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三课学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2)李大钊: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作用(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篇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有理学教师讲述:概括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主要不同点。
提问:儒学从春秋一直发展到西汉,有哪些基本“缺陷”?教师讲述:1、非哲学思辨。
2、非万能学说。
3、没有真正成为独尊、主流,获得不可动摇的地位。
过渡:之所以儒学会发展为理学,肯定是彼时彼刻的儒学出现了问题,没问题的话就不需要改变了。
我们抓住了这3个问题,实际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学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连带理解理学到底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理学到底是什么1、理学的内容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教师讲述: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先天缺陷在于没有哲学思辨,先秦诸子中道家的哲学思辨做的。
展示材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教师讲述:通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在哲学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
并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家伦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学》节选教师讲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学,他们对于寻找天理的方法虽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学》这段话,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1、都更加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诚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点。
2、程朱理学的寻理过程与实践,是有先后顺序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是致良知以后,必然会知行合一。
3、双方用的都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只不过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已。
4、讲明白为什么找天理一定要灭人欲的问题。
双方对待人欲的界限划分问题。
展示材料:联系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试题。
第三部分理学的影响展示材料:一组文字和图片材料。
教师讲述:1、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了。
2、理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力量,凸显人性庄严。
3、压抑人欲,强化等级,空谈心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张扬与活力,走向全面内敛。
展示材料:一组高考试题教师讲述:对于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内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对高考题的新材料、新问题,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 华盛顿会议 教案
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 美日矛盾2.《四国条约》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1.《五国条约》的内容2.《五国条约》的结果三、中国山东问题1.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2.《九国公约》重点:华盛顿体系签定的条约难点: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入新课】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而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
而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又使美国十分不甘心,因此在美国的主持下,又召开了一个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奠定秩序的华盛顿体系。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 美日矛盾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可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从而引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
然后教师可适时指出,参加会议的九个国家均在东亚地区有利害关系,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2.《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签署了《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
条约还规定: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西汉:汉武帝以后,①_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②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③“”。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④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合作探究1】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要点提示:统治阶级的支持是根本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人民苦难,欲寻求寄托和安慰;佛教本身的欺骗性。
【合作探究2】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①。
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认为②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③。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④”。
3.方法论:(1)“二程”提出⑤“”的认识论。
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⑥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⑦______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中国的四大发明指、、、。
(一)、纸的发明:(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1、概况:纸最早出现于早期;、、、四种文书用品在西汉并行使用;东汉的改进造纸术,人称“”。
(特点:造价低廉,书写方便)公元世纪通过人外传欧洲;★思考:在纸出现以前,我们老祖宗的书写材料是什么?2、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重大的意义。
(二)、指南针:(四大发明中,时间最早)1、概况:最早出现于,被称为“”(P27图);北宋发明,并广泛用于航海。
(“,”——南宋《梦梁录》,明代远航东非等地)指南针于公元由海路传入,再传入欧洲;2、影响: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提供了保证。
(三)、火药:1、概况:火药与古人的长期实践有关;时期,人们已具有制作火药的知识;东晋葛洪的《》已提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战争如火炮、火箭、突火枪等;明代已有世界上最先进的。
公元世纪先传入,再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2、影响:将人类带入时代,成为欧洲打败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1、概况:隋唐已有印刷术,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朝《》;北宋发明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元代发明活字和转轮;明代中期发明了活字。
《》是清代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
2、影响:为欧洲准备了条件,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总结: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A、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B、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C、火药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重要武器。
总之,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儒家重问题,轻的总结;2、古代讲究合一,尊重,重视完善和的关系。
3、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重视,轻视;强调,忽视;主要服务于业(如学、学、学、学)。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1.汉初的“无为”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政策;2.汉武帝的“有为”(1)原因:①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潜伏危机: . 和,都威胁着西汉安全。
(2)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的发展形势,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典型例题】1.汉代从“无为”到“有为”的根本原因是()A.新儒学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发展的需要B.新儒学受到汉武帝的重视C.无为思想不利于西汉经济的发展D.无为思想已经过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是汉代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和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提出了“”和“”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和五种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并大力提倡孝道。
(2)特点:外内,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
(3)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_________,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_________。
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4.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维护,加强有积极作用,但易于形成,牵制了其他思想发展。
(2)“君权神授”,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但也有限制君权的目的。
(3)三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批判;“五常”去除其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导学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1.掌握中国汉字艺术的主要字体、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品。
2.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作品。
3.掌握中国京剧艺术产生的过程及历史地位。
难点:.中国古代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起源:有人认为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铭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书法字体的演变(1)小篆:创始于秦代,其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其特点是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3)楷书:形成于汉末,其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4)行书:晋代开始盛行,其特点是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5)草书:其特点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4.历代书法名家(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3)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
怀素和张旭的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
(4)北宋:被称为四大书法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
(5)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頫,创赵体。
(6)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二、画中有诗1.演变(1)石器时代:绘画主要刻画在岩壁上、地面上和陶器上。
(2)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分类(1)题材: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画科。
(2)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 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农耕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好奇和兴趣2. 传授知识- 讲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文化特点3. 深化理解-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探究中国古代社会中农耕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 拓展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探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魅力5. 总结反思-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手段- 讲授- 小组讨论- 小组活动- 归纳总结五、教学评价- 听课、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 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批改小组活动作业,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历史转折第三节: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一、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二、教学内容-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导火索-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提出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2. 传授知识- 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导火索- 解读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3. 深化理解-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探究辛亥革命在国际背景下的意义4. 拓展应用-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辛亥革命时期的角色与情境- 设计小组展示,让学生展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5. 总结反思- 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四、教学手段- 讲授- 角色扮演- 小组展示- 归纳总结五、教学评价- 听课、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 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中的表现。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①道教也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③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⑤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1)核心:⑥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⑦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⑧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⑨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⑩存天理,灭人欲”。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⑪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三”(1)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2)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3)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4)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5)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⑫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⑬心外无物”“⑭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⑮致良知”和“⑯知行合一”的学说。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由此导入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学问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化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逆流面前,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奋起反击。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头。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学问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高校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高校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关键点拨]蔡元培主见“思想自由”的主要目的是在北大提倡新的思想和文化;“兼容并包”则是鼓舞新文化的提倡者去占据封建文化的阵地。
