常规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患者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并进行合理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常规,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检查电源、电缆、传感器等部件是否完好,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准备,包括检查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电监护,皮肤是否清洁干燥,身体是否有异物等情况。
二、选择正确的导联和安装传感器心电监护仪通常需要使用多个导联来监测不同心电信号。
在选择导联时,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常见的导联有三导联、五导联和十导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在安装传感器时,护士需要确保传感器与皮肤充分贴合,避免出现导联脱落或信号干扰的情况。
三、调节心电图仪参数心电图仪的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要求,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一般来说,包括心电图信号增益、滤波频率、心电图速度等参数需要进行调节。
护士应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根据需要进行操作,以确保所得的心电图结果准确可靠。
四、定期检查设备为了保证心电监护仪的正常工作,护士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包括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电缆是否完好,传感器是否灵敏等。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及时向技术人员或上级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持续监护患者情况心电监护仪监测的是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护士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心率不齐、心室颤动等情况,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干预。
同时,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六、正确拆除导联和清洁皮肤在结束监护过程后,护士需要正确拆除导联,并进行相应的皮肤清洁。
清洁皮肤时,应使用温水和中性洗剂进行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有害物质。
心脏电复律护理常规
心脏电复律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心律、心律失常的类型。
2、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是否有恐惧、焦虑等。
3、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品是否齐全,并置患者床旁。
4、评估患者年龄、心前区皮肤是否完整、身体上是否有金属饰物,心脏起搏器等。
5、评估病室内氧气是否关闭,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护理措施1、复律前护理(1)向择期复律的病人介绍电复律的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取得其配合。
(2)遵医嘱作术前检查(血电解质等),全导联心电图。
(3)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小时,给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的药物。
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复律前应进行抗凝治疗。
(4)复律前1-2天口服奎尼丁,预防转复后复发,服药前做心电图,观察QRS波时限及QT间期变化。
(5)复律术前当天晨禁食,排空膀胱。
(6)准备所需的抢救设备及药品。
2、复律中配合(1)病入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
(2)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贴放心电监测电极片时注意避开除颤部位。
(3)连接电源,打开除额器开关,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选择“同步”或“非同步”按钮。
(4)遵医嘱用地西泮缓慢静注,至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
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
(5)充分暴露病人前胸,将两电极板上均匀涂满导电膏以生理盐水纱布,分别置于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0CM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
按充电充到所需功率,嘱旁人避免触及病人及病床,两电极板同时放电,此时病人身体和四肢会抽动一下,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3、复律后护理(1)病人卧床休息24小时,清醒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
(2)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注意心律、心率变化。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皮肤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病人有无栓塞征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心电监护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心率、心律,有无心悸、有无胸闷、胸痛;了解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对心电监护的认识,有无紧张、焦虑。
2、了解患者的心电图情况。
3、评估心电监护仪是否完好。
[护理措施]
1、向患者解释持续心电监护的目的、方法和配合要求。
2、确定电极片安放部位及清洁相应部位的皮肤。
3、安放电极片,连接心电监护仪。
4、根据心电监护所采集的患者的参数,合理设置报警值。
5、观察心电监护的动态变化,包括心率、心律等,定时或按需要记录。
对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和处理。
6、结合心电示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胸闷、心绞痛等,了解病情变化特点。
7、监护过程中,注意检查电极片是否松动、移位、脱落等,以免影响监护参数。
[健康指导]
1、向家属说明在监护过程中,仪器报警等可能产生噪声及需要卧床造成患者生活不便,以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