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育、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实质: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基本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主要代表(1)陈独秀认为科学就是“赛先生”,民主就是“德先生”;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见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颖、通俗的新文学。
(2)李大钊认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易混易错]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开始外传,12世纪传到欧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发明于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印刷术: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同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2、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
演变: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演变趋势:A由繁到简。
B、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秦代的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唐代的怀素、张旭是草书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fu,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2教案设计全套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2教案全套人民版课题: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方法指导】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方面如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
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
上古的神话、先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
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专题重难点】重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
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
学习中可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古代科技发展地方基本脉络。
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识结构。
难点: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容和功能作为切人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为纽带分析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作用。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对当时和现今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教案.doc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中国古代的四人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大贡献。
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难点:屮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用具电子白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一发明的国度》中一句话导入。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开放式设问: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tasi AC茂軌:一、造纸术【成语故事】“学富五车”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吗?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
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历史教科书的字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纸在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
那么你知道在纸发明之前人们还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和纸相比有什么样的缺点?竹、木、骨、帛,(多媒体展示)缺点:成本高,不易阅览收藏流传问: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D 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多媒体展示:图片一西汉考古发现的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图片二蔡伦图像从考古和正史记载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1、知道纸产生的经过:西汉早期出现,东汉蔡伦进行了改进。
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必修三第3课学案1
高二历史新授课同步学案(选修)姓名班级第3课宋明理学【预学案】学习目标: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难点: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内涵预习检测(基础题):()1.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请问这位古人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3.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5.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收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唯物主义D.佛道教义【教学案】重点探究:程朱理学主张是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主张,陆王心学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主张和。
【巩固性学案】()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C.王阳明的“心学”D.朱熹的理学()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3.(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引导
一、诗的经典——现实主义的源头(古代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
1、来历:原本叫《诗》 ,共 305 首诗歌 ,因此称“ 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
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成为《诗经》
。
2、时间: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公元前 11 一前 6 世纪 ) 约 500 年间。
3、内容及特点 : 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②句式以四言为主,③创
【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 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 】
1、 能记住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会运用文学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读材料、合作探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激情投入、使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品味古人修养、情操,领悟人文精神、人生哲 理。【预习案——自学引导】
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元杂剧——北曲或北杂剧 ( 1)艺术特点: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
整的戏剧形式。 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
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 2)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 3)兴盛原因: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②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二、李白诗的风 格特点及代表 作?
三、“诗圣”杜 甫的风格特点、 原因及代表作?
名人名言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朝白居易 。 ——唐朝李商隐
2
2012 — 2013 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B 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
C 层选做。
3、 首先依据自学引导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 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 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附)必须记住的概念: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1、特点:★★ ①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②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③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
①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
、《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②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③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英雄
传奇小说
编号: 08 — 7
问题引导
四、明清小说 繁荣的原因及 特点?
一、“风、雅、 颂”的主要内容 及代表作?
★★作风格: 现实主义。 ④语言 丰富多彩, 音节和谐, 艺才感染力极强。
4、地位:①是中国 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③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浪漫主义源头、爱国情操
1、产生:公元前 4 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3、著名词人与派别
( 1)婉约派:北宋柳永(今福建人)
、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济南人)
( 2)豪放派:北宋苏轼(今四川人)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南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
1、分类:元杂剧和散曲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或叫套曲、散套或大令)
)。
2、元散曲的特点: 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
④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赋渐少,短赋兴起,摆脱 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三、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1、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提供物质基础。②经济: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③中外: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⑤科举制度的实行, “以诗取仕”的推动。
2012 — 2013 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编写:张娜
审核人:
【温馨提示】
编号: 08 — 7 使用时间: 2012 年 9 月 20 日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审批人:
1、 请用 20 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 2、 分层完成, A 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
2、特点:①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感情奔放, 句末常带“兮”字 。
★★② 句式灵活 ,多用 楚国方言 ,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
表现 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
3、代表作:①屈原的《离骚》
。②★★ 文学史上常以“风” (指《诗经》 )、
骚(指楚辞)并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4、启示:①今天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专题二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知识导学(基础知识梳理)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成就:
作品
作者 时间
内容特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 初
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 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农民起义,歌颂 农民的斗争精神
体裁特点和价值
最早的长篇章回 历史演义小说
2、主要代表人物:★★
(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2)盛唐: ①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陈子昂、王昌龄
。
②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佛
)。
③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李白
④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诗史)杜甫
( 3)中唐:白居易成就最高。代表作: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
( 4)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 四、宋代——词苑
,多伤时感世之作,艺术更趋精致。
1、词的发展:词由民间流行的
长短句 歌词发展而来,在宋代走向辉煌。
2、繁荣的原因 ★★ ①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 了物质基础。②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政治:宋朝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操
。
★★②文学上贡献:开创了
浪漫主义风格 。
名人名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郑风 ·子衿》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离骚》
1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知识导学(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三、两汉——汉赋的风采